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麽事,都可以進行事後補救。
哪怕永寧帝給予了龐閣老死後哀榮,謠言還是傳的滿天飛。
為了辟謠,幾位閣老一起出麵向百官證明龐亨升是自然死亡,清流黨人依舊不買賬。
以往龐亨升活著的時候,許多清流黨人看他百般不順眼。
覺得他從當上首輔後忘了本,就光顧著平衡朝中局勢,沒有把好位置留給自己人。
現在人一死,情況立即發生了變化。
有大佬在上麵撐著,清流集團才是朝中的第一大派係。
尹左二人謀逆被誅殺,徐文嶽要回家守孝,龐亨升在此時一命嗚呼,清流集團一下子就脫離了權力中心。
當初在背地裏罵龐亨升的,都是利益分配中沒拿到好處,或者是覺得收益不及預期的。
人心欲壑難平,無論是誰上去,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不管怎麽說,在龐亨升擔任首輔期間,清流集團的勢力進一步得到擴張,許多清流出身的官員在仕途上更進一步。
現在人一下子沒了,清流集團脫離了權力中心。後續再遇到類似的事,連幫忙爭取的人沒有。
涉及到了切身利益,清流一係的官員,自然要趁機鬧騰。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他們現在鬧的越厲害,皇帝才越有可能對他們進行安撫。
大家的要求不高,隻要皇帝對徐文嶽奪情,讓他替補首輔的位置,再把內閣空出來的名額給清流出身的官員即可。
當然,皇帝願意多給,他們也不介意全部收下,最好把滿朝文武都變成自己人。
毫無疑問,清流集團想要的東西,不光永寧帝不想給,其他派係也不樂意給。
政治鬥爭容不得柔情,好不容易等來了清流集團衰落,大家落井下石都來不及,又豈會雪中送炭。
徐文嶽的丁憂奏書,剛從下麵遞交上來,永寧帝在第一時間就予以批準。
對一名親政的皇帝來說,輔政這種生物,就是不該存在。
有機會合情合理的把人趕出朝堂,幹嘛要進行奪情。
這樣的舉動,對百官來說,就是最明顯的政治信號。
那些被清流集團長期壓製的派係,此刻紛紛活躍起來,向清流陣營發起進攻。
偏偏清流黨人隻是口號喊的響亮,本質上同其他派係的官員一樣,都有一堆的黑曆史。
舊賬往前麵一翻,黑料就滾滾而來。
偏偏永寧帝又是眼中容不得沙子的皇帝,一時間大量的清流黨人被罷官去職,情節嚴重的甚至直接進了詔獄。
一時間,出現了牆倒眾人推的場麵。
朝中的政治鬥爭,同樣影響到了前線。
自從徐閣老被批準丁憂的消息傳來,李牧明顯感受到了監軍賈博心不在焉,麵對巡撫的時候,也沒了往日裏的傲氣。
別的大臣丁憂守孝,等到孝期結束後,上個折子就有可能被皇帝詔回。
身為輔政大臣的徐文嶽,卻沒有這種機會。
先帝擔心自家弟弟鎮不住場子,授予了一眾輔臣大量的權力。
哪怕皇帝親政後,輔臣們手中的權力,還是遠超普通內閣大臣。
更糟糕的閣臣皇帝可以找借口罷免,輔臣隻要不犯重大錯誤,那就隻能供著。
對永寧帝來說,輔政大臣的存在,就是在限製他的權力。
涉及到權力鬥爭,雙方根本不存在緩和的可能。
前麵誅殺聲名狼藉的左光恩,就留下了大量的隱患。非到萬不得已,永寧帝也不想再次舉起屠刀。
能夠借守孝丁憂的機會,順勢把徐文嶽送出朝堂,無疑是最佳選擇。
不過這麽一來,賈博就苦逼了。
後台一下子沒了,他就是一名普通的官員。
幸好此前爭取到了布政使的職務,跨入了正三品行列,不然他的仕途就危險了。
……
“李指揮使,賊寇正在撤離桂林,如果我們殺個回馬槍,定能給予他們重創!”
賈博開口提議道。
沒人可以依靠,那就隻能靠自己。
相比清流一係的其他官員,他有軍功在身。
加上廣西地處偏僻,朝中的政治風波,一時半會兒還波及不到他身上。
在這種背景下,想要站穩腳跟,那就必須建立更多的功勳。
官場有一套運營規律,就算是打擊競爭對手,也要遵守基本遊戲規則。
想要無辜罷免一名有功之臣,那是會引發眾怒的。
本質上,無論是哪個派係主導朝政,大家都有一條共同的底線——不能讓帝國崩潰。
“還需要再等等,叛軍現在隻是在進行試探,他們的主力尚未從城中撤出。
此時出擊的話,確實能夠占到便宜,但收複桂林就難了。
如果可能的話,收複桂林也要往後壓一壓。
朝廷正在換帥,此時把戰功報上去,有些不合時宜。”
李牧搖了搖頭說道。
軍事要為政治服務。
徐閣老要回鄉守孝,收複桂林的功勞,對他來說可有可無。
可新來的總督不一樣,人家初來乍到,正是最需要功勞的時候。
不是他想要溜須拍馬,怎奈大軍的後勤在人家手中握著。想要獲得更多的物資,就必須同新來的總督打好關係。
“李指揮使,你可是知道了新任總督是誰?”
巡撫張思翰關心的詢問道。
廣西窮的叮當響,巡撫衙門的一應開銷,都需要朝廷撥款,他這個巡撫根本硬氣不起來。
在這種背景下,提前搞清楚新任總督是誰,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理論上來說,文官有同窗座師一堆的關係,消息要比武將更加靈通。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涉及到大規模軍事行動,就繞不開大都督府。
人選在討論過程中,都督府就會參與進去。李牧的後台在都督府,能先一步收到消息,也是正常的。
“具體是誰,本將也不確定。
不過朝中知兵的文官,本來數量就少。身份地位足夠的,那就更少了。
坐鎮九邊的幾位,肯定是不能動。
新任總督想要快速上手,就必須提前了解前線局勢。
符合基本條件的人選,無非是南京兵部尚書、江西巡撫和湖廣巡撫三人。”
李牧平靜的回答道。
消息是從京中傳來的,圍繞著總督的人事任命,各派都快要打了起來。
不同於以往,現在內閣中出現了空缺。
擔任總督主持平叛,就相當於半隻腳跨入內閣大門。
各派僵持不下,總督人選直接難產。
好在這種情況不可能持續,永寧帝想趕徐文嶽回家,就不會允許百官們拖拉。
拖的時間太長,萬一前線大獲全勝,載譽而歸的徐文嶽就沒那麽好打發了。
“如果是這三位的話,事情就麻煩了。”
張思翰皺著眉頭說道。
南京兵部尚書地位最高,作為直管領導知兵是肯定的,但具體水平誰也說不清楚。
反正亮眼的功績一件沒有,遇到事情都往京中兵部推,典型的官場不粘鍋。
作為巡撫中排名靠前的存在,江西巡撫和湖廣巡撫都有資格更進一步。
然而他們的軍事水平,同樣受人懷疑。
看兩省官軍的表現就知道,隻能算是中規中矩。
若是統帥諸省聯軍,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麽。
“這些問題,不是我們該考慮的。
巡撫大人,眼下廣西最需要的安置難民,抓緊時間恢複生產。
趁著時間還來得及,趕緊組織民眾進行搶種糧食。
一旦錯過了時節,後麵再出現糧食缺口,那就麻煩大了。”
李牧忍不住提醒道。
通過這段時間的接觸,他對張思翰也有了幾分了解。
這位巡撫能力是有的,但主要關注點一直集中在朝堂上,很少關注民生。
哪怕是賑濟災民,安排完了活,就很少繼續跟進。
這樣的做法,直接影響到了下麵官員的幹活積極性。
大虞官場的通病,隻有領導密切關注的事情,才能夠做好。
“多謝李指揮使提醒!”
張思翰麵無表情的回應道。
被一名武將提醒要組織恢複生產,無疑是非常丟臉的。
怎奈說的是事實,他根本沒法反駁。
有火隻能在心裏憋著,遇上李牧這種強勢的武將,遷怒於人就是自討苦吃。
……
“聖皇,官軍沒有追過來。
看來消息是真實的,偽朝那昏君臨陣換帥,讓下麵的官軍無所適從。”
丞相吳澤楷欣喜的說道。
命運是眷顧白蓮聖國的。
起義初期遇到困難,有尹左二人幫他們完成了原始積累。
反圍剿戰爭進入關鍵時刻,虞皇又臨陣換帥,憑空給他們增添了三分勝算。
在有心人眼中,這就是天命。
“哈哈……
看來大虞,真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
既然如此,那麽我們也別客氣,立即趕去和東征軍匯合。
接下來朕要橫掃江南,奪取南京!”
史榮軒意氣風發的說道。
本以為這次撤離,自己要淪為喪家之犬。
一度他都做好了起義失敗,隱姓埋名上山落草為寇的準備。
萬萬沒有想到,轉折的來的如此之快。
無論官軍新任總督是誰,在權力移交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出現問題。
期間的任何一次失誤,都是白蓮聖國的機會。
大軍浩浩蕩蕩的離去,桂林城一下子變得冷清起來。
主動申請斷後的史啟川,留念的看了一眼城池。
“傳令下去,讓士兵們把柴火沿著大街兩邊的房屋堆放,本侯要送官軍一份大禮。”
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任何打擊敵人的手段,都必須給用起來。
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寧願毀掉也不能留給敵人。
“侯爺,大事……不好……
官軍……官軍殺過來了!”
收到這個消息,原本留念城池的史啟川,瞬間臉色大變。
“把城中能點燃的,都給我點起來,然後全軍撤離!”
知道自己手中這幾千人,根本不可能擋住官軍,史啟川也沒有堅守的意思。
斷後任務完成,此時不趕緊跑,一旦官軍圍城那就走不掉了。
帶著大軍急匆匆的撤出城,可惜還是晚了一步。
兩條腿跑不贏四條腿,麵對擋住去路的官軍騎兵,叛軍士兵瞬間慌亂起來。
“砰、砰、砰……”
熟悉的火銃聲響起,頃刻間衝在前方的叛軍士兵,就死傷了一片。
傷員的慘叫聲,成了摧毀士氣的最後一擊。
“跑啊!”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無數叛軍士兵瞬間四散而逃。
所有人都清楚,隻要逃入山中,就可以躲過官軍的騎兵追捕。
一個個都拚命的逃竄,根本不理會將領們的命令。
見到這一幕,史啟川的臉都氣綠了。
他麾下本部兵馬的表現,簡直是丟人現眼。
大軍處於撤離過程中,沒有設立督戰隊。
遇到這種變故,想要下令攔截,都不知道該派誰去。
短暫的失神之後,史啟川也跟著加入到了逃命隊伍中。
軍心士氣的崩潰,從主力大軍撤離開始,就提前埋下了隱患。
主力尚且要跑路,他們這些斷後的倒黴蛋,就更不是官軍的對手。
畏懼的種子早早種下,現在隻是生根發芽。
……
南京城。
看著手中的聖旨,朱景逸感覺整個人的天都要塌了。
不同於其他官員,在政治上還有追求抱負,他早早就過上了養老生活。
作為一名太極高手,遇到事情從來都是一推四五六。
不做事,就不會犯錯。
在擔任南京兵部尚書期間,朱景逸雖然沒有取得過亮眼的功績,但也未出現過大的紕漏。
即便是偶爾遇上了麻煩,他也會想辦法捂住蓋子,從來不給朝廷添麻煩。
這樣的表現,在永寧帝眼中,就是靠譜的表現。
在各方爭執不休的時候,永寧帝乾綱獨斷,直接點了朱景逸的將。
麵對皇帝的信任,不感動是不可能的。
然而為君效死的念頭,他卻怎麽也生不出來。
理智告訴朱景逸,總督的位置不好幹。
徐文嶽能夠壓製南方各省的牛蛇鬼神,那是人家有輔政大臣的身份。
若是不聽指揮,徐文嶽是真敢殺人。
靠自身的權勢強行施壓,才整合了隊伍。
“朝廷的任命,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
師爺,替我起草文書,拒絕這項任命!”
朱景逸想了想說道。
得罪皇帝,總比捅出大簍子,賠上自己的性命不說,還會牽連到宗族。
以往自詡的知兵,那是為了麵子,單純的吹牛逼。
從未帶過兵,讓他上戰場指揮千軍萬馬,擺明就是在為難人。
“老爺,這恐怕不行。
聖旨上的意思是讓你即刻啟程,趕赴武昌同徐閣老進行交接,甚至還規定了時間期限。
學生仔細核對過,這封聖旨上附有多重印章,程序上沒有任何瑕疵,絕非是中旨。
如果拒絕的話,那就是抗旨!”
中年師爺的話,斷了朱景逸的全部幻想。
……
哪怕永寧帝給予了龐閣老死後哀榮,謠言還是傳的滿天飛。
為了辟謠,幾位閣老一起出麵向百官證明龐亨升是自然死亡,清流黨人依舊不買賬。
以往龐亨升活著的時候,許多清流黨人看他百般不順眼。
覺得他從當上首輔後忘了本,就光顧著平衡朝中局勢,沒有把好位置留給自己人。
現在人一死,情況立即發生了變化。
有大佬在上麵撐著,清流集團才是朝中的第一大派係。
尹左二人謀逆被誅殺,徐文嶽要回家守孝,龐亨升在此時一命嗚呼,清流集團一下子就脫離了權力中心。
當初在背地裏罵龐亨升的,都是利益分配中沒拿到好處,或者是覺得收益不及預期的。
人心欲壑難平,無論是誰上去,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不管怎麽說,在龐亨升擔任首輔期間,清流集團的勢力進一步得到擴張,許多清流出身的官員在仕途上更進一步。
現在人一下子沒了,清流集團脫離了權力中心。後續再遇到類似的事,連幫忙爭取的人沒有。
涉及到了切身利益,清流一係的官員,自然要趁機鬧騰。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他們現在鬧的越厲害,皇帝才越有可能對他們進行安撫。
大家的要求不高,隻要皇帝對徐文嶽奪情,讓他替補首輔的位置,再把內閣空出來的名額給清流出身的官員即可。
當然,皇帝願意多給,他們也不介意全部收下,最好把滿朝文武都變成自己人。
毫無疑問,清流集團想要的東西,不光永寧帝不想給,其他派係也不樂意給。
政治鬥爭容不得柔情,好不容易等來了清流集團衰落,大家落井下石都來不及,又豈會雪中送炭。
徐文嶽的丁憂奏書,剛從下麵遞交上來,永寧帝在第一時間就予以批準。
對一名親政的皇帝來說,輔政這種生物,就是不該存在。
有機會合情合理的把人趕出朝堂,幹嘛要進行奪情。
這樣的舉動,對百官來說,就是最明顯的政治信號。
那些被清流集團長期壓製的派係,此刻紛紛活躍起來,向清流陣營發起進攻。
偏偏清流黨人隻是口號喊的響亮,本質上同其他派係的官員一樣,都有一堆的黑曆史。
舊賬往前麵一翻,黑料就滾滾而來。
偏偏永寧帝又是眼中容不得沙子的皇帝,一時間大量的清流黨人被罷官去職,情節嚴重的甚至直接進了詔獄。
一時間,出現了牆倒眾人推的場麵。
朝中的政治鬥爭,同樣影響到了前線。
自從徐閣老被批準丁憂的消息傳來,李牧明顯感受到了監軍賈博心不在焉,麵對巡撫的時候,也沒了往日裏的傲氣。
別的大臣丁憂守孝,等到孝期結束後,上個折子就有可能被皇帝詔回。
身為輔政大臣的徐文嶽,卻沒有這種機會。
先帝擔心自家弟弟鎮不住場子,授予了一眾輔臣大量的權力。
哪怕皇帝親政後,輔臣們手中的權力,還是遠超普通內閣大臣。
更糟糕的閣臣皇帝可以找借口罷免,輔臣隻要不犯重大錯誤,那就隻能供著。
對永寧帝來說,輔政大臣的存在,就是在限製他的權力。
涉及到權力鬥爭,雙方根本不存在緩和的可能。
前麵誅殺聲名狼藉的左光恩,就留下了大量的隱患。非到萬不得已,永寧帝也不想再次舉起屠刀。
能夠借守孝丁憂的機會,順勢把徐文嶽送出朝堂,無疑是最佳選擇。
不過這麽一來,賈博就苦逼了。
後台一下子沒了,他就是一名普通的官員。
幸好此前爭取到了布政使的職務,跨入了正三品行列,不然他的仕途就危險了。
……
“李指揮使,賊寇正在撤離桂林,如果我們殺個回馬槍,定能給予他們重創!”
賈博開口提議道。
沒人可以依靠,那就隻能靠自己。
相比清流一係的其他官員,他有軍功在身。
加上廣西地處偏僻,朝中的政治風波,一時半會兒還波及不到他身上。
在這種背景下,想要站穩腳跟,那就必須建立更多的功勳。
官場有一套運營規律,就算是打擊競爭對手,也要遵守基本遊戲規則。
想要無辜罷免一名有功之臣,那是會引發眾怒的。
本質上,無論是哪個派係主導朝政,大家都有一條共同的底線——不能讓帝國崩潰。
“還需要再等等,叛軍現在隻是在進行試探,他們的主力尚未從城中撤出。
此時出擊的話,確實能夠占到便宜,但收複桂林就難了。
如果可能的話,收複桂林也要往後壓一壓。
朝廷正在換帥,此時把戰功報上去,有些不合時宜。”
李牧搖了搖頭說道。
軍事要為政治服務。
徐閣老要回鄉守孝,收複桂林的功勞,對他來說可有可無。
可新來的總督不一樣,人家初來乍到,正是最需要功勞的時候。
不是他想要溜須拍馬,怎奈大軍的後勤在人家手中握著。想要獲得更多的物資,就必須同新來的總督打好關係。
“李指揮使,你可是知道了新任總督是誰?”
巡撫張思翰關心的詢問道。
廣西窮的叮當響,巡撫衙門的一應開銷,都需要朝廷撥款,他這個巡撫根本硬氣不起來。
在這種背景下,提前搞清楚新任總督是誰,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理論上來說,文官有同窗座師一堆的關係,消息要比武將更加靈通。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涉及到大規模軍事行動,就繞不開大都督府。
人選在討論過程中,都督府就會參與進去。李牧的後台在都督府,能先一步收到消息,也是正常的。
“具體是誰,本將也不確定。
不過朝中知兵的文官,本來數量就少。身份地位足夠的,那就更少了。
坐鎮九邊的幾位,肯定是不能動。
新任總督想要快速上手,就必須提前了解前線局勢。
符合基本條件的人選,無非是南京兵部尚書、江西巡撫和湖廣巡撫三人。”
李牧平靜的回答道。
消息是從京中傳來的,圍繞著總督的人事任命,各派都快要打了起來。
不同於以往,現在內閣中出現了空缺。
擔任總督主持平叛,就相當於半隻腳跨入內閣大門。
各派僵持不下,總督人選直接難產。
好在這種情況不可能持續,永寧帝想趕徐文嶽回家,就不會允許百官們拖拉。
拖的時間太長,萬一前線大獲全勝,載譽而歸的徐文嶽就沒那麽好打發了。
“如果是這三位的話,事情就麻煩了。”
張思翰皺著眉頭說道。
南京兵部尚書地位最高,作為直管領導知兵是肯定的,但具體水平誰也說不清楚。
反正亮眼的功績一件沒有,遇到事情都往京中兵部推,典型的官場不粘鍋。
作為巡撫中排名靠前的存在,江西巡撫和湖廣巡撫都有資格更進一步。
然而他們的軍事水平,同樣受人懷疑。
看兩省官軍的表現就知道,隻能算是中規中矩。
若是統帥諸省聯軍,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麽。
“這些問題,不是我們該考慮的。
巡撫大人,眼下廣西最需要的安置難民,抓緊時間恢複生產。
趁著時間還來得及,趕緊組織民眾進行搶種糧食。
一旦錯過了時節,後麵再出現糧食缺口,那就麻煩大了。”
李牧忍不住提醒道。
通過這段時間的接觸,他對張思翰也有了幾分了解。
這位巡撫能力是有的,但主要關注點一直集中在朝堂上,很少關注民生。
哪怕是賑濟災民,安排完了活,就很少繼續跟進。
這樣的做法,直接影響到了下麵官員的幹活積極性。
大虞官場的通病,隻有領導密切關注的事情,才能夠做好。
“多謝李指揮使提醒!”
張思翰麵無表情的回應道。
被一名武將提醒要組織恢複生產,無疑是非常丟臉的。
怎奈說的是事實,他根本沒法反駁。
有火隻能在心裏憋著,遇上李牧這種強勢的武將,遷怒於人就是自討苦吃。
……
“聖皇,官軍沒有追過來。
看來消息是真實的,偽朝那昏君臨陣換帥,讓下麵的官軍無所適從。”
丞相吳澤楷欣喜的說道。
命運是眷顧白蓮聖國的。
起義初期遇到困難,有尹左二人幫他們完成了原始積累。
反圍剿戰爭進入關鍵時刻,虞皇又臨陣換帥,憑空給他們增添了三分勝算。
在有心人眼中,這就是天命。
“哈哈……
看來大虞,真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
既然如此,那麽我們也別客氣,立即趕去和東征軍匯合。
接下來朕要橫掃江南,奪取南京!”
史榮軒意氣風發的說道。
本以為這次撤離,自己要淪為喪家之犬。
一度他都做好了起義失敗,隱姓埋名上山落草為寇的準備。
萬萬沒有想到,轉折的來的如此之快。
無論官軍新任總督是誰,在權力移交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出現問題。
期間的任何一次失誤,都是白蓮聖國的機會。
大軍浩浩蕩蕩的離去,桂林城一下子變得冷清起來。
主動申請斷後的史啟川,留念的看了一眼城池。
“傳令下去,讓士兵們把柴火沿著大街兩邊的房屋堆放,本侯要送官軍一份大禮。”
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任何打擊敵人的手段,都必須給用起來。
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寧願毀掉也不能留給敵人。
“侯爺,大事……不好……
官軍……官軍殺過來了!”
收到這個消息,原本留念城池的史啟川,瞬間臉色大變。
“把城中能點燃的,都給我點起來,然後全軍撤離!”
知道自己手中這幾千人,根本不可能擋住官軍,史啟川也沒有堅守的意思。
斷後任務完成,此時不趕緊跑,一旦官軍圍城那就走不掉了。
帶著大軍急匆匆的撤出城,可惜還是晚了一步。
兩條腿跑不贏四條腿,麵對擋住去路的官軍騎兵,叛軍士兵瞬間慌亂起來。
“砰、砰、砰……”
熟悉的火銃聲響起,頃刻間衝在前方的叛軍士兵,就死傷了一片。
傷員的慘叫聲,成了摧毀士氣的最後一擊。
“跑啊!”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無數叛軍士兵瞬間四散而逃。
所有人都清楚,隻要逃入山中,就可以躲過官軍的騎兵追捕。
一個個都拚命的逃竄,根本不理會將領們的命令。
見到這一幕,史啟川的臉都氣綠了。
他麾下本部兵馬的表現,簡直是丟人現眼。
大軍處於撤離過程中,沒有設立督戰隊。
遇到這種變故,想要下令攔截,都不知道該派誰去。
短暫的失神之後,史啟川也跟著加入到了逃命隊伍中。
軍心士氣的崩潰,從主力大軍撤離開始,就提前埋下了隱患。
主力尚且要跑路,他們這些斷後的倒黴蛋,就更不是官軍的對手。
畏懼的種子早早種下,現在隻是生根發芽。
……
南京城。
看著手中的聖旨,朱景逸感覺整個人的天都要塌了。
不同於其他官員,在政治上還有追求抱負,他早早就過上了養老生活。
作為一名太極高手,遇到事情從來都是一推四五六。
不做事,就不會犯錯。
在擔任南京兵部尚書期間,朱景逸雖然沒有取得過亮眼的功績,但也未出現過大的紕漏。
即便是偶爾遇上了麻煩,他也會想辦法捂住蓋子,從來不給朝廷添麻煩。
這樣的表現,在永寧帝眼中,就是靠譜的表現。
在各方爭執不休的時候,永寧帝乾綱獨斷,直接點了朱景逸的將。
麵對皇帝的信任,不感動是不可能的。
然而為君效死的念頭,他卻怎麽也生不出來。
理智告訴朱景逸,總督的位置不好幹。
徐文嶽能夠壓製南方各省的牛蛇鬼神,那是人家有輔政大臣的身份。
若是不聽指揮,徐文嶽是真敢殺人。
靠自身的權勢強行施壓,才整合了隊伍。
“朝廷的任命,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
師爺,替我起草文書,拒絕這項任命!”
朱景逸想了想說道。
得罪皇帝,總比捅出大簍子,賠上自己的性命不說,還會牽連到宗族。
以往自詡的知兵,那是為了麵子,單純的吹牛逼。
從未帶過兵,讓他上戰場指揮千軍萬馬,擺明就是在為難人。
“老爺,這恐怕不行。
聖旨上的意思是讓你即刻啟程,趕赴武昌同徐閣老進行交接,甚至還規定了時間期限。
學生仔細核對過,這封聖旨上附有多重印章,程序上沒有任何瑕疵,絕非是中旨。
如果拒絕的話,那就是抗旨!”
中年師爺的話,斷了朱景逸的全部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