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陽坊,


    “突厥自頡利被擒後,這些年雖然很恭順,可畢竟非我族類,怎麽能讓他們複國呢,這不是縱虎歸山養虎為患?”


    武懷義有些急了,嚷嚷的聲音都有些大。


    他可是鎮守河套,他守的地方,正是突厥人最想要的地方。他在河套一年,對突厥的了解也更多。


    正因為了解多了,才知道這些人並不可信。


    如今的恭順,也隻是暫時的,絕不能因此就讓他們複國。


    “朝廷不是打造了京北三道防線嗎,那為何還要讓突厥人複國,河北河南之地絕不會放棄!”


    武懷玉把爐子上的水壺取下,


    很淡定的打開茶葉罐,取出裏麵的嶺南紅茶。


    全發酵的紅茶沸水一衝,立即散發出一股香味,茶湯也變的烏黑紅潤。


    茶湯分入茶杯,


    “阿兄莫急,陛下要讓dtz複國,其實也是一石數鳥之計。”


    “怎麽說?”懷義問。


    武懷玉便慢慢給兄長解釋,


    “這第一鳥,是薛延陀。讓dtz複國,將其遷到磧南,則薛延陀和dtz隔著大漠,便又成了鄰居,薛延陀曾是突厥附庸,最想滅掉dtz的就是薛延陀人了,而dtz也絕不可能跟薛延陀人和平共處,”


    把他們安排到一起,那必然一戰,尤其是dtz複國後,這些突厥部落就不再是大唐子民,也讓薛延陀有了進攻的機會。


    武懷玉端起茶杯細抿,香高味濃,鮮爽醇厚。


    “第二鳥呢?”


    “第二鳥嘛,自然是dtz人。”


    “哦?”


    武懷玉對自家兄弟也沒有隱瞞什麽,畢竟他是燕然都護、豐州都督,朝廷的這次北疆戰略調整,對武懷義來說影響極大,他必須得領會朝廷的戰略意圖,才能配合好,否則要是跟朝廷意圖相左,那他這都護也當到頭了。


    “其實當初頡利被擒入長安後,dtz已經崩潰,他們有一部份內遷大唐,一部份則西遷西域,或是往金山北麵躲避,還有一些則是遷到陰山以北大漠以南,”


    “當初內遷的突厥部落也不少,以頡得本部為主,那時朝廷對於如何處置他們,也是分歧很大的,宰相大臣們有四五種意見,比如魏相國就堅持認為突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絕不能接納這些人,更不能將他們內遷安置,否則早晚要成禍端,堅持要把突厥人趕到塞外甚至漠北去,”


    武懷義當然也知曉一些,當初確實爭的比較厲害。


    最後皇帝還是將不少突厥部落內遷安置,一些是遷到長城內,一些則更是遷到了河北中原內地,還有一些則是在河套等地安置,


    至於如鬱射設、蘇尼失、突利等這些還保存完整且向大唐表示效忠的部落,則是讓他們遷到陰山外,設立都督府,羈縻自治,對突利、蘇尼失等汗、設,還都冊封郡王、授封都督等。


    就算站在如今來看當時的決定,李世民的處置也不算錯。


    畢竟當時大唐形勢還不算好,打贏dtz擒滅頡利,也是有幾分軍事冒險的,dtz實力仍很強,


    所以李世民考慮各方因素,還是以保證勝利果實為主,采取安撫突厥的策略。


    回頭來看,李世民的策略還是比較成功的,頡利被擒入京後,dtz被大唐瓦解,群龍無首,也因朝廷的優撫安置,各部也都沒有再反叛,有也僅是些零散的。


    大唐北疆安穩多年,


    甚至不少突厥鐵勒部眾內遷後,放牧屯田,還為大唐邊疆恢複做了不少貢獻呢。


    隻是轉眼六七年過去,


    形勢又不一樣了。


    六七年不打仗,不少突厥部落也是休養生息恢複過來,甚至人丁增長很迅速,實力漸強。


    而另一方麵,大唐立國近二十年,也迅速在恢複,人口繁衍,丁口滋生,結果就是對土地需求也在增加,


    再一個就是在邊疆和內地安置突厥人的地方,漢人和突厥人的矛盾在增加,以前邊疆戰亂等原因,沒什麽人口,朝廷就算安置突厥人,也沒什麽影響。


    可現在漢人也不斷往邊地移民,這衝突就增多了。


    這種矛盾以後隻會越來越厲害,


    李世民那天就跟武懷玉直言,說以前他覺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部落皆依朕如父母。但現在他想法變了,說中國百姓,實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李世民前後兩種態度,倒不是什麽反複,而是形勢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政策自然也不同。


    貞觀四年時,大唐就算把頡利擒入長安,可dtz仍然是實力強大,對大唐極具威脅,不能逼的太緊,得撫。


    而到了如今,dtz已經徹底衰弱,大唐則越發強大,dtz已經無法威脅到大唐了。


    “這次讓dtz複國,其實也是要解決一些當初的遺留問題。”


    武懷玉抿著茶告訴兄長,皇帝考慮問題,格局更大。


    dtz複國,既是要讓dtz成為大唐北疆的守門犬,同樣也是要驅虎吞狼,讓dtz跟薛延陀相攻。


    再則,


    大唐要把當初不得不內遷安置到中原、長城內,甚至是留在河套等地的突厥人,全都北遷到陰山以外,


    這樣一來,大唐邊關內更加安穩,


    同時也能獲得大量新的土地,分授給漢人子民,


    讓漢人移民邊地,並給他們分授田地,讓他們在邊疆分田落戶,這才能真正的穩固邊疆。


    “朝廷不會把河套還給突厥人吧?”


    河套,包括河北和河南,這個河北河南專指的東套平原,東套可細分成內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後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又稱前套平原)。


    在東套平原又以黃河為界,分成河北河南。


    最重要的自然還是河北地了。


    此前突厥強盛,就是因為他們占據了河北河南地,突厥甚至把汗庭都遷到了前套的舊單於台。


    大唐現在北疆的戰略核心,


    就是要控製河套平原,包括西套的銀川平原。


    控製住了西套銀川平原,後套豐州平原和前套定襄平原,那麽再守住狼山、大青山這一線,大唐的北疆才安穩。


    河套平原的爭奪,才是重中之重。遊牧民族占領了,憑借河套的水草豐美,他們就能夠兵強馬壯,而中原占據了,則能夠穩固塞北防線,長城就能成為內線,關中河東這些核心之地,才能安穩。


    若是讓大量胡人安置在塞北甚至是長城內,那將來可能重蹈五胡亂華,當年五胡亂華不也是因漢晉時的胡人內附內遷,慢慢積聚實力,最後趁中原亂起,然後亂華。


    “這次讓dtz複國,陛下會下詔,讓突厥人都北遷至陰山北複國,”


    “如果突厥人不走呢?”懷義道,這種可能性很大,因為dtz已經事實亡了,現在漠北薛延陀又勢大,


    許多突厥人內遷在河套,甚至是朔方、燕雲等地,都安定下來也好些年了,日子過的還不錯,


    畢竟沒有戰爭,與漢人交易等也更方便,甚至不少部落的生活水準還提升了不少。


    現在遷去陰山北,那邊條件可不如山南,


    更別說還得麵對薛延陀隨時可能的進攻,


    “大唐會給突厥人選擇的權力,願意北遷複國的,一概不留。願意留下的,也不會趕他們走。”


    “但是,”


    選擇留下可以,但就不可能再是以前那樣了,留下意味著要徹底的融入大唐,要真正編戶齊民,不會再有什麽內地安置的突厥羈縻州,


    隻會有編戶齊民,留下的突厥人以後都是大唐子民,一樣要遵守大唐律法,一樣要納稅服役,


    甚至當大唐需要將他們重新安置,比如內遷到黔中、南中,甚至嶺南、流求,他們也是不能拒絕的。


    或是要將他們重新打散安置等,一樣不能拒絕。


    總之,留在大唐境內可以,身份會不一樣了。


    武懷義端起茶,一飲而盡。


    這紅茶的味道他沒去品,


    腦子裏全是這些政策的大變化。


    “李思摩這人做大汗,”武懷義有種說不出的感覺,要說資曆什麽的,李思摩確實很老,也足夠親唐,“但李思摩在突厥人裏沒有足夠的威望,他相貌類胡,向來不被突厥阿史那王族承認,”


    李思摩雖也是阿史那家族的,祖上也是突厥大汗,但他母親是個粟特胡姬,生下來相貌更像是粟特人,因此甚至被突厥人懷疑不是突厥人,也有人說他是雜種。


    “正因如此,我才向陛下舉薦他做大汗,陛下也才會同意。”武懷玉笑道。


    懷義愣了下,然後明白了過來,大唐又不是真正要扶持一個dtz汗國,如果選一個有資曆有威望又有能力的人來當大汗,真要是讓他趁機崛起了,豈不是給大唐自己挖坑。


    這dtz汗國,隻不過是大唐要立的一個幌子,用來解決一些問題的而已。


    “我大唐在狼山陰山一線,設有六鎮,朝廷接下來會加強這六鎮,全升格為軍,每軍至少五千人。


    這六鎮駐六軍,對應dtz汗國的六個都督府,北開北寧北順北安北平北祐,原來的dtz各都督府、州等罷撤,於山北磧南重新劃設這六都督府,dtz汗國諸部,分統這六都督府,每都督府下,再設六州。”


    “皇帝計劃是李思摩為dtz可汗,再選兩人為左賢王、右賢王,輔佐李思摩為相,


    初步人選是陛下的養女婿,定襄縣主駙馬、右羽林將軍、薛國公阿史那忠為左賢王,


    皇帝妹夫、九江公主駙馬、右龍武將軍、安國公執失思力為右賢王。”


    至於六都督,則分別是由蘇尼失小可汗之子任北寧都督,突利小可汗之子任北安都督,處羅可汗之子任北開都督······


    這六都督三十六州的計劃,最終目的就是要把dtz各部,最終拆分成三十六個互不統屬的部分,給他們劃定界線,互相不得越界,各自為政,為大唐守北邊門戶。


    所謂大汗、左右賢王,以及六都督,最終都是要讓他們成為象征、擺設,不給他們實際統領之權。


    所以要麽選李思摩這樣不被阿史那家承認的雜種,要麽選如突利之子賀邏鶻這樣的年幼少年,


    再比如沙缽羅汗蘇失尼和鬱射設摸末,原本都是各統幾萬部,頡利敗亡兵都還保有實力,


    但他們也都在這兩年跟突利一樣先後病逝,突利和摸末都是很年輕的暴病而亡,而蘇尼失,更是對外稱是自殺為頡利殉葬。


    在他們死後,大唐並沒有讓他們自己部落推選新首領,而是直接由長安天子冊封他們的年幼的孩子繼承。


    比如蘇尼失本來有個成年兒子在長安,也就是阿史那忠,本名泥孰,進京侍衛天子,李世民還把韋貴妃跟前夫生的定襄縣主,賜婚給他,還賜名忠,又授他北衙禁軍將軍之職。


    蘇尼失死了,李世民並沒有讓阿史那忠回草原繼位,反而是打著遵照突厥幼子守灶傳統,讓阿史那忠年幼的小弟繼位。


    現在阿史那忠去dtz汗國做左賢王,他年幼弟弟任北寧州都督,可左賢王並不會有什麽實權,而本該有實權的北寧都督,卻因他太年幼,肯定也掌不了部落大權。


    更何況,這次劃分六都督,會把一些中小部落,重新調整。


    “阿兄,你這個燕然都護,以後可仍是要監護dtz汗國的,豐州三受降城、陰山六鎮,都歸你統轄,你的任務更重了。”


    武懷義也知道,朝廷這詔令一出,北疆可就熱鬧了。


    好不容易把北疆安穩下來,結果要更熱鬧了。


    “朝廷會不會把我換掉?”懷義問。


    “我會幫你的,燕然都護這個位置,誰也別想拿走,你就安心坐穩便是。”武懷玉說的很霸氣,


    “需要交換什麽?”懷義知曉燕然都護這個位置,隨著dtz複國,會變的非常重要,這是個風口,能夠立功的大機會。就算懷玉要幫他坐穩這位置,隻怕也得妥協和交換才行。


    “這你不用擔心,我不僅會幫你保住燕然都護、豐州都督的位置,還會給你調去幾員猛將,宇文成都和安祿山、高威我都會送到六鎮去,”


    武懷玉不僅要幫兄弟繼續坐穩燕然都護的位置,還要給他幾員猛將,讓他再立新功。


    “裴行儉在南中表現不錯,年前也回京了,我打算讓他也去燕然都護府,這小子能文能武,讓他輔佐伱,能給你省不少心。”


    武懷義想了想,“如果為了我這都護之職你要付出的太多,那沒必要,我換個地方換個職位也一樣。”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