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孩子的事一出,引起了人們巨大的恐慌和不滿。都害怕哪一天自己也遭難,惶惶不可終日。除了官員不滿,還有兩個人同樣對二張不滿,那就是太子的弟弟妹妹,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兄妹倆在武皇身邊過的是戰戰兢兢,眼看快熬到頭了,兩個男寵又掀起了波瀾。
再看看太子一家,哪個孩子不是父母的心頭肉,李重潤是李顯的嫡長子,是韋氏和他生的唯一一個兒子。武延基是武承嗣的長子,是武家的長房長孫,襲爵周國公。日子稍微好過一點了,讓二張給攪黃了。二張恃寵而驕是誰都知道的事情,可沒人想到兩兄弟會報複在三個孩子身上。
可是兩個男寵不管這些,仗著皇帝的寵幸繼續胡作非為。武皇雖然逼死太子的兒女,對太子也有諸多不滿,可是武皇還政李唐的思想沒有改變,不久後下令重返長安,回到長安後改年號就叫長安了。
三個孩子的死在傳的是沸沸揚揚,老百姓對二張也是議論紛紛。事後一個月,太子左庶子魏元忠又在朝廷上彈劾二張:“臣承先帝顧眄,受陛下厚恩,不徇忠死節,使小人得在君側,臣之罪也。”魏元忠是太子的下屬,為太子說話也是本職。
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說皇帝的男寵是小人,皇帝的反應可想而知,那是非常的不高興。坐在龍椅之上的武皇就想教訓教訓魏元忠:“卿為宰相,朕的私事不勞你操心。”魏元忠從平定徐敬業叛亂起,就被視為武皇的心腹,如今皇帝年老,身邊隻有兩個男寵侍奉,朝中半數的大臣都對這兩個男寵恨之入骨,更別提魏元忠這樣被武皇一手提拔起來的大臣,所以也義正言辭的反駁:“臣子不能勸諫君主是為不忠,不為君主著想是為不仁,不能辨別是非是為不義,這種不忠不義不仁之人,臣不能做。”
武皇從內心來說是很敬重這些正直的大臣,可是為了男寵,武皇對這些大臣也不再客氣,“卿說的不錯,可是二張不屬於卿的職務之內,還請卿把這份心用到治理國家上去,這些話朕不想再聽了。”眼看皇帝不願意聽自己的勸諫了,魏元忠隻好放棄。
可當時也有人巴結二張,私下找到二張把魏元忠在朝堂上這些話說給了二張聽,“魏元忠真這麽說?”張昌宗問這個來報信的小官,小官也想巴結二張,當然是添油加醋報告給兩人了:“千真萬確,他當著百官的麵彈劾兩位大人,還說您是小人。”“武皇怎麽說?”張易之問。“嗨呀,武皇當然把魏元忠訓斥了一頓,沒給他做主。武皇信您,不信魏元忠的。”
兩人竊喜,“兩位大人,您看,小的...”武皇很早就給了二張封了高官,所以給這個小官升官不是難事,馬上拍著胸脯保證“幹得不錯,升官的事等著吧,說不定魏元忠的位置就是你的了。”
隨意打發走這個小官,兄弟倆又開始合計怎麽整這個魏元忠了。有了上一次的經驗,兩兄弟覺得人證也挺重要的,就想尋摸一個人幫自己做偽證。這時,一個文人官員向二張匯報工作來了,“《三教珠英》的內容...”張易之拍了拍兄弟的肩膀看著這個官員,就決定是這個人了。
“行了行了,就按你說的來。”看兩人不耐煩,心思也不在編書上,自己也不討沒趣反身想走,卻被二張叫住:“等等。”張說回頭看著兩人問道:“請問還有什麽事?”兄弟倆相視一眼,張昌宗說話了:“我幫你升官,你幫我個小忙怎麽樣?”升官?張說也想升官,在二張手下這麽久了還是個鳳閣舍人,他也不甘心,所以三個人就商量好了,二張去武皇麵前誣陷魏元忠,張說作為證人,誓要把魏元忠拿下去。
沒過多久,二張又在武皇麵前說魏元忠的壞話了。這時的武皇身體衰弱,已經開始生病了,裏裏外外都讓倆男寵打點,連女兒兒子都不見。“你說的可是真的?”武皇問道張易之。“我沒聽見可有人聽見了,張說,他說的,說魏元忠對同僚講皇帝已經老了,不如跟著太子做打算,前途更加光明。”
兩個人在武皇麵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把武皇哄的團團轉,“你可別胡說,魏公那是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宰相,他能說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嗎?”張昌宗回答。“瞧你說的,我能汙蔑一個國家的有功之臣嗎?”武皇也不考慮二張說的話是不是真的了,招來禁軍:“去,把魏元忠給我抓起來,朕要親自審問他!”。
此時魏元忠正在宰相機構裏辦公,一隊禁軍闖進來,引起其他官員的注意,看見魏元忠了,幾個大漢就衝過來把魏元忠圍住了,帶頭的一個站出來說話了:“魏公對不住了,皇帝下令將你緝拿下獄。”
辦公的不止魏元忠一個宰相,其他的宰相也圍過來了,詢問這個帶頭的:“,魏公何罪之有?!”“大人,我們也是奉命行事。”“好一個奉命行事,你們今天拿不出罪證來,別想帶魏公走!”官員們和禁軍們就在辦公機構裏對峙,雙方僵持不下。
魏元忠也明白,既然是皇帝下令,想想自己也不夠資格和皇帝叫板,自己遭殃也不能連累其他人,也就開口說話了:“多謝諸位好意,吾雖被小人所害,但也不想拖累諸位,諸位自己小心吧,莫要落得和元忠一樣的下場。”大家這才明白是二張搗鬼,魏元忠早就向武皇上奏過二張的罪行,可武皇不為所動,依舊縱容二張胡鬧,已經到了忠奸不分的地步。“帶走!”說話的仍然是那個帶頭的禁軍,其他人就這樣看著魏元忠被抓起來帶離。
“啟稟聖上,魏元忠已經被關進大牢。”一個禁軍趕來匯報,武皇正在軟塌上休息,嘴裏還念叨著二張說的話:“不如跟著太子,我倒要看看你這太子能有什麽能耐。”緩緩睜開眼對著剛匯報的禁軍說:“把太子和相王找來。”“是。”禁軍轉身離開,二張一看,太子又要遭殃了,心裏很高興。在武皇麵前做出一副獻媚討好的模樣,一會兒給皇帝遞茶,一會兒又說笑話哄皇帝開心,不過都沒什麽用。
不一會兒,太子和相王也到了。在進門見皇帝之前,李旦把李顯拉住了,“你跟魏元忠說沒說那些話啊?”李顯也是急的跺腳,臉都皺成一團特委屈,“我們沒說過這樣的話啊,你想想,我就是再不要命,我也不能和母皇對著幹吧?”“你說你辦的這叫什麽事,你沒說母皇能把我們叫去嗎?”“咱們可是兄弟,你不能不信我。”
“我信沒用,要母皇信你才有用啊。”“別說了,趕緊走。”兩兄弟進了殿,就看見武皇躺在軟塌上,“兒臣給母皇請....”話未說完就被軟塌上的武皇打斷“免了。”武皇目光冷峻,看著李顯慢慢開口了:“怎麽,剛回到長安,就等不及要當皇帝了嗎?你和魏元忠都覺得朕老了,不如跟著你前途更好是嗎?”
李顯覺得冤枉,就在殿下辯解:“請母皇明察!兒臣沒有說過,沒有說過啊!”“那你覺得是朕冤枉你了?明明有人看見你們說這話了,在朕麵前還敢狡辯!”“我不是我沒有。”李顯根本就沒和魏元忠說這些,哪來的證人,可他也不敢反駁母親。可二張說有人證,那就是有,武皇也相信。
“宣張說、魏元忠進殿!”武皇不耐煩的喊道。張說就來了,走到大殿之上。隨後魏元忠被士兵壓著來到殿前。二張就在武皇身邊看著,因為之前早就和張說商量好了,自己給張說升官,張說幫自己做偽證。兄弟倆覺得這次有把握把太子徹底打倒。“微臣張說,參見陛下。”魏元忠就跪在張說旁邊。“張說,朕聽說,太子和魏元忠私下議論的時候你聽到了是嗎?”
二張在一旁使勁個張說使眼色,“為何不回答朕?”武皇也在等張説答複。這時候,張說說話了:“回聖上,微臣從來沒有聽魏公說過這些話,魏公一心為國,是聖上的股肱之臣,微臣以性命擔保,魏公對聖上絕無二心!是張易之和張昌宗逼我替他們作偽證,他們還保證說隻要我指認魏公,就給微臣升官,如果我這樣做了,會使我良心不安!我不能做這樣卑鄙的小人。請聖上明察!”
魏元忠猛的抬起頭望著張說,眼淚都留下來了,本來魏元忠都覺得自己必死無疑了,還多了張說這個證人,這讓魏元忠是心灰意冷,沒想到張說不僅沒有陷害自己,還在武皇麵前指出了二張。張易之張昌宗這下蒙了,之前說的好好的,結果張説變卦了。
倆兄弟也不顧什麽朝儀了,大步走到張說麵前,指著張說的鼻子臭罵:“張說啊張說,你這個小人,枉我這麽信任你,我不把你大卸八塊我就不姓張!”武皇見張昌宗這個氣急敗壞的樣子就知道他們是被張說給騙了,魏元忠也是被自己的男寵冤枉的,想來想去武皇還是決定站在男寵這邊,“放肆!大殿之上豈容你二人胡鬧!”
倆男寵見武皇發火趕緊認錯:“聖上息怒。”“既然如此,免去魏元忠宰相職務,貶為高要尉。鳳閣舍人張説忤旨被流放欽州。剩下的事,太子自己處理吧。”說完武皇起身扶牆回了寢殿。張易之氣呼呼的先用手指了指張説說道“你!”再指向太子和相王“你們!咱們走著瞧!哼!”說完倆男寵甩甩袖子走了。這時李顯和李旦才把一直跪著的魏元忠扶起來,而魏元忠早已是老淚縱橫。
顫顫巍巍的站起來,握住李顯的手是聲淚俱下:“臣這麽一去,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到您的身邊。請您一定多保重,萬萬不可再中小人的奸計,今日敢陷害您一次,日後必定有兩次三次。朝中大臣可還是支持您的,請您多聽聽他們的建議,萬萬不可辜負他們。”
李顯也是很感動,向魏元忠保證:“魏公您放心,我不會讓您白白受冤屈的。”魏元忠這麽一走,可引起了朝中那些正直的大臣不滿了,其中禦史中丞宋璟,鳳閣侍郎張柬之更是公開反對二張,誓要改變這小人當道的局麵。
在貶了魏元忠流放了張說以後,武皇就病倒了,數日不上朝。可張柬之和宋璟就是想當眾當麵彈劾張易之張昌宗,龍椅上空無一人,兩個男寵坐在簾子後麵了,對著殿下的群臣發號施令:“諸位有何事要奏?”張柬之也好宋璟也好,那可是在高位重位的老臣,聲望人望在朝裏都是數一數二的,怎麽能對著兩個男寵俯首稱臣。
“兩個麵首坐在殿上成何體統?!還不快下來!”宋璟站出來說話了,說的是義正言辭。“是皇帝讓我們來的,你以為我們願意來嗎?麵對你們些個老東西,古板又無趣,怪不得皇帝不想見你們。”麵對張昌宗的挑釁,宋璟也是個硬骨頭,官場沉浮這麽多年,什麽人沒見過,幾句話又給嗆回去了。
“那你們見到我這老東西了,你也沒變成天子啊。你既不是天子,那你在上麵發什麽號呢?”張柬之站在一旁偷笑。“我們是皇帝派來的,就代表了皇帝!你這老東西,敢在大殿上出言不遜!來人,給我拉下去掌嘴!”張易之在簾子後麵也急的跳腳。
那宋璟還是很硬氣,就在殿中間,昂著頭,等著人掌嘴。旁邊的大臣一人抓一隻宋璟的胳膊,“打,給我狠狠的打。”下麵的大臣都是一條心跟著宋璟張柬之反對這倆麵首的,自己人怎麽會打呢?就伸出手在宋璟胸口前拍手,“啪”“啪”,一群老頭玩的不亦樂乎。
張昌宗在龍椅後氣的臉都綠了,撩開簾子開始咒罵下麵的大臣:“你們這些老不死的,竟敢戲弄朕!”這“朕”字一出口舉座皆驚,所有人都把張昌宗看著,連兄弟張易之也是。這時張昌宗才發現自己說錯話了,要是傳到皇帝耳朵裏那還了得。宋璟還不忘諷刺這個張昌宗:“看見沒,這小子都自稱為朕了。”
“宋公你說我們怎麽辦呐?”張柬之在旁邊也說話了。“他一個麵首,拿啥治國?就他那小身板兒,那是狗肉燉泡菜,永遠都上不了正席。”話一說完大家笑的就更開心了,宮女和宦官站在一邊也捂著嘴笑。“你...你們,太欺負人了,等我稟告皇帝,你們都要死!”張易之也撩開簾子站出來指著殿下的大臣說道。
“啪”,一個朝板飛過來砸在張易之頭上,“哎喲,不好意思,我這個老東西年紀大了,抓不穩東西,朝板飛出去了,沒把你砸死吧?”張易之捂著額頭,還沒等開口,又是好幾塊朝板從殿下扔上來,砸的張易之唉喲唉喲直叫喚。“你們!”張昌宗也想開口來著,也被幾塊朝板砸中了,兩個麵首是落荒而逃。一旁的小宦官走到殿上把地上的朝板撿起來又還給宋璟這些大臣,宋璟接過還不忘對小宦官說了句多謝。
二張都逃了,這朝也上不成了,各自回各自部門工作吧。張昌宗在大殿上自稱朕,這是大逆不道、謀反的罪,這話說出來是要殺頭的,他也沒敢告訴武皇。不僅沒告訴武皇,他還怕那些大臣給武皇上書把自己的事抖出來。此後幾天也不去朝堂上胡鬧了,乖乖的給武皇送去大臣們的奏疏,等武皇處理完後再由婉兒去和大臣們溝通。可是作為一位皇帝,也不能老是不上朝,武皇身體稍微好一點還是讓帶著婉兒上朝。
武皇剛在龍椅上坐穩,宋璟就拿著笏板站出來彈劾張易之張昌宗:“啟稟聖上,張昌宗張易之收受賄賂貪贓枉法且強買人田欺壓百姓證據確鑿,請聖上嚴查這兩個人!”武皇正納悶呢,怎麽自己一來就有人告自己的小男寵,可是人家宋璟提出來了,作為皇帝也不能不處理。
想到審查對象是自己的男寵,武皇也不忍心讓他們吃苦受罰就想隨便招幾個人糊弄過去。“既然宋璟提出來了,又涉及土地,即命宗晉卿、李承嘉、桓彥範、袁恕己審查此事,務必還百姓一個公道。”話裏提到這四人趕緊站出來回答:“臣,遵旨。”
早就說過宮裏有反對張昌宗張易之的,就肯定有巴結他們的,在四個官員接受詔令後,一位叫賈敬言的官員站出來替二張說話:“張昌宗強行購買他人貨物,罪刑應判為賠償財物。”武皇聽了很高興,心想這個官員懂事,立馬答應:“好。”大臣們麵麵相覷覺得不可思議,且不論二張與皇帝的私人關係,他們畢竟也是朝廷的官員,那也不是一般的官員,那是春官侍郎,還有三百戶實封。
犯下如此重罪,這個叫賈敬言的司刑正判決這麽輕,簡直不像話。“啟稟聖上,張昌宗貪汙四百萬錢,應該罷官!”李承嘉、桓彥範進言揭發張昌宗的罪行。張昌宗張易之一直在角落偷聽,一聽要罷他的官不幹了,站到眾宰相麵前說話,“臣有功於國,不應免官!”說的很是理直氣壯。
一個男寵敢說自己有功於國,真是說出來不怕人笑話。“諸位宰相認為呢?”武皇問。一個經常巴結二張的內史令楊再思站出來替二張解圍:“張昌宗主持煉丹藥,聖上吃了有效果,那就是對國家有功勞的人。”楊再思也是個小人,阿諛奉承,在政治上毫無作為。
武皇聽了就更高興了,“這不是有功於國嗎?既然是功臣這罪就免了吧。”可是大臣不幹,張昌宗張易之做了那麽多壞事,皇上還要保他們。宋璟接著又說了:“張昌儀、張同休也參與了貪汙,臣請求嚴懲!”張昌儀張同休也是張昌宗的兄弟,自從張昌宗得寵,兩個弟弟也跟著沾光,愛屋及烏,武皇也也給了他們官職。
宋璟見武皇猶豫的樣子繼續要求“請聖上嚴懲罪犯!”武皇思考了一會兒,給了宋璟答複。“免官太重了些,降職吧。”“臣遵旨。”雖然沒有把張昌宗拿下,但是把他的弟弟處理了,此後武皇繼續臥病長生殿,連接見宰相都做不到了。
不僅大臣見不到武皇,太子相王也見不到母親一麵,就剩上官婉兒和兩個男寵在自己身邊。轉過年來,武皇改年號為神龍,繼續讓二張代替自己控製朝廷。身為宰相的張柬之坐不住了,如果武皇突然病死,二張趁機奪權這江山不就完了,所以就想設法把二張除掉。以張柬之為首,崔玄暐與中台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範以及相王府司馬袁恕己開始策劃一場針對二張的政變。既然決定政變,政變的計劃需要謀士來謀劃,怎麽實施這個計劃就需要軍隊來實現了,五個人一合計,決定各自展開工作。
張柬之找到了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李多祚把張柬之迎進軍帳中,兩人席地而坐。“不知相公有何事?”李多祚問道。“將軍在北門多少年了?”張柬之是個聰明人,帶著試探的語氣詢問李多祚。“三十年了。”李多祚回答。“將軍生活豪華,金章紫綬,當代顯貴受寵,位極武臣,這難道不是大帝的恩德嗎?”
李多祚本身是靺鞨族人,後歸順唐朝。因其驍勇善戰,屢立軍功,後升為右羽林軍大將軍,前後執掌禁兵,宿衛北門二十餘年。回憶起高宗對自己的恩德,李多祚非常悲傷“是天皇大帝給的。”張柬之又問了:“如今大帝的兒子受到張昌宗張易之這兩個小人陷害,且二張獨攬大權,此乃國家危機時刻,難道將軍不想做點什麽報答大帝的恩情嗎?”
李多祚想了想張柬之話裏的意思,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如果相公做的是對國家多太子有利,惟相公所用,絕不敢顧及自己身家性命。”說動了李多祚以後,張柬之連夜又找到了太平公主。
從洛陽回來以後,就一直居住在自己的公主府中,張柬之找到公主府,敲了門。不一會兒門開了,一個家丁打量著麵前這老頭,“您是?”“在下張柬之,求見太平公主!”張柬之雖然年老,可一字一句說的很有力量。“請您稍等,我這就去通報。”
很快家丁回來把張柬之迎了進來並說道:“公主正在前殿,您可自行前往。”張柬之向家丁行了個禮“多謝。”朝前殿走去。“參見太平公主。”張柬之向太平行禮。“相公這麽晚有什麽事嗎?”武攸暨問道。“是,老臣有事相求。”“請相公明示。”太平說道。
“皇帝久病纏身,居於長生殿不出,太子相王都見不到皇帝一麵,我等大臣就更見不到。身邊侍奉的人隻有二張,且二張獨攬大權,恐日後生變。臣與崔玄暐等人已決定除掉二張,希望公主能和我們合作。”“和你們合作嗎?”太平思考著。“是的,請您出麵穩住皇帝和張昌宗張易之。”“可你們這些宰相都見不到皇帝,太平如何能見到。”武攸暨問。“那就要看公主的智謀了。”
瞞住皇帝搞政變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你們殺了張昌宗張易之以後呢?”“當然是擁太子登基當皇帝了。”“好,我知道了。”“多謝,老臣告退。”送走張柬之後,太平開始思考怎麽穩住皇帝。
隔日,太平去了長生殿,正巧遇到推門出來的婉兒。“公主?”太平點點頭,“我來看看武皇。”“武皇服了藥剛睡下,公主可能要等一會了。”“這樣嗎?”婉兒輕輕合上門再走到太平麵前問道:“不知公主有什麽事?”太平環視一番,覺得這裏這裏人多口雜,不方便說話。“我們換個地方說話吧。”
“好。”兩人走到遠處在一座涼亭停下,兩人各自坐在涼亭裏的木椅上。“如今皇帝臥病不起,朝廷形勢嚴峻,我希望你能和我們聯手,除掉二張擁太子登基。”婉兒在武皇身邊數年,政治上也很有謀略,其文采乃當朝第一。“公主這麽直截了當的說出來,不怕我報告給武皇嗎?這樣的行動說的好聽點就是清君側,不好聽就是謀反,這樣的名頭你們擔得起嗎?”
太平思考一會回答:“隻要能當皇帝,隻要坐在那個位置上,想讓它是什麽名頭那就是什麽名頭。難道你就不為自己考慮,二張獨攬大權控製著皇帝,想和他們分一杯羹可不容易。武三思如今無官無職不見得他會保你。與其跟著他,不如跟著我們,日後賞賜功臣必定有你一份。”
其實婉兒明白自己的處境,自從上官儀被處死以後,自己已經沒有能依靠的人,被皇帝提拔也好,和武三思勾結也好,都是為了自己能活著。且掌管宮中製誥多年,政局的走向自己也心知肚明,這時候如果站錯隊,就意味著死。“公主說的不錯,我在這宮中無依無靠,無論是跟著皇帝還是武三思,隻要能保全自己我都能接受。你們的目的不就是除掉二張,我和他們合作豈不是引火燒身,到時候就會和他們一樣,死於你們的劍鋒之下。”
“以你的智謀要做出選擇並不困難,怎麽今日就猶豫不決了,我倒覺得不像你了。”婉兒笑了笑說道:“不愧是公主,既然公主願意給我這個機會,那我也願意為公主效勞。”兩人年齡相仿,婉兒在武皇身邊的時間比太平還長,如果武皇不信任婉兒也不會讓在她在自己身邊多年了。
“你我相識多年,各自心裏也有數,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軍隊的事情張柬之已經辦妥了。內廷就需要你我來控製了。”婉兒轉過頭回頭看遠處的長生殿,好似在思考什麽,過了一會說道:“武皇臥病長生殿多日,和朝廷的聯係也比以前少,瞞住消息這個事難度不大,問題就在於怎麽騙過張昌宗張易之了。”
“張易之身邊不過是一群諂媚的小官,跟著張昌宗享受慣了,掀不起風浪。控製長生殿周圍的宮女就好,誰敢多嘴走漏風聲殺了就是,這對你來說不是難事吧。”“事成之後,公主可別忘了我這份功勞。”“那是當然。”
兩人達成合作後,各自離去。婉兒直接回到長生殿,安排起自己人來。帶著自己心腹宮女走到武皇的寢殿外,一看這裏有兩個婢女,便讓自己的人換走了其中一個看門的婢女。“武皇多病需要靜養,你們這些人沒有事就不要進去打擾武皇了,若是擾了武皇,到時會皇帝怪罪下來可別怪我沒提醒你們。”
這時從寢殿裏傳出武皇微弱的聲音:“是婉兒在外麵嗎?”婉兒朝婢女一揮手,“開門。”。一改剛才的命令的語氣變得像女兒般親近,“武皇您醒了?我這就叫人把藥端進來。”“等等,朕休息這段時間有人來過嗎?”武皇躺在床上,閉著眼睛看起來很虛弱,一句話要喘幾口氣才能說完。
“太平公主來過,聽說聖上在休息,就沒有進來打擾。”婉兒彎著腰輕聲的說著。“昨天的奏疏都處理好了嗎,宰相們有沒有意見。”“都處理好了,也和宰相商量過了,請聖上放心,朝廷現在由宰相和太子撐著,出不了什麽亂子。”“那就好,去把張易之叫來吧。”“是。”退出寢殿後,婉兒再次囑咐負責寢殿的宮女們:“最近沒事不要去打擾武皇了,做好你們分內的事,有什麽事跟我說就行了。”
此後幾天,太平每天以伺候皇帝病的理由出入長生殿,既是皇帝的女兒,來伺候皇帝的病那是理所應當,事情做的有條不紊,盡管二張也出入長生殿,絲毫沒有引起二張的疑心。
在張柬之等人確定起兵計劃後,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帶著五百餘名左右羽林兵來到玄武門。再派李多祚、李湛及內直郎、駙馬都尉安陽人王同皎到東宮去迎接太子李顯。東宮外急促的馬蹄聲、人的說話聲引起了太子李顯的注意,李多祚、王同皎從馬上下來,徑直走到李顯麵前,“請太子和我們走吧。”
李顯正想問是什麽事,韋氏站出來把李顯拉到身後質問李多祚:“你們想幹什麽,竟敢擅闖東宮。”李多祚是個武將,不太會說話,就由王同皎和李顯夫婦解釋:“我等奉宰相張柬之之命,接太子入宮誅殺逆賊。”“逆賊?殺哪個逆賊?”韋氏又問了。“殺張昌宗張易之,擁太子複位。”李多祚回答。
韋氏和張昌宗有不共戴天之仇,因為張昌宗自己死了三個孩子,如此好機會不報仇,那更待何時?回頭對李顯說道:“擁你複位聽見了嗎,還要殺張昌宗,快跟他們去。”可是李顯不這麽想,“不行不行,我不能跟你們去。”
一聽到太子說不去,李多祚王同皎可著急了,“先帝把皇位傳給殿下,沒想到您是橫遭幽禁廢黜,人神同憤,如今已經二十三年了。現在天意保佑,北門羽林軍和南衙衛兵同心協力,立誌要誅殺奸臣,恢複李氏的國家,希望殿下暫時到玄武門以滿足眾人的願望。”
王同皎的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目的就是要殺了二張讓李顯當皇帝,而李顯也隻需要去玄武門露個麵而已,要讓軍隊知道自己是為誰作戰。李顯是很懦弱的一個人,遠沒有他的妻子韋氏這樣果斷,就給自己找理由了:“惡毒的小人確實該殺,但皇帝身體不好啊,這樣做不是會讓她受到驚嚇嗎,你們還是以後再商量這件事吧。”
看見太子這麽窩囊,李多祚一行人是又氣又急,一位叫李湛的將軍站出來對李顯說話了:“諸位宰相、將軍、將士不顧身家性命隻為了您和國家,殿下為什麽非要讓他們麵臨鼎鑊的酷刑呢!既然您不願意去,請您出去親自和這些士兵說吧!”李顯也是左右為難。
“你要是還記得我們吃的苦!還記得你的兒子和女兒!你要還是個男人你就和將軍們一同去,把張易之張昌宗千刀萬剮!”韋氏抓住李顯的衣領含著淚一字一句把話說完,李顯握著韋氏的手說道:“這麽多年了,隻有你還支持著我啊,沒有你,我早死在那荒蕪之地了。我去,我這就去,你等著我回來。”說完伸手拿衣袖擦去韋氏眼角的淚,再轉過身對等候多時的李多祚說道:“走吧。”
在李顯耽誤的這段時間裏,張柬之已經帶人來到了武皇居住的迎仙宮,此時已是深夜,李多祚帶著太子李顯也到了。“恭迎太子殿下,請太子和我們一同進去誅殺逆賊吧。”這時候李顯學聰明了,這麽多宰相將軍他也不說怕皇帝不好了,也就順著張柬之的話往下說“好。”
帶著軍隊就往裏走,就在迎仙宮的走廊上發現了張昌宗張易之。張柬之指著站在走廊盡頭的張昌宗喊道:“把他們給我拿下!”一波士兵就衝上去了,張昌宗還不忘發威:“大膽,你們竟敢興兵造反。”也沒人聽他的,要拿下兩個男寵還不容易,一人抓一胳膊的事。李顯來到二張麵前,“見到太子還不跪下!”李多祚怒吼道。
別看平時兩個人柔弱這時候可硬氣了,直立在那就不跪。張柬之一揮手,抓著他們的士兵一人一腳踢向兩人的小腿。“這不就跪下了嗎。”“殺!”兩聲慘叫後,人頭落地。隨後眾人帶兵進了武皇居住的長生殿,事先婉兒已經做好了安排,所以張柬之李顯等人順利見到武皇。
此時床上的武皇被外麵的喊聲驚醒,張柬之走入殿內讓士兵圍住整個寢殿。武皇收到了驚嚇,緩慢的從床上坐起來,問道“是何人在作亂?”張柬之走上前回答:“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之命誅殺逆賊,因擔心走漏消息,所以並未向聖上稟報。在皇宮內誅殺逆賊驚擾了聖上,臣罪該萬死!”
聽完張柬之的話,武皇掃視著周圍的人,自己的兒子,太子李顯也在人群中。“是你讓他們這樣幹的嗎?現在人已經殺了,你可以回你的東宮去了。”李顯沒有回答,桓彥範上前說道“太子怎麽能還回到東宮裏去呢?當初高宗把太子托付給聖上,現在他年紀已大,卻還在東宮當太子。且天意民心早已歸順李唐。群臣也一直記得太宗、高宗的恩德,今奉太子誅滅犯上作亂的逆賊。望聖上傳位給太子,以順應天意民心!”
武皇還在人群中發現了李湛,李湛是武皇還是昭儀時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她的大臣李義府的兒子,便對他說:“你也是誅殺張易之的將軍嗎?朕對你們父子不薄,你怎麽能這樣做?”李湛低著頭沒有回答。再看向另一個大臣崔玄暐,對他說“別人都是經他人推薦之後提拔的,隻有你是朕親手提拔的,你怎麽也在這裏?”“我正是為了報答聖上對我的恩德才這樣做,臣不能容忍這兩個小人在您身邊。”崔玄暐如是說。
再看看太子一家,哪個孩子不是父母的心頭肉,李重潤是李顯的嫡長子,是韋氏和他生的唯一一個兒子。武延基是武承嗣的長子,是武家的長房長孫,襲爵周國公。日子稍微好過一點了,讓二張給攪黃了。二張恃寵而驕是誰都知道的事情,可沒人想到兩兄弟會報複在三個孩子身上。
可是兩個男寵不管這些,仗著皇帝的寵幸繼續胡作非為。武皇雖然逼死太子的兒女,對太子也有諸多不滿,可是武皇還政李唐的思想沒有改變,不久後下令重返長安,回到長安後改年號就叫長安了。
三個孩子的死在傳的是沸沸揚揚,老百姓對二張也是議論紛紛。事後一個月,太子左庶子魏元忠又在朝廷上彈劾二張:“臣承先帝顧眄,受陛下厚恩,不徇忠死節,使小人得在君側,臣之罪也。”魏元忠是太子的下屬,為太子說話也是本職。
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說皇帝的男寵是小人,皇帝的反應可想而知,那是非常的不高興。坐在龍椅之上的武皇就想教訓教訓魏元忠:“卿為宰相,朕的私事不勞你操心。”魏元忠從平定徐敬業叛亂起,就被視為武皇的心腹,如今皇帝年老,身邊隻有兩個男寵侍奉,朝中半數的大臣都對這兩個男寵恨之入骨,更別提魏元忠這樣被武皇一手提拔起來的大臣,所以也義正言辭的反駁:“臣子不能勸諫君主是為不忠,不為君主著想是為不仁,不能辨別是非是為不義,這種不忠不義不仁之人,臣不能做。”
武皇從內心來說是很敬重這些正直的大臣,可是為了男寵,武皇對這些大臣也不再客氣,“卿說的不錯,可是二張不屬於卿的職務之內,還請卿把這份心用到治理國家上去,這些話朕不想再聽了。”眼看皇帝不願意聽自己的勸諫了,魏元忠隻好放棄。
可當時也有人巴結二張,私下找到二張把魏元忠在朝堂上這些話說給了二張聽,“魏元忠真這麽說?”張昌宗問這個來報信的小官,小官也想巴結二張,當然是添油加醋報告給兩人了:“千真萬確,他當著百官的麵彈劾兩位大人,還說您是小人。”“武皇怎麽說?”張易之問。“嗨呀,武皇當然把魏元忠訓斥了一頓,沒給他做主。武皇信您,不信魏元忠的。”
兩人竊喜,“兩位大人,您看,小的...”武皇很早就給了二張封了高官,所以給這個小官升官不是難事,馬上拍著胸脯保證“幹得不錯,升官的事等著吧,說不定魏元忠的位置就是你的了。”
隨意打發走這個小官,兄弟倆又開始合計怎麽整這個魏元忠了。有了上一次的經驗,兩兄弟覺得人證也挺重要的,就想尋摸一個人幫自己做偽證。這時,一個文人官員向二張匯報工作來了,“《三教珠英》的內容...”張易之拍了拍兄弟的肩膀看著這個官員,就決定是這個人了。
“行了行了,就按你說的來。”看兩人不耐煩,心思也不在編書上,自己也不討沒趣反身想走,卻被二張叫住:“等等。”張說回頭看著兩人問道:“請問還有什麽事?”兄弟倆相視一眼,張昌宗說話了:“我幫你升官,你幫我個小忙怎麽樣?”升官?張說也想升官,在二張手下這麽久了還是個鳳閣舍人,他也不甘心,所以三個人就商量好了,二張去武皇麵前誣陷魏元忠,張說作為證人,誓要把魏元忠拿下去。
沒過多久,二張又在武皇麵前說魏元忠的壞話了。這時的武皇身體衰弱,已經開始生病了,裏裏外外都讓倆男寵打點,連女兒兒子都不見。“你說的可是真的?”武皇問道張易之。“我沒聽見可有人聽見了,張說,他說的,說魏元忠對同僚講皇帝已經老了,不如跟著太子做打算,前途更加光明。”
兩個人在武皇麵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把武皇哄的團團轉,“你可別胡說,魏公那是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宰相,他能說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嗎?”張昌宗回答。“瞧你說的,我能汙蔑一個國家的有功之臣嗎?”武皇也不考慮二張說的話是不是真的了,招來禁軍:“去,把魏元忠給我抓起來,朕要親自審問他!”。
此時魏元忠正在宰相機構裏辦公,一隊禁軍闖進來,引起其他官員的注意,看見魏元忠了,幾個大漢就衝過來把魏元忠圍住了,帶頭的一個站出來說話了:“魏公對不住了,皇帝下令將你緝拿下獄。”
辦公的不止魏元忠一個宰相,其他的宰相也圍過來了,詢問這個帶頭的:“,魏公何罪之有?!”“大人,我們也是奉命行事。”“好一個奉命行事,你們今天拿不出罪證來,別想帶魏公走!”官員們和禁軍們就在辦公機構裏對峙,雙方僵持不下。
魏元忠也明白,既然是皇帝下令,想想自己也不夠資格和皇帝叫板,自己遭殃也不能連累其他人,也就開口說話了:“多謝諸位好意,吾雖被小人所害,但也不想拖累諸位,諸位自己小心吧,莫要落得和元忠一樣的下場。”大家這才明白是二張搗鬼,魏元忠早就向武皇上奏過二張的罪行,可武皇不為所動,依舊縱容二張胡鬧,已經到了忠奸不分的地步。“帶走!”說話的仍然是那個帶頭的禁軍,其他人就這樣看著魏元忠被抓起來帶離。
“啟稟聖上,魏元忠已經被關進大牢。”一個禁軍趕來匯報,武皇正在軟塌上休息,嘴裏還念叨著二張說的話:“不如跟著太子,我倒要看看你這太子能有什麽能耐。”緩緩睜開眼對著剛匯報的禁軍說:“把太子和相王找來。”“是。”禁軍轉身離開,二張一看,太子又要遭殃了,心裏很高興。在武皇麵前做出一副獻媚討好的模樣,一會兒給皇帝遞茶,一會兒又說笑話哄皇帝開心,不過都沒什麽用。
不一會兒,太子和相王也到了。在進門見皇帝之前,李旦把李顯拉住了,“你跟魏元忠說沒說那些話啊?”李顯也是急的跺腳,臉都皺成一團特委屈,“我們沒說過這樣的話啊,你想想,我就是再不要命,我也不能和母皇對著幹吧?”“你說你辦的這叫什麽事,你沒說母皇能把我們叫去嗎?”“咱們可是兄弟,你不能不信我。”
“我信沒用,要母皇信你才有用啊。”“別說了,趕緊走。”兩兄弟進了殿,就看見武皇躺在軟塌上,“兒臣給母皇請....”話未說完就被軟塌上的武皇打斷“免了。”武皇目光冷峻,看著李顯慢慢開口了:“怎麽,剛回到長安,就等不及要當皇帝了嗎?你和魏元忠都覺得朕老了,不如跟著你前途更好是嗎?”
李顯覺得冤枉,就在殿下辯解:“請母皇明察!兒臣沒有說過,沒有說過啊!”“那你覺得是朕冤枉你了?明明有人看見你們說這話了,在朕麵前還敢狡辯!”“我不是我沒有。”李顯根本就沒和魏元忠說這些,哪來的證人,可他也不敢反駁母親。可二張說有人證,那就是有,武皇也相信。
“宣張說、魏元忠進殿!”武皇不耐煩的喊道。張說就來了,走到大殿之上。隨後魏元忠被士兵壓著來到殿前。二張就在武皇身邊看著,因為之前早就和張說商量好了,自己給張說升官,張說幫自己做偽證。兄弟倆覺得這次有把握把太子徹底打倒。“微臣張說,參見陛下。”魏元忠就跪在張說旁邊。“張說,朕聽說,太子和魏元忠私下議論的時候你聽到了是嗎?”
二張在一旁使勁個張說使眼色,“為何不回答朕?”武皇也在等張説答複。這時候,張說說話了:“回聖上,微臣從來沒有聽魏公說過這些話,魏公一心為國,是聖上的股肱之臣,微臣以性命擔保,魏公對聖上絕無二心!是張易之和張昌宗逼我替他們作偽證,他們還保證說隻要我指認魏公,就給微臣升官,如果我這樣做了,會使我良心不安!我不能做這樣卑鄙的小人。請聖上明察!”
魏元忠猛的抬起頭望著張說,眼淚都留下來了,本來魏元忠都覺得自己必死無疑了,還多了張說這個證人,這讓魏元忠是心灰意冷,沒想到張說不僅沒有陷害自己,還在武皇麵前指出了二張。張易之張昌宗這下蒙了,之前說的好好的,結果張説變卦了。
倆兄弟也不顧什麽朝儀了,大步走到張說麵前,指著張說的鼻子臭罵:“張說啊張說,你這個小人,枉我這麽信任你,我不把你大卸八塊我就不姓張!”武皇見張昌宗這個氣急敗壞的樣子就知道他們是被張說給騙了,魏元忠也是被自己的男寵冤枉的,想來想去武皇還是決定站在男寵這邊,“放肆!大殿之上豈容你二人胡鬧!”
倆男寵見武皇發火趕緊認錯:“聖上息怒。”“既然如此,免去魏元忠宰相職務,貶為高要尉。鳳閣舍人張説忤旨被流放欽州。剩下的事,太子自己處理吧。”說完武皇起身扶牆回了寢殿。張易之氣呼呼的先用手指了指張説說道“你!”再指向太子和相王“你們!咱們走著瞧!哼!”說完倆男寵甩甩袖子走了。這時李顯和李旦才把一直跪著的魏元忠扶起來,而魏元忠早已是老淚縱橫。
顫顫巍巍的站起來,握住李顯的手是聲淚俱下:“臣這麽一去,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到您的身邊。請您一定多保重,萬萬不可再中小人的奸計,今日敢陷害您一次,日後必定有兩次三次。朝中大臣可還是支持您的,請您多聽聽他們的建議,萬萬不可辜負他們。”
李顯也是很感動,向魏元忠保證:“魏公您放心,我不會讓您白白受冤屈的。”魏元忠這麽一走,可引起了朝中那些正直的大臣不滿了,其中禦史中丞宋璟,鳳閣侍郎張柬之更是公開反對二張,誓要改變這小人當道的局麵。
在貶了魏元忠流放了張說以後,武皇就病倒了,數日不上朝。可張柬之和宋璟就是想當眾當麵彈劾張易之張昌宗,龍椅上空無一人,兩個男寵坐在簾子後麵了,對著殿下的群臣發號施令:“諸位有何事要奏?”張柬之也好宋璟也好,那可是在高位重位的老臣,聲望人望在朝裏都是數一數二的,怎麽能對著兩個男寵俯首稱臣。
“兩個麵首坐在殿上成何體統?!還不快下來!”宋璟站出來說話了,說的是義正言辭。“是皇帝讓我們來的,你以為我們願意來嗎?麵對你們些個老東西,古板又無趣,怪不得皇帝不想見你們。”麵對張昌宗的挑釁,宋璟也是個硬骨頭,官場沉浮這麽多年,什麽人沒見過,幾句話又給嗆回去了。
“那你們見到我這老東西了,你也沒變成天子啊。你既不是天子,那你在上麵發什麽號呢?”張柬之站在一旁偷笑。“我們是皇帝派來的,就代表了皇帝!你這老東西,敢在大殿上出言不遜!來人,給我拉下去掌嘴!”張易之在簾子後麵也急的跳腳。
那宋璟還是很硬氣,就在殿中間,昂著頭,等著人掌嘴。旁邊的大臣一人抓一隻宋璟的胳膊,“打,給我狠狠的打。”下麵的大臣都是一條心跟著宋璟張柬之反對這倆麵首的,自己人怎麽會打呢?就伸出手在宋璟胸口前拍手,“啪”“啪”,一群老頭玩的不亦樂乎。
張昌宗在龍椅後氣的臉都綠了,撩開簾子開始咒罵下麵的大臣:“你們這些老不死的,竟敢戲弄朕!”這“朕”字一出口舉座皆驚,所有人都把張昌宗看著,連兄弟張易之也是。這時張昌宗才發現自己說錯話了,要是傳到皇帝耳朵裏那還了得。宋璟還不忘諷刺這個張昌宗:“看見沒,這小子都自稱為朕了。”
“宋公你說我們怎麽辦呐?”張柬之在旁邊也說話了。“他一個麵首,拿啥治國?就他那小身板兒,那是狗肉燉泡菜,永遠都上不了正席。”話一說完大家笑的就更開心了,宮女和宦官站在一邊也捂著嘴笑。“你...你們,太欺負人了,等我稟告皇帝,你們都要死!”張易之也撩開簾子站出來指著殿下的大臣說道。
“啪”,一個朝板飛過來砸在張易之頭上,“哎喲,不好意思,我這個老東西年紀大了,抓不穩東西,朝板飛出去了,沒把你砸死吧?”張易之捂著額頭,還沒等開口,又是好幾塊朝板從殿下扔上來,砸的張易之唉喲唉喲直叫喚。“你們!”張昌宗也想開口來著,也被幾塊朝板砸中了,兩個麵首是落荒而逃。一旁的小宦官走到殿上把地上的朝板撿起來又還給宋璟這些大臣,宋璟接過還不忘對小宦官說了句多謝。
二張都逃了,這朝也上不成了,各自回各自部門工作吧。張昌宗在大殿上自稱朕,這是大逆不道、謀反的罪,這話說出來是要殺頭的,他也沒敢告訴武皇。不僅沒告訴武皇,他還怕那些大臣給武皇上書把自己的事抖出來。此後幾天也不去朝堂上胡鬧了,乖乖的給武皇送去大臣們的奏疏,等武皇處理完後再由婉兒去和大臣們溝通。可是作為一位皇帝,也不能老是不上朝,武皇身體稍微好一點還是讓帶著婉兒上朝。
武皇剛在龍椅上坐穩,宋璟就拿著笏板站出來彈劾張易之張昌宗:“啟稟聖上,張昌宗張易之收受賄賂貪贓枉法且強買人田欺壓百姓證據確鑿,請聖上嚴查這兩個人!”武皇正納悶呢,怎麽自己一來就有人告自己的小男寵,可是人家宋璟提出來了,作為皇帝也不能不處理。
想到審查對象是自己的男寵,武皇也不忍心讓他們吃苦受罰就想隨便招幾個人糊弄過去。“既然宋璟提出來了,又涉及土地,即命宗晉卿、李承嘉、桓彥範、袁恕己審查此事,務必還百姓一個公道。”話裏提到這四人趕緊站出來回答:“臣,遵旨。”
早就說過宮裏有反對張昌宗張易之的,就肯定有巴結他們的,在四個官員接受詔令後,一位叫賈敬言的官員站出來替二張說話:“張昌宗強行購買他人貨物,罪刑應判為賠償財物。”武皇聽了很高興,心想這個官員懂事,立馬答應:“好。”大臣們麵麵相覷覺得不可思議,且不論二張與皇帝的私人關係,他們畢竟也是朝廷的官員,那也不是一般的官員,那是春官侍郎,還有三百戶實封。
犯下如此重罪,這個叫賈敬言的司刑正判決這麽輕,簡直不像話。“啟稟聖上,張昌宗貪汙四百萬錢,應該罷官!”李承嘉、桓彥範進言揭發張昌宗的罪行。張昌宗張易之一直在角落偷聽,一聽要罷他的官不幹了,站到眾宰相麵前說話,“臣有功於國,不應免官!”說的很是理直氣壯。
一個男寵敢說自己有功於國,真是說出來不怕人笑話。“諸位宰相認為呢?”武皇問。一個經常巴結二張的內史令楊再思站出來替二張解圍:“張昌宗主持煉丹藥,聖上吃了有效果,那就是對國家有功勞的人。”楊再思也是個小人,阿諛奉承,在政治上毫無作為。
武皇聽了就更高興了,“這不是有功於國嗎?既然是功臣這罪就免了吧。”可是大臣不幹,張昌宗張易之做了那麽多壞事,皇上還要保他們。宋璟接著又說了:“張昌儀、張同休也參與了貪汙,臣請求嚴懲!”張昌儀張同休也是張昌宗的兄弟,自從張昌宗得寵,兩個弟弟也跟著沾光,愛屋及烏,武皇也也給了他們官職。
宋璟見武皇猶豫的樣子繼續要求“請聖上嚴懲罪犯!”武皇思考了一會兒,給了宋璟答複。“免官太重了些,降職吧。”“臣遵旨。”雖然沒有把張昌宗拿下,但是把他的弟弟處理了,此後武皇繼續臥病長生殿,連接見宰相都做不到了。
不僅大臣見不到武皇,太子相王也見不到母親一麵,就剩上官婉兒和兩個男寵在自己身邊。轉過年來,武皇改年號為神龍,繼續讓二張代替自己控製朝廷。身為宰相的張柬之坐不住了,如果武皇突然病死,二張趁機奪權這江山不就完了,所以就想設法把二張除掉。以張柬之為首,崔玄暐與中台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範以及相王府司馬袁恕己開始策劃一場針對二張的政變。既然決定政變,政變的計劃需要謀士來謀劃,怎麽實施這個計劃就需要軍隊來實現了,五個人一合計,決定各自展開工作。
張柬之找到了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李多祚把張柬之迎進軍帳中,兩人席地而坐。“不知相公有何事?”李多祚問道。“將軍在北門多少年了?”張柬之是個聰明人,帶著試探的語氣詢問李多祚。“三十年了。”李多祚回答。“將軍生活豪華,金章紫綬,當代顯貴受寵,位極武臣,這難道不是大帝的恩德嗎?”
李多祚本身是靺鞨族人,後歸順唐朝。因其驍勇善戰,屢立軍功,後升為右羽林軍大將軍,前後執掌禁兵,宿衛北門二十餘年。回憶起高宗對自己的恩德,李多祚非常悲傷“是天皇大帝給的。”張柬之又問了:“如今大帝的兒子受到張昌宗張易之這兩個小人陷害,且二張獨攬大權,此乃國家危機時刻,難道將軍不想做點什麽報答大帝的恩情嗎?”
李多祚想了想張柬之話裏的意思,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如果相公做的是對國家多太子有利,惟相公所用,絕不敢顧及自己身家性命。”說動了李多祚以後,張柬之連夜又找到了太平公主。
從洛陽回來以後,就一直居住在自己的公主府中,張柬之找到公主府,敲了門。不一會兒門開了,一個家丁打量著麵前這老頭,“您是?”“在下張柬之,求見太平公主!”張柬之雖然年老,可一字一句說的很有力量。“請您稍等,我這就去通報。”
很快家丁回來把張柬之迎了進來並說道:“公主正在前殿,您可自行前往。”張柬之向家丁行了個禮“多謝。”朝前殿走去。“參見太平公主。”張柬之向太平行禮。“相公這麽晚有什麽事嗎?”武攸暨問道。“是,老臣有事相求。”“請相公明示。”太平說道。
“皇帝久病纏身,居於長生殿不出,太子相王都見不到皇帝一麵,我等大臣就更見不到。身邊侍奉的人隻有二張,且二張獨攬大權,恐日後生變。臣與崔玄暐等人已決定除掉二張,希望公主能和我們合作。”“和你們合作嗎?”太平思考著。“是的,請您出麵穩住皇帝和張昌宗張易之。”“可你們這些宰相都見不到皇帝,太平如何能見到。”武攸暨問。“那就要看公主的智謀了。”
瞞住皇帝搞政變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你們殺了張昌宗張易之以後呢?”“當然是擁太子登基當皇帝了。”“好,我知道了。”“多謝,老臣告退。”送走張柬之後,太平開始思考怎麽穩住皇帝。
隔日,太平去了長生殿,正巧遇到推門出來的婉兒。“公主?”太平點點頭,“我來看看武皇。”“武皇服了藥剛睡下,公主可能要等一會了。”“這樣嗎?”婉兒輕輕合上門再走到太平麵前問道:“不知公主有什麽事?”太平環視一番,覺得這裏這裏人多口雜,不方便說話。“我們換個地方說話吧。”
“好。”兩人走到遠處在一座涼亭停下,兩人各自坐在涼亭裏的木椅上。“如今皇帝臥病不起,朝廷形勢嚴峻,我希望你能和我們聯手,除掉二張擁太子登基。”婉兒在武皇身邊數年,政治上也很有謀略,其文采乃當朝第一。“公主這麽直截了當的說出來,不怕我報告給武皇嗎?這樣的行動說的好聽點就是清君側,不好聽就是謀反,這樣的名頭你們擔得起嗎?”
太平思考一會回答:“隻要能當皇帝,隻要坐在那個位置上,想讓它是什麽名頭那就是什麽名頭。難道你就不為自己考慮,二張獨攬大權控製著皇帝,想和他們分一杯羹可不容易。武三思如今無官無職不見得他會保你。與其跟著他,不如跟著我們,日後賞賜功臣必定有你一份。”
其實婉兒明白自己的處境,自從上官儀被處死以後,自己已經沒有能依靠的人,被皇帝提拔也好,和武三思勾結也好,都是為了自己能活著。且掌管宮中製誥多年,政局的走向自己也心知肚明,這時候如果站錯隊,就意味著死。“公主說的不錯,我在這宮中無依無靠,無論是跟著皇帝還是武三思,隻要能保全自己我都能接受。你們的目的不就是除掉二張,我和他們合作豈不是引火燒身,到時候就會和他們一樣,死於你們的劍鋒之下。”
“以你的智謀要做出選擇並不困難,怎麽今日就猶豫不決了,我倒覺得不像你了。”婉兒笑了笑說道:“不愧是公主,既然公主願意給我這個機會,那我也願意為公主效勞。”兩人年齡相仿,婉兒在武皇身邊的時間比太平還長,如果武皇不信任婉兒也不會讓在她在自己身邊多年了。
“你我相識多年,各自心裏也有數,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軍隊的事情張柬之已經辦妥了。內廷就需要你我來控製了。”婉兒轉過頭回頭看遠處的長生殿,好似在思考什麽,過了一會說道:“武皇臥病長生殿多日,和朝廷的聯係也比以前少,瞞住消息這個事難度不大,問題就在於怎麽騙過張昌宗張易之了。”
“張易之身邊不過是一群諂媚的小官,跟著張昌宗享受慣了,掀不起風浪。控製長生殿周圍的宮女就好,誰敢多嘴走漏風聲殺了就是,這對你來說不是難事吧。”“事成之後,公主可別忘了我這份功勞。”“那是當然。”
兩人達成合作後,各自離去。婉兒直接回到長生殿,安排起自己人來。帶著自己心腹宮女走到武皇的寢殿外,一看這裏有兩個婢女,便讓自己的人換走了其中一個看門的婢女。“武皇多病需要靜養,你們這些人沒有事就不要進去打擾武皇了,若是擾了武皇,到時會皇帝怪罪下來可別怪我沒提醒你們。”
這時從寢殿裏傳出武皇微弱的聲音:“是婉兒在外麵嗎?”婉兒朝婢女一揮手,“開門。”。一改剛才的命令的語氣變得像女兒般親近,“武皇您醒了?我這就叫人把藥端進來。”“等等,朕休息這段時間有人來過嗎?”武皇躺在床上,閉著眼睛看起來很虛弱,一句話要喘幾口氣才能說完。
“太平公主來過,聽說聖上在休息,就沒有進來打擾。”婉兒彎著腰輕聲的說著。“昨天的奏疏都處理好了嗎,宰相們有沒有意見。”“都處理好了,也和宰相商量過了,請聖上放心,朝廷現在由宰相和太子撐著,出不了什麽亂子。”“那就好,去把張易之叫來吧。”“是。”退出寢殿後,婉兒再次囑咐負責寢殿的宮女們:“最近沒事不要去打擾武皇了,做好你們分內的事,有什麽事跟我說就行了。”
此後幾天,太平每天以伺候皇帝病的理由出入長生殿,既是皇帝的女兒,來伺候皇帝的病那是理所應當,事情做的有條不紊,盡管二張也出入長生殿,絲毫沒有引起二張的疑心。
在張柬之等人確定起兵計劃後,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帶著五百餘名左右羽林兵來到玄武門。再派李多祚、李湛及內直郎、駙馬都尉安陽人王同皎到東宮去迎接太子李顯。東宮外急促的馬蹄聲、人的說話聲引起了太子李顯的注意,李多祚、王同皎從馬上下來,徑直走到李顯麵前,“請太子和我們走吧。”
李顯正想問是什麽事,韋氏站出來把李顯拉到身後質問李多祚:“你們想幹什麽,竟敢擅闖東宮。”李多祚是個武將,不太會說話,就由王同皎和李顯夫婦解釋:“我等奉宰相張柬之之命,接太子入宮誅殺逆賊。”“逆賊?殺哪個逆賊?”韋氏又問了。“殺張昌宗張易之,擁太子複位。”李多祚回答。
韋氏和張昌宗有不共戴天之仇,因為張昌宗自己死了三個孩子,如此好機會不報仇,那更待何時?回頭對李顯說道:“擁你複位聽見了嗎,還要殺張昌宗,快跟他們去。”可是李顯不這麽想,“不行不行,我不能跟你們去。”
一聽到太子說不去,李多祚王同皎可著急了,“先帝把皇位傳給殿下,沒想到您是橫遭幽禁廢黜,人神同憤,如今已經二十三年了。現在天意保佑,北門羽林軍和南衙衛兵同心協力,立誌要誅殺奸臣,恢複李氏的國家,希望殿下暫時到玄武門以滿足眾人的願望。”
王同皎的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目的就是要殺了二張讓李顯當皇帝,而李顯也隻需要去玄武門露個麵而已,要讓軍隊知道自己是為誰作戰。李顯是很懦弱的一個人,遠沒有他的妻子韋氏這樣果斷,就給自己找理由了:“惡毒的小人確實該殺,但皇帝身體不好啊,這樣做不是會讓她受到驚嚇嗎,你們還是以後再商量這件事吧。”
看見太子這麽窩囊,李多祚一行人是又氣又急,一位叫李湛的將軍站出來對李顯說話了:“諸位宰相、將軍、將士不顧身家性命隻為了您和國家,殿下為什麽非要讓他們麵臨鼎鑊的酷刑呢!既然您不願意去,請您出去親自和這些士兵說吧!”李顯也是左右為難。
“你要是還記得我們吃的苦!還記得你的兒子和女兒!你要還是個男人你就和將軍們一同去,把張易之張昌宗千刀萬剮!”韋氏抓住李顯的衣領含著淚一字一句把話說完,李顯握著韋氏的手說道:“這麽多年了,隻有你還支持著我啊,沒有你,我早死在那荒蕪之地了。我去,我這就去,你等著我回來。”說完伸手拿衣袖擦去韋氏眼角的淚,再轉過身對等候多時的李多祚說道:“走吧。”
在李顯耽誤的這段時間裏,張柬之已經帶人來到了武皇居住的迎仙宮,此時已是深夜,李多祚帶著太子李顯也到了。“恭迎太子殿下,請太子和我們一同進去誅殺逆賊吧。”這時候李顯學聰明了,這麽多宰相將軍他也不說怕皇帝不好了,也就順著張柬之的話往下說“好。”
帶著軍隊就往裏走,就在迎仙宮的走廊上發現了張昌宗張易之。張柬之指著站在走廊盡頭的張昌宗喊道:“把他們給我拿下!”一波士兵就衝上去了,張昌宗還不忘發威:“大膽,你們竟敢興兵造反。”也沒人聽他的,要拿下兩個男寵還不容易,一人抓一胳膊的事。李顯來到二張麵前,“見到太子還不跪下!”李多祚怒吼道。
別看平時兩個人柔弱這時候可硬氣了,直立在那就不跪。張柬之一揮手,抓著他們的士兵一人一腳踢向兩人的小腿。“這不就跪下了嗎。”“殺!”兩聲慘叫後,人頭落地。隨後眾人帶兵進了武皇居住的長生殿,事先婉兒已經做好了安排,所以張柬之李顯等人順利見到武皇。
此時床上的武皇被外麵的喊聲驚醒,張柬之走入殿內讓士兵圍住整個寢殿。武皇收到了驚嚇,緩慢的從床上坐起來,問道“是何人在作亂?”張柬之走上前回答:“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之命誅殺逆賊,因擔心走漏消息,所以並未向聖上稟報。在皇宮內誅殺逆賊驚擾了聖上,臣罪該萬死!”
聽完張柬之的話,武皇掃視著周圍的人,自己的兒子,太子李顯也在人群中。“是你讓他們這樣幹的嗎?現在人已經殺了,你可以回你的東宮去了。”李顯沒有回答,桓彥範上前說道“太子怎麽能還回到東宮裏去呢?當初高宗把太子托付給聖上,現在他年紀已大,卻還在東宮當太子。且天意民心早已歸順李唐。群臣也一直記得太宗、高宗的恩德,今奉太子誅滅犯上作亂的逆賊。望聖上傳位給太子,以順應天意民心!”
武皇還在人群中發現了李湛,李湛是武皇還是昭儀時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她的大臣李義府的兒子,便對他說:“你也是誅殺張易之的將軍嗎?朕對你們父子不薄,你怎麽能這樣做?”李湛低著頭沒有回答。再看向另一個大臣崔玄暐,對他說“別人都是經他人推薦之後提拔的,隻有你是朕親手提拔的,你怎麽也在這裏?”“我正是為了報答聖上對我的恩德才這樣做,臣不能容忍這兩個小人在您身邊。”崔玄暐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