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2015年8月23日
地 點:台北信義區挹翠山莊某宅
訪談者:定宜莊
[訪談者按]<i>2015年8月23日,當我與東老相約要到家中探望他們的時候,正趕上2015年的第14號台風“天鵝”與台北擦肩而過。台風過後必有豪雨,那天的豪雨是從一早就下起的。東老著急,給我打了好幾個電話,一會兒要親自到捷運的市府站去接我,一會兒又囑我等到雨稍停歇再出發,好在台北的馬路久經考驗,並沒有像北京那樣一到了下雨就“看海”的程度,而台北的出租車司機也非常友善。</i>
<i>此次拜望東老,對於再做一次正式訪談,我並沒抱太大希望,畢竟東老已經93歲,梁昭阿姨也已經92歲了,我隻是想去探望他們,就像是去探望自己數年未見的家中長輩,想與他們嘮嘮家常而已,看到他們仍然身體健康,精神健旺,已經十分高興。而東老讓我拿出錄音筆,說想與我好好聊聊,而且一聊就是不間斷的幾個小時,就真的讓我喜出望外了,於是我便對二老做了這場將近三個小時的、認真的訪談。而這場訪談距2004年為他們做的第一次口述,已經過去了整整11年。</i>
<i>其實這11年中我與東老夫婦的聯係一直未曾中斷,或是他來京小住,或是我去台北開會訪學,我總會抽時間與他們見麵。也正因如此我才發覺,在我為他所做的第一次口述中,他講述的那些往事,僅僅是他人生的冰山中浮出水麵的那一點點,我想往下探究,卻往往以無果告終。</i>
<i>在他未曾提及的諸多往事中,有很重要的一段,就是在他還是中學生的時候,在北京也就是當時的北平參加抗日殺奸團的經曆。在我為他做的初次訪談中,他對這段經曆未置一詞。直到訪談做過3年之後,2007年7月東老來京探親,我才初次聽他說起這段經曆。那天他打電話說要見我,見麵後便遞給我一份有關“抗日殺奸團”的打印文件,名為《抗日殺奸團簡史》(東老將其簡稱為“抗團”),說是他自己寫的。</i>
<i>參加抗團時,東老剛上初中,雖然抗團的成員都非常年輕,但他也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1940年北京的抗團被日軍襲擊,他也被捕了,就關在位於北新橋的炮局。注144東老說,他被捕過兩次,第一次被關了一年,這在他給我的那份資料中有記。第二次查出他的時候他已經在監獄,所以刑滿後就把他放了,出來之後他就去了重慶。我於是知道了訪談時他說的去重慶,是什麽樣的背景。</i>
<i>他說那時候無所謂共產黨、國民黨,都是愛國而已。但我再追問,他便不再說。他甚至絕口不談他在抗團的活動。在他給我的那份文件中,凡與他本人有關的內容,也都被他統統抹去,讓人看不出痕跡。唯一留下的,是他們被捕後的1940年11月24日日本軍法會議對他們的判決,在被判處一年徒刑的名單中,有他的名字。我一直不清楚他為什麽不願說,而不願說又為什麽把這份文件給我,又不好深問。至於他是在什麽時候、用了多少時間,寫的這篇近三萬字的稿子,他也不說。</i>
<i>又過了一年,到2008年的盛夏,有天東老又給我打電話,說他又來北京了,想見見我,我說能否等我下周二下班之後再去,因為我的單位離他住的地方很近,而我家卻很遠。他躊躇了一下,說是不是周末就去,還讓我帶上錄音筆——我以為他會講很多故事,於是欣欣然趕去,可是,卻仍然沒有。</i>
<i>那天的北京,天氣像一年前一樣悶熱,東老說他剛剛從天津趕回來,他專程去天津,就是去看當年抗團的那幾個朋友,他說這些人幾乎死光了,他既然是最小的,那其他人還有幾個能活著啊。而我隱然感覺,他這兩次回京,就是為抗團之事而來的。當我再次問他為什麽將書裏邊與他有關的內容抹去時,他說:“又不是什麽好事!”我說怎麽會不是好事呢?抗日難道不是好事嗎?他說抗什麽日,那時候就是血氣方剛。我說可是他們侵略中國,殺了那麽多人啊,他不吭氣。</i>
<i>這難道真的就是東老對他少年時代參加抗團一事緘口不談的理由嗎?可如果是這樣,他又為什麽在80多歲的高齡、在如此炎熱的天氣下,不辭辛苦地往返於台北、北京和天津之間,寫出那麽一篇為抗團申辯的文章呢?</i>
<i>東老在文章的後記中寫道,他寫此文的目的就是紀念為此犧牲的同誌,因為他們的孤魂仍遊蕩在荒野,希望他們在此得到安息。他一再強調,把抗團說成軍統的外圍組織是不正確的,有必要更正,否則那些為抗日而犧牲的同誌,死得不明不白,甚至對活著的也是一樣。</i>
<i>東老又說:</i>
<i>抗團在衛國戰爭中,所做的一點貢獻,實隻是滄海之一粟。同時在表現上仍顯得有些幼稚,缺乏有力的指導。他們在敵人侵略麵前,不甘受辱,敢於鬥爭。他們無所企求,不怕犧牲,不畏艱難,威武不屈的精神,應予稱讚。還有千萬不要忘記我國過去受帝國主義侵略的歲月,將來也未必平靜。願為捍衛我們國家民族的利益,與國人共勉。</i>
<i>這是很正麵的一段話。</i>
<i>東老對這段曆史所持的互相矛盾的態度,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2015年的這次訪談,我才恍然明白,原來他所謂的“又不是什麽好事”,極有可能是當時遇到了什麽讓他不快或者感慨的事,他說的是氣話,是反話。事實上,正如他的抗團戰友葉於良先生所說:“對日本的仇恨,從小就在心裏。現在日本對侵略還不認賬,這個仇恨,一輩子也忘不了。”注145東老所持態度,與葉先生是一樣的,他抗日的初衷始終未改,對日本軍國主義的高度警惕,也貫穿一生。一個人處在不同的語境時,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有時候甚至會表現得自相矛盾,真相往往在多次反複的交談之後才能呈現,這就是我對東老做第二次訪談的最大收獲。加入“抗團”,為東老的人生奠定了最初的基調,也影響到他的人生走向。“抗團”的成員們構成他最重要、最緊密的社會關係和朋友圈子,這種情誼維係終生,直到他們一個個走到人生終點。</i>
<i>“抗團”與國民黨的“軍統”之間是否有關,是一個始終糾纏不清的問題。1949年之後,它的成員中也有人因此而受牽連,但在現在的大陸,這個問題已經不再是禁區了,網絡上可以見到大量與抗團相關的文章、訪談,甚至電視劇都已出現,注146而我本篇的重點畢竟是東老的人生,有關抗團本身的諸多問題,這裏就不詳敘了。</i>
<i>東老說,他這人一生運氣不錯,具體地說,他參加抗日殺奸團被捕,已經是在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以後,後來抗戰快結束的時候吃混合麵兒,他已經去了重慶。他去重慶之前重慶幾乎天天遭空襲,但他到了以後,反而是北京這邊挨空襲了。</i>
<i>東老還發表議論說,日本與中國,主要是民族性不同。他強調說共產黨行,日本人也行,隻有國民黨不行,原因就是國民黨整天搞什麽自由民主,而自由民主這套在中國根本行不通,所以國民黨必然失敗,馬英九再怎麽鬧也不行。他說國共馬上就要第三次合作了,但前兩次國民黨占不了便宜,第三次一樣占不了。</i>
<i>2010年秋季學期我在台灣東吳大學任客座教授,其間又不止一次去探望過東老,一切如舊,還是乘藍5公交到他們的住所挹翠山莊,東老和梁昭阿姨也仍然健康和頭腦清楚,尤為有趣的是,他們的那隻叫恬恬的小狗也還在,11歲了。</i>
<i>東老說1949年跑到台灣來的北京人太少了,就那麽幾個,那時候的北京人,到天津就已經覺得是走到天邊了,他們實在是哪裏都不願去的。我想起我做的《最後的記憶——十六位旗人婦女的口述曆史》中,祁淑洪女士在開篇中講的第一個故事,就是她當旗兵的父親第一次出差離開北京,剛剛走到廊坊,她祖母就因擔憂而死,足見此言不虛。我記得老舍在《四世同堂》的一開頭,寫的也就是北京人的這種心態。他說這些到了台灣的北京人太思鄉了,他們在這裏又語言不通。東老說他來時隻能與台灣人講日語——我才知道他會講日語。東老還把一大堆他收集的材料交給我,這是他給我的第三批東西。我問要不要複印一下再還給他,他說我還要它幹什麽,我都八十九了,隻希望留給你,它們還能起些作用。他說這些人,就是跟著國民黨到台灣的第一代人,所剩無幾了,現在台灣每年逝去的老兵,都有七千人。時光過得實在是太快太快了。</i>
<i>時光果然是太快,因為從2010年到再見東老的2015年,轉眼5年,又過去了。</i>
<i>我將2015年這次訪談取名為《鄉音無改鬢毛衰》,以與第一次的《少小離家老大回》相呼應,因為這膾炙人口的同一首詩中的前兩句,恰好應和了先後兩次訪談的重點。在東老夫婦的第一次口述中,他們以相當多的篇幅講述了在兩岸暌隔數十年後,他們重返故鄉北京的經曆;而第二次,給我印象尤深的則是他們的“鄉音無改”,這不僅因為二老始終不變的地道的京腔,尤其是東老以93歲高齡,仍能上天入地的侃山表現,終不脫老北京“爺們兒”的神韻。他對講述他自己人生的故事,遠不如發表議論更有興致。所以,他隱藏在冰山下麵的許多經曆,即使有這次幾小時的再訪,對於我,至今卻仍然是謎。而我則想,人總會有些故事,是不願與他人分享的,既然他不願談,那就不談了吧。</i>
<i>這次訪談中的有些內容,二老上次講過,為了保持訪談記錄的完整,均保留了原貌而未作刪改。</i>
1.抗戰前的北京
東:(北京在1949年以前)分好幾個階段,幾個階段都不一樣。民國十七年是……
定:1928年。
東:那是一個階段,那個時候才統一。1937年是一個階段,日本人打進來接收北京。1949年解放了,又是一個階段。
民國十七年以前是你打進來我打出去,我打進來你打出去。東北軍、西北軍,這邊占領北京之後沒有多少天,那邊打進來了,他又撤退了。軍閥時代嘛。那十七年是軍閥時代。您看張恨水的小說,您知道張恨水嗎?
定:知道,他的小說都拍成電視劇啦。
東:他說的就是那個時代。那個時代是最爛,也是最繁榮的時代。我到這個館子吃飯,這個館子是四川的,這個是江蘇的,浙江的,我進來一看這不對啊,翻桌子:“您寫的是四川,請問,這是不是四川菜?”就那麽橫。分得很清楚,飯館你不能夠亂來。你說(你做的是)哪兒的菜就得是哪兒的菜,什麽都是有規矩的。我是民國十二年(1923年)出生的,十七年(1928年)北伐成功,我還記得(孫中山的葬禮),出西直門到西山,那是民國十四年(1925年)。
定:您那時候有記憶了嗎?
東:有了。那會兒人帶我去,我記得還背著我呢。跑到西四去啊,到西四去看,西直門過不去啊,人太多了。
定:有那麽多人看給他送葬?
東:我就記得看馬隊、樂隊,看了很久。從西直門外到西山有一個孫中山先生的衣冠塚,您知道吧?
定:對,知道知道,就是碧雲寺嘛。
東:他是在北京的協和醫院故去的,協和醫院到現在北京的東車站,北京不是東車站西車站麽,東車站進不去,拆,把東車站拆了。拆了以後送上火車,以後車站再重修。
定:怎麽就那麽隆重啊?
東:那陣兒中國統一了,他不是總統,算是總理麽。那時候推翻了袁世凱,袁世凱做了83天的皇帝。你想想,然後日本人在民國二十年,就是1931年,“滿洲國”成立。所以那時候日本人很歡迎滿族人到日本去。
我買了整套的老舍的文集,那都是我親身的經曆。旗人的那個窮啊,那個可怕的情景,真是那樣,一點不假啊,一點不假。我小時候到親戚朋友那兒去,真是那麽可憐。清朝那會兒可以有俸啊,成立民國以後,沒有糧餉啦,一垮下來,沒的吃就靠賣了。那會兒北京還有打小鼓的呢,知道不知道?
定:知道知道。
東:夾著個包,打小鼓,專門收破爛。
2.關於抗日殺奸團
定:我第一次找您,聽您聊您的曆史的時候,您一句也沒提到您參加過抗日殺奸團。
東:那您怎麽聽說的呢?
定:您給了我一篇文章啊。
東:那我都忘了。
定:您哪,給過我一篇文章,那文章我看了,看了之後呢,我又看了一些別的材料,我就挺好奇的。我不知道您怎麽看別人寫的那些東西,那些東西跟您講的是不是符合。有一個叫葉於良的……
東:是葉於良注147,幹鉤於。
定:您認識嗎?
東:認識。我跟他在一個監獄裏麵啊,我們一個案子,一塊兒進的監獄啊。開放以後我每次(1990年、2001年、2002年、2005年)赴京我必去天津,因天津友人多。先是住在張世一、錢宇年家,宇年、世一逝世後,我就去劉永康注148家住了。天津文史資料上有很多“抗團”的資料。
定:劉永康?
東:劉永康。我到天津就到他家住啊。
定:劉永康說,解放以後,把你們抗日殺奸團當作反動組織,又把他關了好多年。您知道這事嗎?
東:我知道,都知道。他算是不錯的,有大學教授的資格。他原來是外貿學院後來合並到哪個大學去了,不是南開就是天津大學。
定:那篇文章是您自己寫的還是和別人一塊兒寫的?
東:一塊兒寫的。資料是幾個人……當事的人都死了,上海那邊的人,也死了,這邊的人,也死了,比較零碎吧。葉於良還算是知道得多一點。天津的那個人資料收集得很多,沒有整理。
定:葉於良講得怎麽樣您覺得?
東:他講得都對。但是我講的有時候有保留。
定:那您保留的是什麽呢?
東:……(聲音低而含混)對工作裏頭的。有的工作我都沒有講,這也沒法跟人家講,過去那麽久了……流亡學生那會兒是純粹的抗日,中學生,還有要考大學的。從平津往西跑就是共產黨,往南跑就是國民黨,那時候隻有抗日,無“黨”的觀念。
定:關於您的情況隻有一條,就是被判一年的人裏麵有您的名字。
東:對。
定:別的都讓您抹去了。
東:因為我在台灣不要講這些。
定:是不是台灣的好多事您不願意跟大陸的人講?還是在台灣也不願意講?
東:……因為“台獨”太多。
定:這段時間也不長是吧?
東:很短,勝利以後就解散了……我是最有名的,小馬,我是剛上初三的,他們都是高一以上的。(笑)
定:小馬到底幹什麽在裏麵?到底做了什麽?暗殺您參加了嗎?
東:有。
定:您也參加啦?!暗殺誰的您參加了?
東:吳菊癡注149。隻此一件。
定:哎呀,那次好危險啊!這事您也給抹去啦?
東:嘿嘿。
定:在台灣講這個有關係嗎?
東:……我們都在日本人的監獄裏。在獄裏頭就是一進門,先坐到地下,兩手抱著腿,砸腳鐐,那不是鎖呀,那鉚釘,砸不準就砸到腳上啦(笑)。
定:你們那時候還那麽小,害怕不害怕?
東:那時候天不怕地不怕。怕什麽?沒什麽好怕的。嘿嘿,沒什麽好怕的。炮局分東西兩個,東邊是關日本人跟翻譯呀,逃兵呀,那邊是歸日本司令部管。西邊是歸我們管。抓我們的多半是特務科那幫人。警察局抓了人待不了多久,不超過一兩個禮拜就送到沙灘,沙灘紅樓,紅樓的地下。
定:我聽說燕京大學一些特有名的教授也都被關到那兒。
東:不錯,今天已知有一位方醫生,還活在北京。我們在那兒關了不久,大概40天的樣子。那時候日本憲兵隊啊,北京市的日本憲兵隊他隻有審的權力,沒有判的權力。日本人把階級弄得非常清楚,一點不馬虎,不是亂七八糟的。看著日本憲兵很凶的,他負責審,抓去了灌涼水啊打啊,但是他沒有判的權力,得移交軍法會。軍法會是華北駐屯軍的最高司令部,在鐵獅子胡同那兒,在那兒(憲兵隊)審完了以後把口供什麽的,就都送到那邊去了,送到那邊就在東院,是日本人管的那個區,兩個月。第一次是審判庭審,第二次就是判決。判決之後就進第一監獄外寄人犯收容所。它的名字叫北京市第一監獄外寄人犯收容所。我們一年就出來了,他們有等五年的,十年的,無期的,有的到勝利那年才出來。
定:到現在大家對這段曆史也不清楚。都是說是軍統的。是軍統的嗎?
東:很難說了,這在那邊也不好講。因為本來就是一個學生組織,與軍統無關,後來是曾澈混進來了,但他始終未指揮過“抗團”。(“抗團”的成員)都是高中的,後來升到燕京、北大、中國大學的,南開的都有,都是各大學的學生。是自己由家裏掏錢的啊!軍統並沒有給你一塊錢(笑)。槍、子彈是哪兒來的呢?是齊燮元的外甥(置辦的),都跟這個有關係。
定:齊燮元的外甥不就是那個馮運修注150嗎?
東:馮運修,被打死了。
定:馮運修被逮的經過您知道吧?
東:就是我們在一起嘛,一起抓的嘛。
定:就是因為他被抓了你們的情況都被……
東:對。
定:樂倩文您認識嗎?樂倩文也參加了殺奸團。
東:很多,都是學生抗日嘛。(他們姓的)是快樂的樂,樂家老鋪嘛。她們家還養馬呢,就在原來什刹海西岸嘛,大院,很大的院子。我到她那裏去,她還請我吃螃蟹。
定:您是什麽時候去過他們家?她後來沒來台灣吧?
東:勝利以後,我結婚以後還帶她(指妻子)去過麽,去過他們家。
定:那你們關係很好了。她後來不是也被抓起來了麽?
東:抓起來放了的也很多了,像鄭統萬了,鄭昆侖了,都弄出來了。鄭統萬是鄭孝胥的孫子,鄭昆侖是三姐妹,昆侖,峨眉。我還記得峨眉那時候也很小。
定:都是山名。
東:哎。那時候我也常到他們家去。在西直門裏大街,路南的一個大院子,養馬,你知道養馬那得有多大的院子麽。我來台灣就是鄭統萬注151到飛機場來接我的。他在北一女教數學。
定:台灣的北一女注152?
東:對。
定:鄭統萬是男的還是女的?
東:鄭統萬是男的,他妹妹鄭昆侖是女的,1990年我回京,先去西城看她,後來她搬到通州附近,我也去看她兩次。她是單身住此,有一保姆。後來生病才由她女兒接到團結湖去住,好就近照顧。我跟昆侖很好,因為那時才十幾歲。
定:她是那時候就神誌不清楚了還是後來?
東:後來神經錯亂了,就是得病她女兒才把她接到團結湖,那邊幾巷幾街的很難找,找到了她也神誌不大清楚了。後來她女兒就說你不用看她了。
定:還有一個叫曾澈注153的。
東:曾澈那就不是我們的人了,他是混進來想指揮,指揮也指揮不了,跟我們混一混,跟我們合不到一起。而且他是先到天津,他的活動就限製在天津,不是在北京。“抗團”成立是在1937年夏天嘛,民國二十八年,就是1939年了,1939年的1月吧,才到北京來發展。主要力量是在天津。曾澈就是在天津。誰也不知道有這麽個機關叫軍統局,那會兒還沒有這個名字呢,抗戰以後才有的,以前都沒有這個名字。藍衣社也是在南京時代,以前沒有。趕到我們被抓了以後,“抗團”就到上海發展去了,我們到重慶以後又發展廣州。是這麽回事。
定:後來呢?他們跟政治也沒有太多關係吧?
東:有人說是軍統的外圍,可是軍統從來沒派人指揮過,完全自治。勝利以後就解散了。完全沒有了,解散了。有很多人是跑到台灣,由台灣到日本哪,由台灣到美國的,美國也是由台灣過去的。由大陸直接過去進不去啊。很多人是經過台灣到美國去的。這段曆史資料很多啊。
定:你們後來有多少人到台灣來了?
東:現在在台灣還活著的四個人,連我四個人,其他的都去世了。今天早上(有人)打電話來還講呢,在美國聖何西注154的四個人,最後一個是今年一月去世的。美國那邊沒有了,都光了。三個是先死的,最後一個是今年一月。那四個人呢,我都到他們家去過嘛。在舊金山,聖何西,聽說過麽?舊金山的旁邊。
定:我知道,舊金山我去過幾次。我在加州住過一段時間嘛。
東:噢,那你知道,聖何西好幾個小區啊叫什麽,都是小山坡麽。
定:挺豪華的那都是,他們都跑那兒去了,都是有錢人吧?
東:也不是,有的是申請的老人公寓,你比如說我蓋的一個小區,政府規定你必須拿出十分之一來,拿出十分之一給低收入的人,但是你房租並不少收啊,人家收三萬塊錢你還是收三萬塊錢哪,低收入的人交給你三分之一,比如我掙三萬,我交一萬出來給你,剩下的錢,由政府補貼給房東。房東都沒有少賺錢,但是必須拿出十分之一來給低收入者。四個人裏也有的自己在那兒買房的。
定:您說的連您四個是台北?
東:台北。現在還有四個人。
定:北京現在還有嗎?我們社科院有一個我知道。
東:有一個哲學所的孟慶時,已逝。他自京去美兩次演講,從西岸到東岸。
定:哦。
東:(笑)你怎麽都知道啊!就那麽兩個人,沒有第三個了!天津還有兩個。
定:劉永康現在還在嗎?
東:這是在的。我到北京,一定到天津去一兩天嘛,1990年以前我去的那時候,到那兒請的是一桌人哪,慢慢慢慢地都死了。
定:你們這感情整整維係了一輩子!
東:是呀。因為是真正的感情,沒有利害,也沒有利用。那時候都是在獄裏邊嘛,又年輕。
前一個月還是幾個月啊,天津廣播電台還派人來訪問。
定:真的?到底還是找到您了。
東:他們來我還帶他們到忠烈祠。忠烈祠你去過嗎?在大直。注155
定:沒有,這次也沒時間去了。
東:到那兒去看,這幾個人的人名還在上麵。嘿嘿嘿,他們電台來訪問過兩三次呢,他們就是收集資料。
定:那您跟他們什麽都說嗎?您也有保留?
東:對。有兩次我沒接受他們訪問。
定:我就不明白您幹嗎那麽不願意說啊?
東:因為我在這邊,人家說你什麽抗日啊。我剛來台灣的時候,台灣人不懂國語,隻會說閩南語,他們非要說這閩南語是台灣話。台灣話是山地人的話,他們是閩南語,是福建話。葉於良,還有一個林建,死了,鄭家,鄭孝胥家,好幾個人哪,都是福州人,福州十縣人,那裏的人講話都不一樣,跟閩南完全不同,所以完全聽不懂。並不像我們有點口音哪,山東話,河南話,有口音哪,它不是,完全不懂。這個您知道?
定:知道。
東:所以呢,閩南語我們當然不會,隻能跟他們講日語。(壓低聲音)台中有一個從日本回來的老頭,開印刷廠,是日本留學回來的。我那會兒還不過30歲左右,老頭有六十了,他就批評國民黨,外省人。他說日本兵在這兒,製服筆挺,走起來像樣。抗戰勝利以後當局把最爛的兵,62軍派到台灣,好的部隊,就是新一軍、新六軍,就是孫立人的部隊,在上海。後來才派到東北去。剛(抗戰)勝利嘛,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嘛,您知道台灣實行統一發票,買東西不是開發票麽,台灣人就喊冤枉啊,因為他被罰他都不知道。日本人不是這樣,他宣傳半年以上,半年到一年,到時候違犯了我必定罰你,你知道不知道?知道了再犯,罰你你心甘情願。我們這樣就不情願,為什麽?你這規定出來了我不知道啊,你也沒宣傳,我怎麽就違法了?他說:“從前看你們來的這當兵的,挑著個挑子,上菜市買菜,還買肥豬肉,還挑著菜回去,日本兵沒有這樣的,打一個電話到菜市場去,有個黑板,黑板上寫著多少錢,我給多少錢。你不能給我吃肥肉,吃肥肉長胖了不能打仗啊,最好的瘦肉,菜要最好的。價錢,你那上頭什麽價錢我給什麽價錢。”我們這兒(笑)派個夥夫去買菜去,連早點都包括了,都請客,還得拿兩包香煙。又說:“從前每個人有配給啦,誰都可以吃豬肉。現在不行,沒錢就不能吃。”我說那是當然的。現在是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當然跟殖民地不一樣,誰有錢是誰的。
定:所以您來了以後您就不敢說您當年是反日的,是吧?
東:哎。
定:啊,還真的是不敢說?
東:根本就不談這事。現在因為開放以後好多書進來了,以前是……我們也都是有聯絡的,過去就過去了,從來不談這事。到台灣以後從來不講。
定:您現在還恨日本人嗎?
東:恨!因為現在日本和德國還都會起來。你看日本學生的製服,男學生穿陸軍服,女學生穿海軍服。他們是軍國主義。將來翻身還是軍國主義,我就要控製東南亞。我是島國,所有的島國都要受我的控製。
定:您覺得他現在還有這野心?
東:有這個野心哪。日本人有這個狠勁兒。中國人沒這個狠勁兒,中國人早溜了:“去你的吧,關我什麽事啊,我都餓了,我得找飯吃啊。”以前日本的幾個大公司大工廠為什麽那麽好?一幹就是一輩子,幹到死。這個東西做不好,我加班,沒有加班,我對不起這個公司。老的日本留學生,留日的,沒有不恨日本人,不罵日本人的。魯迅也是啊,魯迅是學醫的,在日本,他能不懂日語嗎?他當然懂日語,他也會英語啊,我就記得《呐喊》裏麵有一小篇罵日本人,說你們日本人哪,跟著人家外國人哪,罵猶太人,你們有什麽資格來罵?英文裏頭jew,共產黨的老祖宗是誰?馬克思是猶太人,控製全世界金融的摩根思陀,在紐約,又是猶太人,你們有什麽資格罵人家?這是魯迅寫的。
3.從抗戰勝利到台灣
定:葉於良把那張照片也給放到網上了,就是您也給過我的,抗戰勝利後你們在故宮太和殿的合影。
東:受降。
定:對對。受降時您在嗎?
東:我還沒回來呢。我1943年到重慶,那會兒是流亡學生麽。1943年以前,日本飛機轟炸重慶,三個兩個地來啊,24小時不停。讓你沒有休息時間。
定:在北京沒炸吧?
東:北京沒有炸過。後來,就是1943年以後,我到重慶時,重慶沒有警報了,美國飛機都來了在昆明呢,那會兒就轟炸日本了,所以我就沒跑過警報。在北京也沒跑過警報,1943年我就離開了麽。我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回(北京)來的,過了舊曆年嘛,我一直在等飛機。
定:您後來沒一直跟著國民黨走?
東:解放的時候啊,我就到天津了,天津先解放,北京後解放。由天津等他們,我嶽母他們家人嘛,到天津跟我會合以後,我們坐船到仁川,由仁川到香港,到香港嘛就住到香港幾個月,然後我由香港到廣州,我一個堂兄在廣州聯勤總部。那會兒上海好像是5月底才解放的,結果這樣,我們才到台灣來投奔的。
定:你們投奔的誰啊?
東:我那堂兄,軍人。我父親行四嘛,他是老大的長子長孫哪,那會兒爺爺是不準當兵,他說這個沒關係啊,這是軍需啊,給人算賬的,軍需官,這樣。
定:噢,那是你們馬家的長子長孫?
東:他後來很快就去世了,在這兒去世的。去世以後他的太太和三個孩子,都到美國去了。三個孩子,老大在芝加哥,老二在西雅圖,老三在紐約。
定:你們在美國的親戚還挺多的。
東:是啊,她(指妻子)的親戚在美國的也很多。我家的老三,他女兒是北京醫學院畢業以後到美國念碩士,念了以後始終就在紐澤西州,跟紐約是挨著的,不遠,過河就是紐澤西。在那兒嫁給一個台灣人。
定:我們叫新澤西。大陸譯成新澤西,一樣,new就是新嘛。
東:哼哼,紐約你們改不了“新約”啊。
定:您父親不是哥兒四個麽?老二、老三在哪兒?
東:您是說我的長輩?他們由秦皇島、青島那邊過來了,是軍人。軍人到這兒,沒多久去世了。
定:您爺爺不讓當兵,大家還都當了。
東:對。沒法子。
定(問梁):阿姨那時候還在北京吧?
梁:在。日本來的時候我們住在東交民巷,現在叫什麽我不知道。
定:您從來沒跟我講過這段。
東:啊,光講家裏了。
定:光講家裏。後來你們到台灣來以後的事,講得特別少。您就講了你們到台灣以後,想吃烙餅不會烙。
(眾笑)
梁:到現在也是,我不會做麵食。都是他做……我女兒是1949年出生的。我們到台灣是四五月來的,六月生的我女兒。
東:六月二十一。
定:您懷著她跑這麽老遠也不容易!
梁:我們從香港來台灣的時候我哥哥都不許我們坐船,坐飛機過來的。
定:那天啊,我見到一位老先生,他是跟傘兵部隊過來的。您知道國民黨的傘兵部隊嗎?傘兵部隊有一個京劇團。
東:那會兒京劇團來台灣,沒有飯吃啊,就靠著軍隊,都是軍隊組織的。
定(對梁):他說他認識您哥哥。
梁:對,有一個姓馬的。我哥哥在北京的時候,玩票。這個唱戲的,什麽荀慧生啊,馬連良啊,都認識。我哥哥是唱花臉的,金少山給他說戲。他真正拜的是金少山的徒弟趙炳嘯,那時候唱京戲的收入很少,我哥哥要是說,我讓荀慧生的兒子跟我唱,那他就唱。注156
定:有錢哈。
東:梁士詒家的……
梁:我們到了香港,中華商院,專門是救濟的,唱捐款啊,有馬連良、張君秋和我哥哥。他在美國還有票房,到現在。
定:現在還有票房啊?
梁:反正老的這一輩,跟我哥哥都有往來。
定:那時候的京劇團到這兒來都是在部隊裏?他們說待遇挺好的啊?
東:他們來無法謀生啊,最主要是語言問題,因為你不會說閩南語你怎麽在社會上生活啊。台灣是六百萬人,那個時候上海也是六百萬人。進來的(到台灣來的),兩百萬人。軍民人等,陸陸續續,來的是兩百萬。本來就不夠吃,再來更不夠吃,你知道台灣吃什麽?稀飯,擱那個白薯幹子,白薯切絲曬幹了,擱裏頭煮,然後再擱點小魚,吃這個稀飯。吃不起幹飯。台灣就窮到這個地步。
定:你們來了不至於吧?
東:我們來就是這個樣子。1946年勝利注157,就是這個樣子!
蔣介石跟蔣經國到台灣,來了以後一看不行,徹底反省。蔣介石一看這麽多人,幾百萬人要吃飯,怎麽辦?他找到一個台灣人,這個台灣人也是不會講國語,糧食店學徒出身哪,沒有學曆。讓他做糧食局的局長。她(指梁昭)就在糧食局待過,她那會兒在糧食局做過一段,很短時間,因為我一個妹夫在糧食局當科長。於是蔣介石就找這個人:“你說什麽就是什麽,我聽你的,弄不成我槍斃你。”蔣介石厲害就厲害在這兒,因為我把權力統統放給你了。(這個人)他開個汽車從台北一直到南邊,晚上看,然後白天呢,看一個來回,他就知道這一季的收成怎麽樣,他有這個本領。米一抓,他就知道這米幹濕的程度。然後第一,先禁止運出,米不準運出台北,連桃園你都不準運,新竹你都不準運,沒有運單就不準你運。然後每天中午12點報糧價,各地糧食,米,什麽價錢,報上來,好收公糧。三七五減租注158麽,耕者有其田。隨著生活調整糧價,自由買賣,絕不限價,因為政府有糧油控製。
(窗外雨越來越大,風敲打窗戶的聲音已經影響到錄音的效果)
定:這雨下得怪嚇人的。
東:都是一陣一陣的,風過去就好了。
定:(台風)今天能過去吧?
東:已經過去了,已經到日本了。台風過去以後就是雨。
(接著談)
定:共產黨在我們那邊搞土改,你們就在這邊搞減租。
東:先控製糧食,怎麽控製?大地主,那會兒跟大陸一樣,大地主有一大片地,三七五,租隻能拿那麽多,然後繳公糧嘛。耕者有其田是十年,每年你要繳多少糧食出來,繳滿了十年不少,這地歸你,是這個樣子。日本人時代訓練的這台灣人,拚命幹,日本人有這個幹勁啊,拚命幹。這樣慢慢慢慢起來,起來不是一天兩天哪,糧食還不夠吃啊。那麽最好的米,日本人研究五十年研究出來的米,叫作蓬萊米,有點黏性,日本人最愛吃。他發出指令,最好的米要銷日本,集中起來,銷日本。拿錢回來到泰國買,可賺一倍。這些個當兵的就吃這個米,說蓬萊米不好吃,黏的,黏成一團呢,黏的不吃,就喜歡吃一粒一粒、一顆一顆的米,泰國的米,說這個米好啊。這樣,把米賣出去,再由泰國買米進來,賺一倍啊。然後就是夾著皮包,往全世界賣,都是地下工廠,幾間房子弄個破工廠,搭個鐵棚,這麽混起來的啊。
定:也不容易,這麽個小島,發展成今天這樣。
東:搞十大建設注159。說起來台灣人不罵蔣經國就是這樣。他盡交些個台灣人的朋友,他修第一條高速公路,就有人罵,那些個老頭子,“國大代表”“立法委員”,我當過省長,我當過什麽官的,啊,蔣經國是晚輩嘛:“你這都是給有錢的人修路,花那麽多錢,修那麽一條路,幹什麽?為有錢的人開車走的?”罵呀,反對,他忍了。這條路,沒有毛病。
定:哪條路?
東:一號,由台北到高雄。他放手讓人幹,你說怎麽幹就怎麽幹,完全聽你的。有沒有人發財呢?當然有人發財,原來那橘子,五毛錢一斤,一毛錢一斤我也不要啊,你背下山來怎麽辦呢?現在都有路了,窮鄉僻壤的都賺錢了,地也賺錢了。所以幾十年熬過來了。台灣人的經曆,“愛拚才會贏”,那個“愛”是“要”,閩南語念“愛”,要拚命,你才能贏。他不拚他就不能生活。他由閩南來到台灣,都很痛苦,所以說是悲情。這樣我才能活,要不我活不了。沒有東西吃,活不了,非常的窮。在山裏種橘子,怎麽弄下來?背下來慢啊,是不是?走幾天哪,走多遠哪,就是由打外省人來了以後,1949年以後,這才起來了。
4.在台灣
<i>[梁昭在午飯時談到,到台灣後有整整兩年她根本不出門,後來才出來在糧食局工作(所以東老對國民黨初來時怎麽管控糧價的事才那麽清楚),再後來,就被動員去了宋夫人(宋美齡)的婦女聯合會。東老剛到台灣時是在裝甲兵管軍需,後來調到澎湖的軍方廣播電台當播音組長,梁阿姨便也隨之去了澎湖,在那裏當婦聯會的總幹事。這些事,都是她在飯桌上慢慢講起的,可惜的是我沒有錄音。後來她越講越精彩,我便跑去把書包裏的錄音筆拿了出來,這時她已經講到“八二三”炮戰注160了]</i>
定:那個“八二三”炮戰,死的全是副司令?三個副司令,一個是海軍的……
梁:海軍的是趙家驤。注161空軍的是章傑。陸軍的那叫誰呀?葬在林投注162。
定:林投在哪兒?
梁:在澎湖林投公園。
東:是在盧溝橋開第一槍的那個人,吉星文注163。
梁:對,陸軍的這個。
定:陸軍的也是您接待的麽?
梁:嗯,他們一塊兒運來的。吉星文是棺材來的。他太太要開棺,她沒見到啊。他以前是澎湖的司令官,他到金門以前,不是到林投嗎?他就站在那兒,看了一塊地啊:“哎,將來我就埋到這裏。”所以就專門把他運回來照樣埋在這裏。那兩個呢,是骨灰過來。接著呢,是人(指屍體)過來。
定:多少人哪?
梁:我忘了。年份多了,那時候才(民國)四十六年麽。
東:1958年8月23日。誰也算不出來多少人。
梁:那時候,“八二三”炮戰,那時候大家都精神哪,哎喲。
定:先是屍首,然後是傷兵?傷兵在哪兒治呀,在澎湖治?
東:那時澎湖縣長李玉林也是北京炮局監獄的第五號,勝利後才出來,下令在24小時之內修好碼頭至醫院的道路。
梁:對呀,澎湖有海軍的第二醫院。所以那時候什麽白天晚上我也不知道,一有來了的,車子馬上來接我,我就得走,看著這個情形,主要就是孩子小。隻有趙副司令,他的孩子大。章傑和陸軍這個(指吉星文)孩子都小。
定:您剛說是音樂家的,是章傑的夫人是吧?後來她就自己帶這些孩子?
梁:完了之後她們就回到台灣了,好像空軍有一個寡婦宿舍,住的通通是寡婦,我就想現在台灣成什麽了?醉生夢死,動不動你瞧我一眼不對我就殺你,台灣現在是這樣,我們不敢惹事,年輕孩子我都壓著。
東:由福建打過來的炮彈是四十萬發,整個金門就打平了。
定:後來就把那些炮彈都做成菜刀來賣,現在還沒賣完呢。這一場仗把“國軍”主力也都打完了是吧?
東:……固定的隻有兩三個軍在那裏,真正的基地是在高雄這邊。美國出了兩個軍艦過來。
定:您那時候在哪兒?
東:在澎湖。
定:阿姨做這些事的時候您在家呢?
梁:他在電台啊,他得報告啊。他是播音組長啊。我們兩個孩子也在澎湖,顧不過來了。我沒經曆過啊。盧溝橋七七事變,什麽躲炸彈哪逃難哪,我家沒逃過難哪。
定:後來打到北京,您那也不算逃難是吧?
梁:東交民巷那條胡同是外國使館,就等於叫租界。他不會往那兒扔炸彈啊。我從家到台灣,我沒逃過難。
<i></i>
<i>東交民巷老使館區</i>
定:您真正經曆的就是這“八二三”炮戰?
梁:哎,那個時候那個生活啊,我就覺得這一生啊,沒白活。
東:她的腦筋比我差,她把很多事情都給搞亂了。
定:她沒搞混,她講的是“八二三”炮戰以後她接待那幾個司令親屬的事。
東:“八二三”炮戰是在(民國)四十七年,那會兒運到澎湖來的是海戰時候的傷兵,大部分、真正陸軍在那兒死亡的傷兵還很多,陸軍死到那兒沒有運回來的,都就地埋葬了,所以在金門有很多墳墓。據說是(打過來)四十萬發炮彈。這一段以後就沒有什麽戰爭了。這都是我在天津親曆的事情,確實是這樣。這種事情絕對沒有人寫。現在也沒地兒找了,人都死了是不是?確實就是這種情形。
定:國民黨到台灣以後打得最慘的那場仗就是“八二三”了吧?
東:扯不到那兒。1949年已經到台灣了,“八二三”是1958年,過了好多年了。到上海就完了,就撤,最後往海南逃跑。到了基隆了船不準靠岸,趕回大陸去。
定:所以您認為“八二三”不是什麽特別大的事?
東:“八二三”是在金門打呀,跟台灣完全沒有關係。台灣幾百年沒有經過戰爭啊,所以台灣人混蛋就在這兒,沒有經過戰爭啊,他們不知道戰爭有多厲害。從日本人占領50年,以前在清朝跟明朝的時候,台灣是一個縣,台灣島隻是一個縣哪!實在不行發配到台灣去當縣長去!台灣不能生活,因為它的土地不能讓人生存。
定:你們是哪年從基隆回來的?
東: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1966年。
定:在那兒待了那麽久?
東:校長(指梁昭任教的海事學校校長)範承修調走調到基隆,校長可以帶一個人嘛,就帶她過來了。在基隆住了一年,這邊(台北)房子蓋好了過來的,要一年多才蓋好麽。
定:你們從基隆回到台北,生活就好多了是吧?你們這房子在台北是很高級的地段啊。
梁:以前哪,我們買的時候是高級的,現在不是了。你看報紙上登的,什麽豪宅了什麽的,現在最貴的房子就是我們這東區這一塊,101(大廈)那邊最貴,現在要租房子的話,要兩萬多塊錢一平。我這個房子他還不願意來呢,那時候他還在澎湖呢,我先來的。他是一定要在(市裏)中心。
定:為什麽一定要在中心?
梁:在北京也一定要在中心。那時候我說永和的房子,不要,給多少錢都不要。汐止,不要。就要台北市。我們剛搬來的時候,兩邊的商家還沒蓋起來呢,沒這麽熱鬧啊,我們在這兒住了三十年了。現在你看我這兒多方便!
東:東區這一大片地啊,原來有四個工廠,拆掉了,蓋的這一片。一個是第44兵工廠,一個是五級汽車廠,還有兩個廠是什麽我忘了。四個都是大廠。五級廠是所有的壞車都在那兒。汽車分級啊,一級是自己保養,二級它是修,三級給你換換零件,五級是整個大修了。所有大修的車輛都在那兒。兵工廠,外邊做的子彈什麽的,賺多少錢哪!
定:你們幹嗎買這麽高的山上啊?
梁:我願意要高的,我為什麽願意要這高的?第一,我們在頂上,不潮啊。我們以前就住在民生東路這邊,那房子也是買的,我也是在樓上。下邊就淹水。那時候沒有現在這麽進步啊,水溝給你都通了,那時候沒有,淹水。我就在樓上往下看,下不來啊,那你說買這個房子的時候,我當然要樓上了。第二呢,樓上都有聲音吧。
東:每一個台風,車輛毀多少啊。
梁:我剛搬過來那兩年啊,也淹水呀。我們現在這條街,欄杆做起來了,以前沒有啊,往上開很危險哪。
5.關於台灣的曆史
東:說到台灣史,你可以整個錄下來。最早是高山族在台灣,這是南島係統。
定:南島語族。
東:對,南島語族。在這兒很多年了。明朝以前呢,就有人從福建跑到台灣來。當初是不願意來,後來看有利可圖,就有人在這兒把茶葉買回去,就是由大龍峒跟萬華。萬華,閩南話叫艋舺,表示大船,船很大,艋舺呢,日本人給它配上兩個漢字,就是萬華。後來水淺了以後,才到了大龍峒。那個時候閩南人就來了,為什麽來?做生意賺錢。第一批來的,是泉州人,由廈門過來,泉州人來了到鬆山區,還到士林那邊,這一大塊,以前都是稻田哪,大概三十年前這塊兒還是稻田呢,這兒的人講:“我們上台北去啦。”泉州人在這地方開墾,種田。後來呢,漳州人來了,漳州人來了呢,搶我的地盤不行啊,械鬥40年。打到最後把漳州人趕到山裏邊,什麽山呢?內湖,建的開漳聖王廟。漳州人呢,就在北投,內湖,這一帶。那會兒的內湖都是小山坡,一個一個,內湖那個新社區啊,是平了五個小山頭,把村莊整個平掉了蓋的。我親眼看到他們把山坡推平了。
定:您親眼看到的?
東:這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很近很近的。客家人呢,來得更晚了,沒有地方,走,就到桃園、新竹那邊,紅土地,紅土地不能種稻米啊,所以就在苗栗、新竹,都是客家人。客家人是黃河流域的人,包括河南一帶,戰爭的時候往南跑,先到湖南,由湖南再到廣東,由廣東,到福建,由福建到這兒來的。最晚了,所以沒有好的地方給他們。當初荷蘭人開的時候他們沒有看得起北部,他們注意的是南部,南部嘉南平原有出產,北部沒有出產,真正產稻米在嘉南平原嘛。
外省人勝利以後來到台灣,有一部分外省人是來推行國語的,叫國語推行委員會,在學校教國語。還有一部分是公務員,接收政府是空的,政府房子是空的,沒有人哪,因為他們都是講日語的麽,都離開了。那時候就殺外省人,你不會說閩南語嘛。
定:現在說的都是外省人殺本省人的事。
東:這個人死了,沒有任何人知道,家裏也不知道,家裏隻知道上台灣了。開放以後他來找麽,哪兒找去啊?我們這兒是搬得亂七八糟。你要是在大陸,三十年五十年能找到人,對吧,他那戶口好啊,這兒你找誰去?那會兒死的人,外省人死很多。“二二八”的十四天都是殺外省人。
定:現在殺外省人的這段很少講是吧?
東:但是這段沒有人寫,因為完全沒有根據啊,究竟是誰死了,不知道啊,死多少人,也不知道。可以有線索的,是國語推行委員會,有人從這兒跑回去了,人們才知道這件事情。“二二八”兩個禮拜以後,(國民黨)軍隊打上來,打上來以後,開始殺台灣人了。這兩個禮拜就是殺外省人。
定:您那時候來了嗎?還沒來呢吧?
東:沒有。
定:哎喲,要不叫悲情城市呢。
東:他們就說日本人好。
定:你們這些年也是經曆的事太多。
東:所以台灣這段曆史啊……
<i>抗戰勝利“雙十”節在太和殿舉行日軍受降儀式時抗日殺奸團</i>
<i>全體成員的合影(東普提供,正反兩麵)</i>
<hr/>
地 點:台北信義區挹翠山莊某宅
訪談者:定宜莊
[訪談者按]<i>2015年8月23日,當我與東老相約要到家中探望他們的時候,正趕上2015年的第14號台風“天鵝”與台北擦肩而過。台風過後必有豪雨,那天的豪雨是從一早就下起的。東老著急,給我打了好幾個電話,一會兒要親自到捷運的市府站去接我,一會兒又囑我等到雨稍停歇再出發,好在台北的馬路久經考驗,並沒有像北京那樣一到了下雨就“看海”的程度,而台北的出租車司機也非常友善。</i>
<i>此次拜望東老,對於再做一次正式訪談,我並沒抱太大希望,畢竟東老已經93歲,梁昭阿姨也已經92歲了,我隻是想去探望他們,就像是去探望自己數年未見的家中長輩,想與他們嘮嘮家常而已,看到他們仍然身體健康,精神健旺,已經十分高興。而東老讓我拿出錄音筆,說想與我好好聊聊,而且一聊就是不間斷的幾個小時,就真的讓我喜出望外了,於是我便對二老做了這場將近三個小時的、認真的訪談。而這場訪談距2004年為他們做的第一次口述,已經過去了整整11年。</i>
<i>其實這11年中我與東老夫婦的聯係一直未曾中斷,或是他來京小住,或是我去台北開會訪學,我總會抽時間與他們見麵。也正因如此我才發覺,在我為他所做的第一次口述中,他講述的那些往事,僅僅是他人生的冰山中浮出水麵的那一點點,我想往下探究,卻往往以無果告終。</i>
<i>在他未曾提及的諸多往事中,有很重要的一段,就是在他還是中學生的時候,在北京也就是當時的北平參加抗日殺奸團的經曆。在我為他做的初次訪談中,他對這段經曆未置一詞。直到訪談做過3年之後,2007年7月東老來京探親,我才初次聽他說起這段經曆。那天他打電話說要見我,見麵後便遞給我一份有關“抗日殺奸團”的打印文件,名為《抗日殺奸團簡史》(東老將其簡稱為“抗團”),說是他自己寫的。</i>
<i>參加抗團時,東老剛上初中,雖然抗團的成員都非常年輕,但他也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1940年北京的抗團被日軍襲擊,他也被捕了,就關在位於北新橋的炮局。注144東老說,他被捕過兩次,第一次被關了一年,這在他給我的那份資料中有記。第二次查出他的時候他已經在監獄,所以刑滿後就把他放了,出來之後他就去了重慶。我於是知道了訪談時他說的去重慶,是什麽樣的背景。</i>
<i>他說那時候無所謂共產黨、國民黨,都是愛國而已。但我再追問,他便不再說。他甚至絕口不談他在抗團的活動。在他給我的那份文件中,凡與他本人有關的內容,也都被他統統抹去,讓人看不出痕跡。唯一留下的,是他們被捕後的1940年11月24日日本軍法會議對他們的判決,在被判處一年徒刑的名單中,有他的名字。我一直不清楚他為什麽不願說,而不願說又為什麽把這份文件給我,又不好深問。至於他是在什麽時候、用了多少時間,寫的這篇近三萬字的稿子,他也不說。</i>
<i>又過了一年,到2008年的盛夏,有天東老又給我打電話,說他又來北京了,想見見我,我說能否等我下周二下班之後再去,因為我的單位離他住的地方很近,而我家卻很遠。他躊躇了一下,說是不是周末就去,還讓我帶上錄音筆——我以為他會講很多故事,於是欣欣然趕去,可是,卻仍然沒有。</i>
<i>那天的北京,天氣像一年前一樣悶熱,東老說他剛剛從天津趕回來,他專程去天津,就是去看當年抗團的那幾個朋友,他說這些人幾乎死光了,他既然是最小的,那其他人還有幾個能活著啊。而我隱然感覺,他這兩次回京,就是為抗團之事而來的。當我再次問他為什麽將書裏邊與他有關的內容抹去時,他說:“又不是什麽好事!”我說怎麽會不是好事呢?抗日難道不是好事嗎?他說抗什麽日,那時候就是血氣方剛。我說可是他們侵略中國,殺了那麽多人啊,他不吭氣。</i>
<i>這難道真的就是東老對他少年時代參加抗團一事緘口不談的理由嗎?可如果是這樣,他又為什麽在80多歲的高齡、在如此炎熱的天氣下,不辭辛苦地往返於台北、北京和天津之間,寫出那麽一篇為抗團申辯的文章呢?</i>
<i>東老在文章的後記中寫道,他寫此文的目的就是紀念為此犧牲的同誌,因為他們的孤魂仍遊蕩在荒野,希望他們在此得到安息。他一再強調,把抗團說成軍統的外圍組織是不正確的,有必要更正,否則那些為抗日而犧牲的同誌,死得不明不白,甚至對活著的也是一樣。</i>
<i>東老又說:</i>
<i>抗團在衛國戰爭中,所做的一點貢獻,實隻是滄海之一粟。同時在表現上仍顯得有些幼稚,缺乏有力的指導。他們在敵人侵略麵前,不甘受辱,敢於鬥爭。他們無所企求,不怕犧牲,不畏艱難,威武不屈的精神,應予稱讚。還有千萬不要忘記我國過去受帝國主義侵略的歲月,將來也未必平靜。願為捍衛我們國家民族的利益,與國人共勉。</i>
<i>這是很正麵的一段話。</i>
<i>東老對這段曆史所持的互相矛盾的態度,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2015年的這次訪談,我才恍然明白,原來他所謂的“又不是什麽好事”,極有可能是當時遇到了什麽讓他不快或者感慨的事,他說的是氣話,是反話。事實上,正如他的抗團戰友葉於良先生所說:“對日本的仇恨,從小就在心裏。現在日本對侵略還不認賬,這個仇恨,一輩子也忘不了。”注145東老所持態度,與葉先生是一樣的,他抗日的初衷始終未改,對日本軍國主義的高度警惕,也貫穿一生。一個人處在不同的語境時,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有時候甚至會表現得自相矛盾,真相往往在多次反複的交談之後才能呈現,這就是我對東老做第二次訪談的最大收獲。加入“抗團”,為東老的人生奠定了最初的基調,也影響到他的人生走向。“抗團”的成員們構成他最重要、最緊密的社會關係和朋友圈子,這種情誼維係終生,直到他們一個個走到人生終點。</i>
<i>“抗團”與國民黨的“軍統”之間是否有關,是一個始終糾纏不清的問題。1949年之後,它的成員中也有人因此而受牽連,但在現在的大陸,這個問題已經不再是禁區了,網絡上可以見到大量與抗團相關的文章、訪談,甚至電視劇都已出現,注146而我本篇的重點畢竟是東老的人生,有關抗團本身的諸多問題,這裏就不詳敘了。</i>
<i>東老說,他這人一生運氣不錯,具體地說,他參加抗日殺奸團被捕,已經是在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以後,後來抗戰快結束的時候吃混合麵兒,他已經去了重慶。他去重慶之前重慶幾乎天天遭空襲,但他到了以後,反而是北京這邊挨空襲了。</i>
<i>東老還發表議論說,日本與中國,主要是民族性不同。他強調說共產黨行,日本人也行,隻有國民黨不行,原因就是國民黨整天搞什麽自由民主,而自由民主這套在中國根本行不通,所以國民黨必然失敗,馬英九再怎麽鬧也不行。他說國共馬上就要第三次合作了,但前兩次國民黨占不了便宜,第三次一樣占不了。</i>
<i>2010年秋季學期我在台灣東吳大學任客座教授,其間又不止一次去探望過東老,一切如舊,還是乘藍5公交到他們的住所挹翠山莊,東老和梁昭阿姨也仍然健康和頭腦清楚,尤為有趣的是,他們的那隻叫恬恬的小狗也還在,11歲了。</i>
<i>東老說1949年跑到台灣來的北京人太少了,就那麽幾個,那時候的北京人,到天津就已經覺得是走到天邊了,他們實在是哪裏都不願去的。我想起我做的《最後的記憶——十六位旗人婦女的口述曆史》中,祁淑洪女士在開篇中講的第一個故事,就是她當旗兵的父親第一次出差離開北京,剛剛走到廊坊,她祖母就因擔憂而死,足見此言不虛。我記得老舍在《四世同堂》的一開頭,寫的也就是北京人的這種心態。他說這些到了台灣的北京人太思鄉了,他們在這裏又語言不通。東老說他來時隻能與台灣人講日語——我才知道他會講日語。東老還把一大堆他收集的材料交給我,這是他給我的第三批東西。我問要不要複印一下再還給他,他說我還要它幹什麽,我都八十九了,隻希望留給你,它們還能起些作用。他說這些人,就是跟著國民黨到台灣的第一代人,所剩無幾了,現在台灣每年逝去的老兵,都有七千人。時光過得實在是太快太快了。</i>
<i>時光果然是太快,因為從2010年到再見東老的2015年,轉眼5年,又過去了。</i>
<i>我將2015年這次訪談取名為《鄉音無改鬢毛衰》,以與第一次的《少小離家老大回》相呼應,因為這膾炙人口的同一首詩中的前兩句,恰好應和了先後兩次訪談的重點。在東老夫婦的第一次口述中,他們以相當多的篇幅講述了在兩岸暌隔數十年後,他們重返故鄉北京的經曆;而第二次,給我印象尤深的則是他們的“鄉音無改”,這不僅因為二老始終不變的地道的京腔,尤其是東老以93歲高齡,仍能上天入地的侃山表現,終不脫老北京“爺們兒”的神韻。他對講述他自己人生的故事,遠不如發表議論更有興致。所以,他隱藏在冰山下麵的許多經曆,即使有這次幾小時的再訪,對於我,至今卻仍然是謎。而我則想,人總會有些故事,是不願與他人分享的,既然他不願談,那就不談了吧。</i>
<i>這次訪談中的有些內容,二老上次講過,為了保持訪談記錄的完整,均保留了原貌而未作刪改。</i>
1.抗戰前的北京
東:(北京在1949年以前)分好幾個階段,幾個階段都不一樣。民國十七年是……
定:1928年。
東:那是一個階段,那個時候才統一。1937年是一個階段,日本人打進來接收北京。1949年解放了,又是一個階段。
民國十七年以前是你打進來我打出去,我打進來你打出去。東北軍、西北軍,這邊占領北京之後沒有多少天,那邊打進來了,他又撤退了。軍閥時代嘛。那十七年是軍閥時代。您看張恨水的小說,您知道張恨水嗎?
定:知道,他的小說都拍成電視劇啦。
東:他說的就是那個時代。那個時代是最爛,也是最繁榮的時代。我到這個館子吃飯,這個館子是四川的,這個是江蘇的,浙江的,我進來一看這不對啊,翻桌子:“您寫的是四川,請問,這是不是四川菜?”就那麽橫。分得很清楚,飯館你不能夠亂來。你說(你做的是)哪兒的菜就得是哪兒的菜,什麽都是有規矩的。我是民國十二年(1923年)出生的,十七年(1928年)北伐成功,我還記得(孫中山的葬禮),出西直門到西山,那是民國十四年(1925年)。
定:您那時候有記憶了嗎?
東:有了。那會兒人帶我去,我記得還背著我呢。跑到西四去啊,到西四去看,西直門過不去啊,人太多了。
定:有那麽多人看給他送葬?
東:我就記得看馬隊、樂隊,看了很久。從西直門外到西山有一個孫中山先生的衣冠塚,您知道吧?
定:對,知道知道,就是碧雲寺嘛。
東:他是在北京的協和醫院故去的,協和醫院到現在北京的東車站,北京不是東車站西車站麽,東車站進不去,拆,把東車站拆了。拆了以後送上火車,以後車站再重修。
定:怎麽就那麽隆重啊?
東:那陣兒中國統一了,他不是總統,算是總理麽。那時候推翻了袁世凱,袁世凱做了83天的皇帝。你想想,然後日本人在民國二十年,就是1931年,“滿洲國”成立。所以那時候日本人很歡迎滿族人到日本去。
我買了整套的老舍的文集,那都是我親身的經曆。旗人的那個窮啊,那個可怕的情景,真是那樣,一點不假啊,一點不假。我小時候到親戚朋友那兒去,真是那麽可憐。清朝那會兒可以有俸啊,成立民國以後,沒有糧餉啦,一垮下來,沒的吃就靠賣了。那會兒北京還有打小鼓的呢,知道不知道?
定:知道知道。
東:夾著個包,打小鼓,專門收破爛。
2.關於抗日殺奸團
定:我第一次找您,聽您聊您的曆史的時候,您一句也沒提到您參加過抗日殺奸團。
東:那您怎麽聽說的呢?
定:您給了我一篇文章啊。
東:那我都忘了。
定:您哪,給過我一篇文章,那文章我看了,看了之後呢,我又看了一些別的材料,我就挺好奇的。我不知道您怎麽看別人寫的那些東西,那些東西跟您講的是不是符合。有一個叫葉於良的……
東:是葉於良注147,幹鉤於。
定:您認識嗎?
東:認識。我跟他在一個監獄裏麵啊,我們一個案子,一塊兒進的監獄啊。開放以後我每次(1990年、2001年、2002年、2005年)赴京我必去天津,因天津友人多。先是住在張世一、錢宇年家,宇年、世一逝世後,我就去劉永康注148家住了。天津文史資料上有很多“抗團”的資料。
定:劉永康?
東:劉永康。我到天津就到他家住啊。
定:劉永康說,解放以後,把你們抗日殺奸團當作反動組織,又把他關了好多年。您知道這事嗎?
東:我知道,都知道。他算是不錯的,有大學教授的資格。他原來是外貿學院後來合並到哪個大學去了,不是南開就是天津大學。
定:那篇文章是您自己寫的還是和別人一塊兒寫的?
東:一塊兒寫的。資料是幾個人……當事的人都死了,上海那邊的人,也死了,這邊的人,也死了,比較零碎吧。葉於良還算是知道得多一點。天津的那個人資料收集得很多,沒有整理。
定:葉於良講得怎麽樣您覺得?
東:他講得都對。但是我講的有時候有保留。
定:那您保留的是什麽呢?
東:……(聲音低而含混)對工作裏頭的。有的工作我都沒有講,這也沒法跟人家講,過去那麽久了……流亡學生那會兒是純粹的抗日,中學生,還有要考大學的。從平津往西跑就是共產黨,往南跑就是國民黨,那時候隻有抗日,無“黨”的觀念。
定:關於您的情況隻有一條,就是被判一年的人裏麵有您的名字。
東:對。
定:別的都讓您抹去了。
東:因為我在台灣不要講這些。
定:是不是台灣的好多事您不願意跟大陸的人講?還是在台灣也不願意講?
東:……因為“台獨”太多。
定:這段時間也不長是吧?
東:很短,勝利以後就解散了……我是最有名的,小馬,我是剛上初三的,他們都是高一以上的。(笑)
定:小馬到底幹什麽在裏麵?到底做了什麽?暗殺您參加了嗎?
東:有。
定:您也參加啦?!暗殺誰的您參加了?
東:吳菊癡注149。隻此一件。
定:哎呀,那次好危險啊!這事您也給抹去啦?
東:嘿嘿。
定:在台灣講這個有關係嗎?
東:……我們都在日本人的監獄裏。在獄裏頭就是一進門,先坐到地下,兩手抱著腿,砸腳鐐,那不是鎖呀,那鉚釘,砸不準就砸到腳上啦(笑)。
定:你們那時候還那麽小,害怕不害怕?
東:那時候天不怕地不怕。怕什麽?沒什麽好怕的。嘿嘿,沒什麽好怕的。炮局分東西兩個,東邊是關日本人跟翻譯呀,逃兵呀,那邊是歸日本司令部管。西邊是歸我們管。抓我們的多半是特務科那幫人。警察局抓了人待不了多久,不超過一兩個禮拜就送到沙灘,沙灘紅樓,紅樓的地下。
定:我聽說燕京大學一些特有名的教授也都被關到那兒。
東:不錯,今天已知有一位方醫生,還活在北京。我們在那兒關了不久,大概40天的樣子。那時候日本憲兵隊啊,北京市的日本憲兵隊他隻有審的權力,沒有判的權力。日本人把階級弄得非常清楚,一點不馬虎,不是亂七八糟的。看著日本憲兵很凶的,他負責審,抓去了灌涼水啊打啊,但是他沒有判的權力,得移交軍法會。軍法會是華北駐屯軍的最高司令部,在鐵獅子胡同那兒,在那兒(憲兵隊)審完了以後把口供什麽的,就都送到那邊去了,送到那邊就在東院,是日本人管的那個區,兩個月。第一次是審判庭審,第二次就是判決。判決之後就進第一監獄外寄人犯收容所。它的名字叫北京市第一監獄外寄人犯收容所。我們一年就出來了,他們有等五年的,十年的,無期的,有的到勝利那年才出來。
定:到現在大家對這段曆史也不清楚。都是說是軍統的。是軍統的嗎?
東:很難說了,這在那邊也不好講。因為本來就是一個學生組織,與軍統無關,後來是曾澈混進來了,但他始終未指揮過“抗團”。(“抗團”的成員)都是高中的,後來升到燕京、北大、中國大學的,南開的都有,都是各大學的學生。是自己由家裏掏錢的啊!軍統並沒有給你一塊錢(笑)。槍、子彈是哪兒來的呢?是齊燮元的外甥(置辦的),都跟這個有關係。
定:齊燮元的外甥不就是那個馮運修注150嗎?
東:馮運修,被打死了。
定:馮運修被逮的經過您知道吧?
東:就是我們在一起嘛,一起抓的嘛。
定:就是因為他被抓了你們的情況都被……
東:對。
定:樂倩文您認識嗎?樂倩文也參加了殺奸團。
東:很多,都是學生抗日嘛。(他們姓的)是快樂的樂,樂家老鋪嘛。她們家還養馬呢,就在原來什刹海西岸嘛,大院,很大的院子。我到她那裏去,她還請我吃螃蟹。
定:您是什麽時候去過他們家?她後來沒來台灣吧?
東:勝利以後,我結婚以後還帶她(指妻子)去過麽,去過他們家。
定:那你們關係很好了。她後來不是也被抓起來了麽?
東:抓起來放了的也很多了,像鄭統萬了,鄭昆侖了,都弄出來了。鄭統萬是鄭孝胥的孫子,鄭昆侖是三姐妹,昆侖,峨眉。我還記得峨眉那時候也很小。
定:都是山名。
東:哎。那時候我也常到他們家去。在西直門裏大街,路南的一個大院子,養馬,你知道養馬那得有多大的院子麽。我來台灣就是鄭統萬注151到飛機場來接我的。他在北一女教數學。
定:台灣的北一女注152?
東:對。
定:鄭統萬是男的還是女的?
東:鄭統萬是男的,他妹妹鄭昆侖是女的,1990年我回京,先去西城看她,後來她搬到通州附近,我也去看她兩次。她是單身住此,有一保姆。後來生病才由她女兒接到團結湖去住,好就近照顧。我跟昆侖很好,因為那時才十幾歲。
定:她是那時候就神誌不清楚了還是後來?
東:後來神經錯亂了,就是得病她女兒才把她接到團結湖,那邊幾巷幾街的很難找,找到了她也神誌不大清楚了。後來她女兒就說你不用看她了。
定:還有一個叫曾澈注153的。
東:曾澈那就不是我們的人了,他是混進來想指揮,指揮也指揮不了,跟我們混一混,跟我們合不到一起。而且他是先到天津,他的活動就限製在天津,不是在北京。“抗團”成立是在1937年夏天嘛,民國二十八年,就是1939年了,1939年的1月吧,才到北京來發展。主要力量是在天津。曾澈就是在天津。誰也不知道有這麽個機關叫軍統局,那會兒還沒有這個名字呢,抗戰以後才有的,以前都沒有這個名字。藍衣社也是在南京時代,以前沒有。趕到我們被抓了以後,“抗團”就到上海發展去了,我們到重慶以後又發展廣州。是這麽回事。
定:後來呢?他們跟政治也沒有太多關係吧?
東:有人說是軍統的外圍,可是軍統從來沒派人指揮過,完全自治。勝利以後就解散了。完全沒有了,解散了。有很多人是跑到台灣,由台灣到日本哪,由台灣到美國的,美國也是由台灣過去的。由大陸直接過去進不去啊。很多人是經過台灣到美國去的。這段曆史資料很多啊。
定:你們後來有多少人到台灣來了?
東:現在在台灣還活著的四個人,連我四個人,其他的都去世了。今天早上(有人)打電話來還講呢,在美國聖何西注154的四個人,最後一個是今年一月去世的。美國那邊沒有了,都光了。三個是先死的,最後一個是今年一月。那四個人呢,我都到他們家去過嘛。在舊金山,聖何西,聽說過麽?舊金山的旁邊。
定:我知道,舊金山我去過幾次。我在加州住過一段時間嘛。
東:噢,那你知道,聖何西好幾個小區啊叫什麽,都是小山坡麽。
定:挺豪華的那都是,他們都跑那兒去了,都是有錢人吧?
東:也不是,有的是申請的老人公寓,你比如說我蓋的一個小區,政府規定你必須拿出十分之一來,拿出十分之一給低收入的人,但是你房租並不少收啊,人家收三萬塊錢你還是收三萬塊錢哪,低收入的人交給你三分之一,比如我掙三萬,我交一萬出來給你,剩下的錢,由政府補貼給房東。房東都沒有少賺錢,但是必須拿出十分之一來給低收入者。四個人裏也有的自己在那兒買房的。
定:您說的連您四個是台北?
東:台北。現在還有四個人。
定:北京現在還有嗎?我們社科院有一個我知道。
東:有一個哲學所的孟慶時,已逝。他自京去美兩次演講,從西岸到東岸。
定:哦。
東:(笑)你怎麽都知道啊!就那麽兩個人,沒有第三個了!天津還有兩個。
定:劉永康現在還在嗎?
東:這是在的。我到北京,一定到天津去一兩天嘛,1990年以前我去的那時候,到那兒請的是一桌人哪,慢慢慢慢地都死了。
定:你們這感情整整維係了一輩子!
東:是呀。因為是真正的感情,沒有利害,也沒有利用。那時候都是在獄裏邊嘛,又年輕。
前一個月還是幾個月啊,天津廣播電台還派人來訪問。
定:真的?到底還是找到您了。
東:他們來我還帶他們到忠烈祠。忠烈祠你去過嗎?在大直。注155
定:沒有,這次也沒時間去了。
東:到那兒去看,這幾個人的人名還在上麵。嘿嘿嘿,他們電台來訪問過兩三次呢,他們就是收集資料。
定:那您跟他們什麽都說嗎?您也有保留?
東:對。有兩次我沒接受他們訪問。
定:我就不明白您幹嗎那麽不願意說啊?
東:因為我在這邊,人家說你什麽抗日啊。我剛來台灣的時候,台灣人不懂國語,隻會說閩南語,他們非要說這閩南語是台灣話。台灣話是山地人的話,他們是閩南語,是福建話。葉於良,還有一個林建,死了,鄭家,鄭孝胥家,好幾個人哪,都是福州人,福州十縣人,那裏的人講話都不一樣,跟閩南完全不同,所以完全聽不懂。並不像我們有點口音哪,山東話,河南話,有口音哪,它不是,完全不懂。這個您知道?
定:知道。
東:所以呢,閩南語我們當然不會,隻能跟他們講日語。(壓低聲音)台中有一個從日本回來的老頭,開印刷廠,是日本留學回來的。我那會兒還不過30歲左右,老頭有六十了,他就批評國民黨,外省人。他說日本兵在這兒,製服筆挺,走起來像樣。抗戰勝利以後當局把最爛的兵,62軍派到台灣,好的部隊,就是新一軍、新六軍,就是孫立人的部隊,在上海。後來才派到東北去。剛(抗戰)勝利嘛,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嘛,您知道台灣實行統一發票,買東西不是開發票麽,台灣人就喊冤枉啊,因為他被罰他都不知道。日本人不是這樣,他宣傳半年以上,半年到一年,到時候違犯了我必定罰你,你知道不知道?知道了再犯,罰你你心甘情願。我們這樣就不情願,為什麽?你這規定出來了我不知道啊,你也沒宣傳,我怎麽就違法了?他說:“從前看你們來的這當兵的,挑著個挑子,上菜市買菜,還買肥豬肉,還挑著菜回去,日本兵沒有這樣的,打一個電話到菜市場去,有個黑板,黑板上寫著多少錢,我給多少錢。你不能給我吃肥肉,吃肥肉長胖了不能打仗啊,最好的瘦肉,菜要最好的。價錢,你那上頭什麽價錢我給什麽價錢。”我們這兒(笑)派個夥夫去買菜去,連早點都包括了,都請客,還得拿兩包香煙。又說:“從前每個人有配給啦,誰都可以吃豬肉。現在不行,沒錢就不能吃。”我說那是當然的。現在是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當然跟殖民地不一樣,誰有錢是誰的。
定:所以您來了以後您就不敢說您當年是反日的,是吧?
東:哎。
定:啊,還真的是不敢說?
東:根本就不談這事。現在因為開放以後好多書進來了,以前是……我們也都是有聯絡的,過去就過去了,從來不談這事。到台灣以後從來不講。
定:您現在還恨日本人嗎?
東:恨!因為現在日本和德國還都會起來。你看日本學生的製服,男學生穿陸軍服,女學生穿海軍服。他們是軍國主義。將來翻身還是軍國主義,我就要控製東南亞。我是島國,所有的島國都要受我的控製。
定:您覺得他現在還有這野心?
東:有這個野心哪。日本人有這個狠勁兒。中國人沒這個狠勁兒,中國人早溜了:“去你的吧,關我什麽事啊,我都餓了,我得找飯吃啊。”以前日本的幾個大公司大工廠為什麽那麽好?一幹就是一輩子,幹到死。這個東西做不好,我加班,沒有加班,我對不起這個公司。老的日本留學生,留日的,沒有不恨日本人,不罵日本人的。魯迅也是啊,魯迅是學醫的,在日本,他能不懂日語嗎?他當然懂日語,他也會英語啊,我就記得《呐喊》裏麵有一小篇罵日本人,說你們日本人哪,跟著人家外國人哪,罵猶太人,你們有什麽資格來罵?英文裏頭jew,共產黨的老祖宗是誰?馬克思是猶太人,控製全世界金融的摩根思陀,在紐約,又是猶太人,你們有什麽資格罵人家?這是魯迅寫的。
3.從抗戰勝利到台灣
定:葉於良把那張照片也給放到網上了,就是您也給過我的,抗戰勝利後你們在故宮太和殿的合影。
東:受降。
定:對對。受降時您在嗎?
東:我還沒回來呢。我1943年到重慶,那會兒是流亡學生麽。1943年以前,日本飛機轟炸重慶,三個兩個地來啊,24小時不停。讓你沒有休息時間。
定:在北京沒炸吧?
東:北京沒有炸過。後來,就是1943年以後,我到重慶時,重慶沒有警報了,美國飛機都來了在昆明呢,那會兒就轟炸日本了,所以我就沒跑過警報。在北京也沒跑過警報,1943年我就離開了麽。我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回(北京)來的,過了舊曆年嘛,我一直在等飛機。
定:您後來沒一直跟著國民黨走?
東:解放的時候啊,我就到天津了,天津先解放,北京後解放。由天津等他們,我嶽母他們家人嘛,到天津跟我會合以後,我們坐船到仁川,由仁川到香港,到香港嘛就住到香港幾個月,然後我由香港到廣州,我一個堂兄在廣州聯勤總部。那會兒上海好像是5月底才解放的,結果這樣,我們才到台灣來投奔的。
定:你們投奔的誰啊?
東:我那堂兄,軍人。我父親行四嘛,他是老大的長子長孫哪,那會兒爺爺是不準當兵,他說這個沒關係啊,這是軍需啊,給人算賬的,軍需官,這樣。
定:噢,那是你們馬家的長子長孫?
東:他後來很快就去世了,在這兒去世的。去世以後他的太太和三個孩子,都到美國去了。三個孩子,老大在芝加哥,老二在西雅圖,老三在紐約。
定:你們在美國的親戚還挺多的。
東:是啊,她(指妻子)的親戚在美國的也很多。我家的老三,他女兒是北京醫學院畢業以後到美國念碩士,念了以後始終就在紐澤西州,跟紐約是挨著的,不遠,過河就是紐澤西。在那兒嫁給一個台灣人。
定:我們叫新澤西。大陸譯成新澤西,一樣,new就是新嘛。
東:哼哼,紐約你們改不了“新約”啊。
定:您父親不是哥兒四個麽?老二、老三在哪兒?
東:您是說我的長輩?他們由秦皇島、青島那邊過來了,是軍人。軍人到這兒,沒多久去世了。
定:您爺爺不讓當兵,大家還都當了。
東:對。沒法子。
定(問梁):阿姨那時候還在北京吧?
梁:在。日本來的時候我們住在東交民巷,現在叫什麽我不知道。
定:您從來沒跟我講過這段。
東:啊,光講家裏了。
定:光講家裏。後來你們到台灣來以後的事,講得特別少。您就講了你們到台灣以後,想吃烙餅不會烙。
(眾笑)
梁:到現在也是,我不會做麵食。都是他做……我女兒是1949年出生的。我們到台灣是四五月來的,六月生的我女兒。
東:六月二十一。
定:您懷著她跑這麽老遠也不容易!
梁:我們從香港來台灣的時候我哥哥都不許我們坐船,坐飛機過來的。
定:那天啊,我見到一位老先生,他是跟傘兵部隊過來的。您知道國民黨的傘兵部隊嗎?傘兵部隊有一個京劇團。
東:那會兒京劇團來台灣,沒有飯吃啊,就靠著軍隊,都是軍隊組織的。
定(對梁):他說他認識您哥哥。
梁:對,有一個姓馬的。我哥哥在北京的時候,玩票。這個唱戲的,什麽荀慧生啊,馬連良啊,都認識。我哥哥是唱花臉的,金少山給他說戲。他真正拜的是金少山的徒弟趙炳嘯,那時候唱京戲的收入很少,我哥哥要是說,我讓荀慧生的兒子跟我唱,那他就唱。注156
定:有錢哈。
東:梁士詒家的……
梁:我們到了香港,中華商院,專門是救濟的,唱捐款啊,有馬連良、張君秋和我哥哥。他在美國還有票房,到現在。
定:現在還有票房啊?
梁:反正老的這一輩,跟我哥哥都有往來。
定:那時候的京劇團到這兒來都是在部隊裏?他們說待遇挺好的啊?
東:他們來無法謀生啊,最主要是語言問題,因為你不會說閩南語你怎麽在社會上生活啊。台灣是六百萬人,那個時候上海也是六百萬人。進來的(到台灣來的),兩百萬人。軍民人等,陸陸續續,來的是兩百萬。本來就不夠吃,再來更不夠吃,你知道台灣吃什麽?稀飯,擱那個白薯幹子,白薯切絲曬幹了,擱裏頭煮,然後再擱點小魚,吃這個稀飯。吃不起幹飯。台灣就窮到這個地步。
定:你們來了不至於吧?
東:我們來就是這個樣子。1946年勝利注157,就是這個樣子!
蔣介石跟蔣經國到台灣,來了以後一看不行,徹底反省。蔣介石一看這麽多人,幾百萬人要吃飯,怎麽辦?他找到一個台灣人,這個台灣人也是不會講國語,糧食店學徒出身哪,沒有學曆。讓他做糧食局的局長。她(指梁昭)就在糧食局待過,她那會兒在糧食局做過一段,很短時間,因為我一個妹夫在糧食局當科長。於是蔣介石就找這個人:“你說什麽就是什麽,我聽你的,弄不成我槍斃你。”蔣介石厲害就厲害在這兒,因為我把權力統統放給你了。(這個人)他開個汽車從台北一直到南邊,晚上看,然後白天呢,看一個來回,他就知道這一季的收成怎麽樣,他有這個本領。米一抓,他就知道這米幹濕的程度。然後第一,先禁止運出,米不準運出台北,連桃園你都不準運,新竹你都不準運,沒有運單就不準你運。然後每天中午12點報糧價,各地糧食,米,什麽價錢,報上來,好收公糧。三七五減租注158麽,耕者有其田。隨著生活調整糧價,自由買賣,絕不限價,因為政府有糧油控製。
(窗外雨越來越大,風敲打窗戶的聲音已經影響到錄音的效果)
定:這雨下得怪嚇人的。
東:都是一陣一陣的,風過去就好了。
定:(台風)今天能過去吧?
東:已經過去了,已經到日本了。台風過去以後就是雨。
(接著談)
定:共產黨在我們那邊搞土改,你們就在這邊搞減租。
東:先控製糧食,怎麽控製?大地主,那會兒跟大陸一樣,大地主有一大片地,三七五,租隻能拿那麽多,然後繳公糧嘛。耕者有其田是十年,每年你要繳多少糧食出來,繳滿了十年不少,這地歸你,是這個樣子。日本人時代訓練的這台灣人,拚命幹,日本人有這個幹勁啊,拚命幹。這樣慢慢慢慢起來,起來不是一天兩天哪,糧食還不夠吃啊。那麽最好的米,日本人研究五十年研究出來的米,叫作蓬萊米,有點黏性,日本人最愛吃。他發出指令,最好的米要銷日本,集中起來,銷日本。拿錢回來到泰國買,可賺一倍。這些個當兵的就吃這個米,說蓬萊米不好吃,黏的,黏成一團呢,黏的不吃,就喜歡吃一粒一粒、一顆一顆的米,泰國的米,說這個米好啊。這樣,把米賣出去,再由泰國買米進來,賺一倍啊。然後就是夾著皮包,往全世界賣,都是地下工廠,幾間房子弄個破工廠,搭個鐵棚,這麽混起來的啊。
定:也不容易,這麽個小島,發展成今天這樣。
東:搞十大建設注159。說起來台灣人不罵蔣經國就是這樣。他盡交些個台灣人的朋友,他修第一條高速公路,就有人罵,那些個老頭子,“國大代表”“立法委員”,我當過省長,我當過什麽官的,啊,蔣經國是晚輩嘛:“你這都是給有錢的人修路,花那麽多錢,修那麽一條路,幹什麽?為有錢的人開車走的?”罵呀,反對,他忍了。這條路,沒有毛病。
定:哪條路?
東:一號,由台北到高雄。他放手讓人幹,你說怎麽幹就怎麽幹,完全聽你的。有沒有人發財呢?當然有人發財,原來那橘子,五毛錢一斤,一毛錢一斤我也不要啊,你背下山來怎麽辦呢?現在都有路了,窮鄉僻壤的都賺錢了,地也賺錢了。所以幾十年熬過來了。台灣人的經曆,“愛拚才會贏”,那個“愛”是“要”,閩南語念“愛”,要拚命,你才能贏。他不拚他就不能生活。他由閩南來到台灣,都很痛苦,所以說是悲情。這樣我才能活,要不我活不了。沒有東西吃,活不了,非常的窮。在山裏種橘子,怎麽弄下來?背下來慢啊,是不是?走幾天哪,走多遠哪,就是由打外省人來了以後,1949年以後,這才起來了。
4.在台灣
<i>[梁昭在午飯時談到,到台灣後有整整兩年她根本不出門,後來才出來在糧食局工作(所以東老對國民黨初來時怎麽管控糧價的事才那麽清楚),再後來,就被動員去了宋夫人(宋美齡)的婦女聯合會。東老剛到台灣時是在裝甲兵管軍需,後來調到澎湖的軍方廣播電台當播音組長,梁阿姨便也隨之去了澎湖,在那裏當婦聯會的總幹事。這些事,都是她在飯桌上慢慢講起的,可惜的是我沒有錄音。後來她越講越精彩,我便跑去把書包裏的錄音筆拿了出來,這時她已經講到“八二三”炮戰注160了]</i>
定:那個“八二三”炮戰,死的全是副司令?三個副司令,一個是海軍的……
梁:海軍的是趙家驤。注161空軍的是章傑。陸軍的那叫誰呀?葬在林投注162。
定:林投在哪兒?
梁:在澎湖林投公園。
東:是在盧溝橋開第一槍的那個人,吉星文注163。
梁:對,陸軍的這個。
定:陸軍的也是您接待的麽?
梁:嗯,他們一塊兒運來的。吉星文是棺材來的。他太太要開棺,她沒見到啊。他以前是澎湖的司令官,他到金門以前,不是到林投嗎?他就站在那兒,看了一塊地啊:“哎,將來我就埋到這裏。”所以就專門把他運回來照樣埋在這裏。那兩個呢,是骨灰過來。接著呢,是人(指屍體)過來。
定:多少人哪?
梁:我忘了。年份多了,那時候才(民國)四十六年麽。
東:1958年8月23日。誰也算不出來多少人。
梁:那時候,“八二三”炮戰,那時候大家都精神哪,哎喲。
定:先是屍首,然後是傷兵?傷兵在哪兒治呀,在澎湖治?
東:那時澎湖縣長李玉林也是北京炮局監獄的第五號,勝利後才出來,下令在24小時之內修好碼頭至醫院的道路。
梁:對呀,澎湖有海軍的第二醫院。所以那時候什麽白天晚上我也不知道,一有來了的,車子馬上來接我,我就得走,看著這個情形,主要就是孩子小。隻有趙副司令,他的孩子大。章傑和陸軍這個(指吉星文)孩子都小。
定:您剛說是音樂家的,是章傑的夫人是吧?後來她就自己帶這些孩子?
梁:完了之後她們就回到台灣了,好像空軍有一個寡婦宿舍,住的通通是寡婦,我就想現在台灣成什麽了?醉生夢死,動不動你瞧我一眼不對我就殺你,台灣現在是這樣,我們不敢惹事,年輕孩子我都壓著。
東:由福建打過來的炮彈是四十萬發,整個金門就打平了。
定:後來就把那些炮彈都做成菜刀來賣,現在還沒賣完呢。這一場仗把“國軍”主力也都打完了是吧?
東:……固定的隻有兩三個軍在那裏,真正的基地是在高雄這邊。美國出了兩個軍艦過來。
定:您那時候在哪兒?
東:在澎湖。
定:阿姨做這些事的時候您在家呢?
梁:他在電台啊,他得報告啊。他是播音組長啊。我們兩個孩子也在澎湖,顧不過來了。我沒經曆過啊。盧溝橋七七事變,什麽躲炸彈哪逃難哪,我家沒逃過難哪。
定:後來打到北京,您那也不算逃難是吧?
梁:東交民巷那條胡同是外國使館,就等於叫租界。他不會往那兒扔炸彈啊。我從家到台灣,我沒逃過難。
<i></i>
<i>東交民巷老使館區</i>
定:您真正經曆的就是這“八二三”炮戰?
梁:哎,那個時候那個生活啊,我就覺得這一生啊,沒白活。
東:她的腦筋比我差,她把很多事情都給搞亂了。
定:她沒搞混,她講的是“八二三”炮戰以後她接待那幾個司令親屬的事。
東:“八二三”炮戰是在(民國)四十七年,那會兒運到澎湖來的是海戰時候的傷兵,大部分、真正陸軍在那兒死亡的傷兵還很多,陸軍死到那兒沒有運回來的,都就地埋葬了,所以在金門有很多墳墓。據說是(打過來)四十萬發炮彈。這一段以後就沒有什麽戰爭了。這都是我在天津親曆的事情,確實是這樣。這種事情絕對沒有人寫。現在也沒地兒找了,人都死了是不是?確實就是這種情形。
定:國民黨到台灣以後打得最慘的那場仗就是“八二三”了吧?
東:扯不到那兒。1949年已經到台灣了,“八二三”是1958年,過了好多年了。到上海就完了,就撤,最後往海南逃跑。到了基隆了船不準靠岸,趕回大陸去。
定:所以您認為“八二三”不是什麽特別大的事?
東:“八二三”是在金門打呀,跟台灣完全沒有關係。台灣幾百年沒有經過戰爭啊,所以台灣人混蛋就在這兒,沒有經過戰爭啊,他們不知道戰爭有多厲害。從日本人占領50年,以前在清朝跟明朝的時候,台灣是一個縣,台灣島隻是一個縣哪!實在不行發配到台灣去當縣長去!台灣不能生活,因為它的土地不能讓人生存。
定:你們是哪年從基隆回來的?
東: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1966年。
定:在那兒待了那麽久?
東:校長(指梁昭任教的海事學校校長)範承修調走調到基隆,校長可以帶一個人嘛,就帶她過來了。在基隆住了一年,這邊(台北)房子蓋好了過來的,要一年多才蓋好麽。
定:你們從基隆回到台北,生活就好多了是吧?你們這房子在台北是很高級的地段啊。
梁:以前哪,我們買的時候是高級的,現在不是了。你看報紙上登的,什麽豪宅了什麽的,現在最貴的房子就是我們這東區這一塊,101(大廈)那邊最貴,現在要租房子的話,要兩萬多塊錢一平。我這個房子他還不願意來呢,那時候他還在澎湖呢,我先來的。他是一定要在(市裏)中心。
定:為什麽一定要在中心?
梁:在北京也一定要在中心。那時候我說永和的房子,不要,給多少錢都不要。汐止,不要。就要台北市。我們剛搬來的時候,兩邊的商家還沒蓋起來呢,沒這麽熱鬧啊,我們在這兒住了三十年了。現在你看我這兒多方便!
東:東區這一大片地啊,原來有四個工廠,拆掉了,蓋的這一片。一個是第44兵工廠,一個是五級汽車廠,還有兩個廠是什麽我忘了。四個都是大廠。五級廠是所有的壞車都在那兒。汽車分級啊,一級是自己保養,二級它是修,三級給你換換零件,五級是整個大修了。所有大修的車輛都在那兒。兵工廠,外邊做的子彈什麽的,賺多少錢哪!
定:你們幹嗎買這麽高的山上啊?
梁:我願意要高的,我為什麽願意要這高的?第一,我們在頂上,不潮啊。我們以前就住在民生東路這邊,那房子也是買的,我也是在樓上。下邊就淹水。那時候沒有現在這麽進步啊,水溝給你都通了,那時候沒有,淹水。我就在樓上往下看,下不來啊,那你說買這個房子的時候,我當然要樓上了。第二呢,樓上都有聲音吧。
東:每一個台風,車輛毀多少啊。
梁:我剛搬過來那兩年啊,也淹水呀。我們現在這條街,欄杆做起來了,以前沒有啊,往上開很危險哪。
5.關於台灣的曆史
東:說到台灣史,你可以整個錄下來。最早是高山族在台灣,這是南島係統。
定:南島語族。
東:對,南島語族。在這兒很多年了。明朝以前呢,就有人從福建跑到台灣來。當初是不願意來,後來看有利可圖,就有人在這兒把茶葉買回去,就是由大龍峒跟萬華。萬華,閩南話叫艋舺,表示大船,船很大,艋舺呢,日本人給它配上兩個漢字,就是萬華。後來水淺了以後,才到了大龍峒。那個時候閩南人就來了,為什麽來?做生意賺錢。第一批來的,是泉州人,由廈門過來,泉州人來了到鬆山區,還到士林那邊,這一大塊,以前都是稻田哪,大概三十年前這塊兒還是稻田呢,這兒的人講:“我們上台北去啦。”泉州人在這地方開墾,種田。後來呢,漳州人來了,漳州人來了呢,搶我的地盤不行啊,械鬥40年。打到最後把漳州人趕到山裏邊,什麽山呢?內湖,建的開漳聖王廟。漳州人呢,就在北投,內湖,這一帶。那會兒的內湖都是小山坡,一個一個,內湖那個新社區啊,是平了五個小山頭,把村莊整個平掉了蓋的。我親眼看到他們把山坡推平了。
定:您親眼看到的?
東:這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很近很近的。客家人呢,來得更晚了,沒有地方,走,就到桃園、新竹那邊,紅土地,紅土地不能種稻米啊,所以就在苗栗、新竹,都是客家人。客家人是黃河流域的人,包括河南一帶,戰爭的時候往南跑,先到湖南,由湖南再到廣東,由廣東,到福建,由福建到這兒來的。最晚了,所以沒有好的地方給他們。當初荷蘭人開的時候他們沒有看得起北部,他們注意的是南部,南部嘉南平原有出產,北部沒有出產,真正產稻米在嘉南平原嘛。
外省人勝利以後來到台灣,有一部分外省人是來推行國語的,叫國語推行委員會,在學校教國語。還有一部分是公務員,接收政府是空的,政府房子是空的,沒有人哪,因為他們都是講日語的麽,都離開了。那時候就殺外省人,你不會說閩南語嘛。
定:現在說的都是外省人殺本省人的事。
東:這個人死了,沒有任何人知道,家裏也不知道,家裏隻知道上台灣了。開放以後他來找麽,哪兒找去啊?我們這兒是搬得亂七八糟。你要是在大陸,三十年五十年能找到人,對吧,他那戶口好啊,這兒你找誰去?那會兒死的人,外省人死很多。“二二八”的十四天都是殺外省人。
定:現在殺外省人的這段很少講是吧?
東:但是這段沒有人寫,因為完全沒有根據啊,究竟是誰死了,不知道啊,死多少人,也不知道。可以有線索的,是國語推行委員會,有人從這兒跑回去了,人們才知道這件事情。“二二八”兩個禮拜以後,(國民黨)軍隊打上來,打上來以後,開始殺台灣人了。這兩個禮拜就是殺外省人。
定:您那時候來了嗎?還沒來呢吧?
東:沒有。
定:哎喲,要不叫悲情城市呢。
東:他們就說日本人好。
定:你們這些年也是經曆的事太多。
東:所以台灣這段曆史啊……
<i>抗戰勝利“雙十”節在太和殿舉行日軍受降儀式時抗日殺奸團</i>
<i>全體成員的合影(東普提供,正反兩麵)</i>
<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