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蝴蝶效應
穿成農家老婦,賣豆腐還債致富 作者:宅大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文章呢?這事得從宜良縣此刻的情形說起。
下壩村前些年出過不小的風頭,所以,宜良縣許多人家都有些印象。
在這種民不果腹特殊時刻,下壩村還修水利,鬧出的的動靜著實不小,所以,隨著眾人口耳相傳,下壩村再度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有心人一打聽,也就知道了鄭晴琅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有的驚呼咋舌於她的慷慨大方,有的嫉妒羨慕於她的財富,私底下猜測她手裏到底有多少糧食,才可以眼不眨得一天花掉幾百斤糧食。
但不可否認的,大多數人都一致認為,鄭晴琅這做的是好事。
一直關注著鄭晴琅的段家家主,這日聽段佳興說起她的這個操作,一向波瀾不驚的臉色都忍不住生動起來。
“這個婦人,真的是普通農戶出身嗎?作坊裏新品不斷,可以說她在這方麵很有天賦。但是做善事都做得比旁人出彩,也實在是難得了。旁人接濟災民都是煮個粥了事,她倒好,給了糧食,修了水利,得了名聲,一舉數得,不得不說,還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呀。”
段佳興笑笑,說道,“薛老夫人確實與尋常農婦不同,她做事常常出人意表,不說和我合作的那個作坊,就說如今的雲山街互助會,聽說也是她的手筆。不過說到底,我最佩服的還是她那個鑽研新品的勁頭,作坊能有如今的成績,大半是她的功勞。”
段家主聽罷,調侃道,“你這合夥人當得可真是輕鬆,產品有當娘的把關,走商有當兒子的出馬,一家子都是實誠人,人在家中坐,每月銀錢送上門,看得我都眼紅了。”
段佳興心裏得意,麵上卻沒有表現得太明顯。
“還是得多虧家主提攜,不然這走貨的門路還不知道尋摸到什麽時候呢。”
正說話間,外頭小廝進來傳話。
“縣衙來了兩個衙役,說高知縣曉諭眾鄉民,宜良縣遭災,全鎮民眾需同舟共濟,希望咱們手裏有餘糧的可以周濟一些,問咱們府上要捐多少,縣衙那邊好登記上去,做紅榜張貼示眾。”
段家主一聽是這事,眼底閃過一絲厭惡。
這高知縣同糧鋪做的什麽勾當,真以為沒人知道嗎?堂堂父母官,勾結糧商,囤積居奇,壓榨百姓的血汗錢,真是寡義廉恥!
這拿官府的糧食掙黑心錢就算了,還把主意打到鎮上各戶身上,真當宜良縣這些大戶都是眼聾耳瞎的不成?
他們這些糧食一捐,怕是都不用進官府的倉庫,轉頭就運去了鎮上糧鋪了,真真發給那些需要周濟的貧苦百姓手中的,十斤裏怕是一斤都不到。
但是,高知縣已經發了明令,不讓各家各戶熬粥送糧食賑濟災民。
他即便有心做好事,也不能明著跟當地的縣官違拗。
不過,眼下鄭晴琅的操作,倒是給他一條新的思路了。
他噙著淡笑,對著等候他發話的小廝說道,“你去跟那兩個衙役說,段府的存糧也不多,就捐上兩石吧。”
那小廝心底詫異,卻不敢發出一聲質疑,恭恭敬敬得轉身出去了。
段佳興等那小廝退下後,提醒道,“家主,我知道你看不上這個新知縣,但是段府的情況,新知縣多少知道些,咱們這樣的家業就捐兩石,會不會說不過去呀?而且,這數目可是要登記上榜的,外間人看了,恐怕於段府的名聲不好吧。”
段家主瞥了他一眼,笑著反問道,“在你眼中,你家主我是這麽意氣用事的人麽?”
段佳興搖搖頭,“家主八麵玲瓏,運籌帷幄,做事向來是有的放矢,不是隨便意氣用事之人。”
段家主勾唇一笑,不再賣關子。
“行啦,去找些懂行的人,咱們幾處莊子在的那些村子裏,水利路橋,你看著安排人修起來。工錢就按照下壩村那樣發糧食,估摸著用掉五百石就行了。”
段佳興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五百石,那就是六萬斤糧食了,家主,那將近咱們儲備糧食的一半了。”
段家主不甚在意得說道,“咱們段家是宜良縣的大戶,從祖上開始就有善名,遇到這種情況,別說五百石糧食了,該舍出去的時候,一千石都得舍。覆巢之下無完卵,宜良縣穩定,咱們段府也才可以發展。”
段佳興聽罷,也不心疼那些糧食了,表示自己即刻就去辦。
等人離開後,段家主才喃喃低聲道,“瞧瞧人家那覺悟,兩萬斤糧食就這麽舍出去了,咱們這樣的人家,可不能摳摳搜搜的。”
段府的這個動作,直接給了鎮上其他大戶一個提醒。
那些同段家主同樣想法的,立刻有樣學樣,隻捐了少少的糧食搪塞住高知縣的嘴,剩餘的打算用來做善事的糧食,都作了工錢,雇人幹活。
一時間,因為旱災而死氣沉沉的宜良縣,掀起了一股基建熱潮。
城外,不是這座村子在修水利溝渠,就是那座村子在修橋鋪路。
城內,也在不久後刮起了這股風。
起因是雲山街互助會眾商戶想以集體名義做善事,然後琢磨著琢磨著,也學著鄭晴琅那邊,用錢糧雇工,打算把雲山街的土路修成了磚石路。
這一開頭,其他街道的商戶也坐不住了。
他們眼見這雲山街一日比一日好,所以什麽促銷手段都跟著他們學著做,甚至於眼下修路,也覺得必須迎頭趕上。
於是,原本該是稍顯蕭條的冬季街道,如今每日都是熱火朝天的幹活聲,令人看不出這是正在經曆旱災後的饑荒的城市。
這一切,宜良縣的百姓都看在眼裏,喜在心裏。
前陣子,許多農戶因為納不上糧而被迫帶枷遊街的場景還曆曆在目,接著,盜竊傷人各種案件頻發,大家都在傳說,宜良縣接下來的日子要糟了。
沒成想,都不需要官老爺出手,這風氣一下子就扭轉了,大家都忙著做工掙糧食,根本就沒有餘力想其他的。
追根溯源,他們又想到了,這事是鄭晴琅起的頭,於是坊間再度對她盛讚不斷,還把她被皇上親口賜建牌坊的事情又拉出來講一遍,把她誇得天上有地下無的。
下壩村前些年出過不小的風頭,所以,宜良縣許多人家都有些印象。
在這種民不果腹特殊時刻,下壩村還修水利,鬧出的的動靜著實不小,所以,隨著眾人口耳相傳,下壩村再度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有心人一打聽,也就知道了鄭晴琅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有的驚呼咋舌於她的慷慨大方,有的嫉妒羨慕於她的財富,私底下猜測她手裏到底有多少糧食,才可以眼不眨得一天花掉幾百斤糧食。
但不可否認的,大多數人都一致認為,鄭晴琅這做的是好事。
一直關注著鄭晴琅的段家家主,這日聽段佳興說起她的這個操作,一向波瀾不驚的臉色都忍不住生動起來。
“這個婦人,真的是普通農戶出身嗎?作坊裏新品不斷,可以說她在這方麵很有天賦。但是做善事都做得比旁人出彩,也實在是難得了。旁人接濟災民都是煮個粥了事,她倒好,給了糧食,修了水利,得了名聲,一舉數得,不得不說,還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呀。”
段佳興笑笑,說道,“薛老夫人確實與尋常農婦不同,她做事常常出人意表,不說和我合作的那個作坊,就說如今的雲山街互助會,聽說也是她的手筆。不過說到底,我最佩服的還是她那個鑽研新品的勁頭,作坊能有如今的成績,大半是她的功勞。”
段家主聽罷,調侃道,“你這合夥人當得可真是輕鬆,產品有當娘的把關,走商有當兒子的出馬,一家子都是實誠人,人在家中坐,每月銀錢送上門,看得我都眼紅了。”
段佳興心裏得意,麵上卻沒有表現得太明顯。
“還是得多虧家主提攜,不然這走貨的門路還不知道尋摸到什麽時候呢。”
正說話間,外頭小廝進來傳話。
“縣衙來了兩個衙役,說高知縣曉諭眾鄉民,宜良縣遭災,全鎮民眾需同舟共濟,希望咱們手裏有餘糧的可以周濟一些,問咱們府上要捐多少,縣衙那邊好登記上去,做紅榜張貼示眾。”
段家主一聽是這事,眼底閃過一絲厭惡。
這高知縣同糧鋪做的什麽勾當,真以為沒人知道嗎?堂堂父母官,勾結糧商,囤積居奇,壓榨百姓的血汗錢,真是寡義廉恥!
這拿官府的糧食掙黑心錢就算了,還把主意打到鎮上各戶身上,真當宜良縣這些大戶都是眼聾耳瞎的不成?
他們這些糧食一捐,怕是都不用進官府的倉庫,轉頭就運去了鎮上糧鋪了,真真發給那些需要周濟的貧苦百姓手中的,十斤裏怕是一斤都不到。
但是,高知縣已經發了明令,不讓各家各戶熬粥送糧食賑濟災民。
他即便有心做好事,也不能明著跟當地的縣官違拗。
不過,眼下鄭晴琅的操作,倒是給他一條新的思路了。
他噙著淡笑,對著等候他發話的小廝說道,“你去跟那兩個衙役說,段府的存糧也不多,就捐上兩石吧。”
那小廝心底詫異,卻不敢發出一聲質疑,恭恭敬敬得轉身出去了。
段佳興等那小廝退下後,提醒道,“家主,我知道你看不上這個新知縣,但是段府的情況,新知縣多少知道些,咱們這樣的家業就捐兩石,會不會說不過去呀?而且,這數目可是要登記上榜的,外間人看了,恐怕於段府的名聲不好吧。”
段家主瞥了他一眼,笑著反問道,“在你眼中,你家主我是這麽意氣用事的人麽?”
段佳興搖搖頭,“家主八麵玲瓏,運籌帷幄,做事向來是有的放矢,不是隨便意氣用事之人。”
段家主勾唇一笑,不再賣關子。
“行啦,去找些懂行的人,咱們幾處莊子在的那些村子裏,水利路橋,你看著安排人修起來。工錢就按照下壩村那樣發糧食,估摸著用掉五百石就行了。”
段佳興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五百石,那就是六萬斤糧食了,家主,那將近咱們儲備糧食的一半了。”
段家主不甚在意得說道,“咱們段家是宜良縣的大戶,從祖上開始就有善名,遇到這種情況,別說五百石糧食了,該舍出去的時候,一千石都得舍。覆巢之下無完卵,宜良縣穩定,咱們段府也才可以發展。”
段佳興聽罷,也不心疼那些糧食了,表示自己即刻就去辦。
等人離開後,段家主才喃喃低聲道,“瞧瞧人家那覺悟,兩萬斤糧食就這麽舍出去了,咱們這樣的人家,可不能摳摳搜搜的。”
段府的這個動作,直接給了鎮上其他大戶一個提醒。
那些同段家主同樣想法的,立刻有樣學樣,隻捐了少少的糧食搪塞住高知縣的嘴,剩餘的打算用來做善事的糧食,都作了工錢,雇人幹活。
一時間,因為旱災而死氣沉沉的宜良縣,掀起了一股基建熱潮。
城外,不是這座村子在修水利溝渠,就是那座村子在修橋鋪路。
城內,也在不久後刮起了這股風。
起因是雲山街互助會眾商戶想以集體名義做善事,然後琢磨著琢磨著,也學著鄭晴琅那邊,用錢糧雇工,打算把雲山街的土路修成了磚石路。
這一開頭,其他街道的商戶也坐不住了。
他們眼見這雲山街一日比一日好,所以什麽促銷手段都跟著他們學著做,甚至於眼下修路,也覺得必須迎頭趕上。
於是,原本該是稍顯蕭條的冬季街道,如今每日都是熱火朝天的幹活聲,令人看不出這是正在經曆旱災後的饑荒的城市。
這一切,宜良縣的百姓都看在眼裏,喜在心裏。
前陣子,許多農戶因為納不上糧而被迫帶枷遊街的場景還曆曆在目,接著,盜竊傷人各種案件頻發,大家都在傳說,宜良縣接下來的日子要糟了。
沒成想,都不需要官老爺出手,這風氣一下子就扭轉了,大家都忙著做工掙糧食,根本就沒有餘力想其他的。
追根溯源,他們又想到了,這事是鄭晴琅起的頭,於是坊間再度對她盛讚不斷,還把她被皇上親口賜建牌坊的事情又拉出來講一遍,把她誇得天上有地下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