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的一大早,國公府各院各處就忙活開了。餘葉蓁穿著偏薄的夾襖,單手抱著銅製小手爐坐在榻上翻看手裏的話本。半夏正指使小丫頭們打掃外間,竹苓則帶著兩個婆子忙著掛燈籠,一時間整個倚蘭院都鬧哄哄的,擾得她也看不進眼前的書。餘葉蓁扭頭看了一圈,所有人都進進出出忙得沸反盈天,隻玉竹和她待在裏間。玉竹正低著頭剪窗花,她一向手巧,不過幾下就剪出了一隻活靈活現的兔子。
餘葉蓁看得興起,忍不住跳下軟榻,往玉竹旁邊一坐,聚精會神地看她剪。看得多了,她便也想上手,徑直拿了桌上的紅紙和剪子學著玉竹的樣子剪來剪去。剪完展開一看,竟是個四不像。
餘葉蓁臉黑地把手裏的失敗品扔進竹簍子,玉竹笑著重新拿了紅紙給她,開始仔細講解剪窗花的步驟,餘葉蓁認真聽著,小心翼翼地學著她的步驟剪出一朵牡丹。看著眼前慢慢展開的牡丹窗花,餘葉蓁驚歎一聲,對這精細的手藝更多了幾分興趣。
主仆二人正其樂融融,木香腳步輕快地掀開簾子,捧著幾枝梅花進來。餘葉蓁抬眼一看,花上還沾著幾顆雪粒子,紅梅白雪,煞是好看。
“這花是哪兒來的?”餘葉蓁放下剪子親自接過木香手裏的梅花,插在了白釉長頸瓶裏。
木香哈一口氣道:“二姑娘叫人送來的,說是梅園那株老梅開花了,所以特意送了來。”
梅園離藕香院很近,今年的梅花開得有些晚,也難怪二妹妹一見開花就興衝衝地折下來送人。餘葉蓁了然地點點頭,稍稍整理了一下花枝,便丟開手又跟著玉竹學剪窗花。
木香小心翼翼地拿起桌上餘葉蓁剪的牡丹,左看右看然後誇張道:“姑娘這花剪得真是栩栩如生,好漂亮呀。”餘葉蓁白她一眼,這馬屁可是拍到馬蹄子上了。
見木香站著無趣,餘葉蓁便招呼她也一起來。玉竹搖搖頭笑道:“姑娘還是別白費工夫了,這小蹄子最是靜不下心來做這些,又笨手笨腳的,到時候豈不白白糟蹋了這上好的紅紙。”餘葉蓁也深以為然便扭頭不提這個,木香也不生氣,笑嘻嘻地捧著臉坐在一旁看她們剪。
倚蘭院的丫頭們常常被嬤嬤說沒規矩,其實這都是餘葉蓁刻意縱容出來的。她本質還是現代人,不太喜歡這種封建王朝的奴隸製,所以從她單獨住到院子裏以來,餘葉蓁便一點點改變周圍的丫頭們對她的態度,好在這幾個丫頭跟著自己的時候年紀也不過八九歲,思想還沒那麽僵化,改造後的成果也還算不錯。
譬如現在,自己與玉竹、木香坐在同處,若是叫李嬤嬤或別的主子看見了,怕是得好一頓罰,但倚蘭院卻沒有這些規矩,玉竹她們也是知道自家姑娘的性子才能理直氣壯地坐著。
餘葉蓁剪了一會兒便不耐煩了,這東西費眼睛又費精神。她一手撐著下巴一手輕輕翻看已經剪好的那些,百無聊賴地問道:“還得剪多少啊,這麽多也夠了吧?”
玉竹抬頭看了兩眼,點點頭,“奴婢把手裏這個剪完就差不多了,左右都是糊在窗上,這麽些將將好。”
木香站起身看了看西洋鍾,上午十點多一點,餘葉蓁也注意到不久前的報時聲響,想著也該準備午飯了。她轉頭問木香小廚房有什麽新鮮的菜蔬。
“昨兒個大廚房那邊新進了兩簍子鰱魚,給我們院兒也送了兩尾,姑娘要不嚐個鮮?”
餘葉蓁撐著下巴思索,晚上要去榮安堂吃團圓飯,雖然菜品豐富但人那麽多,還要忙著說話,怕是吃不了什麽,不如中午用得盡興點。
“魚先養著,等這段時間忙完了叫廚娘做個烤魚,請二妹妹三妹妹……算了她倆吃不得辣,還是我們單獨吃吧。”餘葉蓁仔細盤算著,“中午還是吃鍋子,不要上次的清湯,隻做紅湯,多放點辣椒,越辣越好。菜品就上次那些蔬菜羊肉,再加半碟肉丸子,別忘了備上一碗米飯和酸奶。”
木香領了命就興衝衝地出去了,她一向是個風風火火的性子。半夏正好進來,餘葉蓁聽見外麵動靜小了些便問:“可是打掃完了。”半夏點點頭,正好玉竹剪完了窗花,便抱著竹籃子退下,找了幾個小丫頭張羅著貼窗花。
午飯桌上擺的就是她想了好久的火鍋,餘葉蓁沒忍住多吃了半碗飯,半夏怕她積食便勸她在回廊散散步。餘葉蓁也覺得中午吃得有點多,點頭同意了,領著木香在廊下裏轉了兩圈。
院子裏的積雪被掃得幹幹淨淨,各處屋簷都掛著紅彤彤的燈籠,每扇窗上還貼著玉竹剪的各不相同的窗花,餘葉蓁越看越覺得過年的氣氛濃厚。
到了傍晚,各院主子都帶著丫鬟往榮安堂去,餘葉蓁和餘葉珠的院子離得不遠便結伴同行。她牽著餘葉珠的小手,和她隨意閑聊了幾句,不經意間看見餘葉珠腰間別了一塊祥雲白玉佩。
餘葉蓁一時沒多想便直接開口道:“三妹妹這玉我怎麽沒見你往常戴過。”
餘葉珠身子一僵,小手不自覺地搭在玉佩上,遮了個嚴嚴實實。
餘葉蓁察覺到她的緊張,趕緊又笑著轉移話題,“我們快走吧,母親怕是正在前頭等著呢。”
一行人加快腳步趕到榮安堂,長輩們都已到了。老太太坐在上頭,蕭氏坐在下首第一個位子,正捧著冊子查看,二太太和三太太則坐在兩邊靜靜喝茶。餘葉蓁和餘葉珠規規矩矩地請了安,正巧趕上餘葉菡進門,三個小姑娘便坐在一處,小聲地說話。餘葉蓁再一瞥,發現餘葉珠腰間已經沒了那塊玉。
不過一會兒小小的餘葉靈被奶嬤嬤牽了過來,三太太秦氏抱著她坐在自己身邊,笑盈盈地拿軟糕喂她,二太太見了便嘲諷道:“三弟妹倒真真是個賢良人。”
秦氏皺眉不理她,隻逗餘葉靈玩,倒顯得許氏自討沒趣。上首的老太太抬眼看了許氏一眼,眼裏的警告之意不言而喻,嚇得許氏一哆嗦,趕緊低著頭端起茶碗。
見她老實了,老太太才轉頭對秦氏關切道:“你如今身子重,要注意善自保養,有什麽缺的就找你大嫂,素日裏也切忌太過操勞。”
秦氏紅著臉應是,那副難得的小兒女姿態倒是狠狠地刺了許氏的眼,她借著茶杯的遮擋,掩下眸中的暗光,在心裏啐了一聲。
餘葉蓁瞧見許氏這般作態,皺了一下眉頭,不動聲色地擋住餘葉菡的視線。
說起許氏,餘葉蓁對這個二嬸很是看不上,倒不是因為別的什麽,隻是許氏做人實在是一言難盡。二姑娘餘葉菡和三少爺餘敬遠這對姐弟,是二老爺的原配江氏所出,可惜前幾年江氏病逝了,便又娶了這個新二嬸許氏進門。
許氏進門至今也不過三年,卻鬧出了不少事,比如前年二老爺新納了一個姨娘,結果被許氏活生生作踐地流了產,還落下了一輩子的病根。再比如這兩年,因著餘葉菡長高,每一季做衣裳都比較麻煩,許氏竟然直接讓繡娘做大了一個號,還美其名曰省事便宜,後來還是餘葉菡穿著大到空蕩蕩的衣裳在老太太麵前晃了一圈,許氏才消停。
對江氏留下的兩個孩子,許氏也不討好,隻一味想著生出自己的孩子,結果卻把二老爺越推越遠,現在二房姨娘又多了兩個,許氏整日裏鬧個不停,餘葉蓁都不知道該說她真蠢還是假蠢了。
其實這府裏,要說夫妻和睦的,大概隻有三房。三老爺繼承了老太爺的衣缽做了武將,是個粗枝大葉的人,秦氏是從江南來的,雖不是什麽名門望族但還算看得去,待人接物都很溫柔貼心。這樣兩個人成親以來一直焦不離孟孟不離焦,頭年就生下了國公府的第一個孩子——大少爺餘敬聰,如今秦氏再度懷胎,可不就刺了許氏的眼嗎。
然而這樣恩愛的夫妻也是有過齟齬的,餘葉靈的出生便是。兩人成親後,三房就出了一個嫡子,三老爺也不納妾,隻守著秦氏一人,這樣一來,老太太就不樂意了。三老爺是她的親幼子,她一向疼愛得緊,巴不得他能多有幾個孩子,省得日後膝下孤寂。但秦氏生了嫡子後肚子就沒了動靜,老太太雖也靜下心來等了幾年,最終還是忍不住做主給三老爺納了個商戶庶女做姨娘。
紅姨娘進府兩年才生下了餘葉靈,雖是個女兒但老太太也高興了,秦氏和三老爺的關係卻急轉直下。不知怎麽的,去年夫妻兩人又好了,今年冬天秦氏就懷了孕,老太太也不再逼著小兒子納妾,而一心一意關心起秦氏的肚子來。
秦氏雖不喜紅姨娘,但對如今兩歲的餘葉靈卻是真心實意,她一出生就被抱在秦氏身邊由秦氏親自教養,這倒是這個時代嫡母應該做的事。
想到這裏餘葉蓁忍不住看了看自己的嫡母蕭氏,蕭氏察覺到了,回了她一個笑臉。
晚飯時分眾人挪到花廳,爺們兒都坐在外間,姑娘太太們坐在裏間。老太太興致高,還叫了兩個說書的仆婦講故事,講的是慈恩寺一個僧人四方遊曆普度眾生的故事。這樣的題材老太太愛聽,秦氏也聽得入神,蕭氏和許氏就聽得心不在焉了,餘葉蓁聽了幾句便神遊物外,隻坐在位子上默默吃菜,倒是餘葉珠聽得格外認真。
吃過飯丫頭們就撤下了盤子,換了茶上來,眾人坐在花廳說話。西洋鍾的指針還未轉到晚上十二點,蕭氏怕老太太疲累困倦便叫了梨園的幾個小戲子來唱戲,不用樂器,隻清唱就好。畢竟國孝還剩幾天,大張旗鼓地唱戲是不能的。
小戲子唱的是玉簪記,這戲餘葉蓁看過戲詞,講的是個愛情故事,是昆曲中有名的曲目。說起來餘葉蓁倒覺得有趣,閨門女子看些講情情愛愛的書是萬萬不能的,怕移了性情,但聽這些戲曲卻沒什麽忌諱,而有名的戲曲最愛講的也還是男女情愛。
這出戲餘葉蓁仔細聽了,餘葉珠倒是心不在焉的,餘葉菡則是一直借帕子的遮掩打著哈欠。好容易到了午夜十二點,鍾聲一響院子裏和大門口的小廝就開始放炮仗,劈裏啪啦的鞭炮聲響徹京城,每家每戶幾乎都在點火放鞭炮。鞭炮聲漸漸停息,院子裏的小廝又接著放煙花,五光十色的煙花在漆黑的夜空炸開,光彩奪目。
煙花放完也該散了,老太太強撐著說了幾句吉祥話,搭著丫頭的手就回了房,眾人也都一一離開。小孩子不必守夜,餘葉蓁帶著餘葉珠給父親母親請過安就相攜而去,各回各院。
夜裏下起了小雪,餘葉蓁披著衣服靠在床頭,靜靜地看了一會兒,也不知在想些什麽。雪越下越大,她叫來半夏關好窗,這才沉沉睡去。
餘葉蓁看得興起,忍不住跳下軟榻,往玉竹旁邊一坐,聚精會神地看她剪。看得多了,她便也想上手,徑直拿了桌上的紅紙和剪子學著玉竹的樣子剪來剪去。剪完展開一看,竟是個四不像。
餘葉蓁臉黑地把手裏的失敗品扔進竹簍子,玉竹笑著重新拿了紅紙給她,開始仔細講解剪窗花的步驟,餘葉蓁認真聽著,小心翼翼地學著她的步驟剪出一朵牡丹。看著眼前慢慢展開的牡丹窗花,餘葉蓁驚歎一聲,對這精細的手藝更多了幾分興趣。
主仆二人正其樂融融,木香腳步輕快地掀開簾子,捧著幾枝梅花進來。餘葉蓁抬眼一看,花上還沾著幾顆雪粒子,紅梅白雪,煞是好看。
“這花是哪兒來的?”餘葉蓁放下剪子親自接過木香手裏的梅花,插在了白釉長頸瓶裏。
木香哈一口氣道:“二姑娘叫人送來的,說是梅園那株老梅開花了,所以特意送了來。”
梅園離藕香院很近,今年的梅花開得有些晚,也難怪二妹妹一見開花就興衝衝地折下來送人。餘葉蓁了然地點點頭,稍稍整理了一下花枝,便丟開手又跟著玉竹學剪窗花。
木香小心翼翼地拿起桌上餘葉蓁剪的牡丹,左看右看然後誇張道:“姑娘這花剪得真是栩栩如生,好漂亮呀。”餘葉蓁白她一眼,這馬屁可是拍到馬蹄子上了。
見木香站著無趣,餘葉蓁便招呼她也一起來。玉竹搖搖頭笑道:“姑娘還是別白費工夫了,這小蹄子最是靜不下心來做這些,又笨手笨腳的,到時候豈不白白糟蹋了這上好的紅紙。”餘葉蓁也深以為然便扭頭不提這個,木香也不生氣,笑嘻嘻地捧著臉坐在一旁看她們剪。
倚蘭院的丫頭們常常被嬤嬤說沒規矩,其實這都是餘葉蓁刻意縱容出來的。她本質還是現代人,不太喜歡這種封建王朝的奴隸製,所以從她單獨住到院子裏以來,餘葉蓁便一點點改變周圍的丫頭們對她的態度,好在這幾個丫頭跟著自己的時候年紀也不過八九歲,思想還沒那麽僵化,改造後的成果也還算不錯。
譬如現在,自己與玉竹、木香坐在同處,若是叫李嬤嬤或別的主子看見了,怕是得好一頓罰,但倚蘭院卻沒有這些規矩,玉竹她們也是知道自家姑娘的性子才能理直氣壯地坐著。
餘葉蓁剪了一會兒便不耐煩了,這東西費眼睛又費精神。她一手撐著下巴一手輕輕翻看已經剪好的那些,百無聊賴地問道:“還得剪多少啊,這麽多也夠了吧?”
玉竹抬頭看了兩眼,點點頭,“奴婢把手裏這個剪完就差不多了,左右都是糊在窗上,這麽些將將好。”
木香站起身看了看西洋鍾,上午十點多一點,餘葉蓁也注意到不久前的報時聲響,想著也該準備午飯了。她轉頭問木香小廚房有什麽新鮮的菜蔬。
“昨兒個大廚房那邊新進了兩簍子鰱魚,給我們院兒也送了兩尾,姑娘要不嚐個鮮?”
餘葉蓁撐著下巴思索,晚上要去榮安堂吃團圓飯,雖然菜品豐富但人那麽多,還要忙著說話,怕是吃不了什麽,不如中午用得盡興點。
“魚先養著,等這段時間忙完了叫廚娘做個烤魚,請二妹妹三妹妹……算了她倆吃不得辣,還是我們單獨吃吧。”餘葉蓁仔細盤算著,“中午還是吃鍋子,不要上次的清湯,隻做紅湯,多放點辣椒,越辣越好。菜品就上次那些蔬菜羊肉,再加半碟肉丸子,別忘了備上一碗米飯和酸奶。”
木香領了命就興衝衝地出去了,她一向是個風風火火的性子。半夏正好進來,餘葉蓁聽見外麵動靜小了些便問:“可是打掃完了。”半夏點點頭,正好玉竹剪完了窗花,便抱著竹籃子退下,找了幾個小丫頭張羅著貼窗花。
午飯桌上擺的就是她想了好久的火鍋,餘葉蓁沒忍住多吃了半碗飯,半夏怕她積食便勸她在回廊散散步。餘葉蓁也覺得中午吃得有點多,點頭同意了,領著木香在廊下裏轉了兩圈。
院子裏的積雪被掃得幹幹淨淨,各處屋簷都掛著紅彤彤的燈籠,每扇窗上還貼著玉竹剪的各不相同的窗花,餘葉蓁越看越覺得過年的氣氛濃厚。
到了傍晚,各院主子都帶著丫鬟往榮安堂去,餘葉蓁和餘葉珠的院子離得不遠便結伴同行。她牽著餘葉珠的小手,和她隨意閑聊了幾句,不經意間看見餘葉珠腰間別了一塊祥雲白玉佩。
餘葉蓁一時沒多想便直接開口道:“三妹妹這玉我怎麽沒見你往常戴過。”
餘葉珠身子一僵,小手不自覺地搭在玉佩上,遮了個嚴嚴實實。
餘葉蓁察覺到她的緊張,趕緊又笑著轉移話題,“我們快走吧,母親怕是正在前頭等著呢。”
一行人加快腳步趕到榮安堂,長輩們都已到了。老太太坐在上頭,蕭氏坐在下首第一個位子,正捧著冊子查看,二太太和三太太則坐在兩邊靜靜喝茶。餘葉蓁和餘葉珠規規矩矩地請了安,正巧趕上餘葉菡進門,三個小姑娘便坐在一處,小聲地說話。餘葉蓁再一瞥,發現餘葉珠腰間已經沒了那塊玉。
不過一會兒小小的餘葉靈被奶嬤嬤牽了過來,三太太秦氏抱著她坐在自己身邊,笑盈盈地拿軟糕喂她,二太太見了便嘲諷道:“三弟妹倒真真是個賢良人。”
秦氏皺眉不理她,隻逗餘葉靈玩,倒顯得許氏自討沒趣。上首的老太太抬眼看了許氏一眼,眼裏的警告之意不言而喻,嚇得許氏一哆嗦,趕緊低著頭端起茶碗。
見她老實了,老太太才轉頭對秦氏關切道:“你如今身子重,要注意善自保養,有什麽缺的就找你大嫂,素日裏也切忌太過操勞。”
秦氏紅著臉應是,那副難得的小兒女姿態倒是狠狠地刺了許氏的眼,她借著茶杯的遮擋,掩下眸中的暗光,在心裏啐了一聲。
餘葉蓁瞧見許氏這般作態,皺了一下眉頭,不動聲色地擋住餘葉菡的視線。
說起許氏,餘葉蓁對這個二嬸很是看不上,倒不是因為別的什麽,隻是許氏做人實在是一言難盡。二姑娘餘葉菡和三少爺餘敬遠這對姐弟,是二老爺的原配江氏所出,可惜前幾年江氏病逝了,便又娶了這個新二嬸許氏進門。
許氏進門至今也不過三年,卻鬧出了不少事,比如前年二老爺新納了一個姨娘,結果被許氏活生生作踐地流了產,還落下了一輩子的病根。再比如這兩年,因著餘葉菡長高,每一季做衣裳都比較麻煩,許氏竟然直接讓繡娘做大了一個號,還美其名曰省事便宜,後來還是餘葉菡穿著大到空蕩蕩的衣裳在老太太麵前晃了一圈,許氏才消停。
對江氏留下的兩個孩子,許氏也不討好,隻一味想著生出自己的孩子,結果卻把二老爺越推越遠,現在二房姨娘又多了兩個,許氏整日裏鬧個不停,餘葉蓁都不知道該說她真蠢還是假蠢了。
其實這府裏,要說夫妻和睦的,大概隻有三房。三老爺繼承了老太爺的衣缽做了武將,是個粗枝大葉的人,秦氏是從江南來的,雖不是什麽名門望族但還算看得去,待人接物都很溫柔貼心。這樣兩個人成親以來一直焦不離孟孟不離焦,頭年就生下了國公府的第一個孩子——大少爺餘敬聰,如今秦氏再度懷胎,可不就刺了許氏的眼嗎。
然而這樣恩愛的夫妻也是有過齟齬的,餘葉靈的出生便是。兩人成親後,三房就出了一個嫡子,三老爺也不納妾,隻守著秦氏一人,這樣一來,老太太就不樂意了。三老爺是她的親幼子,她一向疼愛得緊,巴不得他能多有幾個孩子,省得日後膝下孤寂。但秦氏生了嫡子後肚子就沒了動靜,老太太雖也靜下心來等了幾年,最終還是忍不住做主給三老爺納了個商戶庶女做姨娘。
紅姨娘進府兩年才生下了餘葉靈,雖是個女兒但老太太也高興了,秦氏和三老爺的關係卻急轉直下。不知怎麽的,去年夫妻兩人又好了,今年冬天秦氏就懷了孕,老太太也不再逼著小兒子納妾,而一心一意關心起秦氏的肚子來。
秦氏雖不喜紅姨娘,但對如今兩歲的餘葉靈卻是真心實意,她一出生就被抱在秦氏身邊由秦氏親自教養,這倒是這個時代嫡母應該做的事。
想到這裏餘葉蓁忍不住看了看自己的嫡母蕭氏,蕭氏察覺到了,回了她一個笑臉。
晚飯時分眾人挪到花廳,爺們兒都坐在外間,姑娘太太們坐在裏間。老太太興致高,還叫了兩個說書的仆婦講故事,講的是慈恩寺一個僧人四方遊曆普度眾生的故事。這樣的題材老太太愛聽,秦氏也聽得入神,蕭氏和許氏就聽得心不在焉了,餘葉蓁聽了幾句便神遊物外,隻坐在位子上默默吃菜,倒是餘葉珠聽得格外認真。
吃過飯丫頭們就撤下了盤子,換了茶上來,眾人坐在花廳說話。西洋鍾的指針還未轉到晚上十二點,蕭氏怕老太太疲累困倦便叫了梨園的幾個小戲子來唱戲,不用樂器,隻清唱就好。畢竟國孝還剩幾天,大張旗鼓地唱戲是不能的。
小戲子唱的是玉簪記,這戲餘葉蓁看過戲詞,講的是個愛情故事,是昆曲中有名的曲目。說起來餘葉蓁倒覺得有趣,閨門女子看些講情情愛愛的書是萬萬不能的,怕移了性情,但聽這些戲曲卻沒什麽忌諱,而有名的戲曲最愛講的也還是男女情愛。
這出戲餘葉蓁仔細聽了,餘葉珠倒是心不在焉的,餘葉菡則是一直借帕子的遮掩打著哈欠。好容易到了午夜十二點,鍾聲一響院子裏和大門口的小廝就開始放炮仗,劈裏啪啦的鞭炮聲響徹京城,每家每戶幾乎都在點火放鞭炮。鞭炮聲漸漸停息,院子裏的小廝又接著放煙花,五光十色的煙花在漆黑的夜空炸開,光彩奪目。
煙花放完也該散了,老太太強撐著說了幾句吉祥話,搭著丫頭的手就回了房,眾人也都一一離開。小孩子不必守夜,餘葉蓁帶著餘葉珠給父親母親請過安就相攜而去,各回各院。
夜裏下起了小雪,餘葉蓁披著衣服靠在床頭,靜靜地看了一會兒,也不知在想些什麽。雪越下越大,她叫來半夏關好窗,這才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