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周太史的解釋,秦王一語不發,揮手讓周太史退下,自己和子楚返回殿中。
成為天子,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見秦王心情沉重,子楚惴惴不安地在旁邊跟著,心裏也是七上八下。
走到台階前,秦王突然道:“各使所擬官,汝其定否?”
子楚道:“凡為王使者,皆各國大夫,無公卿者。當於大夫中任之。皆爵為五大夫可乎?”
秦王道:“秦以功為爵,非能一律。其令各使自書其功,而後評之。”
子楚訝道:“依秦律以爵諸侯乎?”
秦王道:“秦既為天子,天下為公,秦律焉能但行於秦也?必也行諸天下!——但自諸使始耳!”
子楚道:“若彼不書,或書不得法,奈何?”
秦王道:“有秦律在,依律治之可也。”
子楚道:”五國皆至,惟衛與魏不至,奈何?“
秦王道:”旦日議伐之。“
子楚在秦王處,分享了秦王的胙肉。胙肉就是祭祀用的肉,其實用清水煮的大白肉,沒有加任何佐料,要的是香氣濃鬱,四下飄逸。但味道其實並不好吃。祭天的胙肉有特殊含義,它祭祀過天神,得到了天的祝福,食用了胙肉就是分享了天的祝福。因此祭天之後,胙肉要賜給誰,十分有講究,是要事先定好,並經過上天同意的。
秦王在子楚的侍候下,吃了幾口胙肉,喝了幾口粥,就不想再吃了。把剩下的都賜給子楚吃。子楚也齋戒了三天,沒有肉食,從昨晚吃過晚餐到現在,整整一天時間,不僅未進食,甚至未進水,還要忙前忙後,早已饑渴難耐。謝過後,就坐在案前,把九鼎八簋的食物,吃了大約一半,胙肉也全都吃了。
撤下幾案後,秦王道:”祭天之儀,子楚甚勞,其歸家歇息。“
子楚道:”王將奈何?“
秦王道:”其往離宮可也。“
第二天,各國使臣就收到了典客府的通知,各使自書功勞,秦王將依功授官。眾使都覺得可笑,自己的使臣,秦國授什麽官呢?仔細一問才知道,秦王祭天之後,即為天子。天子將有天子之臣,非一國之臣。各國使臣既入秦,依禮可授天子之臣。
得到這個消息,各國使臣都有些驚疑不定。要封官,秦王直接封就是,為什麽還要自書功勞呢?典客府行人解釋道:秦人依功授爵,而各使臣之功秦王並不掌握,所以必須請各使自書。
各國使臣對這一消息反響不一。有認為是一個機會,要好好把握的;有認為隻是一個笑話,敷衍過去就行了的。於是上的五份功勞書成色就參差不齊:有內容寫得十分豐富的,有隻書了幾條的。
當天,典客府就把各使自書的功勞簿轉交給相府,子楚將其下到功曹評議,各自議得當授之官爵。趙使和韓使寫得最豐富,各授庶長爵;燕使和齊使次之,各授五大夫;惟有楚使隻書寫了不痛不癢幾條,按律連授大夫也不夠資格。子楚暗中派行人去詢問,既然有資格出使秦國,總不會一點事沒做,一點資曆沒有吧!楚使道:”楚任人惟親,非惟功也。臣雖貴,不以功顯!“
次日是祭天後的第一次早朝。由於積攢了好幾天的事務,早朝持續了較長時間。朝後,秦王再次召集了禦前會議。參與者包括了公子子楚、國尉王齕和內史綰。子楚議定的官爵很快就上報了秦王。秦王想了想,讓子楚刪除爵位,更為官職,都封為地方官員。庶長當郡守,五大夫為縣令,剩下那名楚使,既然不願在秦為官,就不封他了。
子楚疑惑地問道:”當任何郡?“
秦王隨口答道:”趙使崇隴西,韓使騰南陽。“
子楚大驚道:”隴西,秦根本之地;南陽,大郡也。何得與人?“
秦王道:”但虛封耳,苦彼不任也。彼若就任,又何吝哉!“子楚似乎明白了,匆匆記下。然後又問道:”王命觀鼎,衛與魏使不至,其必伐之?“
王齕道:”天子祭天,令諸侯至;其不至者,必伐之!“
秦王道:”當何伐?“
王齕道:”就令河東,伐其安邑可也。“
秦王道:”安邑,吾所讓也,伐之不義。然虞,非所議也。彼擅取之,伐之可也!“
王齕道:”喏!虞在河東,就命河東伐之,可乎?“
秦王道:”彼違天子之命,當正天子之名而伐之,河東焉為?可擇一將軍,明正其罪,執天子旗鼓,代天伐之可也。“
王齕道:”南陽守摎,秦宗室也,可代王伐之。“
秦王道:”可!“
內史綰道:”征伐雖出於天子,而兵非必王師。河東歸之久,而不能為用,蓋無恩威以加之也。今當令河東,征銳卒以應王師,以正魏罪,以齊河東,必戰也而勇怯乃分,功業乃成,爵位乃判,而貴賤乃定也。無戰,則貴與賤何所分耶?“
秦王道:”可!“
午後,幾首教令迅速發出。衛與魏違天子之命,不與觀鼎,調命南陽守摎為將軍,討伐魏國;命趙國出兵衛境,伐衛君。
與之同時,行人通知了趙、韓兩國使臣,十日後到鹹陽宮接受秦王冊封。燕、齊兩國使臣則參與冊封儀式。
一般接待外國使臣都是在章台宮,辦理官方手續時才到鹹陽宮。現在命使臣們到鹹陽宮就封,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四國使臣再三確認,以保證自己並沒有聽錯,的確是鹹陽宮。
五國現在分出的高下:趙與韓被冊封,燕與齊觀禮,而楚則被閑置一邊。而最令他們驚訝的是,由於魏國沒有派出使臣觀鼎,秦國明令討伐!
各國使臣聞此訊,不知是喜是悲。魏國要倒黴了,但自己的國家呢?
遭到冷落的楚使立即上了辭表,表示使命結束,請求離開。典客府派人送來了禮單,秦王女、秦太子也派人贈送了禮品,皆向楚王請安。楚使接受了禮單,由於這些禮品要到函穀關領取,楚國使團全都移至函穀關,從那裏領了車乘、贈禮,返回陳國。
成為天子,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見秦王心情沉重,子楚惴惴不安地在旁邊跟著,心裏也是七上八下。
走到台階前,秦王突然道:“各使所擬官,汝其定否?”
子楚道:“凡為王使者,皆各國大夫,無公卿者。當於大夫中任之。皆爵為五大夫可乎?”
秦王道:“秦以功為爵,非能一律。其令各使自書其功,而後評之。”
子楚訝道:“依秦律以爵諸侯乎?”
秦王道:“秦既為天子,天下為公,秦律焉能但行於秦也?必也行諸天下!——但自諸使始耳!”
子楚道:“若彼不書,或書不得法,奈何?”
秦王道:“有秦律在,依律治之可也。”
子楚道:”五國皆至,惟衛與魏不至,奈何?“
秦王道:”旦日議伐之。“
子楚在秦王處,分享了秦王的胙肉。胙肉就是祭祀用的肉,其實用清水煮的大白肉,沒有加任何佐料,要的是香氣濃鬱,四下飄逸。但味道其實並不好吃。祭天的胙肉有特殊含義,它祭祀過天神,得到了天的祝福,食用了胙肉就是分享了天的祝福。因此祭天之後,胙肉要賜給誰,十分有講究,是要事先定好,並經過上天同意的。
秦王在子楚的侍候下,吃了幾口胙肉,喝了幾口粥,就不想再吃了。把剩下的都賜給子楚吃。子楚也齋戒了三天,沒有肉食,從昨晚吃過晚餐到現在,整整一天時間,不僅未進食,甚至未進水,還要忙前忙後,早已饑渴難耐。謝過後,就坐在案前,把九鼎八簋的食物,吃了大約一半,胙肉也全都吃了。
撤下幾案後,秦王道:”祭天之儀,子楚甚勞,其歸家歇息。“
子楚道:”王將奈何?“
秦王道:”其往離宮可也。“
第二天,各國使臣就收到了典客府的通知,各使自書功勞,秦王將依功授官。眾使都覺得可笑,自己的使臣,秦國授什麽官呢?仔細一問才知道,秦王祭天之後,即為天子。天子將有天子之臣,非一國之臣。各國使臣既入秦,依禮可授天子之臣。
得到這個消息,各國使臣都有些驚疑不定。要封官,秦王直接封就是,為什麽還要自書功勞呢?典客府行人解釋道:秦人依功授爵,而各使臣之功秦王並不掌握,所以必須請各使自書。
各國使臣對這一消息反響不一。有認為是一個機會,要好好把握的;有認為隻是一個笑話,敷衍過去就行了的。於是上的五份功勞書成色就參差不齊:有內容寫得十分豐富的,有隻書了幾條的。
當天,典客府就把各使自書的功勞簿轉交給相府,子楚將其下到功曹評議,各自議得當授之官爵。趙使和韓使寫得最豐富,各授庶長爵;燕使和齊使次之,各授五大夫;惟有楚使隻書寫了不痛不癢幾條,按律連授大夫也不夠資格。子楚暗中派行人去詢問,既然有資格出使秦國,總不會一點事沒做,一點資曆沒有吧!楚使道:”楚任人惟親,非惟功也。臣雖貴,不以功顯!“
次日是祭天後的第一次早朝。由於積攢了好幾天的事務,早朝持續了較長時間。朝後,秦王再次召集了禦前會議。參與者包括了公子子楚、國尉王齕和內史綰。子楚議定的官爵很快就上報了秦王。秦王想了想,讓子楚刪除爵位,更為官職,都封為地方官員。庶長當郡守,五大夫為縣令,剩下那名楚使,既然不願在秦為官,就不封他了。
子楚疑惑地問道:”當任何郡?“
秦王隨口答道:”趙使崇隴西,韓使騰南陽。“
子楚大驚道:”隴西,秦根本之地;南陽,大郡也。何得與人?“
秦王道:”但虛封耳,苦彼不任也。彼若就任,又何吝哉!“子楚似乎明白了,匆匆記下。然後又問道:”王命觀鼎,衛與魏使不至,其必伐之?“
王齕道:”天子祭天,令諸侯至;其不至者,必伐之!“
秦王道:”當何伐?“
王齕道:”就令河東,伐其安邑可也。“
秦王道:”安邑,吾所讓也,伐之不義。然虞,非所議也。彼擅取之,伐之可也!“
王齕道:”喏!虞在河東,就命河東伐之,可乎?“
秦王道:”彼違天子之命,當正天子之名而伐之,河東焉為?可擇一將軍,明正其罪,執天子旗鼓,代天伐之可也。“
王齕道:”南陽守摎,秦宗室也,可代王伐之。“
秦王道:”可!“
內史綰道:”征伐雖出於天子,而兵非必王師。河東歸之久,而不能為用,蓋無恩威以加之也。今當令河東,征銳卒以應王師,以正魏罪,以齊河東,必戰也而勇怯乃分,功業乃成,爵位乃判,而貴賤乃定也。無戰,則貴與賤何所分耶?“
秦王道:”可!“
午後,幾首教令迅速發出。衛與魏違天子之命,不與觀鼎,調命南陽守摎為將軍,討伐魏國;命趙國出兵衛境,伐衛君。
與之同時,行人通知了趙、韓兩國使臣,十日後到鹹陽宮接受秦王冊封。燕、齊兩國使臣則參與冊封儀式。
一般接待外國使臣都是在章台宮,辦理官方手續時才到鹹陽宮。現在命使臣們到鹹陽宮就封,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四國使臣再三確認,以保證自己並沒有聽錯,的確是鹹陽宮。
五國現在分出的高下:趙與韓被冊封,燕與齊觀禮,而楚則被閑置一邊。而最令他們驚訝的是,由於魏國沒有派出使臣觀鼎,秦國明令討伐!
各國使臣聞此訊,不知是喜是悲。魏國要倒黴了,但自己的國家呢?
遭到冷落的楚使立即上了辭表,表示使命結束,請求離開。典客府派人送來了禮單,秦王女、秦太子也派人贈送了禮品,皆向楚王請安。楚使接受了禮單,由於這些禮品要到函穀關領取,楚國使團全都移至函穀關,從那裏領了車乘、贈禮,返回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