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八月。
張獻忠與羅汝才兩軍會合,在夔州府大昌縣擊潰明軍張應元和汪雲鳳兩部明軍,使得明軍的剿賊大局再度惡化。
九月九,張獻忠率軍來到大昌的渡口,趁著明軍分散防守之際,輕而易舉的拿下了上馬渡口、中馬渡口、下馬渡口。
然後,張獻忠又迅速出兵,偷襲關隘觀音岩,守將邵仲光見敵方勢大,直接選擇逃跑。
至此,張獻忠從觀音岩、三黃嶺等地,成功的突破了明軍在大昌附近設下的防線。
張獻忠和羅汝才突破大昌防線後,進入開縣、達州等地,攻城掠地無往不利,如入無人之境,已有勢不可擋的架勢。
楊嗣昌得知張獻忠突破防線,便匆忙趕到巫山地界,請出尚方寶劍,將觀音岩守將邵仲光斬殺。
崇禎皇帝也下旨,讓錦衣衛逮捕鎮守大昌渡口的四川巡撫邵捷春。
而與此同時,李自成部遭遇明軍圍剿,被明軍打敗多次,隻好選擇進入四川,準備與張獻忠等人會合一處,加強起義軍的力量。
但遭遇了明軍堵截,他手上的人馬本就是一群拿著鋤頭的百姓,哪是明軍的對手,又被殺了個大敗。
李自成逃進巴東魚腹山,手上人馬隻有數百,糧草全無,忍饑挨餓,甚至動了自殺的念頭,但最終還是想通了。
他趁著圍困的官軍稍稍懈怠的時候,李自成率領著殘兵敗將奮起突出重圍,又被義軍降將劉士傑、馬進忠的追殺,隻有幾人逃脫。
一度讓楊嗣昌以為李自成部已經被消滅了。
在楊嗣昌全力進剿張獻忠的時候,李自成趁機收攏一些人馬,從涇陽又回到商洛山中。
經過反思,李自成再度變得自信起來,認為受災嚴重的河南災民無數,隻要他振臂高呼,依舊會有無數人跟隨,讓他東山再起。
於是,李自成再度離開陝西,進入河南地界。
十一月時,楊嗣昌親自來到了重慶主持圍剿大局,但諸將與楊嗣昌生出了嫌隙,相互掣肘,明裏暗裏的違背楊嗣昌的命令。
楊嗣昌無奈之下,隻能命令各部對起義軍銜尾追擊。
而這也導致官兵在山穀風雪中艱難前行,弄得疲憊不堪,士氣低落,戰心全無。
張獻忠對此情況喜聞樂見,還曾在岩壁上留下嘲諷楊嗣昌的順口溜:前有邵巡撫,常來團轉舞;後有廖參軍,不戰隨我行;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
楊嗣昌得知這首順口溜之後,被氣得不輕,身體狀態也開始走下坡路,頭發日益發白。
時間來到十二月,楊嗣昌明白按照自己的策略,已經沒有辦法消滅農民軍,便想出了招撫分化的辦法,試圖讓起義軍內部瓦解。
楊嗣昌直接對外宣布,赦免羅汝才等人的罪過,隻要歸降朝廷,便授予高官厚祿。
在赦免名單中,唯獨沒有張獻忠,並下發懸賞令,隻要能抓住或提張獻忠頭顱前來,就賞賜萬金,封為侯爵。
然而第二天,楊嗣昌就在自己的駐地牆壁上,看到了“有能斬楊督師頭來獻者,賞銀三錢”的字樣。
出現這種事情,楊嗣昌氣得幾乎昏厥,整個人也變得沮喪,開始呈現病態。
他懷疑軍中將領已經和起義軍暗中有聯係,或者故意放任流賊肆虐。
不然的話,那些字也不會如此之快的、明目張膽的出現在他駐地的牆壁之上。
時間來到崇禎十四年,正月。
張獻忠在黃陵城大敗明軍大將猛如虎部,率軍出四川,直撲襄陽城而去。
與此同時,在河南的李自成人馬漸多,成功的攻破了洛陽。
並將萬曆皇帝的兒子福王朱常洵,與幾頭鹿煮成一鍋,名為“福祿宴”,與將士們共同享用。
之後,李自成將福王府的金銀財寶盡皆沒收,獲得的大批糧食和物資,用以賑濟饑民,贏得一片讚揚,響應起義者更多。
李自成部的起義軍,人數越來越多,實力越來越強,明朝的情況也愈發的不容樂觀起來。
二月,張獻忠率軍進入襄陽地界,對楊嗣昌認為安全無比的行營襄陽進行了夜間奇襲,順勢攻破襄陽城,並將襄王朱翊銘和貴陽王朱常法處死。
襄陽城乃是明朝的軍事重鎮,軍需糧草、餉銀物資都在城中。
張獻忠得到這些財物後,分出十萬兩賑濟饑民,受到了百姓的擁護。
至此,張獻忠讓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的計劃,徹底告終。
楊嗣昌得知張獻忠和李自成的所作所為,自知難逃死罪,須發皆白的他,在驚憂中患了重病。
從此不再進食,在荊州地界,臥床不起,將一切事務交給監軍萬元吉,並派人通知親屬來見其最後一麵。
三月初一,曾經那個身居高位的楊嗣昌,與世長辭,享年五十四。
崇禎皇帝得知,傷心哀歎:如今連楊嗣昌也歿了,恐怕朝中已經沒有如此人才督師剿賊了!
他親自為楊嗣昌撰寫祭文,追贈楊嗣昌太子太傅,以輔臣之禮葬於龍陽縣。
而此後朝中有彈劾楊嗣昌的奏章,都被崇禎皇帝留中不發。
他還把六部九卿、科道等官召進宮內,直接表麵他的態度:“楊嗣昌是朕一手提拔任用,如今用兵不利,靡費軍餉卻剿賊未成,朕自鑒裁。況且,楊嗣昌尚有可取之處……”
又對彈劾的臣工訓斥:“楊嗣昌已死,如今還要被爾等排斥,意欲沽名呼?爾等如此……朕本該重治爾等,又恐爾等說朕包庇楊嗣昌。罷了,姑且饒了爾等這一遭!”
張獻忠部渡過長江,攻下樊城後,與羅汝才合兵北上。
四月,張獻忠率軍進攻應山久久未破,便轉頭進攻隨州,並成功克破城池。
六月,張獻忠率軍進攻南陽,信陽,同樣破城。
七月,張獻忠又率軍攻克鄖西至信陽一帶的州縣。
張獻忠每破城池,必賑濟饑民,以此拉攏百姓,同時招募兵丁,壯大己身。
羅汝才擔心被張獻忠吞並,便前往投奔闖王李自成。
楊嗣昌死後,崇禎皇帝決定任命陝西三邊總督丁啟睿,接手督師一職,繼續組織兵力圍剿農民軍。
張獻忠與羅汝才兩軍會合,在夔州府大昌縣擊潰明軍張應元和汪雲鳳兩部明軍,使得明軍的剿賊大局再度惡化。
九月九,張獻忠率軍來到大昌的渡口,趁著明軍分散防守之際,輕而易舉的拿下了上馬渡口、中馬渡口、下馬渡口。
然後,張獻忠又迅速出兵,偷襲關隘觀音岩,守將邵仲光見敵方勢大,直接選擇逃跑。
至此,張獻忠從觀音岩、三黃嶺等地,成功的突破了明軍在大昌附近設下的防線。
張獻忠和羅汝才突破大昌防線後,進入開縣、達州等地,攻城掠地無往不利,如入無人之境,已有勢不可擋的架勢。
楊嗣昌得知張獻忠突破防線,便匆忙趕到巫山地界,請出尚方寶劍,將觀音岩守將邵仲光斬殺。
崇禎皇帝也下旨,讓錦衣衛逮捕鎮守大昌渡口的四川巡撫邵捷春。
而與此同時,李自成部遭遇明軍圍剿,被明軍打敗多次,隻好選擇進入四川,準備與張獻忠等人會合一處,加強起義軍的力量。
但遭遇了明軍堵截,他手上的人馬本就是一群拿著鋤頭的百姓,哪是明軍的對手,又被殺了個大敗。
李自成逃進巴東魚腹山,手上人馬隻有數百,糧草全無,忍饑挨餓,甚至動了自殺的念頭,但最終還是想通了。
他趁著圍困的官軍稍稍懈怠的時候,李自成率領著殘兵敗將奮起突出重圍,又被義軍降將劉士傑、馬進忠的追殺,隻有幾人逃脫。
一度讓楊嗣昌以為李自成部已經被消滅了。
在楊嗣昌全力進剿張獻忠的時候,李自成趁機收攏一些人馬,從涇陽又回到商洛山中。
經過反思,李自成再度變得自信起來,認為受災嚴重的河南災民無數,隻要他振臂高呼,依舊會有無數人跟隨,讓他東山再起。
於是,李自成再度離開陝西,進入河南地界。
十一月時,楊嗣昌親自來到了重慶主持圍剿大局,但諸將與楊嗣昌生出了嫌隙,相互掣肘,明裏暗裏的違背楊嗣昌的命令。
楊嗣昌無奈之下,隻能命令各部對起義軍銜尾追擊。
而這也導致官兵在山穀風雪中艱難前行,弄得疲憊不堪,士氣低落,戰心全無。
張獻忠對此情況喜聞樂見,還曾在岩壁上留下嘲諷楊嗣昌的順口溜:前有邵巡撫,常來團轉舞;後有廖參軍,不戰隨我行;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
楊嗣昌得知這首順口溜之後,被氣得不輕,身體狀態也開始走下坡路,頭發日益發白。
時間來到十二月,楊嗣昌明白按照自己的策略,已經沒有辦法消滅農民軍,便想出了招撫分化的辦法,試圖讓起義軍內部瓦解。
楊嗣昌直接對外宣布,赦免羅汝才等人的罪過,隻要歸降朝廷,便授予高官厚祿。
在赦免名單中,唯獨沒有張獻忠,並下發懸賞令,隻要能抓住或提張獻忠頭顱前來,就賞賜萬金,封為侯爵。
然而第二天,楊嗣昌就在自己的駐地牆壁上,看到了“有能斬楊督師頭來獻者,賞銀三錢”的字樣。
出現這種事情,楊嗣昌氣得幾乎昏厥,整個人也變得沮喪,開始呈現病態。
他懷疑軍中將領已經和起義軍暗中有聯係,或者故意放任流賊肆虐。
不然的話,那些字也不會如此之快的、明目張膽的出現在他駐地的牆壁之上。
時間來到崇禎十四年,正月。
張獻忠在黃陵城大敗明軍大將猛如虎部,率軍出四川,直撲襄陽城而去。
與此同時,在河南的李自成人馬漸多,成功的攻破了洛陽。
並將萬曆皇帝的兒子福王朱常洵,與幾頭鹿煮成一鍋,名為“福祿宴”,與將士們共同享用。
之後,李自成將福王府的金銀財寶盡皆沒收,獲得的大批糧食和物資,用以賑濟饑民,贏得一片讚揚,響應起義者更多。
李自成部的起義軍,人數越來越多,實力越來越強,明朝的情況也愈發的不容樂觀起來。
二月,張獻忠率軍進入襄陽地界,對楊嗣昌認為安全無比的行營襄陽進行了夜間奇襲,順勢攻破襄陽城,並將襄王朱翊銘和貴陽王朱常法處死。
襄陽城乃是明朝的軍事重鎮,軍需糧草、餉銀物資都在城中。
張獻忠得到這些財物後,分出十萬兩賑濟饑民,受到了百姓的擁護。
至此,張獻忠讓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的計劃,徹底告終。
楊嗣昌得知張獻忠和李自成的所作所為,自知難逃死罪,須發皆白的他,在驚憂中患了重病。
從此不再進食,在荊州地界,臥床不起,將一切事務交給監軍萬元吉,並派人通知親屬來見其最後一麵。
三月初一,曾經那個身居高位的楊嗣昌,與世長辭,享年五十四。
崇禎皇帝得知,傷心哀歎:如今連楊嗣昌也歿了,恐怕朝中已經沒有如此人才督師剿賊了!
他親自為楊嗣昌撰寫祭文,追贈楊嗣昌太子太傅,以輔臣之禮葬於龍陽縣。
而此後朝中有彈劾楊嗣昌的奏章,都被崇禎皇帝留中不發。
他還把六部九卿、科道等官召進宮內,直接表麵他的態度:“楊嗣昌是朕一手提拔任用,如今用兵不利,靡費軍餉卻剿賊未成,朕自鑒裁。況且,楊嗣昌尚有可取之處……”
又對彈劾的臣工訓斥:“楊嗣昌已死,如今還要被爾等排斥,意欲沽名呼?爾等如此……朕本該重治爾等,又恐爾等說朕包庇楊嗣昌。罷了,姑且饒了爾等這一遭!”
張獻忠部渡過長江,攻下樊城後,與羅汝才合兵北上。
四月,張獻忠率軍進攻應山久久未破,便轉頭進攻隨州,並成功克破城池。
六月,張獻忠率軍進攻南陽,信陽,同樣破城。
七月,張獻忠又率軍攻克鄖西至信陽一帶的州縣。
張獻忠每破城池,必賑濟饑民,以此拉攏百姓,同時招募兵丁,壯大己身。
羅汝才擔心被張獻忠吞並,便前往投奔闖王李自成。
楊嗣昌死後,崇禎皇帝決定任命陝西三邊總督丁啟睿,接手督師一職,繼續組織兵力圍剿農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