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銷模式通常就是企業-地區分銷商-鄉鎮零售商三級結構。


    與傳統的模式相比,減少了中間環節。


    其核心競爭力的來源在於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的實現是對銷售終端的控製,對整個分銷渠道信息的掌握。


    從而公司與經銷商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公司對銷售渠道的控製加強,也能更好的為經銷商提供支持,為農戶提供服務。


    瞿陽的深度分銷戰略,郭陽此前就已經看過了。


    但再一次聽完,又有了不一樣的收獲。


    會後。


    新的營銷戰略率先在隴省和疆省付諸實施。


    天禾的業務人員直接下鄉調查,


    以鄉鎮為單位,隨機抽取50個鄉鎮,調查當地主栽蔬菜作物,農民茬口期安排等等。


    同時也收集各地的經銷商零售商信息,摸底競爭對手的情況。


    天椒1號和赤紅1號的種子特性更適合在西北地區種植,西北地區的市場是肯定要絕對掌握的。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


    九月下旬的天禾進入了徹底的忙碌期。


    風風火火的雨禾村辣甜椒製種基地種子進入了采收尾期。


    村民有的歡喜,有的也心有不甘。


    辣甜椒製種是很精細的活,水肥管理,病蟲害,溫度光照,授粉等等都會影響種子的產量。


    日常的勞作量肯定不會少,關鍵時間更是需要分秒必爭。


    有的家庭勞動力多,有的家庭肯付出,忙碌時甚至連吃午飯都是在地裏簡單的解決。


    但相對應的,也有人對巡查員的要求敷衍了事,


    水肥上晚了,遮陰不及時,打藥隨意應付,也或者是一時的疏忽大意,造成減產。


    各種各樣的人都有。


    也就導致雨禾村製種農戶的種子產量差距十分的大。


    好在技術團隊和村委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得還算到位,村裏還沒出現絕收的情況。


    最少的赤紅1號每畝也有十來斤種子,勉強能和種糧食作物收益持平。


    本來這些人還想鬧事的,


    但村裏高產的也不少,畝產量最高的赤紅1號甜椒種子高達一百多斤,巨大的差距讓很多村民不可置信。


    麵對村委和天禾也沒那麽有底氣。


    日頭漸落,在地裏忙碌的村民逐漸的往回走。


    有婦女神神叨叨的問道:“聽說了嗎?”


    “聽說啥了?”


    “老楊兩口子一畝地甜椒收了120斤種子!”那人用誇張的語氣說著,聲音不小,以至於很多人都聽到了。


    “真的120斤?”


    “乖乖,甜椒種子的價格高,那不是一畝地就要賣7000多元!”


    “你家每畝收了多少斤種子?”


    “甜椒不行,隻有30斤多點,辣椒有70多斤,村裏的平均產量也就這個水平。”


    “也不錯了,辣椒種子25元/斤,甜椒種子60元/斤,比預想的還高,每畝也有一千多元了。”


    “之前聽天禾的技術員瞎聊,天椒1號鮮椒在甘穀那邊每畝都要賣3000元呢。”


    婦女們麵色各異,如果還是像往年一樣種糧食,一千多元的收益確實不錯了。


    但有人做同樣的製種,每畝能賣7000多元,有人賣鮮椒能賣3000元。


    這心裏落差頓時就出來了!


    真是看著別人賺錢比什麽都難受。


    村長盧兆強在一旁的角落裏恰好聽到了幾人的談話,搖了搖頭。


    心裏頗多的感慨,


    “製種的關鍵時間節點,老楊兩口子早上四五點就出門,中午就吃西瓜泡饃,晚上也是很晚才回家。”


    “要說辛苦,老楊家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了。”


    “並且所有的步驟都是按照技術要求一絲不苟的完成。”


    “他們家能賺錢,我是一點也不意外。”


    ……


    與此同時,與外界長期保持隔離狀態的良種繁育基地裏。


    不顯山不露水的天玉1號也成熟了。


    但其實在嚴格的隔離保護措施下,天玉1號一直是實行的精細化管理。


    每畝的種苗株數、株行距都有嚴格要求,植保管理等也是嚴格執行。


    從4月中旬開始播種,經過了5個多月的生長,此時天玉1號的苞葉基本變黃。


    籽粒也變黃變硬,呈現出特有的光澤。


    已然到了最佳收獲時期。


    為了保證種子質量,300多畝的天玉1號製種玉米全部采用人工收獲。


    裝袋、上車、晾曬、脫粒、清選,包裝入庫。


    一切都儼然有序。


    嚴群臉上的神色十分的精彩,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擔憂。


    “老板,種子產量結果出來了。”


    郭陽饒有興趣的抬起頭,


    “看你這模樣,是產量沒達預期?”


    嚴群搖了搖頭,將一份報表遞給了郭陽,說道:


    “產量可以,就是庫存壓力會不會太大了。”


    郭陽看了看報表上的數字,


    天椒1號,平均種子畝產量60斤,總產量15萬斤,


    赤紅1號,平均種子畝產量50斤,總產量12.5萬斤,


    天玉1號,平均種子畝產量2000斤,總產量60萬斤!


    至於天麥1號,屬於春小麥品種,早在夏季就已經收獲了,平均畝產1000斤,50畝地總產量5萬斤。


    郭陽看了會兒,倒也不算太過意外。


    嚴群卻並不樂觀,銷售和庫存壓力太大了。


    辣甜椒種子有示範基地的成功經驗在前,知名度高一些,但量太多了。


    玉米量也不算少,更何況還沒有經過市場的檢驗。


    郭陽仿佛看透了嚴群的心思,微微一笑,讓人叫來了瞿陽。


    將嚴群帶來的資料給他看了看。


    不一會兒,瞿陽朗聲道:“種子畝產兩千斤,天玉1號確實是好種子。”


    嚴群愕然,我是想表達這個意思嗎?


    瞿陽依然信心滿滿,


    “產品好,也有資金實力去鋪設銷售渠道,沒有理由不能大賣。”


    郭陽點點頭,“也不是非得第一年就得賣完,種子也有庫存周期。”


    隨後的幾個月時間裏,


    天禾的種子加工廠日日忙碌著,銷售部也在幾個主要的市場和地區建立了辦事處。


    深度分銷的策略也得到了有效執行。


    隴省和疆省地域廣闊,利於規模化種植,天禾計劃等時機成熟了,就實施直銷模式,直接麵對農場和種植戶。


    所以這兩省對分銷商的要求不高。


    而在其它省份,分銷商的選擇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聞名而來的種子貿易商不少,但怎麽挑選也是技術活。


    既要財力雄厚,能及時結清貨款,又要信譽高,最重要的是分銷商要認同企業的產品和文化。


    有信心,有熱情,確信經營天禾的產品能為自己帶來利潤,願意與企業一起成長。


    幾經抉擇,才陸續定下各地的經銷商。


    趙華的公司也被確定為魯省地區的分銷商,


    在這裏,將直麵各大外資種企的競爭。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野生的冰糖葫蘆並收藏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最新章節