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有人跑進來說“公主已經離開了,太子殿下您沒事吧?”,李隆基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擦了擦前額豆大的汗珠,無力的對下人揮了下手,說:“行了,下去吧。告訴他們,今日之事,嚴禁外傳。”“是,殿下放心。”李隆基扶著驚魂未定的愛妻晃晃悠悠的將她送回了房。劉氏倚在床邊小聲啜泣著,“殿下,今天的事,難道就這麽算了嗎?”本來已經跨出門的李隆基,聽到這話腳下一停,又折返了回來,坐到劉氏身邊,對她說:“是我不好,還連累了你。如今姑姑權大勢大,隻怕我是鬥不過她。”


    本就委屈的臉上如今又多添了幾絲憂愁,“難道殿下就甘心受人欺淩嗎?”“你放心,為了你,為了我們的孩子,我一定會想辦法擺脫這種局麵的。為了不再受製於人,為了心中的那番事業。”話說到最後越變得小聲,哄完了愛妻李隆基終於起身出了房門,並輕聲關上了門。


    王毛仲一直在門外候著,見主人憂心忡忡的樣子,他心裏也幹著急,卻也想不出對策。隻好出言安慰:“殿下寬心,咱們一定能找到解決的辦法的!”李隆基長歎一口氣,問:“解決誰?公主?”“奴才明白,現在不是扳倒公主的好時機,但您始終要想辦法自保啊,若是公主聯合宮中重臣彈劾您,您這位子還能坐穩當嗎?”


    李隆基在院前停下了腳步,雙手捏緊了拳頭,臉上十分的不情願。經過一番心理掙紮,終是鬆開了拳頭,對王毛仲說:“我明白你的意思,犧牲是在所難免的。”


    盡管李隆基想到了自保的辦法,對有些人來說卻是滅頂之災。


    “今日的早朝就議到這兒吧,諸位可還有什麽要說的?”龍椅上的人問。睿宗見無人回答,心想既然沒人做聲那就散了朝會,讓大臣們各回各部辦公去吧。“既是如此,那就...”“兒臣有本奏。”幾個字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都等待著,想聽聽太子有何見解。


    “哦?太子有話說,那就請說吧。”


    “兒臣要彈劾姚崇宋璟兩人!”這樣的情形可能是百官們生平頭一次見大臣們替太子解圍反遭彈劾的。或許是事發突然,姚宋兩人竟說不出話來,睜大了眼睛驚恐的看著太子,更讓兩人失望的是太子接下來要說的話。


    “朝堂上不得胡言亂語!”顯然睿宗對兒子的這一舉動不滿。


    “兒臣並非胡言亂語,隻是兒子身為一國太子,不得不說!”李隆基趁機瞥了一眼姚崇,發現姚崇也怒視著自己,雖有不忍,還是背著良心說了:“兩人多次挑撥兒臣與太平公主以及兄弟間的關係,屢次進讒言,唆使兒臣欲將宋王排擠出朝廷。兩人居心不良,實在可惡!若朝政交到他們手裏必定為禍四方,為了我大唐江山社稷,為了百姓安危,請父皇重重懲罰他們!”


    說完低下頭緊閉著雙眼再無勇氣看身後的兩人。


    兩人撲通跪倒在地,想要辯解,頭頂先傳來睿宗的聲音,“哦?是這樣嗎姚大人?”


    “微臣絕無此意!”


    “住口!讓公主去洛陽不是你們倆的主意嗎?勸聖上把大哥外放成刺史不也是兩位大人的提議嗎?如今想翻臉不認賬!他二人定是想借您的信任,拉幫結派好控製朝廷,務必請父皇明察!”


    姚崇憤怒的指著李隆基,連手指都在顫抖,見李隆基這般態度,頓時也沒了為自己辯解的想法,伏在地上大喊一聲:“臣,認罪!”


    當然這一切都被睿宗看在眼裏,看著兒子在台下的表演,看著姚宋失魂落魄的模樣,便說道:“既然姚崇已經認罪,那麽宋璟呢?”


    宋璟雖說也跪在地上,但他挺直了腰板,昂著頭,一臉正氣的望著台階,沒有回答。


    對於兒子的做法,睿宗心知肚明,隻是可惜了這兩位忠心又能幹的大臣,“既然兩人皆已認罪,傳朕的旨意,將兩人推出宮門斬首,以儆效尤!”


    即使是聽到斬首兩字,宋璟也沒有一絲一毫的恐懼,隻是對著睿宗拜了拜,說:“多謝聖上成全!”此時門外進來四名士兵一左一右駕著姚崇和宋璟就要往外走。


    “懇請聖上法外開恩,寬恕他們二人。微臣不懂太子為何要彈劾兩位大人,但他們對朝廷的忠心是真的啊!您不能聽信太子的一麵之詞啊!”說話的是一個平日裏與姚崇交好的大臣,姚崇回頭看著他,自己不停的搖頭歎息。


    總算有一個人站出來替兩人求情,皇帝也就順著這話往下說了,“既然有大臣替你們求情,不如朕就把他們兩人交給太子處置吧,既然是太子揭發的他們的罪行,索性就由太子決斷吧。”睿宗一席話又將問題拋回給了李隆基。


    “不如將他們貶為刺史吧,斬首實在是太重了些。”


    “就依太子所言,將他二人貶為刺史,選官的工作就交給吏部的其他大臣吧。退朝吧。”


    經過這一出好戲,宮中的風向又變了。明明是忠心耿耿的大臣,卻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而被貶官。堂堂太子,也會說出這樣荒誕的話。


    擠走姚宋兩人的第二天,太平就把自己的人推了上去,並成功站住了二人之前的位置,一時間風光無限。然而事情並沒有像太平預料的那般簡單,在她換上自己人後的三個月,睿宗做出的一個決定徹底改寫了她的命運。


    “你說要傳位是什麽意思?“太平慌亂的問道。反觀睿宗,倒顯得輕鬆了不少,說:“人老了,幹不動了,早日傳位給太子,朕也好安度晚年啊。”睿宗見妹妹坐立難安的樣子,就猜到她是來勸自己不要退位的。想到自己不僅要防著兒子奪權,還要受製於妹妹,幹脆就傳位給太子,自己做太上皇安享晚年。


    可太平心有不甘,自己努力了多少年才走到今天這步,怎能讓一個小小的庶出的李隆基壞了自己的大事。“看你的表情,莫不是以為朕信任太子而不信任你?”睿宗說完端過一杯茶遞給太平,“我可沒有這樣說。”“可你的臉上是這樣寫的。”


    睿宗起身在房裏走來走去,向妹妹解釋著自己傳位的原因。“前幾日朕召見了宮中的一位術士,想問問他最近的星象有何變化。”“術士怎麽說?”“術士直言有彗星出現,似有不祥之兆,宮中恐生嘩變。”太平立刻想到是自己派去的人,便放心了,又故意試探睿宗的態度:“那便是有人要造反?這可如何是好啊。”


    “與其等他主動殺父奪權,不如朕自己先把權讓出來,也可避免一場紛爭。”睿宗說完又坐回太平身邊。


    “哥哥,你這是?我還以為你...”太平懵了,她原本以為術士的話會加重睿宗對太子的猜忌,好借此除掉李隆基,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沒想到睿宗竟真的傳位給了太子。


    “啟稟聖上,太子到了。”得到消息的李隆基又火速趕了過來,“參見父皇,姑姑。”太平一臉不屑的看著他,說:“太子來得好快啊。”


    “你且寬心,朕這次是下定決心要傳位給你,朕明日就下旨。登基大典朕已命人去準備了。從今以後,這個國家就要交給你掌管了,你可不要讓朕和公主失望啊。”睿宗說完看著兒子滿意的笑了,李隆基也笑了,太平必然是笑不出來的,心裏早就把那個自己派去的術士殺了千遍萬遍。


    太平看了眼窗外,說:“夜深了,我想我該回去了。”“嗯,也好。時間不早,也該回去了,孩子們都還在家等你。”太平緩緩起身慢慢從太子身旁走過,並給了他一個充滿殺氣的眼神。


    “兒臣恭送姑姑。”


    回到家時,武攸暨還有幾個奴仆正在門口等她。武攸暨扶著她下了馬車,“怎麽這麽晚才回來?孩子們都很擔心。”“我沒事。”“你這樣子可不像是沒事,是宮裏發生什麽事了嗎?”太平跨進門後又轉身對身後的奴仆們說道:“大家辛苦了,都去休息吧。”等到太平走遠了,眾人才散去。


    武攸暨扶著太平回到她的房間,這才發現她憋得通紅的雙眼,幾次想出聲詢問,話到嘴邊了又吞回去,最後說出口的隻有一句“好好休息。”


    隔日睿宗便在朝上宣布正式傳位給太子,念完了傳位詔書後李隆基欣喜不已。不過睿宗後麵念的幾個決定,可是又讓他的心情跌落穀底。睿宗宣布自己退為太上皇後,仍要掌握朝中三品以上大臣的任免權以及重大事件的裁決權,仍自稱朕,每五日在太極殿接受群臣朝賀。而皇帝自能自稱予,朝會則在武德殿舉行。


    李隆基怎麽也沒想到,父皇說的傳位竟是這樣的,整個人都呆住了。


    盡管如此,登基大典還是如期舉行了。新帝登基,改元先天。


    等李隆基真的坐上了這把龍椅,才發現事情比他預料的更糟糕,姑姑太平依舊在朝中呼風喚雨,太上皇仍然控製著朝廷。正是太上皇的這幾個決策,使得妹妹和兒子之間更加水火不容,矛盾一觸即發。


    八月一過,又迎來了秋天。


    暗潮起,風浪湧。


    憑借自身能力以及太上皇的信任,太平又重新控製住了朝廷。朝中七位宰相五位出自她的門下,想要討好巴結她的官員更是數不勝數。


    這天玄宗召見了手底下僅剩的幾個親信大臣,和往常一樣在偏殿議事。


    “諸位請坐。前幾日張說從洛陽給我送來一把佩刀,同時還在信上說希望我早做了斷,拖得越就對我們越不利。一定要盡快想辦法拿下太平公主。”玄宗拿出那把佩刀放在了幾案上,一個名叫王琚的人說話了:“微臣也讚同張說的意見,鏟除太平公主勢力才是首要目標,隻要沒了公主,太上皇才會心甘情願的把權力交出來。到時候,您可就是真天子了。”


    崔日用卻給出了不同意見,說:“微臣以為不可操之過急,太平公主實力雄厚,不是一日兩日能拔除得掉的。微臣建議還是派人去探探虛實,逐個擊破。”“崔大人說的不錯,探查情況的同時還要避免引起對方的注意,太平公主可是個心思細膩的人,如若被她察覺肯定會加倍防範,到時候我們的工作就難做了。”魏知古說道。


    “幾位說的都有理,隻是派誰去打探消息呢?”玄宗問。


    崔日用自告奮勇,說:“臣願意去,當初和公主一起誅殺韋皇後時曾與她身邊的人有過幾分交集,我想從他們口中應該能探到些消息。”玄宗思考了一番,問:“隻怕姑姑身邊的人,沒那麽容易接近吧?”“微臣一定盡力探得消息!”“也隻能這樣了。”


    侄子忙著對付姑姑,姑姑當然也沒閑著,早就防備著。幸好家裏產業多,要買哪處的宅子更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為了方便自己和官員聯絡,太平又買了處老宅,以後就不再在家中私會大臣了,誰知道牆外有幾雙眼睛呢?


    “不知公主深夜召見在下是為何事?”原來已經是深夜了,而被召見的人隻有蕭至忠和竇懷貞。


    “都是自己人,我就直說了。我想要掌握軍隊,必要時可以派上用場。”一個公主竟然說出想要軍隊這種話,不過鑒於說出這句話的人是太平,蕭竇兩人也並無太大反應,隻回答:“在下推薦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此前常元楷曾私下找到在下,希望得到公主垂青。”“此人可靠嗎?”“在下偶然和他攀談過幾句,甚是投緣。且掌管北衙禁軍的他一定公主有所助益的。““既然蕭大人認為此人可靠,就請代替我去會會他,順便送上幾分厚禮,以表我的真誠。”“公主放心。”


    “竇大人好像有什麽話要說。““是是,凡是能帶兵的人,公主都要結交嗎?““那是自然,不管對方有意無意結交,我們自己始終要做到禮賢下士。需要什麽就派人來,不管是金銀玉器還是絲織綢緞,想要的我都有。”“在下明白了。”


    “有件事在下要提醒公主。”蕭至忠說。“蕭大人請講。”“公主還記得張說吧,前幾從洛陽托人帶了一件東西和一封書信給皇帝。隻可惜我們的人沒能截住這封信,信上的內容也不得而知。”“除了崔日用,王琚,王守一,皇帝身邊還有哪些人?”“薑皎和李令問以及高力士。”“料他幾人也掀不起什麽風浪,你們隻需要把這件事給我辦好就行了。”“公主放心。”“夜深了,二位大人請回吧,明日的朝會就拜托兩位大人了。”


    又是一夜過去,朝會按例進行著。朝會結束後蕭和竇各自找到自己需要拉攏的目標,好言好語,再好禮相送。一番交流下來,又有幾人投靠了太平。


    幾個月來,雙方一直在積蓄力量,不管是太平還是皇帝都尋找著對方的弱點,企圖將對方一網打盡。可這次先出手的人,是太子李隆基。


    先天二年,李隆基下旨集結人馬,誓要鏟除太平公主黨羽。清晨,皇帝帶著岐王李範和薛王李業以及幾百親兵進入虔化門,想要殺掉常元楷和李慈。幾聲馬斯同樣引起了常李二人的察覺,還沒等兩人反應過來,幾百親兵迅速衝進來控製住了兩人。“你們,你們是誰的兵!我可是左羽林將軍!膽敢放肆!”常元楷似乎還未搞清楚狀況,李範和李業下得馬來,指揮著親兵讓出一條道來,好讓身後的人走上前來。“啟稟聖上,已將反賊擒獲。”“辛苦岐王薛王了。”


    皇帝騎著馬出現在了眾人眼前,正好擋住了太陽的光線,常元楷這才睜開眼看清麵前的人。“聖上!我,我們!”“抱歉了兩位大人,宣旨。”玄宗對一旁的高力士使了個眼色,高力士立即走上前,從袖中拿出一道旨來,對著兩人念,大意是兩人現在成為了奸臣,革職為民,皇帝下旨誅殺。


    高力士話音一落,兩人像瘋了一般瘋狂的向玄宗磕頭,請求他的寬恕:“聖上饒命啊,草民也隻是受了太平公主的蠱惑啊,聖上,繞草民一命吧。”李慈也是這般,“是公主!是太平公主給了小的很多的錢,還有金器,還有首飾!她要我們替她賣命!我們,我們也是被逼無奈啊聖上!”玄宗的眼神中透著不屑,表情冷漠,隻是用冷冰冰的語氣對岐王說道:“斬了。”說完勒緊韁繩,調轉了馬頭揚長而去。


    “遵旨。”李範和李業各自拔出了長刀,對準了兩人的後頸。李慈害怕的跪在地上發抖,而常元楷竟然開始掉眼淚。汗水夾雜著淚珠一起從他的下巴低落。


    沒有慘叫,沒有掙紮,刹那間兩人人頭落地。解決了常李二人,岐王薛王也重新跨上馬去,帶著親兵走了。


    玄宗的下一個目標又會是誰呢?


    此時朝堂內,大臣們都等了不少時候,不禁議論紛紛:“這早朝時間已經到了啊,怎麽還不見聖上呢?”“高公公也沒來,出什麽事了嗎?”“不清楚,興許是聖上生病,高公公忙著照顧吧。”正在這時,殿外傳來高力士的聲音:“聖上駕到!”眾人紛紛整理好著裝拿好笏板等著皇帝來。


    然而進殿的永不止皇帝和高力士兩人,依舊是那幾百名親兵,把整個朝堂都圍了起來,雙手握緊長刀,一刻也不放鬆。大臣們見這陣仗都慌了,不知道發什麽了什麽事。玄宗走上台階,坐到龍椅上,渾身散發著帝王氣息,用那雙敏銳的眼睛俯視群臣,在鎖定了蕭至忠和竇懷貞後,說:“把人帶上來!”


    門外的親兵領著兩坨“粽子”就進來了,原來是被捆著的賈膺福和李猷,兩人被提溜著到群臣麵前。昨日還是一同辦公的大臣,今日就變成了這副狼狽樣,跪下後連頭都不敢抬起來。


    玄宗的眼睛再一次盯住了蕭和竇,說:“來人!將蕭至忠,竇懷貞,崔湜統統抓起來!“一聲令下,十幾名士兵從各個方向人群中靠攏,非常迅速的將幾人製服,再加上玄宗之前抓到的兩人,五人齊齊跪在殿前。緊張的氣氛逐漸蔓延開來,一些不知情的大臣被這番舉動下的不輕。


    “這四位,想必大家都認識吧。竇懷貞竇大人,老朋友了。朝廷給諸位的賞賜不少吧,沒少給你們俸祿吧?可你們永不知足!拿著國家的俸祿,幹危害國家的事!貪贓受賄,結黨營私,宮裏宮外內外勾結,篡權亂政,好好的一個朝廷,都讓你們敗壞了!隻要你們供出幕後主使,就還有活命的機會,幾位都是聰明人,知道孰輕孰重,要死要活,全憑你們自己一句話。”


    正如玄宗本人所說,他需要這些人指出幕後主使也就是太平公主,這樣才能名正言順的下旨捉拿太平。可玄宗等了許久,也不見台下的罪臣開口。至於罪臣為什麽不開口,大概是有什麽把柄握在太平手裏,例如父母或妻妾,兄弟或兒女。


    見無人開口,玄宗有些憤怒,於是動用皇帝的威嚴向幾人施壓,說道:“你們不要心存僥幸,也不要期望還有人會來救你們。明確的告訴你們,予早已下旨將宮門關閉,禁止出入,別妄想還會有人把消息傳出宮去。予最後再給你們一次機會,幕後主使是誰?”


    眼看皇帝下了最後通牒,那個最沒骨氣的竇懷貞,為了活命選擇出賣太平,竇懷貞抬起頭,像條狗一樣爬到台階上,望著皇帝,說:“指使罪臣的人是...”“是誰!”“是太平公主!是公主給罪臣錢財,讓罪臣替她招兵買馬,賄賂官員,還意圖對聖上不軌!罪臣已經交代了,請聖上繞罪臣一命。”


    這下玄宗滿意了,供出了太平的竇懷貞還能活命嗎?答案當然是不能,玄宗走下台階坐到竇懷貞麵前,看著他,對他說:“來人,將這五人拉出宮門斬首!”竇懷貞這條狗命,還是沒能保住,可悲啊。


    處理完了這五個人,玄宗又組織人馬往公主府去。


    “大事不好了!官兵,咱們府門口被官兵圍住了!”


    馬蹄聲,腳步聲,聲聲入耳。很快大門周圍就擠滿了人,官兵和百姓,不過百姓很快就被官兵驅趕開了。仆人慌慌張張的跑進來向武攸暨通報外麵的情況,武攸暨見情不妙,“快去通知大公子。”說完轉身朝後院跑去。由於皇帝封鎖了宮門,消息無法傳遞,此時的太平並不知道宮中發生了政變,她還等著蕭和竇給她帶來好消息。


    “太平!”武攸暨突然推門進來,一把抓住太平的手想要將她帶出房間,“看你慌張的樣子,出什麽事了?”“有人派兵包圍了府邸,你趕快從小門逃。”


    “什麽?”太平似乎沒明白武攸暨的話,問:“你說誰?”“能調兵的除了皇帝還能有誰,別猶豫了,快逃吧。”事情變化的如此突然,讓太平已經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她緊緊的抓住武攸暨的雙臂,望著他,情緒有些激動的說:“我逃了你們怎麽辦,還有孩子們,去找太上皇,他一定會有辦法的。”


    眼看官兵就要衝進來了,武攸暨抓著太平的手繞過後院避開家仆來到了小門,將太平扶上了馬,“我逃了,可你們呢!”“抓緊了!”武攸暨拿起鞭子打在馬屁股上,一聲馬嘶,一人一馬很快從男人眼中消失,這時他才折返回府。


    武攸暨剛趕到前院,府裏上上下下所有人都集中在前院,由官兵看守著,還包括太平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啟稟聖上,沒有發現太平公主!”一個官兵向李隆基匯報著。“退下吧。“說完又轉過頭看向站在台階上的男人,向他喊話:“太平公主何在!“武攸暨沒有回答,而是徑直走向兒子女兒,問:“沒事吧?““沒事,隻是沒料到,他會來得這麽快。“


    皇帝下得馬來,走到這一家子麵前,周圍的官兵都緊握著刀等待著皇帝的命令。“公主呢?”武攸暨沒回答,薛崇訓倒說話了:“不如皇帝自己去找好了?”


    即使沒找到太平,也要捕了的她的子女,有孩子作把柄,不怕她不現身。想到這,皇帝又下令了:“將在場的所有人,全部抓回天牢嚴加看管。”上至駙馬,下至洗衣掃地的幾十號人全被刀架著出了府。李隆基看著這空蕩蕩的宅子,表情凝重,似有諸多感想。“要下令全城戒嚴盤查嗎?”薛王問。


    “不必了,姑姑孤身一身,逃不遠的,血濃於水,她不會不管她的兒子女兒的。”“聖上怎麽知道?”“她還沒有那麽心狠。”看著空蕩蕩的宅子,李隆基長歎一口氣,望著天說:“終於結束了,回宮吧,算算時辰,該去向太上皇請安了。”


    雖然宮裏的消息傳不出去,可內部還是通著氣的,知道兒子發兵殺了大臣的太上皇坐不住了,一接到消息就往皇帝平日休息的內殿趕去。這時皇帝也剛從太平府上回來,父子倆一前一後進了內殿。李旦坐在軟墊上,怒視著隨後進來的兒子,兒子也在軟墊上坐下了。


    “皇帝應該給我一個交代吧?”“蕭至忠竇懷貞崔湜謀權篡逆,結黨營私,大肆受賄,兒子已下令將他們斬首。”“你怎麽處理佞臣那是你的事,我問你,你把太平抓到哪去了!”李旦突然間暴怒,緊握的拳頭一下砸在桌上,“姑姑逃了。”“那她的孩子呢!”“已下令關進大牢。”


    “好啊,你做的好,你可真是個好兒子。”“姑姑幹涉朝政已久,內外勾結官員已成常事,甚至指使蕭至忠去賄賂羽林將軍,條條論律當處。兒子作為一國之君,不能視若無睹。姑姑的兒子一樣有罪,姑姑想要見哪位大臣了,他就在中間搭橋牽線。我若不殺她,她就要殺我,我和姑姑之間,必須死一個人。”


    “她對你有恩。”“您給她的賞賜足夠償還她對我的恩情了。”眼見和兒子溝通無果,李旦氣衝衝的離開了。


    此時此刻的太平已經逃進了山間的一座寺廟,“有人要殺我,求你們,救救我!”今天的太平怎麽也沒想到,自己需要向這些她平日從未放在眼裏的人求救,眼下已別無他法,隻好放下姿態,裝成一個被仇家追殺的婦人,向這座小寺尋求庇護。


    “是我丈夫生意上的仇敵,見我家生意蒸蒸日上,他們心生怨恨,不僅派人打砸我們的店鋪,我丈夫為了救我也死在了他們的刀下。我實在是走投無路了,行行好,救救我吧。”和尚們見麵前的女人說的真切,何況見死不救是大忌,便答應下來了。“夫人請隨我來吧。“和尚把太平帶到東廂房,靠裏那麵牆擺放著一張小桌,桌下是一張墊子,桌上供著一尊佛像,佛像前放著香爐,香爐裏的香還燃燒著。旁邊是一張簡易木床,素色枕被,比起家裏差了十萬八千裏。


    “夫人就暫時在這歇腳吧,避一避風頭,等風頭過去了再下山。”心情逐漸平靜下來的太平,環視著這間屋子,是簡陋了些,但她已別無選擇,起碼還有一扇窗戶,“多謝。“說完又掏出一些錢遞給了和尚。“夫人這是什麽意思?”“香火錢,給寺裏多添幾張瓦吧。”和尚點點頭接過錢轉身離去。


    太平走到佛像前,拿起旁邊的香,接著香爐裏殘留的火星點燃。“呼。”一縷淡淡的青煙隨著熄滅的火苗緩慢飄起。太平跪在墊子上雙手合十,看著佛像,若有所思。不過坐了一會後,又扶著桌角站了起來,坐到木床邊憂心忡忡的望著窗外。


    進了大牢才發現家裏的環境多好,這裏不僅潮濕,偶爾還有鼠蟻從這經過。崇訓脫下外衣鋪在地上,自己靠牆坐著,好讓小妹枕著自己的腿休息。這間牢房就關了兄妹三個,武攸暨應該在別的房間,家裏的下人們也不知被獄卒帶去了何處。“崇簡,沒事吧?”崇訓問。崇簡坐在崇訓的對麵,倚著牢門的柱子,低著頭玩弄手指間的稻草。“是我告的密,是我向皇帝進言母親的陰謀,才使得你們被抓進來。”


    突如其來坦白讓崇訓變了臉色,但又很快恢複了平靜,不滿的瞪著兄弟,說:“沒想到真的是你,先前母親就覺得你不對勁,你向來不喜歡熱鬧的地方,最近居然會去逛兩市了。”“你們跟蹤我?”“不多,就兩三次。比起你多次鬼鬼祟祟的出門,已經算少了。”崇訓一邊說著一邊撫摸著小妹的頭發安撫她。


    “母親本來就是錯的,我隻是在幫皇帝糾正這個錯誤。”“你考慮過這件事的後果嗎,我們還能活著走出這大牢嗎?”“皇帝保證,說隻要母親安安靜靜做她的公主,不再參與朝政,他也願意原諒母親以前的過錯。”“他們都是手上沾了血的人,你憑什麽相信皇帝會放過母親,現在母親下落不明,說不定就在派人大肆搜捕。”“是啊,他們手上都有人命,可是誰又比誰幹淨呢?大不了一死,反正我也活膩了。”兩兄弟不再說話。


    太陽西沉,太平就在這座小寺廟度過了逃亡的第一天,往常身邊還有清荷作伴,如今也被抓去進了大牢。看著盤子裏的素食,心裏很不是滋味。猶豫了一會還是端起了飯碗,借著微弱的燭光夾起了菜。吃完後將碗筷放入了盤中,放在了門口,隨後關上了屋門。在門口站了一會兒後又走到了香爐前,借著尚未熄滅的火星又點燃了三隻香,插入爐中。


    香繼續燃著,這時她才重新躺會木床上,漸漸閉上了眼,回憶像走馬燈一般在腦中不斷回放,她初嫁的情景,她初為人母的喜悅,以及她失去一生摯愛時的絕望。緊了緊身上單薄的被子,沉沉睡去。


    這一夜就這樣過去了,僧人掃地的聲音,驚醒了太平,她緩緩坐起身擦了擦額頭的汗,望向窗外,原來已經天亮了。簡簡單單整理好自己的衣裳後,走到門前想要出去打水洗臉,好像聽見外麵在談論著什麽,太平沒有急著出去,而是貼著門,想聽聽他們在說些什麽。


    “我剛在街上聽人說,有哪位公主犯了事逃跑了,皇帝正下令嚴查。”“不好好化緣,又去瞎打聽什麽?”聽起來好像是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在說話,顯然小和尚戒律背的不夠熟悉。“聽說還是太平公主。”“管他什麽公主,都與我寺,你再磨磨蹭蹭的就要罰你抄經書了。”小和尚端著一碗清粥和兩個餅來到門前,不料太平正好打開了門。三個人就這樣互相看著,“多謝夫人昨日捐的香火錢,不過小寺向來隻有素食,請。”太平接過清粥並向兩人道了謝隨後進了屋。


    “師傅你說,這位夫人會不會就是公主?看她的穿著打扮就價值不菲,昨日上山,今日城裏消息就傳遍。”“與你何幹,還不快念你的經書去。”“是是是,師傅莫氣。”小和尚撓撓頭走了,老和尚看著關上的房門心裏也犯嘀咕,難道這一切都隻是巧合?


    老和尚正在這思考著,一聲“不好了!”打斷了他的思緒,小和尚跌跌撞撞跑進來,扶著門喘著粗氣,說:“不好了師傅,外麵突然闖進來十幾個官兵!嚷嚷著要搜寺廟,您趕快想想辦法。”“莫慌。”說完從容的向大門走去。十幾個官兵堵在門口,寺裏的香客聽到動靜都圍了過來。“我是這座寺的住持,請問諸位有什麽事嗎?”領頭的兵站出來,說:“有沒有見過一個穿著華麗的女人。


    “未曾見過,香客之中也有女性,不過沒有什麽穿著華麗的人,他們都是附近村中的村民。”領頭看了眼周圍的香客,確實像老和尚所說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村民。“到底有沒有還要搜過了才知道。”“佛門清淨之地,不是藏汙納垢的地方,諸位請回吧,這裏隻有誠心禮佛的香客罷了。”領頭雖有些疑惑,但又想了想,堂堂一國公主,怎麽會躲到這樣的破廟裏,,幾番思索還是帶著人走了。


    看著遠去的官兵,老和尚更加確定了屋內女人的真實身份,那便是鎮國太平公主。想到這老和尚轉身進了廂房,想要證實自己的猜測。太平許是聽見了外麵的動靜,小心翼翼的探頭查看。


    “想必夫人便是他們要搜捕的太平公主吧?”對於自己的身份被人猜出,太平似乎一點也不驚訝。“沒錯,我就是那些官兵要抓的人。”“若夫人真是太平公主,還請您盡快離開小寺,小寺不想卷入任何風波之中,請公主諒解。”“住持的話,是要下逐客令。”“您若隻是一個失去丈夫的逃難人,本寺理當收容,可您是公主,小寺容不下您。”說完這番話老和尚便離開了。


    這樣看來,這廟也是待不下去了。沒想到自己會是這樣的結局,太平逐漸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渾渾噩噩在木床上坐了一天,午飯和晚飯也依舊送來了。“明日清晨,就離開這裏吧。”太平自言自語著,香爐裏的香也滅了,第二天就這樣過去了。


    第三日晨,小和尚給太平端來最後一頓早飯。依然是一碗清粥兩個餅,旁邊還放著一串佛珠。太平把佛珠戴在手上,端起清粥吃了起來。吃完後放好碗,出了廂房向寺門走去。重新騎上那匹馬,往城裏的方向去了。


    太平騎著馬來到正門,這裏早已被李隆基手下的親兵占領住,每隔十步就有一個盯梢的。可她不管這些,從容的邁進了大門,絲毫不在乎旁人。幾日無人打掃,石磚縫隙中就長出了野草,枯黃的樹葉灑滿一地,花架上的花也枯萎了,盆栽也沒了生氣。駐守的官兵看到太平如同獵人看到獵物一般,迅速派人去宮中傳遞消息。可太平沒有在乎身後的行動,慢慢走到前廳,在常坐的那張椅子坐下,等待著某人的到來。


    太平剛落座,幾名官兵就進來了,紛紛拔出長刀對準了太平,其中一人還拿著一條白綾,放到了桌前。“公主,請吧。”太平淡淡的掃了一眼白綾,轉過頭對官兵們說:“叫皇帝來見我。”“您已落魄成這個樣子了,還有什麽資格見皇帝呢,奉勸您一句,自己了斷吧,省得我們這些粗人動手。”太平雖敗,但餘威尚在,官兵說了這麽多看似挑釁的話,絲毫不敢和太平對視,雙方就這樣一直僵持著。


    直到午時,一直詔書才打破了僵局。帶詔書來的人是高力士,一見到高力士,那些手握長刀的官兵立刻閃到一邊,並把刀收回刀鞘中。高力士走到太平麵前,看著她,歎了口氣,問:“公主別來無恙。”“是帶皇帝的旨意來的吧,念吧。”與官兵不同,高力士是代表皇帝來的,太平此刻覺得自己已必死無疑,罷了,自己活了這麽多年,這麽風光,也足夠了。


    “鎮國太平公主李氏,結黨營私,濫用職權,貪贓受賄,內外勾結朝廷官員意圖謀害皇帝,朕多次退讓提醒,卻不知悔改。今念舊恩,仍保留公主位,去開府權,減實封八千戶,並沒收所有家產。除去其二子官職,保留親王位,減實封兩千五百戶。”高力士念了一大段,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命可以留著,權和錢別想要了。


    太平曾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如今聽完皇帝這道旨,如釋重負。“謝皇帝恩。”“是太上皇在聖上麵前保下您的,太上皇交出了自己全部權力,以換您全家活命。”“那便替我謝謝太上皇和皇帝了。”“奴才會替您轉達的,希望您好自為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安明月照笙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抹茶冷吃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抹茶冷吃兔並收藏長安明月照笙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