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停?前頭有官船了?”丁氏不解。
“奴婢不知,奴婢隻知道方才有兩條小船過來,上麵來了幾個人拉著老爺說了一會子話,然後前頭就傳話過來了,說是要等一等。”
爾雅搖搖頭,索性將自己聽到的都說了一遍。
丹娘又問:“要等多久,丁老爺可說了嗎?”
“那倒不曾。”
天色將晚,原本船舶也是要減緩速度的,如今靠在渡口處等一等也剛好過夜,似乎與他們返家的計劃並沒什麽衝突。
可丹娘總覺得哪裏不太對勁,這種不安說不出什麽理由,就像是一種第六感,讓她莫名坐立難安。
很快,船隊停在了廊山渡口。
這兒是一個很大的碼頭,碼頭連接著的就是廊山。
倒是一片看著不錯的小城,隻是距離碼頭到城鎮還要坐上三四個時辰的馬車,一時半會根本到不了。
這一晚,他們就在渡口停靠,所有人跟往常一樣洗漱入睡,再沒有別的異常。
丹娘睡下後,輾轉反側實在睡不著,聲響驚動了守夜的爾雅。
爾雅掌燈過去:“您可是哪裏不舒服?要不,奴婢去叫個大夫來吧。”
丹娘一把扣住她:“不必,你去外頭瞅瞅,守夜的人可在。”
爾雅不解,卻點點頭照做。
不一會兒,小丫頭回來了:“奶奶,外頭守夜的都快睡著了,整個渡口安靜得很呢,一個人影都瞧不著。”
丹娘又親自出去看了一圈,發現真的如爾雅所說的一樣。
她隻好又重新躺下,雖然睡不著,她還是強迫自己合上眼睛小憩了一會兒。翌日清晨,早飯還沒吃完,消息就傳到她和丁氏這裏。
宋竹砷過來了一趟,告訴姑嫂二人:“前頭怕是有官船出事了,咱們這一條河道上的船隻都得停下來被檢,怕是要耽擱三五日了。”
“怎會……這樣?”丁氏一聽到還要在船上多待幾天,頓時臉色不太好。
“快過年了,各個入京的官道都在嚴查,當然也包括了主要的河道。父親已經同廊山這邊的知府會麵,大約也要聊上一會兒。不過三五日便可動身,夫人也不必憂心。”
宋竹砷是特地來給媳婦安心的。
隻是這話丁氏能聽進去,但是丹娘卻半個字不信。
她不露分毫,慢慢吃完早飯,叫上身邊幾個心腹一道下船。
得知她要離開船隊,丁氏擔心不已:“你可不能下船去,外頭都是外人,萬一有個什麽閃失,你讓我如何跟你夫婿交代?”
丹娘輕笑:“我又不走遠,在船上待了這些天骨頭都發黴了,我下去散散步,身邊帶著丫鬟小廝呢,嫂子莫擔心。”
“那你去去就回,絕不可走得太遠。”丁氏千叮萬囑。
“我曉得。”
帶著一行人下了船,丹娘穿著鬥篷,戴著兜帽,麵前是一層薄厚剛好的細紗,擋住臉的同時又不影響她看路。
白天的碼頭比夜晚時熱鬧多了,道路兩旁還有擺攤賣東西的小販,無非也就是一些冬日裏常見的菜蔬糧食,隻不過品相很一般,比丹娘自己種的差遠了。
爾雅和新芽都是吃慣了府裏的菜蔬,這些個看著沒精神的菜,她們一個都看不上眼。
丹娘倒是不嫌棄,命全福將這些小販一一問話,問清楚他們家還有哪些品種的菜蔬糧食,各有多少存貨。
很快,她手裏拿到了一張登記得整整齊齊的單子。
全福認字沒有幾個丫鬟快,但要說書寫工整,怕是老太太身邊的書萱翠柳等人都比不上全福呢。
這單子寫的清爽幹淨,一目了然。
丹娘用小巧的朱砂筆在上麵勾了幾行,道:“這些東西讓他們都送到碼頭來,一一點清了內容交付,你先問我支取銀錢,回頭再入賬。”
全福一一應了,忙不迭地去辦。
爾雅和新芽互看一眼,新芽性子更穩重一些,主動問:“奶奶可是覺得哪裏不對了?咱們船上的食物應當是足夠的。”
丹娘輕笑:“沒什麽,我老毛病犯了而已,就想買點東西,你們倆別擔心,對了,按照這個你們去那邊再幫我買一點東西。”
她們倆都知道自家大奶奶是個有主意的,當下便不再說什麽,麻溜地按照丹娘所言去做。
在渡口一停便是四天。
這四天裏,丹娘是一刻都不得閑。
先是問了船隊整艘船的承載量,又計算出可以供自己使用的空間和重量,緊接著讓全福、爾雅和新芽等人去采買,足足忙了幾日,終於將她們所在的船艙下方的倉庫都填滿了。
不僅如此,丹娘還在距離碼頭遠一點的地方撿了一對母女。
那婦人看著四十出頭的模樣,其實也不過三十而立的年紀,身邊跟著的女孩子怯生生,瘦弱得像棵豆芽菜,說是十一歲了,看著也頂多八九歲,瘦得可憐。
把她們倆買下來後,丹娘就帶著母女倆上船了。
丁氏見狀,搖搖頭:“我曉得你是善心,可這樣隨意撿人,你當心被人害了,這兩個人還是交給我手下的嬤嬤先調教兩日再說吧。”
丹娘無有不從,笑嗬嗬地應了。
見她沒有反駁自己的提議,丁氏很是高興,伸手撫了撫丹娘的鬢角,臉上多了幾分大姐姐的疼愛柔和。
“等回了雲州,嫂嫂那兒還有你愛吃的蜜糖糕,回頭你讓人過來拿。”
“每日都拿?”
“隻要你不嫌煩,每日都有。”丁氏也被丹娘這興奮天真的模樣感染到,撲哧一聲笑出來。
渡口處停歇了四日,船隊重新出發。
隻是這一次的船行速度未免有些太慢了。
即便對航行速度並不敏感的小丫鬟們也察覺到這一點,臨近過年,每個人都歸心似箭,在船上每多停留一日,都會加重一層煎熬。
另外一條船上,丁大人正與幾人正在商議。
“如此說來,這一整個河道都要封?那安王起兵與我們有什麽關係?天高皇帝遠,我們未曾受封,享受那天家的福氣,為何……還要如此?”
一個年輕男人氣憤不已。
丁大人又何嚐不是這樣想的,他連連歎息,卻想不出任何辦法。
其實船隊被迫停靠渡口時,他就察覺到不對勁了。
誰能想到,遠在聖京的安王起兵,將整個聖京城都圍住了,其他叛軍兵分三路直攻而上。別說聖京城了,就連附近的小城都未能保全,全都淪落到叛軍手中。
如今,聖京城裏是個什麽光景,誰也說不好。
“奴婢不知,奴婢隻知道方才有兩條小船過來,上麵來了幾個人拉著老爺說了一會子話,然後前頭就傳話過來了,說是要等一等。”
爾雅搖搖頭,索性將自己聽到的都說了一遍。
丹娘又問:“要等多久,丁老爺可說了嗎?”
“那倒不曾。”
天色將晚,原本船舶也是要減緩速度的,如今靠在渡口處等一等也剛好過夜,似乎與他們返家的計劃並沒什麽衝突。
可丹娘總覺得哪裏不太對勁,這種不安說不出什麽理由,就像是一種第六感,讓她莫名坐立難安。
很快,船隊停在了廊山渡口。
這兒是一個很大的碼頭,碼頭連接著的就是廊山。
倒是一片看著不錯的小城,隻是距離碼頭到城鎮還要坐上三四個時辰的馬車,一時半會根本到不了。
這一晚,他們就在渡口停靠,所有人跟往常一樣洗漱入睡,再沒有別的異常。
丹娘睡下後,輾轉反側實在睡不著,聲響驚動了守夜的爾雅。
爾雅掌燈過去:“您可是哪裏不舒服?要不,奴婢去叫個大夫來吧。”
丹娘一把扣住她:“不必,你去外頭瞅瞅,守夜的人可在。”
爾雅不解,卻點點頭照做。
不一會兒,小丫頭回來了:“奶奶,外頭守夜的都快睡著了,整個渡口安靜得很呢,一個人影都瞧不著。”
丹娘又親自出去看了一圈,發現真的如爾雅所說的一樣。
她隻好又重新躺下,雖然睡不著,她還是強迫自己合上眼睛小憩了一會兒。翌日清晨,早飯還沒吃完,消息就傳到她和丁氏這裏。
宋竹砷過來了一趟,告訴姑嫂二人:“前頭怕是有官船出事了,咱們這一條河道上的船隻都得停下來被檢,怕是要耽擱三五日了。”
“怎會……這樣?”丁氏一聽到還要在船上多待幾天,頓時臉色不太好。
“快過年了,各個入京的官道都在嚴查,當然也包括了主要的河道。父親已經同廊山這邊的知府會麵,大約也要聊上一會兒。不過三五日便可動身,夫人也不必憂心。”
宋竹砷是特地來給媳婦安心的。
隻是這話丁氏能聽進去,但是丹娘卻半個字不信。
她不露分毫,慢慢吃完早飯,叫上身邊幾個心腹一道下船。
得知她要離開船隊,丁氏擔心不已:“你可不能下船去,外頭都是外人,萬一有個什麽閃失,你讓我如何跟你夫婿交代?”
丹娘輕笑:“我又不走遠,在船上待了這些天骨頭都發黴了,我下去散散步,身邊帶著丫鬟小廝呢,嫂子莫擔心。”
“那你去去就回,絕不可走得太遠。”丁氏千叮萬囑。
“我曉得。”
帶著一行人下了船,丹娘穿著鬥篷,戴著兜帽,麵前是一層薄厚剛好的細紗,擋住臉的同時又不影響她看路。
白天的碼頭比夜晚時熱鬧多了,道路兩旁還有擺攤賣東西的小販,無非也就是一些冬日裏常見的菜蔬糧食,隻不過品相很一般,比丹娘自己種的差遠了。
爾雅和新芽都是吃慣了府裏的菜蔬,這些個看著沒精神的菜,她們一個都看不上眼。
丹娘倒是不嫌棄,命全福將這些小販一一問話,問清楚他們家還有哪些品種的菜蔬糧食,各有多少存貨。
很快,她手裏拿到了一張登記得整整齊齊的單子。
全福認字沒有幾個丫鬟快,但要說書寫工整,怕是老太太身邊的書萱翠柳等人都比不上全福呢。
這單子寫的清爽幹淨,一目了然。
丹娘用小巧的朱砂筆在上麵勾了幾行,道:“這些東西讓他們都送到碼頭來,一一點清了內容交付,你先問我支取銀錢,回頭再入賬。”
全福一一應了,忙不迭地去辦。
爾雅和新芽互看一眼,新芽性子更穩重一些,主動問:“奶奶可是覺得哪裏不對了?咱們船上的食物應當是足夠的。”
丹娘輕笑:“沒什麽,我老毛病犯了而已,就想買點東西,你們倆別擔心,對了,按照這個你們去那邊再幫我買一點東西。”
她們倆都知道自家大奶奶是個有主意的,當下便不再說什麽,麻溜地按照丹娘所言去做。
在渡口一停便是四天。
這四天裏,丹娘是一刻都不得閑。
先是問了船隊整艘船的承載量,又計算出可以供自己使用的空間和重量,緊接著讓全福、爾雅和新芽等人去采買,足足忙了幾日,終於將她們所在的船艙下方的倉庫都填滿了。
不僅如此,丹娘還在距離碼頭遠一點的地方撿了一對母女。
那婦人看著四十出頭的模樣,其實也不過三十而立的年紀,身邊跟著的女孩子怯生生,瘦弱得像棵豆芽菜,說是十一歲了,看著也頂多八九歲,瘦得可憐。
把她們倆買下來後,丹娘就帶著母女倆上船了。
丁氏見狀,搖搖頭:“我曉得你是善心,可這樣隨意撿人,你當心被人害了,這兩個人還是交給我手下的嬤嬤先調教兩日再說吧。”
丹娘無有不從,笑嗬嗬地應了。
見她沒有反駁自己的提議,丁氏很是高興,伸手撫了撫丹娘的鬢角,臉上多了幾分大姐姐的疼愛柔和。
“等回了雲州,嫂嫂那兒還有你愛吃的蜜糖糕,回頭你讓人過來拿。”
“每日都拿?”
“隻要你不嫌煩,每日都有。”丁氏也被丹娘這興奮天真的模樣感染到,撲哧一聲笑出來。
渡口處停歇了四日,船隊重新出發。
隻是這一次的船行速度未免有些太慢了。
即便對航行速度並不敏感的小丫鬟們也察覺到這一點,臨近過年,每個人都歸心似箭,在船上每多停留一日,都會加重一層煎熬。
另外一條船上,丁大人正與幾人正在商議。
“如此說來,這一整個河道都要封?那安王起兵與我們有什麽關係?天高皇帝遠,我們未曾受封,享受那天家的福氣,為何……還要如此?”
一個年輕男人氣憤不已。
丁大人又何嚐不是這樣想的,他連連歎息,卻想不出任何辦法。
其實船隊被迫停靠渡口時,他就察覺到不對勁了。
誰能想到,遠在聖京的安王起兵,將整個聖京城都圍住了,其他叛軍兵分三路直攻而上。別說聖京城了,就連附近的小城都未能保全,全都淪落到叛軍手中。
如今,聖京城裏是個什麽光景,誰也說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