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霧隱山最秀美的季節,因地勢的關係,山上也不會如同山下一般悶熱,每年夏天都會有一些香客來長青寺小住,大都來自蓮溪鎮和雲浮城,有時還會來一些掛單的修士,經靜儀主持同意寺內便會接待,靜儀師傅不論貧富出身,捐贈多少,但要來意清楚明白,俗世責任已盡,為人品行端正,同意生活自理,願意遵守五戒的才會留住;夏季來寺內參拜的信眾也最多。七月初一舉辦的**會便是一年中最盛大的,這一天不隻會有來參拜和聽法的香客信眾,還會有不少小商販不辭辛苦的挑著各色貨物上山,在長青寺門前縱橫擺開,水果,小吃,脂粉,飾品,特色手工,琳琅滿目,能一直擺到山腰,這就有了長青廟會,是霧隱山一年一度最熱鬧的盛會。


    今年夏天,長青寺內便來了雲浮城的三位夫人並子女,蓮溪鎮的江夫人和鄭夫人母女,還有行腳算命的餘老道爺孫。到了七月初一這一日,清晨便有人陸陸續續的上山,山霧似是也受到驚擾,稀稀薄薄的飄散開來。長青寺內,眾人早殿完畢,依舊坐禪的坐禪,迎客的迎客,勞作的勞作,講經的講經,讀書的讀書。今日慧行和慧色需要在無遮殿布置會堂,法台之下,三色的蒲團分九列九行,中間留出過道,砂色的是為男信眾準備的,枯色的是為女信眾準備的,芥子色的是出家修行者的。方布置完畢,打開殿門,就見袁千裳姐弟已在門外等候。慧色笑道:“兩位施主來的好早。”袁千裳說:“我說沒這麽早開始,千山偏說要早點來顯誠心,我隻好跟著來了。”袁千山行佛禮向慧行和慧色問好,兩人回了禮,慧行看了看香爐,說:“還有半個時辰呢,你們現在進來嗎?”袁千裳問到:“你們呢?”慧色說:“你們若是進來,我們便也進去禪坐,若是不進來,我們就在門口等其他施主來。”袁千山便說:“我們進去吧。”袁千裳也點了點頭。於是慧行慧色請姐弟兩個進去,請袁千裳坐在第一個枯色墊子上,請袁千山坐在第一個砂色墊子上,兩人則並排坐在前兩個芥子色墊子上,而後雙手合十,五指自然彎曲,便合掌如蓮花,閉目開始禪坐。袁千裳便也閉目禪坐。袁千山也學著合掌,閉上眼睛,坐了片刻又睜開,轉頭看向慧色,看著她沉靜的側顏,內心歡喜,臉上蕩漾起笑容。過了片刻,袁夫人走了進來,看到兒子在盯著慧色看,眉頭一皺,快步走到他麵前,擋住他的視線,輕聲嗬斥:“規矩一些!”袁千山看到母親不悅,忙正襟危坐,目不斜視。袁夫人看他這樣子,微微一笑,便不再理他,走到袁千裳旁邊坐下。


    之後人們三三兩兩的走進了無遮殿,各自找位置坐下。門口的慧見看著時辰已到,敲響了鍾板。鍾板既響,更多的人向無遮殿走來,慧見略略一觀,便去請主持了。殿內的慧行慧色也睜開了眼睛,站起身向外走到末席旁站定。不多時,靜念和靜思師太便領著眾尼姑走了進來,各自走到自己的坐席後依次坐下。又過了一刻,靜儀師傅從側門進來,登上法台,慧見也歸了坐。靜儀師傅以平和的目光掃視眾人,看到來人中有老有少,終是青壯年居多。緩緩開口道:“南無觀世音菩薩,今日貧尼便與眾位分享通過醒覺修行使身心保持活力的所得。共有三訣,第一訣是勤,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生於世,耳聽目視,口說意念,呼吸進食,起止坐臥,本無一刻能停,停止便意味著消亡。勞作勤方能衣食無憂,身體勤方能百脈通達,思想勤方能智慧增長。無論是讀書還是練武,務農還是經商,修行還是出世,勤勞方能有所得。我們還應該主動感受身心的勞動,盡量讓勞動達到應有的效果,而不造成多餘的損耗。更應響應身體的感受,及時止息,不造成過度的損耗。第二訣是謙,謙虛方能不封閉自身,不封閉才能去接觸新的事物,學習新的技能,而無論身在何處,所為何事,同行何人,都應該謙虛以對,保持精進之念,如此方能有新的發現。新事物,新技能,新發現可生出新鮮喜悅,新鮮喜悅便是活力的一種。第三訣是淨,身體淨則百病不生,心靈淨則諸業消退。要做到身體淨,不止要依時沐浴洗漱,還要關注身體所處的環境,衣服、房舍乃至水源和空氣都要潔淨,每一次進食都需留意食物是否能提供適合的活力,果實、種子、蛋、乳是活力較強的食物,其次是青菜、瘦肉,根莖和肥肉多為儲備之用,活力較弱,飲食需全麵均衡而不過量。要做到心靈淨則需要身正,身正而心正,心正而意正,意正而言行正,言行正則無傷。言行正便不會傷害到人,人便也沒有理由來傷害我們。大道中直,望君篤行。”靜儀師太說完,看了看眾人,而後結語道:“南無觀世音菩薩,願諸位身似菩提樹,勤受雨和光,謙得新葉發,淨顯長青色。”


    眾人聽罷靜儀師傅講法,各有所得,齊齊拜謝道:“多謝師父”。而後靜儀又看了一遍眾人,問道:“各位可還有疑?”袁千山感受到靜儀師傅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停留,便開口問道:“師傅,修佛的人還可以食肉嗎?”靜儀師傅看了看大家,看到大家多有疑色,開口說道:“這個問題很好,貧尼便再與各位分享一個往生幾世的故事:第一世,那是一隻小狐,在山野中遊蕩覓食,不小心誤中獵人的陷阱,小狐不能動彈,內心的恐懼隨著時間的推移被饑腸轆轆掩蓋,在小狐奄奄一息之時,有一個僧人出現在了小狐麵前,僧人解開困住小狐的陷阱,可小狐已經沒有力氣動彈了,僧人也苦修了一天,水囊空空,並無食物,僧人不願見死不救,便割了自己的血肉喂給小狐,小狐吃了僧人的血肉,恢複了生氣,有感僧人的慈悲,小狐發願來世必以血肉償還。第二世,它成了一隻野兔,當僧人在樹下坐禪時,它一頭撞死在了樹上,僧人卻沒有吃野兔,而是埋葬了它;第三世,它成了一尾魚,在僧人日日清理的蓮池裏長大,直到老死,僧人也沒有吃它;終於到了第四世它是一匹馬,僧人騎著馬想穿越冬日的森林趕回寺裏見已生命垂危的師父,卻在森林裏迷了路,糧食用盡後,僧人牽著馬艱難的前行,終於不支倒地,後來一個獵人出現,殺了奄奄一息的馬,將溫熱的馬血喂給僧人,將僧人救醒,而後烤了馬肉給僧人吃,僧人不肯吃。獵人說:“這馬已經死了,要是能救了師傅,也是它的功德。”僧人聽了,想到自己還要回寺去見恩師,便流著淚吃下了馬肉。到了第五世,他成了人,而僧人轉世成了他家門庭前的一株葡萄樹,每年夏季都會結出甜甜的果實。”


    靜儀師傅講完,又掃視了一遍眾人,信眾多沉浸其中,袁千山聽了靜儀師傅的故事,不免想到:“不知自己前世是不是和慧色小師傅有些緣分?”想到此處便忍不住又轉頭去看慧色,卻見慧色平靜的望著師父,不免有些沮喪。袁夫人卻沒有來管他,聽了靜儀師傅的故事,也不知觸動了何處,竟隱隱有些淚水在眼中打轉。袁千裳感到母親有些動情,不動聲色的瞥了一眼,又定定望向師父。江老爺在袁千山後麵,微微有些皺眉,不知在沉思何事。沈家公子也在人群之中,像慧行望去,慧行卻轉頭望了一眼慧色。靜儀便念佛號說道:“南無觀世音菩薩,眾生有靈,萬物互緣,人不該枉造殺業,也不該囿於成見。該不該食肉,單憑自己的體驗感受,世間萬法,皆需親證。我長青寺眾已慣食素,但並不要求所有修佛者都食素。隻需謹記,一飲一啄,皆有緣法,細細體味,方得好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妃不佛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念留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念留心並收藏妃不佛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