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深處,帝王禦書房內,靜謐而莊嚴。


    此刻,四位權傾朝野的太監,如同列陣士兵,跪姿端正,一絲不苟。


    他們身後,內閣棟梁與六部首腦,亦屈膝俯首,一片肅然。


    “陛下,案情已初露端倪。”


    魏忠賢手捧奏章,謙卑至極,跪陳於地。


    “呈上來。”


    朱由校語氣淡然,揮手之間,不怒自威,殿內眾人皆能感受到其內心的波瀾不驚,卻也不難揣測其隱含的不滿情緒。


    “半月間,奴才擒獲哄抬物價之奸商十三名,經嚴審,其背後乃為阻撓陛下新政之陰謀。”


    魏忠賢道出原委。


    “何新政遭此劫難?”


    朱由校輕敲椅背,閉目而問,聲音雖輕,卻字字千鈞。


    “田畝皆稅之令。”


    魏忠賢應聲而答,毫不猶豫。


    “哦?竟是此策觸動了某些人的逆鱗。”


    朱由校聞言,眼皮微抬,目光如炬


    “實乃崇玄、朝陽之僧道,因田產被征,心懷不滿,勾結奸商,共謀京畿物價之亂。”


    魏忠賢繼續稟報,言辭間透露著對事態的深刻洞察。


    “僅此等宵小之輩?”


    朱由校手轉奏章,質疑之聲中透著寒意。


    “另有京中縉紳數家,因陛下廢《優免新例》,功名失色,亦參與其中。”


    魏忠賢小心翼翼,生怕觸怒龍顏。


    “究其根本,皆為一個‘利’字作祟。”


    朱由校猛然起身,語氣冷冽,一語道破世間萬象。


    “世人熙熙,皆為利來;世人攘攘,皆為利往。”


    他感歎之餘,更添幾分怒意,“讀書之人,竟行此等悖逆民生之事,實乃大謬不然!”


    “即刻查抄,店鋪交內務府打理,所得盈餘,半數為運營之用,餘者內帑國帑平分。”


    朱由校決斷果敢,不容置疑。


    “遵旨。”


    魏忠賢應聲,不敢有絲毫怠慢。


    正當此時,韓爌挺身而出,進言道:“陛下,曆來抄家之財,皆外三內七分配,陛下之法,恐難籌足所需。”


    “此例始於何時?”


    朱由校側目而問,神色中帶著幾分探究。


    “太祖、成祖之世。”韓爌恭敬回答。


    “那便自今日始,革故鼎新。”


    朱由校揮袖間,“朕意在懲奸商,非圖財利,此例當改!”


    其意已明,韓爌自是無言以對,隻能暗自佩服皇帝的高瞻遠矚與雷霆手段。


    韓爌圖謀以金錢開路,欲借皇帝之手,將奸商資產傾囊而出,換取巨額財富,更欲行皇七國三之利,此等盤算,若是換作萬曆那財迷心竅之君,或已頷首。


    然朱由校,身為異世之魂,深諳“播種方有秋收”之理,豈會行那殺雞取卵之短視之舉?


    他意將商鋪托付於內務府精英之手,細水長流,未來之利,定遠超一時之得。


    且論撲賣家產,暗含玄機,意在保全家族血脈之產,不使旁落。


    昔日解縉遭難,家財雖散,終歸族人懷抱,此例可見一斑。


    韓爌之策遭拒,滿座嘩然,目光異樣,皆歎其未脫舊習,不思進取。


    此時,吏部尚書周應秋適時進言,頌揚陛下售賣皇產以平物價,心係蒼生,一時賀聲四起。


    風波驟起,十日之間,皇帝左手平抑物價,右手嚴懲奸商,雷霆手段,令在場者無不股栗。


    然朱由校不為所諛辭所動,目光如炬,質問群臣:“除卻頌揚,爾等可有真言欲陳於朕前?”


    畢自言挺身而出,以首輔之身,請開大朝,意在安定朝綱,雖知罵名難免,但仍以大局為重,勸君勿怠朝政。


    “朝會之事?”


    朱由校輕笑,“務實為先,空談誤國。待上書皆實,朝會自開。”


    一語既出,滿座皆寂,務實二字,重如千鈞。


    眾臣麵麵相覷,心中暗歎務實之道,非易得之。


    隨即,朱由校留下內廷四衙門,餘者皆遣返各司其職。


    待殿門緊閉,獨對楊成秀,問及其幹子楊金水之事,原來為護真購糧者,竟施妙計,摻沙於米中,此等智慧,令人歎服。


    \"老奴教子不周,懇請陛下聖裁以示懲戒。\"


    語畢,楊成秀即刻俯首跪拜,姿態謙卑。


    \"責?何責之有。\"


    朱由校輕描淡寫間,擺手笑道,目光轉向楊成秀,\"卿之養子,智計過人,深諳惠民之道,朕欲加重其任,望卿妥善安排,令其肩挑重擔,再建新功。\"


    \"老奴叩謝龍恩浩蕩!\"


    楊成秀聞言,心中大石落地,感激涕零,深知這位帝王乃睿智之君。


    談及米中摻沙之策,其意何在?


    乃是為了抬高奸商囤貨之門檻,亦有意減緩皇糧流通之速,使一石米雖雜沙而價廉,卻能抵三石之用。


    此舉專為平民設,大戶自不屑一顧。


    百姓肩挑背負,次數雖增,卻無大礙。


    反之,糧商庫存驟減,恐生市場動蕩,非社稷之福。


    \"朕命爾等甄選對朝廷忠心耿耿之商賈,此事辦得如何?\"


    \"啟稟陛下,已悉數挑出,涵蓋各行各業,人才濟濟。\"


    王末,內務府總管,適時出列稟報,四周眾人相視一笑,默契於心。


    \"妥善安置此輩,朕日後自有大計倚重。\"


    朱由校之言,意味深長。


    月掛中天,馮祝正酣眠於夢鄉深處。


    “幹爹,幹爹,急事!”


    忽地,幹兒馮文急促的呼喚如晨鍾暮鼓,將他從夢鄉中猛然拽回。


    “京城風波未平,你怎又添亂?何事驚慌?”


    馮祝被擾清夢,麵色不悅,目光如炬直視馮文。


    “劉正陽求見,言有要事相商。”


    “劉正陽?深夜何事急迫至此?明日再議不可?”


    馮祝眉頭緊鎖,嘴上雖抱怨連連,雙手卻已迅速整理衣袍。


    “馮公公,此乃大機遇也。”


    劉正陽一見馮祝,滿臉堆笑,躬身行禮。


    “山西富商,明日欲存巨款,二百萬兩白銀,非同小可。”


    “二百萬兩?數目驚人!”


    馮祝聞言,睡意全消,精神為之一振。


    “此人底細可曾摸清?”


    “同鄉之人,山西籍貫,可靠無疑。”


    劉正陽察言觀色,連忙解釋。


    “他們此舉,一為攀附宮中勢力,謀得一席之地;二則圖謀下月售鹽之利。”


    “哼,倒是精明之人。”


    馮祝冷笑,心中已有計較。


    “售鹽之事,戶部掌舵,非我所能及。


    但北直隸售鹽權之分配,曆來依據鹽引多寡。


    此中門道,他們自會領悟。”馮祝踱步沉思,指點迷津。


    “至於入宮為官,非有真才實學不可。趙爽擅礦務,蕭庸精紡織,你掌銀號,皆因各有所長。他們若想入朝為官,亦需展現其獨特之處。”


    “公公之意,乃是要他們自證價值?”


    劉正陽恍然大悟,試探問道。


    “正是。”馮祝點頭,對劉正陽的領悟表示滿意。


    “近聞皇爺為虎賁衛戰馬所困,我幹爹正整頓馬房。若他們能解此燃眉之急,我自會在皇上麵前美言幾句。”


    “小的明白了,即刻去辦。”劉正陽領命而去,心中暗自盤算。


    待劉正陽離去,馮祝並未急於就寢,反而在屋內踱步,若有所思。


    “山西商人……”


    他喃喃自語,目光轉向窗外,忽而喚道:“朱九!”


    一名緹騎悄無聲息地現身,躬身待命。


    “你速去查探劉正陽所言商人,其在京城的產業布局,務必詳盡。”


    “遵命!”


    緹騎領命而去,馮祝這才安心上床,繼續未完的夢境。


    與此同時,太白樓上,燈火通明。


    “楊大掌櫃,範大掌櫃久候多時。”


    管事輕聲引領,楊懷忠神色凝重,步入雅間。


    “範大掌櫃!”


    “楊大掌櫃!”……


    眾商賈紛紛起身行禮,氣氛凝重而熱烈。


    “小掌櫃亦在此,幸會幸會。”


    楊懷忠見範進雄身旁少年,連忙再施一禮,心中暗自揣摩。


    “楊掌櫃,請上座。”


    範進雄含笑相邀。


    範進雄輕提茶壺,向眾人頷首一笑,瞬間,滿座皆是大明商界翹楚,其富庶僅次於天家。


    楊懷忠接過遞來的香茗,不急不緩,細品其味,仿佛在品味世間百態。


    “去歲賬冊已畢,我八家之舟,皆遇逆風,虧損頗巨。”


    範進雄環視周遭,沉穩開腔。


    “熊廷弼遼東施威,嚴打私貨,加之朝廷以客兵換遼卒,我輩遼東營生,幾近折戟沉沙。更兼吾弟進財,亦在遼東音訊全無,令人憂心。”


    “漕運之途,自李三才離任,紛爭四起,前年漕糧幾近停滯。幸得趙於奎力挽狂瀾,然量減質衰,亦是不爭之實。”


    “張家口外,蒙古諸部亦陷困境,寇邊無力,歲賜日削,此路亦非坦途。”


    言及至此,範進雄輕啜一口清茶,續道:“廣寧之地,孫傳庭同鄉之誼,雖有所倚,卻也條件苛刻,馬匹為媒,禁物不售,方得苟延殘喘。”


    他目光掃過眾人,語重心長:“此情此景,若不求變圖存,恐我輩將來風雨飄搖。”


    “朝廷鹽改新政,乃天賜良機,山西解鹽,我輩誓奪四成之利。”


    範進雄擲地有聲。


    靳良玉聞言,立刻響應:“鹽改新政,金蛋在握,我輩豈能讓它落入旁人之手?六百萬兩白銀,已備妥當,隻待一搏。”


    範進雄頷首,滿意之色溢於言表,深知眾誌成城,勝券在握。


    晉商之間,雖有八大家與旁係之分,實則皆係邊事之利,合法非法,皆為生存之道。合法者,供衛所之需;非法者,則暗中資敵,此等世襲之業,實為命脈所係。


    “劉正陽,雖身在宮闈,心係鄉土否?”範進雄問向楊懷忠。


    “鄉土之情,他豈能忘懷?祖墳所在,豈容輕侮?”


    楊懷忠答道,但眉宇間仍有一絲顧慮,“然與宮中之人合作,總覺步步驚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kk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kk妹並收藏大明史上第一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