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盤紋金發塔
重生之如懿在後宮殺瘋了 作者:淞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慈寧宮中,緩緩響起了女子們低低切切的啜泣聲,如鬼似魅,如泣如訴。
不過一晃,那聲量便越來越大,連綿悠長,仿若渡魂的冥鍾一般,似乎要乘著風離開這紫禁城。
太後祥和安寧的麵容被覆上白布的那一刹那,皇上感到心中像是突然空出了一塊。
連他自己也分不清那究竟是對太後的悼念,還是他從小一直對母親的渴望。
原來縱使是母子間生了嫌隙,再淡薄的情分,仍舊會在不經意間如縫隙中的生命力極旺的花草般,一遇雨水便恣意生長。
出了慈寧宮,皇上的神情還有些恍惚。
腳下一步踉蹌,如懿趕忙扶住了他,心疼道,“皇上,臣妾扶您回養心殿歇息吧。”
皇上沒有拒絕,如一頭驟然失母的小獸般,與如懿緊緊靠在一處。
二人互相依偎在傘下,汲取著一星半點珍貴的暖意。
“如懿,皇額娘去了。直到此刻,朕才明白何為子欲養而親不待。
你說,若是當初恒娖之事,朕再軟和一些,不顧一切的把恒娖接過來,不叫她忍受再嫁殺夫仇人之苦。
是否皇額娘能夠寬慰些,心情舒暢,再多陪朕些時日呢?”
看著自己原先那清朗蓬勃的少年郎,眼角額頭間突生了不少細紋,整個人驀然生出了頹意和老態。
如懿眸中酸苦交疊,心底卻暗生譏嘲,一時也不知如何回答。
皇上心中的確有對太後的愧悔,可更多的怕不過是為了向天下表孝心的作態罷了。
生性涼薄之人,怎會因生死相隔,而幡然悔悟呢。
皇上是如此,如懿亦是如此。
雖然太後崩逝了,可如懿內心並未感到多少欣喜。
可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有鈕祜祿氏的後輩女子再為了太後而向她尋仇呢。
冤冤相報無窮期。
到底如懿還是棄了前世對太後的隱忍退讓、以德報怨,不再試圖用愛去感化一切,相信所謂的日久見人心。
終是活成了一個論心不論跡的不完人。
遙想先帝舉哀期間,太後的蓄意刁難。立後時期,太後的竭力阻撓。如今都仿若雲煙過眼般,再難尋其蹤跡。
如懿深深的看了一眼身旁的皇上,他的側顏依舊如刀削般精致挺拔。
若是重來一次,如懿依舊會選擇這麽做。
畢竟,這樣手不沾血、借力打力的法子,錯過了這一時機,下一次不知要等到什麽時候。
若不先除了太後,她要如何繼續走下一步呢?
浩浩茫茫的雨水似乎又潑灑的濃烈了些,連傘麵都被接連不斷的雨滴捶打的沉悶作響。
晴日驕陽下的紫禁城,本是明亮廣闊而富麗輝煌的。
可經雨水澆濕之後,反而生了幾分陰森可怖的氣息,仿若到了另外一個世界般,令人感到陌生。
往日裏威嚴聳立的紅牆上,潑灑的層層雨水,如同永遠衝刷不淨的血色一般,讓人觸目驚心。
李玉早有眼力的調來了一頂寬敞的軟轎,預備著伺候皇上回養心殿。
如懿以兩位長公主哀痛愈甚,她需得留下來操持太後喪儀為由,未曾與皇上同回養心殿。
轎簾垂下,待目送著那抹明黃終於消失在雨幕中後,容佩才悄聲上前,恭聲稟報。
“娘娘,齊太醫托三寶遞來消息。他年歲已高,身子骨近來越發的不得勁,預備著過段時日,辭官還鄉了。”
見如懿沉吟不語,容佩又道,“娘娘,齊太醫知道咱們太多事了。
最關鍵的是,其中還有事涉太後的。奴婢以為,還是一了百了,才能放心。”
容佩的提議,如懿不是沒有心動過。死人才是最安全的。
可到底,如懿還是輕歎一聲,“罷了,卸磨殺驢的事情,本宮做不來。
聽聞齊太醫有個獨孫,也是自小學習醫術的。若是他願意進太醫院,以後自有數不盡的前途和好處。”
容佩應聲退下。
摩挲著手指上的青玉戒環,如懿眼底的墨色絲絲暈開。
以齊太醫的獨孫為質,既可以安心放齊太醫告老還鄉,又能為永璂、璟姝和永璟的以後埋下保障。
同時,留著齊太醫這個活口,就是留住了太後因毒蕈才誘發病情崩逝的秘密。
還能順帶牽製住魏嬿婉,以保她時時刻刻都與自己統一立場。
說到底,善心不過隻是她最後的底線,如懿依舊是個滿腹算計之人。
三日後,皇上總算緩了哀痛,下旨為太後上尊諡為“孝聖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後”,史稱“孝聖憲皇後”。
又下令,待一月後,將孝聖憲皇後的梓宮葬入泰東陵地宮。
期間,皇上為彰顯仁孝之心和對太後的追思之情,下詔特製一座金發塔,專盛皇太後的禦發。
皇上命清宮造辦處主承此事,大臣福隆安與和珅輔責督辦。
三月工期止,一座以盤紋焊接工藝夾雜著錘胎鏨花巧工,高峻且玲巧的金發塔終是落成。
此塔的式樣乃是由皇上親手設計,紋飾極其精美華麗,製造亦是奢侈之極,足足用了三千餘兩黃金,令人瞠目結舌。
連一向最喜奢華之風的高曦月看過後,都連連咋舌。
私下裏她還跟海蘭與蘇綠筠說嘴感歎,嗤笑著皇上對太後的孝心當真是金燦燦而又明晃晃,生怕有人看不見似的。
金發塔經大師開光誦經之後,最終被安放在了太後生前所居住過的慈寧宮東佛堂內。
皇上本打算遵循太後生前的遺願,讓淩雲徹與恒娖成婚。
還承諾即使淩雲徹被招為駙馬,隻要他好好對待恒娖,依舊會保留他手中兵權以及護國將軍之職。
此番舉動,算是給足了淩雲徹信任與體麵。
可淩雲徹隻在雨裏長跪不起,一言也不肯再多為自己分辯。
最後,還是恒娖心軟,看不過眼,與皇上促膝長談,表明了終身不再嫁的決心。
皇上這才放過了淩雲徹,將他遠遠打發去了邊疆戍守,不準再在跟前礙眼。
恒娖年紀輕輕便孤身一人,皇上對其又是愧疚又是心疼。好在恒娖經曆世事之後,自己倒是看的很開。
不過一晃,那聲量便越來越大,連綿悠長,仿若渡魂的冥鍾一般,似乎要乘著風離開這紫禁城。
太後祥和安寧的麵容被覆上白布的那一刹那,皇上感到心中像是突然空出了一塊。
連他自己也分不清那究竟是對太後的悼念,還是他從小一直對母親的渴望。
原來縱使是母子間生了嫌隙,再淡薄的情分,仍舊會在不經意間如縫隙中的生命力極旺的花草般,一遇雨水便恣意生長。
出了慈寧宮,皇上的神情還有些恍惚。
腳下一步踉蹌,如懿趕忙扶住了他,心疼道,“皇上,臣妾扶您回養心殿歇息吧。”
皇上沒有拒絕,如一頭驟然失母的小獸般,與如懿緊緊靠在一處。
二人互相依偎在傘下,汲取著一星半點珍貴的暖意。
“如懿,皇額娘去了。直到此刻,朕才明白何為子欲養而親不待。
你說,若是當初恒娖之事,朕再軟和一些,不顧一切的把恒娖接過來,不叫她忍受再嫁殺夫仇人之苦。
是否皇額娘能夠寬慰些,心情舒暢,再多陪朕些時日呢?”
看著自己原先那清朗蓬勃的少年郎,眼角額頭間突生了不少細紋,整個人驀然生出了頹意和老態。
如懿眸中酸苦交疊,心底卻暗生譏嘲,一時也不知如何回答。
皇上心中的確有對太後的愧悔,可更多的怕不過是為了向天下表孝心的作態罷了。
生性涼薄之人,怎會因生死相隔,而幡然悔悟呢。
皇上是如此,如懿亦是如此。
雖然太後崩逝了,可如懿內心並未感到多少欣喜。
可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有鈕祜祿氏的後輩女子再為了太後而向她尋仇呢。
冤冤相報無窮期。
到底如懿還是棄了前世對太後的隱忍退讓、以德報怨,不再試圖用愛去感化一切,相信所謂的日久見人心。
終是活成了一個論心不論跡的不完人。
遙想先帝舉哀期間,太後的蓄意刁難。立後時期,太後的竭力阻撓。如今都仿若雲煙過眼般,再難尋其蹤跡。
如懿深深的看了一眼身旁的皇上,他的側顏依舊如刀削般精致挺拔。
若是重來一次,如懿依舊會選擇這麽做。
畢竟,這樣手不沾血、借力打力的法子,錯過了這一時機,下一次不知要等到什麽時候。
若不先除了太後,她要如何繼續走下一步呢?
浩浩茫茫的雨水似乎又潑灑的濃烈了些,連傘麵都被接連不斷的雨滴捶打的沉悶作響。
晴日驕陽下的紫禁城,本是明亮廣闊而富麗輝煌的。
可經雨水澆濕之後,反而生了幾分陰森可怖的氣息,仿若到了另外一個世界般,令人感到陌生。
往日裏威嚴聳立的紅牆上,潑灑的層層雨水,如同永遠衝刷不淨的血色一般,讓人觸目驚心。
李玉早有眼力的調來了一頂寬敞的軟轎,預備著伺候皇上回養心殿。
如懿以兩位長公主哀痛愈甚,她需得留下來操持太後喪儀為由,未曾與皇上同回養心殿。
轎簾垂下,待目送著那抹明黃終於消失在雨幕中後,容佩才悄聲上前,恭聲稟報。
“娘娘,齊太醫托三寶遞來消息。他年歲已高,身子骨近來越發的不得勁,預備著過段時日,辭官還鄉了。”
見如懿沉吟不語,容佩又道,“娘娘,齊太醫知道咱們太多事了。
最關鍵的是,其中還有事涉太後的。奴婢以為,還是一了百了,才能放心。”
容佩的提議,如懿不是沒有心動過。死人才是最安全的。
可到底,如懿還是輕歎一聲,“罷了,卸磨殺驢的事情,本宮做不來。
聽聞齊太醫有個獨孫,也是自小學習醫術的。若是他願意進太醫院,以後自有數不盡的前途和好處。”
容佩應聲退下。
摩挲著手指上的青玉戒環,如懿眼底的墨色絲絲暈開。
以齊太醫的獨孫為質,既可以安心放齊太醫告老還鄉,又能為永璂、璟姝和永璟的以後埋下保障。
同時,留著齊太醫這個活口,就是留住了太後因毒蕈才誘發病情崩逝的秘密。
還能順帶牽製住魏嬿婉,以保她時時刻刻都與自己統一立場。
說到底,善心不過隻是她最後的底線,如懿依舊是個滿腹算計之人。
三日後,皇上總算緩了哀痛,下旨為太後上尊諡為“孝聖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後”,史稱“孝聖憲皇後”。
又下令,待一月後,將孝聖憲皇後的梓宮葬入泰東陵地宮。
期間,皇上為彰顯仁孝之心和對太後的追思之情,下詔特製一座金發塔,專盛皇太後的禦發。
皇上命清宮造辦處主承此事,大臣福隆安與和珅輔責督辦。
三月工期止,一座以盤紋焊接工藝夾雜著錘胎鏨花巧工,高峻且玲巧的金發塔終是落成。
此塔的式樣乃是由皇上親手設計,紋飾極其精美華麗,製造亦是奢侈之極,足足用了三千餘兩黃金,令人瞠目結舌。
連一向最喜奢華之風的高曦月看過後,都連連咋舌。
私下裏她還跟海蘭與蘇綠筠說嘴感歎,嗤笑著皇上對太後的孝心當真是金燦燦而又明晃晃,生怕有人看不見似的。
金發塔經大師開光誦經之後,最終被安放在了太後生前所居住過的慈寧宮東佛堂內。
皇上本打算遵循太後生前的遺願,讓淩雲徹與恒娖成婚。
還承諾即使淩雲徹被招為駙馬,隻要他好好對待恒娖,依舊會保留他手中兵權以及護國將軍之職。
此番舉動,算是給足了淩雲徹信任與體麵。
可淩雲徹隻在雨裏長跪不起,一言也不肯再多為自己分辯。
最後,還是恒娖心軟,看不過眼,與皇上促膝長談,表明了終身不再嫁的決心。
皇上這才放過了淩雲徹,將他遠遠打發去了邊疆戍守,不準再在跟前礙眼。
恒娖年紀輕輕便孤身一人,皇上對其又是愧疚又是心疼。好在恒娖經曆世事之後,自己倒是看的很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