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擺在麵前的這張請帖,徐大少都快忘了,自己非但是身在朝堂官居要職,甚至還在文壇小有名氣了。
隨著桃李芬芳嬌羞讓賢,荷香蛙鳴迎麵而來,春漸去夏將來。即使是在日落之後,徐欽也隻穿了貼身裏單和一件薄薄的道袍,坐在書案後,看著這份特殊的請帖。
說來這也並不奇怪,就算當今皇帝陛下是曆史上最忌諱結黨的君主之一,但也不可能不準任何大臣私下往來,吃吃喝喝、辦個詩會、酒宴之類的,隻要有正常理由,一般來說也不可能要命。
尤其是更為風雅一些的文臣們,在這方麵更是完全閑不住,隻要是稍微空閑一些,朝中的這些文臣們,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會,都是極為正常的情況,也不會有任何人拿這種事嚼舌根子。都察院本身就會參與,錦衣衛也隻是一般關注,作為目前的特務頭子,徐大少當然一清二楚。
不過再怎麽說,徐欽乃是當今最顯赫的勳貴子弟,平日裏和文臣們交集可不多,所以這份詩會的請帖送到中山王府,就顯得有些特殊了。
再一看落款,明遠社茹恕庵。
徐欽來了這個時代已經快一年的時間,而且正式開始混跡朝堂也有好幾個月了,又兼之是錦衣衛這個特務機關的首領,自然對朝中重要崗位的大臣們的基本資料已經極為熟悉了。何況此人即使是不經過這段時間的常識惡補,對於本就對明初曆史較為熟悉的徐欽而言,也自然對這位橫跨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兵部尚書,甚至還以文臣身份而封爵的茹瑺並不陌生。
朱元璋對於大明的爵位製度設計,基本秉承漢製,定下死規矩:非社稷軍功不得封爵。因此在正常的年景裏,大明帝國的爵位可比宋朝那種爛大街的爵位金貴許多。而以文臣獲爵的,更是屈指可數的鳳毛菱角之數,就連後世著名的張居正都未曾獲得如此殊榮,然而這位茹恕庵卻是其中一位。
茹瑺作為明初的名臣,徐欽就是在來到明朝之前便有耳聞,在進入洪武朝堂之後,也對其做過一定的研究。
這位茹尚書算是明初監生派官運亨通的典範,洪武五年,年僅十六的茹瑺以貢生的身份被推薦入國子監讀書,兩年後因為朱元璋的一個夢,被拔擢授官,成為朱標的東宮輔臣之一,後來又升任九卿之一,掌管帝國最高級別公務文書的通政使,洪武二十三年,調任兵部代理尚書,然後很快轉正。
在其擔任兵部尚書期間,積極發揮了兵部作為帝國軍事總後勤部門的作用,更意外地和一眾武勳大佬的關係十分融洽。與此同時,其雖不是從文官最正統的科舉出身,但其在文臣和天下士子當中的地位也極為不凡,尤其是在國子監和監生出身的官員之中聲望卓著,甚至隱隱地拉起了一個山頭。
如果朱標繼位,以他的年齡、才幹、關係,他妥妥的是未來文臣領袖之一。
然而天不遂人願,朱標的死,讓茹尚書的好運也戛然而止,朱允炆雖是朱標的繼承人,但對於已經身居高位的茹尚書並不親近。所以雖然有朱元璋的看好,他得以連續擔任了多年的兵部尚書,可也很難擠進皇太孫集團,甚至在曆史上,他還會在朱允炆上位之後因為同黃子澄的矛盾,而被貶至地方。
隨後朱棣靖難成功,這位兢兢業業多年的茹尚書才再度被調回出任兵部尚書,並被授予忠誠伯爵位。然而這種身居高位的外圍人員,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攻訐目標,永樂七年,因為著名酷吏陳瑛的誣告被下獄,最後服毒自盡。
徐欽研究這位仁兄,一來是他深居兵部尚書的關鍵位置,又是非科舉出身的文臣標杆之一,隱約地和朱允炆集團有潛在的矛盾,是徐大少潛在拉攏目標之一。而在明初,由於朝廷需求量極大,科舉無法完全滿足國家用人需求,因此哪怕進士出身確實要在內部高人一等,可非科舉出身的官員們也擁有不可忽視的力量。
所以麵對他這次主動相邀,真可謂是瞌睡遇枕頭,徐欽當然不可能拒絕。隻是一時搞不清他具體的目的和用意,感覺稍稍有些怪異罷了。另一方麵,也是徐大少自己有點兒心虛,那首自己臨時應急,甚至並未取標題的“人生若隻如初見”,早已被人冠以“思莫愁”題目,給傳遍了幾乎整個應天城。而與此同時,徐大少可真是貨真價實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自然對這種一看就是文人聚會的所謂詩會有些抗拒了。
徐欽雖然主動挑釁了黃子澄,但也著實不願意再和其他人產生矛盾,一個不得不得罪的曹銘也就罷了,再來幾個的話,自己這幾年就別想安生了。
至於這個明遠社,徐欽倒也是知道一點兒的。
相比於明的複社等大名鼎鼎的文社,明初雖也已經出現了文社這種社團組織,但此時的文社,還處於相對純粹的階段,其內部完全是以私人身份討論技藝,是極為鬆散的文學興趣小組,最多就是涉及一些個人價值取向,沒有直接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來。其中明遠算是這個階段的最大的文社之一了,這和其構成主體的監生派官員確實隱隱受到科舉派的鄙視有關,當然,其中也有不少較為年輕的進士們參加,一方麵是為了更快地融入帝國上層圈子,另一方麵也是抱著一種純粹的交流切磋的目的。
這下果然有些麻煩了呀!不去肯定是不行的,且不說人家茹瑺難得主動遞出橄欖枝,就算是為了維係一個平易的、願意和文臣們結交的形象,這種邀請他都必須去,否則就幾乎是自絕於整個文臣集團了。
可問題是,這種場合的話,顯然是要吟詩作對之類的,到時候怕是有點尷尬的喲!
關於這點兒逼數他還是有的,就算是他自認單論智商不會弱於這些進士、監生們,也讀了幾十年書,但人家是專職學這個的,而他學的則可謂是包羅萬象,在這方麵的水平肯定是差了好大一截的。
盜用倒是個好辦法,可問題是現在已經是明朝了,這要是在隋朝之前,就來個唐詩三百首,那就足以應付絕大多數局麵。但明朝往後,至少在徐大少的記憶裏邊兒,存貨可是少得可憐。再加上還要應景,那作弊的難度可不是一般大。
坦然承認吧,這事兒也沒那麽簡單。一來現在徐欽怎麽說,人都當他是謙虛,壓根就不信;二來者千金難買好名聲,有了這層才子的皮,確實會有很多好處。
於是乎徐大少便有點兒糾結了。
對了!這不是有徐妙錦麽?徐欽腦子裏靈光一閃,計上心來!
一則自己此前也算是想過要給自家姑姑介紹一下對象的。原來徐欽對所謂的:才子配一切佳人的觀點是嗤之以鼻的。可真到了這個年代的現實裏一看,還真就沒幾個比他們更好的選擇了!
除了自己這種文武雙全、智慧超群、玉樹臨風,還尊重女性的特例中的特例之外,除開這些讀書人,其他的更是歪瓜裂棗一大堆。按理說皇族子孫倒是不錯,可惜太不自由,而且現階段能選的不多,或者可以說對徐妙錦而言已經可以徹底打消這個念頭了。包括傳聞中曾經打過這件小棉襖主意的朱老四,也可以基於未來的事實判斷直接出局,否則單純以利益而言,這倒是最好的選擇。
二則是如果帶著徐妙錦去,那這關注的焦點肯定就不是他了,至少那些年輕的士子們絕對沒機會來找自己的麻煩。而如果茹瑺等大佬想要對自己說點兒什麽,也不受影響,可謂兩全其美之計!
想通了這一點,徐大少趕忙換了身衣服,去了徐妙錦的院子。
中山王府女孩子家的繡樓,和徐欽所居住的院子格局截然不同。
三座繡樓和其他一些建築共同構成了一個超大型的院落,有點兒類似於紅樓夢裏麵的大觀園,除了沒有一位嫡少爺,總規模小一些之外,這裏確確實實就是中山王府裏的女兒國,包括這裏養的狗,都是不帶把兒的。
當然,徐大少雖沒有賈公子那般的待遇,正常拜訪這個府中的女兒國的權力還是有的。守院的嬤嬤也對這位府裏唯一的嫡長公子極為客氣甚至殷勤,畢竟若是不被兩位小姐選著陪嫁出去,往後她們還得在徐大少的名下繼續討一碗飯吃。
徐欽這才剛進大院,就見一大群鶯鶯燕燕地圍在大院子中央的石桌附近,時不時爆發出一陣令男默女淚的歡快呼聲。
這走進了一看,原來是徐妙錦這女魔頭正帶著四姑姑和一群年輕丫鬟們正在搞酒精萃取實驗!
呃,徐大少一時有些語塞,果然,女孩子還是關心這些東西,不管是已經有宅化傾向的徐妙錦,還是沒長成的小豆丁,又或者是這些丫鬟們,都難逃本性的驅使。
徐欽先是站在一旁,看著徐妙錦一通像模像樣的操作,別說,這天賦還真是不錯,哪怕徐欽根本沒有正式教過其實驗課,但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也足以讓徐妙錦有了後世最基本的實驗操作水平了。
等了好半晌,徐妙錦又弄好了兩種不同的組合,並讓丫鬟們歡歡喜喜地把東西弄走之後,才抽出時間來會見他。
“徐大少爺可是稀客呀!還愣著幹嘛,把本小姐最好的茶給少爺泡上呀!一個個笨手笨腳的。”
“姑姑可真是天縱奇才,僅僅是靠看書,就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掌握了實驗的基本要訣了。侄兒實在是佩服!”
“真的?那我可以用你的那個實驗室了吧?”徐妙錦頓時雙眼放出危險的光芒。
“呃…待我回去把那兩樣酸給收了,姑姑盡管使用就是!”徐欽哪能不知道自己這位無法無天的親姑姑想幹嘛,但硝酸和硫酸這種強酸,對於她來說真的是非常危險的東西,而她要是真有個什麽意外,徐欽絕對是吃不了兜著走。
“切!小氣鬼!”
徐欽頓時腦門上就布滿了黑線。
沒想到這徐妙錦非但學知識超快,學壞的速度也是極為可怕,這個感歎詞和對應的動作,好像是某次教學過程中,自己下意識地用了一次,沒想到竟讓她學了九成。她說這話的時候,十足一個後世小太妹狀。
“姑姑,您是大小姐,要注意形象!形象!”
“怎麽了?反正本姑姑也是跟你家那個江都郡主齊名的了,形象很重要麽?”
徐大少繼續無語凝噎,原來您也知道呀?而且這話雖然好像是事實,但怎麽聽起來總歸是有點兒別扭呢?
“好了好了,在外麵本姑姑自然是丟不了中山王府的麵子,至於在這兒,前些天繡兒還在笑我拜你為師呢?還有什麽形象可言的?”
雖然這話也沒錯,但好像還是有哪裏不對呀?徐欽真的是完全對自己這位姑姑沒有任何辦法了,好在他也沒有任何身為王府繼承人的自覺性,倒是對此沒有根本性的抵觸。
“侄兒看姑姑也是很無聊了,不如這樣,明日侄兒請姑姑去莫愁湖遊玩如何?”總算是找著機會說出正題了。
“莫愁湖啊?也行,是好久沒去了,也不知湖畔的荷花開了沒?不過先說好了,別把你那相好的叫來礙眼!”
“嗬嗬,姑姑放心,明日是明遠社的詩會,關雎當不在受邀範圍之內。”
“嗯?明遠社?哦,茹瑺他們那一夥人吧?雖然不討厭,但也什麽沒意思。”
“姑姑權當是散心了,侄兒打聽過了,參會的還有茹尚書的小姐等女眷,如果…”
“好了好了,到時候再說吧!”
雖然徐妙錦答應得很勉強,但不管怎麽說,這都算是答應了。或許是因為先應下了自己的邀請的緣故?
隨著桃李芬芳嬌羞讓賢,荷香蛙鳴迎麵而來,春漸去夏將來。即使是在日落之後,徐欽也隻穿了貼身裏單和一件薄薄的道袍,坐在書案後,看著這份特殊的請帖。
說來這也並不奇怪,就算當今皇帝陛下是曆史上最忌諱結黨的君主之一,但也不可能不準任何大臣私下往來,吃吃喝喝、辦個詩會、酒宴之類的,隻要有正常理由,一般來說也不可能要命。
尤其是更為風雅一些的文臣們,在這方麵更是完全閑不住,隻要是稍微空閑一些,朝中的這些文臣們,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會,都是極為正常的情況,也不會有任何人拿這種事嚼舌根子。都察院本身就會參與,錦衣衛也隻是一般關注,作為目前的特務頭子,徐大少當然一清二楚。
不過再怎麽說,徐欽乃是當今最顯赫的勳貴子弟,平日裏和文臣們交集可不多,所以這份詩會的請帖送到中山王府,就顯得有些特殊了。
再一看落款,明遠社茹恕庵。
徐欽來了這個時代已經快一年的時間,而且正式開始混跡朝堂也有好幾個月了,又兼之是錦衣衛這個特務機關的首領,自然對朝中重要崗位的大臣們的基本資料已經極為熟悉了。何況此人即使是不經過這段時間的常識惡補,對於本就對明初曆史較為熟悉的徐欽而言,也自然對這位橫跨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兵部尚書,甚至還以文臣身份而封爵的茹瑺並不陌生。
朱元璋對於大明的爵位製度設計,基本秉承漢製,定下死規矩:非社稷軍功不得封爵。因此在正常的年景裏,大明帝國的爵位可比宋朝那種爛大街的爵位金貴許多。而以文臣獲爵的,更是屈指可數的鳳毛菱角之數,就連後世著名的張居正都未曾獲得如此殊榮,然而這位茹恕庵卻是其中一位。
茹瑺作為明初的名臣,徐欽就是在來到明朝之前便有耳聞,在進入洪武朝堂之後,也對其做過一定的研究。
這位茹尚書算是明初監生派官運亨通的典範,洪武五年,年僅十六的茹瑺以貢生的身份被推薦入國子監讀書,兩年後因為朱元璋的一個夢,被拔擢授官,成為朱標的東宮輔臣之一,後來又升任九卿之一,掌管帝國最高級別公務文書的通政使,洪武二十三年,調任兵部代理尚書,然後很快轉正。
在其擔任兵部尚書期間,積極發揮了兵部作為帝國軍事總後勤部門的作用,更意外地和一眾武勳大佬的關係十分融洽。與此同時,其雖不是從文官最正統的科舉出身,但其在文臣和天下士子當中的地位也極為不凡,尤其是在國子監和監生出身的官員之中聲望卓著,甚至隱隱地拉起了一個山頭。
如果朱標繼位,以他的年齡、才幹、關係,他妥妥的是未來文臣領袖之一。
然而天不遂人願,朱標的死,讓茹尚書的好運也戛然而止,朱允炆雖是朱標的繼承人,但對於已經身居高位的茹尚書並不親近。所以雖然有朱元璋的看好,他得以連續擔任了多年的兵部尚書,可也很難擠進皇太孫集團,甚至在曆史上,他還會在朱允炆上位之後因為同黃子澄的矛盾,而被貶至地方。
隨後朱棣靖難成功,這位兢兢業業多年的茹尚書才再度被調回出任兵部尚書,並被授予忠誠伯爵位。然而這種身居高位的外圍人員,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攻訐目標,永樂七年,因為著名酷吏陳瑛的誣告被下獄,最後服毒自盡。
徐欽研究這位仁兄,一來是他深居兵部尚書的關鍵位置,又是非科舉出身的文臣標杆之一,隱約地和朱允炆集團有潛在的矛盾,是徐大少潛在拉攏目標之一。而在明初,由於朝廷需求量極大,科舉無法完全滿足國家用人需求,因此哪怕進士出身確實要在內部高人一等,可非科舉出身的官員們也擁有不可忽視的力量。
所以麵對他這次主動相邀,真可謂是瞌睡遇枕頭,徐欽當然不可能拒絕。隻是一時搞不清他具體的目的和用意,感覺稍稍有些怪異罷了。另一方麵,也是徐大少自己有點兒心虛,那首自己臨時應急,甚至並未取標題的“人生若隻如初見”,早已被人冠以“思莫愁”題目,給傳遍了幾乎整個應天城。而與此同時,徐大少可真是貨真價實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自然對這種一看就是文人聚會的所謂詩會有些抗拒了。
徐欽雖然主動挑釁了黃子澄,但也著實不願意再和其他人產生矛盾,一個不得不得罪的曹銘也就罷了,再來幾個的話,自己這幾年就別想安生了。
至於這個明遠社,徐欽倒也是知道一點兒的。
相比於明的複社等大名鼎鼎的文社,明初雖也已經出現了文社這種社團組織,但此時的文社,還處於相對純粹的階段,其內部完全是以私人身份討論技藝,是極為鬆散的文學興趣小組,最多就是涉及一些個人價值取向,沒有直接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來。其中明遠算是這個階段的最大的文社之一了,這和其構成主體的監生派官員確實隱隱受到科舉派的鄙視有關,當然,其中也有不少較為年輕的進士們參加,一方麵是為了更快地融入帝國上層圈子,另一方麵也是抱著一種純粹的交流切磋的目的。
這下果然有些麻煩了呀!不去肯定是不行的,且不說人家茹瑺難得主動遞出橄欖枝,就算是為了維係一個平易的、願意和文臣們結交的形象,這種邀請他都必須去,否則就幾乎是自絕於整個文臣集團了。
可問題是,這種場合的話,顯然是要吟詩作對之類的,到時候怕是有點尷尬的喲!
關於這點兒逼數他還是有的,就算是他自認單論智商不會弱於這些進士、監生們,也讀了幾十年書,但人家是專職學這個的,而他學的則可謂是包羅萬象,在這方麵的水平肯定是差了好大一截的。
盜用倒是個好辦法,可問題是現在已經是明朝了,這要是在隋朝之前,就來個唐詩三百首,那就足以應付絕大多數局麵。但明朝往後,至少在徐大少的記憶裏邊兒,存貨可是少得可憐。再加上還要應景,那作弊的難度可不是一般大。
坦然承認吧,這事兒也沒那麽簡單。一來現在徐欽怎麽說,人都當他是謙虛,壓根就不信;二來者千金難買好名聲,有了這層才子的皮,確實會有很多好處。
於是乎徐大少便有點兒糾結了。
對了!這不是有徐妙錦麽?徐欽腦子裏靈光一閃,計上心來!
一則自己此前也算是想過要給自家姑姑介紹一下對象的。原來徐欽對所謂的:才子配一切佳人的觀點是嗤之以鼻的。可真到了這個年代的現實裏一看,還真就沒幾個比他們更好的選擇了!
除了自己這種文武雙全、智慧超群、玉樹臨風,還尊重女性的特例中的特例之外,除開這些讀書人,其他的更是歪瓜裂棗一大堆。按理說皇族子孫倒是不錯,可惜太不自由,而且現階段能選的不多,或者可以說對徐妙錦而言已經可以徹底打消這個念頭了。包括傳聞中曾經打過這件小棉襖主意的朱老四,也可以基於未來的事實判斷直接出局,否則單純以利益而言,這倒是最好的選擇。
二則是如果帶著徐妙錦去,那這關注的焦點肯定就不是他了,至少那些年輕的士子們絕對沒機會來找自己的麻煩。而如果茹瑺等大佬想要對自己說點兒什麽,也不受影響,可謂兩全其美之計!
想通了這一點,徐大少趕忙換了身衣服,去了徐妙錦的院子。
中山王府女孩子家的繡樓,和徐欽所居住的院子格局截然不同。
三座繡樓和其他一些建築共同構成了一個超大型的院落,有點兒類似於紅樓夢裏麵的大觀園,除了沒有一位嫡少爺,總規模小一些之外,這裏確確實實就是中山王府裏的女兒國,包括這裏養的狗,都是不帶把兒的。
當然,徐大少雖沒有賈公子那般的待遇,正常拜訪這個府中的女兒國的權力還是有的。守院的嬤嬤也對這位府裏唯一的嫡長公子極為客氣甚至殷勤,畢竟若是不被兩位小姐選著陪嫁出去,往後她們還得在徐大少的名下繼續討一碗飯吃。
徐欽這才剛進大院,就見一大群鶯鶯燕燕地圍在大院子中央的石桌附近,時不時爆發出一陣令男默女淚的歡快呼聲。
這走進了一看,原來是徐妙錦這女魔頭正帶著四姑姑和一群年輕丫鬟們正在搞酒精萃取實驗!
呃,徐大少一時有些語塞,果然,女孩子還是關心這些東西,不管是已經有宅化傾向的徐妙錦,還是沒長成的小豆丁,又或者是這些丫鬟們,都難逃本性的驅使。
徐欽先是站在一旁,看著徐妙錦一通像模像樣的操作,別說,這天賦還真是不錯,哪怕徐欽根本沒有正式教過其實驗課,但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也足以讓徐妙錦有了後世最基本的實驗操作水平了。
等了好半晌,徐妙錦又弄好了兩種不同的組合,並讓丫鬟們歡歡喜喜地把東西弄走之後,才抽出時間來會見他。
“徐大少爺可是稀客呀!還愣著幹嘛,把本小姐最好的茶給少爺泡上呀!一個個笨手笨腳的。”
“姑姑可真是天縱奇才,僅僅是靠看書,就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掌握了實驗的基本要訣了。侄兒實在是佩服!”
“真的?那我可以用你的那個實驗室了吧?”徐妙錦頓時雙眼放出危險的光芒。
“呃…待我回去把那兩樣酸給收了,姑姑盡管使用就是!”徐欽哪能不知道自己這位無法無天的親姑姑想幹嘛,但硝酸和硫酸這種強酸,對於她來說真的是非常危險的東西,而她要是真有個什麽意外,徐欽絕對是吃不了兜著走。
“切!小氣鬼!”
徐欽頓時腦門上就布滿了黑線。
沒想到這徐妙錦非但學知識超快,學壞的速度也是極為可怕,這個感歎詞和對應的動作,好像是某次教學過程中,自己下意識地用了一次,沒想到竟讓她學了九成。她說這話的時候,十足一個後世小太妹狀。
“姑姑,您是大小姐,要注意形象!形象!”
“怎麽了?反正本姑姑也是跟你家那個江都郡主齊名的了,形象很重要麽?”
徐大少繼續無語凝噎,原來您也知道呀?而且這話雖然好像是事實,但怎麽聽起來總歸是有點兒別扭呢?
“好了好了,在外麵本姑姑自然是丟不了中山王府的麵子,至於在這兒,前些天繡兒還在笑我拜你為師呢?還有什麽形象可言的?”
雖然這話也沒錯,但好像還是有哪裏不對呀?徐欽真的是完全對自己這位姑姑沒有任何辦法了,好在他也沒有任何身為王府繼承人的自覺性,倒是對此沒有根本性的抵觸。
“侄兒看姑姑也是很無聊了,不如這樣,明日侄兒請姑姑去莫愁湖遊玩如何?”總算是找著機會說出正題了。
“莫愁湖啊?也行,是好久沒去了,也不知湖畔的荷花開了沒?不過先說好了,別把你那相好的叫來礙眼!”
“嗬嗬,姑姑放心,明日是明遠社的詩會,關雎當不在受邀範圍之內。”
“嗯?明遠社?哦,茹瑺他們那一夥人吧?雖然不討厭,但也什麽沒意思。”
“姑姑權當是散心了,侄兒打聽過了,參會的還有茹尚書的小姐等女眷,如果…”
“好了好了,到時候再說吧!”
雖然徐妙錦答應得很勉強,但不管怎麽說,這都算是答應了。或許是因為先應下了自己的邀請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