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道:“我意,今夜子時,我全軍夜襲燕營。有昨夜之事,燕人必會防備我撤軍,卻未必會防備我偷營,便是有斥候探得我軍襲營,如此近之距離,燕軍再作防備也已不及。前方開闊地極小,燕軍必屯於道上,前後擁塞,救應難及。我軍衝入燕營便四處放火,待火起即刻原路殺回。燕軍伏兵見營寨起火,必然慌亂,不管他是否回營救應,我軍必可趁亂殺出重圍。諸位以為如何?”
王煥道:“秦參軍之言便是軍令,我等依此策而行就是。”
四觀察使齊聲應道:“遵令。”
王煥道:“璧城不擅廝殺,便不要與我等一同襲營了,不若璧城率二百騎在燕營外接應我等,待我撤軍時若有追兵,也好策應。”
秦玉略一思索,道:“也好,原是我想的不周全,忘記接應這一要事。”
秦玉又道:“我撤軍時,若是被燕軍衝散,便到後方三十裏處那山穀中會合。”
杜摯道:“參軍莫不是應了山穀設伏之策麽?”
秦玉道:“我已細細想過執禮之策。此策雖險,卻也並非毫無勝算,況若不行此策,便無法再拖住燕軍。隻是能否依此策而行還要看今夜我等能否順利脫身。若是在那山穀中會合之時,我軍尚有一戰之力,那便依執禮之策行事便是。”
杜摯哈哈大笑道:“多謝參軍。我等今夜奮力廝殺,定要教那燕賊有來無回。”
子時,全軍整肅完備,乘馬下嶺。
在山路上隻行不到二裏便見到燕軍崗哨,那幾名燕軍兵卒見了鄭軍便點燃路邊柴堆,隨即大聲呼喊著向山嶺上逃去。鄭軍也不去理會他們,全軍策馬向燕軍營寨衝去。
隻三裏路,快馬轉瞬即到。燕軍營寨就在那小小平地上,卻隻紮得二十幾座軍帳。其餘大軍皆在營寨後方山路之上歇宿。
馬保揮舞大斧,一馬當先衝入燕營,身後眾軍士在馬上點燃了火把,緊隨馬保衝入,一時呐喊廝殺之聲大作。燕軍雖無準備,然兵卒歇息卻未卸甲,聽得聲響,立時便拿起兵器衝出軍帳。雖不乏四處逃散之人,卻也有將領集結小隊兵卒迎戰。
然鄭軍兵士皆是騎兵,馬速極快,又不戀戰,快馬衝過燕卒,隻見到營帳、樹木、糧草堆便放火,不消片刻,營寨之中便火勢大作。
馬保卻不放火,隻尋人廝殺。這兩日廝殺不得盡興,此時終於坐於馬背之上,便要殺個盡興。他縱馬在燕軍營寨之中如履平地。燕卒擋不住他的大斧,見他馬到便紛紛避開,燕軍營寨被他衝得七零八落。營寨後方燕軍聽到寨中喊聲便開始集結,無奈道路狹窄,大軍無法過來,待到寨中四麵火起之時,才有一支數百人騎軍衝入營寨。馬保見到燕軍騎軍大喜,提斧便衝上前去,迎麵兩名燕軍騎兵,馬保大斧揮處,兩人齊聲落地。
馬保大笑,撥轉馬頭,又要衝入燕軍大隊,忽聽鄭軍有人高喊“撤軍,撤軍”,鄭軍兵士也齊聲高喊“撤軍”,馬保無奈,斜睨著燕軍喝道:“今日且饒過爾等。”便撥馬隨鄭軍向寨外殺去。
燕軍見鄭軍撤軍,急忙整肅軍馬追殺。鄭軍殺出營寨,燕軍數百騎緊隨其後。追不多遠,突從左側山坡上衝下一支人馬,前方燕軍頓時有十餘騎被衝落山澗,後方燕軍急忙勒馬。這支鄭軍也不戀戰,衝下山坡後,便隨鄭軍大隊一同撤軍。緩了這一緩,燕軍也不敢再追,眼看著鄭軍去遠。
見後方沒了追兵,鄭軍又重新整隊行進,仍是馬保當先。又行了三、五裏,轉過山腳,便見前方路上一隊燕軍手持火把疾奔而來。馬保大喜,大喝一聲:“衝過去。”又一馬當先衝入燕軍陣中。
這隊燕軍足有兩千人,在路上排了數裏長隊伍,卻皆是步兵,如何當得大隊騎軍衝擊,見鄭軍衝來,燕軍兵卒隻得逃上山坡躲避,有躲避不及的,或被馬踏倒,或被衝入山澗,隻能眼睜睜看著鄭軍絕塵而去。
到山穀時已是寅正時分,這夜戰可謂大獲全勝,隻折損不足百人,便率全軍突圍而出,實是難得。王煥卻不敢輕忽,自知仍有大戰在即,便令哨騎出山穀警戒,全軍稍歇。又與秦玉,杜摯等人踏看山穀周遭地勢,直到卯時回來。先令人將全軍所有旗幟插於山穀出口兩側山林之中,再令兵士於山穀兩側林中歇宿。因今日天氣轉暖,風向轉南,便命不再點火,眾軍士隻和衣而眠。此時天邊已露曙色,已是二月十四了。
燕軍進入山穀之時已是巳時,當先一麵大旗迎風招展,上麵繡著一個大大的“霍”字。軍馬甫一進入山穀便變換了陣型,步軍居中,大約三千人,騎軍護衛兩翼,大約各五百人馬,中軍將旗在步軍陣中,上書“大燕征東先鋒使”七個大字。
燕軍陣型嚴密,緩步行進,待到行進至山穀中央時,突從兩側密林中飛出無數羽箭。
箭矢破風“颼颼”之聲不絕。燕軍卻並不慌亂,全軍停住腳步,中央持盾步兵前行幾步至騎軍身前,舉盾護衛,其餘步軍張弓搭箭,隻待敵軍現身。燕軍兵卒不時有中箭者,也隻叫喊倒下,旁人卻不理會,各自嚴陣以待。
羽箭射了數輪方才停下,兩側林中各衝出一支騎軍來。馬上騎士手持短弩,箭如連珠般射來,燕軍持盾兵卒紋絲不動,後邊騎軍刀已出鞘,中間步軍弓弩也開始放箭。燕軍箭枝在空中劃過,鄭軍箭枝在下方穿行,遠遠看去,如同雙蛟盤旋。
馬鳴蕭蕭,鄭軍已有多人中箭,所幸鄭軍騎軍全身披甲,縱使中箭也無大礙。但馬匹卻隻頭部有護甲,偶有戰馬中箭,便是人仰馬翻。但鄭軍仍是一往無前,沒有絲毫停頓,直到距燕軍十餘丈才拋去手中短弩,抽出腰間環首刀。
雙方的箭都停了,燕軍盾兵後退,騎軍開始衝鋒。蹄聲隆隆,刀光寒氣衝天,兩軍騎軍對衝,各不相讓。但這十餘丈的距離太短了,鄭軍騎兵速度極快,燕軍騎兵還不及起速,敵軍便到了麵前,自然難占優勢。雙方各有人馬死傷倒地,卻仍是鄭軍占據上風。
騎軍陷入混戰後,燕軍步軍加入戰團,左右兩翼各有千餘步兵殺入陣中,鄭軍立時便被纏住,左右支絀,難以招架。
王煥道:“秦參軍之言便是軍令,我等依此策而行就是。”
四觀察使齊聲應道:“遵令。”
王煥道:“璧城不擅廝殺,便不要與我等一同襲營了,不若璧城率二百騎在燕營外接應我等,待我撤軍時若有追兵,也好策應。”
秦玉略一思索,道:“也好,原是我想的不周全,忘記接應這一要事。”
秦玉又道:“我撤軍時,若是被燕軍衝散,便到後方三十裏處那山穀中會合。”
杜摯道:“參軍莫不是應了山穀設伏之策麽?”
秦玉道:“我已細細想過執禮之策。此策雖險,卻也並非毫無勝算,況若不行此策,便無法再拖住燕軍。隻是能否依此策而行還要看今夜我等能否順利脫身。若是在那山穀中會合之時,我軍尚有一戰之力,那便依執禮之策行事便是。”
杜摯哈哈大笑道:“多謝參軍。我等今夜奮力廝殺,定要教那燕賊有來無回。”
子時,全軍整肅完備,乘馬下嶺。
在山路上隻行不到二裏便見到燕軍崗哨,那幾名燕軍兵卒見了鄭軍便點燃路邊柴堆,隨即大聲呼喊著向山嶺上逃去。鄭軍也不去理會他們,全軍策馬向燕軍營寨衝去。
隻三裏路,快馬轉瞬即到。燕軍營寨就在那小小平地上,卻隻紮得二十幾座軍帳。其餘大軍皆在營寨後方山路之上歇宿。
馬保揮舞大斧,一馬當先衝入燕營,身後眾軍士在馬上點燃了火把,緊隨馬保衝入,一時呐喊廝殺之聲大作。燕軍雖無準備,然兵卒歇息卻未卸甲,聽得聲響,立時便拿起兵器衝出軍帳。雖不乏四處逃散之人,卻也有將領集結小隊兵卒迎戰。
然鄭軍兵士皆是騎兵,馬速極快,又不戀戰,快馬衝過燕卒,隻見到營帳、樹木、糧草堆便放火,不消片刻,營寨之中便火勢大作。
馬保卻不放火,隻尋人廝殺。這兩日廝殺不得盡興,此時終於坐於馬背之上,便要殺個盡興。他縱馬在燕軍營寨之中如履平地。燕卒擋不住他的大斧,見他馬到便紛紛避開,燕軍營寨被他衝得七零八落。營寨後方燕軍聽到寨中喊聲便開始集結,無奈道路狹窄,大軍無法過來,待到寨中四麵火起之時,才有一支數百人騎軍衝入營寨。馬保見到燕軍騎軍大喜,提斧便衝上前去,迎麵兩名燕軍騎兵,馬保大斧揮處,兩人齊聲落地。
馬保大笑,撥轉馬頭,又要衝入燕軍大隊,忽聽鄭軍有人高喊“撤軍,撤軍”,鄭軍兵士也齊聲高喊“撤軍”,馬保無奈,斜睨著燕軍喝道:“今日且饒過爾等。”便撥馬隨鄭軍向寨外殺去。
燕軍見鄭軍撤軍,急忙整肅軍馬追殺。鄭軍殺出營寨,燕軍數百騎緊隨其後。追不多遠,突從左側山坡上衝下一支人馬,前方燕軍頓時有十餘騎被衝落山澗,後方燕軍急忙勒馬。這支鄭軍也不戀戰,衝下山坡後,便隨鄭軍大隊一同撤軍。緩了這一緩,燕軍也不敢再追,眼看著鄭軍去遠。
見後方沒了追兵,鄭軍又重新整隊行進,仍是馬保當先。又行了三、五裏,轉過山腳,便見前方路上一隊燕軍手持火把疾奔而來。馬保大喜,大喝一聲:“衝過去。”又一馬當先衝入燕軍陣中。
這隊燕軍足有兩千人,在路上排了數裏長隊伍,卻皆是步兵,如何當得大隊騎軍衝擊,見鄭軍衝來,燕軍兵卒隻得逃上山坡躲避,有躲避不及的,或被馬踏倒,或被衝入山澗,隻能眼睜睜看著鄭軍絕塵而去。
到山穀時已是寅正時分,這夜戰可謂大獲全勝,隻折損不足百人,便率全軍突圍而出,實是難得。王煥卻不敢輕忽,自知仍有大戰在即,便令哨騎出山穀警戒,全軍稍歇。又與秦玉,杜摯等人踏看山穀周遭地勢,直到卯時回來。先令人將全軍所有旗幟插於山穀出口兩側山林之中,再令兵士於山穀兩側林中歇宿。因今日天氣轉暖,風向轉南,便命不再點火,眾軍士隻和衣而眠。此時天邊已露曙色,已是二月十四了。
燕軍進入山穀之時已是巳時,當先一麵大旗迎風招展,上麵繡著一個大大的“霍”字。軍馬甫一進入山穀便變換了陣型,步軍居中,大約三千人,騎軍護衛兩翼,大約各五百人馬,中軍將旗在步軍陣中,上書“大燕征東先鋒使”七個大字。
燕軍陣型嚴密,緩步行進,待到行進至山穀中央時,突從兩側密林中飛出無數羽箭。
箭矢破風“颼颼”之聲不絕。燕軍卻並不慌亂,全軍停住腳步,中央持盾步兵前行幾步至騎軍身前,舉盾護衛,其餘步軍張弓搭箭,隻待敵軍現身。燕軍兵卒不時有中箭者,也隻叫喊倒下,旁人卻不理會,各自嚴陣以待。
羽箭射了數輪方才停下,兩側林中各衝出一支騎軍來。馬上騎士手持短弩,箭如連珠般射來,燕軍持盾兵卒紋絲不動,後邊騎軍刀已出鞘,中間步軍弓弩也開始放箭。燕軍箭枝在空中劃過,鄭軍箭枝在下方穿行,遠遠看去,如同雙蛟盤旋。
馬鳴蕭蕭,鄭軍已有多人中箭,所幸鄭軍騎軍全身披甲,縱使中箭也無大礙。但馬匹卻隻頭部有護甲,偶有戰馬中箭,便是人仰馬翻。但鄭軍仍是一往無前,沒有絲毫停頓,直到距燕軍十餘丈才拋去手中短弩,抽出腰間環首刀。
雙方的箭都停了,燕軍盾兵後退,騎軍開始衝鋒。蹄聲隆隆,刀光寒氣衝天,兩軍騎軍對衝,各不相讓。但這十餘丈的距離太短了,鄭軍騎兵速度極快,燕軍騎兵還不及起速,敵軍便到了麵前,自然難占優勢。雙方各有人馬死傷倒地,卻仍是鄭軍占據上風。
騎軍陷入混戰後,燕軍步軍加入戰團,左右兩翼各有千餘步兵殺入陣中,鄭軍立時便被纏住,左右支絀,難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