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在微風中擺動著,清雅的影子籠罩著幽靜的窗戶,月光零零飄落,蝶影成雙,飛越靜夜,迎上清晨的曙光。


    可這對於參加朝會的人來說,哪裏是微微帶著清風的溫和曙光,明明是酷暑。


    眾人看著那跪在地上痛斥新法的官員梆梆的磕了幾個響頭,那額頭都滲出血來了。


    “自年初春雨落了幾日一直到現在整整三個月了,一直沒下雨,赤地千裏,百姓無以為生,且看那風起沙飛,天昏地暗,路上扶老攜幼,疲夫羸老塞道,憂愁困苦,身無完衣。


    陛下可知為何?


    都是各地地方的官吏催逼災民交還青苗法所貸本息,旱災之下,饑民情況好的還可以買些麥麩吃,那差的就隻能以草根木實充饑,便是如此,還要被加上鎖械刑具負瓦揭木,變賣田宅家產以償還官錢,饑民離鄉逃走的,不絕於道!


    陛下可要去那外邊瞧一瞧您的子民?他們陷於苦海而不得救,他們可是您的民啊陛下!


    臣懇請陛下罷相停法,還天下太平,救民於水火!”


    眾人默默無言,好像不久前京城下了兩場雨來著,說是皇後娘娘肚子裏的龍子帶來的,但在現在,大家都默契的忽略了此事,隻將罪責全壓在站在最前麵的那位老大人身上。


    上麵端坐著的帝王閉目不言,隻揮了揮手,那還在陳詞的官員就被拖了下去,砍頭倒不至於,貶謫卻是必然的。


    謝望之站在後麵看著接二連三被拖下去的官員,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那些反對新法的人都是壞的嗎?並不盡然。


    然後又抬頭看向上首的帝王,將諫議的人拖下去之後,朝中噤若寒蟬,最後還是為首的老大人站出來打破凝滯的氣氛。


    “天災即使在堯舜時代也無法避免,派人治理即可。”將此罪責怪於他身上,簡直是無稽之談。


    “陛下,臣有幾言為辯。”說罷老大人看向被拖至門口以及其他的官員。


    “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臣受命於人主,議訂法製以及派下執行都是按照朝廷的規章程序辦事,並無一言一行是侵官之舉,興利除弊,乃是舉先王之政,亦非生事,為天下理財以富國強兵,更非搜刮民利,辟邪說,難壬人,也非拒聽諫議。


    至於怨誹之多,某早有預料。


    君子不避,某,無愧於心。”


    石老大人深深拜下。


    這便結束了嗎?並沒有。


    皇帝不僅頂著前朝的壓力,還頂著來自於後宮太皇太後和太後的哭訴,他能反駁嗎?亦不能,他要孝順,隻能避著不見。


    “陛下,太皇太後說身體不適......”意思就是讓皇帝去看看。


    皇帝抿了抿唇,還是去了,最後是沉著臉回來的。


    “丁仲,你說為什麽石相他就不能稍微低低頭,在口頭上認認錯呢?這般針尖對麥芒,最難做的是朕!”


    兩宮太後來哭訴,石相自然不會對付後宮的女子,所以他直接將矛頭對準了兩宮太後的母族。


    丁內侍微微彎著腰,也不敢說的太多,隻略微勸解,“陛下您又不是不知道,石老大人那性子......”


    “就是個硬脾氣!跟石頭一樣。”


    皇帝癱在龍椅上,心情前所未有的糟糕。


    待歇息了一會兒,隨手在桌子上翻了翻,看起了銀台司呈上來的緊急邊報,然後便瞧見了一幅《流民圖》。


    上麵還寫著——但經眼目,已可涕泣,而況有甚於此者乎?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斬臣宣德門外,以正欺君之罪。


    皇帝的手抖了抖,問道,“這鄭一拂是誰?”


    丁內侍思考了一會兒才想起來,這人也是個有才的,是安平四年的進士,可惜,“臣記得他是京城安上門的監門小吏。”


    被貶的。


    青眼變白眼,不過如此。


    皇帝也不知聽沒聽見,隻看著窗外的日頭,心中百感交集,他的心,動搖了。


    案頭燃香不靜心。


    “下令吧。


    讓開封府發放免行錢,責三司使查察市易法,司農發放常平倉糧,令三衛上報熙河用兵之事,諸路上報百姓流散原因,青苗、免役法暫停追索,方田,保甲法一起罷除......下《責躬詔》吧。”


    丁內侍一驚,“陛下......”


    皇帝擺了擺手,困倦的閉上了眼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慢穿記事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茶微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茶微熏並收藏慢穿記事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