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不對。要用,當地的,才對。”


    文師傅總結發言。


    “師爺,那您知道是用的什麽什麽食材不?”


    胡達還沒等讓胡二伯形容出那個味道,就聽聞了這麽一個噩耗。趕緊追問,師爺見多識廣的,肯定知道呀。


    文師傅搖搖頭,他,並不知道。


    胡達瞬間就頹了,那就說明,這個菜,算是白研究了。


    手劄上隻寫了怎麽做,它也沒寫是哪裏的吃食,用的是哪裏東西呀。他師爺都不知道,更不用說那些隻動嘴不動手的了。


    “辣椒和花椒都不對,花椒要用青花椒,辣椒要用二荊條和小米辣。\"


    身後傳來清脆的聲音,眾人回頭,發現是一直存在感不高的花千兒。見眾人看過來,她也不發怵,看著翻滾的湯底,眼裏帶著回憶。


    “這道吃食,應當是山城那邊的,那裏是山區,濕氣大,所以吃食也偏辛辣一些。


    山城人喜歡重油重辣,最愛麻辣口味。麻和的辣是兩種口味,麻來自於青花椒,辣是多種辣椒混合而來的,其中二荊條和小米辣不可或缺。


    這種菜,最重要的是底料,一般是用牛油炒製的。”


    說到這裏,花千兒似乎是猶豫了,停了半晌,還是指了指紅湯說。


    “你這個……邊兒都沒摸到。”


    胡家本家覺得這話說得過分了些,想反駁又沒啥能站得住的理由。人家小姑娘說的有理有據,他們人多也不能不講理呀。


    而且,人家能張嘴就說出來問題的所在,就證明,她說的話,那定然是有據可循的。


    花千兒說到最後的時候,還覺得會不會過分了,後來發現大家都在討論味道,還悄悄鬆了口氣。


    “用本地的不行嗎?”


    胡達還在掙紮,他明知道食材對味道的影響,這句話不過就是不死心。


    花千兒看了看桌子上的湯鍋,沒吭聲。意思,不言而喻……


    用當地的食材,做出來啥味道,這不是明擺著的麽?


    胡達陷入失望和深思。努力了這麽久,最終落了個啥也不是不說,居然連門道都沒摸到。


    “嗯?為啥你們的白湯比我們的香?”


    小五見這邊大人們好像在討論事情,就過來接小豬豬去跟他們吃。一靠近,就聞出了不同的味道。


    老田傲嬌的嘴角,壓都壓不住,深藏功與名。


    “有不一樣嗎?”


    明宣禮抬頭,他從發表完自己的見解之後,就一直在埋頭苦吃。這不是挺好吃的嗎?甩了別人家涮羊肉七八條街了都。真不知道他們這麽嚴肅,真的是有必要的嗎?


    小五也不說,拿了一個幹淨的碗,去他們小孩兒桌,盛了一碗白湯過來,徑直端到胡達和文師傅麵前,還給胡二伯勻了一些。


    明宣禮……就算了吧,反正他也吃不出來點啥,別浪費了。這湯底四哥熬了一晚上呢。


    這有了對比,問題就很明顯了。目光,不自覺的偏向了老田。


    紮針的,到底丟了倆啥玩意兒進去。


    吧唧吧唧,吃得正香的老田頓時就不敢嚼吧了。


    “幹、幹啥?瞪著我幹啥?”


    莫名有種被狼盯上了的錯覺,而他就是那隻待宰的羔羊。


    “誰瞪你了,這是詢問的眼神!詢問!”


    胡二伯也不樂意了,最煩別人歪曲事實了,文字獄就是這麽來的,焚書坑儒的誤解就是這麽導致的!


    “那你想問啥,能不能用嘴說?不然為啥‘問字’裏麵是個口,不是耳?”


    用魔法打敗魔法,老田這一機靈起來,居然也能製得住胡二伯。嘿嘿,還有點兒小興奮。可算是贏了一次。


    “田爺爺,你往湯裏放啥了?”


    胡達趕緊追問,紅湯的眼瞅著就不行了,能琢磨出來一個白湯也成啊。


    “白芷和甘草。甘草解表,也能提鮮,燉湯的時候放一片,那香的……”


    說起草藥,老田就開始侃侃而談,整個人都在發光。


    “那沒病的人吃了會不會礙事啊?還能放別的啥不?跟啥食物相克不?”


    老田的話都還沒說完,又被胡達給截胡了。但是老田今天心情好,不跟他計較,不僅不生氣還十分有耐心的解釋。


    “紅棗、桂圓、枸杞這些都行,都是溫補的東西,就放那麽一片兩片的,一般不礙事。除了極為少數的人會有反應,不過這種人萬中無一……”


    “那熬湯的時候放多少合適呢?您說的這些,放多少不礙事?”


    再三被打斷,老田的話都隻能說一半,好心情也變得不開心了。


    “四哥,我告訴你,來,你跟我來。”


    小五拉著胡達下桌,看這樣兒,四哥這是不打算讓田爺爺好好吃飯了。按照經驗,再多說兩句,老田都得生氣了。


    老田心裏寬慰,放眼望去,老胡家這幾個人,就小五最貼心了。


    但,放心不超過半刻鍾,老田忽然起身,急匆匆的追小五他們去了。他忽然想起來,一個敷眼睛的藥方都能給改成毒藥,這放個調料,會不會出什麽問題?


    雖然這幾率是小了點……那也沒有外敷藥改成毒藥的幾率小。


    臨近臘月,小樓的菜單上終於有了涮羊肉,為了和其他酒樓做出區別,改了名字,叫火鍋。


    名字是老皇帝取的,理由很簡單,有火有鍋,就叫火鍋。這風格……就像當年他看到一個小太監白白胖胖像饅頭,是一樣一樣的。


    雖然不能公開,但是有了這個金口玉言的名字,那就是大榮的獨一份兒,受保護的。


    當然,這名字也不是白起的,這個白湯的方子,被老皇帝給薅走了。他要回去慢慢吃。老田經過明宣禮的同意,給他的方子裏加了點藥材,味道依舊鮮美,冬日裏多吃些,對他的身體也有好處。


    第二天,老皇帝重新換上了粗布衣衫,坐著一輛破馬車,在老饅頭他們的簇擁下,出發回京了。胡二伯、老田、文師傅他們出來送到了村口,就不再往前。


    老皇帝不開心,覺得送得太近。


    明宣禮一句太招搖,就打發了。他這次是悄咪咪的來的,當然要悄咪咪的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就這張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團子的胖麻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團子的胖麻麻並收藏就這張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