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陽一襲白衫,麵容消瘦,頭發有些發白。


    他拱手對著眾人,聲音雖有些沙啞,卻滿含悲憤:“學生衛陽,荊州人士。三年前,學生入京趕考,本懷揣著一腔報國之誌。


    卻不想因一件小事得罪了五城兵馬司的小吏錢思齊。錢思齊心胸狹隘,竟勾結東城的青皮無賴,將學生毆殘……”


    “豈有此理!這五城兵馬司怎敢如此胡作非為?”


    “國家舉子,乃是國之棟梁,他們竟敢下此毒手!”


    另一位官員緊接著問道:“難道就沒有尋京兆府或者禮部官員申訴嗎?”


    南秉鈞此時微微搖頭,說道:“難道幾位同僚忘卻當年京兆府是誰主政的嗎?”


    在場的官員們紛紛想起京兆府田默徇私枉法之事,無權無勢的學子在他那裏又怎會得到公正。


    再想到禮部官員或許也對此置若罔聞,事態才會如此嚴重。


    “方這等惡行,實在令人發指。若不嚴懲,天理難容。” 又有官員義憤填膺地說道。


    舉人被五城兵馬司指派的青皮毆打,宮差又是東城無賴給無端毆打,無法無天,沒有人撐腰怎會如此啊。司馬欣念道。


    而在不遠處,元熙帝的老師君問蘭正饒有興趣地看著王睿和在場官員的反應。


    禮部侍郎李佑也在旁邊,明了君問蘭在元熙帝心中的分量,對其畢恭畢敬。


    李佑抱拳說道:“君老,那邊的年輕人,與我可是相識。要上前助興嗎?”


    “王公瑾,他的文章我當日審閱過,氣勢恢宏,遒勁有力,難得的佳作。走吧,盡是給別人添亂了,陛下不會不管不顧的。”


    李佑回道:“是的,君老。我看王公瑾應付自然。”


    從君問蘭的談吐表現中,李佑看出他對王睿是欣賞的。


    此時,王睿看向許些慌亂的衛臣,說道:“衛大人,你也是讀書人,難道等事態惡化,等賊人闖入宮中作亂才可?而且高祖設鼓於此,本就是為民做主,或者衛大人對高祖此舉有異?”


    衛臣聽到王睿拿出高祖當擋箭牌,心中暗道完了。


    台下的官員都是寒窗苦讀,才登上仕途的,他們對衛陽的遭遇感同身受,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觸。


    一眾文官望向衛臣多了幾分不友善。


    這時,有一位官員補刀道:“衛大人,當年我與你是同窗,你可是三甲的最後一名。難怪在禮部身居高位,對舉人哭訴不聞不問。”


    文人相輕的現象在此刻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這無疑是學霸對學渣的無情嘲笑。


    “科甲末名不自羞,為官豈能無智謀。不學無術空有位,誤國誤民何時休。” 一句句指責如同利箭般射向衛臣。


    周圍的譏諷之聲排山倒海般湧來,讓衛臣的臉色青紅交錯。


    他既惱火又羞愧,卻又無從發泄。


    想拂袖而去,卻又覺得這樣太過狼狽,會被眾人更加看不起。


    王睿再次高聲喝道:“朝廷舉子被東城幫會青皮無賴毆殘,官差被伏殺。此等惡行,天理難容!吾作為朝廷官員,不容此等宵小肆虐神京。敲獬豸鼓、扣闕於上,正為大周靖誅彼輩!”


    “這簡直是無法無天!舉子乃國之未來,竟遭此毒手,那五城兵馬司怎能如此胡作非為?” 一位官員怒不可遏。


    “是啊,此等惡行,若不嚴懲,天理難容!” 眾人紛紛附和。


    元熙帝經王睿稟告後,已經口諭讓禮部程知儒賀均誠會同都察院、禦史院和京兆衙門調查此事。


    隻因這件事未大幅提及,百官並不知曉朝廷已經有所行動。


    這背後其實是程知儒控製影響的作法,此事一旦傳開,必將引起天下嘩然,所以他想等調查出結果後再通報,類似後世關起門處置,等塵埃落定或突然重磅通告,以控製輿論。


    宮城之中,官員們個個義憤填膺,群情洶洶。


    他們跟隨著王睿,一同朝著太和殿的方向大步而去。


    與此同時,瑤華殿宮中,元熙帝正與符皇後一同用膳。


    元熙帝夾起一塊菜肴,放入口中細細品味。


    突然,如雷的鼓聲傳來。


    元熙帝手中的筷子一頓,麵色疑惑地看向一旁的大明宮內相戴權,問道:“這是什麽聲音?如此響亮。”


    戴權連忙躬身回答道:“陛下,這是有人在敲鼓呢。”


    美婦符皇後聽聞此言,雍容高貴的臉上露出一絲不虞之色,對元熙帝說道:“陛下,這獬豸鼓一響,必然是有大事發生。但您正在用膳,還是等用過膳後再讓人去處理吧。”


    元熙帝卻搖了搖頭,說道:“這獬豸鼓久未響起,此次想必是出了大案。朕身為天子,豈能坐視不理?”


    符皇後擔憂地看著元熙帝,說道:“陛下,您早上隻喝了一碗粥,方才又沒吃幾口飯。這樣下去,身體怎麽吃得消呢?”


    元熙帝握住符皇後的手,說道:“皇後不必擔憂,朕的身體朕自己清楚。國事為重,這件事情必須要盡快處理。”


    這時,戴權躬身奉上冠冕。


    元熙帝站起身來,正了正冠。


    在一眾內衛的拱衛下,登上肩輿,準備前往處理此事。


    秀美絕俗的符皇後看著元熙帝離去的方向,臉蛋兒上滿是食不甘味的神情。


    她蹙起秀眉,隨後吩咐著一個內監去查看情況。


    元熙帝在一眾內衛的拱衛下,很快行至太和殿。


    此時,正好碰到前來稟告的內監。


    內監急忙跪地,聲音有些急促地說道:“陛下,破寇將軍王睿伐了獬豸鼓,正帶著一眾文官往太和宮而來。”


    元熙帝聞言,心頭微動,麵上現出一抹疑惑,說道:“這王睿莫不是要辭了剛封的爵位?”


    一旁的戴權見狀,忙說道:“陛下,老奴去查看一下情況吧。”


    元熙帝卻抬手阻止了他,說道:“不必,朕親自去看看。”


    不多時,大明宮前的廣場上已聚集了幾十號文官。


    他們頭戴烏紗,身著各色官服,有翰林院的官員,有六部官員,還有三四品的官員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李紈,餘乃謙謙君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棉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棉扇並收藏紅樓:李紈,餘乃謙謙君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