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寧笑了笑,壓下了心中的憂慮。
她沒有說的是,她在莊子那兒不僅看到了勤懇勞作的農夫,還有一路顛沛流離,縮在路邊,或是城門口,亦或是外城街角的流民。
縱使那日診出皇後有喜,下了一兩日的雨又如何,旱的可不是京城,而是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
這裏沒有那麽多的科技手段以緩解旱情,而大多數人都是看天吃飯的小農,一旦老天不留情,那本就勉力生存的人就更難以存活了。
便是現代,麵對自然災害,人依舊渺小。
謝望之叮囑了謝寧幾句,就匆匆趕到書房寫信以及明日上朝的折子了。
“老爺,這是賀先生新到的信,還有老家寄過來的。”墨書從旁邊的匣子裏拿出一封蓋著竹葉私印的信封出來。
“拿過來。”
謝望之攤開信紙細細的瞧著,心中沉了沉,果然老師的想法和他一樣,這新法是很難再推行的。
如果還要繼續推行新法,就得換人,以平眾怒。
信中也闡述了不少新法的弊端,謝望之明白其中的意思,老師是不讚成新法的,認為其害民而利己,除農田水利之外,便是純粹的斂財。
百姓本就被沉重的賦稅壓彎了背,此法無論表麵上說的多麽冠冕堂皇,都是為了斂民財罷了。
此民,有富民,亦有貧民。
在賀先生眼裏,節製開支才是對如今國家財政最好且最不傷民的理財方法。
而新法實行直到現在,在朝廷的及來自各個地方的士大夫,沒有一個不非議石相,甚至下至平民百姓、小吏差役,也都切切私語,埋怨歎息,所有的人都把罪責推給了石相,便是遠處的泉州,亦是如此。
但石相真的不好嗎?
沒有,與其恰恰相反的是,賀先生極為推崇石相,認為他不僅有才,而且賢德,可這與賀先生反對新法並不矛盾。
謝望之看到這裏的時候默默的歎了一口氣,然後抽出了其中明顯使用不同信紙寫就的信,那是寫給石相的。
他們兩個年紀差不多,還是同一年的進士,其中的交情自是不用多說。
作為賀先生的弟子,他倒是與自己的老師有不同的想法,偏向於讚成新法,但其中的利弊得失,也讓他十分清楚這裏的新法是需要改進的。
可是改進何其艱難?
在他們,甚至於他的眼裏,國庫是豐盈了不少,但他們都看到了新法施行以來民不聊生的景象,權貴的利益不容染指,底層百姓不僅沒有受益,反而被剝削的更嚴重了。
每個人都有選擇,謝望之或許知道那位的選擇是什麽了。
借著暖色的燈光,謝望之遲遲沒有落筆,近段時間朝上劍拔弩張,不斷有大臣上疏請奏罷相,然後停止新法的推行。
但是皇帝還在繼續堅持著。
思及此,謝望之也不由得有那麽一絲的羨慕,這樣的君臣之情和默契,是很難得的。
可是這個時間點不好,眾人拿旱情作為上天降下的預警來攻擊石相,再加上新法推行時期有些地方的確做的不好,弊端錯處被放大了幾百倍。
墨點滴在微黃的紙張上,謝望之擱下筆,從抽屜裏拿出一張拜帖,對著墨書道,“明日遞到石府。”
這拜帖與平日裏謝家的帖子不同,角落裏印著一個很淺的印子,有了它,自己才能更早的登門。
她沒有說的是,她在莊子那兒不僅看到了勤懇勞作的農夫,還有一路顛沛流離,縮在路邊,或是城門口,亦或是外城街角的流民。
縱使那日診出皇後有喜,下了一兩日的雨又如何,旱的可不是京城,而是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
這裏沒有那麽多的科技手段以緩解旱情,而大多數人都是看天吃飯的小農,一旦老天不留情,那本就勉力生存的人就更難以存活了。
便是現代,麵對自然災害,人依舊渺小。
謝望之叮囑了謝寧幾句,就匆匆趕到書房寫信以及明日上朝的折子了。
“老爺,這是賀先生新到的信,還有老家寄過來的。”墨書從旁邊的匣子裏拿出一封蓋著竹葉私印的信封出來。
“拿過來。”
謝望之攤開信紙細細的瞧著,心中沉了沉,果然老師的想法和他一樣,這新法是很難再推行的。
如果還要繼續推行新法,就得換人,以平眾怒。
信中也闡述了不少新法的弊端,謝望之明白其中的意思,老師是不讚成新法的,認為其害民而利己,除農田水利之外,便是純粹的斂財。
百姓本就被沉重的賦稅壓彎了背,此法無論表麵上說的多麽冠冕堂皇,都是為了斂民財罷了。
此民,有富民,亦有貧民。
在賀先生眼裏,節製開支才是對如今國家財政最好且最不傷民的理財方法。
而新法實行直到現在,在朝廷的及來自各個地方的士大夫,沒有一個不非議石相,甚至下至平民百姓、小吏差役,也都切切私語,埋怨歎息,所有的人都把罪責推給了石相,便是遠處的泉州,亦是如此。
但石相真的不好嗎?
沒有,與其恰恰相反的是,賀先生極為推崇石相,認為他不僅有才,而且賢德,可這與賀先生反對新法並不矛盾。
謝望之看到這裏的時候默默的歎了一口氣,然後抽出了其中明顯使用不同信紙寫就的信,那是寫給石相的。
他們兩個年紀差不多,還是同一年的進士,其中的交情自是不用多說。
作為賀先生的弟子,他倒是與自己的老師有不同的想法,偏向於讚成新法,但其中的利弊得失,也讓他十分清楚這裏的新法是需要改進的。
可是改進何其艱難?
在他們,甚至於他的眼裏,國庫是豐盈了不少,但他們都看到了新法施行以來民不聊生的景象,權貴的利益不容染指,底層百姓不僅沒有受益,反而被剝削的更嚴重了。
每個人都有選擇,謝望之或許知道那位的選擇是什麽了。
借著暖色的燈光,謝望之遲遲沒有落筆,近段時間朝上劍拔弩張,不斷有大臣上疏請奏罷相,然後停止新法的推行。
但是皇帝還在繼續堅持著。
思及此,謝望之也不由得有那麽一絲的羨慕,這樣的君臣之情和默契,是很難得的。
可是這個時間點不好,眾人拿旱情作為上天降下的預警來攻擊石相,再加上新法推行時期有些地方的確做的不好,弊端錯處被放大了幾百倍。
墨點滴在微黃的紙張上,謝望之擱下筆,從抽屜裏拿出一張拜帖,對著墨書道,“明日遞到石府。”
這拜帖與平日裏謝家的帖子不同,角落裏印著一個很淺的印子,有了它,自己才能更早的登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