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蹇碩被天子破格提拔以來,處處與大將軍何進為難,意在削弱大將軍的權力,由於背後站著的是天子,大將軍何進也隻能忍讓,但,忍讓並不代表著大將軍心裏沒有芥蒂。


    洛陽。


    大將軍府。


    “今者大將軍權勢覆於四海,威望達於邊州;然蹇碩閹人之軀,假天子之名,行謀權之事,削將軍之兵職,成親信之野心,將軍何不早謀?”將軍府,逄紀勸說何進。


    陳琳道:“不然,今者將軍之勢雖大,然比之竇武,可乎?謀臣雖廣,然比之陳藩等,可乎?今勢不若竇武,謀不若陳藩,行誅宦之事,可乎?”


    何進:“然,不及竇武矣。”


    陳琳複進言:“今天子行聖明之事(淘汰腐吏),納四海之英傑(括西園軍),拔俊才於微末,蹇碩仗其勢,而諸君無有不服,將軍依聖上之明方有此身,奈何?”


    何進不語。


    見何進不說話,陳琳最後提醒了一句:“今皇子為嫡長子,將軍須得小心行事。”


    何進這才開口:“善。”


    意雖稍解,然心結已然種下。


    —————————————————分割線——————————————————


    皇宮。


    天子有二子,長子辯,次子協。


    初,何皇後生皇子辯,王貴人生皇子協。群臣請立太子,帝以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然皇後有寵,且進又居重權,故久不決。


    由於何皇後毒殺了劉協的生母王美人,皇帝執意要廢後,最後還是靠著宦官出錢,求饒才躲過一劫。


    所以劉協從小就是董太後帶著長大的“董侯”,董太後寵愛這個小孫子,也多次提議皇帝立劉協,但皇帝始終也沒有同意。


    因為太子之位,何皇後和董太後這對婆媳的關係也越發緊張。


    -----------------------------------------------------分割線----------------------------------------------------


    司隸校尉部。


    右扶風。


    陳倉。


    西涼叛軍首領王國謂諸首領:“陳倉兵家重地,宜速下之!”諸首領以為然。


    五年,涼州賊王國圍陳倉,複拜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各率二萬人拒之。(督說明皇甫嵩為主將,董卓傳是與。)


    卓欲速進赴陳倉,嵩不聽。卓曰:“智者不後時,勇者不留決。速救則城全,不救則城滅,全、滅之勢,在於此也。”


    嵩曰:“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我,可勝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餘。有餘者動於九天之上,不足者陷於九地之下。


    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九地之陷也。王國雖強,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勢也。夫勢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國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煩兵動眾,而取全勝之功,將何救焉!”(孫子兵法:九地篇)


    遂不聽。王國圍陳倉,自冬迄春,八十餘日,城堅守固,竟不能拔。賊眾疲敝,果自解去。


    嵩進兵擊之。卓曰:“不可。兵法,窮寇勿追,歸眾勿迫。今我追國,是迫歸眾,追窮寇也。困獸猶鬥,蜂蠆(chài)有毒,況大眾乎!”


    嵩曰:“不然。前吾不擊,避其銳民。今而擊之,待其衰也。所擊疲師,非歸眾也。國眾且走,莫有鬥誌。以整擊亂,非窮寇也。”


    遂獨進擊之,使卓為後拒。


    連戰大破之,斬首萬餘級,國走而死。


    (董卓傳:韓遂等複共廢王國,而劫故信都令漢陽閻忠(勸皇甫嵩反的那個),使督統諸部。忠恥為眾所脅,感恚病死。遂等稍爭權利,更相殺害,其諸部曲,並各分乖。)


    卓大慚恨,由是忌嵩。


    ----------------------------------------------------分割線----------------------------------------------------------


    幽州。


    遼西郡。


    管子城。


    “將、將軍,....吾等受命討賊,今、今困於此地,非將軍之錯也,敵眾勢大,望將軍覓得突圍良策,領我等將士歸...歸...”城中大營內,渾身是血的副官握著公孫瓚的手,隨著話語,手上的力氣越來越大,直到,再也沒有力氣。


    公孫瓚半跪著慢慢的低下了頭,握緊了副官的手,淚水一點一點的滴到地上......


    自十一月石門大捷,公孫瓚率部追擊丘力居殘部,結果反被包圍在了遼西管子城,力戰百餘日,部隊傷亡慘重。走投無路之下,不得已突圍。


    (後漢書:瓚追擊戰於屬國石門,虜遂大敗,棄妻子逾塞走,悉得其所略男女。瓚深入無繼,反為丘力居等所圍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食馬,馬盡煮弩楯,力戰不敵,乃與士卒辭訣,各分散還。時多雨雪,隊坑死者十五六,虜亦饑困,遠走柳城。


    詔拜瓚降虜校尉,封都亭侯,複兼領屬國長史。職統戎馬,連接邊寇。每聞有警,瓚輒厲色憤怒,如赴仇敵,望塵奔逐,或繼之以夜戰。虜識瓚聲,憚其勇,莫敢抗犯。)


    朝議以“宗正東海劉伯安既有德義,昔為幽州刺史,恩信流著,戎狄附之,若使鎮撫,可不勞眾而定”,乃以劉虞為幽州牧。虞到,遣使至胡中,告以利害,責使送純首。丘力居等聞虞至,喜,各遣譯自歸。


    公孫瓚:“烏桓擅變,劉幽州怎可輕信之?”乃陰使人徼殺胡使。胡知其情,間行詣虞。虞上罷諸屯兵,務廣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寬弘,開許善路;但留瓚將步騎萬人屯右北平。


    公孫瓚誌在掃滅烏桓,而劉虞欲以恩信招降,於是公孫瓚與劉虞之間因政見的不同產生了間隙。


    ------------------------------------------------------分割線--------------------------------------------------------


    兗州。


    東郡。


    東阿縣。


    程立:“夫人當死其所不能,敗其所不便。


    故用兵之法:教戎為先。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萬人學戰,教成三軍。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圓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結而解之。每變皆習,乃授其兵。是為將事。


    教戰之令,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強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廝樣,智者為謀主。鄉裏相比,什伍相保。一鼓整兵,二鼓習陳,三鼓趨食,四鼓嚴辯,五鼓就行。聞鼓聲合,然後舉旗。”(吳子:治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將軍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魏左將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魏左將軍並收藏三國將軍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