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鶯奴不想再失敗了,不想讓蛇奴的悲劇再發生一次,所以她要在見到驪奴的第一刻就把這個目標告訴她。因為驪奴生了這樣一張智者的麵龐,她暗中期待驪奴能明白她的苦心。
驪奴聽完她的說教,臉上漸漸浮現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回頭穩步走進了三清殿內。她的腳邁入門檻之後,才對著身後的鶯奴說了一句“進來”——就好像鶯奴方才說的話裏沒有一個字能打動她的心弦,鶯奴想到的事情,她早就在多年之前就想透了。
鶯奴快步跟隨她走進大殿。跨過門檻,鶯奴才發現這座龍馬觀究竟小到了什麽程度。從道觀的正門向內望去,因外牆遮擋,人看不到門扉兩側,隻能看到幽深的殿堂內如其餘道觀一樣供奉著元始天尊;一旦跨過三清殿門,轉頭就會發現元始天尊塑像的身側懸掛著巨大的帳幔,以分隔開兩側的空間,真正用於禮拜的三清殿,隻有短短的二十步之寬而已。透過帳幔的縫隙看去,東側張著女子的床鋪,晾著道士的冠服;西側是一頂鎏金丹爐,另有灶台庖丁、鍋碗瓢盆,及一張朱漆食台。
鶯奴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心中微微震顫,仿佛看見這些活人的用具比看到刀槍棍棒還要古怪。或許從看到這座龍馬觀的第一刻起,她就已經把道觀的主人當成仙子,所以看到驪奴也需要像凡人那樣吃穿用住時,反而有一種被突然從高處拉回地麵的恍惚。
驪奴回頭見鶯奴有些呆呆的,像是打破寂靜般說道:“怎麽了?我不像你一樣穿戴華服珠玉,十餘年來都住這樣的清淨之所,自以為飛天時,冠服更比縐紗輕盈。”
鶯奴回過神來,知道驪奴口中那個華服珠玉的自己,是四年前出現在昆侖山的自己。“冠服更比縐紗輕盈”,她何嚐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師父讓她穿了那麽多年的道袍,就是因為冠服比縐紗更加輕盈,贅飾於她是沉重之物,是為了將她押在人間。
她聽了這句話,對驪奴示以會意的眼神,這句話就是聯結她們的鎖鏈。如果驪奴早就想到過她方才對她說的那一番話,那麽她們應當立刻形成同盟,一刻也不能遲疑。驪奴是信道之人,最明白什麽是清淨無為,她能比鶯奴更早想通這個競賽的真相,並不令鶯奴驚訝,真正的道家子弟理應能看透一切妖魔鬼怪。
但鶯奴也迅速回想起驪奴見到她時最早說過的一句話——
她說他們三十六人裏活著的終於所剩無幾了。
驪奴一直知道這場遊戲裏誰走了,誰還在。她從沒有忘記過這場遊戲還在進行,甚至可能是信息最通達的幾名靈奴之一。如果她自己已經退場,怎麽會對競賽的現狀知曉得如此透徹?蛇奴死去也不過是月餘前的事情,是誰把這個消息透露給她的?
但鶯奴想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最想問出口的問題,卻是這遊戲裏至今還活著的是誰。
驪奴說得不錯,她自己先前擔心得也沒錯,她已經掉進這遊戲裏去了。或許是因為有這副不死之身,所以知道自己必然勝利,因而對遊戲有了怪異的期待。她其實不必擔憂遊戲中任何的意外,隻要優裕十足地慢慢趕到長安去,餘下的事情隻是在旅途上帶著這種怪異的期待和傲慢去看盡別人的人生而已。驪奴許是發覺了她的秘密,看她的目光裏,因此透出幾分鄙夷。
假如她把那個問題問出了口,就承認了這種傲慢,驪奴的鄙夷也就成了真的。
果然,回應鶯奴那和善眼神的,是驪奴略帶戲謔的話語:“你想要所有的靈奴都停手,不想讓遊戲的主人獲利,這未免太自大了。你知道自己的主人是誰嗎?你知道其餘人的主人是誰,憑什麽要求他們以命反抗權力?”
鶯奴一時語噎。他們這群靈奴的法術和武功顯然已經超越了世上的絕大多數人,如果真的有人看透這競賽就是在迫害他們,應該早就有人殺死過自己的主人。可是又有誰這樣做過?
就連她自己也不會去反抗蔡邦氏,不會反抗湊羅棟,甚至連邊境上的一個五品將軍都不敢頂撞。因為那俗世的權勢是遠高於武功和法術的魔力,不需要鋒利劍刃和邪亂咒語,卻比它們都要惡毒。鶯奴知道這魔力的恐怖之處,而且也從未觸犯過它。
驪奴還沒有說完。她看到鶯奴的臉瞬間變得僵硬,便露出更加輕蔑的笑容:“要我們停手也就罷了。你說你要救我,難道你是天上的神仙,看我實在可憐,所以來渡我?我還沒說要不要放過你呢,鶯奴!”
說著,鶯奴又看見了那道變幻無形的白光,這道白光就從驪奴那纖瘦的手指間發出,如同閃電一般向她襲來。她緊盯著這道白光飛向自己麵門,下意識地發出一聲仿佛被激怒的大吼,竟然用肉掌去擋這能夠切斷脖子的凶光。鶯奴的手伸出去的時候,連驪奴的麵色都微微發白了。這白光落到人的手上,是可以將整個手掌炸掉的!
鶯奴的反抗幾乎都是下意識的,但發出那一掌的同時她就抓住了反擊的節奏,用兩根指頭抵住了驪奴那無形的暗器,好像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對方精心策劃的襲擊化解掉了。驪奴看著自己的招式竟然被正麵消解,波瀾不驚的瞳子裏終於露出一絲恐慌。她從來沒有遇到過能夠化解這種神力的對手!
鶯奴也沒有弄懂那襲擊是如何化為烏有的,隻知道自己身上自動發出一股抵消對方來勢的能量,自己的身體方才好像不是自己在控製!但既然擋了驪奴一招,她就爭取到了說話的時間:
“為什麽不救,這遊戲裏人人都病入膏肓!如果我一個人不敢反抗權勢,兩個人也不敢,十個人卻敢,三十六個人卻敢,為什麽沒有人做帶頭的那個!”
驪奴聽完她的說教,臉上漸漸浮現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回頭穩步走進了三清殿內。她的腳邁入門檻之後,才對著身後的鶯奴說了一句“進來”——就好像鶯奴方才說的話裏沒有一個字能打動她的心弦,鶯奴想到的事情,她早就在多年之前就想透了。
鶯奴快步跟隨她走進大殿。跨過門檻,鶯奴才發現這座龍馬觀究竟小到了什麽程度。從道觀的正門向內望去,因外牆遮擋,人看不到門扉兩側,隻能看到幽深的殿堂內如其餘道觀一樣供奉著元始天尊;一旦跨過三清殿門,轉頭就會發現元始天尊塑像的身側懸掛著巨大的帳幔,以分隔開兩側的空間,真正用於禮拜的三清殿,隻有短短的二十步之寬而已。透過帳幔的縫隙看去,東側張著女子的床鋪,晾著道士的冠服;西側是一頂鎏金丹爐,另有灶台庖丁、鍋碗瓢盆,及一張朱漆食台。
鶯奴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心中微微震顫,仿佛看見這些活人的用具比看到刀槍棍棒還要古怪。或許從看到這座龍馬觀的第一刻起,她就已經把道觀的主人當成仙子,所以看到驪奴也需要像凡人那樣吃穿用住時,反而有一種被突然從高處拉回地麵的恍惚。
驪奴回頭見鶯奴有些呆呆的,像是打破寂靜般說道:“怎麽了?我不像你一樣穿戴華服珠玉,十餘年來都住這樣的清淨之所,自以為飛天時,冠服更比縐紗輕盈。”
鶯奴回過神來,知道驪奴口中那個華服珠玉的自己,是四年前出現在昆侖山的自己。“冠服更比縐紗輕盈”,她何嚐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師父讓她穿了那麽多年的道袍,就是因為冠服比縐紗更加輕盈,贅飾於她是沉重之物,是為了將她押在人間。
她聽了這句話,對驪奴示以會意的眼神,這句話就是聯結她們的鎖鏈。如果驪奴早就想到過她方才對她說的那一番話,那麽她們應當立刻形成同盟,一刻也不能遲疑。驪奴是信道之人,最明白什麽是清淨無為,她能比鶯奴更早想通這個競賽的真相,並不令鶯奴驚訝,真正的道家子弟理應能看透一切妖魔鬼怪。
但鶯奴也迅速回想起驪奴見到她時最早說過的一句話——
她說他們三十六人裏活著的終於所剩無幾了。
驪奴一直知道這場遊戲裏誰走了,誰還在。她從沒有忘記過這場遊戲還在進行,甚至可能是信息最通達的幾名靈奴之一。如果她自己已經退場,怎麽會對競賽的現狀知曉得如此透徹?蛇奴死去也不過是月餘前的事情,是誰把這個消息透露給她的?
但鶯奴想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最想問出口的問題,卻是這遊戲裏至今還活著的是誰。
驪奴說得不錯,她自己先前擔心得也沒錯,她已經掉進這遊戲裏去了。或許是因為有這副不死之身,所以知道自己必然勝利,因而對遊戲有了怪異的期待。她其實不必擔憂遊戲中任何的意外,隻要優裕十足地慢慢趕到長安去,餘下的事情隻是在旅途上帶著這種怪異的期待和傲慢去看盡別人的人生而已。驪奴許是發覺了她的秘密,看她的目光裏,因此透出幾分鄙夷。
假如她把那個問題問出了口,就承認了這種傲慢,驪奴的鄙夷也就成了真的。
果然,回應鶯奴那和善眼神的,是驪奴略帶戲謔的話語:“你想要所有的靈奴都停手,不想讓遊戲的主人獲利,這未免太自大了。你知道自己的主人是誰嗎?你知道其餘人的主人是誰,憑什麽要求他們以命反抗權力?”
鶯奴一時語噎。他們這群靈奴的法術和武功顯然已經超越了世上的絕大多數人,如果真的有人看透這競賽就是在迫害他們,應該早就有人殺死過自己的主人。可是又有誰這樣做過?
就連她自己也不會去反抗蔡邦氏,不會反抗湊羅棟,甚至連邊境上的一個五品將軍都不敢頂撞。因為那俗世的權勢是遠高於武功和法術的魔力,不需要鋒利劍刃和邪亂咒語,卻比它們都要惡毒。鶯奴知道這魔力的恐怖之處,而且也從未觸犯過它。
驪奴還沒有說完。她看到鶯奴的臉瞬間變得僵硬,便露出更加輕蔑的笑容:“要我們停手也就罷了。你說你要救我,難道你是天上的神仙,看我實在可憐,所以來渡我?我還沒說要不要放過你呢,鶯奴!”
說著,鶯奴又看見了那道變幻無形的白光,這道白光就從驪奴那纖瘦的手指間發出,如同閃電一般向她襲來。她緊盯著這道白光飛向自己麵門,下意識地發出一聲仿佛被激怒的大吼,竟然用肉掌去擋這能夠切斷脖子的凶光。鶯奴的手伸出去的時候,連驪奴的麵色都微微發白了。這白光落到人的手上,是可以將整個手掌炸掉的!
鶯奴的反抗幾乎都是下意識的,但發出那一掌的同時她就抓住了反擊的節奏,用兩根指頭抵住了驪奴那無形的暗器,好像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對方精心策劃的襲擊化解掉了。驪奴看著自己的招式竟然被正麵消解,波瀾不驚的瞳子裏終於露出一絲恐慌。她從來沒有遇到過能夠化解這種神力的對手!
鶯奴也沒有弄懂那襲擊是如何化為烏有的,隻知道自己身上自動發出一股抵消對方來勢的能量,自己的身體方才好像不是自己在控製!但既然擋了驪奴一招,她就爭取到了說話的時間:
“為什麽不救,這遊戲裏人人都病入膏肓!如果我一個人不敢反抗權勢,兩個人也不敢,十個人卻敢,三十六個人卻敢,為什麽沒有人做帶頭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