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以此。


    天下多忌諱,而人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盜賊多有。


    故聖人雲:“我無為,人自化;我好靜,人自正;我無事,人自富;我無欲,人自樸。”


    【釋義】


    通常治理國家使用正規固定的法則,打仗則用奇計、出奇謀,但真正掌握整個天下還是要“無為”。我怎麽知道是這樣呢?理由如下:天下忌諱太多,民眾因忌諱而不能放手謀生、為不觸犯忌諱而多消耗財物,所以更加貧困。天下人攫取私利的花招很多,互相算計,結果國家日益昏亂。天下人發明了許多超越日常生活需要的技術,結果精巧的奢侈品花樣翻新地出現。統治者越來越頻繁地向老百姓宣示法令(“法物”),盜賊們聽多了,知道這是統治者無能的表現,反而不怕,作案的盜賊越來越多。所以,聖人有言:我行無為之道,民眾即循其正常需求自我生育養長;我清靜無為不在民眾麵前作秀玩花樣,民眾自然不會為應付我而走邪道;我不於“道”之外為張揚自己再生事端,民眾不會為應付我而加大支出,自然能夠富裕;我沒有過多的欲望,民眾就不會仿效我,生活自然樸實。


    【啟示】


    本文通過多種理由總結出要通過“無為”管理天下,說明性強,引人深思。


    【致用】


    如何做到“無為”?盡力找到群眾“自化”的路徑。何為“自化”的路徑?就是行事要適合每個人的秉性,使人與人之間互不妨害,按水到渠成的方式不斷改善自己的生活。偏離此的一切要求都非“自化”。可是,讓領導人做到“無為”很不易。領導人掌握著充足的資源,具備優先自我實現的條件。一有外界環境的誘惑,很容易昏昏然,自以為能主宰一切,一意孤行,偏離客觀規律地任德、任法、用兵,不考慮群眾的“自化”。所以,對領導人修煉的要求高於普通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德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震並收藏道德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