回到宮中,再次召來曹化淳。
與察哈爾達成協議了,得給人家供貨,這就得曹化淳出麵了。
正好,剛剛給水師組織完貨物,對此他輕車熟路。
鐵礦的鐵器,棉紡織作坊的棉布,也算多了條銷路。
當然,貿易的利潤必須歸皇帝,這可不是小數,即使每月5萬兩交易額,利潤也會達到2萬兩上下,正好彌補禁軍的開支。
“陛下,這怕是有些不妥。”曹化淳卻不看好。
“有什麽不妥?”
“這宣府張家口堡乃是朝廷設立軍民兩便,您要是收入宮內,臣覺得不妥。”
曹化淳沒敢直說。
你這麽吃獨食,會拉肚子的。
這得得罪多少商人,這其中又會牽扯到多少官員?
朱由檢不以為意,不就是晉商嘛,沒收拾他們就不錯了,雖然他們現在還沒與後金貿易,可向蒙古走私軍器的事是沒少幹的。
“本來就是官市,怕什麽?”
“軍器之事,陛下不再考慮了?
韃子狼子野心,得了軍器會不會反咬咱們一口?”
“朕自有考慮。”
林丹汗反咬一口?
先看看他能不能扛過後金的進攻再說吧!
即使抗過去,徹底解決完右翼四部,左翼兩部之前,他是不會動手的。
即使解決完漠南,他還得收拾漠北。
有這麽些時間,若是還會讓林丹汗肆虐,朱由檢覺得未免有些離譜。
“讓你籌劃的賬簿章程怎麽樣了?”
“陛下,臣愚鈍,實在不能勝任。”曹化淳表示自己是在不是這塊料。
朱由檢皺眉。
財會製度至今還沒完善,本來以為能指望曹化淳,現在看來還是得親自做。
不做不行,別說官員胥吏,即使是太監,也不可信。
太監也是人,也想發財,也會收紅包拿回扣。
天啟設在各地的監視太監,朱由檢一個沒撤,可現在都給他什麽成果了?
什麽也沒有!
即使身邊的這些太監,朱由檢也是連打帶拉攏的,還不放心,又拉著幾個老婆一起監督。
再次仔細回憶所知不多的財務規定。
首先是記賬法,現在的四柱記賬法明顯漏洞太多,不過在湯若望的商學教授出學生之前,也隻能先用著。
四柱記賬法,分舊有.新收.新支.現有四個賬目。
很明顯,應收應付等項目在賬簿上是體現不出來的,這就尷尬了,搞鬼是很容易的。
佛羅倫薩記賬法則是複式記賬法,已經與現代的借貸賬目區別很小了。
不過,培養學生是需要時間的,至少三五年內,不可能有足夠的人手全麵鋪開。
何況,僅僅靠一套記賬法就能製止談貪墨?
太天真。
錢賬分離,這是必須的,寧願多雇傭一個賬房,也要減少動手腳都漏洞。
當然,這個防不住會計與出納合夥做手腳。
票據上場,這個是很重要的一環,大幅度減少隨意篡改賬目的機會,增加合夥貪墨的難度。
也有麻煩。
現在沒有複印紙,無法杜絕開陰陽票,隻能多稽查了。
還有推廣,這個要慢慢來,畢竟商家也不願意留著票據讓官府查驗。
統計報表,這個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從報表上,很容易看出資金流向等異常,從而發現一些苗頭。
再者,這東西無論是對生意運營還是作坊管理都很有用處。
多環節登記與賬簿也是必須的。
比如軍器廠,各分作坊賬目,庫房賬目,門禁登記,到時候三方賬簿都收上來,很容易就對出問題。
最重要的,核查。
其實,即使是四柱賬,如果嚴加核查的話,也能大幅減少貪墨現象。
隻不過,大明自有鍋情如此,誰也沒轍。
定下章程,內官監下增加一套賬房班子專責查賬,每半年核查一次各處賬目,每個月隨機抽查一處賬目。
每次抽查,立即封存被抽查處賬目直至核查完。
還不放心,還有招收人員環節,但是這個現在更沒有實行的條件,暫緩。
一條條的交代下去,邊做邊完善吧。
不過估計也沒什麽完善的,畢竟他這是照抄後世的總結經驗。
再試行一段時間,就在朝廷實行。
為了更好的監督,田妃處的賬房也會授予查賬的權力。
其餘的先別折騰了,休息幾日再說。
----
四月二十七日。
順天府衙門,數十名監生秀才擁擠在大堂內,喧嚷不已。
“何府尹呢,別躲著不敢見人哪。”
“何府尊出來,躲也不是辦法,早晚還需出來見一見的。”
“何府尊,今日不出來一見,學生就不走了。”
李師爺在旁急得團團轉:“諸位生員,何府尊有事出去了,今日恐怕是趕不回來了。”
“你唬誰呢?前日出去,昨日還出去,今日又出去?”
“就是,叫你家府尊出來。”
---
順天府衙雖處京畿之地,卻與全國其他府衙沒什麽兩樣,布局都是從儀門.大堂.二堂到府衙俱有
其中大堂就是通常說的公堂,審案時就是在此。
二堂是日常辦公地點,前後堂之間還有花廳,用來接待客人或者私下小圈子議事。
後麵府衙就是知府住宅了。
何廷樞此時正在後堂躲著。
他自知此事有些棘手,所以這三天都躲在這裏。
有魏公公與錦衣衛支持,順天府下27州縣大肆開革白役,抓捕不法貼寫吏典,換上從各縣學等處挑選的士子。
大興宛平二縣開革吏典,而且是革除功名。
得罪人太多了。
這也罷了,這些吏典被抓住痛腳,即使有怨言也不敢公開說。
可繼續簽發監生舉人秀才可就麻煩了。
眼看得順天府吏典就是個巨坑,誰也不願意蹦進來。
被選中的這些人也不敢自己出麵,卻鼓動了同門.好友來順天府鬧騰。
何廷樞很頭疼。
這些人口口聲聲為士子請命,要討一個公道,而且都有功名,打不得罵不得,真真正正的燙手山芋。
這還不能甩鍋,總不能說這是皇帝交代的,你們去找皇帝說理去!
何況,這些士子其實也很明白。
隻不過找皇帝說理的膽子是沒有的,找他這個背鍋俠卻是不懼。
看看已是下午,再熬一陣就該下班了,晚上再一起商議下怎麽辦吧。
“府尊,這麽拖著不是辦法啊。”
正琢磨著,李正泉來了後作揖見禮。
按照正規禮節,通判見了府尹要行跪禮的。
不過這不是正經場合,也就無所謂了。
“本官也知道不是辦法,可思來想去卻沒什麽好辦法。”
“依下官之見,出去與他們分說明白,如果再鬧,治他們一個咆哮公堂之罪。”
“這麽一來,事情可越發的難辦了。”何廷樞有些猶豫。
其實也隻有這麽一個辦法,隻不過文官們都要麵子,都不願背一個苛待生員的名聲。
而且這次趕出去,下次他還來,屬狗皮膏藥的。
生員也是抓住這一點,知道自己有輿論的優勢,往往行事毫無顧忌,這在江南更嚴重。
“府尊若是不方便,下官來做這個惡人。”李正泉自告奮勇的道。
何廷樞不置可否:“那就出去見見吧。”
兩人結伴去了大堂,眾學子倒也不敢失了禮數,分別見過兩人。
李正泉咳嗽一聲,還未說話,人群中傳出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吆喝,這不是新科狀元公嘛,久仰大名啊!”
眾人轟然大笑。
“不知狀元今科做的什麽文章,可否讓我等見識一下。”
“媚上小人。”
李正泉惱羞成怒:“公堂之上咆哮無禮,你等還有一點士子的體統嗎?”
“呸!佞幸之臣,你也有臉說這話?”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李正泉的文章怎麽可能藏得住,眾士子早已將他打入佞臣之列。
李正泉怒到:“本官乃是六品通判,你等再如此,休怪本官治你們一個藐視上官之罪。”
“呸!”隨著聲音,一團墨汁迎麵而來,李正泉躲避不及,登時濕了半邊臉麵。
再看李正泉,臉也花了,官服也不成樣子了,震驚之下,整個人都不好了。
何廷樞勃然大怒:“來人,全部拿下打入司獄,休得放走了一個。”
與察哈爾達成協議了,得給人家供貨,這就得曹化淳出麵了。
正好,剛剛給水師組織完貨物,對此他輕車熟路。
鐵礦的鐵器,棉紡織作坊的棉布,也算多了條銷路。
當然,貿易的利潤必須歸皇帝,這可不是小數,即使每月5萬兩交易額,利潤也會達到2萬兩上下,正好彌補禁軍的開支。
“陛下,這怕是有些不妥。”曹化淳卻不看好。
“有什麽不妥?”
“這宣府張家口堡乃是朝廷設立軍民兩便,您要是收入宮內,臣覺得不妥。”
曹化淳沒敢直說。
你這麽吃獨食,會拉肚子的。
這得得罪多少商人,這其中又會牽扯到多少官員?
朱由檢不以為意,不就是晉商嘛,沒收拾他們就不錯了,雖然他們現在還沒與後金貿易,可向蒙古走私軍器的事是沒少幹的。
“本來就是官市,怕什麽?”
“軍器之事,陛下不再考慮了?
韃子狼子野心,得了軍器會不會反咬咱們一口?”
“朕自有考慮。”
林丹汗反咬一口?
先看看他能不能扛過後金的進攻再說吧!
即使抗過去,徹底解決完右翼四部,左翼兩部之前,他是不會動手的。
即使解決完漠南,他還得收拾漠北。
有這麽些時間,若是還會讓林丹汗肆虐,朱由檢覺得未免有些離譜。
“讓你籌劃的賬簿章程怎麽樣了?”
“陛下,臣愚鈍,實在不能勝任。”曹化淳表示自己是在不是這塊料。
朱由檢皺眉。
財會製度至今還沒完善,本來以為能指望曹化淳,現在看來還是得親自做。
不做不行,別說官員胥吏,即使是太監,也不可信。
太監也是人,也想發財,也會收紅包拿回扣。
天啟設在各地的監視太監,朱由檢一個沒撤,可現在都給他什麽成果了?
什麽也沒有!
即使身邊的這些太監,朱由檢也是連打帶拉攏的,還不放心,又拉著幾個老婆一起監督。
再次仔細回憶所知不多的財務規定。
首先是記賬法,現在的四柱記賬法明顯漏洞太多,不過在湯若望的商學教授出學生之前,也隻能先用著。
四柱記賬法,分舊有.新收.新支.現有四個賬目。
很明顯,應收應付等項目在賬簿上是體現不出來的,這就尷尬了,搞鬼是很容易的。
佛羅倫薩記賬法則是複式記賬法,已經與現代的借貸賬目區別很小了。
不過,培養學生是需要時間的,至少三五年內,不可能有足夠的人手全麵鋪開。
何況,僅僅靠一套記賬法就能製止談貪墨?
太天真。
錢賬分離,這是必須的,寧願多雇傭一個賬房,也要減少動手腳都漏洞。
當然,這個防不住會計與出納合夥做手腳。
票據上場,這個是很重要的一環,大幅度減少隨意篡改賬目的機會,增加合夥貪墨的難度。
也有麻煩。
現在沒有複印紙,無法杜絕開陰陽票,隻能多稽查了。
還有推廣,這個要慢慢來,畢竟商家也不願意留著票據讓官府查驗。
統計報表,這個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從報表上,很容易看出資金流向等異常,從而發現一些苗頭。
再者,這東西無論是對生意運營還是作坊管理都很有用處。
多環節登記與賬簿也是必須的。
比如軍器廠,各分作坊賬目,庫房賬目,門禁登記,到時候三方賬簿都收上來,很容易就對出問題。
最重要的,核查。
其實,即使是四柱賬,如果嚴加核查的話,也能大幅減少貪墨現象。
隻不過,大明自有鍋情如此,誰也沒轍。
定下章程,內官監下增加一套賬房班子專責查賬,每半年核查一次各處賬目,每個月隨機抽查一處賬目。
每次抽查,立即封存被抽查處賬目直至核查完。
還不放心,還有招收人員環節,但是這個現在更沒有實行的條件,暫緩。
一條條的交代下去,邊做邊完善吧。
不過估計也沒什麽完善的,畢竟他這是照抄後世的總結經驗。
再試行一段時間,就在朝廷實行。
為了更好的監督,田妃處的賬房也會授予查賬的權力。
其餘的先別折騰了,休息幾日再說。
----
四月二十七日。
順天府衙門,數十名監生秀才擁擠在大堂內,喧嚷不已。
“何府尹呢,別躲著不敢見人哪。”
“何府尊出來,躲也不是辦法,早晚還需出來見一見的。”
“何府尊,今日不出來一見,學生就不走了。”
李師爺在旁急得團團轉:“諸位生員,何府尊有事出去了,今日恐怕是趕不回來了。”
“你唬誰呢?前日出去,昨日還出去,今日又出去?”
“就是,叫你家府尊出來。”
---
順天府衙雖處京畿之地,卻與全國其他府衙沒什麽兩樣,布局都是從儀門.大堂.二堂到府衙俱有
其中大堂就是通常說的公堂,審案時就是在此。
二堂是日常辦公地點,前後堂之間還有花廳,用來接待客人或者私下小圈子議事。
後麵府衙就是知府住宅了。
何廷樞此時正在後堂躲著。
他自知此事有些棘手,所以這三天都躲在這裏。
有魏公公與錦衣衛支持,順天府下27州縣大肆開革白役,抓捕不法貼寫吏典,換上從各縣學等處挑選的士子。
大興宛平二縣開革吏典,而且是革除功名。
得罪人太多了。
這也罷了,這些吏典被抓住痛腳,即使有怨言也不敢公開說。
可繼續簽發監生舉人秀才可就麻煩了。
眼看得順天府吏典就是個巨坑,誰也不願意蹦進來。
被選中的這些人也不敢自己出麵,卻鼓動了同門.好友來順天府鬧騰。
何廷樞很頭疼。
這些人口口聲聲為士子請命,要討一個公道,而且都有功名,打不得罵不得,真真正正的燙手山芋。
這還不能甩鍋,總不能說這是皇帝交代的,你們去找皇帝說理去!
何況,這些士子其實也很明白。
隻不過找皇帝說理的膽子是沒有的,找他這個背鍋俠卻是不懼。
看看已是下午,再熬一陣就該下班了,晚上再一起商議下怎麽辦吧。
“府尊,這麽拖著不是辦法啊。”
正琢磨著,李正泉來了後作揖見禮。
按照正規禮節,通判見了府尹要行跪禮的。
不過這不是正經場合,也就無所謂了。
“本官也知道不是辦法,可思來想去卻沒什麽好辦法。”
“依下官之見,出去與他們分說明白,如果再鬧,治他們一個咆哮公堂之罪。”
“這麽一來,事情可越發的難辦了。”何廷樞有些猶豫。
其實也隻有這麽一個辦法,隻不過文官們都要麵子,都不願背一個苛待生員的名聲。
而且這次趕出去,下次他還來,屬狗皮膏藥的。
生員也是抓住這一點,知道自己有輿論的優勢,往往行事毫無顧忌,這在江南更嚴重。
“府尊若是不方便,下官來做這個惡人。”李正泉自告奮勇的道。
何廷樞不置可否:“那就出去見見吧。”
兩人結伴去了大堂,眾學子倒也不敢失了禮數,分別見過兩人。
李正泉咳嗽一聲,還未說話,人群中傳出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吆喝,這不是新科狀元公嘛,久仰大名啊!”
眾人轟然大笑。
“不知狀元今科做的什麽文章,可否讓我等見識一下。”
“媚上小人。”
李正泉惱羞成怒:“公堂之上咆哮無禮,你等還有一點士子的體統嗎?”
“呸!佞幸之臣,你也有臉說這話?”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李正泉的文章怎麽可能藏得住,眾士子早已將他打入佞臣之列。
李正泉怒到:“本官乃是六品通判,你等再如此,休怪本官治你們一個藐視上官之罪。”
“呸!”隨著聲音,一團墨汁迎麵而來,李正泉躲避不及,登時濕了半邊臉麵。
再看李正泉,臉也花了,官服也不成樣子了,震驚之下,整個人都不好了。
何廷樞勃然大怒:“來人,全部拿下打入司獄,休得放走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