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馬驥中舉
顧鏞依次又巡視了寧波、紹興、嘉興、湖州四府,最後回到杭州。
到了杭州城內,馬驥辭別老師回家,身後卻跟了嬌娜這個小尾巴。
到了家門前,若雪和若梅早在等候,一起迎上來先和馬驥見禮,又見過了嬌娜。
若雪笑道:“老爺早對夫人說了嬌娜小姐會來家裏做客,夫人已親自為小姐收拾了房間。又聽說了顧大人會在今日返回杭州,她一早便已準備宴席為小姐接風,並命我們在此等候迎接。”
嬌娜見到這對容色俏麗的孿生姐妹,在暗自腹誹師父原來並非真正老實人的同時,也竊喜自己成功上位的把握又多了幾分。
但她麵上絲毫不曾表露這些心思,隻是笑吟吟地道:“多謝叔叔、嬸嬸關愛,也多謝兩位姐姐辛苦。”
馬遙先前有過交代,雖然馬驥與嬌娜定下了師徒名分,但自己與皇甫理相識在前,總不能因此便改了輩分,讓她依舊已“叔父”輩稱呼自己,馬驥也仍以“伯父”稱呼皇甫理,大家各論各的互不幹涉。
當時馬驥獨自在前,若雪和若梅一左一右陪著嬌娜,一起進門到了裏麵。
到了前廳,馬驥和嬌娜先依次上前向馬遙和柳青施禮。
柳青此刻卻不再理會離家多日的兒子,隻拉住嬌娜噓寒問暖,越看越說越了解便越是喜歡,同時也便越惋惜兒子與這姑娘有緣無分。
馬驥見父母心意已決,便也沒有強求他們一定退休養老。
他也曾向父母稍稍漏了些口風,說自己手中有一筆足夠一家人終生花銷的錢財,來源則仍推給那子虛烏有的師門。
在這些天裏,馬遙已依照馬驥當初提供的那張配方,通過名下的生藥行“慶仁堂”,分批混雜著各種藥材購齊所需材料,調製出馬驥命名為“味素”的東西。
其實馬驥已得到越王李瑀藏在“煉妖壺”中的寶藏,此刻的身家完全當得起“富可敵國”之譽,完全不必再讓父母再勞心費神操持生意。
但馬遙和柳青都以為縱有巨萬之財,也沒有坐吃山空的道理,照舊興致高昂地籌劃如何利用好“味素”擴大生意,甚至想到了單獨向各家酒樓出售“味素”的主意。
這一天的接風宴盡歡而罷,自此嬌娜便在馬家住了下來。
在“雲來居”的菜肴中添加了“味素”後,果然令這些菜肴擁有了非同尋常的鮮美,吃過的客人都讚不絕口,生意隨之也愈發火爆。
嬌娜的母親當年未渡過成丹之劫,在雷霆之下形神俱滅,這些年雖受父兄嗬護,在情感上終是一直有部分缺失。
此刻見到柳青絲毫不介意族類有別,發自內心地將自己當作晚輩看待,心中油然而生孺慕之情。
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卻是馬遙相信以自己與兒子的實力和人脈,已足夠護住這條財路。
轉眼間春去秋來,秋闈之期將至,江浙一省的學子雲聚杭州。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馬驥一方麵要往顧鏞處求學,準備秋季的鄉試;一方麵修習武功道法兼指點嬌娜、若雪、若梅,日子過得甚是充實。
寧采臣依照前約來馬驥家中拜訪。
馬驥盛情款待之後,便執意留寧采臣住在家中,到了秋闈之期,一起入場赴考。
前後三場考試的辛苦無須贅言,總之考完之後,即使馬驥也如脫了一層皮般疲憊,旁人更不必說。
到了放榜之日,有官差分路依照考生留存的住址,捧了喜報到中舉考生處報喜。
嬌娜和若雪、若梅在門口站成一排,都伸長了粉頸向巷口張望,俏臉上都滿是期待與焦急神色。
驀然間,一群人熱熱鬧鬧喧嘩而來,當中有兩名官差到了馬家門前,看到三個生得天仙般鍾靈毓秀的小姑娘,先呆了一呆,然後其中一人才恭謹問道:“此處可有馬驥、寧采臣二位公子?”
三女都是一臉驚喜,急忙連連點頭如小雞啄米。
那官差笑容滿麵,拱手道:“煩請向內通稟,馬公子高中江浙鄉試第一名解元,寧公子高中江浙鄉試第四名亞元,捷報已至門前!”
“咦,中了,都中了!”
三女一起歡呼雀躍,隨即便如三隻歡快的小鳥般大呼小叫著奔了進去。
不多時,馬家一家人都來了門前,馬驥和寧采臣上前,接受眾人道賀,散了喜錢之後接過捷報。
報喜眾人散去後,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免不得又聞訊而來道賀,馬遙早通知了“雲來居”送來成桌的酒席,就在家中擺開招待來賓。
歡宴之後,馬驥帶了寧采臣來拜見顧鏞。
見麵施禮已畢,顧鏞讓兩人坐下,而後向馬驥笑道:“龍媒此次高中解元,是否有些意外?”
馬驥歎道:“瓜田李下,老師實在該有所避諱的。”
顧鏞冷笑道:“當時批閱考卷後啟封錄名,發現龍媒三場考題俱佳,一致評定該高居榜首時,確實有人提醒老夫,說既然有這一層師生關係,便該將龍媒的名次壓一壓,以示坦蕩無私。
“但科舉乃為國舉才的大典,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才是真正的公正。若為了外界區區物議,便抑製龍媒這等良才,那才是有私有弊!”
馬驥拿這外表狂放隨性,內心最是剛直不阿的老師沒辦法,隻得拜謝了他的一番拳拳嗬護之心。
其實顧鏞雖然剛直卻絕不魯莽,既然選擇如此做,也早有了應對此事的方法。
在外界開始傳出學政大人營私舞弊偏袒自己弟子的流言時,顧鏞下令將馬驥的考卷原稿張貼出來,宣布若有考生以為自己名次該在馬驥之上可盡管提出,他會將雙方考卷放到一起由所有人品評優劣,一旦大家認為馬驥才不配位,他願意掛冠請辭以謝天下。
當時確實有不少人去看馬驥考卷,結果還不等看清卷上所寫內容,便被那一手卓然自成一家、已足可開山立派的書法鎮住。
再細看內容,隻覺滿篇字字珠璣,文理暢達詞情並茂,當真有一字千金而不可改易的氣象。
人群中懷著點挑刺心理來的考生們莫不自慚形穢,隻覺若將自己的考卷與之並列必成笑柄,一個個灰溜溜離開,再不敢妄言此事。
馬驥的考卷一連展示三天,外界的流言自然漸漸平息。
顧鏞依次又巡視了寧波、紹興、嘉興、湖州四府,最後回到杭州。
到了杭州城內,馬驥辭別老師回家,身後卻跟了嬌娜這個小尾巴。
到了家門前,若雪和若梅早在等候,一起迎上來先和馬驥見禮,又見過了嬌娜。
若雪笑道:“老爺早對夫人說了嬌娜小姐會來家裏做客,夫人已親自為小姐收拾了房間。又聽說了顧大人會在今日返回杭州,她一早便已準備宴席為小姐接風,並命我們在此等候迎接。”
嬌娜見到這對容色俏麗的孿生姐妹,在暗自腹誹師父原來並非真正老實人的同時,也竊喜自己成功上位的把握又多了幾分。
但她麵上絲毫不曾表露這些心思,隻是笑吟吟地道:“多謝叔叔、嬸嬸關愛,也多謝兩位姐姐辛苦。”
馬遙先前有過交代,雖然馬驥與嬌娜定下了師徒名分,但自己與皇甫理相識在前,總不能因此便改了輩分,讓她依舊已“叔父”輩稱呼自己,馬驥也仍以“伯父”稱呼皇甫理,大家各論各的互不幹涉。
當時馬驥獨自在前,若雪和若梅一左一右陪著嬌娜,一起進門到了裏麵。
到了前廳,馬驥和嬌娜先依次上前向馬遙和柳青施禮。
柳青此刻卻不再理會離家多日的兒子,隻拉住嬌娜噓寒問暖,越看越說越了解便越是喜歡,同時也便越惋惜兒子與這姑娘有緣無分。
馬驥見父母心意已決,便也沒有強求他們一定退休養老。
他也曾向父母稍稍漏了些口風,說自己手中有一筆足夠一家人終生花銷的錢財,來源則仍推給那子虛烏有的師門。
在這些天裏,馬遙已依照馬驥當初提供的那張配方,通過名下的生藥行“慶仁堂”,分批混雜著各種藥材購齊所需材料,調製出馬驥命名為“味素”的東西。
其實馬驥已得到越王李瑀藏在“煉妖壺”中的寶藏,此刻的身家完全當得起“富可敵國”之譽,完全不必再讓父母再勞心費神操持生意。
但馬遙和柳青都以為縱有巨萬之財,也沒有坐吃山空的道理,照舊興致高昂地籌劃如何利用好“味素”擴大生意,甚至想到了單獨向各家酒樓出售“味素”的主意。
這一天的接風宴盡歡而罷,自此嬌娜便在馬家住了下來。
在“雲來居”的菜肴中添加了“味素”後,果然令這些菜肴擁有了非同尋常的鮮美,吃過的客人都讚不絕口,生意隨之也愈發火爆。
嬌娜的母親當年未渡過成丹之劫,在雷霆之下形神俱滅,這些年雖受父兄嗬護,在情感上終是一直有部分缺失。
此刻見到柳青絲毫不介意族類有別,發自內心地將自己當作晚輩看待,心中油然而生孺慕之情。
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卻是馬遙相信以自己與兒子的實力和人脈,已足夠護住這條財路。
轉眼間春去秋來,秋闈之期將至,江浙一省的學子雲聚杭州。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馬驥一方麵要往顧鏞處求學,準備秋季的鄉試;一方麵修習武功道法兼指點嬌娜、若雪、若梅,日子過得甚是充實。
寧采臣依照前約來馬驥家中拜訪。
馬驥盛情款待之後,便執意留寧采臣住在家中,到了秋闈之期,一起入場赴考。
前後三場考試的辛苦無須贅言,總之考完之後,即使馬驥也如脫了一層皮般疲憊,旁人更不必說。
到了放榜之日,有官差分路依照考生留存的住址,捧了喜報到中舉考生處報喜。
嬌娜和若雪、若梅在門口站成一排,都伸長了粉頸向巷口張望,俏臉上都滿是期待與焦急神色。
驀然間,一群人熱熱鬧鬧喧嘩而來,當中有兩名官差到了馬家門前,看到三個生得天仙般鍾靈毓秀的小姑娘,先呆了一呆,然後其中一人才恭謹問道:“此處可有馬驥、寧采臣二位公子?”
三女都是一臉驚喜,急忙連連點頭如小雞啄米。
那官差笑容滿麵,拱手道:“煩請向內通稟,馬公子高中江浙鄉試第一名解元,寧公子高中江浙鄉試第四名亞元,捷報已至門前!”
“咦,中了,都中了!”
三女一起歡呼雀躍,隨即便如三隻歡快的小鳥般大呼小叫著奔了進去。
不多時,馬家一家人都來了門前,馬驥和寧采臣上前,接受眾人道賀,散了喜錢之後接過捷報。
報喜眾人散去後,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免不得又聞訊而來道賀,馬遙早通知了“雲來居”送來成桌的酒席,就在家中擺開招待來賓。
歡宴之後,馬驥帶了寧采臣來拜見顧鏞。
見麵施禮已畢,顧鏞讓兩人坐下,而後向馬驥笑道:“龍媒此次高中解元,是否有些意外?”
馬驥歎道:“瓜田李下,老師實在該有所避諱的。”
顧鏞冷笑道:“當時批閱考卷後啟封錄名,發現龍媒三場考題俱佳,一致評定該高居榜首時,確實有人提醒老夫,說既然有這一層師生關係,便該將龍媒的名次壓一壓,以示坦蕩無私。
“但科舉乃為國舉才的大典,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才是真正的公正。若為了外界區區物議,便抑製龍媒這等良才,那才是有私有弊!”
馬驥拿這外表狂放隨性,內心最是剛直不阿的老師沒辦法,隻得拜謝了他的一番拳拳嗬護之心。
其實顧鏞雖然剛直卻絕不魯莽,既然選擇如此做,也早有了應對此事的方法。
在外界開始傳出學政大人營私舞弊偏袒自己弟子的流言時,顧鏞下令將馬驥的考卷原稿張貼出來,宣布若有考生以為自己名次該在馬驥之上可盡管提出,他會將雙方考卷放到一起由所有人品評優劣,一旦大家認為馬驥才不配位,他願意掛冠請辭以謝天下。
當時確實有不少人去看馬驥考卷,結果還不等看清卷上所寫內容,便被那一手卓然自成一家、已足可開山立派的書法鎮住。
再細看內容,隻覺滿篇字字珠璣,文理暢達詞情並茂,當真有一字千金而不可改易的氣象。
人群中懷著點挑刺心理來的考生們莫不自慚形穢,隻覺若將自己的考卷與之並列必成笑柄,一個個灰溜溜離開,再不敢妄言此事。
馬驥的考卷一連展示三天,外界的流言自然漸漸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