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飯桌無小事
長春宮小分隊穿越如懿傳 作者:長生試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上寫匾額時,三人組正在觀看皇上在養心殿聽琵琶曲的vcr。之前看了直播,三人倒是不關注高貴妃和琵琶伎技藝高低,隻是之前秦立才提到皇帝常召南府琵琶伎,高貴妃便和琵琶伎杠上了。
她平素任性妄為,高傲自大,最得意自己的位份和獨一無二的榮寵,今日卻不惜自降身份,和一樂伎鬥起了琵琶,著實有些異常。而喪期演樂這等禮崩樂壞的事情,不用說,肯定也是天道被侵蝕的結果,因此這幾位琵琶伎中大概也暗藏玄機。
因此三人聯係元一,找出所有琵琶伎到養心殿後的記錄,和元一一起研究起來。
看完以後,饒是元一平時正經嚴肅,也忍不住感歎:“按照主世界的說法,這皇帝真是stronger啊!”
瓔珞問道:“這是何意啊?”
元一:“這是洋文漢用,意思是他矯揉造作,還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瓔珞讚同:“確實,人家說句‘曲有誤,周郎顧’,或是捅了婁子,所以討好兩句,或是看他是皇上,所以恭維一番,他還真當自己是美周郎啊!”
明玉道:“行了你們別貧了。我看皇上倒是挺中意這位彈錯音的。你們看看皇上又是吟詩又是指點的,而且她第二次就用上象牙鑲的鳳頸琵琶了!”
容音聽著腦內語音,手上繡完花,把線崩斷,也發了一條語音道:“我看著皇上也像動了心思,可如今還是孝期,雖然這個世界先帝的孝期眾人又吃肉又演樂,但是孝期納庶妃也未免太過分了!”
瓔珞道:“以這個皇帝的德性,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我們還是商議個法子,若是皇上真要如此,也好應對。”
眾人正在小隊頻段中討論得火熱,突然有太監來報,皇上擺駕長春宮,要來與皇後一同用晚膳。
三人隻得調整狀態,吩咐小廚房備上皇帝愛吃的菜,準備接駕。
容音發了一條腦內語音給瓔珞:“瓔珞,我找個由頭,你今日接駕後避出去吧。免得王欽又毛手毛腳。”
瓔珞回道:“不必了娘娘,那王欽都吃上那種藥了,肯定是個急色之徒,我不在,他就該滋擾其他宮女了,我還能不讓他占便宜,其他人未必應付得了他。反正皇上和您都在,他不敢過分的。”
容音回道:“那你自己千萬小心,若有什麽事情馬上叫我和明玉。”
皇帝到了長春宮,眾人行禮畢,皇上踱到飯桌處,見桌上擺著肥雞白菜、汆羊肉絲、烀豬肘,用銀碟裝四樣小菜,主食是竹卷小饅首和黃米飯,桌子當中擺著酒燒鴨子豆腐鍋,正冒著熱氣。
皇帝十分滿意地坐下,容音要按規矩站在一旁侍膳,皇帝卻將眾人揮退,說:“今天就我們夫妻兩個,不講那些繁文縟節,坐下一塊兒吃點吧。”
容音見此時隻有他們兩個,想著皇帝恐怕是要交待一點不能讓旁人知道的事情了,於是坐下,給皇帝斟了杯酒,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架勢。
兩人吃了一陣子,皇帝開口:“朕這兩日召琵琶伎去養心殿彈奏,貴妃也來湊趣兒,聽那些琵琶伎彈得不好,便親自彈奏了一曲。”
容音順著說道:“若論琵琶,貴妃乃是國手,自然瞧不上樂伎的演奏。”
皇帝道:“隻是那樂伎中有一位叫白蕊姬的,雖然琵琶彈得不如貴妃,言談間倒是有些文采,又知進退。”
容音心裏一驚:皇上竟然還真想喪期納庶妃。嘴上仍說:“若皇上欣賞這位白姑娘,不若改日些賞賜些什麽,以示褒獎。”
皇帝夾了些羊肉絲到自己碗裏:“朕想著,若能封她做個答應,常伴身側,又抬舉了她,也是美事。隻是如今在孝期......”
容音心道:雖然皇帝你擺明了是要我幫你解決孝期納庶妃帶來的禮法問題,但你還能記得你在孝期,起碼還心存敬畏,倒還不是徹底不可救藥。
她回憶起今天的討論,快速盤算一番,說:“這......畢竟尚在孝期,納庶妃確實於禮不合。不過先帝時已廢除賤籍,樂伎如今也算民籍,若是皇上能等幾個月,不若先將她調離南府,到臣妾宮裏當一個學規矩官女子,明麵上不過是臣妾宮裏多了個宮女,外間也不會議論什麽。臣妾也先教她些宮中規矩,待出了孝,皇上若仍有心,再納她不遲啊。”
皇帝見皇後這麽主動地把擔子接了過去,非常滿意:“好,好啊,皇後真是深得朕心。”
說罷,心中升起一絲心虛內疚,於是許諾了許多賞賜,又說要給傅恒派一位好先生教導。
容音起身行禮道:“臣妾謝皇上恩典。為皇上分憂,是臣妾分內之責。”
皇帝道:“皇後不必多禮。接著用膳吧。”
用膳畢,皇帝正要傳太監回鑾。容音突然出聲:“皇上。”
皇帝溫聲問道:“皇後有何事?”
容音讓宮女取來一個用鹿尾絨線繡著蓮花紋樣,簡樸大氣的燧囊。
容音道:“皇上上回來,提起先祖入關前以鹿尾絨線為飾的舊俗,臣妾便想著為皇上做一個鹿尾絨線刺繡的燧囊。今日皇上來,臣妾便以此燧囊相贈。臣妾手拙,繡得不好,還望皇上不要嫌棄。”
皇帝接過燧囊,陷入沉默。
他突然想起自己的生母。
他的生母本是熱河行宮的宮女,當年被還是雍親王的皇阿瑪醉後寵幸,才生下自己。她既無家世,又無樣貌,甚至因著皇阿瑪寵幸她後遭了皇瑪法斥責,因此一直不為皇阿瑪所喜,連帶著自己這個兒子也自小不受皇阿瑪的喜歡,自小活得艱難。
他印象裏的生母,是一個沉默、馴順的平凡女子,她在生下他後,仍是無名無分,隻以宮女的身份留在他身邊;他不知道生母是否怨過自己,不曾讓她母憑子貴,飛上枝頭變鳳凰,正如他自己怨懟生母沒有給他助力,不曾讓他過上好日子一般;在他的記憶裏,生母隻是沉默地照料他飲食起居,與他偶有對話,皆以“奴婢”自稱。
他記得兒時有一日,已經忘了是為什麽緣故,自己觸怒了三哥弘時,兩人相鬥時,三阿哥扯壞了自己的荷包。當年三阿哥的母妃還得寵,因此最後結果,當然還是自己被罰。他記得自己被罰抄了佛經,很多很多字,都要寫得端端正正,有一筆錯都要從頭開始重寫,他熬不住,寫著寫著便趴在桌上睡著了。
待自己醒來,生母不在,他身上披著一件衣裳,麵前的桌上放著一個縫好的荷包,在縫線處用普通的絨線繡上了朵朵小花。
那個荷包早就遺失,而他的生母也早已故去,隻有熱河行宮附近郊野之處一座荒墳,埋葬了她的骸骨,成為他不敢宣之於口的秘密和隱痛。
如今看到這個燧囊,他心緒百轉千回,到了嘴邊隻有顫抖的兩個字:“好,好。”
他深吸一口氣,說道:“朕想起朕的生母,從前給朕縫過一個荷包。皇後有心了。朕很喜歡這個禮物。”
有那麽一瞬間,他似乎在皇後眼中看到了悲憫。
這是不可能的,他不知道自己為何突然有些慌張,隻能在心裏找著理由鎮定自己:皇後是出自名門的大家閨秀,被家裏嬌養、嗬護著長大,不知世事險惡,又怎麽能懂自己的許多辛酸苦楚?
自己如今已是皇帝,是天命所歸。皇後是他的妻,他的臣。她從來都是仰視著、服從著自己,怎麽會如神佛一般對自己露出悲憫之色?
他聽皇後也深吸一口氣後開口道:“其實,臣妾有一事,之前未稟告,這段時日想來,心中著實不安,今日深受皇恩,更覺慚愧,因此要像皇上請罪。”
是啊,是啊,她沒有可憐自己,她隻是想討好自己。
皇帝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問道:“什麽事情,怎麽說得如此嚴重?”
然後他聽到了皇後的回答:“朗大人作畫時,那一日臣妾在如意館等皇上,王欽來傳皇上的旨意,把嫻妃和您說的話給臣妾學了。臣妾申飭了他,但這段時日思來想去,王欽隨意將皇上和嫻妃私下說的話外傳,這樣的事情不該由臣妾處置,該交給皇上定奪才是。
臣妾當日思慮不周,未曾稟報,延宕了許多時日才說出此事,請皇上恕罪。”
皇上紛亂的心緒,慢慢冷靜了下來。
他寬慰皇後:“那段時間皇後事忙,一時想不到也是有的,這卻稱不上什麽罪責。皇後把這件事告訴朕,朕很欣慰。好了,朕這就回養心殿了,夜裏寒冷,皇後送朕到門口就好。”
回到養心殿,他命人給他換了便服,隨意倚在榻上,翻著一本書,隨意地問王欽:“朕題的匾額,給貴妃送去了嗎?”
王欽殷勤道:“已經送到內務府,讓他們盡快裝裱。貴妃娘娘得了皇上恩賞,一定很高興。”
皇帝突然道:“你對貴妃很殷勤嘛。”語氣頗有冷意。
王欽聽出皇上隱有怒意,唯唯諾諾道:“奴才對各宮主子娘娘,唯有殷勤侍奉。”
皇帝一抬眼:“各宮的主子娘娘,自然要勤謹侍奉。可是王欽,你要記住,你的頭上隻有一片雲,那就是朕。”
王欽不知道皇上為何突然如此說,但看見皇上眼神冷厲,驚得跪下道:“奴才謹記皇上教誨。”
皇帝冷冷道:“朕看你諸事繁忙,未必記得。即日起,你就在朕身邊專門侍候。後宮走動的事情,還是交給李玉吧。”
王欽不知道自己究竟中了哪裏的暗箭才惹了皇上不快,也沒工夫細想,當即俯首,明明是冬日裏,他的背後卻被冷汗濡濕,顫抖著說:“是,奴才遵旨。”
長春宮裏,容音沐浴更衣畢,躺在床上,卻並無睡意。
瓔珞躡手躡腳地摸了進來,坐在床邊。
“娘娘,您今天是不是跟皇上說什麽了?”
容音笑歎道:“真是什麽都瞞不過你!”
她目光深邃:“我後來一想,皇上雖然未必會為了你發落王欽,但他一定不能容忍貼身伺候的人透露他的私密事情。所以,我把郎世寧的那件事,告知了皇上。”
瓔珞俯下身來,握住容音的手:“娘娘,謝謝您。”
容音伸手撫摸瓔珞的鬢發:“傻瓜,你我之間還說什麽謝。我怎麽能讓你獨自麵對這種危險的人呢。”
她用腦內語音說:“我想起前世,我有一次聽到皇上說滿洲舊俗,就給皇上親手做了一個燧囊,皇上那時候很高興。今天我就循著上一世的記憶,想著既然是同樣身份,我和上一世一樣做一個燧囊相贈,也許能讓這個皇上也高興,如此我也能更加順利地進言。
隻是沒想到,皇上看到這個燧囊,倒是勾起了他對生母的記憶。
我忽然覺得,這個皇帝生母早逝,阿瑪不看重,養母也不似上一世的太後那般慈愛,青梅竹馬又是氣運之子,雖然他荒唐昏懦,不似人君,倒是也有些可憐之處。”
瓔珞努努嘴:“這裏所有人都快要給這個荒腔走板的世界陪葬了,若說可憐,除了那個氣運之子和那些我們還不能確定身份的非人之物,都是可憐人。”
容音道:“說得有理。是我一時多愁善感了。好吧,早點睡吧,明天還要準備那位白姑娘進長春宮的事情。”
她平素任性妄為,高傲自大,最得意自己的位份和獨一無二的榮寵,今日卻不惜自降身份,和一樂伎鬥起了琵琶,著實有些異常。而喪期演樂這等禮崩樂壞的事情,不用說,肯定也是天道被侵蝕的結果,因此這幾位琵琶伎中大概也暗藏玄機。
因此三人聯係元一,找出所有琵琶伎到養心殿後的記錄,和元一一起研究起來。
看完以後,饒是元一平時正經嚴肅,也忍不住感歎:“按照主世界的說法,這皇帝真是stronger啊!”
瓔珞問道:“這是何意啊?”
元一:“這是洋文漢用,意思是他矯揉造作,還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瓔珞讚同:“確實,人家說句‘曲有誤,周郎顧’,或是捅了婁子,所以討好兩句,或是看他是皇上,所以恭維一番,他還真當自己是美周郎啊!”
明玉道:“行了你們別貧了。我看皇上倒是挺中意這位彈錯音的。你們看看皇上又是吟詩又是指點的,而且她第二次就用上象牙鑲的鳳頸琵琶了!”
容音聽著腦內語音,手上繡完花,把線崩斷,也發了一條語音道:“我看著皇上也像動了心思,可如今還是孝期,雖然這個世界先帝的孝期眾人又吃肉又演樂,但是孝期納庶妃也未免太過分了!”
瓔珞道:“以這個皇帝的德性,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我們還是商議個法子,若是皇上真要如此,也好應對。”
眾人正在小隊頻段中討論得火熱,突然有太監來報,皇上擺駕長春宮,要來與皇後一同用晚膳。
三人隻得調整狀態,吩咐小廚房備上皇帝愛吃的菜,準備接駕。
容音發了一條腦內語音給瓔珞:“瓔珞,我找個由頭,你今日接駕後避出去吧。免得王欽又毛手毛腳。”
瓔珞回道:“不必了娘娘,那王欽都吃上那種藥了,肯定是個急色之徒,我不在,他就該滋擾其他宮女了,我還能不讓他占便宜,其他人未必應付得了他。反正皇上和您都在,他不敢過分的。”
容音回道:“那你自己千萬小心,若有什麽事情馬上叫我和明玉。”
皇帝到了長春宮,眾人行禮畢,皇上踱到飯桌處,見桌上擺著肥雞白菜、汆羊肉絲、烀豬肘,用銀碟裝四樣小菜,主食是竹卷小饅首和黃米飯,桌子當中擺著酒燒鴨子豆腐鍋,正冒著熱氣。
皇帝十分滿意地坐下,容音要按規矩站在一旁侍膳,皇帝卻將眾人揮退,說:“今天就我們夫妻兩個,不講那些繁文縟節,坐下一塊兒吃點吧。”
容音見此時隻有他們兩個,想著皇帝恐怕是要交待一點不能讓旁人知道的事情了,於是坐下,給皇帝斟了杯酒,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架勢。
兩人吃了一陣子,皇帝開口:“朕這兩日召琵琶伎去養心殿彈奏,貴妃也來湊趣兒,聽那些琵琶伎彈得不好,便親自彈奏了一曲。”
容音順著說道:“若論琵琶,貴妃乃是國手,自然瞧不上樂伎的演奏。”
皇帝道:“隻是那樂伎中有一位叫白蕊姬的,雖然琵琶彈得不如貴妃,言談間倒是有些文采,又知進退。”
容音心裏一驚:皇上竟然還真想喪期納庶妃。嘴上仍說:“若皇上欣賞這位白姑娘,不若改日些賞賜些什麽,以示褒獎。”
皇帝夾了些羊肉絲到自己碗裏:“朕想著,若能封她做個答應,常伴身側,又抬舉了她,也是美事。隻是如今在孝期......”
容音心道:雖然皇帝你擺明了是要我幫你解決孝期納庶妃帶來的禮法問題,但你還能記得你在孝期,起碼還心存敬畏,倒還不是徹底不可救藥。
她回憶起今天的討論,快速盤算一番,說:“這......畢竟尚在孝期,納庶妃確實於禮不合。不過先帝時已廢除賤籍,樂伎如今也算民籍,若是皇上能等幾個月,不若先將她調離南府,到臣妾宮裏當一個學規矩官女子,明麵上不過是臣妾宮裏多了個宮女,外間也不會議論什麽。臣妾也先教她些宮中規矩,待出了孝,皇上若仍有心,再納她不遲啊。”
皇帝見皇後這麽主動地把擔子接了過去,非常滿意:“好,好啊,皇後真是深得朕心。”
說罷,心中升起一絲心虛內疚,於是許諾了許多賞賜,又說要給傅恒派一位好先生教導。
容音起身行禮道:“臣妾謝皇上恩典。為皇上分憂,是臣妾分內之責。”
皇帝道:“皇後不必多禮。接著用膳吧。”
用膳畢,皇帝正要傳太監回鑾。容音突然出聲:“皇上。”
皇帝溫聲問道:“皇後有何事?”
容音讓宮女取來一個用鹿尾絨線繡著蓮花紋樣,簡樸大氣的燧囊。
容音道:“皇上上回來,提起先祖入關前以鹿尾絨線為飾的舊俗,臣妾便想著為皇上做一個鹿尾絨線刺繡的燧囊。今日皇上來,臣妾便以此燧囊相贈。臣妾手拙,繡得不好,還望皇上不要嫌棄。”
皇帝接過燧囊,陷入沉默。
他突然想起自己的生母。
他的生母本是熱河行宮的宮女,當年被還是雍親王的皇阿瑪醉後寵幸,才生下自己。她既無家世,又無樣貌,甚至因著皇阿瑪寵幸她後遭了皇瑪法斥責,因此一直不為皇阿瑪所喜,連帶著自己這個兒子也自小不受皇阿瑪的喜歡,自小活得艱難。
他印象裏的生母,是一個沉默、馴順的平凡女子,她在生下他後,仍是無名無分,隻以宮女的身份留在他身邊;他不知道生母是否怨過自己,不曾讓她母憑子貴,飛上枝頭變鳳凰,正如他自己怨懟生母沒有給他助力,不曾讓他過上好日子一般;在他的記憶裏,生母隻是沉默地照料他飲食起居,與他偶有對話,皆以“奴婢”自稱。
他記得兒時有一日,已經忘了是為什麽緣故,自己觸怒了三哥弘時,兩人相鬥時,三阿哥扯壞了自己的荷包。當年三阿哥的母妃還得寵,因此最後結果,當然還是自己被罰。他記得自己被罰抄了佛經,很多很多字,都要寫得端端正正,有一筆錯都要從頭開始重寫,他熬不住,寫著寫著便趴在桌上睡著了。
待自己醒來,生母不在,他身上披著一件衣裳,麵前的桌上放著一個縫好的荷包,在縫線處用普通的絨線繡上了朵朵小花。
那個荷包早就遺失,而他的生母也早已故去,隻有熱河行宮附近郊野之處一座荒墳,埋葬了她的骸骨,成為他不敢宣之於口的秘密和隱痛。
如今看到這個燧囊,他心緒百轉千回,到了嘴邊隻有顫抖的兩個字:“好,好。”
他深吸一口氣,說道:“朕想起朕的生母,從前給朕縫過一個荷包。皇後有心了。朕很喜歡這個禮物。”
有那麽一瞬間,他似乎在皇後眼中看到了悲憫。
這是不可能的,他不知道自己為何突然有些慌張,隻能在心裏找著理由鎮定自己:皇後是出自名門的大家閨秀,被家裏嬌養、嗬護著長大,不知世事險惡,又怎麽能懂自己的許多辛酸苦楚?
自己如今已是皇帝,是天命所歸。皇後是他的妻,他的臣。她從來都是仰視著、服從著自己,怎麽會如神佛一般對自己露出悲憫之色?
他聽皇後也深吸一口氣後開口道:“其實,臣妾有一事,之前未稟告,這段時日想來,心中著實不安,今日深受皇恩,更覺慚愧,因此要像皇上請罪。”
是啊,是啊,她沒有可憐自己,她隻是想討好自己。
皇帝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問道:“什麽事情,怎麽說得如此嚴重?”
然後他聽到了皇後的回答:“朗大人作畫時,那一日臣妾在如意館等皇上,王欽來傳皇上的旨意,把嫻妃和您說的話給臣妾學了。臣妾申飭了他,但這段時日思來想去,王欽隨意將皇上和嫻妃私下說的話外傳,這樣的事情不該由臣妾處置,該交給皇上定奪才是。
臣妾當日思慮不周,未曾稟報,延宕了許多時日才說出此事,請皇上恕罪。”
皇上紛亂的心緒,慢慢冷靜了下來。
他寬慰皇後:“那段時間皇後事忙,一時想不到也是有的,這卻稱不上什麽罪責。皇後把這件事告訴朕,朕很欣慰。好了,朕這就回養心殿了,夜裏寒冷,皇後送朕到門口就好。”
回到養心殿,他命人給他換了便服,隨意倚在榻上,翻著一本書,隨意地問王欽:“朕題的匾額,給貴妃送去了嗎?”
王欽殷勤道:“已經送到內務府,讓他們盡快裝裱。貴妃娘娘得了皇上恩賞,一定很高興。”
皇帝突然道:“你對貴妃很殷勤嘛。”語氣頗有冷意。
王欽聽出皇上隱有怒意,唯唯諾諾道:“奴才對各宮主子娘娘,唯有殷勤侍奉。”
皇帝一抬眼:“各宮的主子娘娘,自然要勤謹侍奉。可是王欽,你要記住,你的頭上隻有一片雲,那就是朕。”
王欽不知道皇上為何突然如此說,但看見皇上眼神冷厲,驚得跪下道:“奴才謹記皇上教誨。”
皇帝冷冷道:“朕看你諸事繁忙,未必記得。即日起,你就在朕身邊專門侍候。後宮走動的事情,還是交給李玉吧。”
王欽不知道自己究竟中了哪裏的暗箭才惹了皇上不快,也沒工夫細想,當即俯首,明明是冬日裏,他的背後卻被冷汗濡濕,顫抖著說:“是,奴才遵旨。”
長春宮裏,容音沐浴更衣畢,躺在床上,卻並無睡意。
瓔珞躡手躡腳地摸了進來,坐在床邊。
“娘娘,您今天是不是跟皇上說什麽了?”
容音笑歎道:“真是什麽都瞞不過你!”
她目光深邃:“我後來一想,皇上雖然未必會為了你發落王欽,但他一定不能容忍貼身伺候的人透露他的私密事情。所以,我把郎世寧的那件事,告知了皇上。”
瓔珞俯下身來,握住容音的手:“娘娘,謝謝您。”
容音伸手撫摸瓔珞的鬢發:“傻瓜,你我之間還說什麽謝。我怎麽能讓你獨自麵對這種危險的人呢。”
她用腦內語音說:“我想起前世,我有一次聽到皇上說滿洲舊俗,就給皇上親手做了一個燧囊,皇上那時候很高興。今天我就循著上一世的記憶,想著既然是同樣身份,我和上一世一樣做一個燧囊相贈,也許能讓這個皇上也高興,如此我也能更加順利地進言。
隻是沒想到,皇上看到這個燧囊,倒是勾起了他對生母的記憶。
我忽然覺得,這個皇帝生母早逝,阿瑪不看重,養母也不似上一世的太後那般慈愛,青梅竹馬又是氣運之子,雖然他荒唐昏懦,不似人君,倒是也有些可憐之處。”
瓔珞努努嘴:“這裏所有人都快要給這個荒腔走板的世界陪葬了,若說可憐,除了那個氣運之子和那些我們還不能確定身份的非人之物,都是可憐人。”
容音道:“說得有理。是我一時多愁善感了。好吧,早點睡吧,明天還要準備那位白姑娘進長春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