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庵公,說句公道話,小子以為您在夏官任上,可謂功勳卓著、實至名歸。不僅僅是小子,家父等諸多將帥也對您是讚譽有加,您大可不必憂思過度,往後這朝廷征戰之事,還得多多仰仗恕庵公的調度才是!至於這文武之別,以小子看來,其實卻也不難麵對。凡事深入淺出,直指本質,就能很快搞清楚其中的緣由,再想出解決,或者說緩解的辦法就成了。文武之別,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無非就是:意、利二字而已。”徐欽一邊說著,一邊舉杯敬他們。
二人聽得入神,不自覺地舉杯輕碰,翟善本想發問,不過又被茹瑺給阻止了。因為茹瑺看得出來,徐欽確實好像要說一些關鍵的東西了。
“所謂意,其實就是意氣,書生有書生意氣,武將有武將意氣,書生意氣講究個蘊意於內,委婉而不外放;然武將大多是直性子,講究個快意灑脫,故而兩者頗有些話不投機,是為意之所異也。今日小子能與二位大豪把酒言歡,也是因為小子就是個假把式,不瞞兩位,小子長這麽大,連隻雞都沒殺過,何來大將生死度外之豪氣?!”徐欽很自然地先給二人滿上,又給自己倒上一杯,再敬他們。
“哪裏,我看小公爺運籌帷幄、智計百出,也就是暫時沒機會,日後定能成為大明第一文武雙全之儒將,留下一番美談!”翟善也是個會聊天的。
“而其實這意也隻是表象,根本則在於利。這說來複雜,但舉個例子就簡單了。比如說,咱們決定現在去打一打蒙古,其實隻要準備充分一些勝算頗大,這打蒙古安邊疆,本是好事吧?可打贏了,最大的功勞是誰的?是領兵大將的,就算您恕庵公乃是夏官,又或者戶部、工部提供了無數的錢糧、軍械,論功行賞的時候,都得靠邊站,就更不用說禮部、刑部、翰林、通政等司了。反倒是有可能因為要大舉用兵,導致各司的計劃被推遲、取消,可謂百害而無一利。然則反之,若是朝廷盡量在邊疆息事寧人,對內安撫懷柔,那武將們則再無用武之地,隻能在這京師裏發黴發臭,而功勞則全在治世文臣頭上,說不得還可博一個青史留名,豈不快哉?故而武將之利在於戰,文臣之利在於治,這才有真正的文武之別啊!”
這一番話可謂大膽至極,也直白至極,直把二人聽得目瞪口呆,連喝酒夾菜都忘了。可能類似的念頭也在他們腦海中閃現過,然而這麽要命,這麽誅心的想法,還堂而皇之的說出來,簡直可以說是肆無忌憚得喪心病狂了。
然而不幸的是,他們知道徐欽說得完全正確,哪怕是嘴上說得再漂亮,可心裏的最根本動力就是在此。
二人一人提著酒壺,一人扶著酒杯,在驚愕之後,麵麵相覷,很快臉上都有些羞愧之色。
“安民治國自當以文,然則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靖天下禦外辱須仗武。而國雖大,好戰必亡,以文抑武也勢在必行。文武結合,才是立國之本,猶如天地之陰陽,人之雙腿,缺一不可!這才是天下能長治久安的根本。這就是小子的淺見,讓二位見笑了。”
“小公爺高論,某等慚愧!然則此等平衡相濟,說來容易卻做來難。唐之盛,武功無雙,卻禍起於蕭牆;而宋之昌,文治斐斐,染難禦外辱。張弛之道,何其難也?”
翟善不愧是強勁躥起的政壇新星,能以三十出頭的年紀深得朱元璋之帝心,成為理論上的六部之首,雖有運氣和剛正廉潔的原因,但這政治智慧卻也不低。
此言表麵上是以唐宋的前車之鑒,感歎朝堂和國策方向的選擇和把握艱難,實際上未免不是有意想試探一下徐欽這位未來極有可能躋身武勳之首的新生代武曲新星。
茹瑺大概也能看出這當中的意思,於是也在一旁樂見其成。
“嗬嗬,其實此事說難不難,說易卻也不易。現下的朝堂格局,實際上大致已經非常好了。武勳雖有超品之爵位,然文臣易有科舉之榮光!隻需要再稍稍改進一些細節即可,諸如武勳承襲,需以軍功為憑,無功而承襲者次代降爵一等,以此保持武勳之尚武,再加上陸陸續續補充的一些新鮮血液,則基本可維持軍力。另外,進一步嚴禁武人涉內政,包括軍需之事,必須以向兵、戶、工伸索,絕不可自行解決。當然,與之對應,文臣亦絕不可向兵權伸手,安心處理政事即可。另外,再加強一些文臣的榮恩,諸如不僅僅是科舉為先,也該在科舉中分嚐試分科道而取,以為善。如此一來,內事可定也!”
由於這些事也是徐欽構思了許久的,第一步的改革方案,因此對於這個時代,思想稍微開放一點兒的人而言,也不算太難接受。而且其中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加之徐欽刻意在茹、翟二人麵前提到了更多關於限製武勳,限製和改革科舉的內容,對於監生出身的二人,自然更是發自內心地讚同。
“小公爺,這內事可定,然武之昌盛,則必有用兵之所在,昔漢武用兵匈奴,終致國衰民疲,為之奈何?”茹瑺久居兵部,自然對國家軍事力量的理解也比較透徹了。
“對此,小子倒是有一點兒淺見,隻不過未經證實,怕是還要將來諸位鼎力相助才能實施。兩位可曾想過,為何本朝立國之初,東征西討、定南伐北,卻沒有越打越弱,反而是愈戰愈強麽?”
被徐欽突然這麽一問,兩人倒還真是齊齊一愣。
哪怕是茹瑺也沒有仔細想過這其中的道理。現在被徐欽問起,這才發現了當中的問題。哪怕是以朱元璋成為了最大的割據勢力之一,統治了應天府極其周圍地盤的時期開始算。先是和陳友諒互相打得腦漿子一地,後又平定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再大舉北伐。樁樁件件,皆是傾國而出的超級大戰,所耗費的軍資,甚至較後來藍玉北伐草原還要多,可為什麽會越打越強呢?這和窮兵黷武必致國衰民疲的理論相矛盾啊!
“其實,這並不矛盾,隻是大家通常隻看到了付出的代價,卻沒有看到得到的收獲!說穿了其實很簡單!滅陳友諒,連番大戰,確實陛下麾下也是損失慘重,然而滅掉陳友諒之後,湖廣之地盡入陛下之手,千萬百姓歸附,以及無數戰利繳獲,還有不計其數的降卒。這些都非但輕易就能補回損失,甚至還能有富餘!同理,其他幾場大戰,也同樣如此。故而隻要有收獲,能夠覆蓋付出,那打仗未必是一件禍國殃民的事啊!隻是這辦法,還需要去細細思量,未來大家也可以從此處著手嘛!比如武將要打仗,好呀,朝廷評估一下,這一仗大概需要軍費一百萬兩,那朝廷再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將這一百萬兩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直接調付的,一部分算是朝廷借給他建功立業的,若是打完了,還了債,剩下的再按一個規則分配,若是還不起債,那就有得他好看了!”
此番赤裸裸的戰爭利益論調,甚至是接近往後歐洲殖民主義政策的策略,把二人驚得說不出話來。然而仔細想想,這當中除了德行稍微有虧之外,好像確實對國家而言是個很好的辦法!
“小公爺高論,某等受教了!小公爺天縱之才,怪不得慧眼如聖上也稱小公爺為大明未來一甲子之肱骨。”茹瑺很快清醒過來,而且,這話裏也是別有深意。
暫且不論二人是否接受了他剛剛提出的那種驚世駭俗的理論,但至少也表明了一些態度,他絕不是那種隻知道喊打喊殺的赳赳武夫,而是一隻披著光鮮華美外皮,卻極度狡詐凶殘的狐妖!
當然徐欽,也不怕他們被自己嚇到,要是這點兒水平都沒有,那反倒是有些浪費表情了。
而對於茹瑺反應過來之後的表現,徐欽也算是早有準備。本就對他們之前邀請自己的目的抱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在朝堂這個最大的名利場,任何人都不可能心無旁騖,一片赤子之心,若真有人在你麵前表現得如此,那恭喜你,隻能說明你很快就要被坑死了。
反倒是若能有所訴求,就能因為共同的利益而形成鐵一般的聯盟,進而極大增強安全感。尤其是在投靠未來的新皇帝這麽大的利益麵前,即使是一絲隱形的聯盟,也足以給徐欽帶來極大的助益。
不錯,聽他這話,二人的意思就是要通過徐欽向朱允炆靠攏。在皇太孫之位已經確立的情況下,大多數人自然還是更看好朱允炆,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從牌麵上分析,他的優勢可不是一星半點兒,首先是已經名正言順地占據了儲君之位,這一點就是二十多個皇子親王加一塊兒也抵消不了的,隻要他不犯錯,低低調調的熬幾年,接手皇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誰也說不出什麽來。
而諸王之中,朱棣倒是能力心智極為出類拔萃,可惜他上麵還有兩個同樣嫡出的皇兄,這在繼承宗法上就是邁不過去的坎。至於繼承順位上占優勢的秦王、晉王,反正隻要有點兒腦子的人都不看好他們上位就是了。
所以這未來一甲子的肱骨,是誰的肱骨?更何況,徐欽即將迎娶皇太孫的嫡親長姐江都郡主,那可就真是雷打不動的下一朝皇帝最為親近的重臣。更妙的是,這位徐小公爺,無論是在根本利益上,還是在表麵上,都和那些將茹瑺、翟善排斥在核心圈子之外的人不對盤。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看起來人家就是想要交他這個朋友的。
“嗬嗬,恕庵公過獎了,小子不過是承蒙祖蔭,何德何能,受如此抬愛。”徐欽放下酒杯微笑著謙讓道。
“小公爺不必謙讓,自您出任錦衣衛以來的諸多善舉,我等也都是看在眼裏。智計百出,進退有據,處事果決,又有仁人之心,所謂國之幹城,何言過譽?”翟善也回過神來,認真地說到。
“二位如此盛讚,小子實在擔當不起。在小子看來,二位才是輔國之士,往後還要望二位多多指教才是。”徐欽的笑容愈發深意。
對於兩位朝廷重臣拋來的橄欖枝,他當然也樂得接下來。不過這說話也要講個藝術,大家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可能像江湖草莽一般,一個上來納頭便拜,另一個就叫人家一聲好兄弟,然後就是過命的交情,一起打家劫舍、三刀六洞了。況且至少目前來看,人家兩位都是官居二品的六部首腦,他徐欽再怎麽說也隻是個從三品的錦衣衛指揮同知,兩人當然不可能直接上來就做他的小弟,否則老臉還要不要了?
現在能達成的,不過就是一種默契和近似於鬆散的同盟關係。至於以後,還要看他們各自的本事了。
尤其是這位翟尚書,如果徐欽記得沒錯的話,到了建文和靖難時期,已經沒這位什麽事了。看他的年齡和身體狀況,當不至於這幾年都熬不過去,那他消失的原因就很簡單了。指不定什麽時候,還要徐欽拉他一把呢!
“小公爺客氣了,往後若有什麽需要的地方,盡管開口就是,我等定然全力以赴!”茹瑺說完,翟善也和藹地微笑點頭,十足一副幼兒園門口金魚佬模樣。
“那以後就仰仗二位指點了,另外,若是二位有什麽要用得到小子的地方,也盡管開口就是,小子若能幫忙,一定也義不容辭。”
二人順利得到了徐欽的承諾,自然是心情愉悅。而且這次也算是雙方第一次正式接觸,這樣點到即止就可以,太過深入了反而不美。於是三人就繼續就著美景、仙音,小舟溫酒,盡情風雅,頗有幾分瀟灑快意。
二人聽得入神,不自覺地舉杯輕碰,翟善本想發問,不過又被茹瑺給阻止了。因為茹瑺看得出來,徐欽確實好像要說一些關鍵的東西了。
“所謂意,其實就是意氣,書生有書生意氣,武將有武將意氣,書生意氣講究個蘊意於內,委婉而不外放;然武將大多是直性子,講究個快意灑脫,故而兩者頗有些話不投機,是為意之所異也。今日小子能與二位大豪把酒言歡,也是因為小子就是個假把式,不瞞兩位,小子長這麽大,連隻雞都沒殺過,何來大將生死度外之豪氣?!”徐欽很自然地先給二人滿上,又給自己倒上一杯,再敬他們。
“哪裏,我看小公爺運籌帷幄、智計百出,也就是暫時沒機會,日後定能成為大明第一文武雙全之儒將,留下一番美談!”翟善也是個會聊天的。
“而其實這意也隻是表象,根本則在於利。這說來複雜,但舉個例子就簡單了。比如說,咱們決定現在去打一打蒙古,其實隻要準備充分一些勝算頗大,這打蒙古安邊疆,本是好事吧?可打贏了,最大的功勞是誰的?是領兵大將的,就算您恕庵公乃是夏官,又或者戶部、工部提供了無數的錢糧、軍械,論功行賞的時候,都得靠邊站,就更不用說禮部、刑部、翰林、通政等司了。反倒是有可能因為要大舉用兵,導致各司的計劃被推遲、取消,可謂百害而無一利。然則反之,若是朝廷盡量在邊疆息事寧人,對內安撫懷柔,那武將們則再無用武之地,隻能在這京師裏發黴發臭,而功勞則全在治世文臣頭上,說不得還可博一個青史留名,豈不快哉?故而武將之利在於戰,文臣之利在於治,這才有真正的文武之別啊!”
這一番話可謂大膽至極,也直白至極,直把二人聽得目瞪口呆,連喝酒夾菜都忘了。可能類似的念頭也在他們腦海中閃現過,然而這麽要命,這麽誅心的想法,還堂而皇之的說出來,簡直可以說是肆無忌憚得喪心病狂了。
然而不幸的是,他們知道徐欽說得完全正確,哪怕是嘴上說得再漂亮,可心裏的最根本動力就是在此。
二人一人提著酒壺,一人扶著酒杯,在驚愕之後,麵麵相覷,很快臉上都有些羞愧之色。
“安民治國自當以文,然則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靖天下禦外辱須仗武。而國雖大,好戰必亡,以文抑武也勢在必行。文武結合,才是立國之本,猶如天地之陰陽,人之雙腿,缺一不可!這才是天下能長治久安的根本。這就是小子的淺見,讓二位見笑了。”
“小公爺高論,某等慚愧!然則此等平衡相濟,說來容易卻做來難。唐之盛,武功無雙,卻禍起於蕭牆;而宋之昌,文治斐斐,染難禦外辱。張弛之道,何其難也?”
翟善不愧是強勁躥起的政壇新星,能以三十出頭的年紀深得朱元璋之帝心,成為理論上的六部之首,雖有運氣和剛正廉潔的原因,但這政治智慧卻也不低。
此言表麵上是以唐宋的前車之鑒,感歎朝堂和國策方向的選擇和把握艱難,實際上未免不是有意想試探一下徐欽這位未來極有可能躋身武勳之首的新生代武曲新星。
茹瑺大概也能看出這當中的意思,於是也在一旁樂見其成。
“嗬嗬,其實此事說難不難,說易卻也不易。現下的朝堂格局,實際上大致已經非常好了。武勳雖有超品之爵位,然文臣易有科舉之榮光!隻需要再稍稍改進一些細節即可,諸如武勳承襲,需以軍功為憑,無功而承襲者次代降爵一等,以此保持武勳之尚武,再加上陸陸續續補充的一些新鮮血液,則基本可維持軍力。另外,進一步嚴禁武人涉內政,包括軍需之事,必須以向兵、戶、工伸索,絕不可自行解決。當然,與之對應,文臣亦絕不可向兵權伸手,安心處理政事即可。另外,再加強一些文臣的榮恩,諸如不僅僅是科舉為先,也該在科舉中分嚐試分科道而取,以為善。如此一來,內事可定也!”
由於這些事也是徐欽構思了許久的,第一步的改革方案,因此對於這個時代,思想稍微開放一點兒的人而言,也不算太難接受。而且其中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加之徐欽刻意在茹、翟二人麵前提到了更多關於限製武勳,限製和改革科舉的內容,對於監生出身的二人,自然更是發自內心地讚同。
“小公爺,這內事可定,然武之昌盛,則必有用兵之所在,昔漢武用兵匈奴,終致國衰民疲,為之奈何?”茹瑺久居兵部,自然對國家軍事力量的理解也比較透徹了。
“對此,小子倒是有一點兒淺見,隻不過未經證實,怕是還要將來諸位鼎力相助才能實施。兩位可曾想過,為何本朝立國之初,東征西討、定南伐北,卻沒有越打越弱,反而是愈戰愈強麽?”
被徐欽突然這麽一問,兩人倒還真是齊齊一愣。
哪怕是茹瑺也沒有仔細想過這其中的道理。現在被徐欽問起,這才發現了當中的問題。哪怕是以朱元璋成為了最大的割據勢力之一,統治了應天府極其周圍地盤的時期開始算。先是和陳友諒互相打得腦漿子一地,後又平定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再大舉北伐。樁樁件件,皆是傾國而出的超級大戰,所耗費的軍資,甚至較後來藍玉北伐草原還要多,可為什麽會越打越強呢?這和窮兵黷武必致國衰民疲的理論相矛盾啊!
“其實,這並不矛盾,隻是大家通常隻看到了付出的代價,卻沒有看到得到的收獲!說穿了其實很簡單!滅陳友諒,連番大戰,確實陛下麾下也是損失慘重,然而滅掉陳友諒之後,湖廣之地盡入陛下之手,千萬百姓歸附,以及無數戰利繳獲,還有不計其數的降卒。這些都非但輕易就能補回損失,甚至還能有富餘!同理,其他幾場大戰,也同樣如此。故而隻要有收獲,能夠覆蓋付出,那打仗未必是一件禍國殃民的事啊!隻是這辦法,還需要去細細思量,未來大家也可以從此處著手嘛!比如武將要打仗,好呀,朝廷評估一下,這一仗大概需要軍費一百萬兩,那朝廷再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將這一百萬兩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直接調付的,一部分算是朝廷借給他建功立業的,若是打完了,還了債,剩下的再按一個規則分配,若是還不起債,那就有得他好看了!”
此番赤裸裸的戰爭利益論調,甚至是接近往後歐洲殖民主義政策的策略,把二人驚得說不出話來。然而仔細想想,這當中除了德行稍微有虧之外,好像確實對國家而言是個很好的辦法!
“小公爺高論,某等受教了!小公爺天縱之才,怪不得慧眼如聖上也稱小公爺為大明未來一甲子之肱骨。”茹瑺很快清醒過來,而且,這話裏也是別有深意。
暫且不論二人是否接受了他剛剛提出的那種驚世駭俗的理論,但至少也表明了一些態度,他絕不是那種隻知道喊打喊殺的赳赳武夫,而是一隻披著光鮮華美外皮,卻極度狡詐凶殘的狐妖!
當然徐欽,也不怕他們被自己嚇到,要是這點兒水平都沒有,那反倒是有些浪費表情了。
而對於茹瑺反應過來之後的表現,徐欽也算是早有準備。本就對他們之前邀請自己的目的抱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在朝堂這個最大的名利場,任何人都不可能心無旁騖,一片赤子之心,若真有人在你麵前表現得如此,那恭喜你,隻能說明你很快就要被坑死了。
反倒是若能有所訴求,就能因為共同的利益而形成鐵一般的聯盟,進而極大增強安全感。尤其是在投靠未來的新皇帝這麽大的利益麵前,即使是一絲隱形的聯盟,也足以給徐欽帶來極大的助益。
不錯,聽他這話,二人的意思就是要通過徐欽向朱允炆靠攏。在皇太孫之位已經確立的情況下,大多數人自然還是更看好朱允炆,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從牌麵上分析,他的優勢可不是一星半點兒,首先是已經名正言順地占據了儲君之位,這一點就是二十多個皇子親王加一塊兒也抵消不了的,隻要他不犯錯,低低調調的熬幾年,接手皇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誰也說不出什麽來。
而諸王之中,朱棣倒是能力心智極為出類拔萃,可惜他上麵還有兩個同樣嫡出的皇兄,這在繼承宗法上就是邁不過去的坎。至於繼承順位上占優勢的秦王、晉王,反正隻要有點兒腦子的人都不看好他們上位就是了。
所以這未來一甲子的肱骨,是誰的肱骨?更何況,徐欽即將迎娶皇太孫的嫡親長姐江都郡主,那可就真是雷打不動的下一朝皇帝最為親近的重臣。更妙的是,這位徐小公爺,無論是在根本利益上,還是在表麵上,都和那些將茹瑺、翟善排斥在核心圈子之外的人不對盤。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看起來人家就是想要交他這個朋友的。
“嗬嗬,恕庵公過獎了,小子不過是承蒙祖蔭,何德何能,受如此抬愛。”徐欽放下酒杯微笑著謙讓道。
“小公爺不必謙讓,自您出任錦衣衛以來的諸多善舉,我等也都是看在眼裏。智計百出,進退有據,處事果決,又有仁人之心,所謂國之幹城,何言過譽?”翟善也回過神來,認真地說到。
“二位如此盛讚,小子實在擔當不起。在小子看來,二位才是輔國之士,往後還要望二位多多指教才是。”徐欽的笑容愈發深意。
對於兩位朝廷重臣拋來的橄欖枝,他當然也樂得接下來。不過這說話也要講個藝術,大家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可能像江湖草莽一般,一個上來納頭便拜,另一個就叫人家一聲好兄弟,然後就是過命的交情,一起打家劫舍、三刀六洞了。況且至少目前來看,人家兩位都是官居二品的六部首腦,他徐欽再怎麽說也隻是個從三品的錦衣衛指揮同知,兩人當然不可能直接上來就做他的小弟,否則老臉還要不要了?
現在能達成的,不過就是一種默契和近似於鬆散的同盟關係。至於以後,還要看他們各自的本事了。
尤其是這位翟尚書,如果徐欽記得沒錯的話,到了建文和靖難時期,已經沒這位什麽事了。看他的年齡和身體狀況,當不至於這幾年都熬不過去,那他消失的原因就很簡單了。指不定什麽時候,還要徐欽拉他一把呢!
“小公爺客氣了,往後若有什麽需要的地方,盡管開口就是,我等定然全力以赴!”茹瑺說完,翟善也和藹地微笑點頭,十足一副幼兒園門口金魚佬模樣。
“那以後就仰仗二位指點了,另外,若是二位有什麽要用得到小子的地方,也盡管開口就是,小子若能幫忙,一定也義不容辭。”
二人順利得到了徐欽的承諾,自然是心情愉悅。而且這次也算是雙方第一次正式接觸,這樣點到即止就可以,太過深入了反而不美。於是三人就繼續就著美景、仙音,小舟溫酒,盡情風雅,頗有幾分瀟灑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