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火!”


    望著前方的城牆,李牧果斷的下令道。


    最近這些日子,前線是噩耗不斷。不是這座城池丟失,就是某某某官員殉國。


    當然,這種強度的戰鬥,肯定少不了有人投降。


    為了淡化政治影響,在這個問題上,大家都默契的選擇了捂蓋子。


    每天向官兵們宣揚的,都是忠貞愛國。可惜實際效果不怎麽好,自叛軍攻克長沙之後,投降人數就不斷增加。


    甚至局部地區還出現過,士兵砍死將領和監軍,直接投奔叛軍的案例。


    倒不是大家認為白蓮聖國能奪取天下,想要搏一搏從龍之功。


    兵變加入叛軍,主要是貪腐惹的禍。


    上麵的官老爺大魚大肉,自己卻“吃不飽,穿不暖”,誰的心裏都會不平衡。


    在白蓮教的引導下,往日裏積攢下來的舊怨,一下子就爆發出來。


    這些變故,對廣西軍的衝擊不大。作為新組建的部隊,沒有繼承大虞軍隊的陋習。


    一應物資供應,從未短少過。還有錦衣衛轉業過來的夜不收盯著,潛伏的白蓮教徒剛冒頭就落網,根本來不及搞事情。


    攻克長沙的叛軍,正在肆掠湖廣。朝廷根本無力阻止,朱閣老正在籌備武昌保衛戰。


    倘若武昌會戰再次失敗,那麽帝國中部,都將陷入無休止的混亂中。


    叛軍既可以北伐中原,又可以東出肆掠江南,還可以西進巴蜀。


    無論叛軍往哪邊打,對大虞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為了挽救危局,分攤湖廣官軍的軍事壓力,李牧加強了對廣東叛軍的攻勢。


    轟鳴的炮火聲,宣告了廣海衛攻防戰的開始。


    不同於之前的戰鬥,這一次是純粹的強攻城池。


    連續吃虧的叛軍,也吸取了之前失敗的經驗。無論官軍怎麽引誘,他們都窩在城中不出來。


    麵對一群苟在城中的敵人,李牧也隻能下令強攻城池。


    各種攻城器械,在不斷打造中。轟鳴的火炮聲響個不停,為的就是給叛軍施加壓力。


    “轟隆隆……”


    一陣巨響之後,預想中的城池坍塌沒有發生,反倒是大量的河水灌入了地道中。


    一看就知道這是計算失誤,把用來炸城牆的火藥埋在了護城河下麵,爆炸引發了河水倒灌。


    進攻遇到挫折,李牧沒有感到奇怪。任何戰術都不是萬能的,真要是無往不利,城牆早就被淘汰了。


    “傳令下去,鳴金收兵!”


    李牧果斷下令道。


    掘地道戰術失敗,繼續攻城除了浪費人命,沒有任何意義。


    ……


    “李指揮使,廣海衛守軍非常頑固,一時半會兒怕是難以拿下。


    不如我們直接轉道,聯合駐紮在瓊州的景總兵,從海上向廣州發起進攻。”


    張思翰提議道。


    在他看來,大軍耗在廣海衛糾纏,純粹就是浪費時間。


    有這功夫,不如用在進攻廣州上。反正此刻叛軍主力已經殺入湖廣,調頭回來找他們算賬的概率不大。


    “巡撫大人,叛軍在沿海部署了大量的岸炮,景總兵先後三次登陸作戰,均以失敗告終。


    就算加上我們,也不會改變什麽。想要強行登陸,唯有從敵人防守的薄弱地區突破。


    這麽明顯的問題,叛軍自然會發現。


    何況我們的軍費,遲遲沒有撥付到位,下麵軍心動蕩。


    打打順風仗還行,遇到了苦戰,大軍很容易崩潰。”


    李牧搖了搖頭說道。


    登陸作戰失敗,景逸風可沒有少向他訴苦。雙方還就登陸作戰的過程,在書信上進行了探討。


    總體上來說,官軍並沒有犯什麽大錯,失敗純粹是敵人早有準備。


    沒有劃時代的技術優勢,軍艦和岸炮對攻,想不失敗都難。


    現在艦船靠近港口都難,大軍無法完成登陸,進攻廣州也就無從談起。


    戰爭使人成長,相比最初的稚嫩,現在的白蓮教叛軍已經成長起來。


    無論是指揮能力,還是士兵的訓練,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說當初的叛軍是亂賊,那麽現在的白蓮聖國,就是一個割據政權。


    盡管他們的根基並不穩固,可是靠著宗教忽悠,還是整合出了一套體係。


    這種政教合一的政權,擁有很大的弊端,但在造反初期卻有著奇效。


    提議再次遭到拒絕,張思翰沒有感到意外。


    不同的身份地位,考慮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


    作為廣西巡撫,他必須從全局上考慮問題。


    哪怕很多時候,明知道存在風險,也必須去做。


    相比之下,武將考慮問題,就要單純的多。


    武將在大虞朝混,想要日子過的舒服,就必須學會藏拙。


    尤其是李牧這種手握重兵的將領,更是需要故意露出破綻,讓外界知道他有短板。


    顧全大局的事情偶爾進行一次尚可,若是一直顧全大局,那就等著被坑死吧!


    錢糧撥付不到位,部隊還那麽能打,上麵就會認為原來給多了。


    後續還會逐步削減,一直壓到捅出簍子為止。


    “錢糧的問題,本撫已經幫忙爭取了。


    隻是現在上麵亂成一片,大家都在關注湖廣戰場,怕是會晚上一些時日。


    朝廷財政困難,也不能完全指望上麵。


    軍餉份額不足,隻能靠我們自己想辦法。


    我們手中沒有錢糧,但是叛軍手中有……”


    張思翰的話,看似是讓李牧帶兵去搶叛軍,實際上卻是在暗示他可以默許部隊出去搶劫。


    他是廣西巡撫,不是廣東巡撫,保境安民僅限於自己的轄區。


    朝廷劃撥的錢糧不夠,為了保證大軍的戰鬥力,那就必須有人做出犧牲。


    不過這些見不光之事,肯定不能直接說出來。


    就算是發生了,那也是兵痞們自作主張,同他這巡撫沒有關係。


    隻要自己看不到,那就相當於沒有發生。


    “那就等秋收之後吧,現在叛軍手中也沒糧啊!”


    李牧麵無表情的回答道。


    內心深處,他直接問候了張思翰十八代祖宗。


    巡撫需要名聲,他一樣要名聲啊!


    雖說武將的名聲不能太好,可自汙的方式多得去了,犯不著縱兵劫掠。


    軍紀這玩意兒要建立很難,要毀掉卻非常簡單。


    吐槽完之後,李牧立即意識到情況不妙。


    大虞的財政比他預想中還要糟糕,或者說大虞的貪腐情況,遠遠超出了預期。


    如果不是實在沒辦法,張思翰也不會冒險暗示他,可以縱兵劫掠。


    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裏,朝廷那邊是指望不上了。


    沒有朝廷的撥款,光靠衛所的產出養活大軍不難,前提是別去打仗。


    一旦打了起來,那就是花錢如流水。


    大軍打出去的每一發炮彈,射出的每一發子彈,背後都是錢燒出來的。


    收複廣西之後,李牧第一時間恢複了地方上的彈藥生產能力,可依舊隻能滿足大軍需求的一半。


    缺額部分,需要朝廷進行劃撥。


    理論上免費,可是想要拿到上等貨,還是需要進行打點。


    士兵們消耗的糧草,更是堆積如山。


    不知情的以為他在消極怠工,了解具體情況都知道,這是兜裏沒錢了。


    朱閣老削減廣西方麵的經費,留下的缺口,隻能靠地方上自籌。


    巡撫衙門窮的叮當響,隻能在精神上表示支持,壓力全落到李牧身上。


    完美的解決辦法沒有,迫不得已之下,張思翰才給出了一個餿主意。


    ……


    長沙城。


    作為勝利者,在眾人的簇擁下,史榮軒踏入了長沙王府。


    雖然進行過緊急搶修,但戰爭留下的痕跡,還是清晰可見。


    “長沙王降了沒有?”


    史榮軒關心問道。


    自起兵以來,落入他手中的宗室子弟,從來都是有死無生。


    不過人總是會變的,攻克長沙之後,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之前的屠殺政策存在問題。


    大虞朝的藩王數量多,死上幾個也無所謂。


    除了第一名藩王被殺引起轟動外,後麵大家都習慣了,發揮不了震懾人心的作用。


    相比粗暴的處決,招降一名藩王,造成的政治影響更大。


    如果宗室藩王都能投降,後續想要勸降官軍、招募讀書人,無疑會變得更加容易。


    “聖皇,偽朝長沙王不識抬舉,在獄中自縊身亡。


    不過我們招降了幾名輔國將軍和奉國將軍,下麵的各種中尉,數量就更多了。”


    丞相吳澤楷略顯尷尬的回答道。


    他可是打了包票,能夠招降長沙王。


    結果勸降工作才剛剛開始,正主就自己死了。


    沒了長沙王,剩下的那群宗室子弟,都是小腳色。


    就算是投降白蓮聖國,也無法達到預期目的。


    “罷了!


    看來大虞宗室,也不全是廢物,還有知道禮義廉恥的。


    賞他一床草席,隨便找個地方埋了吧!”


    史榮軒皺著眉頭說道。


    白蓮聖國走到現在這一步,接下來的戰爭除了軍事外,更要和朝廷打政治仗。


    前麵起兵的時候,對士紳殺的太狠。現在需要這些人支持,事情就變得麻煩起來。


    大軍每到一地,地方上的士紳就提前跑路,連接觸的機會都不給他們。


    沒有這些人的支持,光靠白蓮聖國的官員,要組織民眾恢複生產太難了。


    跟著他打天下這些老兄弟,讓他們搞破壞一個個都是專業的,要他們搞建設就太為難人了。


    前麵被官軍從廣西趕出來,最大問題就是他們控製了土地,卻沒辦法及時恢複生產。


    明明坐擁大片的土地,卻無法為大軍提供足夠的糧草。


    哪怕到了現在,抄家依舊是白蓮聖國最主要的收入。


    他是讀過史書的,非常清楚這麽幹不對,卻又找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不查抄士紳大族,靠地方上那點兒可憐的稅收,根本養不起這麽多軍隊。


    “聖皇,官軍在武昌聚集了大量的軍隊,短時間內怕是難以攻克。


    不如分出一支兵力進攻江西,盡快打到長江邊上,沿江而下攻取南京!”


    南王傅皓軒開口提議道。


    長沙之戰主要是東王和西王打下來的,他這個南王最好時候,才趕上來給官軍補了一刀。


    作為要臉的主,他不好意思給自己貼金。


    既然前麵是人家打下來的,那麽接下來攻克武昌的功勞,他也不好意思去搶。


    同為聖國的親王,傅皓軒不想讓兩人專美於前,盯上了更具誘惑力的南京。


    “朕允了!”


    略加思索之後,史榮軒當即答應道。


    為了維係朝堂的穩定,他隻能在三位異姓王中玩兒平衡。


    既然東王和西王暫時領先,那就必須給南王創造表現的機會。


    隻有三王之間勢力相當,他這個聖皇的位置,才會穩定。


    ……


    武昌府。


    叛軍分兵的消息傳來,作為總督的朱景逸,當即舒了一口氣。


    百萬叛軍實在是太嚇人,就算真實兵力沒有一百萬,五六十萬總是有的。


    光靠武昌的幾萬官軍,能否擋住數十萬叛軍,他的心裏完全沒底。


    明知道敵人分兵,會增加江西方麵的壓力,他也顧不上那麽多了。


    為了保住權勢,他向皇帝立下了軍令狀,誓與武昌共存亡。


    “福建、廣西在幹什麽,為何遲遲沒有攻克廣東?”


    朱景逸忍不住怒斥道。


    叛軍主力進入湖廣,敵人在廣東地區部署的兵力大幅度減少,正是收複失地的最佳時刻。


    遺憾的是負責執行任務的福建廣西兩省軍隊,此時的表現都不盡人意。


    相對來說,廣西打的還算湊合,雖然沒有高歌猛進,好歹也收複了兩府之地。


    福建方麵的表現就沒法說了,雙方一直在邊界上鏖戰。


    隔三差五送上一份捷報,偏偏戰線就是不見動彈。


    “閣老,叛軍在潮州部署了重兵,短時間內難以攻克。


    巡撫……”


    不等楊炎解釋完,朱景逸就開口打斷道。


    “叛軍這是部署了多少重兵啊?


    據本官所知,自大戰爆發以來,福建方麵軍剿滅的叛軍已經超過四十萬。


    這份戰績,同廣西方麵取得的戰果相差無幾。


    可不同的是廣西那邊,不光收複了廣西全境,還收複了廣東的兩個半府!”


    凡事都怕對比。


    謊報戰績,在大虞朝不是什麽新鮮事。


    可問題是同樣的戰績之下,他們的戰線居然沒怎麽發生變化。


    稍微有點兒腦子,都知道他們的戰功,全部都是在扯淡。


    沒有進行較真,那是這些戰績,都是陸陸續續累積起來的。


    每次捷報中的戰績,都隻有千兒八百,根本就不起眼。


    萬萬沒有想到,有一天會被人拿出來做加法。


    “閣老,這完全是意外。


    我們……”


    話說到一半,實在是編不出合適的理由,楊炎隻能選擇擺爛。


    內心深處,他恨死了那幫同僚。


    造假好歹也弄的逼真一點兒,數字搞的這麽誇張,任誰一眼都能看出破綻。


    想要向廣西方麵看齊,那也要看一下自身的實際情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複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海月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海月1並收藏複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