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膽子,竟然敢潛入我們藏龍澗,假扮三水鎮的石道友,爾等究竟有何圖謀?
“夕師兄,讓我去解決了他們!”
黃三無視指令,反遭寧夕斥退,一幹弟子皆心頭窩火。
仿佛黃三所犯之錯,便是他們自身犯錯一般,在寧夕麵前顏麵無光。
此刻一聽這幾個家夥膽敢假冒石道友,賈滿倉立刻挺身而出,誓要鏟除他們以泄胸中惡氣!
若非這幾個家夥,黃三何至於犯錯,自己等人又豈會隨之蒙羞!
見賈滿倉搶占先機,張四海亦不甘示弱:“這次誰也別想跟我爭,此事必須由我親自出手!”
其餘弟子紛紛附議,紛紛表示此事無需寧夕插手,他們自能妥善處置!
寧夕狠狠瞪了賈滿倉一眼:“賈滿倉,你能否理智一些?還未查明真相便嚷嚷動手殺人,今後若有大事交付於你,我如何能夠放心?”
“這……”
賈滿倉懊悔不已,恨不能朝張四海連開數箭。都怪這個家夥處處與他爭鋒,以至於他不及深思熟慮,便鑄成大錯。
如此一來,往後如有事務需派人辦理,寧夕必然不會再啟用他了!
張四海也被嚇得縮了縮舌頭,暗叫一聲糟糕,自己確實是得意忘形,不該這般急於出頭露麵。
唯獨石頭沉穩可靠:“二師兄,我去將那幾位石道友請進來,讓他們與馮前輩當麵對質,你看如何?”
“好,石頭你做得對,不能輕信片麵之辭,行事須全方位考量。你們都要向石頭學習,看看他應對事務的態度。”
一眾弟子差點沒被氣歪鼻子,尤其是張四海。
寧夕常掛嘴邊的話語究竟是哪一句來著……
沒錯,便是那句——斂息!
王石頭你這斂息之輩,誰不清楚先調查清楚再行動的道理?大家不過一時激憤,表表衷心而已,你倒好,借機排擠同門,意圖高升!
石頭甫一將幾位石道友引入,馮木工匠即刻驚呼起來:“楊兄,江兄,你們怎會在此處?”
“楊兄?”
“江兄?”
一眾弟子麵麵相覷,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何事?
寧夕苦笑不已,這幾個石道友心思顯然並不簡單。
待幾位石道友一見到馮木工匠,便知隱瞞實情已無可能。
原來他們是三水鎮人士,並且同樣因得罪了青麵妖君而處境艱難。
想要投奔寧夕之處避禍,卻又畏懼青麵妖君尋仇,於是選擇了改名換姓。
既有了馮木工匠為他們撐腰,也就沒了遮掩的必要。於是,寧夕便將他們與馮木工匠一家安置在同一院落之中,美其名曰相互照料,實則彼此監視。
並非寧夕多疑,而是實在不得不防。一步不慎,便可能萬劫不複,他絕不願因一時疏忽而給自身及其親人好友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正如對待馮木工匠一般,寧夕並未急著讓幾位石道友立刻投入勞作,從他們消瘦的身形便可看出,此刻強令他們工作隻會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
幾修士在共享了一席修行界的珍饈佳肴之後,他們看向寧夕的眼神與馮木匠一家初來乍到時一般無二,滿載著深深的感激之情。
這幾個流落在外的工匠,在寧夕這裏竟受到了如同仙宴般的款待,這樣的主人,世間何處再尋?若非真心為其效力,又怎可辜負此般恩情?
莫以為那典故中二桃殺三士僅為一則笑談,亦勿輕視那些因一頓美餐便誓死追隨者皆為愚笨之人。以現代修行者那精於自保的思想去揣摩古人之忠誠孝道與仁義之心,實乃荒謬至極。
然而,世事紛繁,人心難測,即便叛徒之中,亦有曾有過舍身赴死之心者。萬物皆在演化變化之中,故需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切不可固守陳規。
目睹幾位石匠動容之態,馮木匠全家暗自竊喜。這些他們曾經的經曆如今也在這幾個石匠身上重演。
初次用餐之時,幾位石匠誤以為此舉乃是寧夕特意為歡迎他們所設;及至第二頓,仍以此為由自我安慰。然而當第三頓、第四頓直至每日飯食皆如此豐富之時,便是最為遲鈍之人也能看出其中端倪——原來寧夕日常膳食便是這般豐盛!
得知真相後,馮木匠一家非但未生半分不滿,反而更加堅定了隨侍寧夕左右的決心。不為其他,隻為能日日品嚐這般美味佳肴,哪怕付出任何代價也要留在這裏,永不再回那個令他們黯然神傷的三水鎮!
幾位石匠同樣萌生了留下之意。然而,寧夕此前言明,他們是前來完成一項短期任務的,待完工後便須離去。這該如何是好?究竟有何法子能令他們在寧夕身邊久駐?
思來想去,眾人唯有向馮木匠求教。馮木匠機敏過人,早已心中有數。但他顧慮告知幾位石匠後恐生競爭壓力,索性假裝糊塗,聲稱毫不知情。
身為同鄉舊識,彼此知根知底,馮木匠的精明算計早已街坊皆知。見其閃爍其詞,老江與老楊心知肚明他必定有解決之道。於是,他們開始輪番上陣,軟磨硬泡,既承諾種種好處,又搬出昔日助其妻籌棺材款的情誼,馮木匠終被逼無可奈何,隻得吐露留下的秘辛。
“咳咳,你們想知道有何秘訣,我不能全盤托出,隻能說兩個字……”
“馮大師,您就別賣關子了,到底哪兩個字?”
“咳咳,那就是……用心修煉!”
江石匠:“……”
楊石匠:“……”
縱然感到馮木匠的回答似乎不盡誠懇,幾位石匠仍將此話記在了心裏。待到寧夕喚他們開始著手建設之事時,個個躍躍欲試,熱情高漲。
“東家,這座橋若僅為人行設計倒也罷了,若要承載車馬通行,則必須夯實橋基,否則時日一長必致問題頻發……”
最終,寧夕采納了這幾位匠人的建議,在臥龍溝兩岸開鑿出數條地道,作為穩固橋梁的基礎……
在眾多弟子與同道的協助之下,幾位采石師自靈山深處取來蘊含天地精華的青靈石,鋪設於精心挖掘的地道之中,構築成了穩固的靈石凹槽。
緊接著,便是將修煉中提煉出的神木之軀嵌入其中,待神木堅實地卡嵌進靈石凹槽內,之上再覆蓋以千年寒木板片,一座通天木靈橋便宣告竣工在即。
眾人合力抬起神木之軀,正欲放入靈石凹槽之際,卻見寧夕陡然高聲喝止:“暫停!諸位且稍待片刻,我們還遺漏了一項至關重要的煉製步驟!”
寧夕突如其來的叫停令所有人困惑不解。
一眾工匠皆不明所以,暗忖他莫非是要故弄玄虛、胡亂指揮:“宗主,還有何遺漏之工序?一切已然完備矣。”
圍觀村民們亦竊竊私語,其心中所想與工匠們相差無幾,這寧二小兒懂得什麽大道至理,竟敢言及至關重要之工序,他究竟是否曾經搭建過跨越天塹的靈橋?
而實際上,寧夕是在這一刻方才憶起此事。
他並未過多解釋,而是果斷下令,命門下弟子搜集千年沉檀與陰冥冷炎草,分置於神木兩段,準備施以秘法點燃焚燒。
“啊?”
“這……這這……”
不論是村民還是工匠們,均不敢置信眼前所見,他們認定寧夕此舉簡直是瘋魔之舉。如此珍稀神木,豈可隨意焚燒?一旦燃起,豈非立刻化為灰燼?
“宗主……”
“宗主,萬萬不可再燒了,若再繼續,整根神木恐將化為烈焰!”
“正是,宗主,木材質地經火焰焚燒,便會變得脆弱不堪,再無法承受靈橋之重!”
……
目睹寧夕這般行事,王嬸直欲上前給他幾個大巴掌,這小子究竟在鬧哪樣?好端端的神木怎能隨便焚燒?
林幼娘見狀也焦急萬分,欲阻卻又忌憚二哥動怒,急得差點兒掉下眼淚。
而在場的諸多弟子,除了賈滿倉等幾位世事洞明的老者外,大多皆麵麵相覷,揣測自家宗主是否因修煉走火入魔,若是真的心智迷失,他們該如何應對?
賴誌成也趕到現場,而且還是帶傷而來,然而他關注的並非寧夕,而是擔憂寧夕會對他的胞妹萌生妄念。
畢竟,其胞妹鄭巧寧頻繁出入臥龍溝,除去用餐時刻,她幾乎全天候在外逗留,不知到底所為何事。
賴誌成撐著法器代步,臉上原本洋溢的笑容此刻蕩然無存。他心中暗自發狠:燒吧,燒吧,燒個精光,最好連寧二這孽障一同燒成灰燼!
然而,當察覺到胞妹憂慮的目光,他再也笑不出來,這張不知羞恥的女人臉,總有一天要在老子麵前低頭認輸!
殊不知,寧夕此時內心同樣緊張不已,他尚未嚐試過此類秘術,唯恐火候把控不當,將神木燒損。
於是每隔一陣,寧夕便指示弟子用秘製塵土熄滅火勢,並揭開土層檢查神木表麵是否已形成穩定的炭化層。
原來,寧夕所采用的靈感源自於他在輪回轉世前的記憶,在故鄉曾見過那些木質電柱,底部表麵均被熏染成烏黑色。
直至步入修真學府之後,他方知那炭化的木頭表層可以轉化為穩定的碳元素,碳在常溫下不易與外界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避免腐朽與蟲蛀,使得深埋地下的木質電柱得以持久耐用……
如今,寧夕的目的便是通過這種方式,確保這座木靈橋能夠抵禦歲月侵蝕,屹立不倒。
剛才見到工匠們準備將樹幹放入靈石研磨槽中,寧夕瞬間回想起前世那木質的雷引電樁,即便此刻打造的是一座簡易的靈橋,但在材質處理上最好還是進行一番煉化防腐。
寧夕的運道頗佳,並未讓整根樹幹付之一炬,很快便使其表層發生了炭化轉變。
這或許與樹幹選取的新鮮度有關,乃是前幾日剛剛伐下的大樹,蘊含充足的生機元氣,不易引燃。
馮木工雖繼承家傳技藝,卻不知曉炭化防腐的奧秘,見寧夕將完好無損的木材燒得漆黑一片,心中滿是困惑,揣測此行為或許是某些富賈顯貴的奇特癖好。
“馮大師,您可知道經過焚燒炭化的木材更不易朽敗麽?”
“嗯?此話怎講?”
被寧夕這一問,馮木工頓時抓耳撓腮:“不曾聽過此種說法啊?”
“那麽您在製作家具,或是為人修建宅邸之時,是否會在木材之上塗抹過避邪防腐的梧桐真油呢?”
“啊?塗……塗何種油?”
被寧夕連珠炮般的問題追問後,馮木工開始覺得有些不對勁。這位年輕的東家並不像那些腦袋發熱、胡鬧不堪的紈絝子弟,聽其言語之間似乎頗有道行,莫非自己孤陋寡聞了?
寧夕並未有所保留,見馮木工確有許多不明之處,便簡明扼要地向他講解了一番木材防腐之法。
盡管尚不清楚大武王朝能否輕易獲取梧桐真油,但寧夕已下定決心,如若馮木工的手藝尚可,日後便將其留在臥龍村為自己效力,與其分享更多修煉界的智慧並無害處。
馮木工雖然在理解上稍感吃力,卻終究領悟了個大概。他方知,這位年紀輕輕的小東家並非是那種無學無術的浪蕩子弟,實乃身懷絕技!
幾位石匠聽得也是雙眸閃爍出驚奇之色。他們身為石匠,平素常與木匠共事協作,因此對於木材防腐之事同樣深感興趣。
未曾涉足工匠之道之人或許難以體會,木材防腐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古時人們生活貧苦,無論是築屋造房抑或打製家具,皆希望代代相傳,如何防止木材腐朽蛀蝕成為工匠們最為棘手的問題!
此刻聆聽寧夕一番娓娓道來,幾位匠人心中仿佛洞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道之門,始知此事竟有這般妙法,實乃令人稱奇不已!
目睹匠人們聽得目露精光,村民們即使見識有限,也深知寧夕所言必有價值,且用途重大無比,瞧那些手藝人震驚的模樣就知道了。
賴誌成咬牙切齒,憤怒之情源於兩方麵:一是因寧二再度風光出彩;二是怒自家小姨子鄭巧寧的目光太過熾熱。在他眼中,鄭巧寧看向寧二的眼神已經無法單純稱之為目光,而是一根根小勾子,正嗖嗖地朝著寧夕勾攝而去!
正當眾人驚歎於寧夕博學多識之際,突聞一聲撲通巨響,嚇得大夥兒一陣心驚肉跳。
眾人定睛一看,隻見那位年逾四十的馮木工挺直腰板,竟對著年僅十六歲的寧夕重重地叩下了頭顱,口中高呼:“多謝師尊傳道之恩,弟子在此,恭請您接受弟子一拜!”
自此,馮木工成為了寧夕門下的一位弟子,決心跟隨這位年輕的修真者,踏上修行與技藝並重的道路。
“夕師兄,讓我去解決了他們!”
黃三無視指令,反遭寧夕斥退,一幹弟子皆心頭窩火。
仿佛黃三所犯之錯,便是他們自身犯錯一般,在寧夕麵前顏麵無光。
此刻一聽這幾個家夥膽敢假冒石道友,賈滿倉立刻挺身而出,誓要鏟除他們以泄胸中惡氣!
若非這幾個家夥,黃三何至於犯錯,自己等人又豈會隨之蒙羞!
見賈滿倉搶占先機,張四海亦不甘示弱:“這次誰也別想跟我爭,此事必須由我親自出手!”
其餘弟子紛紛附議,紛紛表示此事無需寧夕插手,他們自能妥善處置!
寧夕狠狠瞪了賈滿倉一眼:“賈滿倉,你能否理智一些?還未查明真相便嚷嚷動手殺人,今後若有大事交付於你,我如何能夠放心?”
“這……”
賈滿倉懊悔不已,恨不能朝張四海連開數箭。都怪這個家夥處處與他爭鋒,以至於他不及深思熟慮,便鑄成大錯。
如此一來,往後如有事務需派人辦理,寧夕必然不會再啟用他了!
張四海也被嚇得縮了縮舌頭,暗叫一聲糟糕,自己確實是得意忘形,不該這般急於出頭露麵。
唯獨石頭沉穩可靠:“二師兄,我去將那幾位石道友請進來,讓他們與馮前輩當麵對質,你看如何?”
“好,石頭你做得對,不能輕信片麵之辭,行事須全方位考量。你們都要向石頭學習,看看他應對事務的態度。”
一眾弟子差點沒被氣歪鼻子,尤其是張四海。
寧夕常掛嘴邊的話語究竟是哪一句來著……
沒錯,便是那句——斂息!
王石頭你這斂息之輩,誰不清楚先調查清楚再行動的道理?大家不過一時激憤,表表衷心而已,你倒好,借機排擠同門,意圖高升!
石頭甫一將幾位石道友引入,馮木工匠即刻驚呼起來:“楊兄,江兄,你們怎會在此處?”
“楊兄?”
“江兄?”
一眾弟子麵麵相覷,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何事?
寧夕苦笑不已,這幾個石道友心思顯然並不簡單。
待幾位石道友一見到馮木工匠,便知隱瞞實情已無可能。
原來他們是三水鎮人士,並且同樣因得罪了青麵妖君而處境艱難。
想要投奔寧夕之處避禍,卻又畏懼青麵妖君尋仇,於是選擇了改名換姓。
既有了馮木工匠為他們撐腰,也就沒了遮掩的必要。於是,寧夕便將他們與馮木工匠一家安置在同一院落之中,美其名曰相互照料,實則彼此監視。
並非寧夕多疑,而是實在不得不防。一步不慎,便可能萬劫不複,他絕不願因一時疏忽而給自身及其親人好友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正如對待馮木工匠一般,寧夕並未急著讓幾位石道友立刻投入勞作,從他們消瘦的身形便可看出,此刻強令他們工作隻會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
幾修士在共享了一席修行界的珍饈佳肴之後,他們看向寧夕的眼神與馮木匠一家初來乍到時一般無二,滿載著深深的感激之情。
這幾個流落在外的工匠,在寧夕這裏竟受到了如同仙宴般的款待,這樣的主人,世間何處再尋?若非真心為其效力,又怎可辜負此般恩情?
莫以為那典故中二桃殺三士僅為一則笑談,亦勿輕視那些因一頓美餐便誓死追隨者皆為愚笨之人。以現代修行者那精於自保的思想去揣摩古人之忠誠孝道與仁義之心,實乃荒謬至極。
然而,世事紛繁,人心難測,即便叛徒之中,亦有曾有過舍身赴死之心者。萬物皆在演化變化之中,故需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切不可固守陳規。
目睹幾位石匠動容之態,馮木匠全家暗自竊喜。這些他們曾經的經曆如今也在這幾個石匠身上重演。
初次用餐之時,幾位石匠誤以為此舉乃是寧夕特意為歡迎他們所設;及至第二頓,仍以此為由自我安慰。然而當第三頓、第四頓直至每日飯食皆如此豐富之時,便是最為遲鈍之人也能看出其中端倪——原來寧夕日常膳食便是這般豐盛!
得知真相後,馮木匠一家非但未生半分不滿,反而更加堅定了隨侍寧夕左右的決心。不為其他,隻為能日日品嚐這般美味佳肴,哪怕付出任何代價也要留在這裏,永不再回那個令他們黯然神傷的三水鎮!
幾位石匠同樣萌生了留下之意。然而,寧夕此前言明,他們是前來完成一項短期任務的,待完工後便須離去。這該如何是好?究竟有何法子能令他們在寧夕身邊久駐?
思來想去,眾人唯有向馮木匠求教。馮木匠機敏過人,早已心中有數。但他顧慮告知幾位石匠後恐生競爭壓力,索性假裝糊塗,聲稱毫不知情。
身為同鄉舊識,彼此知根知底,馮木匠的精明算計早已街坊皆知。見其閃爍其詞,老江與老楊心知肚明他必定有解決之道。於是,他們開始輪番上陣,軟磨硬泡,既承諾種種好處,又搬出昔日助其妻籌棺材款的情誼,馮木匠終被逼無可奈何,隻得吐露留下的秘辛。
“咳咳,你們想知道有何秘訣,我不能全盤托出,隻能說兩個字……”
“馮大師,您就別賣關子了,到底哪兩個字?”
“咳咳,那就是……用心修煉!”
江石匠:“……”
楊石匠:“……”
縱然感到馮木匠的回答似乎不盡誠懇,幾位石匠仍將此話記在了心裏。待到寧夕喚他們開始著手建設之事時,個個躍躍欲試,熱情高漲。
“東家,這座橋若僅為人行設計倒也罷了,若要承載車馬通行,則必須夯實橋基,否則時日一長必致問題頻發……”
最終,寧夕采納了這幾位匠人的建議,在臥龍溝兩岸開鑿出數條地道,作為穩固橋梁的基礎……
在眾多弟子與同道的協助之下,幾位采石師自靈山深處取來蘊含天地精華的青靈石,鋪設於精心挖掘的地道之中,構築成了穩固的靈石凹槽。
緊接著,便是將修煉中提煉出的神木之軀嵌入其中,待神木堅實地卡嵌進靈石凹槽內,之上再覆蓋以千年寒木板片,一座通天木靈橋便宣告竣工在即。
眾人合力抬起神木之軀,正欲放入靈石凹槽之際,卻見寧夕陡然高聲喝止:“暫停!諸位且稍待片刻,我們還遺漏了一項至關重要的煉製步驟!”
寧夕突如其來的叫停令所有人困惑不解。
一眾工匠皆不明所以,暗忖他莫非是要故弄玄虛、胡亂指揮:“宗主,還有何遺漏之工序?一切已然完備矣。”
圍觀村民們亦竊竊私語,其心中所想與工匠們相差無幾,這寧二小兒懂得什麽大道至理,竟敢言及至關重要之工序,他究竟是否曾經搭建過跨越天塹的靈橋?
而實際上,寧夕是在這一刻方才憶起此事。
他並未過多解釋,而是果斷下令,命門下弟子搜集千年沉檀與陰冥冷炎草,分置於神木兩段,準備施以秘法點燃焚燒。
“啊?”
“這……這這……”
不論是村民還是工匠們,均不敢置信眼前所見,他們認定寧夕此舉簡直是瘋魔之舉。如此珍稀神木,豈可隨意焚燒?一旦燃起,豈非立刻化為灰燼?
“宗主……”
“宗主,萬萬不可再燒了,若再繼續,整根神木恐將化為烈焰!”
“正是,宗主,木材質地經火焰焚燒,便會變得脆弱不堪,再無法承受靈橋之重!”
……
目睹寧夕這般行事,王嬸直欲上前給他幾個大巴掌,這小子究竟在鬧哪樣?好端端的神木怎能隨便焚燒?
林幼娘見狀也焦急萬分,欲阻卻又忌憚二哥動怒,急得差點兒掉下眼淚。
而在場的諸多弟子,除了賈滿倉等幾位世事洞明的老者外,大多皆麵麵相覷,揣測自家宗主是否因修煉走火入魔,若是真的心智迷失,他們該如何應對?
賴誌成也趕到現場,而且還是帶傷而來,然而他關注的並非寧夕,而是擔憂寧夕會對他的胞妹萌生妄念。
畢竟,其胞妹鄭巧寧頻繁出入臥龍溝,除去用餐時刻,她幾乎全天候在外逗留,不知到底所為何事。
賴誌成撐著法器代步,臉上原本洋溢的笑容此刻蕩然無存。他心中暗自發狠:燒吧,燒吧,燒個精光,最好連寧二這孽障一同燒成灰燼!
然而,當察覺到胞妹憂慮的目光,他再也笑不出來,這張不知羞恥的女人臉,總有一天要在老子麵前低頭認輸!
殊不知,寧夕此時內心同樣緊張不已,他尚未嚐試過此類秘術,唯恐火候把控不當,將神木燒損。
於是每隔一陣,寧夕便指示弟子用秘製塵土熄滅火勢,並揭開土層檢查神木表麵是否已形成穩定的炭化層。
原來,寧夕所采用的靈感源自於他在輪回轉世前的記憶,在故鄉曾見過那些木質電柱,底部表麵均被熏染成烏黑色。
直至步入修真學府之後,他方知那炭化的木頭表層可以轉化為穩定的碳元素,碳在常溫下不易與外界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避免腐朽與蟲蛀,使得深埋地下的木質電柱得以持久耐用……
如今,寧夕的目的便是通過這種方式,確保這座木靈橋能夠抵禦歲月侵蝕,屹立不倒。
剛才見到工匠們準備將樹幹放入靈石研磨槽中,寧夕瞬間回想起前世那木質的雷引電樁,即便此刻打造的是一座簡易的靈橋,但在材質處理上最好還是進行一番煉化防腐。
寧夕的運道頗佳,並未讓整根樹幹付之一炬,很快便使其表層發生了炭化轉變。
這或許與樹幹選取的新鮮度有關,乃是前幾日剛剛伐下的大樹,蘊含充足的生機元氣,不易引燃。
馮木工雖繼承家傳技藝,卻不知曉炭化防腐的奧秘,見寧夕將完好無損的木材燒得漆黑一片,心中滿是困惑,揣測此行為或許是某些富賈顯貴的奇特癖好。
“馮大師,您可知道經過焚燒炭化的木材更不易朽敗麽?”
“嗯?此話怎講?”
被寧夕這一問,馮木工頓時抓耳撓腮:“不曾聽過此種說法啊?”
“那麽您在製作家具,或是為人修建宅邸之時,是否會在木材之上塗抹過避邪防腐的梧桐真油呢?”
“啊?塗……塗何種油?”
被寧夕連珠炮般的問題追問後,馮木工開始覺得有些不對勁。這位年輕的東家並不像那些腦袋發熱、胡鬧不堪的紈絝子弟,聽其言語之間似乎頗有道行,莫非自己孤陋寡聞了?
寧夕並未有所保留,見馮木工確有許多不明之處,便簡明扼要地向他講解了一番木材防腐之法。
盡管尚不清楚大武王朝能否輕易獲取梧桐真油,但寧夕已下定決心,如若馮木工的手藝尚可,日後便將其留在臥龍村為自己效力,與其分享更多修煉界的智慧並無害處。
馮木工雖然在理解上稍感吃力,卻終究領悟了個大概。他方知,這位年紀輕輕的小東家並非是那種無學無術的浪蕩子弟,實乃身懷絕技!
幾位石匠聽得也是雙眸閃爍出驚奇之色。他們身為石匠,平素常與木匠共事協作,因此對於木材防腐之事同樣深感興趣。
未曾涉足工匠之道之人或許難以體會,木材防腐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古時人們生活貧苦,無論是築屋造房抑或打製家具,皆希望代代相傳,如何防止木材腐朽蛀蝕成為工匠們最為棘手的問題!
此刻聆聽寧夕一番娓娓道來,幾位匠人心中仿佛洞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道之門,始知此事竟有這般妙法,實乃令人稱奇不已!
目睹匠人們聽得目露精光,村民們即使見識有限,也深知寧夕所言必有價值,且用途重大無比,瞧那些手藝人震驚的模樣就知道了。
賴誌成咬牙切齒,憤怒之情源於兩方麵:一是因寧二再度風光出彩;二是怒自家小姨子鄭巧寧的目光太過熾熱。在他眼中,鄭巧寧看向寧二的眼神已經無法單純稱之為目光,而是一根根小勾子,正嗖嗖地朝著寧夕勾攝而去!
正當眾人驚歎於寧夕博學多識之際,突聞一聲撲通巨響,嚇得大夥兒一陣心驚肉跳。
眾人定睛一看,隻見那位年逾四十的馮木工挺直腰板,竟對著年僅十六歲的寧夕重重地叩下了頭顱,口中高呼:“多謝師尊傳道之恩,弟子在此,恭請您接受弟子一拜!”
自此,馮木工成為了寧夕門下的一位弟子,決心跟隨這位年輕的修真者,踏上修行與技藝並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