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清楚了嗎?”“是,每次上官昭儀來都要坐上半個時辰,好像在密謀什麽。”“她們說了什麽?”“韋皇後每次都會把奴婢們支開,談的什麽奴婢也不知道。”“行了,下去吧。”聽完宮女的話,李顯對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第一次感到束手無策,倚靠在座椅上,仰頭望著屋內的房梁。
似乎從房州回來以後,他再也沒感受到來自妻子和女兒的關愛,雙方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夜深了,屋子裏太暗,都給朕點上蠟燭。”兩個宮女走到殿內擺放蠟燭的位置,將它們點亮,頓時間,內殿裏明亮不少。燭苗竄動,屋內一片死寂,偶有幾聲紙張翻動的沙沙聲。
嘎吱一聲門開了,李顯的貼身老宦官領著小宦官進來了。小宦官用托盤盛著一碗湯,還冒著熱氣,端到李顯麵前。“聖上,這是安樂公主為您燉的參湯。”“怎麽想起送參湯來了?”李顯的多疑都寫在臉上,讓小宦官見了十分不自在,支支吾吾的作答:“公主聽聞聖上日理萬機,勤政愛民。遂為聖上燉了湯以表孝心,希望您珍惜身體,切勿太過勞累。”李顯打斷了小宦官的話,做了手勢並指了指桌子的右上角,“好了,放在這裏。”
小宦官放下了托盤,站在了一旁。“怎麽還在站在這裏?”“回聖上,公主說要看著您喝了奴才才能回去複命去。”李顯無可奈何,隻好端起那碗湯,用勺子盛了一勺湯一口喝了下去,說:“朕已經喝了,回去向你的主子複命吧。”看著李顯喝了小宦官才退了出去,整個大殿又剩下一個皇帝一個宦官和兩個宮女。
許是覺得太過冷清,李顯竟和老宦官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起話來。“你說這個裹兒,平時來找朕,不是向朕要官就是要地。今日竟盡起孝道來了,你說這太陽不是從西邊出來?”“老奴倒覺得這是公主的一片心意,說明公主會體貼人了,您應該高興才是。”
“你這個老東西,竟也開始說胡話了。她們哪裏是體貼朕,為的不過是這一方龍椅罷了。”李顯一邊說著一邊歪著身子側靠在龍椅上,細細的撫摸著拿金黃色的龍頭扶手。“有多少雙眼睛日日夜夜盯著朕,巴不得朕早點去了,她們好躋身皇位。”
聽見皇帝說出這樣的話,老宦官慌了,連忙安慰李顯:“聖上可別說這些喪氣話,既然有人想篡權,您就更應該守住這龍椅,守住著李唐江山啊。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祖宗把江山交到您手裏,無論如何也不能拱手讓人啊。要是被他人奪去,聖上有何顏麵去地下麵對高祖太宗,麵對您的母親啊?”
老宦官一字一句說的真切,可李顯還是愁眉不展的,“奴才扶您去休息吧。”老宦官上前想扶李顯起來,反而被李顯抓住了手臂,“朕就在這兒睡,你去抱兩床被子來,朕一床,你用一床。在這守夜,不然朕睡不踏實。”老宦官急忙答應,小跑去抱了兩床被子回來,一床替李顯蓋好了,自己便蜷縮在龍椅台階上,一步不離的守著李顯。
一夜過去,不知有多少人同李顯一般沉沉睡去,又有多少人同老宦官一樣徹夜未眠。
這一天,李顯仍然把自己關在內殿裏,處理著前段日子堆積的政務。不僅有意疏遠了宗楚客楊再思這類無用之才,還提拔了些賢能卻品級較低的人。朝廷裏誰都看得出來,皇帝與皇後不合。老宦官推開門悄悄進來,走到李顯跟前,“聖上,吐蕃那邊有消息了。”
李顯愣了一會,許久才回過神來,“金城怎麽樣了?”“大將軍楊矩已將公主平安送到吐蕃,等公主安頓好後,便會盡快返回長安。”聽得金城平安,李顯高興不已,這大概是他最近聽過的最好的消息,“平安就好啊。”“老奴還有一件事想說。”“你說,朕聽著。”“皇後那邊的人來了。”“讓她進來。”
一位瘦小的宮女走到李顯麵前,跪下,“奴婢叩見聖上。”“起來說話。”“是。啟稟聖上,韋皇後近日又召見了好幾次上官昭儀,還包括一些韋家的親信。”“親信?”“是,隱隱約約聽到韋皇後在安排幾個公主的夫婿還有外甥,想分給他們幾個將軍的職位,讓他們協助韋皇後控製禁軍。”
“她們還說了什麽?”“奴婢有兩次聽得不太真切,好像聽到有藥之類的,要韋皇後抓緊時間辦事。”“行了,下去吧。”這些話老宦官聽著十分忐忑不安,不管是韋皇後想掌控禁軍,還是外戚想要幹政,都是要奪權的跡象。相比李顯,反應表現的就淡漠的多,既不怒,也不惱。
“皇後這是下了套子等著朕去鑽呢,朕原本以為她隻是要權力,沒想到她妄想取而代之。”李顯眼圈紅紅的,眼裏卻看不到一滴淚,幹瞪著眼睛,呆滯許久。
李顯好不容易緩過神,想要站起來,沒想到一陣眩暈充滿了他的大腦。身體開始不由控製的搖晃,最終李顯還是暈倒在龍椅上。等李顯再醒來時,內殿裏齊刷刷跪了兩排禦醫,老宦官在李顯床邊候著。聽說皇帝病倒的韋皇後,也以母儀天下的風範趕到李顯床邊。
不過到了的第一件事不是如何關心的丈夫,而是怒氣衝衝的責怪“無用”的老宦官和及其下屬,“你們這些奴才是怎麽當差的,皇帝病了都不知道!要不是有人向本宮稟報,隻怕是聖上死了本宮都不知道。”聽著韋皇後的數落,老宦官心裏是五味雜陳,對於兩人之間的矛盾他也心知肚明,此時此刻卻一言不發,隻顧著昏迷中的李顯。韋皇後看老奴才不作回答,又把怒火對準了跪著的太醫們。
“聖上到底得了什麽病,為何還不醒來?”太醫慌忙的解釋道:“聖上此次昏迷是因為氣火攻心導致的,臣已經開了方子,聖上已經吃下了,需過些時辰藥起效果了才能醒來。”
大約兩個時辰後,床上傳來虛弱的呻吟,中宗醒了。老宦官潸然淚下,將李顯扶了起來。“聖上您終於醒了,太醫們還在殿外候著呢,老奴這就去傳他們進來。”李顯揮了揮手,用微弱的聲音說著:“不必了,想必朕躺了多久他們也在這心驚膽戰的候了多久,讓他們退下吧。”老宦官無可奈何,隻好走出門去讓外邊候著的太醫都散了。
“皇後來過吧?”李顯問。“回聖上,皇後是來過。見您遲遲未能醒來便回去了。對了,相王府和公主府來了人問候,送了些東西來。”李顯苦笑著搖了搖頭,說:“他們倆倒是有心了,皇後還說了什麽?”“皇後先是將老奴訓斥了一番,隨後太醫解釋您已服下藥了韋皇後才作罷沒有繼續責備咱們這些人。”
李顯聽了也極其不悅,用力拍打著床沿發泄怒氣,“她倒好意思指責你們!豈有此理!”“聖上切勿再動氣啊。”“罷了,派人去回了相王和太平,說朕隻是因為勞累過度暈倒,讓他們不必擔心。”“老奴這就去。”
宮裏的流言總是傳的特別快,不僅帝後不合,連朝廷也朝水火不容的態勢發展。
本以為李顯會因此一命嗚呼的韋皇後,此時的心情竟有些可惜加鬱悶,在自己宮裏肆意宣泄自己的不滿。“幸好隻是暈倒,萬一出了事,本宮還真的不能擺平,況且反對本宮的大臣又那麽多。”焦灼的表情都寫在韋皇後臉上,除韋皇後外,安樂公主也是心急如焚,在皇後寢宮裏轉來轉去。
“好了,你不要在本宮麵前轉悠了,你急,母後比你更急。”韋皇後坐在軟塌上,扶著額頭,一時竟想不出辦法來。“母後把上官婉兒叫來啊,讓她想辦法。”“她住在宮外,這兩日又稱病沒有進宮,如何替我們謀劃。”“誰知道她是真病還是裝病,若是她故意裝病不願為我們籌謀,母後想過沒有。”韋皇後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狠狠的說道:“上官婉兒要是敢戲弄本宮,讓本宮錯失良機,本宮就是死也要拉著她一起。”
大概是李顯的意外暈倒,成為了雙方矛盾爆發的導火索。
窗外的幾聲蟬鳴打斷了李顯的思緒,原來已經是六月份了,此時正值午時。自入夏後,李顯便從大明宮搬到了太極宮。一是為了遠離後宮的恩怨是非,二是為了自身安全著想。老宦官將屋內一扇窗戶打開,陽光照進來,屋內頓時明亮許多。窗外的樹葉隨風搖動,發出沙沙的聲響。光線透過樹葉,撒下一片片陰影。
“聖上,老奴命人燉了蓮子湯,您喝一些吧。”說著便端著一碗蓮子湯到李顯麵前,“蓮子湯香甜可口,有理氣、清涼之效。”老宦官話說的誠懇,李顯也隻好結果他手裏的湯,一口一口喝起來。這時候的風已經微微帶些溫度,雖算不上熱,但也尚可忍受罷。
“朕要的東西,你準備好了嗎?”李顯問。聽到李顯問話,老宦官神情顯得有些凝重,可還是一五一十的回答李顯:“是,老奴已經準備好了,可這東西...”沒等老宦官說完李顯便打斷了他:“好了,朕知道你要說什麽,朕心意已決。”如此,老宦官便不再說了。
韋皇後倒是過得比李顯瀟灑多了,不僅有楊鈞馬秦客這類知己陪伴在身邊,更有婉兒宗楚客等人為她出謀劃策。除了控製後宮,還把手伸向了其他地方。“啟稟皇後,尚食局的人到了。”守門的宮女說道。尚食局的女官來到韋皇後麵前,“參見皇後,不知皇後召下官前來,是為何事。”韋皇後擺出皇後的架子,詢問著女官:“聖上這幾日都吃了些什麽?”女官如數回答著:“聖上的飲食起居都是由聖上身邊的宦官安排的,下官也隻是奉命行事,無權過問。不過...”“不過什麽?”“不過聖上身邊的人好像對下官準備的禦饌不放心,總要再三檢驗才送到聖上麵前。”
這話就像說給韋皇後聽的一樣,過去由金城公主給李顯盡孝,如今又輪到安樂公主。隻可惜,一個是養女,一個是親生。一個是真心,一個是假意。
“本宮要你每隔兩日將聖上的情況匯報給本宮,你為本宮效力,本宮會給你合理的賞賜。”女官麵對韋皇後的利誘不為所動,反倒堅定的拒絕了她:“恕下官難從命,尚食局屬於門下省,您無權插手。想要發號施令,去您所在的後宮。”女官態度強硬,韋皇後怒不可遏,“你一個小小的五品女官,竟敢與本宮作對,真不是抬舉。”“若皇後叫下官來,隻是為了說這些話,那下官就告辭了。”不等韋皇後回答,女官行過禮後快速的離開了。
“若真如你所說,隻怕朕搬到太極宮也不安全。”“皇後還要求下官把您的近況向她交代清楚,還會給下官賞賜。”“下去吧。”女官的話讓李顯聽了心裏很不是滋味。夫妻二人竟走到了互相監視對方這一步,作為大唐皇帝的李顯定不會退讓,而作為國母的韋皇後,為了能當女皇帝,未雨綢繆,也不會輕易放棄。
“聖上,皇後這是想要監視您呐!”老宦官表現的焦急萬分,李顯卻視若無睹,無動於衷。“她想監視朕,朕也不監視著她嗎。守著後位卻不安分,皇帝是想做就能做嗎,想做就能做好嗎。朕總是不厭其煩的滿足她們母女的各種要求,想要官,朕給。想要地,朕也給。甚至楊鈞馬秦客那般小人,朕也讓她留在宮裏,她還有什麽不滿意!到頭來,一個想做女皇帝,一個想當皇太女。現如今,朕在這裏,倒成了她們的阻礙。母親!您為何要將這皇位傳給我!”語氣中諸多無奈,叫人聽了不由得心生同情。
此時,門外的一名宮女小心翼翼的走了進來,“啟稟聖上,安樂公主的人來了。”“傳。”“是。”
“奴才叩見聖上。”說話的是個身材矮小的宦官,從攜帶的食盒中拿了好幾道菜出來,擺放在李顯麵前。一邊為李顯布菜,一邊說明這道菜是安樂公主費了多大的勁才得到的珍品,那道菜又是安樂公主親手烹製的。李顯也給這個宦官麵子,任他把話說完。等宦官把每道菜都簡紹完了,才知趣的退到一邊,刻意打量著李顯。
老宦官走上前,擋住了身後某些人的視線。李顯握住筷子的右手微微顫抖著,說著:“時候到了吧。”老宦官隨即從袖口中掏出一個錦囊來,打開錦囊,裏麵裝著一個小紙包。老宦官一邊提著腔調說話一邊將錦囊遞給了李顯,“您瞧瞧,這菜多精致,安樂公主真是有心了。”
剛說完一滴眼淚從老宦官幹瘦的臉頰落下,“您多吃一些吧。”李顯接過那個紙包,放在手心裏掂量。在老宦官的遮擋以及注視之下,李顯拆開了紙包,將其中的粉末倒進了酒杯之中。
隨著酒杯的搖晃,酒杯中的酒被一飲而盡。老宦官這才退到一旁,看著李顯獨自品嚐辛酸。嚐過一遍菜後,李顯忽地捂住自己的胸口,麵龐抽動,表情逐漸扭曲。嘴角漸漸湧出一絲鮮血,順著下巴滴落在酒杯中。李顯的異常讓在場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尤其是前來送飯的小老宦官,眼珠瞪得賊大。
“聖上!聖上,您怎麽了?”李顯的身體逐漸不受控製,倒在了椅上。“來人,傳太醫!快傳太醫!”宮女們急匆匆的跑去找太醫,而這個小太監也從混亂的人群中溜去給自己的主子報信。
太極宮神龍殿內。
由於事發突然,場麵混亂不堪,得知消息的韋皇後立即趕到了神龍殿控製局麵。時間一點一點溜走,這時已經到了傍晚。急匆匆趕來的李裹兒,還不知緣由,便想找母親問個明白,還未開口,一記耳光打在了她的臉上。“你往你父皇的禦饌裏放了什麽!為何他吃了你送的禦饌就突然暈厥乃至昏迷不醒?”
李裹兒捂著臉愣在那,並沒有意識到韋皇後話裏的一絲。再看看地上跪著的太醫們,還有那個自己派去給李顯送吃食的小太監。李裹兒一把抓住他的領子,氣急敗壞的質問他:“你這個狗奴才,你在飯菜裏動了什麽手腳,為什麽父皇會變成這樣?”
“奴才不知,奴才實在不知!奴才隻是按您的吩咐將您準備的食盒送過來,聖上,聖上還誇您午膳備的精致,還說要多吃幾口。”裹兒的臉變得煞白,驚慌失措的跪倒韋皇後麵前,又流淚又害怕的詢問,“母後,父皇他...父皇他怎麽樣了?”韋皇後自己也心虛,雖然她一心想做女皇帝,也想過用一些手段,可沒想到李顯會在這個時候倒下。韋皇後實在不想看見裹兒這幅哭哭啼啼的樣子,就讓她跪在那,自己轉身去到了李顯的床邊,“聖上怎樣了?”
太醫搖了搖頭,麵色凝重,“啟稟皇後,聖上他...”見太醫支支吾吾的,就知道事態嚴重了,“聖上他,死...?”見太醫的表情,韋皇後就知道李顯一定是駕崩了,心中竊喜。在歡喜的同時也有幾分憂愁,要如何做才能順理成章的像則天皇後一樣,從輔政的太後一步一步走到皇帝的位子上。
“你們都給本宮聽好了,聖上他隻是勞累過度暈倒了,休息幾日便好了。今天的事,誰要是敢傳出去,本宮就摘了你們的項上人頭。在聖上安心休養的這段時間裏,本宮會暫時代替聖上處理朝中的事務。”說完這番話後,將在場的所有人趕了出去,包括自己的女兒。
人都走光後,韋皇後來到床邊,用手捏住李顯的手腕,想感受他的脈搏。確認李顯真的沒有氣息後,望著他的屍體自言自語:“自從嫁了你,我沒有過過一天安生日子。你自己做錯事說錯話,卻讓我的整個家族跟著你流放,連我的父母、兄弟都死在那幫野蠻人手中。”
或許是回憶起過去的生活太過心酸和艱苦,韋皇後不自覺流下了眼淚,淚水順臉而下,打濕了她的妝。“十五年,整整十五年啊,你知道我的內心有多煎熬嗎?沒有一天我不想著回到長安,沒有一刻我不盼著你能重登太子之位。所以我不能讓你死,你要是死在了房州,那我就什麽都沒了。”
韋皇後站起身抹了抹淚,繼續說道:“是老天有眼,也是相王自己明事理,自願把皇位還給你。可你還是個懦夫,在那樣的小人麵前還保護不了自己兒子,那是我唯一的兒子你知道嗎!堂堂太子,竟護不了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韋皇後歇斯底裏的嘶吼著,發泄著這麽多的不滿:“我自知你對我不滿,不滿我插手朝政,不滿我與楊鈞馬秦客來往過密。可這是你欠我的,我想彌補自己這十幾年來失去的有什麽不對,難道都留給你的弟弟和妹妹嗎?”
“我已經忍受的夠久了,不過現在已經沒關係了,誰也不能阻止我,這女皇帝我是一定要當的。隻要我按照步驟一步一步來,就絕不會錯!”韋皇後丟下這番話後離開了神龍殿,召集軍隊把神龍殿包圍了起來,說是中宗李顯需要安心休養,任何人不得打擾、進出,隨後連夜把婉兒叫進了宮。
“給皇後請...”安字還未說出口就被麵前的女人打斷,這讓婉兒一頭霧水。“你現在替本宮起草一份遺詔,遺詔中要以皇帝的口吻。第一,立李重茂為太子。第二,皇帝年幼,需太後臨朝攝政。”“聖上他怎的這時候想要起草遺詔?”“聖上的旨意何須你來過問,別忘了你的身份。”韋皇後的態度讓婉兒捉摸不透,也隻好按照韋皇後的吩咐回到後宮起草遺詔。“遵旨。”
韋皇後覺得光有皇帝的遺詔還是不夠穩妥,又連夜命人將朝中的幾位宰相,侍郎以及一些親近黨羽請到兩儀殿。時間一點一點過去,等到韋皇後的黨羽們聚齊已到了後半夜。此時上官婉兒帶著自己起草好的遺詔來到兩儀殿,一進到內殿,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婉兒身上。“上官昭容來了。”“快把遺詔拿出來看看。”婉兒從容的將擬好的遺詔遞到為首的宗楚客手中,宗楚客快速瀏覽著遺詔中的內容,可誰也想不到這份遺詔除了婉兒還有另個人的“功勞”。
“難怪你深夜還派人來傳信,要我秘密進宮,原來是這樣。她也想躋身皇位,想效仿母親做女皇帝。”“時間緊迫,還望公主早做決斷。”太平坐在椅上,手指不停敲打著桌麵,像是在思考什麽,突然笑了一聲,說道:“皇後這麽信任你,你卻在這關鍵時刻選擇背叛她。”
不管什麽場合,婉兒都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樣,說話做事遊刃有餘,“皇後野心如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追隨她的隻有宗楚客一流罷了。”“你的昭容不也是她求皇帝的嗎,還在宮外給你置辦豪宅,給你錦衣玉食的生活,還把這宮裏的大事小事都告訴你,如此優待,還收買不了你的心。”“妾身不認同她,自然也不會追隨她。”“那上官昭容想要追隨誰?”
“對於妾身來說,跟著李唐宗室,才是最好的選擇。不如讓妾身說出自己的看法來打消公主的顧慮,然後您再考慮妾身是否值得相信。妾身猜想,一定是出了什麽意外,而她又急於掩蓋這個意外,所以調用禁軍包圍皇宮,防止消息走漏。如今皇後的黨羽齊聚兩儀殿,若公主再不有所作為的話,這李唐江山落入韋皇後手中,定不會像則天皇後當年那般仁慈,比起流放,還是砍頭更能解決辦法,一勞永逸。其次,妾身本就不認同皇後能奪得皇位,無論是身份地位,還是聲望閱曆,都不及當年的則天皇後。”
太平看婉兒說了心裏話,這才和她商量對策,其實太平心裏也清楚,投靠宗室是她唯一的選擇,“上官昭容的誠意我已經了解了,遺詔的事我會協助你的,先說說你的想法。”
“韋皇後的要求有兩個,一是立李重茂為太子將來好登基稱帝,二是讓她以皇太後的身份名正言順的垂簾聽政。要寫這兩點,妾身以為不難。可是...”婉兒說道。“可是未必有人會認同她的做法,父死子繼是自古以來的傳統,那李重茂也隻有十六歲,皇帝年幼需要母後扶持也無可厚非。她想借此機會一步登天,至於李重茂,不過是個傀儡皇帝,有朝一日終究會被拿下去。”太平如是說,“在此之前,新帝登基才是穩定局麵的最好辦法。一旦李重茂登基,大權必定落入韋皇後手中。但在韋皇後實現野心的過程中需要時間,在那之前,一定要想出徹底解決的辦法。”
似乎從房州回來以後,他再也沒感受到來自妻子和女兒的關愛,雙方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夜深了,屋子裏太暗,都給朕點上蠟燭。”兩個宮女走到殿內擺放蠟燭的位置,將它們點亮,頓時間,內殿裏明亮不少。燭苗竄動,屋內一片死寂,偶有幾聲紙張翻動的沙沙聲。
嘎吱一聲門開了,李顯的貼身老宦官領著小宦官進來了。小宦官用托盤盛著一碗湯,還冒著熱氣,端到李顯麵前。“聖上,這是安樂公主為您燉的參湯。”“怎麽想起送參湯來了?”李顯的多疑都寫在臉上,讓小宦官見了十分不自在,支支吾吾的作答:“公主聽聞聖上日理萬機,勤政愛民。遂為聖上燉了湯以表孝心,希望您珍惜身體,切勿太過勞累。”李顯打斷了小宦官的話,做了手勢並指了指桌子的右上角,“好了,放在這裏。”
小宦官放下了托盤,站在了一旁。“怎麽還在站在這裏?”“回聖上,公主說要看著您喝了奴才才能回去複命去。”李顯無可奈何,隻好端起那碗湯,用勺子盛了一勺湯一口喝了下去,說:“朕已經喝了,回去向你的主子複命吧。”看著李顯喝了小宦官才退了出去,整個大殿又剩下一個皇帝一個宦官和兩個宮女。
許是覺得太過冷清,李顯竟和老宦官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起話來。“你說這個裹兒,平時來找朕,不是向朕要官就是要地。今日竟盡起孝道來了,你說這太陽不是從西邊出來?”“老奴倒覺得這是公主的一片心意,說明公主會體貼人了,您應該高興才是。”
“你這個老東西,竟也開始說胡話了。她們哪裏是體貼朕,為的不過是這一方龍椅罷了。”李顯一邊說著一邊歪著身子側靠在龍椅上,細細的撫摸著拿金黃色的龍頭扶手。“有多少雙眼睛日日夜夜盯著朕,巴不得朕早點去了,她們好躋身皇位。”
聽見皇帝說出這樣的話,老宦官慌了,連忙安慰李顯:“聖上可別說這些喪氣話,既然有人想篡權,您就更應該守住這龍椅,守住著李唐江山啊。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祖宗把江山交到您手裏,無論如何也不能拱手讓人啊。要是被他人奪去,聖上有何顏麵去地下麵對高祖太宗,麵對您的母親啊?”
老宦官一字一句說的真切,可李顯還是愁眉不展的,“奴才扶您去休息吧。”老宦官上前想扶李顯起來,反而被李顯抓住了手臂,“朕就在這兒睡,你去抱兩床被子來,朕一床,你用一床。在這守夜,不然朕睡不踏實。”老宦官急忙答應,小跑去抱了兩床被子回來,一床替李顯蓋好了,自己便蜷縮在龍椅台階上,一步不離的守著李顯。
一夜過去,不知有多少人同李顯一般沉沉睡去,又有多少人同老宦官一樣徹夜未眠。
這一天,李顯仍然把自己關在內殿裏,處理著前段日子堆積的政務。不僅有意疏遠了宗楚客楊再思這類無用之才,還提拔了些賢能卻品級較低的人。朝廷裏誰都看得出來,皇帝與皇後不合。老宦官推開門悄悄進來,走到李顯跟前,“聖上,吐蕃那邊有消息了。”
李顯愣了一會,許久才回過神來,“金城怎麽樣了?”“大將軍楊矩已將公主平安送到吐蕃,等公主安頓好後,便會盡快返回長安。”聽得金城平安,李顯高興不已,這大概是他最近聽過的最好的消息,“平安就好啊。”“老奴還有一件事想說。”“你說,朕聽著。”“皇後那邊的人來了。”“讓她進來。”
一位瘦小的宮女走到李顯麵前,跪下,“奴婢叩見聖上。”“起來說話。”“是。啟稟聖上,韋皇後近日又召見了好幾次上官昭儀,還包括一些韋家的親信。”“親信?”“是,隱隱約約聽到韋皇後在安排幾個公主的夫婿還有外甥,想分給他們幾個將軍的職位,讓他們協助韋皇後控製禁軍。”
“她們還說了什麽?”“奴婢有兩次聽得不太真切,好像聽到有藥之類的,要韋皇後抓緊時間辦事。”“行了,下去吧。”這些話老宦官聽著十分忐忑不安,不管是韋皇後想掌控禁軍,還是外戚想要幹政,都是要奪權的跡象。相比李顯,反應表現的就淡漠的多,既不怒,也不惱。
“皇後這是下了套子等著朕去鑽呢,朕原本以為她隻是要權力,沒想到她妄想取而代之。”李顯眼圈紅紅的,眼裏卻看不到一滴淚,幹瞪著眼睛,呆滯許久。
李顯好不容易緩過神,想要站起來,沒想到一陣眩暈充滿了他的大腦。身體開始不由控製的搖晃,最終李顯還是暈倒在龍椅上。等李顯再醒來時,內殿裏齊刷刷跪了兩排禦醫,老宦官在李顯床邊候著。聽說皇帝病倒的韋皇後,也以母儀天下的風範趕到李顯床邊。
不過到了的第一件事不是如何關心的丈夫,而是怒氣衝衝的責怪“無用”的老宦官和及其下屬,“你們這些奴才是怎麽當差的,皇帝病了都不知道!要不是有人向本宮稟報,隻怕是聖上死了本宮都不知道。”聽著韋皇後的數落,老宦官心裏是五味雜陳,對於兩人之間的矛盾他也心知肚明,此時此刻卻一言不發,隻顧著昏迷中的李顯。韋皇後看老奴才不作回答,又把怒火對準了跪著的太醫們。
“聖上到底得了什麽病,為何還不醒來?”太醫慌忙的解釋道:“聖上此次昏迷是因為氣火攻心導致的,臣已經開了方子,聖上已經吃下了,需過些時辰藥起效果了才能醒來。”
大約兩個時辰後,床上傳來虛弱的呻吟,中宗醒了。老宦官潸然淚下,將李顯扶了起來。“聖上您終於醒了,太醫們還在殿外候著呢,老奴這就去傳他們進來。”李顯揮了揮手,用微弱的聲音說著:“不必了,想必朕躺了多久他們也在這心驚膽戰的候了多久,讓他們退下吧。”老宦官無可奈何,隻好走出門去讓外邊候著的太醫都散了。
“皇後來過吧?”李顯問。“回聖上,皇後是來過。見您遲遲未能醒來便回去了。對了,相王府和公主府來了人問候,送了些東西來。”李顯苦笑著搖了搖頭,說:“他們倆倒是有心了,皇後還說了什麽?”“皇後先是將老奴訓斥了一番,隨後太醫解釋您已服下藥了韋皇後才作罷沒有繼續責備咱們這些人。”
李顯聽了也極其不悅,用力拍打著床沿發泄怒氣,“她倒好意思指責你們!豈有此理!”“聖上切勿再動氣啊。”“罷了,派人去回了相王和太平,說朕隻是因為勞累過度暈倒,讓他們不必擔心。”“老奴這就去。”
宮裏的流言總是傳的特別快,不僅帝後不合,連朝廷也朝水火不容的態勢發展。
本以為李顯會因此一命嗚呼的韋皇後,此時的心情竟有些可惜加鬱悶,在自己宮裏肆意宣泄自己的不滿。“幸好隻是暈倒,萬一出了事,本宮還真的不能擺平,況且反對本宮的大臣又那麽多。”焦灼的表情都寫在韋皇後臉上,除韋皇後外,安樂公主也是心急如焚,在皇後寢宮裏轉來轉去。
“好了,你不要在本宮麵前轉悠了,你急,母後比你更急。”韋皇後坐在軟塌上,扶著額頭,一時竟想不出辦法來。“母後把上官婉兒叫來啊,讓她想辦法。”“她住在宮外,這兩日又稱病沒有進宮,如何替我們謀劃。”“誰知道她是真病還是裝病,若是她故意裝病不願為我們籌謀,母後想過沒有。”韋皇後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狠狠的說道:“上官婉兒要是敢戲弄本宮,讓本宮錯失良機,本宮就是死也要拉著她一起。”
大概是李顯的意外暈倒,成為了雙方矛盾爆發的導火索。
窗外的幾聲蟬鳴打斷了李顯的思緒,原來已經是六月份了,此時正值午時。自入夏後,李顯便從大明宮搬到了太極宮。一是為了遠離後宮的恩怨是非,二是為了自身安全著想。老宦官將屋內一扇窗戶打開,陽光照進來,屋內頓時明亮許多。窗外的樹葉隨風搖動,發出沙沙的聲響。光線透過樹葉,撒下一片片陰影。
“聖上,老奴命人燉了蓮子湯,您喝一些吧。”說著便端著一碗蓮子湯到李顯麵前,“蓮子湯香甜可口,有理氣、清涼之效。”老宦官話說的誠懇,李顯也隻好結果他手裏的湯,一口一口喝起來。這時候的風已經微微帶些溫度,雖算不上熱,但也尚可忍受罷。
“朕要的東西,你準備好了嗎?”李顯問。聽到李顯問話,老宦官神情顯得有些凝重,可還是一五一十的回答李顯:“是,老奴已經準備好了,可這東西...”沒等老宦官說完李顯便打斷了他:“好了,朕知道你要說什麽,朕心意已決。”如此,老宦官便不再說了。
韋皇後倒是過得比李顯瀟灑多了,不僅有楊鈞馬秦客這類知己陪伴在身邊,更有婉兒宗楚客等人為她出謀劃策。除了控製後宮,還把手伸向了其他地方。“啟稟皇後,尚食局的人到了。”守門的宮女說道。尚食局的女官來到韋皇後麵前,“參見皇後,不知皇後召下官前來,是為何事。”韋皇後擺出皇後的架子,詢問著女官:“聖上這幾日都吃了些什麽?”女官如數回答著:“聖上的飲食起居都是由聖上身邊的宦官安排的,下官也隻是奉命行事,無權過問。不過...”“不過什麽?”“不過聖上身邊的人好像對下官準備的禦饌不放心,總要再三檢驗才送到聖上麵前。”
這話就像說給韋皇後聽的一樣,過去由金城公主給李顯盡孝,如今又輪到安樂公主。隻可惜,一個是養女,一個是親生。一個是真心,一個是假意。
“本宮要你每隔兩日將聖上的情況匯報給本宮,你為本宮效力,本宮會給你合理的賞賜。”女官麵對韋皇後的利誘不為所動,反倒堅定的拒絕了她:“恕下官難從命,尚食局屬於門下省,您無權插手。想要發號施令,去您所在的後宮。”女官態度強硬,韋皇後怒不可遏,“你一個小小的五品女官,竟敢與本宮作對,真不是抬舉。”“若皇後叫下官來,隻是為了說這些話,那下官就告辭了。”不等韋皇後回答,女官行過禮後快速的離開了。
“若真如你所說,隻怕朕搬到太極宮也不安全。”“皇後還要求下官把您的近況向她交代清楚,還會給下官賞賜。”“下去吧。”女官的話讓李顯聽了心裏很不是滋味。夫妻二人竟走到了互相監視對方這一步,作為大唐皇帝的李顯定不會退讓,而作為國母的韋皇後,為了能當女皇帝,未雨綢繆,也不會輕易放棄。
“聖上,皇後這是想要監視您呐!”老宦官表現的焦急萬分,李顯卻視若無睹,無動於衷。“她想監視朕,朕也不監視著她嗎。守著後位卻不安分,皇帝是想做就能做嗎,想做就能做好嗎。朕總是不厭其煩的滿足她們母女的各種要求,想要官,朕給。想要地,朕也給。甚至楊鈞馬秦客那般小人,朕也讓她留在宮裏,她還有什麽不滿意!到頭來,一個想做女皇帝,一個想當皇太女。現如今,朕在這裏,倒成了她們的阻礙。母親!您為何要將這皇位傳給我!”語氣中諸多無奈,叫人聽了不由得心生同情。
此時,門外的一名宮女小心翼翼的走了進來,“啟稟聖上,安樂公主的人來了。”“傳。”“是。”
“奴才叩見聖上。”說話的是個身材矮小的宦官,從攜帶的食盒中拿了好幾道菜出來,擺放在李顯麵前。一邊為李顯布菜,一邊說明這道菜是安樂公主費了多大的勁才得到的珍品,那道菜又是安樂公主親手烹製的。李顯也給這個宦官麵子,任他把話說完。等宦官把每道菜都簡紹完了,才知趣的退到一邊,刻意打量著李顯。
老宦官走上前,擋住了身後某些人的視線。李顯握住筷子的右手微微顫抖著,說著:“時候到了吧。”老宦官隨即從袖口中掏出一個錦囊來,打開錦囊,裏麵裝著一個小紙包。老宦官一邊提著腔調說話一邊將錦囊遞給了李顯,“您瞧瞧,這菜多精致,安樂公主真是有心了。”
剛說完一滴眼淚從老宦官幹瘦的臉頰落下,“您多吃一些吧。”李顯接過那個紙包,放在手心裏掂量。在老宦官的遮擋以及注視之下,李顯拆開了紙包,將其中的粉末倒進了酒杯之中。
隨著酒杯的搖晃,酒杯中的酒被一飲而盡。老宦官這才退到一旁,看著李顯獨自品嚐辛酸。嚐過一遍菜後,李顯忽地捂住自己的胸口,麵龐抽動,表情逐漸扭曲。嘴角漸漸湧出一絲鮮血,順著下巴滴落在酒杯中。李顯的異常讓在場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尤其是前來送飯的小老宦官,眼珠瞪得賊大。
“聖上!聖上,您怎麽了?”李顯的身體逐漸不受控製,倒在了椅上。“來人,傳太醫!快傳太醫!”宮女們急匆匆的跑去找太醫,而這個小太監也從混亂的人群中溜去給自己的主子報信。
太極宮神龍殿內。
由於事發突然,場麵混亂不堪,得知消息的韋皇後立即趕到了神龍殿控製局麵。時間一點一點溜走,這時已經到了傍晚。急匆匆趕來的李裹兒,還不知緣由,便想找母親問個明白,還未開口,一記耳光打在了她的臉上。“你往你父皇的禦饌裏放了什麽!為何他吃了你送的禦饌就突然暈厥乃至昏迷不醒?”
李裹兒捂著臉愣在那,並沒有意識到韋皇後話裏的一絲。再看看地上跪著的太醫們,還有那個自己派去給李顯送吃食的小太監。李裹兒一把抓住他的領子,氣急敗壞的質問他:“你這個狗奴才,你在飯菜裏動了什麽手腳,為什麽父皇會變成這樣?”
“奴才不知,奴才實在不知!奴才隻是按您的吩咐將您準備的食盒送過來,聖上,聖上還誇您午膳備的精致,還說要多吃幾口。”裹兒的臉變得煞白,驚慌失措的跪倒韋皇後麵前,又流淚又害怕的詢問,“母後,父皇他...父皇他怎麽樣了?”韋皇後自己也心虛,雖然她一心想做女皇帝,也想過用一些手段,可沒想到李顯會在這個時候倒下。韋皇後實在不想看見裹兒這幅哭哭啼啼的樣子,就讓她跪在那,自己轉身去到了李顯的床邊,“聖上怎樣了?”
太醫搖了搖頭,麵色凝重,“啟稟皇後,聖上他...”見太醫支支吾吾的,就知道事態嚴重了,“聖上他,死...?”見太醫的表情,韋皇後就知道李顯一定是駕崩了,心中竊喜。在歡喜的同時也有幾分憂愁,要如何做才能順理成章的像則天皇後一樣,從輔政的太後一步一步走到皇帝的位子上。
“你們都給本宮聽好了,聖上他隻是勞累過度暈倒了,休息幾日便好了。今天的事,誰要是敢傳出去,本宮就摘了你們的項上人頭。在聖上安心休養的這段時間裏,本宮會暫時代替聖上處理朝中的事務。”說完這番話後,將在場的所有人趕了出去,包括自己的女兒。
人都走光後,韋皇後來到床邊,用手捏住李顯的手腕,想感受他的脈搏。確認李顯真的沒有氣息後,望著他的屍體自言自語:“自從嫁了你,我沒有過過一天安生日子。你自己做錯事說錯話,卻讓我的整個家族跟著你流放,連我的父母、兄弟都死在那幫野蠻人手中。”
或許是回憶起過去的生活太過心酸和艱苦,韋皇後不自覺流下了眼淚,淚水順臉而下,打濕了她的妝。“十五年,整整十五年啊,你知道我的內心有多煎熬嗎?沒有一天我不想著回到長安,沒有一刻我不盼著你能重登太子之位。所以我不能讓你死,你要是死在了房州,那我就什麽都沒了。”
韋皇後站起身抹了抹淚,繼續說道:“是老天有眼,也是相王自己明事理,自願把皇位還給你。可你還是個懦夫,在那樣的小人麵前還保護不了自己兒子,那是我唯一的兒子你知道嗎!堂堂太子,竟護不了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韋皇後歇斯底裏的嘶吼著,發泄著這麽多的不滿:“我自知你對我不滿,不滿我插手朝政,不滿我與楊鈞馬秦客來往過密。可這是你欠我的,我想彌補自己這十幾年來失去的有什麽不對,難道都留給你的弟弟和妹妹嗎?”
“我已經忍受的夠久了,不過現在已經沒關係了,誰也不能阻止我,這女皇帝我是一定要當的。隻要我按照步驟一步一步來,就絕不會錯!”韋皇後丟下這番話後離開了神龍殿,召集軍隊把神龍殿包圍了起來,說是中宗李顯需要安心休養,任何人不得打擾、進出,隨後連夜把婉兒叫進了宮。
“給皇後請...”安字還未說出口就被麵前的女人打斷,這讓婉兒一頭霧水。“你現在替本宮起草一份遺詔,遺詔中要以皇帝的口吻。第一,立李重茂為太子。第二,皇帝年幼,需太後臨朝攝政。”“聖上他怎的這時候想要起草遺詔?”“聖上的旨意何須你來過問,別忘了你的身份。”韋皇後的態度讓婉兒捉摸不透,也隻好按照韋皇後的吩咐回到後宮起草遺詔。“遵旨。”
韋皇後覺得光有皇帝的遺詔還是不夠穩妥,又連夜命人將朝中的幾位宰相,侍郎以及一些親近黨羽請到兩儀殿。時間一點一點過去,等到韋皇後的黨羽們聚齊已到了後半夜。此時上官婉兒帶著自己起草好的遺詔來到兩儀殿,一進到內殿,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婉兒身上。“上官昭容來了。”“快把遺詔拿出來看看。”婉兒從容的將擬好的遺詔遞到為首的宗楚客手中,宗楚客快速瀏覽著遺詔中的內容,可誰也想不到這份遺詔除了婉兒還有另個人的“功勞”。
“難怪你深夜還派人來傳信,要我秘密進宮,原來是這樣。她也想躋身皇位,想效仿母親做女皇帝。”“時間緊迫,還望公主早做決斷。”太平坐在椅上,手指不停敲打著桌麵,像是在思考什麽,突然笑了一聲,說道:“皇後這麽信任你,你卻在這關鍵時刻選擇背叛她。”
不管什麽場合,婉兒都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樣,說話做事遊刃有餘,“皇後野心如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追隨她的隻有宗楚客一流罷了。”“你的昭容不也是她求皇帝的嗎,還在宮外給你置辦豪宅,給你錦衣玉食的生活,還把這宮裏的大事小事都告訴你,如此優待,還收買不了你的心。”“妾身不認同她,自然也不會追隨她。”“那上官昭容想要追隨誰?”
“對於妾身來說,跟著李唐宗室,才是最好的選擇。不如讓妾身說出自己的看法來打消公主的顧慮,然後您再考慮妾身是否值得相信。妾身猜想,一定是出了什麽意外,而她又急於掩蓋這個意外,所以調用禁軍包圍皇宮,防止消息走漏。如今皇後的黨羽齊聚兩儀殿,若公主再不有所作為的話,這李唐江山落入韋皇後手中,定不會像則天皇後當年那般仁慈,比起流放,還是砍頭更能解決辦法,一勞永逸。其次,妾身本就不認同皇後能奪得皇位,無論是身份地位,還是聲望閱曆,都不及當年的則天皇後。”
太平看婉兒說了心裏話,這才和她商量對策,其實太平心裏也清楚,投靠宗室是她唯一的選擇,“上官昭容的誠意我已經了解了,遺詔的事我會協助你的,先說說你的想法。”
“韋皇後的要求有兩個,一是立李重茂為太子將來好登基稱帝,二是讓她以皇太後的身份名正言順的垂簾聽政。要寫這兩點,妾身以為不難。可是...”婉兒說道。“可是未必有人會認同她的做法,父死子繼是自古以來的傳統,那李重茂也隻有十六歲,皇帝年幼需要母後扶持也無可厚非。她想借此機會一步登天,至於李重茂,不過是個傀儡皇帝,有朝一日終究會被拿下去。”太平如是說,“在此之前,新帝登基才是穩定局麵的最好辦法。一旦李重茂登基,大權必定落入韋皇後手中。但在韋皇後實現野心的過程中需要時間,在那之前,一定要想出徹底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