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容止若思,


    言辭安定。


    篤初誠美,


    慎終宜令。


    榮業所基,


    籍甚無競。


    【注釋】


    容止:容貌和行為舉止。思:內心活動,這裏指思考、反省。篤:原指馬跑得慢,引申為厚實、碩大。初:指事情的開端。誠美:誠信美好。榮業:榮譽和功業。籍:作襯墊的東西。這裏是憑借的意思。竟:原指一曲音樂演奏完畢,這裏指結束、完畢。


    這段話的前兩句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內心很平靜,沒有太多的想法,他的麵容和儀態看上去就會顯得很安定。後麵四句說得是我們做任何事情,如學習、鍛煉、工作等都要有一種堅持到底的精神,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榮譽和成就。


    【釋義】


    一個人的儀容和舉止要沉穩安詳,就像在思考反省一樣,說話的語氣以及回答要顯得安定穩重。任何事情如果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固然是很好的,但如果能從頭到尾都非常謹慎,一直堅持到底就更為可貴了。這些是一個人成就榮譽和功業的根基,有了這個基礎,榮譽和功業的發展才會永無止境。


    【典故】


    劉備誠心請臥龍


    劉備,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他身高七尺五寸,雙臂過膝,兩耳垂肩,自小胸懷大誌,極有城府。


    官渡大戰後,為避曹操追殺,劉備逃往荊州,投奔劉表。劉表出於憐憫,給劉備在新野一塊落腳之地,並為他擴充人馬,派他在新野抵禦曹軍。


    劉備卻不安心於此,一心想建立自己的事業,恢複漢室江山。可自己身邊雖有幾個謀士,卻都是平庸之輩,因此劉備希望廣交天下英雄豪傑、賢能之士。在得知襄陽人司馬徽以善識人才、諳於時事而聞名荊州時,劉備便親自拜訪,向他請教時事。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有“臥龍”和“鳳雛”之稱的諸葛亮和龐士元兩位賢士。恰巧徐庶來拜會劉備時也向劉備推薦了隱居隆中的諸葛亮,並建議劉備親自去拜訪他,以表示其誠意。


    劉備立即同關羽、張飛騎馬飛奔隆中,前往拜請諸葛亮。


    一行人翻山越嶺,備嚐辛苦,方才到達隆中,又經人指點,來到諸葛亮的茅屋前。劉備親自叩響柴門,好一陣兒,裏麵走出一位清純的小書童,他告訴劉備,諸葛孔明一早出門了,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回來。劉備眾人落了空,隻好請書童轉告諸葛亮:劉玄德曾來隆中拜會。


    回到新野,劉備派人打探諸葛亮的情況。不幾日,有人回報說諸葛亮已回隆中。劉備立刻叫人備馬,準備二番拜訪。


    張飛見此時大雪紛飛,地下冰凍三尺,心下不快,不想去了。可劉備卻說,諸葛亮是當今天下少有的大賢人,一定要親自去把他請來,以便輔佐自己。


    於是他們又到了諸葛亮隱居之處。誰知,諸葛亮已早一步出門去了,短期無法回來,劉備又撲了個空。無奈,劉備隻得留下一封書信,信中表達了自己的敬仰之情,說改日再登門拜訪。這時張飛、關羽都心生火氣,劉備就用曆史上周文王和劉桓公求賢的典故來開導他們。


    又過了些時日,劉備命人打探諸葛亮確實在家中,就與張飛、關羽三赴隆中。為表敬意,在離諸葛亮茅屋還有半裏多地時,劉備就下馬步行,這次終於見到了聞名已久的臥龍先生。隻見諸葛亮二十七八年紀,身材修長,眉清目秀,頭上圍著青絲綸巾,身披鶴氅,手持雪白羽扇,猶如仙人一般。


    相互客套之後,二人便進入草堂中飲茶談話。


    諸葛亮終被劉備的誠心打動,同意為劉備效力。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臥龍出了山。之後,諸葛亮利用自己的才幹,為劉備勝赤壁、得荊州、取西川、原中漢、稱帝王,二人共同攜手開創了千秋偉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字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震並收藏千字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