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雄文,讓李世民振奮得雙拳緊握。


    恨不得現在就給天下士族門閥一人一耳光。


    他定了定神,慢慢卷起文章,一邊卷一邊笑:


    “此子英果類我啊!”


    這句話一般是父皇對兒臣的最高褒獎。


    但如果李明在現場,橫豎得來一句“老登別往自己臉上貼金”。


    這些花活李世民自己也整不出來。


    別的不說,這種新形勢下的輿論戰,全大唐也找不出第二個人能打的。


    “隻可惜,此子是最小的第十四子,還是個庶出的,嫡、長是一個都不沾邊。”


    李世民不禁喃喃。


    庶出的也好。


    這個受迫害妄想的鬼才,如果有朝一日真能統攬大權,天知道會把國家攪合成什麽樣子。


    讓他安安分分地戍守一方、拱衛京師,足矣。


    李世民一半埋怨、一半好笑地嘀咕著,又認真翻閱起其他孩子的“檢討書”。


    並不因為作者都是逃課的熊孩子,而有半點懈怠。


    因為他同樣想看看,士族之後對同一件事的評價。


    作為一國之君,偏聽是大忌。


    必須了解不同立場之人的意見。


    “哦?哦?哦?”


    李世民的表情越來越精彩了。


    “這真是那些紈絝能寫出來的東西?!”


    孩子們也在以韋家豪宅為例,聲討門閥士族的種種特權。


    而且,他們和李明出壞主意的說理套路還不一樣。


    大概因為各自在帶節奏事件中的分工不同,孩子們以抒情為主,十分有煽動性。


    讓讀者不禁義憤填膺,忍不住振臂高呼:


    地主豪強真該死啊!


    若不是親眼見證了這些小破孩帶的節奏,李世民真以為這是請幕僚文吏捉刀的。


    開口就是天下蒼生,閉口就是大唐藥丸。


    壞了,阿爺阿翁的核心科技都讓下一代學去了。


    “怪了,他們不是士族家的孩子嗎?


    “怎麽不站在士族那一邊呢?”


    李世民雖然口中稱怪,但嘴角的笑意是掩飾不住的,得意洋洋地捋著八字胡。


    既然士族能規訓皇族子嗣。


    那同樣的,皇族自然也能規訓士族子嗣。


    寇可往,我亦可往。


    好啊,李明,你教他們教得很好啊!


    李世民一頁一頁地仔細閱讀,其中有一篇文章格外合他心意。


    皇帝作為天子的權力是無限的……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這些理念實在太先進了,李世民恨不得把這些條文原封不動地抄進《帝範》裏,好生教導太子。


    然後一看文章作者姓名,李孝逸。


    這小孩兒他認識,還是位宗室,而且關係也不遠。


    李孝逸的父親李神通,是李世民的堂叔,也是一員宗室猛將,可惜早逝。


    嘶~孝逸。


    不就是那個在傳單中唯一署名、寫得最肉麻最招黑的那個“孝逸”嗎?


    李世民的表情垮了下去,嫌棄地移開文章,總覺得是在明吹實貶。


    不過拋開這個疑似陰陽怪氣的宗室,其他孩子的文章都讓他非常滿意。


    李明對下一代的教育很成功嘛!


    相較之下……


    李世民的臉上蒙了一層陰霾。


    李治的表現,讓他很不滿意。


    跟什麽大儒學習,學個屁!


    就應該去民間,多多摸爬滾打一番!


    “嗯……此事再議,先把手頭的問題解決。”


    士族抱團的問題,已經讓李世民頭疼許久了。


    必須優先處置,讓他們內部先掐起來。


    而在河北與關隴的士族集團之間,他想到了一根絕妙的楔子。


    “記得楊氏曾請求朕賜一門婚事,讓崔挹與李令結為連理來著……”


    李世民仰頭思考一陣,召喚大伴:


    “把長孫無忌叫來,有事商量。”


    …………


    禦史大夫韋挺,應召前往兩儀殿。


    他一路腳步輕快,心裏美滋滋的。


    因為他給自己的獨生女尋了門好婚事。


    他有六個兒子,卻隻有一個女兒。


    為了這顆掌上明珠的婚事,他煞費苦心。


    終於,以《氏族誌》的排位為“嫁妝”,韋挺說動了崔仁師。


    為他女兒與崔仁師之子崔挹搭上了線。


    崔仁師是博陵崔氏在京中的代表。


    博陵崔氏乃天下第一望族,連朝中重臣也爭相攀附而不得。


    以他京兆韋氏的朝中地位,加上博陵崔氏的民間威望……


    組成的新家族,無疑將無比興旺發達啊!


    韋挺打著如意算盤,踏上了兩儀殿。


    殿上,隻有皇帝與長孫無忌兩人。


    他立刻嗅出了不對勁。


    隻有三人,為何不在立政殿召見……


    “韋禦史。”李世民的臉上掛著不可捉摸的微笑:


    “有人向朕彈劾你徇私舞弊。”


    韋挺茫然:


    “誰?”


    “我。”


    長孫無忌淡淡道,將折子扔到他腳下。


    韋挺心裏咯噔,顫顫巍巍地打開。


    看完鬆了口氣。


    不過是檢舉他在南城的宅子違規搭建罷了,小事一樁。


    “陛下,臣的草廬年久失修,不得不略費小資修葺一番。


    “已經取得了長安縣令的許可文書。”


    李世民玩味地笑笑:


    “此話當真?”


    這一問,給韋挺問心裏沒底了,哆哆嗦嗦地回答:


    “當真,縣衙裏應有文書留存。”


    李世民點點頭,看向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朗聲道:


    “根據《貞觀律》,居於坊、貿於市,一律不得侵街。


    “尤其不得私自破壞坊牆,更不許將街道納入私宅,妨礙通行。”


    韋挺還想狡辯:


    “可是長安縣令李乾祐……”


    “問題就在這個長安縣令。”長孫無忌厲聲道:


    “他作為一方父母官,怎麽會公然違背律令,明目張膽地包庇這種侵街的行為?”


    說著,他向李世民拱手:


    “因此,臣以為禦史大夫韋挺勾結下官,徇私舞弊。


    “窺一斑可見全豹,韋挺為官不正,應徹查韋府上下。


    “並逐筆複核韋挺任禦史大夫以來,禦史台所經手的所有案件。”


    韋挺登時冷汗涔涔。


    韋家這麽大的家,禦史台這麽大的機構,哪經得起這樣掘地三尺的搜查?


    萬一真查出點什麽呢!


    這一切的肇因,就因為那間一年住不了兩次的破宅子?


    太小題大做了,背後明顯是有人在整他……


    “韋禦史,你真的結黨營私、目無法紀嗎?”李世民作震驚狀:


    “真是甚負朕望啊!”


    韋挺意識都模糊了:


    “臣……臣……”


    結黨營私!


    目無法紀!


    這麽大兩頂帽子呼過來,這誰背得住?


    李世民扔下他,故意轉過頭問長孫無忌:


    “最近吏部是不是在嚴查官員行為啊?”


    侯君集不在、目前代理吏部事務的長孫無忌煞有介事地點頭:


    “天下承平,官員有腐化墮落苗頭,應該及時刹住。


    “許敬宗就因為四年前在國喪上不敬,貶去洪州。”


    李世民點點頭:


    “以此為標準,那麽違建宅邸侵街,少說也得流放儋州吧。”


    韋挺看著這倆在那大聲密謀,一個字不拉地全聽進去了。


    李世民笑眯眯地問他:


    “韋禦史,你還有什麽話可說的?


    “你說侯君集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你自己又如何呢?”


    韋挺撲通跪在地上,麵如死灰。


    李世民卻不再多說什麽,隻是滿不在意地揮揮手:


    “下去吧,你的處置朕會再考量的。”


    韋挺兩腳癱軟,已經站不起來了,是被守衛架出去的。


    架到一半,李世民突然說:


    “對了,有件與此無關的事,順便問一下。


    “朕讓你和高士廉重修《氏族誌》,現在修改得怎麽樣了?”


    “呃?”韋挺還在雲裏霧裏,腦子有點轉不過來。


    李世民語重心長地交待他:


    “《氏族誌》應當公允公正,為天下人所信服。


    “朕絕不會因為你編寫的內容,而對你抱有任何成見。”


    韋挺的眼光一閃,好像抓住了什麽重點。


    李世民又揮了揮手:


    “去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不起肉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不起肉肉並收藏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