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貴妃不在了,但與貴妃交好的人還在。謝阿蠻的一曲淩波曲又勾起了太上皇對貴妃的無限回憶,謝阿蠻也曾在兩人麵前獻藝霓裳羽衣曲,連楊貴妃看了都自歎弗如。可那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身姿,隻能在夢中相見了。
阿玨和昕兒一起來到集市,找了家當鋪當了兩支金釵換了些錢,又到綢緞莊買了幾匹料子。“到了宮外可就享受不了宮裏那般優待,什麽都要自己動手了。”“和姑娘一起,我就安心了。不過,我有一件事想求姑娘。”
“直說便是。”“我想求姑娘教我識字。”“那順道買些紙筆回去吧。”昕兒狂喜,“這麽說姑娘同意了?”“你想識字又不是什麽壞事,雖說世人崇尚歌舞,以是否精通歌舞評定一個女子有無才能,可是不識字又怎麽看得懂琴譜曲譜呢?”“那就先謝謝姑娘了。”兩人把買來的東西都放到馬車上,拉著車去找賣紙筆的地方。
兩人有說有笑的,看上去非常高興。“馬上到年下了,不如買些蜜餞回去吧?”“和姑娘守歲,一定很有意思。”“不知母親和兄長是否安好。”阿玨的臉上多了幾分失落,“母女同心,想來夫人也掛念著姑娘吧。”“你呢?”“我的......母親嗎?”“從來都沒有聽你提起過。”
“我的母親原本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而父親是國子監的助教,二人早有婚約。隻因祖父得罪了楊國忠,被他誣告有謀反之心,並指出母親與父親有染,有傷風化。而當時的皇帝既沒有審也沒有查,直接將祖父和父親鎖拿下獄,並下旨處死。沒了祖父的保護,母親和族裏的女性都被沒入掖庭。在掖庭生下我五年後,母親選擇吊死在我們的住處,隨父親而去。”
阿玨聽完心中的感受難以用語言表達,很不是滋味,“原來是這樣。”“沒關係,姑娘現在不也是我的家人嗎?”“說的也是,咱們買完東西回家吧。”天氣雖冷,倒也沒有下雪。昕兒緊了緊身上的毛絨鬥篷,“冷嗎?”“有一點。”“再忍一會,馬上就到家了。”
回到山莊,兩人卸下車裏的物件,把馬牽到了馬廄裏,並給它鋪上了厚厚的一層稻草,和一張舊褥子。阿玨在炭盆裏燒起火,加了好些碳進去,不一會兒燒的通紅,發出劈啪的響聲。兩人圍坐在炭盆前,不停搓手哈氣。昕兒突然想起了什麽,問起:“我們什麽時候回家呢?”
阿玨盯著火盆思考一陣,回答:“等過完年再走吧,怎麽樣?”“嗯。”“不過這山莊真的好寬敞,從外麵看上去是有些破舊,可屋內的陳設還保存的這麽完好。”“你對太平公主有多少了解?”“公主嗎?聽年長的女官們提起過,是位很厲害的女性,不過後來遭到了皇帝貶斥。”
“差不多吧。”阿玨本想再給昕兒講講往事,不料一陣腳步聲引起了二人的警覺。“噓,你聽。”“有人來了!”“這裏姑且還算皇家的地盤,一般尋常百姓應該不會靠近才對。”阿玨從窗外向外看,原來是李輔國,老熟人了。“是李輔國,不知他來做什麽。”“不會又是帶兵來抓我們的吧?”
“不,他沒帶兵。我出去看看。”阿玨重新披上鬥篷,走出了屋子。李輔國帶著人出現在院中,見著阿玨開口便稱王妃:“參見王妃。”想起之前在宮中也受了李輔國不少照顧,和善的問:“不知公公來此是為何事?”“聖上下旨,信王早逝,其親王位由王妃腹中之子繼承。聖上感念兄弟情誼,特例將此處賜給王妃,作為王妃一家的住所。”
“多謝聖上,公公一路勞累,不妨進屋喝一杯熱茶吧。”李輔國看阿玨臉上帶著淺淺的笑容,不像在宮中時那般鬱鬱寡歡,想來心結已經解開,回答道:“那就多謝王妃了。”李輔國跟著阿玨進了屋,給他挪了張凳子,斟了杯茶。“多謝王妃。”不過昕兒好像不願見到李輔國,在李輔國進屋後上了樓。
“皇帝近來可好?”“一切都好,還有幾天就除夕了。為了讓大家過好年,聖上給幾位有功的親王賞了不少東西,一來是體現皇恩浩蕩,二來是感念情誼。”“多謝皇帝照拂。”“不過王妃走後幾天,太上皇時常念叨起您。”
“太上皇是想起父親了,才會這樣吧。”“是的,太上皇很懷念張相在的時候,要是張相還在......”“要是父親還在,就不會發生這些事了對吧?”阿玨瞬間變了臉色,說道:“這和父親在不在都沒有關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一味聽信李林甫和楊國忠,如今變成這樣,因果報應罷了。”
李輔國沒想到阿玨對太上皇仍然抱有很深的怨恨,他知道再繼續聊下去恐怕會激怒麵前的人,於是話鋒一轉,提起了自己帶來的東西,“我倒把正事忘了。”說完就起身往屋外走,讓宦官們把東西搬進了屋,“事已經辦完了,那奴才就回宮複命了。”“公公慢走。”
等李輔國走了昕兒才下樓來,舒了一口氣,說道:“總算清靜了。”“可別這麽說,好歹人家沒把我們壓回去,來一起收拾吧,把用得著的東西先挑出來。”“知道了。”
李輔國回到宮裏,向肅宗匯報。“啟稟聖上,東西都送到了。”“送到就好了。”“老奴留心看了一下,她們把山莊打掃了出來,住在那。屋內的一切陳設都還是昔年太平公主置辦的那些,倒是打掃的很幹淨,勉強能住罷了。”“知道了,退下吧。”
阿玨在廚房生火準備做飯,鍋裏的水翻滾著冒著熱氣,不一會兒整個廚房霧氣繚繞,倒也暖和。“我放了壺熱水在炭盆旁邊,讓它一直溫著。”“對了,之前在街上瞧見百姓都在準備長竹竿掛幡子了,我記得柴房有刀,不如我們也去伐根竹子在元日掛上吧。”“好啊,別忘了製一壇屠蘇酒。備些甜點,免得守歲的時候嘴饞。”
吃過飯後,阿玨把炭盆移到了臥榻前,和昕兒一起坐在臥榻上,給昕兒和自己泡上一杯茶。“這裏的生活,你還習慣嗎?”昕兒握著茶杯,盯著杯中漂浮的茶葉,答道:“挺好的,不用伺候那些嬌貴的娘娘們,不用睡在擁擠的掖庭宮。真想告訴父親母親,女兒現在過的很好,不再是孤身一人,還有阿玨姑娘教我識字。”
阿玨見昕兒臉上帶著笑意,想來是真的喜歡現在的生活,剛逃出來的時候還因為擅自替她決定而感到寢食難安。不過看她這樣笑著,心中的愧疚也就少了幾分。“姑娘在想什麽?”“擅自帶你出宮,是不是太自私了?”“絕沒有!姑娘絕對不是自私的人。相反,姑娘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否則姑娘也不會冒著風險收留我!”
昕兒突然緊握著阿玨的手,對她說:“如果不是姑娘對我多加照顧,隻怕當時不知會死在何處。再說了,我也不想隻待在那四四方方的一片天裏。姑娘以後可不能這樣說了。”“你這樣想我就安心了,我保證,以後不會再提了。”
兩人在臥榻上坐了一陣,便拿上鐮刀往屋後的竹林去了。滿地黃葉堆積,隻剩光禿禿的枝椏。阿玨尋了根又長又直的竹子砍了下來,剃除了竹節上的枝椏。“從這裏可以看到整座城啊。”昕兒指著遠處說道,“我記得,那個方向是天街。”站了一會兒拖著竹子回到了院子,把竹子削成了合適的長度,放在牆根。
“快進屋暖暖。”阿玨拉著昕兒進了屋,又坐在了臥榻上。屋子裏燒著炭盆,暖和的空氣讓人漸生困意。
很快就到了除夕這一天,阿玨換了個稍大的火爐,爐上放了個小鍋,爐中的銀碳燒的通紅。臥榻上放著一小壺酒和兩個酒杯。“我把醋和蒜拿過來了。”昕兒喊著。“快過來吧,水一會兒就燒開了。”椅子上整齊碼放著牢丸。昕兒把醋和蒜還有碗筷放在小桌上,看著鍋裏的水開了,便把牢丸一個一個往鍋裏放。
牢丸一個一個下到鍋裏,阿玨使著勺子不停推動免得牢丸黏在一起。“好香啊。”“拿碗來吧。”兩碗香噴噴的牢丸出鍋了,隨後把小鍋提開把火爐推到床邊。昕兒抱來兩床褥子放在臥榻上,兩人坐在榻上,裹著褥子,吃著牢丸,喝著屠蘇酒,愜意的很。
“姑娘你聽,是鍾聲。”兩人放下碗筷衝出門去,隻見整座長安城燈火通明,如白晝般,鍾鼓齊鳴。歡呼聲如同海浪般一浪高過一浪,爆竹聲綿綿不絕。“給姑娘行禮,祝姑娘福延新日,慶壽無疆。”“祝昕兒福慶初新,壽祿延長。”兩人互相行過禮後相看一眼,笑了起來。
阿玨轉身進屋倒了兩杯酒出來,遞給昕兒。“來,喝一杯。”“多謝姑娘。對了,我還給姑娘準備了一樣東西。”昕兒從屋裏拿了個鬼怪模樣的麵具出來。“麵具,你什麽時候買的。”“那天回來之前買的。”
阿玨接過麵具戴在臉上,“不如以拍手聲代替鼓聲如何?”“好啊。”於是昕兒打起拍子來。阿玨摸了一下麵具,把院子當做了長街,作起了舞。
似有鬼怪突然竄出,飄忽不定,遊蕩與人群中。忽然抓住一手臂,鬼怪揮動鬼爪企圖恐嚇,不料對麵走來一群手持桃弧的人。鬼怪驚慌,急忙撒手欲逃。數人手持桃弧緊追不舍,鬼怪慌亂中匿了行跡,不料對方技高一籌。數發箭矢朝鬼怪射來,鬼怪驚慌身中數箭,已無力再逃,隨著飄舞的細雪消失在人群中。
阿玨躺在地上,取下麵具,望著漫天紛紛揚揚的柳絮,耳邊仍響著爆竹聲。此刻昕兒停下拍子走到阿玨身邊蹲下說著:“姑娘好厲害,快起來吧,地上涼。”昕兒扶著阿玨站起來,撣了撣身上的灰塵,進了屋。“等白天咱們去街上逛逛吧。”“姑娘挺著肚子,能走得動嗎?”“趁著還能走動,多走走,再說了,怎麽能錯過街上的活動呢。”
天一亮,兩人便梳洗好了來到院子裏。“竹竿插在那邊行嗎?”昕兒指著靠近小路的一塊泥地說著。“那塊剛好,幡子我已經掛上了,把竹竿支起來就行了。”兩人合力把竹竿一頭插進土裏把它立了起來。“這樣就行了。”
阿玨拿來鬥篷給兩人披上,係好帶子,戴好帽子,下了山往城裏走去。進了城,兩人被這熱鬧濃厚的節日氛圍所感染,心情漸漸也好起來。再往前走幾步,便瞧見一隻表演驅儺的隊伍。這些人帶著鬼怪麵具,有人擊鼓有人吹笛,手持桃弧的人們驅趕著鬼怪,引得人們陣陣歡呼。
“前麵有賣甜食的,我們去看看。”昕兒說完拉著阿玨就往不遠的鋪子走,“兩位姑娘要點什麽?”老板熱情的問著。昕兒指著蜜餞說:“給我裝一些這個,還有那個。”然後從袖中掏出錢來遞給老板,“兩位姑娘慢走。”昕兒接過蜜餞和阿玨吃了起來。
重新踏進這條天街,兩人心中激起了不同的波瀾,如今的它已變得繁華,不像數月前那般蕭條。西域商客們重新回到這裏經商,酒館中也能欣賞到胡姬姣好的身段,百姓們紛紛擺開宴席,上街慶祝這一節日。
阿玨忽然覺得身體不適,捂住了肚子。昕兒見阿玨嘴唇泛白急忙把她扶到一旁的茶攤坐下,給她倒了杯水。“姑娘不舒服了嗎?”“我沒事,沒事。隻是覺得有些累了。”昕兒有些擔心,看了眼人群,又看看阿玨,說道:“咱們避開人多的地方回家吧。”“好。”兩人在茶攤歇了好一陣,看著驅儺的表演隊伍從街的一頭走到街的另一頭後,才緩緩起身離開,走之前還留下了茶錢。
回到家裏,阿玨坐在榻上大口的喘著粗氣,比起之前在城裏,臉色更差了。“姑娘沒事吧?”“歇一會就好了,你也坐下歇口氣吧。”昕兒也坐到榻上,守著阿玨,一直等她呼吸平緩後才離開為她熬藥。
許久,昕兒端了一碗藥湯進來,放在桌上,說道:“安胎藥,姑娘趁熱喝了吧。”阿玨的手有些顫抖,雙手接過碗喝了起來,“還有一碗留著晚上熱了喝。”“真是抱歉啊,好好的節日,變成了這樣,若不是我執意上街。”
“姑娘說的什麽話,咱們不也見著驅儺舞,吃了蜜餞了嗎。姑娘臉色這麽差,含一顆蜜餞在嘴裏吧,我小時候難受的時候,我娘就會讓我含顆蜜餞,嘴裏甜心裏也甜了。”阿玨拿了顆蜜餞放嘴裏,勉強擠出個笑容。
在家裏休息半日後,覺得身子輕鬆不少。到了傍晚和昕兒準備晚飯,提前熱好的湯藥昕兒放在桌上。灶裏的幹柴燒得劈啪作響,火苗蹭蹭往鍋底舔。“我做了些魚肉粥,姑娘喝一些吧。”昕兒給阿玨盛了一碗,兩人就在廚房裏的小方桌上吃完這頓簡單的晚飯。
昕兒刷完碗回到屋裏,看見阿玨正在收拾行禮,出聲詢問:“姑娘收拾得這麽急明天就要啟程嗎?”“我提前收拾好,免得咱們出發的時候來不及準備。”“那我也來幫忙一起收拾吧。”“看看咱們還有多少盤纏,都帶上。”“行,知道了。”
收拾好了行禮,再休息幾天,趁著天氣晴朗,兩人駕著馬車離開了山莊。“姑娘能說說夫人是個什麽樣的人嗎?”“母親平日裏對我和兄長很溫柔,可在教導我們的行為上比父親還要嚴格。,教我規矩,教我做人的本分。雖無過度要求我三從四德,但母親的話我還是要聽的。與她多年未見,也不知母親變成什麽樣了。”
“姑娘回家,夫人一定會很高興的。”
趕了一天的路,兩人找了個驛站住下。就這樣走走停停,在元夕前抵達了曲江。來到小鎮上,這裏的人們正忙著慶祝今晚的燈會,樹上掛滿了彩燈,十分熱鬧。一路走一路打聽,終於打聽到了張府的地址。
有了地址,阿玨回家的心情就愈加強烈。轉過街角,張府兩字赫然出現在兩人麵前。這時,張府的大門突然打開,走出一個拿著掃帚的老頭來,唰唰的掃著地。馬車駛到大門前停下,老頭疑惑地看著兩人,問:“兩位是?”阿玨從馬車上下來,看著老頭激動地熱淚盈眶,喊了一聲:“沈叔!”
老沈猶豫了一陣,打量著麵前的人,終於反應過來,興奮的喊:“是小姐,小姐回來了!”老沈扔下掃帚跑進院子大喊:“快來人,小姐回來了!快去請夫人!”幾個下人從院子的各個方向跑出來,牽馬的牽馬,搬行李的搬行李,把阿玨迎回了府。
還未跨進廳堂,阿玨的母親譚夫人聽下人說女兒回來了,立刻來到前院。母女相見,思緒萬千。“真的是玨兒嗎?”“是,母親,是我。我回來看您了。”“回來就好,還沒吃午飯吧,老沈,快吩咐廚房,做一桌好菜!”“我這就去。”
譚夫人輕撫著阿玨的臉,擦去她的眼淚,又牽起她的手,細細看,“真是不會愛惜自己,好好的一雙手,落下這麽多繭和傷。”阿玨笑著搖搖頭,答道:“沒事的,都是小傷。”看著阿玨隆起的小腹,譚夫人有些在意,問:“玨兒,你這肚子,是有身孕了?”
阿玨點頭,譚夫人又對門外的老沈喊道:“去請郎中來。”又注意到了一旁站著的昕兒,詢問道:“這位是?”“她是和我一起來的,她叫卿昕。”譚夫人讓兩人坐下,讓老沈給兩人上了茶。
“我們聽說河北發生了叛亂,想著你一直留在宮裏,擔心你的安慰。你九章叔伯也打聽不到你的消息,這些日子到底發生了什麽?”“母親還記得阿瑝吧?”“記得,難道和你?”
阿玨強忍著眼淚把她這數月以來的經曆和委屈訴說給夫人,自己為何留下,如何認識昕兒和阿魏,阿瑝又是如何戰死。又以貴妃的身份被困在宮裏,在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艱難度日,好容易逃出宮,住在了舊山莊靠積蓄度日。
“我的孩子,你受苦了。早知如此,就該讓你父親把你帶走,和我們回曲江,也不至於吃這麽多苦頭了。”譚夫人擦了擦眼淚,“請母親告訴我父親的墓在何處,女兒回家,總要告訴他一聲。”“你父親的墓在翠珠嶺,明日再去吧。趕了這麽多天路,一定累了,我馬上叫人帶你們去沐浴更衣。”
阿玨起身,跪在了譚夫人麵前,對著母親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玨兒,你這是做什麽,趕緊起來。”譚夫人心疼女兒,把她扶了起來,隨後讓老沈整理出兩間房,一間給阿玨,另一間給昕兒,再叫來幾個丫鬟帶兩人沐浴更衣。
阿玨怎麽說也是家裏的大小姐,又是譚夫人的心頭肉,自然是盡心盡力的照顧。譚夫人來到客房,昕兒正端坐在銅鏡前,讓丫鬟給她梳頭。譚夫人走了進來,坐到了一旁。“夫人......”譚夫人揮手示意昕兒坐下,“不必拘禮,坐下吧。”“是。”
譚夫人注視著麵前的姑娘許久,眼神中有幾分慈愛,“你和玨兒應該認識很長時間了,我看她很珍重你的樣子。”昕兒搖搖頭,答道:“我與姑娘認識不過數月,但姑娘待我很好,像家人一樣。”
“你們一定過得很苦吧?”“也不算很苦,但信王戰死後,阿玨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援軍來得太遲,堅守的將士們死傷慘重,而事情結束後阿玨又被聖上封了貴妃派人送進了後宮。那是阿玨過得最暗淡的一段日子。”
昕兒換了口氣,繼續說道:“後宮的嬪妃,我想夫人應該能想到的。時常出言不遜,甚至羞辱。總說阿玨是野丫頭,張相一代文豪,竟有阿玨粗魯這樣的女兒,有辱張家門風。阿玨當然不會白白的讓她們羞辱,總要教訓她們一頓後才知道收斂。不過後來越來越過分,竟勾結宦官汙蔑阿玨在宮中壓勝。”
譚夫人心中一驚,“壓勝?”“阿玨沒有做過的事,又怎麽會承認。好在皇帝明察,還了阿玨清白。從那以後,更是被妃嬪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後來阿玨有了身孕,就活得更小心了,擔心被人下藥毒害,直到逃出宮後,我看她緊繃的情緒才緩和一些。”
“那她的身孕是怎麽回事?”“決戰前,信王決定和阿玨成婚,我永遠都忘不了阿玨那天的笑容,那麽溫暖,眼中充滿了對信王的愛慕。”“你們出宮後,又住在什麽地方。”“太平公主山莊。因為信王的長眠處就在半山。”
這時,老沈出現在門外,“夫人。”譚夫人對一旁的丫鬟們說:“好好照顧昕兒姑娘。”“是。”說完起身離開了。“郎中怎麽說?”“說小姐身子有些虛弱,應該是長時間趕路沒有好好休息導致的。另外開了張安胎的藥方,我一會兒就差人上藥鋪抓藥。”“勞煩你了。”“我先去了。”
譚夫人來到女兒房中,瞧見女兒已經換好衣裳躺在床上休息。輕輕地坐到床邊,替她蓋好的被子,“這麽大個人了,睡相還和小時候一樣,要是你父親看到,又會說你睡相差了。子壽,咱們的孩子回來了。你心心念念的小女兒,她就在我的眼前,盡管受盡了苦難,可她仍回到了我的身邊,還帶來了另一個小生命。”
譚夫人看著自己的女兒,不禁流下了眼淚。休息過一夜之後,次日清晨,老沈給阿玨端來了早飯。“小姐,您醒了嗎?”阿玨艱難的從床上爬起來,“沈叔。”“快來吃早飯吧。”阿玨披了件鬥篷走到桌前坐下。“沈叔你也坐。”“我還記得,老爺把你領回來的時候,才那麽丁點,如今長成大姑娘了,昨日還沒把你認出來。”
老沈說著就用手比劃,“沈叔你還記著呢。”“我怎麽可能忘呢,老爺是最疼小姐的了。當時皇帝要把小姐留在宮中,老爺回到曲江,難過了好久。”“我也記得,父親要帶著我上朝,天不亮就得起來,不管下雨下雪,沈叔不也把我們送到街口才回府嗎。”“小姐快吃吧,不夠我再去盛。”“好啊,再給我盛一碗。”
“姑娘,我能進來嗎?”昕兒來到門邊,向裏望著。“快進來,吃早飯了嗎?”昕兒走進屋坐到阿玨身邊,“吃過了,她們還給我送來一套新衣裳。”“很好看。”“我昨日見過夫人了,終於明白姑娘思家的緣由了。夫人慈愛又溫暖,府裏的人們對我十分友愛。”
“你隻管安心住下,他們不會多問的。”“謝謝姑娘了。”老沈又給阿玨端來了粥,還冒著熱氣。“小姐,趁熱吃。”阿玨望著老沈笑了笑,說道:“謝謝沈叔。”老沈把粥放到桌上,又看看昕兒,“那我就不打攪兩位姑娘了,小姐您吃完招呼一聲就行,他們回來收碗的,我去忙別的了。”“好,沈叔,我知道了。”
阿玨和昕兒一起來到集市,找了家當鋪當了兩支金釵換了些錢,又到綢緞莊買了幾匹料子。“到了宮外可就享受不了宮裏那般優待,什麽都要自己動手了。”“和姑娘一起,我就安心了。不過,我有一件事想求姑娘。”
“直說便是。”“我想求姑娘教我識字。”“那順道買些紙筆回去吧。”昕兒狂喜,“這麽說姑娘同意了?”“你想識字又不是什麽壞事,雖說世人崇尚歌舞,以是否精通歌舞評定一個女子有無才能,可是不識字又怎麽看得懂琴譜曲譜呢?”“那就先謝謝姑娘了。”兩人把買來的東西都放到馬車上,拉著車去找賣紙筆的地方。
兩人有說有笑的,看上去非常高興。“馬上到年下了,不如買些蜜餞回去吧?”“和姑娘守歲,一定很有意思。”“不知母親和兄長是否安好。”阿玨的臉上多了幾分失落,“母女同心,想來夫人也掛念著姑娘吧。”“你呢?”“我的......母親嗎?”“從來都沒有聽你提起過。”
“我的母親原本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而父親是國子監的助教,二人早有婚約。隻因祖父得罪了楊國忠,被他誣告有謀反之心,並指出母親與父親有染,有傷風化。而當時的皇帝既沒有審也沒有查,直接將祖父和父親鎖拿下獄,並下旨處死。沒了祖父的保護,母親和族裏的女性都被沒入掖庭。在掖庭生下我五年後,母親選擇吊死在我們的住處,隨父親而去。”
阿玨聽完心中的感受難以用語言表達,很不是滋味,“原來是這樣。”“沒關係,姑娘現在不也是我的家人嗎?”“說的也是,咱們買完東西回家吧。”天氣雖冷,倒也沒有下雪。昕兒緊了緊身上的毛絨鬥篷,“冷嗎?”“有一點。”“再忍一會,馬上就到家了。”
回到山莊,兩人卸下車裏的物件,把馬牽到了馬廄裏,並給它鋪上了厚厚的一層稻草,和一張舊褥子。阿玨在炭盆裏燒起火,加了好些碳進去,不一會兒燒的通紅,發出劈啪的響聲。兩人圍坐在炭盆前,不停搓手哈氣。昕兒突然想起了什麽,問起:“我們什麽時候回家呢?”
阿玨盯著火盆思考一陣,回答:“等過完年再走吧,怎麽樣?”“嗯。”“不過這山莊真的好寬敞,從外麵看上去是有些破舊,可屋內的陳設還保存的這麽完好。”“你對太平公主有多少了解?”“公主嗎?聽年長的女官們提起過,是位很厲害的女性,不過後來遭到了皇帝貶斥。”
“差不多吧。”阿玨本想再給昕兒講講往事,不料一陣腳步聲引起了二人的警覺。“噓,你聽。”“有人來了!”“這裏姑且還算皇家的地盤,一般尋常百姓應該不會靠近才對。”阿玨從窗外向外看,原來是李輔國,老熟人了。“是李輔國,不知他來做什麽。”“不會又是帶兵來抓我們的吧?”
“不,他沒帶兵。我出去看看。”阿玨重新披上鬥篷,走出了屋子。李輔國帶著人出現在院中,見著阿玨開口便稱王妃:“參見王妃。”想起之前在宮中也受了李輔國不少照顧,和善的問:“不知公公來此是為何事?”“聖上下旨,信王早逝,其親王位由王妃腹中之子繼承。聖上感念兄弟情誼,特例將此處賜給王妃,作為王妃一家的住所。”
“多謝聖上,公公一路勞累,不妨進屋喝一杯熱茶吧。”李輔國看阿玨臉上帶著淺淺的笑容,不像在宮中時那般鬱鬱寡歡,想來心結已經解開,回答道:“那就多謝王妃了。”李輔國跟著阿玨進了屋,給他挪了張凳子,斟了杯茶。“多謝王妃。”不過昕兒好像不願見到李輔國,在李輔國進屋後上了樓。
“皇帝近來可好?”“一切都好,還有幾天就除夕了。為了讓大家過好年,聖上給幾位有功的親王賞了不少東西,一來是體現皇恩浩蕩,二來是感念情誼。”“多謝皇帝照拂。”“不過王妃走後幾天,太上皇時常念叨起您。”
“太上皇是想起父親了,才會這樣吧。”“是的,太上皇很懷念張相在的時候,要是張相還在......”“要是父親還在,就不會發生這些事了對吧?”阿玨瞬間變了臉色,說道:“這和父親在不在都沒有關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一味聽信李林甫和楊國忠,如今變成這樣,因果報應罷了。”
李輔國沒想到阿玨對太上皇仍然抱有很深的怨恨,他知道再繼續聊下去恐怕會激怒麵前的人,於是話鋒一轉,提起了自己帶來的東西,“我倒把正事忘了。”說完就起身往屋外走,讓宦官們把東西搬進了屋,“事已經辦完了,那奴才就回宮複命了。”“公公慢走。”
等李輔國走了昕兒才下樓來,舒了一口氣,說道:“總算清靜了。”“可別這麽說,好歹人家沒把我們壓回去,來一起收拾吧,把用得著的東西先挑出來。”“知道了。”
李輔國回到宮裏,向肅宗匯報。“啟稟聖上,東西都送到了。”“送到就好了。”“老奴留心看了一下,她們把山莊打掃了出來,住在那。屋內的一切陳設都還是昔年太平公主置辦的那些,倒是打掃的很幹淨,勉強能住罷了。”“知道了,退下吧。”
阿玨在廚房生火準備做飯,鍋裏的水翻滾著冒著熱氣,不一會兒整個廚房霧氣繚繞,倒也暖和。“我放了壺熱水在炭盆旁邊,讓它一直溫著。”“對了,之前在街上瞧見百姓都在準備長竹竿掛幡子了,我記得柴房有刀,不如我們也去伐根竹子在元日掛上吧。”“好啊,別忘了製一壇屠蘇酒。備些甜點,免得守歲的時候嘴饞。”
吃過飯後,阿玨把炭盆移到了臥榻前,和昕兒一起坐在臥榻上,給昕兒和自己泡上一杯茶。“這裏的生活,你還習慣嗎?”昕兒握著茶杯,盯著杯中漂浮的茶葉,答道:“挺好的,不用伺候那些嬌貴的娘娘們,不用睡在擁擠的掖庭宮。真想告訴父親母親,女兒現在過的很好,不再是孤身一人,還有阿玨姑娘教我識字。”
阿玨見昕兒臉上帶著笑意,想來是真的喜歡現在的生活,剛逃出來的時候還因為擅自替她決定而感到寢食難安。不過看她這樣笑著,心中的愧疚也就少了幾分。“姑娘在想什麽?”“擅自帶你出宮,是不是太自私了?”“絕沒有!姑娘絕對不是自私的人。相反,姑娘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否則姑娘也不會冒著風險收留我!”
昕兒突然緊握著阿玨的手,對她說:“如果不是姑娘對我多加照顧,隻怕當時不知會死在何處。再說了,我也不想隻待在那四四方方的一片天裏。姑娘以後可不能這樣說了。”“你這樣想我就安心了,我保證,以後不會再提了。”
兩人在臥榻上坐了一陣,便拿上鐮刀往屋後的竹林去了。滿地黃葉堆積,隻剩光禿禿的枝椏。阿玨尋了根又長又直的竹子砍了下來,剃除了竹節上的枝椏。“從這裏可以看到整座城啊。”昕兒指著遠處說道,“我記得,那個方向是天街。”站了一會兒拖著竹子回到了院子,把竹子削成了合適的長度,放在牆根。
“快進屋暖暖。”阿玨拉著昕兒進了屋,又坐在了臥榻上。屋子裏燒著炭盆,暖和的空氣讓人漸生困意。
很快就到了除夕這一天,阿玨換了個稍大的火爐,爐上放了個小鍋,爐中的銀碳燒的通紅。臥榻上放著一小壺酒和兩個酒杯。“我把醋和蒜拿過來了。”昕兒喊著。“快過來吧,水一會兒就燒開了。”椅子上整齊碼放著牢丸。昕兒把醋和蒜還有碗筷放在小桌上,看著鍋裏的水開了,便把牢丸一個一個往鍋裏放。
牢丸一個一個下到鍋裏,阿玨使著勺子不停推動免得牢丸黏在一起。“好香啊。”“拿碗來吧。”兩碗香噴噴的牢丸出鍋了,隨後把小鍋提開把火爐推到床邊。昕兒抱來兩床褥子放在臥榻上,兩人坐在榻上,裹著褥子,吃著牢丸,喝著屠蘇酒,愜意的很。
“姑娘你聽,是鍾聲。”兩人放下碗筷衝出門去,隻見整座長安城燈火通明,如白晝般,鍾鼓齊鳴。歡呼聲如同海浪般一浪高過一浪,爆竹聲綿綿不絕。“給姑娘行禮,祝姑娘福延新日,慶壽無疆。”“祝昕兒福慶初新,壽祿延長。”兩人互相行過禮後相看一眼,笑了起來。
阿玨轉身進屋倒了兩杯酒出來,遞給昕兒。“來,喝一杯。”“多謝姑娘。對了,我還給姑娘準備了一樣東西。”昕兒從屋裏拿了個鬼怪模樣的麵具出來。“麵具,你什麽時候買的。”“那天回來之前買的。”
阿玨接過麵具戴在臉上,“不如以拍手聲代替鼓聲如何?”“好啊。”於是昕兒打起拍子來。阿玨摸了一下麵具,把院子當做了長街,作起了舞。
似有鬼怪突然竄出,飄忽不定,遊蕩與人群中。忽然抓住一手臂,鬼怪揮動鬼爪企圖恐嚇,不料對麵走來一群手持桃弧的人。鬼怪驚慌,急忙撒手欲逃。數人手持桃弧緊追不舍,鬼怪慌亂中匿了行跡,不料對方技高一籌。數發箭矢朝鬼怪射來,鬼怪驚慌身中數箭,已無力再逃,隨著飄舞的細雪消失在人群中。
阿玨躺在地上,取下麵具,望著漫天紛紛揚揚的柳絮,耳邊仍響著爆竹聲。此刻昕兒停下拍子走到阿玨身邊蹲下說著:“姑娘好厲害,快起來吧,地上涼。”昕兒扶著阿玨站起來,撣了撣身上的灰塵,進了屋。“等白天咱們去街上逛逛吧。”“姑娘挺著肚子,能走得動嗎?”“趁著還能走動,多走走,再說了,怎麽能錯過街上的活動呢。”
天一亮,兩人便梳洗好了來到院子裏。“竹竿插在那邊行嗎?”昕兒指著靠近小路的一塊泥地說著。“那塊剛好,幡子我已經掛上了,把竹竿支起來就行了。”兩人合力把竹竿一頭插進土裏把它立了起來。“這樣就行了。”
阿玨拿來鬥篷給兩人披上,係好帶子,戴好帽子,下了山往城裏走去。進了城,兩人被這熱鬧濃厚的節日氛圍所感染,心情漸漸也好起來。再往前走幾步,便瞧見一隻表演驅儺的隊伍。這些人帶著鬼怪麵具,有人擊鼓有人吹笛,手持桃弧的人們驅趕著鬼怪,引得人們陣陣歡呼。
“前麵有賣甜食的,我們去看看。”昕兒說完拉著阿玨就往不遠的鋪子走,“兩位姑娘要點什麽?”老板熱情的問著。昕兒指著蜜餞說:“給我裝一些這個,還有那個。”然後從袖中掏出錢來遞給老板,“兩位姑娘慢走。”昕兒接過蜜餞和阿玨吃了起來。
重新踏進這條天街,兩人心中激起了不同的波瀾,如今的它已變得繁華,不像數月前那般蕭條。西域商客們重新回到這裏經商,酒館中也能欣賞到胡姬姣好的身段,百姓們紛紛擺開宴席,上街慶祝這一節日。
阿玨忽然覺得身體不適,捂住了肚子。昕兒見阿玨嘴唇泛白急忙把她扶到一旁的茶攤坐下,給她倒了杯水。“姑娘不舒服了嗎?”“我沒事,沒事。隻是覺得有些累了。”昕兒有些擔心,看了眼人群,又看看阿玨,說道:“咱們避開人多的地方回家吧。”“好。”兩人在茶攤歇了好一陣,看著驅儺的表演隊伍從街的一頭走到街的另一頭後,才緩緩起身離開,走之前還留下了茶錢。
回到家裏,阿玨坐在榻上大口的喘著粗氣,比起之前在城裏,臉色更差了。“姑娘沒事吧?”“歇一會就好了,你也坐下歇口氣吧。”昕兒也坐到榻上,守著阿玨,一直等她呼吸平緩後才離開為她熬藥。
許久,昕兒端了一碗藥湯進來,放在桌上,說道:“安胎藥,姑娘趁熱喝了吧。”阿玨的手有些顫抖,雙手接過碗喝了起來,“還有一碗留著晚上熱了喝。”“真是抱歉啊,好好的節日,變成了這樣,若不是我執意上街。”
“姑娘說的什麽話,咱們不也見著驅儺舞,吃了蜜餞了嗎。姑娘臉色這麽差,含一顆蜜餞在嘴裏吧,我小時候難受的時候,我娘就會讓我含顆蜜餞,嘴裏甜心裏也甜了。”阿玨拿了顆蜜餞放嘴裏,勉強擠出個笑容。
在家裏休息半日後,覺得身子輕鬆不少。到了傍晚和昕兒準備晚飯,提前熱好的湯藥昕兒放在桌上。灶裏的幹柴燒得劈啪作響,火苗蹭蹭往鍋底舔。“我做了些魚肉粥,姑娘喝一些吧。”昕兒給阿玨盛了一碗,兩人就在廚房裏的小方桌上吃完這頓簡單的晚飯。
昕兒刷完碗回到屋裏,看見阿玨正在收拾行禮,出聲詢問:“姑娘收拾得這麽急明天就要啟程嗎?”“我提前收拾好,免得咱們出發的時候來不及準備。”“那我也來幫忙一起收拾吧。”“看看咱們還有多少盤纏,都帶上。”“行,知道了。”
收拾好了行禮,再休息幾天,趁著天氣晴朗,兩人駕著馬車離開了山莊。“姑娘能說說夫人是個什麽樣的人嗎?”“母親平日裏對我和兄長很溫柔,可在教導我們的行為上比父親還要嚴格。,教我規矩,教我做人的本分。雖無過度要求我三從四德,但母親的話我還是要聽的。與她多年未見,也不知母親變成什麽樣了。”
“姑娘回家,夫人一定會很高興的。”
趕了一天的路,兩人找了個驛站住下。就這樣走走停停,在元夕前抵達了曲江。來到小鎮上,這裏的人們正忙著慶祝今晚的燈會,樹上掛滿了彩燈,十分熱鬧。一路走一路打聽,終於打聽到了張府的地址。
有了地址,阿玨回家的心情就愈加強烈。轉過街角,張府兩字赫然出現在兩人麵前。這時,張府的大門突然打開,走出一個拿著掃帚的老頭來,唰唰的掃著地。馬車駛到大門前停下,老頭疑惑地看著兩人,問:“兩位是?”阿玨從馬車上下來,看著老頭激動地熱淚盈眶,喊了一聲:“沈叔!”
老沈猶豫了一陣,打量著麵前的人,終於反應過來,興奮的喊:“是小姐,小姐回來了!”老沈扔下掃帚跑進院子大喊:“快來人,小姐回來了!快去請夫人!”幾個下人從院子的各個方向跑出來,牽馬的牽馬,搬行李的搬行李,把阿玨迎回了府。
還未跨進廳堂,阿玨的母親譚夫人聽下人說女兒回來了,立刻來到前院。母女相見,思緒萬千。“真的是玨兒嗎?”“是,母親,是我。我回來看您了。”“回來就好,還沒吃午飯吧,老沈,快吩咐廚房,做一桌好菜!”“我這就去。”
譚夫人輕撫著阿玨的臉,擦去她的眼淚,又牽起她的手,細細看,“真是不會愛惜自己,好好的一雙手,落下這麽多繭和傷。”阿玨笑著搖搖頭,答道:“沒事的,都是小傷。”看著阿玨隆起的小腹,譚夫人有些在意,問:“玨兒,你這肚子,是有身孕了?”
阿玨點頭,譚夫人又對門外的老沈喊道:“去請郎中來。”又注意到了一旁站著的昕兒,詢問道:“這位是?”“她是和我一起來的,她叫卿昕。”譚夫人讓兩人坐下,讓老沈給兩人上了茶。
“我們聽說河北發生了叛亂,想著你一直留在宮裏,擔心你的安慰。你九章叔伯也打聽不到你的消息,這些日子到底發生了什麽?”“母親還記得阿瑝吧?”“記得,難道和你?”
阿玨強忍著眼淚把她這數月以來的經曆和委屈訴說給夫人,自己為何留下,如何認識昕兒和阿魏,阿瑝又是如何戰死。又以貴妃的身份被困在宮裏,在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艱難度日,好容易逃出宮,住在了舊山莊靠積蓄度日。
“我的孩子,你受苦了。早知如此,就該讓你父親把你帶走,和我們回曲江,也不至於吃這麽多苦頭了。”譚夫人擦了擦眼淚,“請母親告訴我父親的墓在何處,女兒回家,總要告訴他一聲。”“你父親的墓在翠珠嶺,明日再去吧。趕了這麽多天路,一定累了,我馬上叫人帶你們去沐浴更衣。”
阿玨起身,跪在了譚夫人麵前,對著母親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玨兒,你這是做什麽,趕緊起來。”譚夫人心疼女兒,把她扶了起來,隨後讓老沈整理出兩間房,一間給阿玨,另一間給昕兒,再叫來幾個丫鬟帶兩人沐浴更衣。
阿玨怎麽說也是家裏的大小姐,又是譚夫人的心頭肉,自然是盡心盡力的照顧。譚夫人來到客房,昕兒正端坐在銅鏡前,讓丫鬟給她梳頭。譚夫人走了進來,坐到了一旁。“夫人......”譚夫人揮手示意昕兒坐下,“不必拘禮,坐下吧。”“是。”
譚夫人注視著麵前的姑娘許久,眼神中有幾分慈愛,“你和玨兒應該認識很長時間了,我看她很珍重你的樣子。”昕兒搖搖頭,答道:“我與姑娘認識不過數月,但姑娘待我很好,像家人一樣。”
“你們一定過得很苦吧?”“也不算很苦,但信王戰死後,阿玨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援軍來得太遲,堅守的將士們死傷慘重,而事情結束後阿玨又被聖上封了貴妃派人送進了後宮。那是阿玨過得最暗淡的一段日子。”
昕兒換了口氣,繼續說道:“後宮的嬪妃,我想夫人應該能想到的。時常出言不遜,甚至羞辱。總說阿玨是野丫頭,張相一代文豪,竟有阿玨粗魯這樣的女兒,有辱張家門風。阿玨當然不會白白的讓她們羞辱,總要教訓她們一頓後才知道收斂。不過後來越來越過分,竟勾結宦官汙蔑阿玨在宮中壓勝。”
譚夫人心中一驚,“壓勝?”“阿玨沒有做過的事,又怎麽會承認。好在皇帝明察,還了阿玨清白。從那以後,更是被妃嬪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後來阿玨有了身孕,就活得更小心了,擔心被人下藥毒害,直到逃出宮後,我看她緊繃的情緒才緩和一些。”
“那她的身孕是怎麽回事?”“決戰前,信王決定和阿玨成婚,我永遠都忘不了阿玨那天的笑容,那麽溫暖,眼中充滿了對信王的愛慕。”“你們出宮後,又住在什麽地方。”“太平公主山莊。因為信王的長眠處就在半山。”
這時,老沈出現在門外,“夫人。”譚夫人對一旁的丫鬟們說:“好好照顧昕兒姑娘。”“是。”說完起身離開了。“郎中怎麽說?”“說小姐身子有些虛弱,應該是長時間趕路沒有好好休息導致的。另外開了張安胎的藥方,我一會兒就差人上藥鋪抓藥。”“勞煩你了。”“我先去了。”
譚夫人來到女兒房中,瞧見女兒已經換好衣裳躺在床上休息。輕輕地坐到床邊,替她蓋好的被子,“這麽大個人了,睡相還和小時候一樣,要是你父親看到,又會說你睡相差了。子壽,咱們的孩子回來了。你心心念念的小女兒,她就在我的眼前,盡管受盡了苦難,可她仍回到了我的身邊,還帶來了另一個小生命。”
譚夫人看著自己的女兒,不禁流下了眼淚。休息過一夜之後,次日清晨,老沈給阿玨端來了早飯。“小姐,您醒了嗎?”阿玨艱難的從床上爬起來,“沈叔。”“快來吃早飯吧。”阿玨披了件鬥篷走到桌前坐下。“沈叔你也坐。”“我還記得,老爺把你領回來的時候,才那麽丁點,如今長成大姑娘了,昨日還沒把你認出來。”
老沈說著就用手比劃,“沈叔你還記著呢。”“我怎麽可能忘呢,老爺是最疼小姐的了。當時皇帝要把小姐留在宮中,老爺回到曲江,難過了好久。”“我也記得,父親要帶著我上朝,天不亮就得起來,不管下雨下雪,沈叔不也把我們送到街口才回府嗎。”“小姐快吃吧,不夠我再去盛。”“好啊,再給我盛一碗。”
“姑娘,我能進來嗎?”昕兒來到門邊,向裏望著。“快進來,吃早飯了嗎?”昕兒走進屋坐到阿玨身邊,“吃過了,她們還給我送來一套新衣裳。”“很好看。”“我昨日見過夫人了,終於明白姑娘思家的緣由了。夫人慈愛又溫暖,府裏的人們對我十分友愛。”
“你隻管安心住下,他們不會多問的。”“謝謝姑娘了。”老沈又給阿玨端來了粥,還冒著熱氣。“小姐,趁熱吃。”阿玨望著老沈笑了笑,說道:“謝謝沈叔。”老沈把粥放到桌上,又看看昕兒,“那我就不打攪兩位姑娘了,小姐您吃完招呼一聲就行,他們回來收碗的,我去忙別的了。”“好,沈叔,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