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陛下是要真推行仁政於宗室,要革除宗藩弊病嗎?”
河南左布政使夏從壽,在收到朝廷要厚賞南陵王,還鼓勵其他藩王踴躍進言的諭旨後,就一臉驚詫地說了這麽一句。
“難道還能隻是意思一下?”
右布政使董銃在一旁苦笑著反問了一句。
夏從壽這裏將諭旨放在書案上後,就起身去外麵看了看,見外麵沒人,才轉身回來說:
“可陛下應該明白,他要推行仁政於宗室的錢是從天下富戶手裏奪來的!奪富戶之利以興國,非長久之計啊!”
“公說的沒錯!”
“但是,陛下無論明白不明白,他真的要做勵精圖治的明君聖主,推行仁政,革新除弊,你我難道還能說陛下不能這樣做嗎?”
“不能!”
董銃說到這裏就自己厲聲回答起來。
“除非真的不尊聖人之教,隻以法家治國!”
“可誰敢做這樣的事?”
董銃說到這裏就又道:“所以,隻要陛下真的按照我們士大夫講的那些聖人之道來做一個勵精圖治的明君聖主,推行仁政,我們隻能謳歌!”
夏從壽點頭:“我明白!無論如何,按聖人之教,克己複禮當為仁嘛。”
夏從壽雖然明白,但他心裏一想到陛下這樣做的底氣是奪了縉紳之利,是讓天下富戶受損,還是感到難受。
董銃也同樣難受。
這就跟葉公好龍的故事一樣。
別看官僚們平時都在張口閉口說,希望天子革宿弊、行仁政,但天子真這樣做了,就又難受的不行,甚至還有直接喊疼攻訐以表達不滿的。
曆史上也都出現過這些情況,天子不勵精圖治要挨罵,給你上本酒色財氣疏;天子勵精圖治也要挨罵,說委屈了大戶,是在與民爭利。
當然!
夏從壽和董銃難受歸難受,也的確不敢明著對抗聖意。
所以,他們還是照聖意,把五千銀元發到了南陵王手裏,也向河南諸王府的長史宣達了天子要諸位上本議宗藩改革事。
“陛下是真的要推行仁政於我們宗室頭上啊!”
“厚賞你不說,還要我們繼續上本討論宗藩改革事。”
周王在看見南陵王的賞銀,又得知天子下旨要諸位積極上本後,就真的相信了天子嘉靖的決心,而興高采烈地對南陵王說了起來。
南陵王也笑道:“是啊,當今天子是真有圖治中興的大誌向的!之前許多例子都已經說明,這次就更加印證了這一點!”
“沒錯,以前朝廷下的那些所謂要勵精圖治的旨,到後麵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登基詔書寫的是天花亂墜,讓人無限神往,結果到後麵基本上都沒兌現,甚至還會反著來!”
“說是澄清吏治,結果吏治更加腐敗!”
“說是改善民生,結果民生更加糟糕,流民反而比前朝還多!”
周王一時忍不住言說道。
南陵王不由得訕笑了笑:“王兄還是慎言為好,畢竟事涉先帝聖德!”
周王尷尬一笑:“王弟說的是,孤情不自禁之下,就忘了分寸!”
而周王接下來也親自上了本,且對宗室在報生、請婚、禁令、宗祿這四個方麵進行了闡述。
所謂報生,就是各地宗藩有新生兒出現,要給朝廷匯報,然後由朝廷有司記錄入玉牒。
按照周王反映的報生相關問題就是,很多報生的奏本都沒得到有司承認,新生宗室子弟隻有給錢才承認宗室身份。
這也就使得,許多宗室現在都還沒名字,也沒有歸檔,屬於黑戶,甚至因為吏治腐敗,有不是宗室的人,靠行賄報生成功,而獲得了宗室身份乃至爵位,是宗室的,反而不能獲得身份。
至於請婚也是一樣,也因為官僚係統要給錢才肯承認其請婚是事實,不是漫報,使得很多貧困宗室到現在都還沒成婚,很多宗室男子三四十歲都還是鰥夫,宗室女子即那些郡主縣主之類,有的二三十歲也還未沒有配儀賓。
除此之外。
由於朝廷對宗室王親的禁令太多,使得很多百姓不願意嫁宗室子或娶宗室女,乃至寧行賄有司躲避選婚,也不願意與宗室成婚。
因為與宗室有親者,子弟不能進京為官,也就導致許多宗室婚姻問題很嚴重。
至於禁令,除剛才那一條已影響宗室成婚率外,別的禁令也對宗室影響嚴重。
如宗室不能出府,導致被有司抑勒欺負後,不能上報。
畢竟,宗藩上呈奏疏也是通過長史、布政司這個官僚係統轉呈,也就造成,很多狀告本地官府的奏本被截留。
再有就是,不準宗室從事任何職業,使得許多宗室子弟終日無所事事、愛弄是非不說,還因為祿米欠發而不得不乞討乃至賣身度日。
祿米則是欠發折抄與發放不均的現象非常嚴重。
近支宗室,也就是跟皇帝關係近的宗室,和願意與地方官僚縉紳同流合汙的宗室,就會在祿米上發的相對足夠一些。
但遠支宗室,也就是跟皇帝關係遠的宗室,和不願意與地方官僚縉紳同流合汙的宗室,就會被欠發,或者被折鈔嚴重。
總之。
周王反映的這些問題,的確是宗室現在的確存在的許多真實問題。
他也沒有因為自己是地位較高的宗室,以及對官僚縉紳的忌憚,而不說真話,是真心願意配合嘉靖皇帝來一場徹徹底底的宗室大改革!
“他周王想幹什麽!”
“想造反嗎?!”
“什麽給錢就是宗室不為鰥寡,不給錢就是黑戶為鰥寡之人,什麽跟官僚同流合汙就足食,不同流合汙就乞食,這些是能說的嗎?”
而周王這奏疏到了河南布政司衙門後,該司的官員們當場就炸了鍋。
右布政使董銃破防後當場就拍案怒問起來。
左參政邵淮跟著附和道:“必須截留!這本不能上!”
“不能不上!”
“天子也做過外藩,這些事情,他不是不知道,如果藩王們反映的實情,沒有上達天聽,陛下是能看出來的,所以,我們必須得如實上呈!”
“另外,趕緊把欠發的祿米都發了,爭取做個表率!不然,會讓陛下懷疑我們的忠心的!”
夏從壽說道。
董銃道頷首。
“可是,發不發得了,我們說了不算,得地方大戶們說了算!”
“藩庫錢糧到底有多少,能拿出來多少,是胥吏們說了算,而這些胥吏們,都是聽大戶們的!”
“我們要是為發足祿米要強查藩庫,沒準就會出現火龍燒倉或者虧空嚴重的情況,如此反而讓朝廷不滿!”
邵淮很為難地說道。
夏從壽聽後歎息了一聲:“好吧!”
河南左布政使夏從壽,在收到朝廷要厚賞南陵王,還鼓勵其他藩王踴躍進言的諭旨後,就一臉驚詫地說了這麽一句。
“難道還能隻是意思一下?”
右布政使董銃在一旁苦笑著反問了一句。
夏從壽這裏將諭旨放在書案上後,就起身去外麵看了看,見外麵沒人,才轉身回來說:
“可陛下應該明白,他要推行仁政於宗室的錢是從天下富戶手裏奪來的!奪富戶之利以興國,非長久之計啊!”
“公說的沒錯!”
“但是,陛下無論明白不明白,他真的要做勵精圖治的明君聖主,推行仁政,革新除弊,你我難道還能說陛下不能這樣做嗎?”
“不能!”
董銃說到這裏就自己厲聲回答起來。
“除非真的不尊聖人之教,隻以法家治國!”
“可誰敢做這樣的事?”
董銃說到這裏就又道:“所以,隻要陛下真的按照我們士大夫講的那些聖人之道來做一個勵精圖治的明君聖主,推行仁政,我們隻能謳歌!”
夏從壽點頭:“我明白!無論如何,按聖人之教,克己複禮當為仁嘛。”
夏從壽雖然明白,但他心裏一想到陛下這樣做的底氣是奪了縉紳之利,是讓天下富戶受損,還是感到難受。
董銃也同樣難受。
這就跟葉公好龍的故事一樣。
別看官僚們平時都在張口閉口說,希望天子革宿弊、行仁政,但天子真這樣做了,就又難受的不行,甚至還有直接喊疼攻訐以表達不滿的。
曆史上也都出現過這些情況,天子不勵精圖治要挨罵,給你上本酒色財氣疏;天子勵精圖治也要挨罵,說委屈了大戶,是在與民爭利。
當然!
夏從壽和董銃難受歸難受,也的確不敢明著對抗聖意。
所以,他們還是照聖意,把五千銀元發到了南陵王手裏,也向河南諸王府的長史宣達了天子要諸位上本議宗藩改革事。
“陛下是真的要推行仁政於我們宗室頭上啊!”
“厚賞你不說,還要我們繼續上本討論宗藩改革事。”
周王在看見南陵王的賞銀,又得知天子下旨要諸位積極上本後,就真的相信了天子嘉靖的決心,而興高采烈地對南陵王說了起來。
南陵王也笑道:“是啊,當今天子是真有圖治中興的大誌向的!之前許多例子都已經說明,這次就更加印證了這一點!”
“沒錯,以前朝廷下的那些所謂要勵精圖治的旨,到後麵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登基詔書寫的是天花亂墜,讓人無限神往,結果到後麵基本上都沒兌現,甚至還會反著來!”
“說是澄清吏治,結果吏治更加腐敗!”
“說是改善民生,結果民生更加糟糕,流民反而比前朝還多!”
周王一時忍不住言說道。
南陵王不由得訕笑了笑:“王兄還是慎言為好,畢竟事涉先帝聖德!”
周王尷尬一笑:“王弟說的是,孤情不自禁之下,就忘了分寸!”
而周王接下來也親自上了本,且對宗室在報生、請婚、禁令、宗祿這四個方麵進行了闡述。
所謂報生,就是各地宗藩有新生兒出現,要給朝廷匯報,然後由朝廷有司記錄入玉牒。
按照周王反映的報生相關問題就是,很多報生的奏本都沒得到有司承認,新生宗室子弟隻有給錢才承認宗室身份。
這也就使得,許多宗室現在都還沒名字,也沒有歸檔,屬於黑戶,甚至因為吏治腐敗,有不是宗室的人,靠行賄報生成功,而獲得了宗室身份乃至爵位,是宗室的,反而不能獲得身份。
至於請婚也是一樣,也因為官僚係統要給錢才肯承認其請婚是事實,不是漫報,使得很多貧困宗室到現在都還沒成婚,很多宗室男子三四十歲都還是鰥夫,宗室女子即那些郡主縣主之類,有的二三十歲也還未沒有配儀賓。
除此之外。
由於朝廷對宗室王親的禁令太多,使得很多百姓不願意嫁宗室子或娶宗室女,乃至寧行賄有司躲避選婚,也不願意與宗室成婚。
因為與宗室有親者,子弟不能進京為官,也就導致許多宗室婚姻問題很嚴重。
至於禁令,除剛才那一條已影響宗室成婚率外,別的禁令也對宗室影響嚴重。
如宗室不能出府,導致被有司抑勒欺負後,不能上報。
畢竟,宗藩上呈奏疏也是通過長史、布政司這個官僚係統轉呈,也就造成,很多狀告本地官府的奏本被截留。
再有就是,不準宗室從事任何職業,使得許多宗室子弟終日無所事事、愛弄是非不說,還因為祿米欠發而不得不乞討乃至賣身度日。
祿米則是欠發折抄與發放不均的現象非常嚴重。
近支宗室,也就是跟皇帝關係近的宗室,和願意與地方官僚縉紳同流合汙的宗室,就會在祿米上發的相對足夠一些。
但遠支宗室,也就是跟皇帝關係遠的宗室,和不願意與地方官僚縉紳同流合汙的宗室,就會被欠發,或者被折鈔嚴重。
總之。
周王反映的這些問題,的確是宗室現在的確存在的許多真實問題。
他也沒有因為自己是地位較高的宗室,以及對官僚縉紳的忌憚,而不說真話,是真心願意配合嘉靖皇帝來一場徹徹底底的宗室大改革!
“他周王想幹什麽!”
“想造反嗎?!”
“什麽給錢就是宗室不為鰥寡,不給錢就是黑戶為鰥寡之人,什麽跟官僚同流合汙就足食,不同流合汙就乞食,這些是能說的嗎?”
而周王這奏疏到了河南布政司衙門後,該司的官員們當場就炸了鍋。
右布政使董銃破防後當場就拍案怒問起來。
左參政邵淮跟著附和道:“必須截留!這本不能上!”
“不能不上!”
“天子也做過外藩,這些事情,他不是不知道,如果藩王們反映的實情,沒有上達天聽,陛下是能看出來的,所以,我們必須得如實上呈!”
“另外,趕緊把欠發的祿米都發了,爭取做個表率!不然,會讓陛下懷疑我們的忠心的!”
夏從壽說道。
董銃道頷首。
“可是,發不發得了,我們說了不算,得地方大戶們說了算!”
“藩庫錢糧到底有多少,能拿出來多少,是胥吏們說了算,而這些胥吏們,都是聽大戶們的!”
“我們要是為發足祿米要強查藩庫,沒準就會出現火龍燒倉或者虧空嚴重的情況,如此反而讓朝廷不滿!”
邵淮很為難地說道。
夏從壽聽後歎息了一聲:“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