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18日,農曆七月二十四,周一,晴。
李秋寒早早地就起床洗漱,畢竟今天要去“上學”了,該好好地收拾一下自己。
前世的李樹根大四的時候去考教師資格證,很遺憾地沒考過,於是當老師的夢想無情地破裂。沒想到這一世還能有機會圓了自己當老師的夢想,美滋滋。
和弟弟妹妹們一起吃了飯,帶領他們去出發去學校。
馬老師正在辦公室為李秋寒整理課本,見李秋寒來了,然後跟他介紹了一下學校的基本情況,一、二年級的學生在一個教室,有22人,三、四年級的學生在一個教室,有20人,五、六年級的學生在一個教室,有21人,共計63人。
早上第一節是早讀課,馬老師帶著李秋寒去了每個教室,跟同學們做一下介紹,其實孩子們都認識他,一個村的,哪有不認識的道理。
“同學們,安靜一下,現在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下學校來的新老師,李老師,大家歡迎!”
啪啪啪啪!
掌聲很給力。
大家對於李秋寒這個大哥哥來給他們上課,小一點的還是挺歡迎的,至於五、六年級的聽說過李秋寒的事的,多少有點抵觸情緒,但問題不大。
“同學們,你們好,以後我就是你們的老師了,在學校的時候你們要喊我李老師,或者小李老師,不要喊哥了,尤其是李芸同學。”
李秋寒做了自我介紹,故意提了一下李芸,然後班上的同學就開始吃吃地笑。
馬老師出來製止道:“好了,同學們,繼續早讀!”
一陣朗朗上口的讀書聲很有節奏地響起,仿佛要傳到這大山之外。
二樓有一間專門的辦公房間,自從上次的老師走了以後,位置空了出來,馬老師便安排李秋寒坐那裏。
靠窗,光線挺好。
“秋寒啊,你呢,現在就先帶一下三、四年級的學生,等熟悉了,我們兩個就給學生安排兩門其它課程,盡量讓學生們多接觸一些知識。”
馬老師一個人的時候,一天隻能給每個教室上一堂課,課程也隻是語文和數學,上課內容比較單一,時間久了,孩子們學習積極性不高。
“嗯,聽您的安排。”
三、四年級的學生比較調皮,正是好動的年紀,不過馬老師在學校威嚴很高,學生們在他麵前都是老老實實的,至於每次新來的老師就不好說了。
李錚就是四年級的學生,在班上是屬於霸主級別的人物。李錚在家裏還是有些怵李秋寒的,現在更怕了,畢竟在家裏的時候還有高玉梅撐腰,現在可沒有了。
李秋寒表示揍他也是理直氣壯的,沒心理壓力。
馬老師敲響上課鈴,學生們蜂擁著往教室趕去。學生課間活動大多是玩石子、跳繩、跳皮圈,雖是如此,但仍然會玩得很高興。
童年的樂趣大抵就是如此,簡單而又快樂著。
上課了。
李秋寒認真地打量著,坑坑窪窪的地麵,破舊的課桌艱難地站立在上麵,仿佛四隻腳都無法站得穩;課桌上的書本都已卷了邊,依稀可看清“語文”二字,大多是上屆的哥哥姐姐們留下的;一張張稚嫩的臉龐大多是麵黃肌肉,蓬亂的頭發,不太幹淨的衣服。
李秋寒打濕了眼眶,艱難地轉過身在黑白交錯的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黑板是木質的,先刷上一層石灰漿,再漆上一層黑漆,時間久了,表麵的黑漆開始掉落,露出了裏麵白白的石灰層。
孩子們身體坐得筆直,看著書本的眼神是那樣的虔誠,那樣的投入。
“同學們,再次介紹一下,我叫李秋寒,以後就是你們三、四年級的老師了。現在三年級的同學請打開課本,然後告訴老師上節課你們上到哪裏了。”
李秋寒並沒有打開手中的課本,他想帶動學生們上課的興趣,就必須讓學生們自己找到書中的樂趣。
“老師,我們學到‘春曉’了。”一道怯生生的聲音響起。
“好,那請同學們背誦一遍,不要看課本哦。”
“春曉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同學們非常棒!都會背了。現在老師就跟你說說這首孟詩是什麽意思,詩的作者孟浩然生活在距離我們一千四百多年的唐朝,有一天啊,孟浩然睡過頭了,早上還是被鳥叫聲給吵醒的,然後呢,他迷迷糊糊地想起昨晚好像刮風下雨,肯定把院子裏的許多花葉子都吹掉了。”
“孟浩然呢,他是個城裏人,就像現在住在縣城的人一樣,小時候是經常有零食吃的,零花錢可比大家都多,自己學習也很刻苦努力,後來呢,學習成績好,考上了大學。所以,同學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了大學,就能天天有零食吃了。”
一堂課下來,學生們雖然聽得懵懵懂懂,但還是很認真的聽著,足見他們對知識熱情和渴望。
李秋寒從來沒有教學經驗,不知道自己這樣說對不對,隻是知道現在村裏的孩子都開始喜歡買零食吃,家裏大多父母也是拿零食當誘餌。
總感覺在誘惑學生們買零食的路上越走越遠。
山裏的時光總會是在不經意間流走,每天的日子都是一樣的,並沒有多少波瀾。枯燥、乏味,考驗著人們是否有一顆堅定的心。
時間到了國慶,學校放了假,這十多天來,李秋寒漸漸熟悉了學校的課程,也開始喜歡上這種教書的感覺。
這個時候,大家都開始忙著收稻子,老李家也不例外。
吃過早飯,全家出動,分工明確,李明財扛“富鬥”,高玉梅背著李寶珠,李秋寒拿扁擔和麻袋鐮刀,李靜拿水,李錚和李芸拿鬥笠,一家人浩浩蕩蕩地朝著自家田地裏去。
滿山的梯田,到處都是打穀子的聲音和忙碌的身影。
大家收穀子都是從近往遠去,尤其是家門的田都會最先收割完,然後把地用來曬穀子,穀子曬幹後要再用風車過一遍,最後才裝倉。
就這樣家裏忙碌了大半個月,總算是把所有的稻穀都裝倉了,不過成果也是讓人高興的,最後一過秤,八千三百多斤。
李明財心裏很高興,孩子們的學費算是有著落了。
這段時間全家人都曬得黑了一層,李明財和李秋寒更明顯,李秋寒肩上的皮都脫了一層,剛開始的時候,到了晚上休息就火辣辣的痛。
以前的李秋寒雖然也會幫著挑一下穀子,但比較少,也就中午回家吃午飯和下午回家的時候挑兩次,不像現在,不但幫著打穀子,而且一天也要來回挑好幾趟。
李秋寒現在是覺得累並快樂中,沒見父母最近的笑容都多了許多麽?李秋寒的改變在李明財和高玉梅的眼中擱以前是無法想象的,現在不但在學校當了老師,而且還主動關心家裏的事。
李秋寒早早地就起床洗漱,畢竟今天要去“上學”了,該好好地收拾一下自己。
前世的李樹根大四的時候去考教師資格證,很遺憾地沒考過,於是當老師的夢想無情地破裂。沒想到這一世還能有機會圓了自己當老師的夢想,美滋滋。
和弟弟妹妹們一起吃了飯,帶領他們去出發去學校。
馬老師正在辦公室為李秋寒整理課本,見李秋寒來了,然後跟他介紹了一下學校的基本情況,一、二年級的學生在一個教室,有22人,三、四年級的學生在一個教室,有20人,五、六年級的學生在一個教室,有21人,共計63人。
早上第一節是早讀課,馬老師帶著李秋寒去了每個教室,跟同學們做一下介紹,其實孩子們都認識他,一個村的,哪有不認識的道理。
“同學們,安靜一下,現在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下學校來的新老師,李老師,大家歡迎!”
啪啪啪啪!
掌聲很給力。
大家對於李秋寒這個大哥哥來給他們上課,小一點的還是挺歡迎的,至於五、六年級的聽說過李秋寒的事的,多少有點抵觸情緒,但問題不大。
“同學們,你們好,以後我就是你們的老師了,在學校的時候你們要喊我李老師,或者小李老師,不要喊哥了,尤其是李芸同學。”
李秋寒做了自我介紹,故意提了一下李芸,然後班上的同學就開始吃吃地笑。
馬老師出來製止道:“好了,同學們,繼續早讀!”
一陣朗朗上口的讀書聲很有節奏地響起,仿佛要傳到這大山之外。
二樓有一間專門的辦公房間,自從上次的老師走了以後,位置空了出來,馬老師便安排李秋寒坐那裏。
靠窗,光線挺好。
“秋寒啊,你呢,現在就先帶一下三、四年級的學生,等熟悉了,我們兩個就給學生安排兩門其它課程,盡量讓學生們多接觸一些知識。”
馬老師一個人的時候,一天隻能給每個教室上一堂課,課程也隻是語文和數學,上課內容比較單一,時間久了,孩子們學習積極性不高。
“嗯,聽您的安排。”
三、四年級的學生比較調皮,正是好動的年紀,不過馬老師在學校威嚴很高,學生們在他麵前都是老老實實的,至於每次新來的老師就不好說了。
李錚就是四年級的學生,在班上是屬於霸主級別的人物。李錚在家裏還是有些怵李秋寒的,現在更怕了,畢竟在家裏的時候還有高玉梅撐腰,現在可沒有了。
李秋寒表示揍他也是理直氣壯的,沒心理壓力。
馬老師敲響上課鈴,學生們蜂擁著往教室趕去。學生課間活動大多是玩石子、跳繩、跳皮圈,雖是如此,但仍然會玩得很高興。
童年的樂趣大抵就是如此,簡單而又快樂著。
上課了。
李秋寒認真地打量著,坑坑窪窪的地麵,破舊的課桌艱難地站立在上麵,仿佛四隻腳都無法站得穩;課桌上的書本都已卷了邊,依稀可看清“語文”二字,大多是上屆的哥哥姐姐們留下的;一張張稚嫩的臉龐大多是麵黃肌肉,蓬亂的頭發,不太幹淨的衣服。
李秋寒打濕了眼眶,艱難地轉過身在黑白交錯的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黑板是木質的,先刷上一層石灰漿,再漆上一層黑漆,時間久了,表麵的黑漆開始掉落,露出了裏麵白白的石灰層。
孩子們身體坐得筆直,看著書本的眼神是那樣的虔誠,那樣的投入。
“同學們,再次介紹一下,我叫李秋寒,以後就是你們三、四年級的老師了。現在三年級的同學請打開課本,然後告訴老師上節課你們上到哪裏了。”
李秋寒並沒有打開手中的課本,他想帶動學生們上課的興趣,就必須讓學生們自己找到書中的樂趣。
“老師,我們學到‘春曉’了。”一道怯生生的聲音響起。
“好,那請同學們背誦一遍,不要看課本哦。”
“春曉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同學們非常棒!都會背了。現在老師就跟你說說這首孟詩是什麽意思,詩的作者孟浩然生活在距離我們一千四百多年的唐朝,有一天啊,孟浩然睡過頭了,早上還是被鳥叫聲給吵醒的,然後呢,他迷迷糊糊地想起昨晚好像刮風下雨,肯定把院子裏的許多花葉子都吹掉了。”
“孟浩然呢,他是個城裏人,就像現在住在縣城的人一樣,小時候是經常有零食吃的,零花錢可比大家都多,自己學習也很刻苦努力,後來呢,學習成績好,考上了大學。所以,同學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了大學,就能天天有零食吃了。”
一堂課下來,學生們雖然聽得懵懵懂懂,但還是很認真的聽著,足見他們對知識熱情和渴望。
李秋寒從來沒有教學經驗,不知道自己這樣說對不對,隻是知道現在村裏的孩子都開始喜歡買零食吃,家裏大多父母也是拿零食當誘餌。
總感覺在誘惑學生們買零食的路上越走越遠。
山裏的時光總會是在不經意間流走,每天的日子都是一樣的,並沒有多少波瀾。枯燥、乏味,考驗著人們是否有一顆堅定的心。
時間到了國慶,學校放了假,這十多天來,李秋寒漸漸熟悉了學校的課程,也開始喜歡上這種教書的感覺。
這個時候,大家都開始忙著收稻子,老李家也不例外。
吃過早飯,全家出動,分工明確,李明財扛“富鬥”,高玉梅背著李寶珠,李秋寒拿扁擔和麻袋鐮刀,李靜拿水,李錚和李芸拿鬥笠,一家人浩浩蕩蕩地朝著自家田地裏去。
滿山的梯田,到處都是打穀子的聲音和忙碌的身影。
大家收穀子都是從近往遠去,尤其是家門的田都會最先收割完,然後把地用來曬穀子,穀子曬幹後要再用風車過一遍,最後才裝倉。
就這樣家裏忙碌了大半個月,總算是把所有的稻穀都裝倉了,不過成果也是讓人高興的,最後一過秤,八千三百多斤。
李明財心裏很高興,孩子們的學費算是有著落了。
這段時間全家人都曬得黑了一層,李明財和李秋寒更明顯,李秋寒肩上的皮都脫了一層,剛開始的時候,到了晚上休息就火辣辣的痛。
以前的李秋寒雖然也會幫著挑一下穀子,但比較少,也就中午回家吃午飯和下午回家的時候挑兩次,不像現在,不但幫著打穀子,而且一天也要來回挑好幾趟。
李秋寒現在是覺得累並快樂中,沒見父母最近的笑容都多了許多麽?李秋寒的改變在李明財和高玉梅的眼中擱以前是無法想象的,現在不但在學校當了老師,而且還主動關心家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