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見證了軍器局工坊成功的失敗之後,徐代指揮使又順道去錦衣衛大營視察了一番將士們的訓練情況。
不得不說,朱元璋時代的帝國軍隊,渾身上下都充滿了一股自信、豪情、凶悍的氣息,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充滿了:大國沙文主義範兒。
尤其是作為其中精銳當中的精銳的錦衣衛,其士氣之高昂,氣勢之雄渾,堪稱帝國之師。往後的衰落和腐化暫且不提,至少現在的這一萬餘,裝備精良、補給充足、訓練有素的職業化軍隊,展現出來的就是一種無法言表的高度職業化精銳軍隊的模樣。
此時的錦衣衛可不是後世那些被更多當做太監爪牙的持牌兵油子。
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天子親軍,錦衣衛不僅僅是在編製上幾乎接近於一個正常都指揮使司的規模,更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身高必須在五尺二寸以上,體格健壯,能單臂提起五十斤的石鎖,這還是入伍的基本要求,當中也包括蔭封的實職和繼承父職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徐欽,這個一來就做軍團副司令員的超級官二代,也必須滿足這個要求。
當然,像徐欽這種超級官二代,倒是隻需要考核單臂提起來這一下就行了,普通軍士和低級軍官那可是要同時提起來,還要走幾步的。不過即使是徐欽,這必要的考核流程也是走了的。
入伍之後,也不像普通的士卒,隻要基本的身體素質和相關兵種的專業水平過關即可。比如說最簡單的是刀盾兵、槍兵之類的肉搏步兵,就隻需要保持基本的身體素質和列隊變陣的紀律性即可;弓兵則要求一百步上靶;火槍兵排陣收陣的要求相對較高,還得會自己裝填清理保養火器;騎兵自不必說,騎術是根本,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錦衣衛的每一個士卒,都要求是全能,上馬是騎兵,下馬是步兵,集群能列陣,落單能跳蕩,護駕要站如鍾,抓人要能打,甚至就連弓箭、火槍等遠程武器,也必須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並且達到合格線以上。
這樣的水準完全當得起天子親軍這個名頭。
與此同時,就連兵器盔甲也都是特製的,非但形製和其他衛所,甚至其他上十二衛均有區別,而且全是旁邊軍器局作坊官營特製的最上等品。還有包括護駕時使用的禮服等特殊勤務服裝,也同樣是專門定製。戰馬也是從太仆寺精選的最優等品,夥食更是和其他衛所完全不是一個次元的
然而這種畸形的強化畢竟不可持久,尤其是這支軍隊本身就隻是一支儀仗隊兼特務部隊,並不參與真正的戰事的情況下,這種需要強大的物質和政策支撐的軍隊很快垮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洪武之後,錦衣衛便迅速從一個正規軍事組織退化成了徹頭徹尾的特務組織。除了在萬曆抗倭援朝戰爭中有獲得倭國情報的戰功之外,就隻剩下被文官噴得狗血淋頭了。
然而現在既然這支隊伍落到了徐大少的手上,那再怎麽也不能讓它成為被唾棄的對象!帝國將迎來萬世榮光,錦衣衛也必須成為開辟榮光的利刃!
不管是隱蔽戰線,還是正麵戰場,都應該由錦衣衛扛起帝國的旗幟,從一個勝利,走向更加輝煌的勝利!
就像歐洲國家冠以“禁衛”或“近衛”之名的強軍一樣,成為不光是能恐嚇自己人的特務機構,甚至成為任何膽敢與帝國為敵之人的噩夢。
是時候該籌備新軍改製的問題了,雖說正常情況下還有幾十年的光陰,但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環顧四周,中華民族所處的位置既極端優越,卻也極端尷尬。這一片整個歐亞大陸,甚至整個世界最大的宜居區域,既肥沃,卻也算是四戰之地。
幾千年來,以農耕為主體的民族始終不能徹底解決北方草原的問題,即使他們自己也快要打成一鍋粥,並在不久之後分裂為韃靼、瓦剌兩部。然而在正常曆史上的未來兩百年內其依然是大明帝國麵對的最大威脅,也先、俺答數度兵臨帝國京師,土木堡之變更是帝國之恥,牽扯了帝國最大的精力。
首先就是要徹底擊潰他們,甚至從根子上將廣袤的蒙古草原,以及更北方的大荒納入帝國版圖。如此一來,帝國便能真正騰出手來,感化任何不聽話的家夥了。
除此之外,正在快速崛起的中亞突厥帝國;慢慢崛起於白山黑水間的野人;一直遊離於危險邊緣,自成體係位置卻極為敏感的烏斯藏;南邊雨林中的土司甚至安南等國,都是這柄帝國鐵拳需要一一砸成一堆垃圾的目標。
在此之後,帝國還需要揚起風帆,從馬六甲到非洲甚至歐洲,從菲律賓到大洋洲再到南美洲,從夏威夷、阿留申到北美洲。借助風帆、戰艦、火炮為帝國和民族打開更廣闊的生存空間。明明就是領先的,絕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超過去,誰敢有超車這個念想,就得先讓他們嚐嚐帝國之鐵拳。
想一想,如此浩大的規劃,對於短短的幾十年人生光陰而言,實在是太過緊迫了。更何況,現在他還得小心翼翼地伺候著帝國內部的各路大神,免得在應天這個小小的陰溝裏就翻了船。
草草地在錦衣衛大營裏麵視察了一番,徐欽便突然有些火急火燎地趕回了錦衣衛衙門。這讓孫孝廷等隨員都有些摸不著頭腦,暗自腹誹不已。
而徐欽現在滿腦子都是新軍,也管不了別的那麽多了。他打算先寫一份詳盡的新軍訓練規劃,作為奏疏直接上呈天聽,其他的不說,先忽悠朱大老板允許自己在錦衣衛裏麵推進小規模的試驗性新軍改革才是。
誰知他這回程還沒過正陽門外的中和橋呢,就遇上了頂盔摜甲的郭鏞。
“郭同知這是?”徐欽見他不僅披掛了全副鎧甲,更領著一幫子裝備齊全的騎兵隊伍,粗略一看,這規模起碼也有千人以上,頓時忍不住上前問道。
“誒,別提了,還不是揚州衛那個倒黴催的單壽!”郭鏞也不把他當外人,頓時重重歎氣道。
聽這麽一說,徐欽馬上就知道是什麽事了。
之前早朝的時候就議過此事,隻不過當時徐欽並沒有加以關注,畢竟隻是一群地方性的亂賊團夥罷了。隻是當時一時沒有想起,原來調去鎮壓的驍騎右衛就是郭鏞所在的部隊。
其實這事兒說來也簡單,那子承父職擔任揚州衛指揮使的單壽,去轄下的泰州抓人,結果因為臨陣脫逃被賊人幹了個四仰八叉,大大的丟了帝國軍的臉。這事兒本來把單壽免職,乃至拿問京師,再另外派人剿滅了這夥膽大包天的蟊賊就了事一場。
結果之後從臨近的高郵衛抽調部隊打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還真不能全怪單壽,這夥賊子確實有幾分本事。倒不是說他們又把高郵衛的人幹翻了,而是在打了兩場之後發現根本剿不了!這夥人是馬賊!而且幾乎全是馬術高超的馬賊!加上有單壽這個運輸大隊長,給他們送了一波裝備之後,這夥規模其實不算大的馬賊,裝備也起來了。等閑小股部隊還真不是他們的對手,大軍圍剿又跑不過人家。
這下除了原本或許還能活命的單壽死定了之外,皇帝陛下還特意抽調了京衛騎兵部隊前去參與圍剿行動。想來是郭英覺得這是個輕巧且風險不大的活,於是便運作到了郭鏞的腦袋上,讓他去撿點軍功。
無本買賣算是人類曆史上最為古老的職業了,不過從事這種職業雖是無本萬利,可也嚴重妨礙了正常生產和社會秩序,因此在國家機器誕生之後,便遭到了國家機器的嚴厲鎮壓。可畢竟人性如此,馬先生曾說資本家可以為了三倍的利潤就犯下任何罪行,其實也並不僅僅適用於資本家,而是適用於全人類。所以這個古老的行業即使在超級暴力機關的無情鎮壓之下,也依然煥發著頑強的生命力。
而進入騎兵時代之後,強盜的升級版,馬賊也應運而生了。大概是從最初遊牧民族有組織劫掠農耕民族得到了靈感,部分有一技之長的人開始憑借這個本事大行其道。尤其是在元末戰亂中,暴力機關控製能力大幅下降,而所謂的馬政又使得中原地區散落了大量的優質馬匹資源和掌握了騎術的人。
雖然經過大明一統天下多年之後,各地的匪患也逐漸被剿滅,可依然有那麽些頑固分子過貫了這種天高任鳥飛的快活日子,或者因為其他什麽原因,繼續從事這種沒前途的職業。而且相較於元末亂世的良莠不齊、明火執仗,現階段的馬賊開始向隱蔽化、精銳化發展。畢竟太過高調或者菜鳥的同行,都被各地官府和駐軍擰下腦袋拿去換戰功了。
這夥人原本也是一股小規模的隱蔽馬賊,不知道在哪個山林裏貓著,偶爾幹點兒什麽栽樹、開路什麽的公益活動。結果和揚州衛一戰,以一當十還大獲全勝,於是打出了自信,竟然公然扯旗造反。雖說這造反造得有些兒戲,不過他們確實看準機會,從太仆寺轄下江都監的一個養馬群又劫了幾百匹戰馬,人數也發展到了七八百號,呼嘯山林快活得很。
而附近幾個駐軍衛所,一方麵要保證各處城池的安全,一方麵還得保護牧馬監,能抽調的兵力極為有限,而且大多是步兵,根本追不上能滿足一人雙馬甚至一人三馬的馬賊。高郵衛指揮使打了兩仗,雖然沒有吃虧,卻也實在是沒法完成限期剿滅的任務,隻得把實際情況報了上來。
於是朱元璋龍顏大怒,讓驍騎右衛派出帝國的精銳騎兵部隊前去負責剿滅這夥膽敢在天子眼皮子底下蹦躂的流寇。
不得不說,朱元璋時代的帝國軍隊,渾身上下都充滿了一股自信、豪情、凶悍的氣息,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充滿了:大國沙文主義範兒。
尤其是作為其中精銳當中的精銳的錦衣衛,其士氣之高昂,氣勢之雄渾,堪稱帝國之師。往後的衰落和腐化暫且不提,至少現在的這一萬餘,裝備精良、補給充足、訓練有素的職業化軍隊,展現出來的就是一種無法言表的高度職業化精銳軍隊的模樣。
此時的錦衣衛可不是後世那些被更多當做太監爪牙的持牌兵油子。
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天子親軍,錦衣衛不僅僅是在編製上幾乎接近於一個正常都指揮使司的規模,更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身高必須在五尺二寸以上,體格健壯,能單臂提起五十斤的石鎖,這還是入伍的基本要求,當中也包括蔭封的實職和繼承父職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徐欽,這個一來就做軍團副司令員的超級官二代,也必須滿足這個要求。
當然,像徐欽這種超級官二代,倒是隻需要考核單臂提起來這一下就行了,普通軍士和低級軍官那可是要同時提起來,還要走幾步的。不過即使是徐欽,這必要的考核流程也是走了的。
入伍之後,也不像普通的士卒,隻要基本的身體素質和相關兵種的專業水平過關即可。比如說最簡單的是刀盾兵、槍兵之類的肉搏步兵,就隻需要保持基本的身體素質和列隊變陣的紀律性即可;弓兵則要求一百步上靶;火槍兵排陣收陣的要求相對較高,還得會自己裝填清理保養火器;騎兵自不必說,騎術是根本,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錦衣衛的每一個士卒,都要求是全能,上馬是騎兵,下馬是步兵,集群能列陣,落單能跳蕩,護駕要站如鍾,抓人要能打,甚至就連弓箭、火槍等遠程武器,也必須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並且達到合格線以上。
這樣的水準完全當得起天子親軍這個名頭。
與此同時,就連兵器盔甲也都是特製的,非但形製和其他衛所,甚至其他上十二衛均有區別,而且全是旁邊軍器局作坊官營特製的最上等品。還有包括護駕時使用的禮服等特殊勤務服裝,也同樣是專門定製。戰馬也是從太仆寺精選的最優等品,夥食更是和其他衛所完全不是一個次元的
然而這種畸形的強化畢竟不可持久,尤其是這支軍隊本身就隻是一支儀仗隊兼特務部隊,並不參與真正的戰事的情況下,這種需要強大的物質和政策支撐的軍隊很快垮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洪武之後,錦衣衛便迅速從一個正規軍事組織退化成了徹頭徹尾的特務組織。除了在萬曆抗倭援朝戰爭中有獲得倭國情報的戰功之外,就隻剩下被文官噴得狗血淋頭了。
然而現在既然這支隊伍落到了徐大少的手上,那再怎麽也不能讓它成為被唾棄的對象!帝國將迎來萬世榮光,錦衣衛也必須成為開辟榮光的利刃!
不管是隱蔽戰線,還是正麵戰場,都應該由錦衣衛扛起帝國的旗幟,從一個勝利,走向更加輝煌的勝利!
就像歐洲國家冠以“禁衛”或“近衛”之名的強軍一樣,成為不光是能恐嚇自己人的特務機構,甚至成為任何膽敢與帝國為敵之人的噩夢。
是時候該籌備新軍改製的問題了,雖說正常情況下還有幾十年的光陰,但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環顧四周,中華民族所處的位置既極端優越,卻也極端尷尬。這一片整個歐亞大陸,甚至整個世界最大的宜居區域,既肥沃,卻也算是四戰之地。
幾千年來,以農耕為主體的民族始終不能徹底解決北方草原的問題,即使他們自己也快要打成一鍋粥,並在不久之後分裂為韃靼、瓦剌兩部。然而在正常曆史上的未來兩百年內其依然是大明帝國麵對的最大威脅,也先、俺答數度兵臨帝國京師,土木堡之變更是帝國之恥,牽扯了帝國最大的精力。
首先就是要徹底擊潰他們,甚至從根子上將廣袤的蒙古草原,以及更北方的大荒納入帝國版圖。如此一來,帝國便能真正騰出手來,感化任何不聽話的家夥了。
除此之外,正在快速崛起的中亞突厥帝國;慢慢崛起於白山黑水間的野人;一直遊離於危險邊緣,自成體係位置卻極為敏感的烏斯藏;南邊雨林中的土司甚至安南等國,都是這柄帝國鐵拳需要一一砸成一堆垃圾的目標。
在此之後,帝國還需要揚起風帆,從馬六甲到非洲甚至歐洲,從菲律賓到大洋洲再到南美洲,從夏威夷、阿留申到北美洲。借助風帆、戰艦、火炮為帝國和民族打開更廣闊的生存空間。明明就是領先的,絕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超過去,誰敢有超車這個念想,就得先讓他們嚐嚐帝國之鐵拳。
想一想,如此浩大的規劃,對於短短的幾十年人生光陰而言,實在是太過緊迫了。更何況,現在他還得小心翼翼地伺候著帝國內部的各路大神,免得在應天這個小小的陰溝裏就翻了船。
草草地在錦衣衛大營裏麵視察了一番,徐欽便突然有些火急火燎地趕回了錦衣衛衙門。這讓孫孝廷等隨員都有些摸不著頭腦,暗自腹誹不已。
而徐欽現在滿腦子都是新軍,也管不了別的那麽多了。他打算先寫一份詳盡的新軍訓練規劃,作為奏疏直接上呈天聽,其他的不說,先忽悠朱大老板允許自己在錦衣衛裏麵推進小規模的試驗性新軍改革才是。
誰知他這回程還沒過正陽門外的中和橋呢,就遇上了頂盔摜甲的郭鏞。
“郭同知這是?”徐欽見他不僅披掛了全副鎧甲,更領著一幫子裝備齊全的騎兵隊伍,粗略一看,這規模起碼也有千人以上,頓時忍不住上前問道。
“誒,別提了,還不是揚州衛那個倒黴催的單壽!”郭鏞也不把他當外人,頓時重重歎氣道。
聽這麽一說,徐欽馬上就知道是什麽事了。
之前早朝的時候就議過此事,隻不過當時徐欽並沒有加以關注,畢竟隻是一群地方性的亂賊團夥罷了。隻是當時一時沒有想起,原來調去鎮壓的驍騎右衛就是郭鏞所在的部隊。
其實這事兒說來也簡單,那子承父職擔任揚州衛指揮使的單壽,去轄下的泰州抓人,結果因為臨陣脫逃被賊人幹了個四仰八叉,大大的丟了帝國軍的臉。這事兒本來把單壽免職,乃至拿問京師,再另外派人剿滅了這夥膽大包天的蟊賊就了事一場。
結果之後從臨近的高郵衛抽調部隊打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還真不能全怪單壽,這夥賊子確實有幾分本事。倒不是說他們又把高郵衛的人幹翻了,而是在打了兩場之後發現根本剿不了!這夥人是馬賊!而且幾乎全是馬術高超的馬賊!加上有單壽這個運輸大隊長,給他們送了一波裝備之後,這夥規模其實不算大的馬賊,裝備也起來了。等閑小股部隊還真不是他們的對手,大軍圍剿又跑不過人家。
這下除了原本或許還能活命的單壽死定了之外,皇帝陛下還特意抽調了京衛騎兵部隊前去參與圍剿行動。想來是郭英覺得這是個輕巧且風險不大的活,於是便運作到了郭鏞的腦袋上,讓他去撿點軍功。
無本買賣算是人類曆史上最為古老的職業了,不過從事這種職業雖是無本萬利,可也嚴重妨礙了正常生產和社會秩序,因此在國家機器誕生之後,便遭到了國家機器的嚴厲鎮壓。可畢竟人性如此,馬先生曾說資本家可以為了三倍的利潤就犯下任何罪行,其實也並不僅僅適用於資本家,而是適用於全人類。所以這個古老的行業即使在超級暴力機關的無情鎮壓之下,也依然煥發著頑強的生命力。
而進入騎兵時代之後,強盜的升級版,馬賊也應運而生了。大概是從最初遊牧民族有組織劫掠農耕民族得到了靈感,部分有一技之長的人開始憑借這個本事大行其道。尤其是在元末戰亂中,暴力機關控製能力大幅下降,而所謂的馬政又使得中原地區散落了大量的優質馬匹資源和掌握了騎術的人。
雖然經過大明一統天下多年之後,各地的匪患也逐漸被剿滅,可依然有那麽些頑固分子過貫了這種天高任鳥飛的快活日子,或者因為其他什麽原因,繼續從事這種沒前途的職業。而且相較於元末亂世的良莠不齊、明火執仗,現階段的馬賊開始向隱蔽化、精銳化發展。畢竟太過高調或者菜鳥的同行,都被各地官府和駐軍擰下腦袋拿去換戰功了。
這夥人原本也是一股小規模的隱蔽馬賊,不知道在哪個山林裏貓著,偶爾幹點兒什麽栽樹、開路什麽的公益活動。結果和揚州衛一戰,以一當十還大獲全勝,於是打出了自信,竟然公然扯旗造反。雖說這造反造得有些兒戲,不過他們確實看準機會,從太仆寺轄下江都監的一個養馬群又劫了幾百匹戰馬,人數也發展到了七八百號,呼嘯山林快活得很。
而附近幾個駐軍衛所,一方麵要保證各處城池的安全,一方麵還得保護牧馬監,能抽調的兵力極為有限,而且大多是步兵,根本追不上能滿足一人雙馬甚至一人三馬的馬賊。高郵衛指揮使打了兩仗,雖然沒有吃虧,卻也實在是沒法完成限期剿滅的任務,隻得把實際情況報了上來。
於是朱元璋龍顏大怒,讓驍騎右衛派出帝國的精銳騎兵部隊前去負責剿滅這夥膽敢在天子眼皮子底下蹦躂的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