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劇變的局勢,嚇壞了許多人。
得知長沙淪陷後,李牧立即向高州府、雷州府發起了進攻。
選擇這樣的打法,沒有別的原因,純粹是兩地距離叛軍主力足夠遠。
甭管什麽樣的戰術戰略,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自保。
叛軍先是擊敗雲貴聯軍,接著又拿下了長沙,正是兵鋒最盛的時候。
十分的戰鬥力,都能夠打出十二分的戰績來。
聰明人都會選擇暫避鋒芒,等消耗完敵人的氣焰之後,再發起全麵進攻。
“李指揮使,朱閣老發來了新命令,讓我們立即出兵湖廣,
同時要求地方上籌建民團,輔助大軍作戰。”
張思翰一臉無奈的說道。
碰上李牧這種靈活執行軍令的將領,他也非常無奈。
上麵要求從桂林府出兵,直接攻擊永州府。
到了具體執行的時候,李牧硬是選擇從最遠的雷州府出兵。
理論上來說,隻要一路打下去,早晚都能夠殺到永州府。
不過具體什麽時候能打過去,那就沒人知道要多久了。
畢竟,廣東地區的敵軍守軍也不是傻子,人家同樣在組織抵抗。
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推進,穩是足夠穩了,就是時間周期拉的有些長。
“巡撫大人,你直接回信巡撫,我們已經出兵不就行了。
永州敵軍勢大,我們不是對手,轉道從敵人兵力薄弱的雷州進攻,也是迫不得已。
至於發動士紳籌建民團,我看還是算了吧!
廣西的士紳,都被叛軍禍害光了,哪有餘力支持朝廷組建民團啊!”
李牧沒好氣的說道。
甭管是什麽形勢的民團,都是不穩定因素。
作為廣西都指揮使,他可不想有人侵蝕自己的權力。
幸好叛軍在地方上耕耘了一遍,殘存下來的士紳就算想搞民團,自身財力也不允許。
解決不了錢糧問題,就算朱閣老親自過來督辦,也變不出民團來。
巡撫衙門想要甩開他,掌控自己的武裝,純粹就是做夢。
“李指揮使,甭開玩笑了。
這樣的答複,朱閣老非要氣炸了不可。
前線連續敗北,朱閣老的位置已經岌岌可危,此時也是最危險的時候。
如果我們同他對著幹,搞不好在朝廷問罪之前,他就拉著我們一起墊背。
一名閣老兼兵部尚書兼總督的欽差大臣,手中權力有多大,想來你是明白的!”
張思翰略顯不滿的說道。
他僅僅隻是拿朱閣老的命令試探一下,李牧就給他挖了一個天坑。
倘若不是他足夠謹慎,真傻乎乎的選擇敷衍了事,在朱閣老倒台前他絕對會先一步完蛋。
即將被追責的朱景逸,是最不能惹的。
以往的官場的規矩,現在這種時候通通不適用。
為了減輕自身的罪責,誰也不知道朱景逸能幹出些什麽。
唯一可以確定是,誰在此刻搞事情,誰就會成為他率先打擊的目標。
“權力大到沒邊,隻要朱閣老想幹,甚至能直接將你我砍了。
不過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權利,真要是這麽幹的話,朝廷可饒不了他。
前線戰場大敗,那是指揮能力的問題。
如果肆無忌憚的弄權,那就是野心勃勃,想做當代司馬懿。
朱閣老又不是孤家寡人,背後還有一大家子,他不會走極端的。”
李牧淡定的回答道。
朱閣老會怎麽幹,他不清楚。
反正最近這些日子,迎接欽差特使的都是巡撫、布政使,他一直窩在大營中。
哪怕真發了瘋,也不可能在軍營中對他出手。
既然自己的安全有保障,那麽其他的問題,都可以理性分析。
現在違抗軍令的又不是他一個,福建、江西的部隊全部龜縮了回去,大家都沒把朱閣老的命令當成一回事。
張思翰忌憚朱閣老,那是他在朝中的處境不好。
萬一朱景逸在倒台前,拉人墊背分攤責任,他很有可能被牽連進去。
官場鬥爭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即便是大家都知道是被冤枉的,還是一樣會下去。
“要不然我們進攻廣州吧!
連續的失敗,朝廷那邊交代不過去。
雷州府和高州府的存在感太低,在朝野上下幾乎沒有存在感。
廣州就不一樣了,作為天下有數的大城,又是廣東省府所在。
收複廣州,足以對天下局勢造成影響。
有這份大功在手,就算有人攻奸,也成不了氣候。”
見兩人意見不合,賈博提出了折中方案。
出兵收複廣州,本就是事先的計劃,隻是因為局勢變化選擇了取消。
“可以!
等收複高雷二州之後,我們就借道廣海衛,一路打到廣州去同景總兵會師。”
李牧的回答,讓巡撫張思翰很是無奈。
看似做出了讓步,實際上還是延續了劃水戰術。
不過一路打到廣州,總比一路殺到永州靠譜。
現在中間就隔著一個廣海衛,對廣西方麵來說,沒有太大的壓力。
至於團練之事,大家都默契的選擇了不提。
兜裏沒錢,幹什麽都難。
……
京師。
看著手中的戰報,永寧帝都氣炸了。
前一刻他還在誇讚朱景逸能幹,轉眼的功夫就給捅出了一個大簍子。
雲貴聯軍遭受重創、長沙淪陷,噩耗緊跟著送上來,都不給他留下緩衝時間。
現在民間都流傳著“永寧,永寧,天下不寧……”
一想到這裏,他對尹左二人,就恨的咬牙切齒。
怎奈人是他選出來的,打落門牙也隻能往肚子裏咽。
“前線連續遭遇大敗,諸位愛卿可有對策?”
永寧帝強忍著怒氣問道。
“陛下,臣彈劾朱景逸肆意弄權、喪師辱國……”
不等禦史說完,永寧帝就打斷道。
“夠了!”
“彈劾的事情,下來慢慢說。
現在先商議善後對策,朕不希望聽到,同主題無關的內容。”
當了一年多的皇帝,他也學到了不少知識。
對禦史這種生物,早就沒有了最初的耐心。
這幫家夥除了擅長從雞蛋中挑骨頭外,具體的事情,那是一件也不幹。
吃了敗仗的朱景逸,肯定是要問罪的。
可在治罪之前,總得先安排人接手,東南各省的軍事指揮權。
不把這些問題處理好,就先拿下朱景逸,非得出大亂子。
“臣等遵旨!”
群臣齊聲回答道。
嘴上答應好好的,一眾挨了訓斥的禦史,並沒有善罷甘休。
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來,這些人正在憋大招。
禦史都察院是要幹活的,平常時間監察同僚,那太過得罪人了。
相比之下,還是落井下石,操作起來更有性價比。
“陛下,戰場上局勢變化莫測,我等遠在千裏之外很難做出準確判斷。
不妨讓朱閣老上奏,詳細陳述戰敗的經過,再決定是否追責。
當務之急,還是盡快派出援兵。
長沙已經丟了,叛軍下一個目標多半是武昌,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力保武昌不失!”
首輔呂壽同開口提議道。
朱景逸剛入閣,馬上就進行問罪,內閣就成了一個笑話。
百官們為了入閣努力奮鬥終生,可不是為了充當笑話的。
無論是為了朝中的穩定,還是為了內閣的麵子,此時他都要拉朱景逸一把。
就算要進行問罪,也必須拖上幾個月,等風頭過了再說。
在這期間,朱景逸如果能夠自救,同樣有機會鹹魚翻身。
這是閣臣應有的待遇。
“成國公,現在有哪些部隊可以調動?”
永寧帝開口詢問道。
大虞朝采取的多重管理製度,避免了一家獨大,同樣也不可避免的犧牲了效率。
相比兵部的文官時常調動,都督府人員結構就要穩定的多,基本上一幹就可以到退休。
論起對全國軍隊的了解,還是勳貴們更甚一籌。
“陛下,如果要增援湖廣的話,臣建議從四川、河南、山東、陝西等地調兵。
南直隸、浙江距離叛軍太近了,不適合輕易調動,甚至要勒令兩省加強軍備以防不測。
如果朝廷財政允許的話,京營可以再擴編六鎮,以應對接下來的各種意外。”
景國良當即回答道。
大虞的問題不是沒有兵,而是朝廷沒錢。
如果帝國能夠錢糧管夠,一百萬大軍都可以輕鬆拉起來。
“你們不要看著我,現在到處都要錢,朝廷每年的收入一共就那麽多。
支出比收入都高,財政虧空的厲害,我可變不出錢來。”
龐承傑沒好氣的說道。
戶部尚書不好當,最近兩年時間,朝廷已經連續撤換了三名戶部尚書。
從萬鶴年到上官宇,再到現在的龐承傑,無論誰上去都沒能解決朝廷入不敷出的困局。
不同於其他官員,戶部尚書的位置隻要坐了上去,就沒有不想換崗位的。
位高權重是不假,但伴隨的麻煩事情也多。
每次朝廷缺錢,百官就將目光投向戶部。
可戶部尚書也是人,沒法憑空變出錢糧來。
裁撤廠衛的後遺症,逐漸開始暴露出來。
沒有那幫宦官在地方上搞錢,朝廷的財政收入進一步下降。
不光礦稅收不起來,就連天元帝時期好不容易改革的鹽稅,現在也急劇下降。
借口都是現成的——戰爭影響。
真實原因非常簡單,缺乏監督之後,曾經推動改革的屠龍者成了新的惡龍。
鹽場換了主人,鹽商業換了人,新利益集團情不自禁的擴大自家收益。
不過現在正處於試探階段,如果皇帝不采取強製措施,鹽稅還是有可能重新跌回去。
這些問題,百官們都知道,卻沒人敢提醒永寧帝。
“內閣想辦法,無論如何都要把軍費籌集出來。
朕不管你們有多難,反正武昌必須要保住!”
永寧帝果斷選擇了轉移壓力。
……
得知長沙淪陷後,李牧立即向高州府、雷州府發起了進攻。
選擇這樣的打法,沒有別的原因,純粹是兩地距離叛軍主力足夠遠。
甭管什麽樣的戰術戰略,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自保。
叛軍先是擊敗雲貴聯軍,接著又拿下了長沙,正是兵鋒最盛的時候。
十分的戰鬥力,都能夠打出十二分的戰績來。
聰明人都會選擇暫避鋒芒,等消耗完敵人的氣焰之後,再發起全麵進攻。
“李指揮使,朱閣老發來了新命令,讓我們立即出兵湖廣,
同時要求地方上籌建民團,輔助大軍作戰。”
張思翰一臉無奈的說道。
碰上李牧這種靈活執行軍令的將領,他也非常無奈。
上麵要求從桂林府出兵,直接攻擊永州府。
到了具體執行的時候,李牧硬是選擇從最遠的雷州府出兵。
理論上來說,隻要一路打下去,早晚都能夠殺到永州府。
不過具體什麽時候能打過去,那就沒人知道要多久了。
畢竟,廣東地區的敵軍守軍也不是傻子,人家同樣在組織抵抗。
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推進,穩是足夠穩了,就是時間周期拉的有些長。
“巡撫大人,你直接回信巡撫,我們已經出兵不就行了。
永州敵軍勢大,我們不是對手,轉道從敵人兵力薄弱的雷州進攻,也是迫不得已。
至於發動士紳籌建民團,我看還是算了吧!
廣西的士紳,都被叛軍禍害光了,哪有餘力支持朝廷組建民團啊!”
李牧沒好氣的說道。
甭管是什麽形勢的民團,都是不穩定因素。
作為廣西都指揮使,他可不想有人侵蝕自己的權力。
幸好叛軍在地方上耕耘了一遍,殘存下來的士紳就算想搞民團,自身財力也不允許。
解決不了錢糧問題,就算朱閣老親自過來督辦,也變不出民團來。
巡撫衙門想要甩開他,掌控自己的武裝,純粹就是做夢。
“李指揮使,甭開玩笑了。
這樣的答複,朱閣老非要氣炸了不可。
前線連續敗北,朱閣老的位置已經岌岌可危,此時也是最危險的時候。
如果我們同他對著幹,搞不好在朝廷問罪之前,他就拉著我們一起墊背。
一名閣老兼兵部尚書兼總督的欽差大臣,手中權力有多大,想來你是明白的!”
張思翰略顯不滿的說道。
他僅僅隻是拿朱閣老的命令試探一下,李牧就給他挖了一個天坑。
倘若不是他足夠謹慎,真傻乎乎的選擇敷衍了事,在朱閣老倒台前他絕對會先一步完蛋。
即將被追責的朱景逸,是最不能惹的。
以往的官場的規矩,現在這種時候通通不適用。
為了減輕自身的罪責,誰也不知道朱景逸能幹出些什麽。
唯一可以確定是,誰在此刻搞事情,誰就會成為他率先打擊的目標。
“權力大到沒邊,隻要朱閣老想幹,甚至能直接將你我砍了。
不過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權利,真要是這麽幹的話,朝廷可饒不了他。
前線戰場大敗,那是指揮能力的問題。
如果肆無忌憚的弄權,那就是野心勃勃,想做當代司馬懿。
朱閣老又不是孤家寡人,背後還有一大家子,他不會走極端的。”
李牧淡定的回答道。
朱閣老會怎麽幹,他不清楚。
反正最近這些日子,迎接欽差特使的都是巡撫、布政使,他一直窩在大營中。
哪怕真發了瘋,也不可能在軍營中對他出手。
既然自己的安全有保障,那麽其他的問題,都可以理性分析。
現在違抗軍令的又不是他一個,福建、江西的部隊全部龜縮了回去,大家都沒把朱閣老的命令當成一回事。
張思翰忌憚朱閣老,那是他在朝中的處境不好。
萬一朱景逸在倒台前,拉人墊背分攤責任,他很有可能被牽連進去。
官場鬥爭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即便是大家都知道是被冤枉的,還是一樣會下去。
“要不然我們進攻廣州吧!
連續的失敗,朝廷那邊交代不過去。
雷州府和高州府的存在感太低,在朝野上下幾乎沒有存在感。
廣州就不一樣了,作為天下有數的大城,又是廣東省府所在。
收複廣州,足以對天下局勢造成影響。
有這份大功在手,就算有人攻奸,也成不了氣候。”
見兩人意見不合,賈博提出了折中方案。
出兵收複廣州,本就是事先的計劃,隻是因為局勢變化選擇了取消。
“可以!
等收複高雷二州之後,我們就借道廣海衛,一路打到廣州去同景總兵會師。”
李牧的回答,讓巡撫張思翰很是無奈。
看似做出了讓步,實際上還是延續了劃水戰術。
不過一路打到廣州,總比一路殺到永州靠譜。
現在中間就隔著一個廣海衛,對廣西方麵來說,沒有太大的壓力。
至於團練之事,大家都默契的選擇了不提。
兜裏沒錢,幹什麽都難。
……
京師。
看著手中的戰報,永寧帝都氣炸了。
前一刻他還在誇讚朱景逸能幹,轉眼的功夫就給捅出了一個大簍子。
雲貴聯軍遭受重創、長沙淪陷,噩耗緊跟著送上來,都不給他留下緩衝時間。
現在民間都流傳著“永寧,永寧,天下不寧……”
一想到這裏,他對尹左二人,就恨的咬牙切齒。
怎奈人是他選出來的,打落門牙也隻能往肚子裏咽。
“前線連續遭遇大敗,諸位愛卿可有對策?”
永寧帝強忍著怒氣問道。
“陛下,臣彈劾朱景逸肆意弄權、喪師辱國……”
不等禦史說完,永寧帝就打斷道。
“夠了!”
“彈劾的事情,下來慢慢說。
現在先商議善後對策,朕不希望聽到,同主題無關的內容。”
當了一年多的皇帝,他也學到了不少知識。
對禦史這種生物,早就沒有了最初的耐心。
這幫家夥除了擅長從雞蛋中挑骨頭外,具體的事情,那是一件也不幹。
吃了敗仗的朱景逸,肯定是要問罪的。
可在治罪之前,總得先安排人接手,東南各省的軍事指揮權。
不把這些問題處理好,就先拿下朱景逸,非得出大亂子。
“臣等遵旨!”
群臣齊聲回答道。
嘴上答應好好的,一眾挨了訓斥的禦史,並沒有善罷甘休。
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來,這些人正在憋大招。
禦史都察院是要幹活的,平常時間監察同僚,那太過得罪人了。
相比之下,還是落井下石,操作起來更有性價比。
“陛下,戰場上局勢變化莫測,我等遠在千裏之外很難做出準確判斷。
不妨讓朱閣老上奏,詳細陳述戰敗的經過,再決定是否追責。
當務之急,還是盡快派出援兵。
長沙已經丟了,叛軍下一個目標多半是武昌,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力保武昌不失!”
首輔呂壽同開口提議道。
朱景逸剛入閣,馬上就進行問罪,內閣就成了一個笑話。
百官們為了入閣努力奮鬥終生,可不是為了充當笑話的。
無論是為了朝中的穩定,還是為了內閣的麵子,此時他都要拉朱景逸一把。
就算要進行問罪,也必須拖上幾個月,等風頭過了再說。
在這期間,朱景逸如果能夠自救,同樣有機會鹹魚翻身。
這是閣臣應有的待遇。
“成國公,現在有哪些部隊可以調動?”
永寧帝開口詢問道。
大虞朝采取的多重管理製度,避免了一家獨大,同樣也不可避免的犧牲了效率。
相比兵部的文官時常調動,都督府人員結構就要穩定的多,基本上一幹就可以到退休。
論起對全國軍隊的了解,還是勳貴們更甚一籌。
“陛下,如果要增援湖廣的話,臣建議從四川、河南、山東、陝西等地調兵。
南直隸、浙江距離叛軍太近了,不適合輕易調動,甚至要勒令兩省加強軍備以防不測。
如果朝廷財政允許的話,京營可以再擴編六鎮,以應對接下來的各種意外。”
景國良當即回答道。
大虞的問題不是沒有兵,而是朝廷沒錢。
如果帝國能夠錢糧管夠,一百萬大軍都可以輕鬆拉起來。
“你們不要看著我,現在到處都要錢,朝廷每年的收入一共就那麽多。
支出比收入都高,財政虧空的厲害,我可變不出錢來。”
龐承傑沒好氣的說道。
戶部尚書不好當,最近兩年時間,朝廷已經連續撤換了三名戶部尚書。
從萬鶴年到上官宇,再到現在的龐承傑,無論誰上去都沒能解決朝廷入不敷出的困局。
不同於其他官員,戶部尚書的位置隻要坐了上去,就沒有不想換崗位的。
位高權重是不假,但伴隨的麻煩事情也多。
每次朝廷缺錢,百官就將目光投向戶部。
可戶部尚書也是人,沒法憑空變出錢糧來。
裁撤廠衛的後遺症,逐漸開始暴露出來。
沒有那幫宦官在地方上搞錢,朝廷的財政收入進一步下降。
不光礦稅收不起來,就連天元帝時期好不容易改革的鹽稅,現在也急劇下降。
借口都是現成的——戰爭影響。
真實原因非常簡單,缺乏監督之後,曾經推動改革的屠龍者成了新的惡龍。
鹽場換了主人,鹽商業換了人,新利益集團情不自禁的擴大自家收益。
不過現在正處於試探階段,如果皇帝不采取強製措施,鹽稅還是有可能重新跌回去。
這些問題,百官們都知道,卻沒人敢提醒永寧帝。
“內閣想辦法,無論如何都要把軍費籌集出來。
朕不管你們有多難,反正武昌必須要保住!”
永寧帝果斷選擇了轉移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