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君上留寢柔儀殿,消息已傳得滿宮上下,眾說紛紜,有的說宮裏怕是要出一位新妃,有的卻說柳寧妃乃是先朝先帝之女,不說先帝與燕王是叔侄,如今若受燕王寵幸,可不亂了綱紀人倫,眾口鑠金,反正明裏暗裏便那麽些意思。
偏引來諸位妃子跑到王妃宮裏說辭說理,一時後宮不寧,流言四起。
卻不想燕王緊隨她們之後來到,撞了正招,妃陳氏,張氏等的不聽受訓,一幹人不懂規矩,竟為此等事來擾煩王妃,還總喜歡在背後亂嚼舌根惹得合宮不安,若是再被撞見,一律嚴懲不貸。
陳氏尤是怒氣,最受威脅的必是她,好不容易剛得君上歡心,竟被此事攪亂一塌糊塗。“我們難道說的不對,那柳寧妃是能與我們一同登臨新朝的?她不過舊朝的敗落妃子,是罪人!君上怎麽就不懂我們的一片好意呢…”
一行人出坤寧宮至北向南行,鹹若臨(lin)溪兩亭間逗留,“按理說君上不可能違逆朝臣,去寵幸一個舊朝妃子。”郭氏回。
“她這哪是舊朝妃子,分明就是上世狐狸精,專個來禍害人間的。”妃張氏意不能平,卻瞧身旁年老嬤嬤暗說,“娘娘可知,她乃是安遠伯柳崇之女?”
“柳崇…便是當朝柳升之父?”
眾人紛紛擾擾,柳崇必然隻是一伯爵,確無多可顧及,可此時柳升乃燕王之左膀右臂,功勞匪淺,怎麽也得顧及著他與他族的顏麵。
若是留,天下朝臣不滿,若是處死,重將伯爵信賴受損,燕王早已在心中有所衡量。
“殿下,莫非鍾意於那柳妃?”此話乃王妃先問。
燕王無言。
王妃見他疑慮久時,才知三分,“是否有何難處?”
燕王極為慶幸,短短一句:“唯有顏如你知我所困。”
“殿下何故憂擾,既已作出選擇。”燕王反問她,“你怎知我作何選擇…”
“與殿下共枕二十載,怎會不知殿下心中所想,殿下既已有煩心憂擾,隻是想得自身慰籍罷了。”
燕王感念致懷,握緊王妃的手欣然地說,“我已將除其去除宮籍,推出宮去。”
“此乃殿下所想嗎?”
“固然…卻也那妃所想。”他的固然二字卻說的固然遲緩,“那妃所想?如是。”
“其言想出宮去,求我放她一命。”
王妃笑意深長,“殿下是為她的真摯所感動?”
燕王默然,想是許多已給出答案。
“便是還她自由身,她也該欣然。”王妃說時,燕王卻久久難釋,想起他準其出宮時她那滿臉幽怨的神色,像是尋到了一個出口卻忽然掩蓋了視線的哀默,他隻在眼前見她自盡,是被繁文縟節逼死,或是為欲念執迷而亡。
她曾與自己說,風塵本璞真,一心返紅顏。
他即想到了許多改朝換麵後的哀魂,便心神不寧,愈加珍惜手中來之不易的權宜。
“殿下,您不該如此多慮,這世間本就是無情,你我隻不過遵從天命,適者生存罷了。”
王妃一席話,燕王的心緒迎刃而解,他或是那個血染沙場遊刃有餘被世人看在眼中的優勝者,卻也不過逃不出本心之人,既逃不過天命則順境而生。
柳弗兒之死傳到伯爵府邸,安遠伯年老難堪,即出了先帝遺妃,又自殺在宮中,對整個伯爵府都是莫大的屈辱,如今風聲鶴唳,柳明絻隻得暗中返家。
方入正堂,那老沈氏哭得愁眉慘目,傷心欲絕,見其人來,仿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愈發作勢起來,連連泣聲,“明絻…弗兒死得好怨啊….本以為送她入了宮,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如今卻命喪於此…啊…老天啊...”
不知是真否,卻問,“你可知府中要大亂啊!府中要大亂啊!”她睜眉嗔目,大呼大喊,惹得安遠伯柳崇著急訓斥,“你!巴不得讓遍京人皆知,我們伯爵府要敗落了?”
老沈氏不敢亂說,又心生恐慌,“明絻…你可要救救爹娘啊…救救這府中,救救你兄弟….”
柳明絻隻想柳弗兒死得蹊蹺,心中不免多生疑慮,一邊成悲,一邊又想出嫁時沈氏是如何對她的,不為自己備置好嫁妝嫁得體麵不說,確是自己生了三位女兒都不曾看望過一眼,已盡世態炎涼,反倒想起自己。
眾奴過來安撫,那老沈氏嘴裏仍怨聲載道,“你若是不救,你兄弟死了你也落不到什麽好處,你以為在那國公府!…”她不敢指明,隻暗暗在說,“那國公府是否能容得下你…”
柳崇叫其閉嘴,見她盡是汙穢之語,便使仆人端她進房中去,那老沈氏不依,愈發鄙夷起來,柳明絻聽時臉色忽變,漸思見縝…
柳崇解圍,言將此事與她說個仔細,也作俯首態,柳明絻出聲,“兄長此時在何處?”
整個伯爵府頗有些人走茶涼之況,說時乃入宮至今未回,怕是難渡一劫,才引眾人煩擾…
卻那時間,柳升之妻關氏帶著兒女出來,攜長子柳溥,幼女柳舒下跪請禮,其所言萬萬不可,“兄嫂你這是作甚?”柳明絻低身請起。
卻見柳關氏素臉銀麵,言語冷清,“大妹,你之兄長柳升,乃是我夫,孩兒之父,若是他有何劫難,你也不能坐視不理…”冷冷一笑,勉而神情麵麵相覷,兩兒還跪著,劉奴伸手扶起,那頭柳明絻輕聲細語,“兄嫂,不是我不管,此事並非我柳明絻能管。”
此話動輒激怒了老沈氏,柳伯等人靜觀其變,“你怎能如此說…怎說升兒也是你親兄,你的心為何如此之狠!或是當真要家破人亡了你才來說理?”
柳關氏連忙勸慰,身旁的十八柳溥冠帶玉,眉帶憂地,“姨母大仁,不能不管!”說時快,個個響頭磕得真,便是幼小女也來跪跪伏伏。
劉奴扶柳明絻上馬車,問其成見,“娘子當真要助?”
“此事恐非我說救便能救的。”其淡然一清。
劉奴苟同悟深,“自古隻有獨善其身,何來不仁不義。”
一行人搖搖墜墜地往國公府回,開門小俾連忙通傳,國公爺李甄已在家中,想是事先派好的眼線,他若是知道了此事,便立即來報。
男俾言罷,柳娘子進園去,穿過鯉春園,直見一行奴子被訓的訓斥的斥的,罰的罰,個個垂頭喪氣,唯唯諾諾的從內院大門退出來。
劉奴拉住一個問,說是國公爺早知,一來柳軒見無人便雷霆大怒,此時三位小姐正勸慰求饒著呢。
“這該死的泉兒,竟沒攔著…”劉奴怒罵了兩句,柳明絻轉瞬交代著,一會兒柳軒內堆滿了眾人,如實伏跪,恇怯不前,皆是些見勢忘義的小徒,內堂中間的,三小姐兒跪得端正,皆怛然失色,佝茸其首。
最先出聲的,李未枈不知悔改,最先激怒李甄,“母親,您…”
“你給我閉嘴!”巴掌打得眾人,李未枈從未受過如此教訓,恨咬緊了牙,一道道血痕深入心底,“言行不恭,出言不遜!滾回房裏閉門思過去!”她確是恨透了,也受夠了。
“父親您為何總揪著我們不放,到底是我們出言不遜了,還是我們出身卑賤,就該被人唾棄!”
李甄怒火攻心,此話如若在平日說說也罷,最多一個言語出格,落在此時,卻是惹人的罪。
“你說什麽…”見其仍巋然不動,怔怔與李甄對視,柳明絻重踢李未枈一跡,緊忙求情,“公爺,枈兒她怎欲說這些,不過氣急了才如此說的…”
“不過…出言不遜難道非其常態?我堂堂國公,竟教出你這般敗壞家風之女來!你給滾!滾!”柳明絻知其看待臉麵比眾人皆重,此事她最不該說的便是出身卑賤,若是誤曲成唾罵祖母實乃大忌,譚太夫人出身不佳,才做了繼室,原是官僚府邸的庶出大小姐。
“枈兒…快,快給你爹求了不是!”柳絻心念擔憂,其卻不知者無罪模樣,硬著頭往外奔了去,這會噤若寒蟬。
柳明絻依其秉性還其道,皆以臉麵說事,言說,“我若不回府,該讓外人如何看待,會說我乃忘恩負義,不仁不孝之人,那時府中何來光彩?”
李甄哼了聲,不覺齒冷,“你還知臉麵?今日如此大搖大擺歸府,是怕旁人皆不知,你我與柳家仍毫無嫌隙,要與君上為敵啊!”
“我怎敢,我不過一介婦人…怎敢與君上為敵?…”
“你如今便是在與君上作對!”眾人不敢輕聲,脅肩累足。見聞李甄怒不可遏,摔杯揮盞。
“其心中盤算世人皆知,你以為,柳府此時去,有何好處?”
柳明絻泣不成聲,令人悲憫,“柳娘不知有何好處…可我畢竟是出生柳府,怎能棄她們於不顧?”
小姐二人盡求,旁作安撫,李甄見其人哭啼累贅,抱作一團,煩擾甚致,再言,“大小姐的管家權實屬負擔,既承受不起,便換了旁人。”
像是對外吐清,大小姐不再是家中管事之人,也警醒了府中眾人。
李甄走時,大家鬆了弦,也係了繩,鬆的是怪罪之弦,係的是大難之繩,所謂親屬,便是事事相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此時柳明絻在問,幾人攤身在倚座上,似大夢初醒般,“你覺,國公此舉為何?”
像是劉奴在答,“娘子自知。”
她僅覺玩笑一場,“果真自知,國公此舉乃刻意為之也好,確有其意也罷,你們也當自知。”
柳軒入院,暮色低靜,正對倘室的院落一池養蓮,李未棠倚窗而探,蓮居於臥室,與之相輝相應,蓮臥於水畔,其臥於深院,便是萬千泥濁渾染,也難獨善其身,此難字,便是一難。
即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又知放逐寧為性,虛空不離禪。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未棠心頭讀詩,湖外一池,隻等渡過,卻被滿池的繁雜困住了身。
“三小姐如此張口閉口,難道不使人斐想?”想來也是她等走了,平哩揣摩幾聲。
“你既已被放過來,便從此謹言慎行。”李未柔嚴聲厲氣,桌邊拾起一卷宗則,叫她送去彌室,此時正是其閉門思過之時,才更須靜心安分,“拿去給她看看,好好看看。”
宗則落在李未枈桌前,見其安然無恙地回來,又問及大小姐何意,兩人房外交談。
安哩隻知小姐說錯了話,卻不知還有這一茬,“公爺在此節骨眼上放我回來,本就是與此事有關,事先訓斥了二位小姐,乃是告誡其謹言慎行,也為掩人耳目,表對太夫人的仁孝…”
安哩不忿,“這…僅說了出身,怎就關係太夫人了?即便太夫人出生不佳,怪得了我們嘛…”
“我看你不想活了,你家小姐能說此話,這會遭禁足,你是想被趕出府去?”平哩斥責,見怪不怪,府中的關係爭鬥向來明的少暗的多,若是大一頭的要置氣,難怪地位淺的。
“事後放我出來,便是在警醒眾人,尊卑有別,即便是再大的祖宗,也得記得這些。”安哩直問,“那又為何要牽扯到我們家小姐?”
“誰讓她在壽宴上得罪了老夫人。”
安哩招呼她回來說清楚,她卻大搖大擺地走了去,真是皮疼骨不疼,不知教訓半點苦楚,這會在這兒說風涼話,不知那時是誰替她說的話。
“什麽東西!小姐你今後莫要那麽好心!”平哩咬牙切齒著,確與李未柔道明白,使二人沆瀣一氣。
“那狗東西我何必為她,其人死不足惜,若無我遮攔,她們做的那些事,莫非是無人可知了?”
“那小姐為何要助她?”平哩問得出奇,李未枈心煩意亂,“我對立的是徐氏那雙人,隻要她們不寧,我有何不能做的!”
“可其人卻獨善其身,受害的卻是我們。”言語未解,李未枈已怒氣衝天,潑罵道:“我會不知?你若是不忿,該去撕了那對賤人!”
她躺下了身,耳不聞眼不睜的,任憑無奈也奈何不得。
一見崔琇肙柔弱模樣,張信心生了些憐憫之情,想來其舉並無多大過錯,不過過激欠全。其近幾日皆在品鳶堂用膳,桌上堆餅疊糕,肉嫩魚鮮,崔氏伺候張侯上早朝,正撫身係帶。
見其讚,“夫人幾日來怎溫順了許多?”
崔琇肙笑臉相迎,言詞故意,“侯爺怕是隻記得後院那位溫順,才忘了妻的。”
眾奴藏笑,見兩人少有打情罵俏,竟諸多不適應,張信笑過,托頷而在其耳邊細語罷,且出門去。
時見齊奴迎麵回來,見此景鮮則怪,便問,“侯爺與您說了什麽?”
崔琇肙柔聲在回,“他說晚膳也來此。”
見其狀,再看其滿臉喜色,齊奴玩笑道:“夫人,您這是,使了什麽好法子?”
“胡說!怎會如此,我能使什麽好法子,要使也是後院那位使,如今使過了侯爺也便厭了。”主仆二人坐著高榻,時常供食,送上來的是散茶,白瓷茶盞中沸水衝泡,再碟香酥兒,金銀錠兒,水花糕等的,周遭伺候著,齊奴低身時眼神與其匯,崔氏一時不知所以。
其聞著熱茶喝了一口問,“你有何話要說?”
然齊奴旁說,“夫人,您此時仍不能掉以輕心,應妥善處置了當日之事。”崔琇肙才忽而又提了神,齊奴剝金橘送到崔琇肙手邊。
其即算明白,“依你看,如何處理?”
“解鈴還須係鈴人,除禍還得除原身,應將其移居別院,以免節外生枝。”
崔琇肙怔怔思其所言極是,立刻使人來出府尋找落地之處,皆暗中而為。
大內,安隼途徑中園,身後跟著子芮等王妃近婢,原為王妃封後大典備齊禮服冠冕,人人手中端案奉品,穿行苑徑,正遇妃陳氏大肆讕言,當眾泄憤心頭怒火。
安隼隻抵到眾妃麵前,何時這臨溪亭何時成了肆意妄言之地,眾人一數驚佇,尤是陳氏方才的潑大勢頭儼變成了此時的無可奈何。
可安隼卻是該說的說了清楚,“不知諸位今日有何閑情,來此議論頗休,但奴不得不提醒諸位一句,有些事,該管不管是不仁,不該管卻任意褻瀆,是不尊!”
眾妃六色無主,啞口失聲,妃陳氏恭順狀,“安姑姑,妾身怎能不尊王妃,今日是我失言,還請姑姑饒恕…”
妃張氏見她臉如土灰,而此時若薄情寡義才遭人指點,便也來作求饒狀,皆引眾妃俯首共情。
“娘娘們起來罷,安隼受不起!”其躬身賠了個禮,領一行人朝正中殿宇靜靜而去。
眾妃張口結舌,無話可說,唯妃吳氏心有餘悸,栗栗自危。
午膳罷,妃郭氏前來坤寧宮請罪。
想是問其何罪之有,其便將近況一五一十地向王妃稟了,才知朝中頗有非議,將柳妃定罪為欺君罔上,不尊婦仁之人,再者才是自殺殉情,悲賤不堪。
妃郭氏疑問,“王妃覺得,那柳氏一族,是否能容得下一個罪行頗尤之人入葬族墳?”
她雖說的遠了,似乎與此事截然無關,卻細想其中千絲萬縷。
而王妃此時疑遲,卉思卻當頭一問,“郭妃婦是來同王妃說這些的?”
安隼道:“休得無禮!”雙方言止,獨王妃問及,“柳寧妃葬儀是誰主旨?”想是在問旁的人。
“王妃,乃是君上令的。”
才解,原來自己一直不知。
妃郭氏又說,“那柳妃當真大膽滔天,竟欲以文帝之死與君上周旋,最後竟然什麽也沒說出,她這便是實實的欺君大罪!”
王妃置若罔聞,安隼與卉思相顧,何問王妃此時心境。
妃郭氏又低頭賠禮許久,兩宮閑人方才散去。
王妃不得不疑思慎重,安隼來勸,“或許君上有何不得已之情。”
王妃本不是為了這些,他瞞著自己,本是君王之隙,她不敢奢望他與己事事訴說,也盼其可知彼此寬慰,感同身受。
“情…他便是有情。”顏如可知的是,如今人人知曉,僅有自己一人不知,便是與其臨朝,也不過各自身居高位,獨挨陡寒罷了。
王妃向來勸燕王莫對文帝之死耿耿於懷,想是其日夜多思,才不得不要親眼所見其屍首才心安理得。
夜半微涼,萬賴寂清,燕王書寢走出,原是王妃使安隼前來請。
其行至房中,見王妃臨窗而望,卻不知窗外景比此時眼前人清晰許多。
“如兒…你身子欠恙,怎獨自坐在這?”其關切而扶起身,王妃細語道,“臣妾在等殿下。”
燕王卸下一身疲乏,此時解頤笑貌,“如兒怎還叫殿下…兩日便是登基典,今後該叫我一聲陛下。”
王妃隱歎,神色淡然,“殿下,您是否真的如此害怕?”
燕王不能解,她的何言害怕。
“隻要顏如你在我身邊,我便什麽也不怕。”他將其摟入懷中,王妃卻隻感受到此刻寡淡,“殿下寧願相信一妃子所謂誠言,也不願從中醒來,實乃糊塗。”
懷抱鬆開,一刹二人之間淌著一條河,誰也無法邁過去,似乎聽不見對方聲音,看不清對方麵目。
“你說什麽?”
她無話可說,“原來殿下的所許亦不過如此。”
“你我二人多年的情分,竟無法執手抵禦此些流言蜚語...”顏如無怪而愧不成色,無憤而憂擾,凡自愧而已,凡愧責己看不透他心。
燕王盡力挽回,卻直到抓住她,也還是隔著千千萬萬在說話,“顏如,你我情誼誠堅,怎會為此等事而煩擾?”其黯然無色。
“殿下,顏如要的從來並非臨朝成後,而是與殿下相愛兩不疑,為一對全心扶持的夫妻,您為何忘了…”王妃哽咽含淚,情誼真摯。
燕王怔怔而立,與其相覷對望,欲想看清對方,才知疏離已久,“你也忘了,卻也疑了我。”
顏如並非此意,才在其遠走之時出言,“殿下,臣妾望您記得。”
空隙無聲。
說起柳府動蕩,因柳弗兒一人家族皆蒙羞受牽連,原有朝中詭謀之人,借此事愈加參諸一本,言明為‘家風不正,縱佞存邪,居心不良,罔顧聖恩。’
以此打壓新臣勢氣,後則府中眾耆老多有憤恨,即撇清關係也好,還族清白旺盛也罷,皆以將柳弗兒撇出祖譜出除其名為先告到伯爵府去。
上朝,登基典將在後一日,宮中身死而眾議頗休,大不吉隱秘之兆。
朝臣向來耳如雷雨貫通,眼疾電閃忽鳴,要麽何事皆無,要麽明麵作勢。
借此燕王受參臣之本,正思慮頗尤,燕軍師姚廣孝法號道衍之人方才進來,也許通傳,姚廣孝方問燕王何慮,便是燕入京時,其勸接新尊舊,以穩朝綱民心,如今大抵因舊涉新,左右為難。
燕王俱猛烈狠絕人也,也非無用計勝思者,才古來聖君多有忠臣,盛朝終有良輔。
“君上何不任由其勢發,而不管…”
燕王見其果然,才是道衍人為,“你怎知?”
“柳妃已死,君上是怕柳府受牽連?”
其眸深如潭,暗灰袈裟寶衣傍身,見燕王過時答,“那又如何?”
“既然朝中外非議皆起,莫將順運,稍削淺其權,一正視聽,徒借以省,二令事歇,不為人過。”
誰想勿用暗議,大侍內監已殿外傳號,“左軍都督僉事卿柳升求見!”
柳升至堂中來,二臣兩麵相覷,大抵有所慮,其求且訴,“吾願承蒙削勢,無令君上承難。”其言韌拔懇切。
燕王見其諸事自情,原是與姚二人早已意同,共使勢轉機向榮,姚廣孝即道,“臣下代為傳意,升知而無怪。”
燕王慰,君臣相宜莫過於此。歎:“有卿當如姚軍師。”
朝散之時,正值辰時,李甄先姚等一步出宮,至武英門,見天眼大明,日高一丈,照印在合宮高閣桂簷之上,紅牆綠瓦,金碧輝煌,宮宇臥在碧水華庭中顯得靜謐自然,莊嚴肅穆,一道宮牆直伸十裏回廊,蜿蜒曲折,其中幽深。
偶時掠過一陣風,李甄心頭一陣微涼,暗思時身後有人叫喚,“景隆叔,別來無恙啊!”
想是不熟之人,才會如此稱呼,其回頭一望,不遠隱匿外露出個人臉,藏身轉角處而來,“知我尊名景隆,你且如此喚我?”
其笑說,想來非不熟,而是故意為之。
見來人青絲高束,貌容俊挺,英姿勃發,想來朝中非瞿(qu)氏一門未可有二類。
確是瞿轍,乃瞿能幼子,瞿通嫡孫。誰不知瞿家三代英勇無雙,實乃開國大將,聲望朝野。
李甄器重,同與瞿門來往密切。其人亦笑道:“甄叔怎知我乃瞿轍?”
李甄連連拍肩,“此般氣宇,與你不會有第二個。”
瞿轍不喜讚譽,為人磊落。
“你赴燕地駐紮,民生如何?”
“一切順然。”燕王反京,燕地居於四麵虎視,最無心也不可輕怠,即以拔尖將領出駐。
“燕地自來富庶,才得以出燕勇之才。”二人徒步宮廊,李甄不乏欣賞之言詞。
此次入京,瞿家先有平燕將領瞿能以敵舊之臣得厚葬殊榮,是為燕王不計前嫌,傾賢尊士,後親令瞿子赴重地駐守,是為信任大仁,德明聖君,燕王權謀令人歎服。
瞿轍問及李末休,想來其與之曾為學童故友,幼時多有交集,這會問的,“其與次子現居國監習書備考。”
“思齊心細有誌,當為朝時有用之才。”瞿轍真訴,李甄反而答,“犬子何能與將軍相比,隻執迷於文墨詩書,有何用武之地?”
見其過分歉省反而不對,“甄叔非然,自來非誌而勇,各居其位,有所長進。”
二人相談甚歡,月逢閑暇,約其二日後闔家相會園宴,以作接風洗程。瞿轍謝過,獨自駕馬而去。
彼時反逆以李甄為首將,然不堪重負。而瞿轍之父瞿能相輔為副將,令其自愧不如,領兵所到之處無不令燕軍聞風喪膽,曾將手擒燕王,可惜身在時局,不得而已。
那時柳府鬧得不可開交,群議爭論,柳氏一族最長柳岱主持大局,時有人對柳弗兒之事妄加非議,老沈氏悲憤,“你們非但不悲惜我府喪女,今卻欲將其名在族譜上劃去,實乃過河拆橋,望恩負義小人!”雙方對峙,反正如何不能善罷甘休。
“你家女使祖上蒙羞,莫非我們還要留著她遺臭萬年嗎?”另人直言不諱,令柳家難堪。
老沈氏當即斥聲驅遣,又一陣亂聲四起,眾耆老僅予柳家二選,要麽將柳弗兒之名在柳家族譜上劃去,要麽將其遷葬別處,永世不得歸宗。
柳岱亦是裝腔作勢,眾人皆逼柳家抉擇,說時急來時快,柳升歸府,府外通傳,眾家眷忽覺和煦降臨,覺有所依,怎知其身後接連賜旨…
令眾人聞之喪魂,望而生畏,痛悲心驚…
“君上旨,柳氏舊妃柳弗兒不守婦仁,欺君罔上,妄自菲薄,危及朝事,濁染新政,弑前大典,涉及柳氏一族名譽,門楣恥羞,今諒還屍歸族,其府有嫌謀弑,今革爵封禁,兄柳升停職降權,以至查辦!”
外人皆驚,老沈氏撲伏其身嗚呼哀哉,大悲大泣,連同妻妾兒女哭啼成災,其人愈是指指點點,多加揣度。“看來柳家此是無複了,為何卻要殃及我們?”
“其女還屍不然,歸族休想!”
“此後便是我們想抬頭,也該被人啐,你們害得我們好苦啊!”
一時柳家人千夫所指,萬人唾棄,關氏攜子女跪求眾耆老相助,以求安身立命,所謂勢衰而人心散,況且從來都是明裏善暗裏毒,此時無人肯憐,甚提都不足一提,柳升不許其下跪所求,言辭反得其母其妻怨恨,左右卑賤,旁觀耆老柳岱才勸,“二女柳明絻雖是國公府側室,總能予一安身之所,汝等且去求寄與她…”
偏引來諸位妃子跑到王妃宮裏說辭說理,一時後宮不寧,流言四起。
卻不想燕王緊隨她們之後來到,撞了正招,妃陳氏,張氏等的不聽受訓,一幹人不懂規矩,竟為此等事來擾煩王妃,還總喜歡在背後亂嚼舌根惹得合宮不安,若是再被撞見,一律嚴懲不貸。
陳氏尤是怒氣,最受威脅的必是她,好不容易剛得君上歡心,竟被此事攪亂一塌糊塗。“我們難道說的不對,那柳寧妃是能與我們一同登臨新朝的?她不過舊朝的敗落妃子,是罪人!君上怎麽就不懂我們的一片好意呢…”
一行人出坤寧宮至北向南行,鹹若臨(lin)溪兩亭間逗留,“按理說君上不可能違逆朝臣,去寵幸一個舊朝妃子。”郭氏回。
“她這哪是舊朝妃子,分明就是上世狐狸精,專個來禍害人間的。”妃張氏意不能平,卻瞧身旁年老嬤嬤暗說,“娘娘可知,她乃是安遠伯柳崇之女?”
“柳崇…便是當朝柳升之父?”
眾人紛紛擾擾,柳崇必然隻是一伯爵,確無多可顧及,可此時柳升乃燕王之左膀右臂,功勞匪淺,怎麽也得顧及著他與他族的顏麵。
若是留,天下朝臣不滿,若是處死,重將伯爵信賴受損,燕王早已在心中有所衡量。
“殿下,莫非鍾意於那柳妃?”此話乃王妃先問。
燕王無言。
王妃見他疑慮久時,才知三分,“是否有何難處?”
燕王極為慶幸,短短一句:“唯有顏如你知我所困。”
“殿下何故憂擾,既已作出選擇。”燕王反問她,“你怎知我作何選擇…”
“與殿下共枕二十載,怎會不知殿下心中所想,殿下既已有煩心憂擾,隻是想得自身慰籍罷了。”
燕王感念致懷,握緊王妃的手欣然地說,“我已將除其去除宮籍,推出宮去。”
“此乃殿下所想嗎?”
“固然…卻也那妃所想。”他的固然二字卻說的固然遲緩,“那妃所想?如是。”
“其言想出宮去,求我放她一命。”
王妃笑意深長,“殿下是為她的真摯所感動?”
燕王默然,想是許多已給出答案。
“便是還她自由身,她也該欣然。”王妃說時,燕王卻久久難釋,想起他準其出宮時她那滿臉幽怨的神色,像是尋到了一個出口卻忽然掩蓋了視線的哀默,他隻在眼前見她自盡,是被繁文縟節逼死,或是為欲念執迷而亡。
她曾與自己說,風塵本璞真,一心返紅顏。
他即想到了許多改朝換麵後的哀魂,便心神不寧,愈加珍惜手中來之不易的權宜。
“殿下,您不該如此多慮,這世間本就是無情,你我隻不過遵從天命,適者生存罷了。”
王妃一席話,燕王的心緒迎刃而解,他或是那個血染沙場遊刃有餘被世人看在眼中的優勝者,卻也不過逃不出本心之人,既逃不過天命則順境而生。
柳弗兒之死傳到伯爵府邸,安遠伯年老難堪,即出了先帝遺妃,又自殺在宮中,對整個伯爵府都是莫大的屈辱,如今風聲鶴唳,柳明絻隻得暗中返家。
方入正堂,那老沈氏哭得愁眉慘目,傷心欲絕,見其人來,仿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愈發作勢起來,連連泣聲,“明絻…弗兒死得好怨啊….本以為送她入了宮,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如今卻命喪於此…啊…老天啊...”
不知是真否,卻問,“你可知府中要大亂啊!府中要大亂啊!”她睜眉嗔目,大呼大喊,惹得安遠伯柳崇著急訓斥,“你!巴不得讓遍京人皆知,我們伯爵府要敗落了?”
老沈氏不敢亂說,又心生恐慌,“明絻…你可要救救爹娘啊…救救這府中,救救你兄弟….”
柳明絻隻想柳弗兒死得蹊蹺,心中不免多生疑慮,一邊成悲,一邊又想出嫁時沈氏是如何對她的,不為自己備置好嫁妝嫁得體麵不說,確是自己生了三位女兒都不曾看望過一眼,已盡世態炎涼,反倒想起自己。
眾奴過來安撫,那老沈氏嘴裏仍怨聲載道,“你若是不救,你兄弟死了你也落不到什麽好處,你以為在那國公府!…”她不敢指明,隻暗暗在說,“那國公府是否能容得下你…”
柳崇叫其閉嘴,見她盡是汙穢之語,便使仆人端她進房中去,那老沈氏不依,愈發鄙夷起來,柳明絻聽時臉色忽變,漸思見縝…
柳崇解圍,言將此事與她說個仔細,也作俯首態,柳明絻出聲,“兄長此時在何處?”
整個伯爵府頗有些人走茶涼之況,說時乃入宮至今未回,怕是難渡一劫,才引眾人煩擾…
卻那時間,柳升之妻關氏帶著兒女出來,攜長子柳溥,幼女柳舒下跪請禮,其所言萬萬不可,“兄嫂你這是作甚?”柳明絻低身請起。
卻見柳關氏素臉銀麵,言語冷清,“大妹,你之兄長柳升,乃是我夫,孩兒之父,若是他有何劫難,你也不能坐視不理…”冷冷一笑,勉而神情麵麵相覷,兩兒還跪著,劉奴伸手扶起,那頭柳明絻輕聲細語,“兄嫂,不是我不管,此事並非我柳明絻能管。”
此話動輒激怒了老沈氏,柳伯等人靜觀其變,“你怎能如此說…怎說升兒也是你親兄,你的心為何如此之狠!或是當真要家破人亡了你才來說理?”
柳關氏連忙勸慰,身旁的十八柳溥冠帶玉,眉帶憂地,“姨母大仁,不能不管!”說時快,個個響頭磕得真,便是幼小女也來跪跪伏伏。
劉奴扶柳明絻上馬車,問其成見,“娘子當真要助?”
“此事恐非我說救便能救的。”其淡然一清。
劉奴苟同悟深,“自古隻有獨善其身,何來不仁不義。”
一行人搖搖墜墜地往國公府回,開門小俾連忙通傳,國公爺李甄已在家中,想是事先派好的眼線,他若是知道了此事,便立即來報。
男俾言罷,柳娘子進園去,穿過鯉春園,直見一行奴子被訓的訓斥的斥的,罰的罰,個個垂頭喪氣,唯唯諾諾的從內院大門退出來。
劉奴拉住一個問,說是國公爺早知,一來柳軒見無人便雷霆大怒,此時三位小姐正勸慰求饒著呢。
“這該死的泉兒,竟沒攔著…”劉奴怒罵了兩句,柳明絻轉瞬交代著,一會兒柳軒內堆滿了眾人,如實伏跪,恇怯不前,皆是些見勢忘義的小徒,內堂中間的,三小姐兒跪得端正,皆怛然失色,佝茸其首。
最先出聲的,李未枈不知悔改,最先激怒李甄,“母親,您…”
“你給我閉嘴!”巴掌打得眾人,李未枈從未受過如此教訓,恨咬緊了牙,一道道血痕深入心底,“言行不恭,出言不遜!滾回房裏閉門思過去!”她確是恨透了,也受夠了。
“父親您為何總揪著我們不放,到底是我們出言不遜了,還是我們出身卑賤,就該被人唾棄!”
李甄怒火攻心,此話如若在平日說說也罷,最多一個言語出格,落在此時,卻是惹人的罪。
“你說什麽…”見其仍巋然不動,怔怔與李甄對視,柳明絻重踢李未枈一跡,緊忙求情,“公爺,枈兒她怎欲說這些,不過氣急了才如此說的…”
“不過…出言不遜難道非其常態?我堂堂國公,竟教出你這般敗壞家風之女來!你給滾!滾!”柳明絻知其看待臉麵比眾人皆重,此事她最不該說的便是出身卑賤,若是誤曲成唾罵祖母實乃大忌,譚太夫人出身不佳,才做了繼室,原是官僚府邸的庶出大小姐。
“枈兒…快,快給你爹求了不是!”柳絻心念擔憂,其卻不知者無罪模樣,硬著頭往外奔了去,這會噤若寒蟬。
柳明絻依其秉性還其道,皆以臉麵說事,言說,“我若不回府,該讓外人如何看待,會說我乃忘恩負義,不仁不孝之人,那時府中何來光彩?”
李甄哼了聲,不覺齒冷,“你還知臉麵?今日如此大搖大擺歸府,是怕旁人皆不知,你我與柳家仍毫無嫌隙,要與君上為敵啊!”
“我怎敢,我不過一介婦人…怎敢與君上為敵?…”
“你如今便是在與君上作對!”眾人不敢輕聲,脅肩累足。見聞李甄怒不可遏,摔杯揮盞。
“其心中盤算世人皆知,你以為,柳府此時去,有何好處?”
柳明絻泣不成聲,令人悲憫,“柳娘不知有何好處…可我畢竟是出生柳府,怎能棄她們於不顧?”
小姐二人盡求,旁作安撫,李甄見其人哭啼累贅,抱作一團,煩擾甚致,再言,“大小姐的管家權實屬負擔,既承受不起,便換了旁人。”
像是對外吐清,大小姐不再是家中管事之人,也警醒了府中眾人。
李甄走時,大家鬆了弦,也係了繩,鬆的是怪罪之弦,係的是大難之繩,所謂親屬,便是事事相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此時柳明絻在問,幾人攤身在倚座上,似大夢初醒般,“你覺,國公此舉為何?”
像是劉奴在答,“娘子自知。”
她僅覺玩笑一場,“果真自知,國公此舉乃刻意為之也好,確有其意也罷,你們也當自知。”
柳軒入院,暮色低靜,正對倘室的院落一池養蓮,李未棠倚窗而探,蓮居於臥室,與之相輝相應,蓮臥於水畔,其臥於深院,便是萬千泥濁渾染,也難獨善其身,此難字,便是一難。
即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又知放逐寧為性,虛空不離禪。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未棠心頭讀詩,湖外一池,隻等渡過,卻被滿池的繁雜困住了身。
“三小姐如此張口閉口,難道不使人斐想?”想來也是她等走了,平哩揣摩幾聲。
“你既已被放過來,便從此謹言慎行。”李未柔嚴聲厲氣,桌邊拾起一卷宗則,叫她送去彌室,此時正是其閉門思過之時,才更須靜心安分,“拿去給她看看,好好看看。”
宗則落在李未枈桌前,見其安然無恙地回來,又問及大小姐何意,兩人房外交談。
安哩隻知小姐說錯了話,卻不知還有這一茬,“公爺在此節骨眼上放我回來,本就是與此事有關,事先訓斥了二位小姐,乃是告誡其謹言慎行,也為掩人耳目,表對太夫人的仁孝…”
安哩不忿,“這…僅說了出身,怎就關係太夫人了?即便太夫人出生不佳,怪得了我們嘛…”
“我看你不想活了,你家小姐能說此話,這會遭禁足,你是想被趕出府去?”平哩斥責,見怪不怪,府中的關係爭鬥向來明的少暗的多,若是大一頭的要置氣,難怪地位淺的。
“事後放我出來,便是在警醒眾人,尊卑有別,即便是再大的祖宗,也得記得這些。”安哩直問,“那又為何要牽扯到我們家小姐?”
“誰讓她在壽宴上得罪了老夫人。”
安哩招呼她回來說清楚,她卻大搖大擺地走了去,真是皮疼骨不疼,不知教訓半點苦楚,這會在這兒說風涼話,不知那時是誰替她說的話。
“什麽東西!小姐你今後莫要那麽好心!”平哩咬牙切齒著,確與李未柔道明白,使二人沆瀣一氣。
“那狗東西我何必為她,其人死不足惜,若無我遮攔,她們做的那些事,莫非是無人可知了?”
“那小姐為何要助她?”平哩問得出奇,李未枈心煩意亂,“我對立的是徐氏那雙人,隻要她們不寧,我有何不能做的!”
“可其人卻獨善其身,受害的卻是我們。”言語未解,李未枈已怒氣衝天,潑罵道:“我會不知?你若是不忿,該去撕了那對賤人!”
她躺下了身,耳不聞眼不睜的,任憑無奈也奈何不得。
一見崔琇肙柔弱模樣,張信心生了些憐憫之情,想來其舉並無多大過錯,不過過激欠全。其近幾日皆在品鳶堂用膳,桌上堆餅疊糕,肉嫩魚鮮,崔氏伺候張侯上早朝,正撫身係帶。
見其讚,“夫人幾日來怎溫順了許多?”
崔琇肙笑臉相迎,言詞故意,“侯爺怕是隻記得後院那位溫順,才忘了妻的。”
眾奴藏笑,見兩人少有打情罵俏,竟諸多不適應,張信笑過,托頷而在其耳邊細語罷,且出門去。
時見齊奴迎麵回來,見此景鮮則怪,便問,“侯爺與您說了什麽?”
崔琇肙柔聲在回,“他說晚膳也來此。”
見其狀,再看其滿臉喜色,齊奴玩笑道:“夫人,您這是,使了什麽好法子?”
“胡說!怎會如此,我能使什麽好法子,要使也是後院那位使,如今使過了侯爺也便厭了。”主仆二人坐著高榻,時常供食,送上來的是散茶,白瓷茶盞中沸水衝泡,再碟香酥兒,金銀錠兒,水花糕等的,周遭伺候著,齊奴低身時眼神與其匯,崔氏一時不知所以。
其聞著熱茶喝了一口問,“你有何話要說?”
然齊奴旁說,“夫人,您此時仍不能掉以輕心,應妥善處置了當日之事。”崔琇肙才忽而又提了神,齊奴剝金橘送到崔琇肙手邊。
其即算明白,“依你看,如何處理?”
“解鈴還須係鈴人,除禍還得除原身,應將其移居別院,以免節外生枝。”
崔琇肙怔怔思其所言極是,立刻使人來出府尋找落地之處,皆暗中而為。
大內,安隼途徑中園,身後跟著子芮等王妃近婢,原為王妃封後大典備齊禮服冠冕,人人手中端案奉品,穿行苑徑,正遇妃陳氏大肆讕言,當眾泄憤心頭怒火。
安隼隻抵到眾妃麵前,何時這臨溪亭何時成了肆意妄言之地,眾人一數驚佇,尤是陳氏方才的潑大勢頭儼變成了此時的無可奈何。
可安隼卻是該說的說了清楚,“不知諸位今日有何閑情,來此議論頗休,但奴不得不提醒諸位一句,有些事,該管不管是不仁,不該管卻任意褻瀆,是不尊!”
眾妃六色無主,啞口失聲,妃陳氏恭順狀,“安姑姑,妾身怎能不尊王妃,今日是我失言,還請姑姑饒恕…”
妃張氏見她臉如土灰,而此時若薄情寡義才遭人指點,便也來作求饒狀,皆引眾妃俯首共情。
“娘娘們起來罷,安隼受不起!”其躬身賠了個禮,領一行人朝正中殿宇靜靜而去。
眾妃張口結舌,無話可說,唯妃吳氏心有餘悸,栗栗自危。
午膳罷,妃郭氏前來坤寧宮請罪。
想是問其何罪之有,其便將近況一五一十地向王妃稟了,才知朝中頗有非議,將柳妃定罪為欺君罔上,不尊婦仁之人,再者才是自殺殉情,悲賤不堪。
妃郭氏疑問,“王妃覺得,那柳氏一族,是否能容得下一個罪行頗尤之人入葬族墳?”
她雖說的遠了,似乎與此事截然無關,卻細想其中千絲萬縷。
而王妃此時疑遲,卉思卻當頭一問,“郭妃婦是來同王妃說這些的?”
安隼道:“休得無禮!”雙方言止,獨王妃問及,“柳寧妃葬儀是誰主旨?”想是在問旁的人。
“王妃,乃是君上令的。”
才解,原來自己一直不知。
妃郭氏又說,“那柳妃當真大膽滔天,竟欲以文帝之死與君上周旋,最後竟然什麽也沒說出,她這便是實實的欺君大罪!”
王妃置若罔聞,安隼與卉思相顧,何問王妃此時心境。
妃郭氏又低頭賠禮許久,兩宮閑人方才散去。
王妃不得不疑思慎重,安隼來勸,“或許君上有何不得已之情。”
王妃本不是為了這些,他瞞著自己,本是君王之隙,她不敢奢望他與己事事訴說,也盼其可知彼此寬慰,感同身受。
“情…他便是有情。”顏如可知的是,如今人人知曉,僅有自己一人不知,便是與其臨朝,也不過各自身居高位,獨挨陡寒罷了。
王妃向來勸燕王莫對文帝之死耿耿於懷,想是其日夜多思,才不得不要親眼所見其屍首才心安理得。
夜半微涼,萬賴寂清,燕王書寢走出,原是王妃使安隼前來請。
其行至房中,見王妃臨窗而望,卻不知窗外景比此時眼前人清晰許多。
“如兒…你身子欠恙,怎獨自坐在這?”其關切而扶起身,王妃細語道,“臣妾在等殿下。”
燕王卸下一身疲乏,此時解頤笑貌,“如兒怎還叫殿下…兩日便是登基典,今後該叫我一聲陛下。”
王妃隱歎,神色淡然,“殿下,您是否真的如此害怕?”
燕王不能解,她的何言害怕。
“隻要顏如你在我身邊,我便什麽也不怕。”他將其摟入懷中,王妃卻隻感受到此刻寡淡,“殿下寧願相信一妃子所謂誠言,也不願從中醒來,實乃糊塗。”
懷抱鬆開,一刹二人之間淌著一條河,誰也無法邁過去,似乎聽不見對方聲音,看不清對方麵目。
“你說什麽?”
她無話可說,“原來殿下的所許亦不過如此。”
“你我二人多年的情分,竟無法執手抵禦此些流言蜚語...”顏如無怪而愧不成色,無憤而憂擾,凡自愧而已,凡愧責己看不透他心。
燕王盡力挽回,卻直到抓住她,也還是隔著千千萬萬在說話,“顏如,你我情誼誠堅,怎會為此等事而煩擾?”其黯然無色。
“殿下,顏如要的從來並非臨朝成後,而是與殿下相愛兩不疑,為一對全心扶持的夫妻,您為何忘了…”王妃哽咽含淚,情誼真摯。
燕王怔怔而立,與其相覷對望,欲想看清對方,才知疏離已久,“你也忘了,卻也疑了我。”
顏如並非此意,才在其遠走之時出言,“殿下,臣妾望您記得。”
空隙無聲。
說起柳府動蕩,因柳弗兒一人家族皆蒙羞受牽連,原有朝中詭謀之人,借此事愈加參諸一本,言明為‘家風不正,縱佞存邪,居心不良,罔顧聖恩。’
以此打壓新臣勢氣,後則府中眾耆老多有憤恨,即撇清關係也好,還族清白旺盛也罷,皆以將柳弗兒撇出祖譜出除其名為先告到伯爵府去。
上朝,登基典將在後一日,宮中身死而眾議頗休,大不吉隱秘之兆。
朝臣向來耳如雷雨貫通,眼疾電閃忽鳴,要麽何事皆無,要麽明麵作勢。
借此燕王受參臣之本,正思慮頗尤,燕軍師姚廣孝法號道衍之人方才進來,也許通傳,姚廣孝方問燕王何慮,便是燕入京時,其勸接新尊舊,以穩朝綱民心,如今大抵因舊涉新,左右為難。
燕王俱猛烈狠絕人也,也非無用計勝思者,才古來聖君多有忠臣,盛朝終有良輔。
“君上何不任由其勢發,而不管…”
燕王見其果然,才是道衍人為,“你怎知?”
“柳妃已死,君上是怕柳府受牽連?”
其眸深如潭,暗灰袈裟寶衣傍身,見燕王過時答,“那又如何?”
“既然朝中外非議皆起,莫將順運,稍削淺其權,一正視聽,徒借以省,二令事歇,不為人過。”
誰想勿用暗議,大侍內監已殿外傳號,“左軍都督僉事卿柳升求見!”
柳升至堂中來,二臣兩麵相覷,大抵有所慮,其求且訴,“吾願承蒙削勢,無令君上承難。”其言韌拔懇切。
燕王見其諸事自情,原是與姚二人早已意同,共使勢轉機向榮,姚廣孝即道,“臣下代為傳意,升知而無怪。”
燕王慰,君臣相宜莫過於此。歎:“有卿當如姚軍師。”
朝散之時,正值辰時,李甄先姚等一步出宮,至武英門,見天眼大明,日高一丈,照印在合宮高閣桂簷之上,紅牆綠瓦,金碧輝煌,宮宇臥在碧水華庭中顯得靜謐自然,莊嚴肅穆,一道宮牆直伸十裏回廊,蜿蜒曲折,其中幽深。
偶時掠過一陣風,李甄心頭一陣微涼,暗思時身後有人叫喚,“景隆叔,別來無恙啊!”
想是不熟之人,才會如此稱呼,其回頭一望,不遠隱匿外露出個人臉,藏身轉角處而來,“知我尊名景隆,你且如此喚我?”
其笑說,想來非不熟,而是故意為之。
見來人青絲高束,貌容俊挺,英姿勃發,想來朝中非瞿(qu)氏一門未可有二類。
確是瞿轍,乃瞿能幼子,瞿通嫡孫。誰不知瞿家三代英勇無雙,實乃開國大將,聲望朝野。
李甄器重,同與瞿門來往密切。其人亦笑道:“甄叔怎知我乃瞿轍?”
李甄連連拍肩,“此般氣宇,與你不會有第二個。”
瞿轍不喜讚譽,為人磊落。
“你赴燕地駐紮,民生如何?”
“一切順然。”燕王反京,燕地居於四麵虎視,最無心也不可輕怠,即以拔尖將領出駐。
“燕地自來富庶,才得以出燕勇之才。”二人徒步宮廊,李甄不乏欣賞之言詞。
此次入京,瞿家先有平燕將領瞿能以敵舊之臣得厚葬殊榮,是為燕王不計前嫌,傾賢尊士,後親令瞿子赴重地駐守,是為信任大仁,德明聖君,燕王權謀令人歎服。
瞿轍問及李末休,想來其與之曾為學童故友,幼時多有交集,這會問的,“其與次子現居國監習書備考。”
“思齊心細有誌,當為朝時有用之才。”瞿轍真訴,李甄反而答,“犬子何能與將軍相比,隻執迷於文墨詩書,有何用武之地?”
見其過分歉省反而不對,“甄叔非然,自來非誌而勇,各居其位,有所長進。”
二人相談甚歡,月逢閑暇,約其二日後闔家相會園宴,以作接風洗程。瞿轍謝過,獨自駕馬而去。
彼時反逆以李甄為首將,然不堪重負。而瞿轍之父瞿能相輔為副將,令其自愧不如,領兵所到之處無不令燕軍聞風喪膽,曾將手擒燕王,可惜身在時局,不得而已。
那時柳府鬧得不可開交,群議爭論,柳氏一族最長柳岱主持大局,時有人對柳弗兒之事妄加非議,老沈氏悲憤,“你們非但不悲惜我府喪女,今卻欲將其名在族譜上劃去,實乃過河拆橋,望恩負義小人!”雙方對峙,反正如何不能善罷甘休。
“你家女使祖上蒙羞,莫非我們還要留著她遺臭萬年嗎?”另人直言不諱,令柳家難堪。
老沈氏當即斥聲驅遣,又一陣亂聲四起,眾耆老僅予柳家二選,要麽將柳弗兒之名在柳家族譜上劃去,要麽將其遷葬別處,永世不得歸宗。
柳岱亦是裝腔作勢,眾人皆逼柳家抉擇,說時急來時快,柳升歸府,府外通傳,眾家眷忽覺和煦降臨,覺有所依,怎知其身後接連賜旨…
令眾人聞之喪魂,望而生畏,痛悲心驚…
“君上旨,柳氏舊妃柳弗兒不守婦仁,欺君罔上,妄自菲薄,危及朝事,濁染新政,弑前大典,涉及柳氏一族名譽,門楣恥羞,今諒還屍歸族,其府有嫌謀弑,今革爵封禁,兄柳升停職降權,以至查辦!”
外人皆驚,老沈氏撲伏其身嗚呼哀哉,大悲大泣,連同妻妾兒女哭啼成災,其人愈是指指點點,多加揣度。“看來柳家此是無複了,為何卻要殃及我們?”
“其女還屍不然,歸族休想!”
“此後便是我們想抬頭,也該被人啐,你們害得我們好苦啊!”
一時柳家人千夫所指,萬人唾棄,關氏攜子女跪求眾耆老相助,以求安身立命,所謂勢衰而人心散,況且從來都是明裏善暗裏毒,此時無人肯憐,甚提都不足一提,柳升不許其下跪所求,言辭反得其母其妻怨恨,左右卑賤,旁觀耆老柳岱才勸,“二女柳明絻雖是國公府側室,總能予一安身之所,汝等且去求寄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