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國寶談謝安 孝武詩興發
六朝群英傳之南朝一帝 作者:冬涉川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康城內,皇宮之中,一人身長七尺,皮膚微玄,鳳眼濃眉,器宇不凡,其詩興大發,正於禦書房內揮毫潑墨。諸位看官且道此人是誰?那人不是別人,正是司馬道子的同母兄——晉孝武帝司馬曜是也!
這年司馬曜年方十九,僅僅隻比劉裕大一歲而已,然而卻是九五之尊,一國之君,其好丹墨,精玄理,自小便是聰慧無比,甚得時人所稱讚。
相傳升平五年六月二十三日司馬昱求嗣之時,有四位真人降誥,其中紫薇夫人所作之誥乃是:
“靈草蔭玄方,
仰感旋曜精。
洗洗繁茂萌,
重德必克昌。”
其母李陵容懷其胎之時,常夢雙龍枕膝,日月入懷,後來果然生了司馬曜與司馬道子兩兄弟及鄱陽長公主。
且民間亦有傳聞,李陵榮分娩前夕,又夢見一神仙,眇一目,跛一足,對其言道:“汝生男,當以昌明為字。”及至其分娩之時,東方已明,便以昌明為字。
在此之前,司馬昱曾聞一讖:“晉氏阼盡於昌明。”司馬曜誕育之時,天剛微亮,故而家仆沒有將司馬曜字昌明一事告訴司馬昱,等到司馬昱醒來,問司馬曜是何字時,家人才將其字告訴於他。司馬昱聽罷,痛哭流涕道:“晉氏阼盡於昌明,不意我家昌明便出矣!”
待到簡文帝司馬昱駕崩之後,司馬曜十一歲便承繼大統,群臣整日哀嚎,痛哭流涕,然司馬曜直至晚上亦不哭臨,左右言道:“按祖宗舊例,陛下理應哭臨。”司馬曜答道:“哀至則哭,何常之有?”眾官皆以為異。
及其年齒稍長,正值嚴冬,司馬曜晝日不著複衣,乃以單衫幾件覆體,至夜則身蓋數重被褥。謝安因勸諫道:“聖體宜令有常。陛下晝過冷,夜過熱,恐非攝養之術。”司馬曜則回答道:“晝動夜靜,故如此耳!”及謝安出,歎道:“聖上年幼,卻精通玄理,將來成就不在先帝之下啊!”是以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讚司馬曜曰:“夙慧”。其聰明,大抵如此。
且說那司馬曜正在禦書房舞文弄墨之時,忽有一內侍趨步伏於階下,說道:“陛下,琅琊王有奏疏至此。”
“哦?快快呈上來。”司馬曜把毛筆放好,方才的詩已然一氣嗬成:
雀躍鐵窗外,人囚華室中。
三餐味淡淡,四季太匆匆。
行動不由己,言語難抒胸。
可有雲開日,助我出此籠?
內侍趕忙將司馬道子的奏疏放在禦案之上。
“對了,這奏疏是琅琊王親自交與你手的嗎?”司馬曜問道。
“稟陛下,是中書府轉遞過來的。”內侍答道。
“知道了,你且下去。”司馬曜眉頭一皺。
“諾!”
“對了,傳朕口諭,喚王侍郎進宮,命其徑來禦書房便可。”司馬曜不知想到了什麽,又對內侍說道。
“謹遵陛下口諭。”
待內侍走後,司馬曜緩緩打開其弟司馬道子所呈之奏疏,其書略曰:
伏惟皇帝陛下:
勤儉克己,巨細親躬;愛民如子,嘉黎以榮;仁義播於四海,聖澤布於九州;其恩也:上可比於堯舜,下可達於重幽;其德也:外可化蠻夷之刃,內可解兵革之罹;其治也:大可至渺渺宇宙,小可感微微蜉蝣;萬物盛而向隆,百姓康而物阜。
為臣之道:當苦陛下難言之苦,當言陛下難言之言;恪盡職守,各司其能,忠君事主,察弊諫言——臣之本分也。臣竊念陛下寬仁弘慈之心,必恕臣犯顏直諫之語:曩者,漢魏相續,三國戧伐,宗廟陵替,神器易主——是以民不聊生,哀鴻遍野,賴我太祖皇帝,英文聖武,神德至明,剿滅諸逆,遂使天下清平,民複安生矣。
以臣愚見:推三國紛亂之由——乃為私利也。當朝者或為己之富貴,或為地之尺寸,遂大興土木,窮兵黷武;或問:其資所從何來?乃賦稅於民也——以致門閥林立,國無法製,庶黎塗炭,民怨沸騰;或問:以今朝之隆盛又何談三國之患?臣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天陰未雨,綢繆牖戶。至三國而後,天地一統,四海宴平,而百姓賦稅未減,實乃美玉之微瑕也。竊念陛下日理萬機,國事冗重——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臣愚者也;陛下愛民如子,必能體臣所慮,察民之苦,倘能蠲無用之稅,則萬民幸甚,社稷幸甚!
臣蒙陛下隆恩,賜以封地,委與重任,掌琅琊、會稽二地,然臣卻有負陛下之所托,不思進取,終日享樂,以致境內盜賊蜂起,強匪橫行——臣此時方知民生之重也!故而臣懇請陛下,蠲臣屬地無用之賦稅,則百姓必會感陛下之聖德,不敢為盜矣!以臣愚見:此政之施行,雖有萬利,但不可一蹴而就也,當緩緩圖之,然當今之匪患,危害甚巨,當速剿之,臣受任一方以來,安逸日久,加之亦無開府之權,故而郡府之兵於匪患不過杯水車薪耳。臣鬥膽請陛下,派雄師,遣良將,至臣封地之內,掃除盜賊,殲滅亂黨,還民安樂——則臣與兩地之民雖萬死亦不能報陛下之隆恩也!
自匪患之後,臣亦想為陛下盡微薄之力,奈何臣年少無知,隻圖安逸,不思報效,加之臣無開府之權,府中之兵不過一千而已——故臣有心而無力也!臣痛定思痛,夜不能寐,臣上不能報陛下知遇之恩,下不能解百姓水火之苦,實愧對陛下手足之情,愧對先祖創業之艱,愧對先帝在天之靈!——臣每每念及於此,未嚐不痛哭流涕也!
農,本也;商,末也。今朝商賈巨富,各州不絕,其所得之巨資何來也?臣竊以為:中多有官商勾結曖昧者。望陛下肅清巨貪,整頓吏治,吏治清則民清,民清則天下清,天下清——則吾大晉江山萬世而永固也!
臣聞前漢納賈誼之言而有文景之治,陛下才智絕於千古,盛德巍於堯舜,豈前漢之君所能比之?願陛下思臣之言,體臣之心——則臣雖萬死亦不能報也!
臣伏惟待命,再拜而書,統希鑒原。
上文已經說道,這司馬曜也是聰明智慧之人,看見這道奏疏,心中歎道:“道子真是長大了,竟然也知道權謀了!也隻有這樣,朕才放心讓你開府自治啊。”
正在司馬曜感慨司馬道子之時,忽聽黃門喊道:“陛下,王侍郎於禦書房外求見。”
“讓他進來吧。”司馬曜輕聲說道。
“臣王國寶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王國寶剛進禦書房的大門,慌忙跪伏於地,大聲喊道。
“卿不必多禮,速速平身。”司馬曜笑道。
這時王國寶才緩緩起身,隻見其麵目俊秀,身長六尺,正可謂是“英俊瀟灑,風流倜儻,貌比潘安,顏勝宋玉。”
“陛下此時傳臣至此,必有要事相商,不知所為何事?”王國寶躬身問道。
“沒有什麽要緊之事,今日喚卿來此,乃是聽聞卿才識過人,善文解字,朕今日偶有所感,作詩一首,請卿一覽。”司馬曜笑著說道。
“陛下聖跡,真是氣貫長虹,筆鋒遒勁,即使逸少在世,亦不能與陛下聖跡相比啊。”王國寶剛拿到詩貼,便朗聲讚道。
忽然,那王國寶慌忙將詩貼奉於頂前,伏拜於地,大聲哭道:“如今臣方知陛下之苦矣!可恨謝安,雖為國相,實為國賊!臣與其勢不兩立!陛下深居幽宮,國事政事皆由那謝安一人做主,可恨老賊!可恨老賊啊!”說完,其哭得更加賣力,抽泣不止。
“卿這是何故?謝公可是朝廷的棟梁之才!朕的股肱之臣啊!”司馬曜一臉茫然的樣子。
“陛下!為臣者,當辨善惡,分是非,知進退,明尊卑——此為臣之道也!自家父仙逝之後,那謝安獨自一人把持朝政,所用之人皆是其謝氏族人,朝堂內外,無不烏煙瘴氣,四海之中,無不民怨沸騰——此皆是其善惡不辨,是非不分也;再者,那謝安為己之權,竟然不奉陛下之命,而自募軍隊,環伺於京都,美其名曰‘北府軍’,言是‘保陛下之安樂,圖江山之永固’,可見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保誰之安樂?圖誰之江山?——此不知進退,不明尊卑也!臣每每念及於此,不覺心如刀絞,悲痛萬分!”那王國寶伏在地上,聲淚俱下。
“卿何言如此?需知,謝公可是卿之嶽父啊!卿此言若是流傳出去,必會被天下士子恥笑為不孝之徒啊!”司馬曜一副責怪的樣子。
“陛下!那謝安不辨善惡,不分是非,不知進退,不明尊卑——實乃不義之徒,不忠之輩!臣竊恥之!陛下乃仁慈之主,對其不忍苛責,可臣卻是錚錚鐵骨之臣,至死都要與其搏上一搏,鬥上一鬥!”
那王國寶此時哭泣聲漸小,語氣漸漸嚴厲,隨後又義正言辭地說道:“臣雖愚鈍,亦知侍君當如父,君恩深似海,對陛下盡忠才是這天底下最大的孝道,故而那謝安雖是臣之嶽丈,臣卻以有如此不忠、不孝、不義之嶽丈而深為己恥!”
“原來如此!隻怪朕年幼無知!竟然被其蒙騙如此!卿,快快起來吧,卿之忠心真是日月可表,天地可鑒啊!”司馬曜忙做恍然大悟樣。
這年司馬曜年方十九,僅僅隻比劉裕大一歲而已,然而卻是九五之尊,一國之君,其好丹墨,精玄理,自小便是聰慧無比,甚得時人所稱讚。
相傳升平五年六月二十三日司馬昱求嗣之時,有四位真人降誥,其中紫薇夫人所作之誥乃是:
“靈草蔭玄方,
仰感旋曜精。
洗洗繁茂萌,
重德必克昌。”
其母李陵容懷其胎之時,常夢雙龍枕膝,日月入懷,後來果然生了司馬曜與司馬道子兩兄弟及鄱陽長公主。
且民間亦有傳聞,李陵榮分娩前夕,又夢見一神仙,眇一目,跛一足,對其言道:“汝生男,當以昌明為字。”及至其分娩之時,東方已明,便以昌明為字。
在此之前,司馬昱曾聞一讖:“晉氏阼盡於昌明。”司馬曜誕育之時,天剛微亮,故而家仆沒有將司馬曜字昌明一事告訴司馬昱,等到司馬昱醒來,問司馬曜是何字時,家人才將其字告訴於他。司馬昱聽罷,痛哭流涕道:“晉氏阼盡於昌明,不意我家昌明便出矣!”
待到簡文帝司馬昱駕崩之後,司馬曜十一歲便承繼大統,群臣整日哀嚎,痛哭流涕,然司馬曜直至晚上亦不哭臨,左右言道:“按祖宗舊例,陛下理應哭臨。”司馬曜答道:“哀至則哭,何常之有?”眾官皆以為異。
及其年齒稍長,正值嚴冬,司馬曜晝日不著複衣,乃以單衫幾件覆體,至夜則身蓋數重被褥。謝安因勸諫道:“聖體宜令有常。陛下晝過冷,夜過熱,恐非攝養之術。”司馬曜則回答道:“晝動夜靜,故如此耳!”及謝安出,歎道:“聖上年幼,卻精通玄理,將來成就不在先帝之下啊!”是以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讚司馬曜曰:“夙慧”。其聰明,大抵如此。
且說那司馬曜正在禦書房舞文弄墨之時,忽有一內侍趨步伏於階下,說道:“陛下,琅琊王有奏疏至此。”
“哦?快快呈上來。”司馬曜把毛筆放好,方才的詩已然一氣嗬成:
雀躍鐵窗外,人囚華室中。
三餐味淡淡,四季太匆匆。
行動不由己,言語難抒胸。
可有雲開日,助我出此籠?
內侍趕忙將司馬道子的奏疏放在禦案之上。
“對了,這奏疏是琅琊王親自交與你手的嗎?”司馬曜問道。
“稟陛下,是中書府轉遞過來的。”內侍答道。
“知道了,你且下去。”司馬曜眉頭一皺。
“諾!”
“對了,傳朕口諭,喚王侍郎進宮,命其徑來禦書房便可。”司馬曜不知想到了什麽,又對內侍說道。
“謹遵陛下口諭。”
待內侍走後,司馬曜緩緩打開其弟司馬道子所呈之奏疏,其書略曰:
伏惟皇帝陛下:
勤儉克己,巨細親躬;愛民如子,嘉黎以榮;仁義播於四海,聖澤布於九州;其恩也:上可比於堯舜,下可達於重幽;其德也:外可化蠻夷之刃,內可解兵革之罹;其治也:大可至渺渺宇宙,小可感微微蜉蝣;萬物盛而向隆,百姓康而物阜。
為臣之道:當苦陛下難言之苦,當言陛下難言之言;恪盡職守,各司其能,忠君事主,察弊諫言——臣之本分也。臣竊念陛下寬仁弘慈之心,必恕臣犯顏直諫之語:曩者,漢魏相續,三國戧伐,宗廟陵替,神器易主——是以民不聊生,哀鴻遍野,賴我太祖皇帝,英文聖武,神德至明,剿滅諸逆,遂使天下清平,民複安生矣。
以臣愚見:推三國紛亂之由——乃為私利也。當朝者或為己之富貴,或為地之尺寸,遂大興土木,窮兵黷武;或問:其資所從何來?乃賦稅於民也——以致門閥林立,國無法製,庶黎塗炭,民怨沸騰;或問:以今朝之隆盛又何談三國之患?臣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天陰未雨,綢繆牖戶。至三國而後,天地一統,四海宴平,而百姓賦稅未減,實乃美玉之微瑕也。竊念陛下日理萬機,國事冗重——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臣愚者也;陛下愛民如子,必能體臣所慮,察民之苦,倘能蠲無用之稅,則萬民幸甚,社稷幸甚!
臣蒙陛下隆恩,賜以封地,委與重任,掌琅琊、會稽二地,然臣卻有負陛下之所托,不思進取,終日享樂,以致境內盜賊蜂起,強匪橫行——臣此時方知民生之重也!故而臣懇請陛下,蠲臣屬地無用之賦稅,則百姓必會感陛下之聖德,不敢為盜矣!以臣愚見:此政之施行,雖有萬利,但不可一蹴而就也,當緩緩圖之,然當今之匪患,危害甚巨,當速剿之,臣受任一方以來,安逸日久,加之亦無開府之權,故而郡府之兵於匪患不過杯水車薪耳。臣鬥膽請陛下,派雄師,遣良將,至臣封地之內,掃除盜賊,殲滅亂黨,還民安樂——則臣與兩地之民雖萬死亦不能報陛下之隆恩也!
自匪患之後,臣亦想為陛下盡微薄之力,奈何臣年少無知,隻圖安逸,不思報效,加之臣無開府之權,府中之兵不過一千而已——故臣有心而無力也!臣痛定思痛,夜不能寐,臣上不能報陛下知遇之恩,下不能解百姓水火之苦,實愧對陛下手足之情,愧對先祖創業之艱,愧對先帝在天之靈!——臣每每念及於此,未嚐不痛哭流涕也!
農,本也;商,末也。今朝商賈巨富,各州不絕,其所得之巨資何來也?臣竊以為:中多有官商勾結曖昧者。望陛下肅清巨貪,整頓吏治,吏治清則民清,民清則天下清,天下清——則吾大晉江山萬世而永固也!
臣聞前漢納賈誼之言而有文景之治,陛下才智絕於千古,盛德巍於堯舜,豈前漢之君所能比之?願陛下思臣之言,體臣之心——則臣雖萬死亦不能報也!
臣伏惟待命,再拜而書,統希鑒原。
上文已經說道,這司馬曜也是聰明智慧之人,看見這道奏疏,心中歎道:“道子真是長大了,竟然也知道權謀了!也隻有這樣,朕才放心讓你開府自治啊。”
正在司馬曜感慨司馬道子之時,忽聽黃門喊道:“陛下,王侍郎於禦書房外求見。”
“讓他進來吧。”司馬曜輕聲說道。
“臣王國寶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王國寶剛進禦書房的大門,慌忙跪伏於地,大聲喊道。
“卿不必多禮,速速平身。”司馬曜笑道。
這時王國寶才緩緩起身,隻見其麵目俊秀,身長六尺,正可謂是“英俊瀟灑,風流倜儻,貌比潘安,顏勝宋玉。”
“陛下此時傳臣至此,必有要事相商,不知所為何事?”王國寶躬身問道。
“沒有什麽要緊之事,今日喚卿來此,乃是聽聞卿才識過人,善文解字,朕今日偶有所感,作詩一首,請卿一覽。”司馬曜笑著說道。
“陛下聖跡,真是氣貫長虹,筆鋒遒勁,即使逸少在世,亦不能與陛下聖跡相比啊。”王國寶剛拿到詩貼,便朗聲讚道。
忽然,那王國寶慌忙將詩貼奉於頂前,伏拜於地,大聲哭道:“如今臣方知陛下之苦矣!可恨謝安,雖為國相,實為國賊!臣與其勢不兩立!陛下深居幽宮,國事政事皆由那謝安一人做主,可恨老賊!可恨老賊啊!”說完,其哭得更加賣力,抽泣不止。
“卿這是何故?謝公可是朝廷的棟梁之才!朕的股肱之臣啊!”司馬曜一臉茫然的樣子。
“陛下!為臣者,當辨善惡,分是非,知進退,明尊卑——此為臣之道也!自家父仙逝之後,那謝安獨自一人把持朝政,所用之人皆是其謝氏族人,朝堂內外,無不烏煙瘴氣,四海之中,無不民怨沸騰——此皆是其善惡不辨,是非不分也;再者,那謝安為己之權,竟然不奉陛下之命,而自募軍隊,環伺於京都,美其名曰‘北府軍’,言是‘保陛下之安樂,圖江山之永固’,可見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保誰之安樂?圖誰之江山?——此不知進退,不明尊卑也!臣每每念及於此,不覺心如刀絞,悲痛萬分!”那王國寶伏在地上,聲淚俱下。
“卿何言如此?需知,謝公可是卿之嶽父啊!卿此言若是流傳出去,必會被天下士子恥笑為不孝之徒啊!”司馬曜一副責怪的樣子。
“陛下!那謝安不辨善惡,不分是非,不知進退,不明尊卑——實乃不義之徒,不忠之輩!臣竊恥之!陛下乃仁慈之主,對其不忍苛責,可臣卻是錚錚鐵骨之臣,至死都要與其搏上一搏,鬥上一鬥!”
那王國寶此時哭泣聲漸小,語氣漸漸嚴厲,隨後又義正言辭地說道:“臣雖愚鈍,亦知侍君當如父,君恩深似海,對陛下盡忠才是這天底下最大的孝道,故而那謝安雖是臣之嶽丈,臣卻以有如此不忠、不孝、不義之嶽丈而深為己恥!”
“原來如此!隻怪朕年幼無知!竟然被其蒙騙如此!卿,快快起來吧,卿之忠心真是日月可表,天地可鑒啊!”司馬曜忙做恍然大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