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過和李友率領的二三萬先鋒步騎兵毫不費力地擊潰在沙河布防的數千京營兵,長驅來到德勝門外時,駐節永平的薊遼總督王永吉的十萬火急軍情密奏僥幸送進正待關閉的朝陽門,直送到通政司。通政司堂上官不敢耽誤,立刻送進宮中。據王永吉密奏,吳三桂已於十六日到達山海關,隨同進關來的二十萬寧遠各地百姓和將士眷屬暫時安置在關內附近各地,他本人將率領數萬精銳邊兵星夜馳援京師,懇求皇上務必使北京堅守數日,以待援兵到來。王永吉的這一密奏,使崇禎覺得是絕處逢生,一時不禁狂喜,以掌拍案,大聲說道:


    “吳三桂果是忠臣!”


    恰好魏清慧前來添香,聽見皇上用力以掌拍案,心中大驚。她趕快掀簾進來,看見皇上喜形於色,頓感放心,柔聲說道:


    “皇爺,為何事手拍禦案?”


    “吳三桂已率領數萬精兵從山海關前來勤王,北京城不要緊了!”崇禎說道,“叫司禮監來人!”


    魏清慧立刻退出暖閣傳旨。趁這時候,崇禎用朱筆給吳三桂寫了一道手諭:


    諭平西伯吳三桂,速率大軍來京,痛剿逆賊,以解京師之危!


    司禮監太監將皇上手諭拿去之後,在黃紙上端蓋一顆“崇禎禦筆”便璽,封好,封套上加注“六百裏飛遞”五個字,不經內閣,直接送交兵部,要立即派塘馬送出京城。


    魏清慧在寶鼎式銅香爐中添完香,想著崇禎連日飲食失常,夜不安寢,憔悴已甚,難得此刻心情略好,便向他柔聲勸道:


    “皇爺,既然有了天大的好消息,請稍寬聖心,到養德齋禦榻上休息一陣。”


    崇禎望望她,沒有做聲,繼續思索著王永吉的軍情密奏。他知道王永吉曾經親身馳赴寧遠,敦促吳三桂迅速率兵勤王。後來又接到王永吉的飛奏,說吳三桂正在向山海關走來,三月十六日可到關門,而他先馳回永平,部署進關遼民的安置事宜。以後就沒有消息了。現在忽接這一密奏,如同絕處看見救星,自然不免心中狂喜。他把密奏拿起來重看一遍,連連點頭,似乎是對著站立在麵前的魏清慧,又似乎是自言自語地說:


    “吳三桂果然是一個難得的忠臣,已經從山海關率領數萬精兵來救北京!”


    魏清慧望著皇帝,激動得兩眼眶充滿熱淚,同時在心中歎道:


    “謝天謝地!謝天謝地!”然後悄悄地走出去了。


    倘若在往年,崇禎如此狂喜,一定會立刻將王永吉的飛奏宣示內閣,然後由主管衙門將這一消息布告京師臣民周知,以安人心。然而,近來的經驗使他變得慎重了。已經有許多次,他的希望變成絕望,他的“廟謀”無救於大局瓦解。崇禎十四年督催洪承疇率領八總兵去救錦州,去年督催孫傳庭出潼關入豫剿賊,兩次戰爭結果,均與他的預期恰恰相反。想著這兩次痛苦經驗,他對吳三桂救北京的事也不敢太抱希望。他擔心吳三桂在山海關一帶畏縮觀望,不能星夜前來;也擔心李自成一麵分兵東去阻擋關寧兵,一麵加緊攻城,使吳兵救援不及。自從昨天三大營在沙河潰散以來,他的心頭壓著亡國的恐懼,隻恨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能夠為他分憂。由於這種絕望心情,他不肯貿然將吳三桂來救京師的消息向臣民宣布。


    魏清慧又端著一杯香茶進來了。送茶時聽見皇上深深地歎息一聲,她吃了一驚,隨即用溫柔的小聲說道:


    “皇爺,已經來了大好消息,為何還要如此憂愁?”


    崇禎望一眼魏宮人,心中歎道:“患難之際,倒隻有麵前的這個弱女子還對朕懷著同往日一樣的忠心!”他輕輕點頭,示意她走近一步。魏宮人走近一步,站在他的麵前。崇禎又傷心地歎氣,低聲說道:


    “吳三桂雖然正在來京勤王,但怕是遠水不救近火。賊兵已到北京城下,必將猛攻不止。三大營已經潰散,北京靠數千太監與市民百姓守城,何濟於事!”


    魏宮人大膽地小聲問:“滿朝文武難道就沒有一個肯為皇上盡忠報國的人?”


    崇禎搖頭不答,禁不住滾出熱淚。魏宮人明白亡國的慘禍確實已經臨頭,也落下眼淚,小聲哽咽說:


    “但願上天和祖宗眷佑,國家逢凶化吉。”


    崇禎不由得握住魏的一隻手,語調真摯地說道:“倘若蒙上天與祖宗保佑,北京平安無事,事定之後,朕將封你為貴人,使你永享富貴。”由於事出意外,魏宮人不覺渾身一戰,趕快掙脫皇上的手,跪地叩頭,顫聲說道:“叩謝皇恩!”此時此刻,她一方麵感激“天語恩深”,一方麵也明白已經晚了,認為命中注定她不能受封,隻能以宮女身份為皇上殉節,所以在叩頭謝恩之後,小聲地嗚咽痛哭。崇禎也跟著歎息灑淚,但是他不願使太監看見,有失皇家體統,便將魏宮人拉了一下,小聲說:


    “起來!起來!”


    魏宮人又叩了一個頭,從地上起來。正在這時,新承欽命任京營提督、總管守城諸事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進來。他先向魏宮人使個眼色,使魏回避,然後將崇禎給吳三桂的手詔放到禦案上,跪下奏道:


    “皇爺,如今各城門全被逆賊圍困,且有眾多賊騎在四郊巡邏,還聽說有眾多賊兵往通州前去,給吳三桂的手詔送不出去了。”


    崇禎大驚:“東直門和齊化門都包圍了?”


    “連外城的東便門和廣渠門也被逆賊的大軍包圍。奴婢去齊化門巡視,遇到本兵[1]張縉彥,他將皇爺給吳三桂的手詔退還奴婢,帶回宮中。”


    崇禎臉色淒慘,默然片刻,然後問道:“崇禎二年,東虜進犯,來到北京近郊,何等危急。可是袁崇煥一接到勤王詔書,立即率領滿桂、祖大壽等大將與二三萬精兵,火速入關,日夜行軍,迅速來到京師,使北京城轉危為安。以袁崇煥為例,吳三桂知道京師危急,他率領關寧騎兵,從山海關兩日夜可到朝陽門外,北京可以萬無一失。你想,吳三桂在兩天之內會來到麽?”


    提到袁崇煥,王承恩伏地不敢回答。近十年來,由於東事日壞,北京朝野私下議論袁崇煥的人多了起來,都說袁是一位少有的人才,崇禎先聽了朝臣中的誹謗之言,隨後又中了敵人的反間計,枉殺了他,自毀長城。他知道皇上近幾年也從廠臣密奏,略聞中了敵人的反間計,心中反悔,但不肯承認自己有錯,所以一直無意昭雪袁的冤案。崇禎看見王承恩俯首不語,問道:


    “你也聽說袁崇煥死得冤枉?”


    王承恩叩頭說:“奴婢不敢妄言,風聞朝野間早已有此議論。吳三桂隻是一員武將,論忠貞、論謀略,都不能同袁崇煥相比。皇上,眼下十餘萬逆賊已把北京城四麵合圍,吳三桂的救兵不會來了!”


    崇禎搖頭,流下眼淚,痛心地歎息一聲,命王承恩站起來,問道:


    “城上的守禦情況,你可去察看了麽?”


    王承恩哭著說道:“皇爺!事到如今,奴婢隻好冒死實奏。城上太監隻有三千人,老百姓和三大營的老弱殘兵上城的也不多,大概三個城垛才攤到一個人。守城百姓每天隻發幾個製錢,隻能買幾個燒餅充饑。城上很冷,大家又饑又冷,口出怨言,無心守城。”


    “逆賊今夜是否會攻城?倘若攻城,如何應付?”


    “逆賊今日陸續來到城下,尚在部署兵力。以奴婢忖度,逆賊要攻城是在明天。今夜可以平安無事,但須謹防城中有變。”


    崇禎問道:“城內難道就沒有兵了?”


    “三大營的數千人在沙河禦敵,不戰而潰。留在城內的三大營雖然按冊尚有五六萬人,但是前兩天經戎政侍郎王家彥按冊點名,始知十之八九都是缺額,實有官兵人數不足五千。這不足五千官兵也是老弱無用之人,充數支餉罷了。王家彥同奴婢商議,從中挑出一千人上城,餘下的分在內外城輪班巡邏。向外城中巡邏彈壓,就靠這些不管用的老弱殘兵。”


    崇禎明白吳三桂的救兵已經沒有指望,守城兵力空虛,亡國滅族的慘禍已經來到眼前,驀然出了一身冷汗,渾身戰栗,但他畢竟秉性剛烈,霎時過去,他恢複了常態,歎氣說:


    “土木之變,英宗皇爺陷敵。也先兵勢甚盛,挾英宗皇爺來到北京城下。那時國家何等危急,可是朝中有兵部尚書於謙,指揮京營迎敵,打退也先,使京城轉危為安。如今朕非亡國之君,可是十七年來,滿朝文武泄泄遝遝,徒尚門戶之爭,無一忠心謀國之臣,倘若朝中有半個於謙,何至會有今日!”


    王承恩又跪下說:“這是氣數,也是國運,請皇爺不必傷心。”


    崇禎哽咽說:“雖是國運,可是倘非諸臣誤朕,國運何竟至此!隻說從天啟至今二十年中,國家何嚐沒有人才,沒有邊才。皆因朝廷上多是妨功害能之臣,蒙蔽主上,阻撓大計,陷害忠良,使人才不但往往不得其用,而且不得其死。從天啟朝的熊廷弼、孫承宗算起,到本朝的楊嗣昌等人,都是未展抱負就群起攻訐,使朝廷自毀長城,而有今日之禍。朕非亡國之君,而遇亡國之事,死不瞑目!”


    說畢,又一陣淚如泉湧,掩麵嗚咽。


    王承恩也忍不住伏地悲哭,卻不知拿什麽話安慰皇上。幾個乾清宮中較有頭麵的太監屏息立在窗外。這時聽見主奴二人一個坐在龍椅上,一個跪在地上,相對嗚咽,他們有的偷偷揩淚,有的輕輕走開,到別處哭出聲來。


    過了一陣,崇禎命王承恩起來,問道:“沒有辦法給吳三桂送去手詔,催他火速率騎兵來救京師?”


    王承恩猶豫片刻,躬身說道:“兵部已無辦法送出皇爺手詔,請容奴婢此刻再去同廠臣密商,厚給賞銀,無論如何,今夜派遣一個忠心敢死之人,縋出城去,前往永平和山海關方麵,將皇上手詔送到吳三桂軍中。”


    崇禎明知他的手詔縱然能夠送出,也已經是緩不濟急,但是哪怕隻有一線希望,他也絕不肯放棄。他望著王承恩,哽咽說道:


    “你趕快去吧!”


    自從得到李自成大軍越過宣府的消息以後,乾清宮每日中午和晚上都遵照崇禎諭旨,皇帝用膳時不再奏樂,菜肴減少到隻剩十幾樣,這叫作“撤樂減膳”。今日北京已經被圍,西直門和阜成門方麵曾經有幾陣炮聲傳入大內,所以崇禎更是食不下咽。


    宮中有兩位年老的太妃,曾撫育過幼年的崇禎。皇後為了不使她們受到驚駭,不許宮女和太監將李自成包圍北京的消息稟奏她們。按照往日習慣,每日皇上晚膳時候,兩位太妃都從各自宮中派遣兩名宮女,共捧著兩個朱漆描龍食盒,每個食盒裝兩樣精美小菜,送到乾清宮,以表示她們的心意。今晚當兩位太妃的食盒送來時,崇禎照例從禦椅上站起來說:“謝兩位太妃慈懷!”為使太妃們感到安慰,他將送來的四樣小菜都嚐了半口,不覺滾出熱淚。魏清慧親自將四個宮女送出日精門外,小聲叮囑:


    “四位姐妹,今晚乾清宮中事忙,我不能離開,請你們代我回奏兩位太妃:皇上今日食量很好;兩位太妃送來的四樣美味,皇上吃了大半,餘下的賜給都人們吃了。乾清宮的都人們叩謝兩位太妃的慈恩。”


    一個宮女悄悄問道:


    “清慧姐姐,賊兵圍城,吳三桂的救兵能夠來麽?”


    “聽說吳三桂的勤王兵前天已經過了永平,正在向北京前來。皇爺又下了手詔,催吳三桂火速趕到。”


    一個宮女拉著魏清慧的手,用戰栗的悄聲問道:“清慧姐,萬一大事不好……”


    魏清慧說:“到那時,有誌氣的都人姐妹跟我一起,寧死不能受辱!”


    崇禎皇帝草草地用了晚膳,漱了口,回到乾清宮背後的養德齋休息,等候太監和宮女們用膳後隨他去奉先殿哭拜祖宗神靈。他今天又聽見身邊的太監稟報:兩三天來宮女和太監們紛紛傳說,在深夜曾聽見太廟中巨大響聲,又似乎有腳步聲走出太廟。他還聽說,奉先殿連日來在深夜有恨恨的歎息聲,有時還傳出頓足聲。他很留心這一類不吉利的消息,每次聽到太監稟奏,心靈都發生震撼。他口雖不言,但心中絕望地歎道:


    “這是亡國之象!亡國之象!”


    崇禎頹然坐進龍椅,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溫茶,打算使自己的心思冷靜一下,但忽然想到了無用的大小朝臣,不禁滿腔憤恨。在往日,大小臣工,每日除在上朝時麵陳各種國事之外,還要請求召對,還要上疏言事。今日京師被圍,國家亡在旦夕,為何竟沒有一個人要求召對,獻上一策?


    他忽然又想到吳三桂來京勤王的事,更覺惱恨。當朝廷得知李自成破了太原時,就有人建議下詔吳三桂進關,回救北京。他當時已經同意,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指望吳三桂平定西來之賊。可是朝臣中有不少人激烈阻撓,說祖宗疆土一寸也不能丟掉,責備放棄關外土地為非計。朝中為此爭論不休,白白地耽擱了時間。後來因局勢日見緊迫,朝臣們才同意召吳三桂勤王,但又說遼東百姓均皇上子民,必須將寧遠一帶百姓全部帶進關內,這樣就必然誤了“戎機”。他痛恨朝廷上都是庸碌之臣,竟沒有一個有識有膽、肯為國家擔當是非的人!……想到這裏,他怒不可遏,將端在手中的一隻茶杯用力往地上摔得粉碎,罵了一句:


    “諸臣誤國誤朕,個個該死!”


    乾清宮掌事太監吳祥正在殿前,聞聲大驚,趕快進來,跪到地上,不敢詢問,隻是等候吩咐。恰在此時,魏清慧也跟著進來,跪到地上。


    崇禎望望他們,小聲說:“傳旨,馬上往奉先殿去!”


    掌事太監問:“要備輦麽?”


    “不用備輦,步行前去!”


    當太監和宮女們正在準備時候,崇禎默默垂淚,在心中對自己說道:“城破就在旦夕,這分明是最後一次去奉先殿了!”他一想到亡國慘禍,不由得想到了皇後和袁妃,還有幾個未成年的子女,心中一陣淒楚,鼻子一酸,熱淚奔湧而出。


    周後十六歲被選為信王妃。那時主持選妃的是天啟皇後張氏,即現在的懿安皇後。在許多備選的良家姑娘中,信王同張皇後都看中了姓周的姑娘。張皇後小聲問他:


    “信王,你看這位姓周的姑娘如何?”


    信王不好意思地小聲回答:“請皇嫂決定。她容貌很美,隻是瘦了一點。”


    張皇後微微一笑,說道:“她才十六歲,還沒有長成大人,再過兩三年就不會嫌瘦了。”選妃的大事就這樣定了。又過了半年,天啟皇帝病故,得力於張皇後的主張,當夜將信王迎進宮中繼承皇位。那時客魏擅權,為防備信王進宮去會被暗害,由周妃親自同宮女烙了一張餅子,給信王帶進宮中。信王在庭院中上轎時,周妃走到轎邊,小聲囑咐:


    “王爺,你今夜若是餓了……請牢牢記住,隻吃從家中帶去的餅子,切莫吃宮中的東西。等到明早你在皇極殿即了皇位,受了文武百官的朝賀,才算萬事大吉。”看見信王點頭,她又噙著熱淚囑咐:“王爺去吧,請今夜不要睡覺,隨身帶去的寶劍就放在麵前桌上。妾已經吩咐隨王爺進宮的四個太監,今夜就在王爺身邊服侍,……王爺進宮以後,妾整夜在神前祈禱,求上天保佑王爺平安登極!”


    這幾句顫聲叮嚀的話,還有當時周妃明亮鳳眼中閃著的淚光,經過十七年記憶猶新,如今又在他的心上出現。


    崇禎登極以後,信王妃被尊為皇後。接著,按照皇家禮製,陸續選了一些貌美端莊的良家姑娘充實六宮,而最早和最重要的一次是選了田妃和袁妃。田妃住在承乾宮,稱為東宮娘娘;袁妃住在翊坤宮,稱為西宮娘娘。後來田妃逐步晉封為貴妃、皇貴妃。田妃死後,袁妃晉封為皇貴妃。袁妃本應移住到承乾宮,但她不願皇帝為田妃傷心,堅決留在翊坤宮。這使崇禎很受感動。


    近來他為局勢日非,很少到坤寧宮去,同翊坤宮的皇貴妃更少見麵。此刻他想著由於江山不保,皇後和袁妃將慘死於“逆賊”之手,忍不住暗暗流淚。這時乾清宮掌事太監吳祥進來,躬身問道:


    “皇爺何時啟駕?”


    崇禎沒有回答,立即從龍椅上站起身來,在一群太監和宮女的前後簇擁中走下丹陛,恰好王承恩進來了。崇禎一見王承恩,立刻止步,急忙問道:


    “王承恩,朕的手詔送出城了麽?”


    王承恩躬身回答:“回皇爺,奴婢找到曹化淳,商量一下,又找錦衣衛使吳孟明密商。錦衣衛的打事件番子中,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都有,就從他們中間挑選了兩個特別精明強健的冀東人,要他們將皇上手詔送到吳三桂軍中。每人給他們五十兩紋銀,作為安家費,對他們講說明白:隻要他們將皇上的手詔送到吳三桂手中,他們就是為朝廷立了大功,國家要破格重賞,使他們世世富貴。”


    崇禎對王承恩在眼下困難時刻能夠如此忠心辦事,頗為感動,但是他沒有說別的話,隻是吩咐王承恩速去城上,督促太監和軍民認真守城。他在心中歎息說:


    “縱然手詔能夠送到吳三桂軍中,也來不及了!”


    從乾清宮去奉先殿是從日精門出去,但是出了日精門順永巷正向南走,崇禎忽然轉念,吩咐往坤寧宮去,並吩咐魏清慧往翊坤宮向皇貴妃傳旨:速到坤寧宮來。魏清慧回答說:


    “剛才吳婉容奉皇後懿旨來問皇爺晚膳情形,聽她說,皇貴妃娘娘下午陪皇後相對流淚,然後一起去英華殿祈禱,又回到坤寧宮用晚膳,此刻尚未回翊坤宮。”


    宮女和太監們聽見皇帝邊走邊自言自語地說:“好,好。”但是崇禎還有一句要緊的話沒有說出,所以連魏清慧也一時不明白皇上說的“好,好”二字是什麽意思。


    愁眉不展的周後,正在坤寧宮中與袁妃相對而坐,聽到太監稟報說聖駕馬上就到,吃了一驚,不禁心中狂跳,想道:“我的天,一定是大事不好!”她趕快率領袁妃、宮女和太監到院中接駕。


    崇禎被迎進坤寧宮正殿,坐下以後,半天沒有說話。他幾天來寢不安枕,食不下咽,已經顯得麵色灰暗,眼窩深陷,白眼球上網著血絲,而且顯得目光遲鈍和絕望。皇後見了皇上這種異乎尋常的神情,心中酸楚,不敢細看,回頭向皇貴妃瞟了一眼。袁妃眼中含淚,低下頭去。皇後想放聲大哭,但竭力忍耐住了。


    崇禎覺得對皇後和皇貴妃有很多話要說,但是又覺得無話可說。皇後今年才三十三歲,袁妃三十二歲,原來都是花容玉貌,不施脂粉而麵如桃花。今晚,崇禎看見她們都變得十分憔悴,好像在幾天之內就老了十年。他不敢多看皇後,皇後的憂戚神情使他十分心痛,甚至深恨自己對不起皇後,使皇後有今日下場。十七年來,他同皇後之間有許多恩愛往事使他永難忘懷,特別是二十天前的一件事,使他現在痛悔莫及,低下頭深深地歎息一聲,並在地上跺了一腳,在心中說道:


    “唉!那時聽皇後一句話,何至今日!……”


    周後自從聽說“逆賊”過了宣府以來,已在心中考慮過上千遍,萬一城破國亡,她身為“國母”,斷無忍辱苟活之理,隻有隨時準備著為國殉身。現在看見皇上不說話,光頓腳,如此神態失常,心中猜想:莫非皇上要告訴她殉國的時候已經到了?又等了片刻,她再也忍耐不住,向崇禎顫聲說道:


    “皇上,對臣妾等倘若有話吩咐,就請吩咐吧!”


    崇禎知道皇後問這句話是什麽意思,但是他低著頭沒有說話,隻是悔恨關於逃往南京的事不肯聽皇後一句勸告。二十天前,朝中有大臣建議他離開北京,逃往南京,然後利用江南的財富和人民,整軍經武,平定中原,重回北京。當時懿安皇後和周後都有此意。當李自成率十餘萬大軍從太原向北京前來的時候,也正是朝廷上爭論最激烈的時候。懿安皇後暗囑周後,遇方便的時候,勸皇上早拿主意,免得臨時倉皇無計。有一天,崇禎因為心情苦悶,來到坤寧宮閑坐。周後趁機說道:“我們南方還有一個家……”崇禎不等她說完,對她嚴厲地將眼睛一瞪,使她不敢再往下說。此刻望見周後神情愁慘,又聽了她的詢問,他深感悔恨,幾乎想放聲痛哭。


    皇後雖然早已拿定主意,要為國殉節,但在等待皇上說話時,卻不由得渾身打顫。她忽然想到她的兩個兒子太子和定王,又想到她的兩個女兒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2],渾身顫栗得更加厲害。吳婉容悄悄地走到皇後身邊,以便隨時將她攙扶一下。


    正在這時,從阜成門方麵傳過來一陣炮聲,起初有三聲炮響得沒有力量,隨後的幾炮特別有力,震天動地。崇禎和宮眷們都嚇了一跳,側耳諦聽,隨後卻寂然無聲。大家知道這並非李自成的大軍攻城,才略微放下心來。


    北京四郊村莊的烏鴉、麻雀,依照一代代的生活習慣,每日黃昏,成群結隊,肅肅地飛進北京城內,寄宿在各處的樹枝上和屋脊上;黎明醒來,紛紛啼叫,然後又成群結隊地起飛,盤旋,飛回鄉下。這後邊特別震耳的大炮聲驚起了寄宿在西城各處的上萬隻烏鴉,一群一群地向東飛逃,其中有一部分飛到中南海和北海,一部分飛進紫禁城內,散落在各個宮院的樹枝上。還有一小部分飛到坤寧宮背後的禦花園中,落在高大的白皮鬆和連理柏上;另有十幾隻落在坤寧宮院中的古槐上。來到坤寧宮院中的烏鴉,雖然已經聽不見炮聲,但仍然驚疑不定,落下又起飛,飛起來又落下,方才安靜。


    當烏鴉安靜以後,紫禁城又回到可怕的寂靜。因為天上有雲,月光不明,到處是昏暗的宮殿陰影,使皇宮中更顯得陰森森地駭人。


    坤寧宮中,從皇後、皇貴妃,到宮女和太監,都將視線移到皇帝身上。由於剛才的一陣炮聲,皇後明白李自成不久就要攻城,她同袁妃盡節的時候也快到了,忍不住又向崇禎顫聲問道:


    “皇上,您到底有何吩咐?”


    崇禎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對皇後說道:


    “朕本來是要去奉先殿,出日精門剛走幾丈遠,忽然想到你同袁妃……”


    周後說道:“事已至此,臣妾等並不害怕一死。皇爺有話請直說吧,臣妾等遵旨殉節!”


    崇禎哽咽一聲,接著說道:“朕本是要去奉先殿哭別祖宗神主,隻是忽然想到你們,轉到坤寧宮來。我們夫妻,十七年憂患與共,再見麵的時候不多了……”


    他說不下去,首先嗚咽。皇後和皇貴妃都忍不住痛哭起來。崇禎不忍看宮眷傷心哭泣,忽然起立,走出正殿,向恭候在坤寧宮丹墀上的宮女和太監們吩咐:


    “啟駕!”


    從坤寧宮出來,崇禎直接橫過東一長街,先到承乾宮去。承乾宮中大部分原來侍候田皇貴妃的太監和宮女還都留著,為著皇上有時前來看看田妃的舊居,他們每天照例打掃各處,澆花除草,小心飼養鸚鵡。今晚皇上突然到來,實出大家意外。在太監和宮女們紛紛奔出,跪在甬路旁接駕時,掛在廊下的白鸚鵡隔著黑絨籠罩,也已經感覺是皇帝駕到,在籠中興奮地叫道:


    “接駕!接駕!……萬歲駕到!”


    崇禎走進承乾宮的正殿,停了片刻,看了看由一位翰林院待詔為田妃畫的一幅“幽篁琵琶圖”遺容,仿佛田妃又活現在他的眼前。隨後,他走進作為田妃寢宮的東暖閣,這裏的桌椅和床上陳設,仍保持往年原樣。崇禎坐下,眼光呆滯地望到床上,心頭浮現出許多夫妻間恩愛往事,傷心地小聲說道:


    “你死得早,死得好。你幸而早死一年多,朕不用為你操心了。你在陵寢中等著吧,朕快要同你相見了!……”


    又過了一陣,崇禎揩去臉上淚痕,對著田妃的空床在心中說:“愛妃啊,古人說,睹物思人,朕再來承乾宮的時候怕沒有了!”說畢揮淚起身,腳步踉蹌地往奉先殿去。


    崇禎進入奉先殿,先在太祖皇帝的神主前行了三跪九叩頭禮,又在成祖皇帝的神主前行三跪九叩頭禮,隨即伏地痛哭,一邊哭一邊斷斷續續地訴說:


    “二位皇祖,不肖孫子,無德無能,承繼正德以來的曆代弊政,雖也盡力振作,誌在中興,可憐國運日非。孫子苦苦掙紮十七年,有心中興,無力回天,眼看就要城破國亡,家族屠滅,陵寢與宗廟任賊焚毀。不肖孫子縱然死誌已決,甘願身殉社稷,但恨無麵目見二祖列宗於地下!在孫子手中失了祖宗江山,不孝之罪,上通於天!……”


    崇禎說不下去,以頭觸地,號啕痛哭之聲,震動大殿。進到殿內的掌事太監吳祥,兩宮“管家婆”魏清慧、吳婉容和其他四個宮女也隨皇帝伏地痛哭,那跪在殿外的眾多太監和宮女也都泣不成聲。


    忽然,從院中的高樹枝上發出了一聲奇特的鳥叫,好像是古怪的笑聲。魏清慧有一夜曾經在禦花園聽見過這種鳥叫聲,一位照料欽安殿的老太監告她說這是貓頭鷹的叫聲。如今魏清慧聽到這聲音,不覺毛骨悚然。她膝行而前,到了崇禎背後,哽咽勸道:


    “皇爺,時候不早了,請聖駕回宮去吧!”


    崇禎沒有聽見她的話,又抬頭望著成祖的神主哭著訴說:


    “自萬曆末年以來,內政不修,遼事日棘;至天啟末年,朝政更壞,內地天災不斷,盜賊蜂起。不肖孫子登極以後,欲對關外用兵就不能專力剿賊,欲剿賊就無力平定遼東。內外交困,一直沒有轉機,以至有今日之禍!用武將則將驕兵惰,不能實心剿賊,徒會擾害百姓,驅民為亂。用文臣則幾乎無官不貪,在朝中各樹門戶,互相攻訐,沒有一個人能夠為朝廷實心做事。孫子並非亡國之君,偏有今日亡國之禍,都因為文臣誤國,武將誤國!……”


    崇禎又伏地痛哭一陣,才從拜墊上站起身來。他又到每個前代皇帝即所謂列宗的神主前叩三個頭,隻是在熹宗皇帝的神主前拜了一拜,沒叩頭。從正殿出來,他又到偏殿去,在有的神主前拜一拜,有的神主前隻是走過,連拜也沒拜。走到他母親的神主前,他在拜墊上跪下去,叩了三個頭,熱淚縱橫,但是他竭力忍耐住,沒有放聲痛哭。在偏殿的一個角落,他看見放著三個黑漆大立櫃,用大銅鎖鎖著。他知道有兩個櫃子裏存放著備用的祭器,第三個大立櫃子中存放著永樂皇帝的盔甲、寶劍和其他遺物,從來不許打開。他幼年時候,曾聽奉先殿的一個老太監說,這個大立櫃有神靈守護,隨便打開,會有災禍降臨。當他走到這個大立櫃前邊時,忽然想到一個關於建文帝“遜國”[3]的神秘故事,不覺心中一動,他不敢多想,便從殿中走出來了。


    在返回乾清宮的路上,他禁不住又想起那個巨大的黑立櫃和建文帝的神秘故事。相傳當永樂皇帝率領人馬進入南京金川門時,建文皇帝雖然在宮中縱火,燒毀宮殿,他自己卻沒有死在火中。太祖爺晏駕前知道他將有亡國之禍,給他留下一隻小箱,遺命好好保藏,到萬不得已時才可以打開。建文皇帝在南京乾清宮起火之後,正要投身烈火,忽然想起太祖爺留下的小箱,一向藏在奉先殿,便趕快命太監將小箱取來。因鎖孔被鐵汁灌死,無法打開。他同幾個忠臣用斧頭將小箱劈開,看見裏邊有剃刀一把,袈裟數襲,還有一張黃紙,上麵寫著從亡諸臣姓名。建文帝隨即由從臣幫他剃了頭發,從臣們也互相剃去頭發,大家換了袈裟,從水西門逃出南京,從此就在雲貴、廣西、湘西各處過雲遊不定的生活,逃避了永樂皇爺的偵捕,得到善終。崇禎暗想,永樂爺是十分英明的皇帝,手下有不少奇異之臣,是不是預知子孫有亡國之禍,也給他留下一隻小箱,就放在那第三個黑立櫃中?……


    他想返回奉先殿,命太監將那第三個黑立櫃打開,看有沒有永樂皇爺留下的一隻小箱。但是他對吳三桂的救兵仍懷著一線希望,加上實在困乏,就不再去奉先殿了。


    回到乾清宮院,他已經十分疲累,便回到養德齋休息。宮女服侍他洗了臉,又端來一小碗人參銀耳湯,一杯香茶。他一邊喝人參銀耳湯,一邊想著那個神秘的黑立櫃,心中害怕,向自己問道:


    “難道逆賊進來之時,朕將在乾清宮舉火自焚麽?”


    魏清慧服侍他漱口以後,躬身請他到禦榻上休息。他問道:


    “今晚是哪個都人在養德齋值夜?”


    “奴婢值夜。”


    “啊?連日來你日夜勞累,今晚為什麽不叫別的都人值夜?”


    “國家不幸,處此時候,別人值夜,奴婢不能放心。”


    “唉,你這樣辛苦,朕也不忍。好吧,你去淨淨手來。”


    魏清慧不知皇上是何用意,趕快出去淨淨手,重新進來,恭候吩咐。崇禎叫她隨便寫一個字,由他拆字,以卜吉凶。魏清慧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她要寫一個吉利的字,而目前最吉利的事莫過於救兵有望,北京有救,於是跪在凳上,從禦案上取了一支筆,寫出一個“有”字。崇禎將這個字順看橫看,忽然搖搖頭長歎一聲。魏清慧大吃一驚,趕快跪到地上問道:


    “皇爺為何歎氣?”


    崇禎說:“你站起來,朕來給你看。”


    魏清慧從地上站起來,看著皇帝提起朱筆將“有”字拆開寫,成了“十月”二字,忽然說道:


    “你看,‘大’不成‘大’,‘明’不成‘明’,大明已經完了。”


    魏清慧聽了皇上解釋,嚇得麵如土色,趕快跪下叩頭,顫聲說道:


    “奴婢死罪!奴婢死罪!奴婢不該寫這個字!”


    崇禎雖然神色悲愁,卻沒有流淚,也沒有再歎一口氣,他將象牙管狼毫朱筆放在瑪瑙山子筆架上,用平靜的聲音說道:


    “這是天意,不幹你寫字的事。朕非亡國之君,但天意若此,無可奈何。夜已經很深啦,朕要休息了。”


    這時從玄武門樓上傳來雲板三響,魏清慧恍然明白,已經是三更三點了。她服侍皇上脫去衣服,在禦榻上就寢之後,自己退到外間,和衣睡下。正在這時,打更的木梆聲從乾清宮月華門外的西一長街自南向北而去,同時傳來打更老太監的蒼啞聲音:


    “天下……太平!……天下……太平……”


    崇禎睡到枕上以後,冷靜地想著倘若明日城破,他應該如何殉國,最好是在“逆賊”進宮之前舉火自焚,以免落入“逆賊”之手。他又想,他應該傳旨,命皇後率妃嬪們都在坤寧宮舉火自焚,都不將屍體留給賊人,以免死後受辱。他又想到許多宮女本來可以不死,讓她們在兩宮的烈火中號呼而死,他感到不忍。忽然又想起來建文皇帝的故事,想起奉先殿偏殿中那一排黑漆立櫃……


    魏清慧本來很疲倦,但因為剛才皇上的測字使她受了新的震動,久久地不能入睡。她十一歲被選進宮來,起初分在坤寧宮中服侍皇後,並在內書堂讀書識字。後因皇帝身邊需要一個聰明細心的都人,將她撥到乾清宮,十七歲就升為“管家婆”。她生得不算十分美貌,但也眉目俊秀,唇紅齒白,舉止嫻雅,體態輕盈。原來她希望倘若在宮中有出頭之日,就可以奏明皇上,派人到靜海縣鄉下將她的父母接來北京居住。她這一生孝敬父母的心願就滿足了。如今不但孝親之心不能如願,連她自身也要為皇家盡節了。魏清慧竭力忍耐著不哭出聲來,但是那不住奔流的熱淚很快就將她的繡花枕頭濕了一大片。


    她不知暗暗哭了多久才倦極入睡。快到五更時候,她忽然被痛哭的聲音驚醒。睜開眼睛一聽,明白這哭聲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皇上!她趕快披好衣服,趿著繡鞋,跑進裏間,站在禦榻旁連推皇上:


    “皇爺醒醒!皇爺醒醒!皇爺醒醒!”


    崇禎仍在痛哭,但已半睜眼睛,對魏清慧哭著說道:


    “你看看畫像!看看畫像!”


    魏宮人恐怖地說:“皇爺,什麽畫像?……沒有畫像!……你醒醒!醒醒!”


    崇禎的眼睛全睜開了,輕輕歎道:“原來是……朕又做了一個凶夢!”


    “皇爺不要怕,……皇爺做了什麽凶夢?”


    崇禎夢見他親自率領王承恩等幾個親信太監,到奉先殿的偏殿中將幾個黑漆立櫃打開,果然找到了一個箱子,鎖得很牢,上有封條,蓋著“永樂皇帝之璽”。另外貼著一張紙條,上寫“不遇大變,不可輕啟”。他立刻命太監們將銅鎖砸開,從小箱中取出一個紙卷,展開一看,是畫著一位穿著龍袍的帝王,沒戴帽子,披頭散發,懸梁自盡,樣子十分可怕。他一看畫像,忍不住大哭起來。如今被叫醒了,猶自感到害怕。魏清慧又問他做了什麽凶夢,他不肯說明,隻是沉重地長歎一聲。恰在這時,從玄武門上傳來五更的鼓聲。他聽了鼓聲,想了片刻,對魏宮人吩咐:


    “叫別的都人也來,服侍朕趕快起床,按時到乾清宮前邊拜天!”  <hr/>


    [1]本兵——明代對兵部尚書的習慣稱呼。


    [2]昭仁公主——周後所生的小女兒,年僅六歲,尚無封號,因為住在昭仁殿中,稱為昭仁公主。


    [3]遜國——意思是讓國。朱元璋的太子早死,他的孫子朱允炆繼承皇位,年號建文。燕王朱棣舉兵叛亂,打進南京,篡奪了皇位。在明朝為避免永樂篡位的惡名,稱建文帝的亡國為遜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自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姚雪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姚雪垠並收藏李自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