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在內城的宅子是一定要賣掉的。
就算是蔣綺雯確實和徐欽勾勾搭搭,甚至或是勾搭成功,她家裏仍是罪臣之後的身份依然不會改變。而且蔣瓛在朝中的人緣可怎麽都算不上好,在現如今蔣府所在的那樣一個官宦成群的聚居區,蔣家人根本沒辦法生存下去。況且在他去職之後,那所宅子雖匹配的秩品不高,卻也是一種僭越,在洪武時期,可是萬萬不妥的。
此時徐欽就連買家都差不多聯係好了,新任的工部郎中孫顯,前兩天已經托人打聽過了,這處宅子的規製對應的秩品也就是四五品,而且位置極好,他一個五品的郎中買來正合適。
至於外城鐵心橋那處宅院,也算不得偏僻,隻不過是處於正宗的平民區而已,也是按普通平民的規製建造的,不存在任何問題。並且外城也是京城,再加上繼續派駐一兩個小旗的錦衣衛半明半暗的護衛著,應該不至於出什麽問題。
至於其他清查家產的問題,朱元璋也知道蔣瓛的為人,雖算不上是清廉如水,可也絕對算不上貪,所以也已經暗示徐欽,意思意思就行了。得到了皇帝陛下的默許,徐大少自然就很隨便的意思意思咯。除了幾件因功禦賜的寶物、二十多個官奴和十傾賜田必須回收之外,其他的東西都留給了蔣家。
估摸一下,折算成銀子,大致也有上萬兩,再不濟,支撐他們這幾個人幾年的開銷不在話下。至於以後,估計要找一張長期飯票還是很容易的。
這次探監在無人打擾的情況下,一直持續到了當天申時。甚至他們一家人還在監牢裏吃了一頓特別的“團圓飯”,直到徐欽處理完了錦衣衛的事務,硬著頭皮插進去,才宣告結束。
徐欽這也是沒辦法,放人進來探視是一回事,但總不能讓她們一群女人在錦衣衛衙門裏過夜吧?酉時一到,皇城的進出就會成為一件頗為麻煩的事,尤其是對沒有官身的人而言。若是真讓她們在錦衣衛衙門過夜,還不知道餘怒未消、虎視眈眈的都察院會怎麽花式彈劾他呢!
徐欽在下班的同時,順道將蔣家人的馬車送到了大中橋西,這才分道回府。
兩天後,城外龍江渡。錦衣衛前任都指揮使,朝廷二品大員,朱元璋麾下第一鷹犬即將發配北疆。一旦踏上渡江的船,那便是正式流放,此去便是近四千裏流放之路,前途漫漫、風霜雨雪。
徐欽率領一群錦衣衛的軍官們,也盡皆趕到,便裝在此為他送別。畢竟同僚一場,蔣瓛犯的罪名也不大,更有徐欽這位大佬帶頭,就算是不看在往日的交情和他一力承擔了所有罪責的情分,也要賣徐欽一個麵子。所以眾人還是極為真心實意的。
大家也都跟著徐欽,盡飲一碗酒,叫一聲:蔣公珍重。就算是全了禮數,畢竟這是獲罪發配,在公開場合點到即止。
一起在此送別他的,還有蔣家人。他們則是少了很多顧慮,況且這是真要分別,想到自己的丈夫、父親將要遠去遼東苦寒之地,還是做一個因罪發配的小卒,均是忍不住大哭起來。即使是知道內情最多的蔣家大小姐,也依然是泣不成聲。
然而送君千裏終須一別,皇命不可違,蔣瓛還是踏上了北渡的輕舟,消失在了長江淡淡的薄霧中。
回到城裏的第二天,蔣家眾人就搬去了鐵心橋的民宅。由於斷了進項,身份地位也不同了,蔣夫人不但歸還了全部的官奴,也將府中的私奴幫傭全部遣散,隻留了那位被都察院拿來說事的“閹奴”,以及蔣瓛早年救下的一對老夫妻,幫忙打理家中事務。
不過徐欽於公於私還是派了一個小旗的錦衣衛,把鐵心橋的蔣隔壁小宅子盤了下來,作為一個據點。表麵上是監視蔣家,實際上是繼續保護他們,震懾宵小。畢竟誰也不敢冒著開罪錦衣衛的風險,甚至是開罪於皇帝的風險,去對已經沒什麽作用的蔣家人動什麽手腳,倒也不用太過擔心這方麵的事,隻需做出一個樣子便可。
而徐欽的生活也回歸了日常。雖是執掌錦衣衛,不過領導其實好做得很,隻要你下麵有幾個會辦事的部下,很多事都隻需要確認一下,再簽字用印就行了。反倒是沒了借口,天天要風雨不改地早起為皇帝陛下站崗早朝,反倒是成了徐大少最苦的一項差事。
軍器局工坊那邊,新式火槍的試生產已經展開,同時還微改了幾處人機工程,基本定型完成,下一步就是研究怎麽擴大生產,提高效率的問題。經過完善之後的樣槍,甚至已經交付皇帝陛下親自審核。
作為兵器,顏值即戰鬥力的定律也算是亙古不變的,即使是初次接觸近代火槍,但流暢的線條,華美的外形,輕易就征服了開國皇帝的歡心。而強悍的實戰性能,更是讓皇帝陛下有種立馬讓全軍裝備這種超級新生代兵器的衝動,隻不過這種衝動在得知了價格之後,很快就打了退堂鼓。要知道,根據洪武二十六年的統計數據,大明帝國共計設立三百二十九衛,另六十五千戶所,若是全部按標準編製,共計有一百九十餘萬大軍。
當然,軍旅出身的朱大老板自然能估算這等神兵利器對軍隊戰力的提升,於是在誇獎了徐欽及軍器局的努力之後,也下達了要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要求。同時皇帝陛下也深知要想馬兒跑,就得給馬兒喂飽的道理,大手一揮,二十萬兩的特別生產經費就劃了過來,另外還有折算過來差不多八千兩的研發獎勵。
最重要的是,在徐欽的爭取下,朱大老板許諾了,若新式火炮研製成功且讓他老人家滿意的話,可給軍器局工坊的匠戶們五個工部大使的恩銜。雖說隻是區區九品的官職,但這對於那些匠戶們而言,可比銅臭值錢多了,頓時都跟瘋了一樣加緊推進工程進度。現在已經基本掌握了徐欽提出的砂模鑄造工藝,隻等進一步的微調和改進,以期鑄造出符合徐欽設定指標的新式火炮。
徐妙錦這邊的理論傳授進度也極為喜人,在解決了少量的世界觀瓶頸之後,徐三小姐連續刷了三套徐欽按照後世大致中考水準的物理化學試卷,獲得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平均分九十五以上的優異成績,這還是徐大少故意在第三套考題裏麵出了幾道超綱題的結果。
這讓人不由得感歎,這妹子要是放在二十一世紀,順利接受那個年代的全套教育的話,怕是進什麽中科大少年班都有希望。
接下來就是更加艱深的高中知識,不過這進度就談不上多快了,不過問題不在於徐妙錦學不會,反而是徐欽教不快。畢竟徐大少丟下這些東西也超過十年,即使當年成績極好,也得慢慢回憶。
剩下的時間,徐三小姐也沒閑著,她實際上已經找各種理由,尋了十來個五、六歲的無父無母的孩子,養在王府雜物房裏專門開辟出來的一處小院子裏。這些孩子們雖都是聰明過人,不過一來沒有她那種妖孽的智商,二來幾乎沒有任何文化基礎,還得從頭慢慢教他們基本的識字、算術,之後才能過度到物理化學,想來至少也得三四年的時間,才能窺到科學的門徑。
不過這作為一個開始,已經是非常偉大的一步了,徐欽也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也不敢奢求他們在十年之內發揮太大的作用。但這就是一顆種子,完全新時代的種子,再不濟,十來年之後,徐大少手中便會擁有一批具備基礎科學知識的人才,很多科技樹的攤子就能鋪開了。
倒是另一處的布局,這段時間杳無音信,讓徐大少頗感意外。
本以為用一篇超越時代的股份製改革和帝國兩大豪門的保護傘,可以輕鬆忽悠樊雲和巨蛟幫成為自己在社會經濟領域的試驗小白鼠的,看來自己還是小看了這位縱橫黑白兩道的大佬。至少在這段時間,雙方進入了一種微妙的靜坐對峙狀態。徐欽知道他是動了心的,可他就是按兵不動,樊雲也知道徐欽是別有用心,但徐欽也不打算強求。反正他們已經被徐大少盯上了,時間有的是,可以慢慢炮製。
至於私生活方麵,在拋開了短期重壓之後,徐大少也可謂是春風得意。
不知是由於他跟在皇帝身邊的時間和頻率上升的緣故,還是其他什麽原因,他發現好像自己和自己的那位未婚妻江都郡主碰麵的機會明顯呈上升狀態。
二人雖是各懷心思,但因為在這種無意的碰麵之下,愈發的熟悉,再加上朱元璋有意無意的縱容,兩人之間已經算是可以正常地說得上兩句話的程度了。這也算是一個極大的進步,畢竟這婚事已經無可更改,兩人逐漸熟悉起來,甚至看對眼兒了,總比陌生人般舉案齊眉要好得多。
另一方麵,再私下密會一下蔣小姐踏踏青,泛舟秦淮莫愁聽關雎彈彈琴,回家讓小采蓮捶捶腿,這日子簡直如神仙一般。徐大少簡直像大聲疾呼:這才是我想要的大少爺生活啊!
就算是蔣綺雯確實和徐欽勾勾搭搭,甚至或是勾搭成功,她家裏仍是罪臣之後的身份依然不會改變。而且蔣瓛在朝中的人緣可怎麽都算不上好,在現如今蔣府所在的那樣一個官宦成群的聚居區,蔣家人根本沒辦法生存下去。況且在他去職之後,那所宅子雖匹配的秩品不高,卻也是一種僭越,在洪武時期,可是萬萬不妥的。
此時徐欽就連買家都差不多聯係好了,新任的工部郎中孫顯,前兩天已經托人打聽過了,這處宅子的規製對應的秩品也就是四五品,而且位置極好,他一個五品的郎中買來正合適。
至於外城鐵心橋那處宅院,也算不得偏僻,隻不過是處於正宗的平民區而已,也是按普通平民的規製建造的,不存在任何問題。並且外城也是京城,再加上繼續派駐一兩個小旗的錦衣衛半明半暗的護衛著,應該不至於出什麽問題。
至於其他清查家產的問題,朱元璋也知道蔣瓛的為人,雖算不上是清廉如水,可也絕對算不上貪,所以也已經暗示徐欽,意思意思就行了。得到了皇帝陛下的默許,徐大少自然就很隨便的意思意思咯。除了幾件因功禦賜的寶物、二十多個官奴和十傾賜田必須回收之外,其他的東西都留給了蔣家。
估摸一下,折算成銀子,大致也有上萬兩,再不濟,支撐他們這幾個人幾年的開銷不在話下。至於以後,估計要找一張長期飯票還是很容易的。
這次探監在無人打擾的情況下,一直持續到了當天申時。甚至他們一家人還在監牢裏吃了一頓特別的“團圓飯”,直到徐欽處理完了錦衣衛的事務,硬著頭皮插進去,才宣告結束。
徐欽這也是沒辦法,放人進來探視是一回事,但總不能讓她們一群女人在錦衣衛衙門裏過夜吧?酉時一到,皇城的進出就會成為一件頗為麻煩的事,尤其是對沒有官身的人而言。若是真讓她們在錦衣衛衙門過夜,還不知道餘怒未消、虎視眈眈的都察院會怎麽花式彈劾他呢!
徐欽在下班的同時,順道將蔣家人的馬車送到了大中橋西,這才分道回府。
兩天後,城外龍江渡。錦衣衛前任都指揮使,朝廷二品大員,朱元璋麾下第一鷹犬即將發配北疆。一旦踏上渡江的船,那便是正式流放,此去便是近四千裏流放之路,前途漫漫、風霜雨雪。
徐欽率領一群錦衣衛的軍官們,也盡皆趕到,便裝在此為他送別。畢竟同僚一場,蔣瓛犯的罪名也不大,更有徐欽這位大佬帶頭,就算是不看在往日的交情和他一力承擔了所有罪責的情分,也要賣徐欽一個麵子。所以眾人還是極為真心實意的。
大家也都跟著徐欽,盡飲一碗酒,叫一聲:蔣公珍重。就算是全了禮數,畢竟這是獲罪發配,在公開場合點到即止。
一起在此送別他的,還有蔣家人。他們則是少了很多顧慮,況且這是真要分別,想到自己的丈夫、父親將要遠去遼東苦寒之地,還是做一個因罪發配的小卒,均是忍不住大哭起來。即使是知道內情最多的蔣家大小姐,也依然是泣不成聲。
然而送君千裏終須一別,皇命不可違,蔣瓛還是踏上了北渡的輕舟,消失在了長江淡淡的薄霧中。
回到城裏的第二天,蔣家眾人就搬去了鐵心橋的民宅。由於斷了進項,身份地位也不同了,蔣夫人不但歸還了全部的官奴,也將府中的私奴幫傭全部遣散,隻留了那位被都察院拿來說事的“閹奴”,以及蔣瓛早年救下的一對老夫妻,幫忙打理家中事務。
不過徐欽於公於私還是派了一個小旗的錦衣衛,把鐵心橋的蔣隔壁小宅子盤了下來,作為一個據點。表麵上是監視蔣家,實際上是繼續保護他們,震懾宵小。畢竟誰也不敢冒著開罪錦衣衛的風險,甚至是開罪於皇帝的風險,去對已經沒什麽作用的蔣家人動什麽手腳,倒也不用太過擔心這方麵的事,隻需做出一個樣子便可。
而徐欽的生活也回歸了日常。雖是執掌錦衣衛,不過領導其實好做得很,隻要你下麵有幾個會辦事的部下,很多事都隻需要確認一下,再簽字用印就行了。反倒是沒了借口,天天要風雨不改地早起為皇帝陛下站崗早朝,反倒是成了徐大少最苦的一項差事。
軍器局工坊那邊,新式火槍的試生產已經展開,同時還微改了幾處人機工程,基本定型完成,下一步就是研究怎麽擴大生產,提高效率的問題。經過完善之後的樣槍,甚至已經交付皇帝陛下親自審核。
作為兵器,顏值即戰鬥力的定律也算是亙古不變的,即使是初次接觸近代火槍,但流暢的線條,華美的外形,輕易就征服了開國皇帝的歡心。而強悍的實戰性能,更是讓皇帝陛下有種立馬讓全軍裝備這種超級新生代兵器的衝動,隻不過這種衝動在得知了價格之後,很快就打了退堂鼓。要知道,根據洪武二十六年的統計數據,大明帝國共計設立三百二十九衛,另六十五千戶所,若是全部按標準編製,共計有一百九十餘萬大軍。
當然,軍旅出身的朱大老板自然能估算這等神兵利器對軍隊戰力的提升,於是在誇獎了徐欽及軍器局的努力之後,也下達了要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要求。同時皇帝陛下也深知要想馬兒跑,就得給馬兒喂飽的道理,大手一揮,二十萬兩的特別生產經費就劃了過來,另外還有折算過來差不多八千兩的研發獎勵。
最重要的是,在徐欽的爭取下,朱大老板許諾了,若新式火炮研製成功且讓他老人家滿意的話,可給軍器局工坊的匠戶們五個工部大使的恩銜。雖說隻是區區九品的官職,但這對於那些匠戶們而言,可比銅臭值錢多了,頓時都跟瘋了一樣加緊推進工程進度。現在已經基本掌握了徐欽提出的砂模鑄造工藝,隻等進一步的微調和改進,以期鑄造出符合徐欽設定指標的新式火炮。
徐妙錦這邊的理論傳授進度也極為喜人,在解決了少量的世界觀瓶頸之後,徐三小姐連續刷了三套徐欽按照後世大致中考水準的物理化學試卷,獲得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平均分九十五以上的優異成績,這還是徐大少故意在第三套考題裏麵出了幾道超綱題的結果。
這讓人不由得感歎,這妹子要是放在二十一世紀,順利接受那個年代的全套教育的話,怕是進什麽中科大少年班都有希望。
接下來就是更加艱深的高中知識,不過這進度就談不上多快了,不過問題不在於徐妙錦學不會,反而是徐欽教不快。畢竟徐大少丟下這些東西也超過十年,即使當年成績極好,也得慢慢回憶。
剩下的時間,徐三小姐也沒閑著,她實際上已經找各種理由,尋了十來個五、六歲的無父無母的孩子,養在王府雜物房裏專門開辟出來的一處小院子裏。這些孩子們雖都是聰明過人,不過一來沒有她那種妖孽的智商,二來幾乎沒有任何文化基礎,還得從頭慢慢教他們基本的識字、算術,之後才能過度到物理化學,想來至少也得三四年的時間,才能窺到科學的門徑。
不過這作為一個開始,已經是非常偉大的一步了,徐欽也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也不敢奢求他們在十年之內發揮太大的作用。但這就是一顆種子,完全新時代的種子,再不濟,十來年之後,徐大少手中便會擁有一批具備基礎科學知識的人才,很多科技樹的攤子就能鋪開了。
倒是另一處的布局,這段時間杳無音信,讓徐大少頗感意外。
本以為用一篇超越時代的股份製改革和帝國兩大豪門的保護傘,可以輕鬆忽悠樊雲和巨蛟幫成為自己在社會經濟領域的試驗小白鼠的,看來自己還是小看了這位縱橫黑白兩道的大佬。至少在這段時間,雙方進入了一種微妙的靜坐對峙狀態。徐欽知道他是動了心的,可他就是按兵不動,樊雲也知道徐欽是別有用心,但徐欽也不打算強求。反正他們已經被徐大少盯上了,時間有的是,可以慢慢炮製。
至於私生活方麵,在拋開了短期重壓之後,徐大少也可謂是春風得意。
不知是由於他跟在皇帝身邊的時間和頻率上升的緣故,還是其他什麽原因,他發現好像自己和自己的那位未婚妻江都郡主碰麵的機會明顯呈上升狀態。
二人雖是各懷心思,但因為在這種無意的碰麵之下,愈發的熟悉,再加上朱元璋有意無意的縱容,兩人之間已經算是可以正常地說得上兩句話的程度了。這也算是一個極大的進步,畢竟這婚事已經無可更改,兩人逐漸熟悉起來,甚至看對眼兒了,總比陌生人般舉案齊眉要好得多。
另一方麵,再私下密會一下蔣小姐踏踏青,泛舟秦淮莫愁聽關雎彈彈琴,回家讓小采蓮捶捶腿,這日子簡直如神仙一般。徐大少簡直像大聲疾呼:這才是我想要的大少爺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