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公旦被薑子牙詰問的啞口無言之際 ,就聽到有人高喊,我有辦法解決控製諸侯國的問題。


    大家都將目光轉向開口之人 ,此人正是召公奭。


    曆史上每一個王朝更迭之際,勝利方都是占盡天時,地利 人和。


    宗周也不例外,他湧現出超多的人才,並且一半以上都是姬姓宗親。


    召公姬奭道:“鑒於殷商滅亡的教訓,對於諸侯國的控製,特別是邊地諸侯”。


    邊地諸侯生存條件惡劣,但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他們適應了生存環境後,距離王庭遠,逐漸強大後,會給王庭帶來很大威脅。


    從帝堯開始,虞舜,大禹,成湯每一個都是在邊地起家的,所以王室對邊地諸侯國的控製尤為重要。


    微臣提出一個方案,以宗周鎬京為核心直接控製西部邊境。東部,南部和東部委派宗親姬姓就任諸侯國。


    為了邊境地區不會再出現強勢諸侯,以我們宗周模式削弱王室,邊地的姬姓諸侯國一定在規模上要比異姓諸侯國要大,實力要強,地位要高。


    以此類推,異姓諸侯國數量上可以多,但是規模要小,這樣可以形成姬姓宗親諸侯國穿插在異姓諸侯國之中,便於監視他們,因為實力懸殊,就可以有效避免異姓諸侯國做大做強。


    薑子牙道:“倘若你們姬姓大諸侯作亂如何是好”。


    召公姬奭道:“下一步就是具體如何管理姬姓諸侯國了”。


    第一:“施行兵力和規模限製”。


    宗周王室擁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同時根據諸侯國領土大小設置軍隊上限。


    宗周王室擁有常規軍隊周六師,戰車六百輛,加上後勤各種補給總人數九萬人。


    每一師設置上,中,下三軍,每軍五千人,設置主將一名,副將軍佐一名,總人數一萬五千人。


    周六師主要職責為征討各地不聽從王室的諸侯國,對外作戰為主。


    在王城鎬京和灃都設置東西兩師,周七師和周八師。也叫王左師和王右師,每師總人數達到一萬兩千五百人。


    王左師和王右師主要職責為護衛京都安全,由周天子親自任命親信擔任主帥。


    另外由虎賁在軍中挑選精壯勇猛之士,組建成虎賁軍,虎賁軍將領由周天子任命,虎賁軍人數八千人,職責就是守衛周天子的安全。


    這樣一來,周天子可以直接指揮的軍隊總兵力超過十二萬人。


    而諸侯根據其國土麵積大小來製定兵力。


    姬姓大諸侯國可以擁有三軍,兵車不超過三百輛,總兵力不能超過四萬人。


    中等諸侯和異姓諸侯國最多兩軍,不超過兩萬五千人。


    其他小諸侯一軍,人數三百到一千人不等。


    周王室的周六師和周九師,除了虎賁軍將由周王室執政卿管轄。


    諸侯國的軍隊由諸侯國的卿士執掌,諸侯國用兵需要上報周天子。


    而且還規定,伯侯國三軍卿士有兩卿歸周天子直接任命和管轄。


    兩軍諸侯有一軍卿士歸周天子直接管轄。


    其他小諸侯國兵力歸諸侯君主管轄。


    周天子如果征討其他諸侯,可以隨意征調各諸侯國的軍隊一起討伐,所到之地諸侯國君親自迎接王師勞軍。


    為了保證周王室的絕對安全,國都鎬京進行擴建,長寬九裏,高九仞(注:一仞等於八尺,九仞等於七丈二尺高)。


    而公爵諸侯國的都城不超過七裏,高五丈,伯侯國都城不能超過五裏,子男爵都城不能超過三裏,高三丈。


    而諸侯國設置伯侯長一名,可以替周天子征討不聽話的諸侯國,他經過周天子同意方可對其他諸侯進行討伐。


    對於諸侯國的管理可以讓其自治,除了邊地比較遠,男爵和特別小的諸侯,不用每年朝覲,其他諸侯按照規定時間必須來鎬京朝拜周天子。


    一年不朝削其封地,兩年不來朝削其爵位,三年不來朝起兵征討。


    周武王聽完後大讚召公姬奭想的周全,這樣一來周天子在擁有絕對兵力的情況下,沒有那個諸侯敢挑戰周天子的威嚴。


    周公旦道:“為了防止後世出現胡作非為的君主,已經諸侯國暗地有不軌行為”


    建議成立太史令,然後分左史和右史,左史記錄君主言語,右史記載君主的行為,以便為後世留下經驗教訓。


    太史史官不管是宗周的還是諸侯國的,統一由周王室任命,必須是正直無私,直言記錄的人擔任。


    太史令和史官,除了謀逆之外,即便是周天子也不能殺害。


    而諸侯國的史官,即便犯了死罪,諸侯國隻能上報天子處罰,不得擅自殺死史官,否則以謀逆罪論處。


    周天子每年委派特使,到各諸侯國查閱史官記載內容,將各國發生的重要事情匯總匯報周天子 ,以便檢查各諸侯國是否有不軌行為。


    如此一來,以宗親血脈組建的分封製度將完美統治天下。


    各諸侯國劃分完領土界限,然後挖出河道為界,將挖河的土各自填到自己領土一邊,隆起高隴,命名為“疆”。


    這些高隴與河道組成國界,稱之為“邊疆”。


    後世東周時期,天下大亂,各諸侯開始相互征戰,奪取對方領土,在邊疆發生的戰事死後稱之為“戰死疆場”。


    周公旦和召公姬奭聯合提出的分封製,得到了周武王和大部分人的支持。


    最終周武王拍板,決定啟用周公旦的宗法製度和分封製度,以及姬奭提出的周九師控製諸侯的用兵製度。


    周公旦繼續說:“殷商滅亡的第二大因素就是,殷商施行的是統治政策是祭祀和兵道”。


    商王不管什麽事情都以占卜祭祀為主,不看實際情況,然後就是盲目用兵,以武力解決一切問題。


    我們宗周不能再步殷商後塵,自從大禹稱王後,明確定義“王”。


    乃天之子,連接天地人之間的代表,要參透天,地,人三道,心胸要像天一樣寬廣,要像地一樣包容,要愛護萬民。


    所以宗周的天子當政,要以王道治理天下。


    周武王姬發詢問:“何為王道”。


    周公旦道:“所謂王道,就是以德政,仁政治理天下。


    應該依靠德治,仁義,任用賢能,獎勵善美,懲邪除惡、禁止凶殘,誅殺暴亂。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一套完整的禮樂製度被周公旦成功地製定出來。


    這套製度旨在讓天下的百姓明白,每個人都有其特定的身份和地位,尊貴與卑微應該有所區別;年長和年幼也應當各安其位、遵守秩序。


    人們需要依照家族和社會的禮製規範來處理各種事務,而不能僅僅憑借個人的喜好或一時衝動,肆意挑起紛爭甚至發動戰爭。


    具體的王道之政核心就是,天,地,君,親,師五綱常,來表明每個階層的人必須遵守敬天地效忠君主,親宗族,尊師重教。


    周武王姬發聆聽完畢,緩緩轉過身去,目光掃過在場的眾人。


    隻見他們紛紛頷首表示讚同,並一致舉手表示決議獲得通過。


    從此刻起,位於宗周的周天子將執掌政權,以王道作為治理天下的核心原則。


    這種王道理念強調德治、仁政以及貴族的執政環境公平正義,致力於創造一個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歡迎閱讀下一章,儒生之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雲盤之周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馬負文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馬負文君並收藏曆史雲盤之周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