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散學時,李延寧和胡鵬程還是趕回來幫忙。


    今天食肆的人更多了。大石叔和石大娘都是手腳勤快的人,兩人上手很快。


    幾人正忙著,趙玄之帶著三個同窗過來,準備看李延寧笑話,再諷刺他幾句。


    胡鵬程見來者是看李延寧最不順眼的幾人,暗道要遭。


    李延寧也知道這幾個人過來絕對不簡單,但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免費的噱頭送上門哪有不要的。


    他決定先聲奪人,立刻迎上去大聲道:“呀,這不是咱們縣的童生們嗎?竟然紆尊降貴來咱們這種小店,真是蓬蓽生輝啊。”


    趙玄之不屑地揚了揚頭,正想說什麽,李延寧打斷:“給各位街坊鄰裏和大夥兒介紹一下,這幾位是咱們縣學的童生,都是我縣童生中的佼佼者,後年的府試更是不在話下,都是未來的秀才老爺。”


    這個時代民眾對讀書人都極為尊重,眾人聽了李延寧的介紹對幾人都讚賞起來:“果然都是青年才俊。”


    “各個都相貌堂堂。”


    “沒聽說嘛,都是佼佼者,將來的秀才老爺。”


    幾人被誇的輕飄飄,都客氣地和眾人打招呼。


    李延寧話鋒一轉:“他們都是我的同窗,知道我家食肆剛開張,特地來捧場,就是客人太多了,招待不周之處還請各位同窗見諒。”


    食肆早就坐滿了,拿碗排隊的也好幾個。李延寧掃了一圈與趙掌櫃對視了下。


    趙掌櫃收到視線,起來作揖道:“各位童生公子若不嫌棄,可與在下拚個桌。”


    其他人也道:“要不這裏坐吧,我們幾個過去擠擠。”


    食客都很熱情,趙玄之幾人剛剛被架那麽高,為了風度,此刻也不好拒絕,隻能客氣地推辭,最後勉為其難地與趙掌櫃同坐。


    李延寧沒給他們點菜,直接上了幾道招牌菜。幾人看到李延寧上菜,頗有些得意,被服侍的感覺油然而生,正想再挑刺幾句。


    卻聽趙掌櫃道:“哎呀,你小子真是好東西都拿出來給同窗分享,紅燒肉這麽快就上來了。”


    “那可不,同窗來支持小店,自然熱情招待,還請幾位好好品嚐,與趙掌櫃多多交流。”


    李延寧又去忙碌。


    趙掌櫃是個老饕餮,對吃的很在行,還真跟趙玄之幾人介紹起來。聞著香味,聽著介紹,幾人都忍不住動筷,一口下去,瞬間被俘虜,不知不覺把四道菜都吃完了。


    等反應過來時,桌上已如風卷殘雲般。幾人吃飽才想來要來幹什麽。


    李延寧又來送幾位出店門,到了大門口特地大聲道:“哎呀,大夥兒看看,咱們的童生公子們也對小店的飯菜稱讚有加,幾道菜吃的是幹幹淨淨,太給小店麵子了。


    “各位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本店營業第二天菜品一律打折,可以進來嚐嚐。童生公子們吃了都說好。未來的秀才老爺吃一次就迷上。”


    路過還在觀望的路人見幾位穿著童生道袍的公子都喜歡吃,那味道一定不差,紛紛進去排隊。


    就這一會兒的功夫,趙玄之幾人成了店裏的招牌。


    “童生吃了都說好的菜,那一定錯不了,趕緊回家拿碗排隊去。”


    “那你快點,晚了就沒有了。”


    “聽說未來秀才公們都喜歡吃,那咱們不就跟秀才公吃一樣的菜嗎?快去買點嚐嚐。”


    四人:“……”


    明明是來諷刺李延寧的,怎麽變成給他攬生意了?


    李延寧笑眯眯低聲對四人道:“感謝各位今天的光臨,給本店招來了不少客人。這頓飯兩道肉菜四十文,兩道葷素菜三十文,八碗米飯三十二文,給你們抹個零頭,總共一百文。誰付錢?”


    李延寧朝幾人伸出手:“童生公子不會想賴賬吧?”


    幾人:“……”


    為什麽店裏的李延寧跟學堂裏的是兩副麵孔?


    趙玄之付了錢,冷哼道:“當店小二伺候人挺適合你。”


    李延寧數了數錢道:“當豬被人賣了還得給錢也挺適合你。”李延寧掂了掂手裏的銅錢去忙了。


    “你說清楚,誰是豬!”趙玄之氣極。


    幾人憋了一肚子氣,站在這又礙於風度不能發火,跟門神一樣。


    李延寧見他們還沒走:“哦,幾位童生吃完還戀戀不舍啊?我家的菜再好吃,你們也得消化了再來,大夥兒說是不是?”


    “對呀,童生公子們吃完能不能讓下,我們好排隊。”


    “就是,就是。”


    被群眾圍觀,還被催促,幾人隻能訕訕離開。


    胡鵬程:“你這麽氣他們,他們氣量那麽小,還不知道要怎麽報複你?”


    “放心吧,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李延寧自認為看人還是準的,說到底就是幾個隻會讀書的毛小孩,幹不出什麽大事。


    開業幾天後,生意也越來越好,李青鶴特地在中午那兩個時辰又請了兩個幫工和小二。


    石大娘會廚藝,幾天接觸下來發現她老實本分,是個可信賴的人,葉柔培養她炒菜,硬菜和葷素菜葉柔自己來。素菜和湯類的由她來。


    李青鶴心疼娘子太累,遂與葉柔換了崗位。葉柔賣小菜單,他去廚房忙活。


    每天葉柔都提前配好硬菜的調味料下鍋燉煮,中午時,李青鶴便隻要加熱就行。其他需要現炒的硬菜他也在娘子的指導下慢慢學會。一段時間後夫妻倆都適應了現在的分工。


    這條街本就偏僻沒食肆,和興食肆成了整條街唯一的食肆,味美價廉的名氣打出去後,來的人更多了。隻能在店門口又擺了幾張桌子。附近的居民大多自帶碗過來打包帶走。


    有些想吃又沒帶碗來的,便花十文在店裏租個碗拿菜回去,第二天再帶過來退錢。


    和興食肆生意紅紅火火。


    一家三口還是每天回去。李延寧看著家裏食肆生意紅火,未雨綢繆,想做些秘製的調料出來。


    食肆裏的菜被模仿很容易,但味道要做得好必須下翻功夫。


    李延寧將千霧山上的花椒采摘了不少回來,做花椒油和椒鹽。


    他將洗幹淨的花椒放入鍋中小火翻炒,加入小茴香、蝦皮、食鹽、芝麻炒熟,放涼後再用擀麵杖將其擀成粉末,做成複合型椒鹽。


    他隻會簡單的步驟,各個香料的比例由葉柔和楊芳華調製。兩人經過幾次實驗,最終的成品能徹底激發出各種香料的味道。


    做菜時放一點進去,菜更具風味。還能再做幾道硬菜——椒鹽排骨、椒鹽豬蹄,椒鹽大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家子改換門楣的奮鬥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驚鴻鵲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驚鴻鵲起並收藏農家子改換門楣的奮鬥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