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的解決之策沒有,笨辦法還是有一個。
隻需將維護地方治安的士卒,轉化為三班衙役,地方上的難題就解決了一半。
衙門中的其餘缺額,慢慢補充便是。”
周振邦硬著頭皮回答道。
氣氛烘托到了,不拿出解決方案,麵子上過不去。
情急之下,餿主意也隻能出。
“周大人,廣西地區有十一府、九個直隸州,下麵還有五十多座縣城。
補充滿三班衙役編製,可是需要一萬多人。
考慮到現在的特殊情況,想要維護地方穩定,人員配置最少也要翻倍。
此時正是平叛大戰的關鍵時刻,從軍中抽調這麽多人出來,你究竟是何居心?”
賈博當即質問道。
影響平叛是借口,真正讓他生氣的還是後遺症太嚴重。
在軍中待了這麽長時間,他非常清楚李牧在士卒中的威望。
本來廣西軍方就非常強勢,如果基層吏員再由士兵轉任,他們這些地方官非得被架空不可。
到時候甭管巡撫、布政使,都隻能看人家的臉色行事。
“賈大人說的不錯,白蓮教叛亂已經威脅到了大虞的根基,必須盡快鎮壓下去。
朝廷三令五申,讓我們加快平叛進度。
現在所有的舉措,都必須圍繞平叛展開。
凡是影響平叛大業的舉動,皆是不被允許的!”
張思翰的補刀,讓周振邦陷入迷茫中。
他可是打聽好了,巡撫和布政使是死對頭,經常發生衝突。
可眼前這一幕,明顯和搜集到的情報不符。
巡撫和布政使沒有互撕,反而聯合起來打壓他這位按察使。
僅僅隻提出了解除軍管,就讓自己陷入眾矢之的,這也太不合常理了。
“哼!”
搞不清楚狀況,周振邦隻能冷喝一聲,以表示自己的不滿。
內心深處,他已經打定主意,要參他們一本。
朝廷對這種地方官抱團的行為,從來都是嚴厲打擊。
巡撫、布政使、都指揮使、總兵走到一起,這是妥妥的結黨營私。
“幾位,我們還是商議一下桂林攻略吧!”
見氣氛緊張,景逸風開口轉移話題道。
文官之間的內鬥,他可以不在乎,但這不能影響到前線戰事。
柳州是他率軍打下來的,此刻同敵軍接壤的一線部隊,也都是他的部將。
叛軍正在向桂林集結兵力,如果不盡快拿出應對方案,後麵他麵臨的軍事壓力就太大了。
“雲南情況不妙,朝廷雖然放開了團練,一時半會兒也很難形成戰鬥力。
敵軍距離昆明不到百裏,雲南局勢隨時有糜爛的可能。
不奢望一舉攻克桂林,最少要在這邊挑起戰火,分攤一下他們的軍事壓力。
倘若給叛軍施加的壓力足夠大,能夠逼迫叛軍從三大戰線上撤軍,那就更好了!”
賈博率先表明了立場。
徐閣老沒有強令廣西方麵出兵,但從書信上透漏的意思,還是希望他們能夠有所行動的。
作為親信,自然要貫徹老大的意誌。
“李指揮使,你的意見呢?”
張思翰開口向李牧詢問道。
親身經曆了官軍一日收複南寧的傳奇,他對李牧的軍事指揮能力認可度大增。
為了避免自己提出的意見,後麵被打臉,索性就先讓李牧表明立場。
“打肯定是要打的,不過本將覺得強攻桂林,沒有那麽大的價值。
現在大半個廣西,都在我們手中握著,叛軍已然龜縮在一隅之地。
敵人忙著加強桂林防禦,卻讓其他地方的防禦,變得越發空虛。
按照慣例,在廣西未收複之前,我們是不會進攻其他地區的。
從叛軍的兵力部署來看,敵人明顯是相信慣例的。
本將的意思是打破常規,在對桂林采取佯攻的同時,集中主力進攻廣東。
如果能夠收複廣州,兩廣地區震動,叛軍的士氣勢必遭到重創!”
說話間,李牧伸手在地圖上一點,把眾人的視線吸引到了廣州府。
同屬於嶺南,廣東和廣西的影響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尤其是經濟價值,一座廣州府貢獻的財政收入,能夠頂上整個廣西省。
哪怕是受到了戰爭影響,廣州府依舊是叛軍手中,最富裕的州府。
據李牧所知,一些膽大包天的商賈,就是走海路把物資走私到廣州和叛軍交易的。
拿下了廣州府,相當於切斷了叛軍的海上貿易線。
“李指揮使,我們是廣西的官,收複廣西是應有之義。
廣東不是我們的轄區,按照大虞律沒有朝廷的命令,我們無權越界出兵。
即便是真要收複廣東,那也要等攻克桂林之後,或者是有陛下的聖旨!”
周振邦搶先說道。
好不容易有機會參加軍事會議,他可不能裝聾作啞。
並非他不懂大局,隻是他這個按察使來的太晚,前麵的軍功一點兒也沒蹭上。
如果此刻揮師廣東,武將們一樣可以斬將奪旗,他這按察使就徹底喪失了插手的機會。
就算拿下整個廣東,也和他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涉及到切身利益,自然要努力爭取。
“周大人,此言差矣!
我們是大虞的官,分什麽廣東、廣西,還不都是為皇上效力。
我看李指揮使的建議不錯,先收複叛軍兵力薄弱的廣東地區,壓縮叛軍的活動空間。
最後再一舉覆滅叛軍!”
賈博當即反對道。
他雖然是廣西布政使,可同樣是徐閣老任命的監軍。
甭管廣西方麵軍往哪兒打,獲得的戰功都不會少了他的那一份。
不影響自身利益,自然可以從全局考慮問題。
真要是能夠攻克廣州,收複廣東的大片疆域,他在徐閣老那邊的份量還能加重幾分。
“賈大人,陛下的命令是盡快收複廣西。
作為臣子,我們應當奉命行事,而不是擅自做主!”
張思翰臉色鐵青的說道。
本來下麵的武將,就不怎麽聽他的使喚。
大軍一旦進入廣東,他這廣西巡撫的話語權就更低了。
搞不好朝廷一道命令,直接把軍隊留在廣東。
相比富饒的廣東,貧瘠的廣西,明顯留不住人。
雖然他經常看李牧、景逸風不爽,但不得不承認這兩位是真的能打。
為了圍剿白蓮教叛亂,大虞調集了數十萬大軍。
在眾多圍剿大軍中,就數兩人的戰績最為顯赫。
一旦兩人被調離,廣西剛剛好轉的局勢,隨時都有可能反複。
卸磨殺驢,那也要等卸了磨再說,現在正是需要驢賣命的時候。
哪怕心中再怎麽不滿,他也就私底下抱怨幾句,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的針對手段。
“巡撫大人,你誤解了陛下的意思。
陛下,是要我們快點兒平定叛亂。
隻要有利於平叛,無論先打桂林,還是先打廣州都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你擔心陛下怪罪,那麽此事我一力擔著!”
賈博豪氣的說道。
朝廷上下都盯著平叛,隻要能夠平定叛亂,永寧帝才不在乎先打哪兒。
單純從政治影響上看,收複廣州比收複桂林,對大虞更有意義。
最關鍵的是,叛軍視線被吸引到了桂林上,對廣州府的重視不夠。
突然出兵奇襲廣州,就算拿不下來府城,也可以調頭收複廣海衛、高州府、雷州府。
反正都是軍功,無非是大小的問題,不會白忙活。
在這種時候表現擔當的一麵,風險係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胡鬧!”
“軍國大事非兒戲,豈能動不動就一力擔之。
萬一發生變故,你擔的起麽?”
……
見越來越多的文官加入戰場,李牧拉著景逸風悄然退出了室內。
“七叔,你猜他們會吵多久?”
李牧笑嗬嗬的調侃道。
人多了事多。
以往的時候,廣西官員數量少,議事幹脆利落。
可是現在不一樣,朝廷一口氣派過來了十幾名文官,並且個個都身居要職。
看似是按察使在表演,實際上是代表著這一眾新任命官員,向他們索要權力。
剛才的軍事會議,完全是李牧和景逸風拋出來的誘餌,目的就是為了試探這些文官的底線。
“想要他們統一立場的話,估摸著十天半個月後,也吵不出結果來。
若是單純隻讓他們停止爭吵,隻需把茶水點心給撤了,等他們吵累了,自然會停下來。
不過我們事先說好,進攻廣東隻是虛晃一槍,你可別玩兒真的!”
景逸風不放心的說道。
見識過李牧天馬行空的用兵,他非常懷疑李牧能夠弄假成真。
“要不要出兵廣東,這就要看叛軍是否配合了!
根據以往的慣例,這種多人軍事會議,不等決策出來,消息就會傳的滿天飛。
如果叛軍收到消息後,加強了對廣東地區的防禦,我們就繼續進攻桂林。
倘若敵人沒有動靜,繼續加強桂林的防禦,調頭進攻廣東也未嚐不可!”
李牧似笑非笑的說道。
加強廣東的防禦說起來輕鬆,真要是付諸實踐,叛軍首先要麵臨的難題就是兵力不足。
廣東的海岸線太過漫長,沿海的州府不在少數。
一地部署三四萬大軍,十幾二十萬軍隊就撒了出去。
且不說這樣的防守,是否能夠萬無一失。
光這麽多兵力,都要影響白蓮聖國的戰略部署。
把兵力投入到了沿海防線上,那麽其他幾路戰場,能夠獲得的支援就少了。
目前雙方主要以戰略僵持為主,每一次從前線抽調兵力,都是走鋼絲的行為。
稍有不慎,某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全線潰敗。
叛軍不采取行動的話,又要擔心廣東淪陷。
畢竟,大虞可不隻一支廣西方麵軍。
隻要廣東防線出現缺口,在戰場上消極怠工的福建方麵軍,也會迅速撲上來。
精兵在前麵開路,雜兵跟在後麵搶占地盤,兩廣就要再次變天了。
隻需將維護地方治安的士卒,轉化為三班衙役,地方上的難題就解決了一半。
衙門中的其餘缺額,慢慢補充便是。”
周振邦硬著頭皮回答道。
氣氛烘托到了,不拿出解決方案,麵子上過不去。
情急之下,餿主意也隻能出。
“周大人,廣西地區有十一府、九個直隸州,下麵還有五十多座縣城。
補充滿三班衙役編製,可是需要一萬多人。
考慮到現在的特殊情況,想要維護地方穩定,人員配置最少也要翻倍。
此時正是平叛大戰的關鍵時刻,從軍中抽調這麽多人出來,你究竟是何居心?”
賈博當即質問道。
影響平叛是借口,真正讓他生氣的還是後遺症太嚴重。
在軍中待了這麽長時間,他非常清楚李牧在士卒中的威望。
本來廣西軍方就非常強勢,如果基層吏員再由士兵轉任,他們這些地方官非得被架空不可。
到時候甭管巡撫、布政使,都隻能看人家的臉色行事。
“賈大人說的不錯,白蓮教叛亂已經威脅到了大虞的根基,必須盡快鎮壓下去。
朝廷三令五申,讓我們加快平叛進度。
現在所有的舉措,都必須圍繞平叛展開。
凡是影響平叛大業的舉動,皆是不被允許的!”
張思翰的補刀,讓周振邦陷入迷茫中。
他可是打聽好了,巡撫和布政使是死對頭,經常發生衝突。
可眼前這一幕,明顯和搜集到的情報不符。
巡撫和布政使沒有互撕,反而聯合起來打壓他這位按察使。
僅僅隻提出了解除軍管,就讓自己陷入眾矢之的,這也太不合常理了。
“哼!”
搞不清楚狀況,周振邦隻能冷喝一聲,以表示自己的不滿。
內心深處,他已經打定主意,要參他們一本。
朝廷對這種地方官抱團的行為,從來都是嚴厲打擊。
巡撫、布政使、都指揮使、總兵走到一起,這是妥妥的結黨營私。
“幾位,我們還是商議一下桂林攻略吧!”
見氣氛緊張,景逸風開口轉移話題道。
文官之間的內鬥,他可以不在乎,但這不能影響到前線戰事。
柳州是他率軍打下來的,此刻同敵軍接壤的一線部隊,也都是他的部將。
叛軍正在向桂林集結兵力,如果不盡快拿出應對方案,後麵他麵臨的軍事壓力就太大了。
“雲南情況不妙,朝廷雖然放開了團練,一時半會兒也很難形成戰鬥力。
敵軍距離昆明不到百裏,雲南局勢隨時有糜爛的可能。
不奢望一舉攻克桂林,最少要在這邊挑起戰火,分攤一下他們的軍事壓力。
倘若給叛軍施加的壓力足夠大,能夠逼迫叛軍從三大戰線上撤軍,那就更好了!”
賈博率先表明了立場。
徐閣老沒有強令廣西方麵出兵,但從書信上透漏的意思,還是希望他們能夠有所行動的。
作為親信,自然要貫徹老大的意誌。
“李指揮使,你的意見呢?”
張思翰開口向李牧詢問道。
親身經曆了官軍一日收複南寧的傳奇,他對李牧的軍事指揮能力認可度大增。
為了避免自己提出的意見,後麵被打臉,索性就先讓李牧表明立場。
“打肯定是要打的,不過本將覺得強攻桂林,沒有那麽大的價值。
現在大半個廣西,都在我們手中握著,叛軍已然龜縮在一隅之地。
敵人忙著加強桂林防禦,卻讓其他地方的防禦,變得越發空虛。
按照慣例,在廣西未收複之前,我們是不會進攻其他地區的。
從叛軍的兵力部署來看,敵人明顯是相信慣例的。
本將的意思是打破常規,在對桂林采取佯攻的同時,集中主力進攻廣東。
如果能夠收複廣州,兩廣地區震動,叛軍的士氣勢必遭到重創!”
說話間,李牧伸手在地圖上一點,把眾人的視線吸引到了廣州府。
同屬於嶺南,廣東和廣西的影響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尤其是經濟價值,一座廣州府貢獻的財政收入,能夠頂上整個廣西省。
哪怕是受到了戰爭影響,廣州府依舊是叛軍手中,最富裕的州府。
據李牧所知,一些膽大包天的商賈,就是走海路把物資走私到廣州和叛軍交易的。
拿下了廣州府,相當於切斷了叛軍的海上貿易線。
“李指揮使,我們是廣西的官,收複廣西是應有之義。
廣東不是我們的轄區,按照大虞律沒有朝廷的命令,我們無權越界出兵。
即便是真要收複廣東,那也要等攻克桂林之後,或者是有陛下的聖旨!”
周振邦搶先說道。
好不容易有機會參加軍事會議,他可不能裝聾作啞。
並非他不懂大局,隻是他這個按察使來的太晚,前麵的軍功一點兒也沒蹭上。
如果此刻揮師廣東,武將們一樣可以斬將奪旗,他這按察使就徹底喪失了插手的機會。
就算拿下整個廣東,也和他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涉及到切身利益,自然要努力爭取。
“周大人,此言差矣!
我們是大虞的官,分什麽廣東、廣西,還不都是為皇上效力。
我看李指揮使的建議不錯,先收複叛軍兵力薄弱的廣東地區,壓縮叛軍的活動空間。
最後再一舉覆滅叛軍!”
賈博當即反對道。
他雖然是廣西布政使,可同樣是徐閣老任命的監軍。
甭管廣西方麵軍往哪兒打,獲得的戰功都不會少了他的那一份。
不影響自身利益,自然可以從全局考慮問題。
真要是能夠攻克廣州,收複廣東的大片疆域,他在徐閣老那邊的份量還能加重幾分。
“賈大人,陛下的命令是盡快收複廣西。
作為臣子,我們應當奉命行事,而不是擅自做主!”
張思翰臉色鐵青的說道。
本來下麵的武將,就不怎麽聽他的使喚。
大軍一旦進入廣東,他這廣西巡撫的話語權就更低了。
搞不好朝廷一道命令,直接把軍隊留在廣東。
相比富饒的廣東,貧瘠的廣西,明顯留不住人。
雖然他經常看李牧、景逸風不爽,但不得不承認這兩位是真的能打。
為了圍剿白蓮教叛亂,大虞調集了數十萬大軍。
在眾多圍剿大軍中,就數兩人的戰績最為顯赫。
一旦兩人被調離,廣西剛剛好轉的局勢,隨時都有可能反複。
卸磨殺驢,那也要等卸了磨再說,現在正是需要驢賣命的時候。
哪怕心中再怎麽不滿,他也就私底下抱怨幾句,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的針對手段。
“巡撫大人,你誤解了陛下的意思。
陛下,是要我們快點兒平定叛亂。
隻要有利於平叛,無論先打桂林,還是先打廣州都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你擔心陛下怪罪,那麽此事我一力擔著!”
賈博豪氣的說道。
朝廷上下都盯著平叛,隻要能夠平定叛亂,永寧帝才不在乎先打哪兒。
單純從政治影響上看,收複廣州比收複桂林,對大虞更有意義。
最關鍵的是,叛軍視線被吸引到了桂林上,對廣州府的重視不夠。
突然出兵奇襲廣州,就算拿不下來府城,也可以調頭收複廣海衛、高州府、雷州府。
反正都是軍功,無非是大小的問題,不會白忙活。
在這種時候表現擔當的一麵,風險係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胡鬧!”
“軍國大事非兒戲,豈能動不動就一力擔之。
萬一發生變故,你擔的起麽?”
……
見越來越多的文官加入戰場,李牧拉著景逸風悄然退出了室內。
“七叔,你猜他們會吵多久?”
李牧笑嗬嗬的調侃道。
人多了事多。
以往的時候,廣西官員數量少,議事幹脆利落。
可是現在不一樣,朝廷一口氣派過來了十幾名文官,並且個個都身居要職。
看似是按察使在表演,實際上是代表著這一眾新任命官員,向他們索要權力。
剛才的軍事會議,完全是李牧和景逸風拋出來的誘餌,目的就是為了試探這些文官的底線。
“想要他們統一立場的話,估摸著十天半個月後,也吵不出結果來。
若是單純隻讓他們停止爭吵,隻需把茶水點心給撤了,等他們吵累了,自然會停下來。
不過我們事先說好,進攻廣東隻是虛晃一槍,你可別玩兒真的!”
景逸風不放心的說道。
見識過李牧天馬行空的用兵,他非常懷疑李牧能夠弄假成真。
“要不要出兵廣東,這就要看叛軍是否配合了!
根據以往的慣例,這種多人軍事會議,不等決策出來,消息就會傳的滿天飛。
如果叛軍收到消息後,加強了對廣東地區的防禦,我們就繼續進攻桂林。
倘若敵人沒有動靜,繼續加強桂林的防禦,調頭進攻廣東也未嚐不可!”
李牧似笑非笑的說道。
加強廣東的防禦說起來輕鬆,真要是付諸實踐,叛軍首先要麵臨的難題就是兵力不足。
廣東的海岸線太過漫長,沿海的州府不在少數。
一地部署三四萬大軍,十幾二十萬軍隊就撒了出去。
且不說這樣的防守,是否能夠萬無一失。
光這麽多兵力,都要影響白蓮聖國的戰略部署。
把兵力投入到了沿海防線上,那麽其他幾路戰場,能夠獲得的支援就少了。
目前雙方主要以戰略僵持為主,每一次從前線抽調兵力,都是走鋼絲的行為。
稍有不慎,某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全線潰敗。
叛軍不采取行動的話,又要擔心廣東淪陷。
畢竟,大虞可不隻一支廣西方麵軍。
隻要廣東防線出現缺口,在戰場上消極怠工的福建方麵軍,也會迅速撲上來。
精兵在前麵開路,雜兵跟在後麵搶占地盤,兩廣就要再次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