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不請自來
農家窮叮當,科舉當自強 作者:立身之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村長原本還有話說,可看到王家人圍在王學洲的身邊噓寒問暖,王老頭那麽跟看不見他似的,也就識趣的招呼著其他人先回家去,打算等明日再上門。
考試時瘦下來的體重,漲回去就不太容易了。
就連粗心眼兒的幾個男人,也都覺得他是累壞了,心疼的不行,拉著人就往堂屋裏去,直接將其他人給無視了。
進了堂屋,王學洲看到兩個孕婦正蹲在阿照和阿蟲的身邊拿著吃的在哄他們,他連忙打招呼:“大嫂,二嫂。”
兩個孕婦正是王學文和王學信的媳婦,仇氏和柳氏。
兩人肚子都大了起來,不方便走動,所以剛才沒有出門。
看到阿照和阿蟲兩個孩子有些可憐,就忍不住關照了一下。
“三郎,這是哪裏來的孩子?怎麽這個樣子?可憐見的。”
阿照和阿蟲兩個人捧著糕點小口的吃著,聽到這話乖巧的看著柳氏和仇氏:“謝謝姐姐,我們還是第一次吃這麽好吃的東呢!”
這話頓時激起了兩個孕婦的憐愛之心,看著他們的眼神軟和了不少。
王學洲看了兩人一眼,這會兒倒是會裝巧賣乖了!
他對著家裏解釋道:“這是朋友家的孩子,托我看一段時間,不餓著兩人就行。”
老劉氏嗔怒:“你這朋友什麽人呐!你還是個孩子呢就給他看孩子?這不是為難你嗎?你都累成猴兒了!這倆交給阿奶,你甭管了。”
張氏拉著兒子就走:“娘給你熬的有雞湯,快補補。”
阿照和阿蟲兩人瞬間覺得自己的點心不香了。
他倆都這麽可憐了,就沒人心疼心疼嗎?
第二日剛吃過飯,村長就帶著一群族老和村裏有頭有臉的人過來了。
老劉氏連忙招呼著:“來吃點?”
村長擺手:“不必了,我們都吃過了,來找三郎商量點事。”
王老頭滿臉驕傲的指著王學洲:“三郎,族老們找你,你好好說。”
村長撇嘴,看這個嘚瑟勁兒!生怕別人不知道這是你孫子似的。
“真不愧是我王家子弟,站在那裏看上去就筆挺!”村長張嘴就是誇人,誇完又接著說道:“是這樣,三郎這次考了舉人,是咱們村子、咱們王氏所有人的光榮,我們私底下合計了一下,就想著在咱們村裏立個碑。”
“一來呢,是彰顯一下咱們家三郎,震懾一下其他村子的人,二來呢,也可以激勵咱們村裏其他人家的孩子讀書。所以特地來問問三郎的想法。你覺得怎麽樣?”
王學洲還未開口,王承誌就激動地站起身:“立!必須得立!誰看見碑石不知道咱們王氏有位舉人老爺?以後想惹咱們都得掂量掂量!”
親爹都發話了,王學洲當然沒什麽意見。
立碑這事古來有之,中了進士還有官府專門送的匾額和碑石呢!
張氏和王承誌兩人比誰都激動。
立了碑,以後誰看了都得誇一句他倆會生,養出了個舉人老爺哩!
以後他們就是在村裏橫著走,看見那碑石也沒人敢說啥。
“三郎這次算是光宗耀祖了,咱們還得在祠堂前立上旗杆石彰顯功名,開祠堂,告慰列祖列宗!”
王老頭歡喜的快要暈過去了,連聲說好,根本不給王學洲開口的機會。
旗杆石也叫功名石,凡是族人考中了功名,都要在宗祠門口豎立大旗,光宗耀祖。
有了這個,族譜都要從王老頭這裏重點寫,他們王氏的子孫後代,都會以王學洲為榮。
王老頭活了大半輩子,就為了這點麵子。
“雖然咱們王氏之前沒有這個先例,不過我早已偷偷打聽過,還跑到隔壁鎮的上繞村轉了一圈,心裏有底。”
這話一下子將王老頭拉回神,震驚的看著他:“你早知道我家三郎會中?還提前跑過去打聽這個?”
隔壁鎮上的上繞村在白山縣也是如雷貫耳。
那個村子曾經出過一位舉人,雖然後來這個舉人屢試不中,已經候補了外地的縣丞,但整個上繞村依然是白山縣特別的存在。
他們每年去交稅糧的時候,總能看到衙差們對上繞村的人客客氣氣,別說私底下收他們的‘孝敬’了,就是踢鬥都不帶踢的。
以前他們總是眼饞上繞村的待遇,現在也輪到他們了。
村長有些得意:“你也不看看,咱家三郎這個年紀就中了秀才,中舉?早晚的事!我不得提前準備著?”
族裏的三爺爺幹咳了一聲:“這不就用說了,別說廢話了,讓三郎想想碑文寫什麽。”
這也是他們過來的主要目的。
立碑的事情村裏出錢,王家人同意不同意他們都要搞。
但是他們私底下找了幾個刻碑人,對他們提供的流水線一樣的碑文都不滿意。
咱家這是個少年舉人,前途無量,跟刻碑人手中之前那些一把年紀的舉人碑文一樣,還怎麽體現出我王氏的不凡來?
於是,幾個族老一商量,幹脆一拍大腿找本人要得了。
王學洲的飯都沒吃完,就被拉著去看立碑的地方去了。
村裏的人聞風而動,聽說了此事沒一個坐得住的,全都跟在王學洲的屁股後麵跑。
最後商量了一番,決定將舉人碑就立在村口。
這樣不管是來西朗村的人,還是路過西朗村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他們村子裏出了一位舉人。
多有麵兒!
一向行動不便的幾位族老,此時活像是年輕了十歲不止,確定了位置立馬就招呼著人去拉石碑去。
王學洲錯愕的拉住村長:“這就好了?”
村長得意:“這事能拖?你喜報傳回來,咱就讓人做了,隻要位置定好,咱立馬拉回來!”
到了下午,村長就來請王學洲去村口。
到地方隻見一塊石碑已經立在了那裏,上麵刻著“乾昌三十年壬辰科舉人王學洲立”。
兩側是空白的,等著刻上激勵後輩的碑文。
王學洲還在沉思寫什麽好,就看到有人坐著兩人抬的轎子搖搖晃晃的過來了,身後還跟著三輛馬車,其中兩輛馬車上堆滿了東西,另外一輛馬車看樣子坐的有人。
兩位隨從跟在轎子左右,排場很大,轎子很快就到了他們的麵前。
一位身穿藍色盤領瀾衫,頭戴紗帽、腳踩皂靴的中年男子從轎子上下來。
他的眼神落在人群中的王學洲身上,笑的親和:
“不請自來,還望沒給齊舉人和貴村子添麻煩。”
考試時瘦下來的體重,漲回去就不太容易了。
就連粗心眼兒的幾個男人,也都覺得他是累壞了,心疼的不行,拉著人就往堂屋裏去,直接將其他人給無視了。
進了堂屋,王學洲看到兩個孕婦正蹲在阿照和阿蟲的身邊拿著吃的在哄他們,他連忙打招呼:“大嫂,二嫂。”
兩個孕婦正是王學文和王學信的媳婦,仇氏和柳氏。
兩人肚子都大了起來,不方便走動,所以剛才沒有出門。
看到阿照和阿蟲兩個孩子有些可憐,就忍不住關照了一下。
“三郎,這是哪裏來的孩子?怎麽這個樣子?可憐見的。”
阿照和阿蟲兩個人捧著糕點小口的吃著,聽到這話乖巧的看著柳氏和仇氏:“謝謝姐姐,我們還是第一次吃這麽好吃的東呢!”
這話頓時激起了兩個孕婦的憐愛之心,看著他們的眼神軟和了不少。
王學洲看了兩人一眼,這會兒倒是會裝巧賣乖了!
他對著家裏解釋道:“這是朋友家的孩子,托我看一段時間,不餓著兩人就行。”
老劉氏嗔怒:“你這朋友什麽人呐!你還是個孩子呢就給他看孩子?這不是為難你嗎?你都累成猴兒了!這倆交給阿奶,你甭管了。”
張氏拉著兒子就走:“娘給你熬的有雞湯,快補補。”
阿照和阿蟲兩人瞬間覺得自己的點心不香了。
他倆都這麽可憐了,就沒人心疼心疼嗎?
第二日剛吃過飯,村長就帶著一群族老和村裏有頭有臉的人過來了。
老劉氏連忙招呼著:“來吃點?”
村長擺手:“不必了,我們都吃過了,來找三郎商量點事。”
王老頭滿臉驕傲的指著王學洲:“三郎,族老們找你,你好好說。”
村長撇嘴,看這個嘚瑟勁兒!生怕別人不知道這是你孫子似的。
“真不愧是我王家子弟,站在那裏看上去就筆挺!”村長張嘴就是誇人,誇完又接著說道:“是這樣,三郎這次考了舉人,是咱們村子、咱們王氏所有人的光榮,我們私底下合計了一下,就想著在咱們村裏立個碑。”
“一來呢,是彰顯一下咱們家三郎,震懾一下其他村子的人,二來呢,也可以激勵咱們村裏其他人家的孩子讀書。所以特地來問問三郎的想法。你覺得怎麽樣?”
王學洲還未開口,王承誌就激動地站起身:“立!必須得立!誰看見碑石不知道咱們王氏有位舉人老爺?以後想惹咱們都得掂量掂量!”
親爹都發話了,王學洲當然沒什麽意見。
立碑這事古來有之,中了進士還有官府專門送的匾額和碑石呢!
張氏和王承誌兩人比誰都激動。
立了碑,以後誰看了都得誇一句他倆會生,養出了個舉人老爺哩!
以後他們就是在村裏橫著走,看見那碑石也沒人敢說啥。
“三郎這次算是光宗耀祖了,咱們還得在祠堂前立上旗杆石彰顯功名,開祠堂,告慰列祖列宗!”
王老頭歡喜的快要暈過去了,連聲說好,根本不給王學洲開口的機會。
旗杆石也叫功名石,凡是族人考中了功名,都要在宗祠門口豎立大旗,光宗耀祖。
有了這個,族譜都要從王老頭這裏重點寫,他們王氏的子孫後代,都會以王學洲為榮。
王老頭活了大半輩子,就為了這點麵子。
“雖然咱們王氏之前沒有這個先例,不過我早已偷偷打聽過,還跑到隔壁鎮的上繞村轉了一圈,心裏有底。”
這話一下子將王老頭拉回神,震驚的看著他:“你早知道我家三郎會中?還提前跑過去打聽這個?”
隔壁鎮上的上繞村在白山縣也是如雷貫耳。
那個村子曾經出過一位舉人,雖然後來這個舉人屢試不中,已經候補了外地的縣丞,但整個上繞村依然是白山縣特別的存在。
他們每年去交稅糧的時候,總能看到衙差們對上繞村的人客客氣氣,別說私底下收他們的‘孝敬’了,就是踢鬥都不帶踢的。
以前他們總是眼饞上繞村的待遇,現在也輪到他們了。
村長有些得意:“你也不看看,咱家三郎這個年紀就中了秀才,中舉?早晚的事!我不得提前準備著?”
族裏的三爺爺幹咳了一聲:“這不就用說了,別說廢話了,讓三郎想想碑文寫什麽。”
這也是他們過來的主要目的。
立碑的事情村裏出錢,王家人同意不同意他們都要搞。
但是他們私底下找了幾個刻碑人,對他們提供的流水線一樣的碑文都不滿意。
咱家這是個少年舉人,前途無量,跟刻碑人手中之前那些一把年紀的舉人碑文一樣,還怎麽體現出我王氏的不凡來?
於是,幾個族老一商量,幹脆一拍大腿找本人要得了。
王學洲的飯都沒吃完,就被拉著去看立碑的地方去了。
村裏的人聞風而動,聽說了此事沒一個坐得住的,全都跟在王學洲的屁股後麵跑。
最後商量了一番,決定將舉人碑就立在村口。
這樣不管是來西朗村的人,還是路過西朗村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他們村子裏出了一位舉人。
多有麵兒!
一向行動不便的幾位族老,此時活像是年輕了十歲不止,確定了位置立馬就招呼著人去拉石碑去。
王學洲錯愕的拉住村長:“這就好了?”
村長得意:“這事能拖?你喜報傳回來,咱就讓人做了,隻要位置定好,咱立馬拉回來!”
到了下午,村長就來請王學洲去村口。
到地方隻見一塊石碑已經立在了那裏,上麵刻著“乾昌三十年壬辰科舉人王學洲立”。
兩側是空白的,等著刻上激勵後輩的碑文。
王學洲還在沉思寫什麽好,就看到有人坐著兩人抬的轎子搖搖晃晃的過來了,身後還跟著三輛馬車,其中兩輛馬車上堆滿了東西,另外一輛馬車看樣子坐的有人。
兩位隨從跟在轎子左右,排場很大,轎子很快就到了他們的麵前。
一位身穿藍色盤領瀾衫,頭戴紗帽、腳踩皂靴的中年男子從轎子上下來。
他的眼神落在人群中的王學洲身上,笑的親和:
“不請自來,還望沒給齊舉人和貴村子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