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根基深厚的五鬥米教,隱忍的張道陵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爽想了想又繼續道:“若不是當時的孫劉聯盟瀕臨破裂,劉備亦看不起張魯,還三番兩次戲弄於他,挖走他的手下大將馬超,想必武帝以武力逼迫張魯投降恐怕也沒這麽容易,
畢竟五鬥米教可是在漢順帝之時便在蜀中鵠鳴山開始創派立教,根基比黃巾的太平道還深一些,可不是那麽容易迫使其歸降的。”
當時孫劉聯盟已經破裂,這其實就是後來,關羽水淹七軍時,孫權偷襲荊州的前奏,隻可惜這件事,一直沒能引起劉備的重視。
曹操則抓住了這個時機,放心大膽進攻張魯!劉備得知消息後,連忙軟了身段,跟孫權完成了“湘水之盟”,重新劃分荊州地盤,表示:孫劉還是一家親!安撫好孫權後,他這才連忙趕回西川。
故而,劉備反應遲鈍,使得黃權未能先於曹操接應到張魯,完全事出有因,再次排除了,劉備對張魯誠意不足的原因。
既然此事,既不能怪張飛未能臨機決斷,也不能怪劉備反應遲鈍,那就隻能再次聚焦在張魯身上去看看,他跟劉備之間,到底曾發生過什麽事,別說,還真有兩件,讓張魯深感恥辱的事。
公元211年,劉璋邀請劉備入川,去揍張魯!在賓主雙方在涪城舉行完百日的歡迎宴會後,劉璋回了成都,劉備則進軍葭萌,結果在這裏趴窩不動了,開始廣施仁德收買人心。
劉璋自然不高興,幾次催劉備,又給予兵器、人員、糧草等,可哪料半年後,劉備突然宣稱,如今曹操攻擊孫權,依據孫劉聯盟,我要率隊去救援東吳,您老要再給我兵馬啊,補給等。
劉璋被氣瘋了,劉備也撕破臉皮,開始搶奪西川!那麽在劉備趴窩葭萌半年時間內,之所以能跟張魯相安無事,顯然雙方有過秘密接觸。
不然當劉備反身奪西川時,張魯為何沒有夾擊劉備?當時,他隻派出了楊帛率兵,去詐留守在葭萌的霍峻。
楊帛說:“我奉教主之令,前來協同你守城。”結果霍峻卻說:“你就拉倒吧,就算把我腦袋給你,這葭萌城也休想進來!”楊帛啥話也不說,就給走了!
從這個“葭萌對話”記載中就能看出,劉備跟張魯之間,必一直有聯絡和默契。並在奪西川時,劉備對張魯進行了周密防範和暗戰。因為,劉備除了留霍峻守葭萌外,還派出了一人去了漢中,他就是李恢。
之後劉備便派遣李恢至漢中交好馬超,馬超遂從命!
隨後便是馬超“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
馬超投降劉備,也是“從武都逃入氐中,轉奔往蜀!”
也就是說,這一切都是瞞著張魯,“偷偷進村,打槍的不要”!
可想而知,當這兩件事傳來,尤其是當馬超投降劉備後,會給張魯怎樣的震撼——你個大耳朵,把我堂堂教主,當成傻子戲弄是不是?所謂對張魯傷害不算大,但侮辱性卻極強!
因而當這兩件事發生後,可想而知,劉備在張魯心中會是啥模樣:妥妥一個偽君子。如今再對比曹操,一個連搞張繡嬸子,都大張旗鼓的真小人,誰可愛、可信?自然在張魯眼中,必然是真小人曹操!這應該就是當時張魯的心境。
所以,張魯的這句“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應該理解為,我張魯寧肯被真小人曹操揍服,也絕不跟你虛偽的大耳朵劉備稱兄道弟。堂堂張教主,就這麽光明磊落。
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對張魯來言,他跟曹操的一切,都是堂堂正正,他輸得服氣,卻一再被劉備暗中戲弄,因此恨透了劉備。
楊綜想了想又道:“仆今日一早接見了五鬥米教的使者後便翻閱府庫中有關五鬥米教的檔案,這五鬥米教的始祖張道陵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啊,
從建武年間出生之時算起,再到漢順帝之時創立五鬥米教,再到永壽二年飛升,足足活了一百二十三歲,曆東漢十二帝,從漢朝強大之時隱藏鋒芒直到到漢衰時方才立教,可真是能隱忍啊!”
字輔漢,一名張陵,豐縣(今江蘇徐州豐縣)人,本太學生,博通五經,曾任江州令。
順帝時入鵠鳴山(一作鶴鳴山,在今四川大邑境內)修道。著道書二十四篇,自稱“太清玄元”,謂逢“天人”,授以正一明威之道,創立道派。
受道者出五鬥米,故稱“五鬥米道”。
自號“天師”(一說係道徒對他的尊稱),亦稱“天師道”。以符水咒法為人治病,教人思過,從者戶至數萬,建二十四治,立祭酒分領其戶。
相傳為西漢開國功臣張良的第八世孫,漢光武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於豐縣阿房村。
張道陵的父親叫張大順,好神仙之術,自稱“桐柏真人”,生下兒子,即取名為“陵”,希望將來能追隨先祖,遠離塵世,登陵成仙。張道陵自幼聰慧過人,七歲便讀通《道德經》。
為太學書生時,博通《五經》,天文地理、河洛讖緯之書無不通曉,從其學者千餘人。但常歎息所讀之書無法解決生死問題,於是棄儒改學長生之道。
張道陵26歲時曾官拜江州(今重慶)令,但不久就辭官隱居到洛陽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北)中,精思學道。
漢章帝、漢和帝先後征召其為太傅、冀縣侯等職,均辭。之後張道陵開始雲遊名山大川、訪道求仙。
先是南遊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後與弟子王長、趙升一起渡江南下到了江西貴溪縣雲錦山。
雲錦山山清水秀,景色清幽,為古仙人棲息之所,張道陵就在山上結廬而居,並築壇煉丹。傳說三年後神丹成,龍虎出現,故此山又稱龍虎山。
時年張道陵60歲,聽聞蜀中民風純厚,易可教化,便移居四川鶴鳴山。相傳漢順帝漢安元年(142)正月十五日,太上老君降臨蜀地,傳授張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囑其掃除妖魔,救護生民。
張道陵就此創立了道教,尊老子為教祖,以“道”為最高信仰。永壽二年(156)升仙而去,時年123歲。
畢竟五鬥米教可是在漢順帝之時便在蜀中鵠鳴山開始創派立教,根基比黃巾的太平道還深一些,可不是那麽容易迫使其歸降的。”
當時孫劉聯盟已經破裂,這其實就是後來,關羽水淹七軍時,孫權偷襲荊州的前奏,隻可惜這件事,一直沒能引起劉備的重視。
曹操則抓住了這個時機,放心大膽進攻張魯!劉備得知消息後,連忙軟了身段,跟孫權完成了“湘水之盟”,重新劃分荊州地盤,表示:孫劉還是一家親!安撫好孫權後,他這才連忙趕回西川。
故而,劉備反應遲鈍,使得黃權未能先於曹操接應到張魯,完全事出有因,再次排除了,劉備對張魯誠意不足的原因。
既然此事,既不能怪張飛未能臨機決斷,也不能怪劉備反應遲鈍,那就隻能再次聚焦在張魯身上去看看,他跟劉備之間,到底曾發生過什麽事,別說,還真有兩件,讓張魯深感恥辱的事。
公元211年,劉璋邀請劉備入川,去揍張魯!在賓主雙方在涪城舉行完百日的歡迎宴會後,劉璋回了成都,劉備則進軍葭萌,結果在這裏趴窩不動了,開始廣施仁德收買人心。
劉璋自然不高興,幾次催劉備,又給予兵器、人員、糧草等,可哪料半年後,劉備突然宣稱,如今曹操攻擊孫權,依據孫劉聯盟,我要率隊去救援東吳,您老要再給我兵馬啊,補給等。
劉璋被氣瘋了,劉備也撕破臉皮,開始搶奪西川!那麽在劉備趴窩葭萌半年時間內,之所以能跟張魯相安無事,顯然雙方有過秘密接觸。
不然當劉備反身奪西川時,張魯為何沒有夾擊劉備?當時,他隻派出了楊帛率兵,去詐留守在葭萌的霍峻。
楊帛說:“我奉教主之令,前來協同你守城。”結果霍峻卻說:“你就拉倒吧,就算把我腦袋給你,這葭萌城也休想進來!”楊帛啥話也不說,就給走了!
從這個“葭萌對話”記載中就能看出,劉備跟張魯之間,必一直有聯絡和默契。並在奪西川時,劉備對張魯進行了周密防範和暗戰。因為,劉備除了留霍峻守葭萌外,還派出了一人去了漢中,他就是李恢。
之後劉備便派遣李恢至漢中交好馬超,馬超遂從命!
隨後便是馬超“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
馬超投降劉備,也是“從武都逃入氐中,轉奔往蜀!”
也就是說,這一切都是瞞著張魯,“偷偷進村,打槍的不要”!
可想而知,當這兩件事傳來,尤其是當馬超投降劉備後,會給張魯怎樣的震撼——你個大耳朵,把我堂堂教主,當成傻子戲弄是不是?所謂對張魯傷害不算大,但侮辱性卻極強!
因而當這兩件事發生後,可想而知,劉備在張魯心中會是啥模樣:妥妥一個偽君子。如今再對比曹操,一個連搞張繡嬸子,都大張旗鼓的真小人,誰可愛、可信?自然在張魯眼中,必然是真小人曹操!這應該就是當時張魯的心境。
所以,張魯的這句“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應該理解為,我張魯寧肯被真小人曹操揍服,也絕不跟你虛偽的大耳朵劉備稱兄道弟。堂堂張教主,就這麽光明磊落。
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對張魯來言,他跟曹操的一切,都是堂堂正正,他輸得服氣,卻一再被劉備暗中戲弄,因此恨透了劉備。
楊綜想了想又道:“仆今日一早接見了五鬥米教的使者後便翻閱府庫中有關五鬥米教的檔案,這五鬥米教的始祖張道陵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啊,
從建武年間出生之時算起,再到漢順帝之時創立五鬥米教,再到永壽二年飛升,足足活了一百二十三歲,曆東漢十二帝,從漢朝強大之時隱藏鋒芒直到到漢衰時方才立教,可真是能隱忍啊!”
字輔漢,一名張陵,豐縣(今江蘇徐州豐縣)人,本太學生,博通五經,曾任江州令。
順帝時入鵠鳴山(一作鶴鳴山,在今四川大邑境內)修道。著道書二十四篇,自稱“太清玄元”,謂逢“天人”,授以正一明威之道,創立道派。
受道者出五鬥米,故稱“五鬥米道”。
自號“天師”(一說係道徒對他的尊稱),亦稱“天師道”。以符水咒法為人治病,教人思過,從者戶至數萬,建二十四治,立祭酒分領其戶。
相傳為西漢開國功臣張良的第八世孫,漢光武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於豐縣阿房村。
張道陵的父親叫張大順,好神仙之術,自稱“桐柏真人”,生下兒子,即取名為“陵”,希望將來能追隨先祖,遠離塵世,登陵成仙。張道陵自幼聰慧過人,七歲便讀通《道德經》。
為太學書生時,博通《五經》,天文地理、河洛讖緯之書無不通曉,從其學者千餘人。但常歎息所讀之書無法解決生死問題,於是棄儒改學長生之道。
張道陵26歲時曾官拜江州(今重慶)令,但不久就辭官隱居到洛陽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北)中,精思學道。
漢章帝、漢和帝先後征召其為太傅、冀縣侯等職,均辭。之後張道陵開始雲遊名山大川、訪道求仙。
先是南遊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後與弟子王長、趙升一起渡江南下到了江西貴溪縣雲錦山。
雲錦山山清水秀,景色清幽,為古仙人棲息之所,張道陵就在山上結廬而居,並築壇煉丹。傳說三年後神丹成,龍虎出現,故此山又稱龍虎山。
時年張道陵60歲,聽聞蜀中民風純厚,易可教化,便移居四川鶴鳴山。相傳漢順帝漢安元年(142)正月十五日,太上老君降臨蜀地,傳授張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囑其掃除妖魔,救護生民。
張道陵就此創立了道教,尊老子為教祖,以“道”為最高信仰。永壽二年(156)升仙而去,時年12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