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似白駒過隙。
1995年10月20日。農曆八月二十六,周五,陰。
李秋寒上課已一月有餘,重生也一個多月了,結束了一天的課程,李秋寒和馬老師在辦公室批改學生們的作業,村支書李雲林不邀而至。
對於李雲林的到來,李秋寒有些意外,但馬老師好像在預料之中。也是,李秋寒剛來學校,對有些事還不是很熟悉,就比如今天。李雲林其實是來給兩人發工資的,學校的工資都不會按時發,大多都會延遲一段時間,有時候一個多月發一次,有時候兩個多月發一次。
其實在農村,花錢的地方很少,一來是大家都沒錢,二來是有錢也花不出去,大家也就去趕集的時候花些錢,買些生活必需品。
李秋寒鄭重地接過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資,往往第一次發工資的時候,大家都會做很多規劃,比如給家裏一點,自家買些想買的東西......
兩百塊在這個時候還是很有購買力的,不像後世那樣,兩百塊不知怎地就花出去了,到最後才發現連花到什麽地方去了都說不清楚。
錢很多,大多都是一些零錢,十塊的,五塊的,兩塊的,一塊的,五毛的,捏在手裏一大把。李秋寒小心翼翼地整理好,放在口袋裏,想著哪天周末趕上趕集了去一趟鎮上,買些肉回家改善一下生活。
前世是屬於無肉不歡的,也習慣了每餐都看見肉,現在家裏一年到頭都難得吃上一回肉,家裏小孩多了,李明財壓力很大,隻是不讓孩子們餓肚子就已經很不錯了,至於吃肉,也就過年的時候能吃上一點。
雖然說家裏每年都會養兩頭豬,但那是孩子們的學費錢,地裏的肥料錢,家裏的豬養得肥的年成就留一些熏成臘肉,招待偶爾來家裏的親戚客人。盡管家裏沒什麽好的,但每當來客人的時候都會把家裏最好的拿出來招待。
一個農村家庭最值錢的可能就是那頭老黃牛了,每年的耕地工作全在它身上,所以對待自家的牛,都會很仔細,照料得很好。
老李家有一頭養了六七年的老黃牛,最開始放牛的事是李秋寒在做,後來交給了李寶國,現在又傳到了李錚手上,所以李錚每天早上都會和村裏的小夥伴們很早就起來去放牛。
為了讓牛兒盡快吃飽好回家,有時候就會帶上一瓶鹽水,往草多的地方一灑,牛兒吃得就會很快很認真。
周六。
李秋寒吃過早飯,準備出門去趟鎮上,父親李明財卻告訴他二叔李明福和二嬸杜娟今天要到家裏來,今天不要去了。
說起二叔李明福,李秋寒印象很深,因為整個初中階段都是寄宿在他家裏,後來家裏的弟弟妹妹們去念了初中,也都是寄宿在他家的。
李明福是鎮上中學的數學老師,二嬸也是中學的語文老師,所以家裏的孩子們有那些成就不是沒有原因的。
二叔是個隨和的人,待人寬厚,有時候喜歡講道理;二嬸也是個善良和氣的人,一直都待他們兄妹幾個如己出。
李秋寒還是有點期待的,又有些忐忑,怕二叔二嬸說起他休學的事。
終於,在期待並忐忑中等來了二叔李明福和二嬸杜娟。
李明福三十來歲,戴著一副黑色眼鏡,外表文質彬彬的,穿著樸素,臉上經常帶著笑容;二嬸特別漂亮,尤其是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二嬸的眼睛看著他們就像高玉梅看他們一樣,永遠都是關心和慈愛。
村裏的老人們都說,李家二福子娶了這麽一個漂亮的女先生做老婆,是祖上積德了,可不是嘛!李秋寒對此深表認同。
“二叔,二嬸。”李秋寒緊張地喊道。
“一會再找你算賬!”李明福冷哼一聲,沒有理會李秋寒,直接朝家裏走去了。顯然李明福還不知道李秋寒在村裏教書的事,不然也不會是這個態度。
“小寒,一會好好和你二叔說話,好好認個錯。”
二嬸是個善解人意的好二嬸,在經過李秋寒身邊的時候,忍不住小聲說道。
李秋寒看見李明福對自己的態度,心裏直打鼓,思索著要不要三十六計,先溜為上。但心裏一番鬥爭後,還是硬著頭皮跟在後麵,唉!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大不了十八年後我又是一條好漢。
再說了,自己現在也不是整天不務正業,說話也是有底氣的。
李明財對於自家弟弟兩人的到來,很是高興,李靜、李錚、李芸、李寶珠也很高興,因為有零食吃了,一個個都甜甜地叫了聲二叔二嬸。高玉梅最高興,一上來就熱情的拉著杜娟的手,然後有些嗔怪道:
“小娟,你身子不方便,怎麽也跟著來了,真是的。每次來都帶那麽多東西,孩子們都被慣壞了。”
“大嫂,才四個月,不礙事的,醫生說現在經常走動走動對孩子有好處嘞!再說了,從鎮上到這裏來也不遠”二嬸笑嗬嗬地回道,避開了給孩子們帶糖吃的話題。
也是,從李家村到鎮上去的話,快一點半個小時就能走到,回來的話要五十分鍾左右的路程,腳下這山差不多四百來米。
李秋寒聽見二嬸肚子裏有小寶寶了,靈光一閃。於是興奮地說:“二嬸,我這是又要有一個弟弟或妹妹了,二嬸,你放心,我以後肯定會對他好的,天天背著他玩。”
“你這孩子。”
二嬸手指虛指了一下,臉上笑容更甚了,二叔臉色也稍微有了些好轉。
李秋寒一看,有戲。
趕緊去扶著二嬸,然後討好地說道:“二嬸,別站著了,我扶您進屋裏去坐。”
“嬸還走得動,哪裏要你扶。”不過卻任由李秋寒扶著進屋去,心裏很開心,走之前還瞥了李明福一眼。
那一眼的意思,二叔要好好體會了。
李秋寒心裏又放心了許多,接著又說道:“二嬸,等您以後老了,我還這樣扶著您。”
這時候老媽高玉梅投來了不善的眼光,李秋寒隻能當作沒看見,先過完這關,老媽那關待會再去哄哄。
果然,二嬸更高興了,開始一個勁誇起李秋寒來,還說不虧我以前對你那麽好,算你小子有良心。
事情躲是躲不過去的,該來的還是會來。
一場以李明福為首的針對李秋寒的批評教育大會正式拉開帷幕。
李明福率先發言。
“李秋寒,你說說,你為什麽不讀書了?你今天要是不說出個所以然來,老子非抽你一頓不可。”
李秋寒暗道:好家夥,平時都是小寒小寒的叫著,這下叫上大名,還開始爆粗口了,還說吊打我一頓,我可是記得二叔你從來沒動過手的啊,說話也是很有修養的好吧!
李明財欲言又止,但最終還是沒有開口。李明財這段時間都在家裏忙活,沒有時間去鎮上,所以李明福兩口子還不知道家裏的事情,都以為李秋寒是待在家裏自甘墮落,恨鐵不成鋼。
1995年10月20日。農曆八月二十六,周五,陰。
李秋寒上課已一月有餘,重生也一個多月了,結束了一天的課程,李秋寒和馬老師在辦公室批改學生們的作業,村支書李雲林不邀而至。
對於李雲林的到來,李秋寒有些意外,但馬老師好像在預料之中。也是,李秋寒剛來學校,對有些事還不是很熟悉,就比如今天。李雲林其實是來給兩人發工資的,學校的工資都不會按時發,大多都會延遲一段時間,有時候一個多月發一次,有時候兩個多月發一次。
其實在農村,花錢的地方很少,一來是大家都沒錢,二來是有錢也花不出去,大家也就去趕集的時候花些錢,買些生活必需品。
李秋寒鄭重地接過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資,往往第一次發工資的時候,大家都會做很多規劃,比如給家裏一點,自家買些想買的東西......
兩百塊在這個時候還是很有購買力的,不像後世那樣,兩百塊不知怎地就花出去了,到最後才發現連花到什麽地方去了都說不清楚。
錢很多,大多都是一些零錢,十塊的,五塊的,兩塊的,一塊的,五毛的,捏在手裏一大把。李秋寒小心翼翼地整理好,放在口袋裏,想著哪天周末趕上趕集了去一趟鎮上,買些肉回家改善一下生活。
前世是屬於無肉不歡的,也習慣了每餐都看見肉,現在家裏一年到頭都難得吃上一回肉,家裏小孩多了,李明財壓力很大,隻是不讓孩子們餓肚子就已經很不錯了,至於吃肉,也就過年的時候能吃上一點。
雖然說家裏每年都會養兩頭豬,但那是孩子們的學費錢,地裏的肥料錢,家裏的豬養得肥的年成就留一些熏成臘肉,招待偶爾來家裏的親戚客人。盡管家裏沒什麽好的,但每當來客人的時候都會把家裏最好的拿出來招待。
一個農村家庭最值錢的可能就是那頭老黃牛了,每年的耕地工作全在它身上,所以對待自家的牛,都會很仔細,照料得很好。
老李家有一頭養了六七年的老黃牛,最開始放牛的事是李秋寒在做,後來交給了李寶國,現在又傳到了李錚手上,所以李錚每天早上都會和村裏的小夥伴們很早就起來去放牛。
為了讓牛兒盡快吃飽好回家,有時候就會帶上一瓶鹽水,往草多的地方一灑,牛兒吃得就會很快很認真。
周六。
李秋寒吃過早飯,準備出門去趟鎮上,父親李明財卻告訴他二叔李明福和二嬸杜娟今天要到家裏來,今天不要去了。
說起二叔李明福,李秋寒印象很深,因為整個初中階段都是寄宿在他家裏,後來家裏的弟弟妹妹們去念了初中,也都是寄宿在他家的。
李明福是鎮上中學的數學老師,二嬸也是中學的語文老師,所以家裏的孩子們有那些成就不是沒有原因的。
二叔是個隨和的人,待人寬厚,有時候喜歡講道理;二嬸也是個善良和氣的人,一直都待他們兄妹幾個如己出。
李秋寒還是有點期待的,又有些忐忑,怕二叔二嬸說起他休學的事。
終於,在期待並忐忑中等來了二叔李明福和二嬸杜娟。
李明福三十來歲,戴著一副黑色眼鏡,外表文質彬彬的,穿著樸素,臉上經常帶著笑容;二嬸特別漂亮,尤其是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二嬸的眼睛看著他們就像高玉梅看他們一樣,永遠都是關心和慈愛。
村裏的老人們都說,李家二福子娶了這麽一個漂亮的女先生做老婆,是祖上積德了,可不是嘛!李秋寒對此深表認同。
“二叔,二嬸。”李秋寒緊張地喊道。
“一會再找你算賬!”李明福冷哼一聲,沒有理會李秋寒,直接朝家裏走去了。顯然李明福還不知道李秋寒在村裏教書的事,不然也不會是這個態度。
“小寒,一會好好和你二叔說話,好好認個錯。”
二嬸是個善解人意的好二嬸,在經過李秋寒身邊的時候,忍不住小聲說道。
李秋寒看見李明福對自己的態度,心裏直打鼓,思索著要不要三十六計,先溜為上。但心裏一番鬥爭後,還是硬著頭皮跟在後麵,唉!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大不了十八年後我又是一條好漢。
再說了,自己現在也不是整天不務正業,說話也是有底氣的。
李明財對於自家弟弟兩人的到來,很是高興,李靜、李錚、李芸、李寶珠也很高興,因為有零食吃了,一個個都甜甜地叫了聲二叔二嬸。高玉梅最高興,一上來就熱情的拉著杜娟的手,然後有些嗔怪道:
“小娟,你身子不方便,怎麽也跟著來了,真是的。每次來都帶那麽多東西,孩子們都被慣壞了。”
“大嫂,才四個月,不礙事的,醫生說現在經常走動走動對孩子有好處嘞!再說了,從鎮上到這裏來也不遠”二嬸笑嗬嗬地回道,避開了給孩子們帶糖吃的話題。
也是,從李家村到鎮上去的話,快一點半個小時就能走到,回來的話要五十分鍾左右的路程,腳下這山差不多四百來米。
李秋寒聽見二嬸肚子裏有小寶寶了,靈光一閃。於是興奮地說:“二嬸,我這是又要有一個弟弟或妹妹了,二嬸,你放心,我以後肯定會對他好的,天天背著他玩。”
“你這孩子。”
二嬸手指虛指了一下,臉上笑容更甚了,二叔臉色也稍微有了些好轉。
李秋寒一看,有戲。
趕緊去扶著二嬸,然後討好地說道:“二嬸,別站著了,我扶您進屋裏去坐。”
“嬸還走得動,哪裏要你扶。”不過卻任由李秋寒扶著進屋去,心裏很開心,走之前還瞥了李明福一眼。
那一眼的意思,二叔要好好體會了。
李秋寒心裏又放心了許多,接著又說道:“二嬸,等您以後老了,我還這樣扶著您。”
這時候老媽高玉梅投來了不善的眼光,李秋寒隻能當作沒看見,先過完這關,老媽那關待會再去哄哄。
果然,二嬸更高興了,開始一個勁誇起李秋寒來,還說不虧我以前對你那麽好,算你小子有良心。
事情躲是躲不過去的,該來的還是會來。
一場以李明福為首的針對李秋寒的批評教育大會正式拉開帷幕。
李明福率先發言。
“李秋寒,你說說,你為什麽不讀書了?你今天要是不說出個所以然來,老子非抽你一頓不可。”
李秋寒暗道:好家夥,平時都是小寒小寒的叫著,這下叫上大名,還開始爆粗口了,還說吊打我一頓,我可是記得二叔你從來沒動過手的啊,說話也是很有修養的好吧!
李明財欲言又止,但最終還是沒有開口。李明財這段時間都在家裏忙活,沒有時間去鎮上,所以李明福兩口子還不知道家裏的事情,都以為李秋寒是待在家裏自甘墮落,恨鐵不成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