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便將楊廷和勸諫他停止讓外戚勳貴替他放低息貸的事告知給了張太後與蔣太後。


    張太後一聽到這是針對自己兩弟弟,臉色瞬間就難看起來:“為什麽連他楊廷和也還要抓著兩位國舅不放?!”


    蔣太後知道朱厚熜這是要加大張太後和楊廷和之間的隔閡,便在一邊也就先故作不平說:


    “姐姐說的是!”


    “這個楊廷和,為了他自己的名聲,竟連是非也不分,兩國舅他們放更低息的貸款,是為惠民助農,是早就廷議定性了的。”


    “偏偏他還多嘴!”


    “而且,這哪裏就會加重百姓負債,百姓又不是傻子,若不到萬不得已,誰會借債,我看這楊廷和是故意不想讓兩國舅借此讓自己名聲好轉。”


    張太後聽蔣氏這麽說,就不由得想到了昔日正德剛駕崩時,楊廷和對自己張家的防備,而如今想到楊廷和還這麽擋自己張家的財路,也就更加氣憤,而說道:


    “這個楊廷和是個奸臣!”


    朱厚熜也沒有責怪張太後和蔣太後批評楊廷和,隻在陪兩太後和也在這裏的莊肅皇後說了些別的話後,就回了清寧宮。


    “讓人傳出去,就說張太後親口直言,楊廷和是奸臣!”


    朱厚熜一回來就對東廠提督秦文囑咐了這麽一句,然後又吩咐說:


    “告訴張鶴齡和張延齡,讓他們可以學著北直士子,也組織百姓去楊太傅府上求求楊太傅,不要阻止天子借助勳貴外戚惠民助農。”


    秦文拱手稱是。


    而楊廷和很快就也知道了坊間張太後對他的評價。


    這讓楊廷和頗為鬱悶。


    雖然……


    大明的太後在政治上沒有太大的權力。


    但張太後畢竟是先帝生母,還是許多文臣士大夫最為推崇的孝宗皇帝之妻,是護禮派眼裏在禮法上地位最高的太後。


    所以,張太後這麽評價楊廷和,許多文官都因此也不好再在天子借助勳貴外戚放低息貸這事上支持楊廷和。


    畢竟,護禮派要想正禮,還需要張太後這麵旗幟,不好過度批評張太後。


    甚至,還有文官趁機幹脆彈劾楊廷和,以達到討好張太後和皇帝的目的。


    於是。


    巡城禦史史道就悍然上奏彈劾太傅楊廷和昔年曾交通逆賊寧王,以及諂附奸臣錢寧、江彬等事,且言:


    “先帝自稱‘威武大將軍’,廷和未嚐力爭。今於外戚勳貴惠民助農以改昔日行狀之可否爭之,實為欺君罔上。”


    這算是第一次有文官正式將楊廷和的罪狀以奏疏的方式提到明麵上。


    如果天子可以不在乎護禮派的意見,完全可以直接憑借這道奏疏處置楊廷和。


    楊廷和在知道此事後也麵色煞白。


    因為這事的確是事實,也是楊廷和最大的汙點。


    盡管,王陽明毀掉了楊廷和交通寧王的那些罪證,但是,楊廷和沒有在先帝自稱‘威武大將軍’時力爭的事實卻是可以查證的,按照翰林禦史可查的大臣們奏疏存檔,楊廷和的確沒有力爭,也的確有失人臣之德。


    所以,朱厚熜即便不能立即處死楊廷和,也是能對楊廷和進行別的處置。


    當然。


    史道開始彈劾楊廷和,最重要的是,意味著文官群體中,已經開始出現要皇帝置楊廷和於死地的聲音。


    相比於朱厚熜繼位之初,文臣們普遍對楊廷和推崇備至的狀態,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


    這也是楊廷和麵色煞白的真正原因。


    所以,楊廷和也非常氣憤,他氣憤的是,有文臣竟然真的開始彈劾自己,揭他的短,開始在明麵上正式要與他為敵!


    “為了試探天子,竟開始彈劾老夫!”


    “卑鄙!”


    “無恥!”


    楊廷和不由得在家裏如此痛斥著禦史史道。


    同時。


    楊廷和連忙讓楊廷儀代表他去請求閣臣公卿們出麵為他說話。


    閣臣公卿們倒沒有不答應。


    一來楊廷和畢竟是定策國老,二來楊廷和到底曾經是內閣首輔,三來他們當中不少曾經也是楊廷和同黨。


    所以,這些人無論是為了避免同樣作為元老大臣的自己也在將來被處死,還是盡量不出現嘉靖朝有內閣首輔被處死的先例,以及救護自己同黨的目的,都紛紛上奏,請求天子寬恕楊廷和,處置史道。


    大學士費宏、吏部尚書石珤更是在禦前說:


    “陛下!太傅定策討逆,忘身盡忠。乃為奸黨所誣陷,不可不治!”


    朱厚熜因眼下還需要費宏、石珤支持自己改製,以及其他閣臣公卿配合自己改製,不抵製自己建立新軍。


    再加上,也知道楊廷和現在還沒到被更多重臣也痛恨的時候,所以就從了這些大臣所請,下旨說:


    “史道所舉不足,且牽涉先帝聲名,朕豈能輕信,而坐視先帝也被牽連?將此人下獄!”


    朱厚熜將史道下詔獄,則是為了看看有沒有官員為史道求情。


    如果有,在朱厚熜看來,這就說明,想讓楊廷和被處死的文官已經不是史道一人,而是一大群文官,也就意味著他處置楊廷和的時機已經更進一步。


    讓朱厚熜高興的是,沒一天,禦史曹嘉和給事中安磐就相繼上本論救史道,言大學士費宏、石珤等阻塞言路,逼迫天子處置言官。


    大學士費宏、吏部尚書石珤頗為氣惱。


    他們覺得言官史道興風作浪、試探天子對楊廷和的態度不說,曹嘉這些人居然還給他們潑髒水,說他們阻塞言路,而因此心裏頗為痛恨這些言官。


    朱厚熜沒有處置這些言官,但也沒有立刻釋放史道,隻是把他們論救史道的留置不問。


    不少朝臣隻當朱厚熜不願意為保楊廷和擴大打擊麵,而紛紛稱讚天子沉穩。


    但順天巡撫張璁卻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


    “留中不問。”


    “這也就是說,天子是允許我們為史道說情的。”


    張璁笑著說了一句,接著就也上本為史道說情。


    朱厚熜仍選擇了留中不問。


    這讓不少言官更加惱怒,認為是閣臣九卿這些重臣,逼著陛下不放史道。


    而閣臣九卿們則非常讚同天子不做處置的決定,在他們看來,天子現在放了史道,就會讓更多的小人咬楊廷和,如果處置了張璁,又會加重他們在阻塞言路的罪名。


    所以,他們絕對朱厚熜對此留中不問的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楊廷和也因此非常感動和佩服,而不禁含淚說道:“陛下果然是聖明的!”


    但接著。


    楊廷和又不禁神色肅然地抿起嘴來:“但也機心深沉的很啊!”


    “求太傅準陛下讓國舅爺放貸給我們百姓!”


    “太傅,國舅爺放貸給我們,是救助我們啊,與以前強奪我們田地大不一樣!”


    “太傅,您就讓國舅爺給我們放貸吧,他們隻是做了鄉宦老爺們同樣做的事而已啊!”


    ……


    而就在這時。


    楊宅外,來了許多百姓,跪在了這裏,把整個楊宅跪了個裏裏外外好幾層,直接淹沒了整條街。


    這些百姓還高聲哭喊著一些懇求楊廷和的話。


    不過,這些百姓不少都是張鶴齡和張延齡的家奴和莊戶假扮的。


    但在外人看來,隻會覺得這些都是老實巴交、非常恭順的老百姓。


    正因為此。


    許多路過這裏的人也紛紛駐足旁觀。


    不少人甚至聞訊而來。


    楊廷和的門房也忙將這事告知給了楊廷和。


    楊廷和知道後,不禁一臉呆滯,隨後又一臉為難地道:“又是刁民,怎麽能又讓刁民幹涉朝政!”


    “兄長,還是想想辦法吧,雖說是刁民,但民為重的聖人之教還是不能不認啊!”


    楊廷儀不由得說了起來。


    楊廷和道:“隻能再上一道本,說自己上的本有失考慮,放債於民,當不能完全隻看到弊端。”


    楊廷儀聽後點頭:“隻能如此,本來就已經有小人在開始企圖拿我們楊家做升官的墊腳石,這個時候要是真在這件事上再得罪天子,不從民願,就慘了!”


    楊廷和則雙齒緊咬得額頭冒起了青筋。


    因為讓他把說出去的話再收回來,實在是太讓他為難。


    那對他的威信打擊不是一般大的。


    但楊廷和又不得不這樣做。


    於是。


    翌日,楊廷和就上了本,說自己上一道本有失考慮。


    朱厚熜也就準予其撤回之前所奏。


    而朝臣們得知後,不禁嘩然,對楊廷和的行為非議頗多。


    楊廷和則在收到了朱厚熜發還的兩道本,痛聲大哭了起來。


    “啊!”


    接著。


    楊廷和還把手裏的兩道本猛地摔了出去。


    “借太後而動小人之心,使外戚而用庶民之力!”


    “是誰教你的!”


    “梁順德還是袁宗皋?”


    楊廷和勃然大怒地說道。


    ……


    “王東平,你這個小人,你居然敢賣我!”


    大同。


    巡按禦史張鵬在來到這裏,向杭雄和柳鎮宣示要逮拿他們進京的旨令後,杭雄這裏也勃然大怒地叱問起王憲來。


    王憲現在已依靠周尚文徹底控製了大同府。


    所以,杭雄和柳鎮盡管對王憲出賣他而不滿,但卻也隻能老老實實地接受了巡按禦史張鵬的拷押。


    而王憲則在杭雄老老實實接受拷押且叱罵自己後,隻是淡淡一笑。


    隨著杭雄和柳鎮被押解進京,對於朱厚熜而言,也算是對大同、宣府、薊州這三個直接關係到大明京師安全的邊鎮武將的一次震懾。


    即讓他們知道,天子對這三鎮還是有控製能力的。


    與杭雄和柳鎮一起被押解進京的還有韃靼的濟農吉囊。


    而在他們押解進京的這一天,朱厚熜卻先得知了一來自浙江餘姚的消息。


    “皇爺!浙江撫按急遞,原南京吏部尚書王華於上個月去世!”


    朱厚熜聽後大吃一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嘉靖承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渡清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渡清江並收藏嘉靖承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