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使燭火一直燃著,外麵的人可以看見教主閣中燈火長明,直到東方微曦時,那燈燭才因為燒盡而熄滅。等次日上官武重新從這扇門走出時,眾人能想見昨夜此間的繾綣情意,若有人眠於花好之處、醒來便帶著獨特的倦意。


    鶯奴既要學習這治理蝕月教的種種,自然要隨上官武一起與教內角色打交道。現如今雖然沒有公布過鶯奴即將即位的計劃,但平日裏監看弟子操練、接待賓客、會議教務時,鶯奴也會坐在上官武身邊了。


    那時身處高位的幾名閣主已經知道鶯奴未來的身份——這不可避免,既然閣主再三說過此女並非他的妻子,也並不爽快地說這是新來的閣主,那便隻剩下最後一種可能了;因著她特殊的體質,她左耳後沒有殘月文身,而這教派裏最尊貴的女子中,四個裏便有兩個沒有文身,李深薇沒有,秦棠姬也沒有。


    ——他們甚至知道教主閣後花園裏的金蓮花乃是因這位的到來而生,多有敬畏,然而也頗忌憚。便有人說這花並非神物,是上官武五月離開霜棠閣前背著眾人所種,鶯奴不過是一普通女奴,如此舉動都是為了替她造勢,好順理成章地取代秦棠姬;而上官武之後又可順勢娶鶯奴為妻,兩者都能更上一層樓。


    有這種假說,是因為黃樓已死,秦棠姬又消失已久,上官武既不親近唐襄,那麽在這必須有女子當道的教派裏,終有一日地位不保。誰曾想原本三足鼎立中巋然不動的就隻有上官武,如今卻也岌岌可危。他們雖也料想他與秦棠姬反目之後,或將另扶他人為教主,但這個人選本是唐襄。


    這兩人盡管有過衝突,但唐襄身體上的實力與之相較懸殊,假若上官武真要操控唐襄,這並不在話下;更何況他們對彼此表麵上終歸尚算親厚,即使上官武真有不情之請,唐二閣主或許也不會介意,這種顯而易見的臣服已成了教中公認的秘密,那張高椅上太久沒有女子現身,眾人已經開始接受上官武盤踞此位的事實了。


    至於那對鶯奴有所障害的說法,暫時也找不到什麽疑點,甚至閣中有與紫閣親近的老人透露此女早年正是紫閣的奴婢,但後來蹤跡成謎,而正好前幾年與這女子頗有關係的紫閣十二子岫也銷聲匿跡。這紫閣十二子在杭州小有名氣,這公子還不滿十歲時,逢他家踏青時便專有人圍觀這美人,因此他從紫閣消失的事情,陰謀廣為流傳。


    民間既有十二公子的愛慕者,他消失後,這些人便處處探聽過紫岫的生平,想要從中找出些什麽蛛絲馬跡來,其中逆向地尋求到了鶯奴的事跡。在內室服侍的乳娘對這女兒印象很深,但說後來不知所蹤,本以為是染病死去或走失了,閣中對此諱莫如深,既然隻是個小婢子,當然不了了之。之後十二公子重蹈前轍,聯想起許多年前鶯奴的消失,某種猜測才從她們那裏散布出來。


    據見過幼時鶯奴的人說她的美“攝人心魄”,很難想象三四歲的小女子要如何長成那副模樣,但如今聽到霜棠閣的這位也叫鶯奴,再看這張麵龐才知道乳娘們未誇大其辭,而眼前人必是當年人無疑。


    她舊日紫閣女奴的身份流傳出來,就更催長了那種不利於她的陰謀,蝕月教的高層裏,這種說法口口相傳。


    這是傳言中的一種。而霜棠閣雖然與北方閣多有隔閡,到底也有從北方閣來到南方的弟子主事;鶯奴來此的第一天,他們便很確定這是多年以前那位長安女聖,除她以外不能有二。


    盡管無人知道她消失的那些年去了何處,但現在重新出現在蝕月教內,無疑令人欣喜。她與閣主親密無間,倒是向來如此;如今應當成人了,依舊如此,雖則令人遐想,但這二人的確都是人中龍鳳,沒有什麽阻攔他們結合的理由。最讓人在意的,無非是鶯奴身上的神性似乎蕩然無存,現在已是普通的女子了;非但如此,她的氣質使人心旌搖蕩,人們不僅不自詰這份非分之想,反而責怪於她並無根據的墮落。


    堅信鶯奴是女聖的人和堅信她是一女奴的人,互相交換猜想,女聖派質疑女奴派淫邪,女奴派則不信女聖派的見聞,最終的論點都回歸到鶯奴本人的能力上,隻要她不顯露出當年的那種功夫,這兩派誰也說服不了誰。


    上官武對這閣中親疏,心中向來如明鏡,而霜棠閣閣主有四、副閣主有四,領主若幹,總是勢均力敵,他一直仔細維護著左右平衡,並不令擁護自己的人權力太過,然而卻又一定稍稍超過對方;這是一門極其精巧的學問,阿諛者盛則盲目,逆耳者眾則不治。


    為這種平衡,他當然也經常做出並不道義的安排,這就是他常自歎而又不得不教導鶯奴的地方,並期盼鶯奴能做得更好。


    除了這些令上官武步步小心的居高位者,同時遊離於兩種激進派之外的就是最普通的弟子,對於隱有耳聞的兩種說法,他們都樂於傳播;而他們之中最為喜聞樂見的說法,不過是“這是上官閣主新娶的夫人”,但凡能舉教興辦一回喜事,他們就足夠快活了。


    他們身處低位,上官武不會來嚴厲聲明他們的猜想有錯,各種各樣的幻想自由地在老儒婦嫂之中醞釀,甚至有熱心的婦女一早送來求子安胎的符卦錦囊,堆在教主閣樓前的海棠樹下,掛在枝頭屋簷,不見有誰一把火燒了這些東西。


    而那位在廚房做事的婦人數日後接到做財簿的副閣主通知,說確實不必再做那些菜式,知道鶯奴已經將此事辦妥了,自己仍然可以像舊日一樣在這裏勞作、不必遭人白眼,對鶯奴自是十分感激,每逢人,喊起她來“夫人”、“夫人”,鶯奴聽了卻也不說什麽,不去糾正她的認識。


    “鶯夫人”的稱呼從那時起便成她在這裏的名號,直到她離世為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蝕月編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露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露山並收藏蝕月編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