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桌子被清幹淨了,胡興這才把今天的收入都拿出來,嘩啦啦的倒了一桌子。清一色的銅板,叮叮當當的聲音,顯得是那麽好聽。
“這都是我們今天掙來的,怎麽樣?多吧?”
小四拍拍胸脯得意洋洋的對著大家自誇。他這番舉動逗得大家忍俊不禁,不過也能理解,第一次掙錢嘛,換做誰都會很興奮。
不過數錢這麽開心的事情,怎麽能讓他倆自己開心呢?當然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嘍。
人多就是力量大,三下五除二,一桌子的銅板就被數清楚了。一共是三兩二錢銀子,雖然比不上的冬天的時候送一趟菜來的多,但畢竟是個長久的生意,有進賬自然是開心的。
“不錯不錯, 大半天的時間就掙了三兩的銀子,看來生意還不錯吧?”
胡老漢掂量著手裏銅板,說了一句。難怪商人都那麽有錢,擺攤子一次的收入可比在地裏折騰一個季度收入還多。
地裏一季的產量雖然不少,但是扣了糧稅和自家吃用的,也就不剩下什麽了。這還是胡家的地多,家裏地少的交完糧稅之後剩下的別說賣錢, 就是自己吃都不一定夠。
比如張蓮娘家。
“還行吧,客人一直都沒斷過。”
小四也笑嗬嗬的,心情看起來不錯,不對,應該是相當好。李氏看著一桌子的銀錢,也是笑得見牙不見眼。
一桌子的人都在暢想未來賺錢的日子,個個都是滿麵春風,正如這屋外的季節。
雖然但是!文小點卻皺了眉頭。
“賠錢了還這麽高興嗎?”
文小點很是疑惑,長這麽大,還真沒見過賠了錢還這麽開心的。
文小點的一句話,成功將春日拉回了寒冬,整個屋裏的氣氛降到了冰點。
“賠了?二嫂,不應該吧?”
小四看看桌子上的那堆銅錢,明明掙了很多啊,怎麽會賠錢?
“錢都拿回來了, 怎麽會是賠錢呢?”
小五不懂就問,不知道是不是被老田逼的, 以前貪吃貪玩的小五,現在也是求知若渴的大孩子了。
“錢是拿回來了,但是還沒有刨除成本,炭火、麵粉、蔥花、肉餡還有油鹽調料這些,不都是錢啊。”
“這些都是自家的東西,要什麽成本啊,也就是肉和油鹽還要點錢,其他的都不要錢的。”
胡興解釋道。在他看來花錢買的才能算作成本,自家的東西又不是花錢買的。
“還有炭,是花錢買的。”
小五多嘴。
“那以後就自己上山的燒炭,不就沒有成本了?”
李氏直接就決定了,省下一些成本,那就是多賺錢啊,這點她李水仙還是懂的。
“啊?是這麽算的嗎?”
文小點覺得哪裏不對勁,但是又說不出來。這個賬是這麽算的嗎?以前溫家的賬房可是恨不得一根雞毛都要記賬的,怎麽到了胡家就都是不要錢的了?
難道是因為溫家的東西都是買回來的?所以才要把東西的成本都核算出來?
“應該是吧?咱們家也沒有擺攤子的,大概就是這麽回事兒吧?”
胡發這次回來剛好趕上數錢,他雖然會跟著東家到處跑,可說到底也隻是個夥計,沒人會跟他說這些。
二伯送的《生意經》裏麵的道理太深奧,大多是經商的大道理和談生意的套路,這塊還真沒有提及。
“那就先按這樣算著看看,等的過一陣子就能知道是賠是賺了。”
張蓮想了想說,都是沒有做過生意的,就算是爭到最後也爭不出來什麽結果,隻會傷了和氣。
如此,這件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第二天天還沒亮小四就起床開始和麵發麵了,還記得昨天最後找來的客人,所以和麵的時候還多放了兩碗麵。
等胡興起來的時候,小四已經把東西都準備好了,隻要搬上車就能走了。
“小四這是什麽時候起的?東西都準備好了?”
張蓮跟著胡興一塊起來的,想著也能幫著兄弟倆一塊兒準備準備,沒想小四都已經準備好了。
“都準備好了,早點準備好早點兒出攤,沒準兒還能多賣點兒。”
小四說完,還拎了十斤白麵放到車上,想著到時候不夠賣還能現發麵。不得不說小四想得還挺……長遠。
到鎮上的時候,才辰時中,昨天那個預定的男人就已經等在昨天他們擺攤子的地方了。
“哎喲,你們可算是來了,快快,趕緊開始做吧。”
“好嘞,您稍等下,我們這就準備。”
小四連東西都沒有往下搬,直接拿著火折子燃了一張油紙,引火點炭。趁著熱鐵板的工夫,小四開始準備的工具和餅坯。
“行行行,趕緊趕緊的。”
那男人看著很是焦急,不停的在原地轉圈圈,胡興看得眼暈。索性牽著牛去存放,眼不見為淨。
“您這麽著急是有什麽急事兒嗎?”
小四手底下忙活著,覺得幹把人晾在一邊兒也不是事兒,就沒話找話的跟人聊天。
“別提了,我媳婦兒害喜很嚴重,就鬧著要吃你們家的蔥花餅,折騰了一晚上了。”
“哎呀,恭喜恭喜,恭祝您喜添貴子。”
小四的嘴巴甜的很,這個是來送錢的財神爺,說兩句好話而已,他可以的。
“謝謝小老板了。我現在就想著她能好好吃些東西。”
“您沒請大夫看看?”
“看過了,大夫說現在不適合吃藥,還是得想辦法吃東西。”
“今天我做了新的小菜,一會兒給您裝些回去,酸甜口兒的吃了開胃。”
“成,那我就不客氣了。”
說話的功夫,鐵板已經燒熱了,胡興也回來了,開始往下搬東西了。
一刻鍾之後,那客人拿著東西走了,還帶了一碗小四特意給裝的小菜。市集上也慢慢熱鬧起來,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兄弟倆也開始了忙碌。
胡家的男人們各自忙活著,女人們也有自己打發時間的方式——串門子。
轉眼就是五月初,蔥花餅的攤子也擺了半個多月了,是時候盤點一下到底是賠是賺了。
所以這天收了攤子之後,胡家人又聚在一起,這次不隻是數銅板還得算算這半個月的賬。
“這都是我們今天掙來的,怎麽樣?多吧?”
小四拍拍胸脯得意洋洋的對著大家自誇。他這番舉動逗得大家忍俊不禁,不過也能理解,第一次掙錢嘛,換做誰都會很興奮。
不過數錢這麽開心的事情,怎麽能讓他倆自己開心呢?當然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嘍。
人多就是力量大,三下五除二,一桌子的銅板就被數清楚了。一共是三兩二錢銀子,雖然比不上的冬天的時候送一趟菜來的多,但畢竟是個長久的生意,有進賬自然是開心的。
“不錯不錯, 大半天的時間就掙了三兩的銀子,看來生意還不錯吧?”
胡老漢掂量著手裏銅板,說了一句。難怪商人都那麽有錢,擺攤子一次的收入可比在地裏折騰一個季度收入還多。
地裏一季的產量雖然不少,但是扣了糧稅和自家吃用的,也就不剩下什麽了。這還是胡家的地多,家裏地少的交完糧稅之後剩下的別說賣錢, 就是自己吃都不一定夠。
比如張蓮娘家。
“還行吧,客人一直都沒斷過。”
小四也笑嗬嗬的,心情看起來不錯,不對,應該是相當好。李氏看著一桌子的銀錢,也是笑得見牙不見眼。
一桌子的人都在暢想未來賺錢的日子,個個都是滿麵春風,正如這屋外的季節。
雖然但是!文小點卻皺了眉頭。
“賠錢了還這麽高興嗎?”
文小點很是疑惑,長這麽大,還真沒見過賠了錢還這麽開心的。
文小點的一句話,成功將春日拉回了寒冬,整個屋裏的氣氛降到了冰點。
“賠了?二嫂,不應該吧?”
小四看看桌子上的那堆銅錢,明明掙了很多啊,怎麽會賠錢?
“錢都拿回來了, 怎麽會是賠錢呢?”
小五不懂就問,不知道是不是被老田逼的, 以前貪吃貪玩的小五,現在也是求知若渴的大孩子了。
“錢是拿回來了,但是還沒有刨除成本,炭火、麵粉、蔥花、肉餡還有油鹽調料這些,不都是錢啊。”
“這些都是自家的東西,要什麽成本啊,也就是肉和油鹽還要點錢,其他的都不要錢的。”
胡興解釋道。在他看來花錢買的才能算作成本,自家的東西又不是花錢買的。
“還有炭,是花錢買的。”
小五多嘴。
“那以後就自己上山的燒炭,不就沒有成本了?”
李氏直接就決定了,省下一些成本,那就是多賺錢啊,這點她李水仙還是懂的。
“啊?是這麽算的嗎?”
文小點覺得哪裏不對勁,但是又說不出來。這個賬是這麽算的嗎?以前溫家的賬房可是恨不得一根雞毛都要記賬的,怎麽到了胡家就都是不要錢的了?
難道是因為溫家的東西都是買回來的?所以才要把東西的成本都核算出來?
“應該是吧?咱們家也沒有擺攤子的,大概就是這麽回事兒吧?”
胡發這次回來剛好趕上數錢,他雖然會跟著東家到處跑,可說到底也隻是個夥計,沒人會跟他說這些。
二伯送的《生意經》裏麵的道理太深奧,大多是經商的大道理和談生意的套路,這塊還真沒有提及。
“那就先按這樣算著看看,等的過一陣子就能知道是賠是賺了。”
張蓮想了想說,都是沒有做過生意的,就算是爭到最後也爭不出來什麽結果,隻會傷了和氣。
如此,這件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第二天天還沒亮小四就起床開始和麵發麵了,還記得昨天最後找來的客人,所以和麵的時候還多放了兩碗麵。
等胡興起來的時候,小四已經把東西都準備好了,隻要搬上車就能走了。
“小四這是什麽時候起的?東西都準備好了?”
張蓮跟著胡興一塊起來的,想著也能幫著兄弟倆一塊兒準備準備,沒想小四都已經準備好了。
“都準備好了,早點準備好早點兒出攤,沒準兒還能多賣點兒。”
小四說完,還拎了十斤白麵放到車上,想著到時候不夠賣還能現發麵。不得不說小四想得還挺……長遠。
到鎮上的時候,才辰時中,昨天那個預定的男人就已經等在昨天他們擺攤子的地方了。
“哎喲,你們可算是來了,快快,趕緊開始做吧。”
“好嘞,您稍等下,我們這就準備。”
小四連東西都沒有往下搬,直接拿著火折子燃了一張油紙,引火點炭。趁著熱鐵板的工夫,小四開始準備的工具和餅坯。
“行行行,趕緊趕緊的。”
那男人看著很是焦急,不停的在原地轉圈圈,胡興看得眼暈。索性牽著牛去存放,眼不見為淨。
“您這麽著急是有什麽急事兒嗎?”
小四手底下忙活著,覺得幹把人晾在一邊兒也不是事兒,就沒話找話的跟人聊天。
“別提了,我媳婦兒害喜很嚴重,就鬧著要吃你們家的蔥花餅,折騰了一晚上了。”
“哎呀,恭喜恭喜,恭祝您喜添貴子。”
小四的嘴巴甜的很,這個是來送錢的財神爺,說兩句好話而已,他可以的。
“謝謝小老板了。我現在就想著她能好好吃些東西。”
“您沒請大夫看看?”
“看過了,大夫說現在不適合吃藥,還是得想辦法吃東西。”
“今天我做了新的小菜,一會兒給您裝些回去,酸甜口兒的吃了開胃。”
“成,那我就不客氣了。”
說話的功夫,鐵板已經燒熱了,胡興也回來了,開始往下搬東西了。
一刻鍾之後,那客人拿著東西走了,還帶了一碗小四特意給裝的小菜。市集上也慢慢熱鬧起來,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兄弟倆也開始了忙碌。
胡家的男人們各自忙活著,女人們也有自己打發時間的方式——串門子。
轉眼就是五月初,蔥花餅的攤子也擺了半個多月了,是時候盤點一下到底是賠是賺了。
所以這天收了攤子之後,胡家人又聚在一起,這次不隻是數銅板還得算算這半個月的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